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谋上市曾被拒绝:院士们指其没有科技含量!

就在中兴刊文称:“美国封杀极不公平,不能接受”后,美国商务部宣布:禁令立即执行,无法协商!这或许意味着,除了芯片禁止使用外,连安卓系统都有可能对中兴说:NO!没有芯片,至少可以通过别的渠道搞来一些替代品,可是没有安卓系统,中兴离破产到底还有多远呢?

这真是一个令人纠结又头疼的问题!

恰在这个时候,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华为——毕竟,手握海思在手的华为,虽然打心眼里不愿意跟美国人闹僵,但若真的逼到了那一步,至少华为还有谈判的底气: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可是谁又能想得到,作为今天中国科技创新骁楚的华为,曾经被院士们指其没有科技含量,最终断送了当年谋求上市的道路——不能不说,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实雄辩的证明了,“没有科技含量”的华为挺过来了,并成为当之无愧的“科技标兵”!

2009年11月1号晚,中央2套播出了以创业板为主题的《对话》节目,原深圳市市长李子彬和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回忆了华为的创业往事,当时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如截图所示:





因为李扬老师本人就是发审委的成员,所以我觉得“没有科技含量”这样的话,应该不是乱说的,是实事求是的。

在李子彬先生的回忆中,华为在21年前被同行(大家不妨猜猜,这个同行是谁呢?)举报,一连六个月都没有接到订单,后来还是李市长出面请求中央派审计署下来调查,帮助华为恢复名誉,才救了华为一命,否则,就没有今天的华为集团了!

而就我本人所掌握的华为集团发展史来看,也恰恰在1997-1998年间,华为开始了国际化道路,并模仿其在国内市场“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走出了一条“亚非拉”包围“欧美”的国际化道路。我不晓得这次转型是不是与同行的举报有关,但至少证明了一件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于任正非先生本人,我是极为敬佩的,源自于我所认识的两位老师,跟任先生有20年以上的交情,他们曾给我讲过任先生的几件小事,到今天我都记忆尤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一个故事,是暨南大学的一位C教授讲的:
C教授之前的工作单位是华中工学院,即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华为早期的两位副总裁——郑宝用和李一男,都是毕业于华中工学院。这两位电气学院的高材生,使得任总认定高智商人才对企业的贡献不可估量!于是在1995年,任总在华中工学院的电气学院率先设立“华为光电子奖教金”,奖励的是学院的老师,奖金2000元,当时该院老师的月薪不足100块。
此外,任总还放了一个大招,那就是为该院的辅导员额外支付2000元的月薪,要知道她的月薪只有区区70块。要求却只有一个,就是告诉华为该院最顶尖的毕业生最后分配到了哪里(当时国家包分配),剩下的事情交给华为来办!

(2)

第二个故事,是中科大一位H教授讲的:
1999年5月,H教授因为女儿和女婿出国读书,家庭开支入不敷出,为了补贴生计,选择了去华为工作。H教授和任总是老相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时,任总是工程兵部队派到酒泉负责“导流槽”建设的监工,H教授当年就站在卫星发射手胡世祥的身边;八十年代,任总的儿子去了中科大读书,H教授是他儿子的老师;因为这两层渊源,H教授选择了去华为。
当然,H教授工作很认真,完全是凭技术吃饭!
第一个月工资7800元;
第二个月工资9800元;
第三个月工资12800元;
第四个月工资15800元;
第五个月工资17800元;
这是1999年,华为为H教授——钱学森的学生,开出的月薪一览表。

(3)

1999年11月,中国第一艘人造飞船“神舟一号”飞天之即,H教授接到了国防科委的邀请函,去“神舟一号”发射中心做顾问专家。H教授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国防科委来函断没有拒绝的道理,另一方面华为的工资实在太有诱惑力了。这个真的难做取舍,于是,H教授拿着国防科委的邀请函找任总去了。
推开门,H教授把邀请函递给了任总:
“任总,您看,这个怎么办?”
当时,任总的大腿翘在桌子上,看到邀请函之后,他只说了一句话:
“这是华为的光荣!”
于是,H教授去了“神舟一号”的发射中心,按出差计算,每天400元补贴,周六周日双倍薪水。

(4)

故事讲完了,剩下的是我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何为眼光?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到底应该持一种怎样的人才观?刘文典先生曾讲过一句话:“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对于一家优秀的企业,人才,永远是企业的根本竞争力!华为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崛起,说到底与任总的人才观——“高智商是首选”密不可分!为了拉拢最一流的人才,华为在华中科大设立“华为光电子奖教金”鼓励优秀的教师,又通过拉拢辅导员找到最顶尖学生,随之挖过来为我所用,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当你抱怨公司的实力比不过华为时,不妨思考一个这个与“选人”有关的小故事,思考一下你在吸引最顶尖的人才上面所下的功夫,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6)

何为魄力?
1999年,H教授在中科大任教的薪水是1000元;初到华为,便有7800元的薪水。由于H教授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短短四个月薪水便翻了一番,从7800元上涨到15800,第五个月又上涨到17800,几乎是H教授在中科大一年半的收入!在我看来,这就是任总的魄力,吸引人才还不算事,怎样留住人才,才是最值得所有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几乎每位企业家都在高喊待遇留人,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华为是业内公认的员工流动率最低的企业,原因何在呢?我想,看罢H教授在1999年五个月之中工资一涨再涨的例子,你就应该明白了。
当你抱怨公司的员工比不过华为时,不妨思考一下这个与“留人”有关的小故事,思考一下你在留住最顶尖的人才上面有多大的魄力,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7)

何为胸怀?
H教授拿着国防科委的邀请函给任总看,他开口就来的一句话是:这是华为的光荣!背后的逻辑再简单不