发个贴,讨论一下流动性

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近日披露三则处罚信息:因“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华夏银行杭州分行、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以及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分别被处罚60万元、75万元以及60万元的罚款。

既要放水“稳经济”,又不能让水流入楼市,监管部门好累,商业银行好难!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6-26 20:25:46 +0800 CST  
任何危机都是来源于无操守、无节制,来源于贪婪无度,来源于过度自信,来源于死不悔改,来源于心存侥幸。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美国东部时间25日,美联储通过了对沃尔克法则的修改,将于10月1日生效。修改的目的就是为银行业务松绑:允许银行可以通过风险投资基金等框架来‘间接进行’某些交易。

修订后的规则仍不允许银行通过基金架构进行自营交易、限制救助其出资的资金、限制银行与基金之间的利益冲突。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对沃尔克2012年发出的恐吓还是有所忌惮:

“我在此想明确地告诉你们,如果银行机构仍靠纳税人的钱提供保护,继续随意投机的话,危机还是会发生的。我老了,恐怕活不到危机卷土重来的那一天,但我的灵魂会回来缠住你们不放!”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6-27 08:28:16 +0800 CST  
前面的内容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货币超发与流动性丧失二者同时并存。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货币是如何超发的,也就是“印钞”是如何逐步走向脱缰状态的。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6-29 13:52:47 +0800 CST  
狭义上的“印钞”指的是央行创造基础货币的行为。基础货币即央行的债务。但是一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并非仅限于基础货币,而是经过了商业银行体系的派生和放大,这就涉及到“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量/基础货币)。如果说基础货币是央行印钞的结果,货币供应总量则是央行与商业银行共同印钞(广义上的印钞)的结果。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6-29 13:53:19 +0800 CST  
商业银行的“印钞”行为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即使两手空空,如果有人来借并且保证在一定时期内归还,商业银行又何乐而不为呢?毕竟商业银行的生存靠的就是贷款利息,放贷越多,收益就越大。为了防止放空吃息现象的出现,就有了存贷比的硬性政策要求。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6-29 13:53:44 +0800 CST  
本来,存贷比与贷存比都是一目了然的概念,根据语言习惯,人们在谈到XX比的时候,总是把分子项放在前面,把分母项放在后面,按此规则,存贷比是指银行存款总额/贷款总额,贷存比则是指银行放贷总额/存款总额。可是,我国金融界的这个概念却是混乱的,所谓“存贷比又称贷存比”,很是可笑。(好了,不管这么多了,既然混着用,也只好“约定俗成”地套用了)。为了防范商业银行系统风险,银监会于2005年底颁发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规定贷存款比例不得超过75%。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6-29 13:54:06 +0800 CST  
然而,实际执行中,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断突破界限,为了做好表面文章,银监会不得不在计算办法上做文章,如2014年6月30日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规定计算存贷比分子(贷款)时扣除支农再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三农”专项金融债对应贷款等六项内容,并增加了“银行对企业、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及“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两项分母(存款)计算口径。2014年12月,央行也明确从2015年起,对“各项存款”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将部分原属于“银行同业存放”项下的金融机构存款纳入“各项存款”。总之一句话,就是在计算时努力缩小分子并扩大分母,从而使存贷比看上去并不高。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6-29 13:54:31 +0800 CST  
然并卵。至2015年,事实上的贷存比早已超过了140%。按照当时银监会 尚福林的说法,存款在负债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平均已为78.6%,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这一比重已降到68.4%。(如果按照所谓存贷比等于贷款额除以存款额的话,应该是多少呢?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6-29 13:54:54 +0800 CST  
将存贷比指标删除之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标只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覆盖率= 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流动性覆盖率的标准是不低于100%。该指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能够在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比例 = 流动性资产 ÷ 流动性负债,不得低于25%。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6-29 13:55:51 +0800 CST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要你商业银行能够保证有钱应付一个月内的支出,那么,什么存贷比贷存比,不用去考虑了。即使你能贷出去一万亿,只要保证30天之内没有人来找你要钱就行。

这当然完全能够讲得过去。每个月都留足了下月的口粮,那就永远不会挨饿。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6-29 13:56:28 +0800 CST  
可是,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人算不如天算”(所以,畏天乃君子三畏之第一畏)。本来看上去万无一失的贷款,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到期就是还不回来,于是乎,银行缺钱的现象出现了。

好在央行有办法并且会外语,除了MLF、SLF、TMLF之外,还可以有LTRO、PSL等等,一切花里胡哨的名堂本质就是:商业银行用手中的抵押品去跟央行去交换货币。至此,央行又在直接印钞并且在直接执行商业银行的职能了。当然,这些东西的发明权不属于中国,而属于美国和西方,我们只是与国际接轨而已。

又回到了前面所提到的一个话题:美联储印钞稀释的是全世界的财富,我们呢?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6-29 13:57:21 +0800 CST  
(补缺失的581楼内容)
废除存贷比指标的理由有很多,一是因为该指标是无效的监管指标。虽然存贷比不超过75%的原则在1994就已制定,并在1995年纳入了《商业银行法》,但是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银行业的平均存贷比几乎一直高于100%。为了应付监管,商业银行竭力做小分子(信贷业务转表外),同时做大分母(违规揽储增大存款规模),致使法律形同虚设。二是与国际接轨,巴塞尔协议中就没有什么存贷比之类的限制。三是与时俱进,资本主义各国的银行基本上是无所不能(不然何以形成金融资本的统治呢),我国不能束缚自己银行的手脚(以后银行也要有券商牌照了,并且估计将来还会开办或参股、控股各种企业,哈哈)。于是,就有了2015年对《商业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修改,删除了商业银行75%存贷比的监管指标。至此,套在商业银行头上20年之久的“紧箍咒”(紧箍咒管不了孙悟空,但毕竟还是有点约束)终于被解除。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6-29 19:22:33 +0800 CST  
【伯牙碎琴】
茅台酒香飘万家,西湖歌舞醉亿人。两极分化没有任何改变的趋势。非正常死亡人数必越来越多。众生自求多福,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出门不要与他人发生口角,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走在街上要防止高空坠物,坐在家里要防止贼寇破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方见菊花黄。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7-02 10:25:00 +0800 CST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最有希望的时候。
当长夜将要结束、旭日将要升起的时候,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外表的大气层,致使夜间的星光被太阳的散射光冲淡;又因为高层大气十分稀薄,它所散射的阳光不能透过稠密的大气层传到地面上来,于是地面上就变得浑然一片深暗。此谓黎明前的黑暗。千万不能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熬过黑暗就是光明。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7-02 16:16:18 +0800 CST  
玩不下去了,真的玩不下去了。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7-02 16:42:35 +0800 CST  
股市的饕餮大宴又一次开启,凭感觉认为这是类同于2014年底开始的那场大宴。不是因为经济面好转,而纯粹是因为印钞过度和股市政策放宽。如果需要给一个定义的话,就叫做货币政策牛吧。

盛宴开始就会有一定的持续性。有闲置资金不妨参与一下——小赌怡情。首选对象当然是长期一直在低位徘徊的股票。当然,结局是确定的,盛宴过后必然是杯盘狼藉,大量货币再次被蒸发。

继“人无贬基”、“四千牛起”之后,这回又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新成语呢?拭目以待吧。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7-03 15:17:33 +0800 CST  
人们都很关心货币总量的增减,因为货币总量的增加速度一旦超越实际商品数量的增加速度,就意味着自己的钱包不断被注水。虽然往民众钱包里注水已经成为金融资本占据统治地位的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但是,有的国家相对比较收敛,注水的速度相对慢一些,而更多国家的注水则是按加速度来进行的。对这些国家的民众来说,往往会在一觉醒来之际突然发现自己视若珍宝藏在钱包里的钱已经变成了卫生纸甚至不如卫生纸。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7-03 19:04:00 +0800 CST  
于是,人们开始研究货币总量的极限问题。货币总量是否可以一直按算术级数甚至按几何倍数增长而没有一个极限?有人用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准备金率多个变量去求m2的极限值,甚至连夹逼定理都用上了,得出了m2不能超过150万亿(后又不断修正为160万亿、180万亿、200万亿)的结论,换来了大量的喝彩和追捧。这与研究“一个雨点从万米高空以重力加速度落下会不会打死人”一样可笑。如果m2有极限的话,津巴布韦币又是如何超越极限的呢?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7-03 19:04:51 +0800 CST  
基础货币是一个央行能够随意创造的,准备金率是随时可以调整的,至于货币乘数不能超过5倍,完全是按照传统银行的运作方式计算出来的。如果严格按照已经被废除的存贷比指标来要求银行的放贷行为,货币乘数确实不会高于5倍。然而,当今国外的银行已经普遍具有混业经营行为,即除了存贷以外,还要从事投资经营活动,为了防止系统风险,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换句话说,就是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可以达92%。这样一来,银行派生货币的能力放大了多少?事实上,自1959年来美国货币乘数的平均值为9.74倍,日本1990的货币乘数到了12倍,什么5倍货币乘数,见鬼去吧。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7-03 19:05:39 +0800 CST  
而8%的资本又包括核心资本(一级资本)与附属资本(二级资本),其中核心资本不能低于总资本的50%。这里面,核心资本部分当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附属资本。附属资本包括银行所持有的房地产和股票等有价证券。譬如说,某银行于2015年用4亿美金投资奈飞(Netflix)股票,时至今日就拥有了40多亿美金的附属资本,其资产负债表又可以扩大很多,而一旦市场出现暴跌,银行就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很显然,8%的资本充足率在正常情况下是没问题的,而一旦市场出现巨大下跌,那就只能靠政府收购或者央行印钞去挽救了。
楼主 高丽三星  发布于 2020-07-03 19:06:24 +0800 CST  

楼主:高丽三星

字数:55890

发表时间:2020-03-19 17:28:0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3 11:00:15 +0800 CST

评论数:26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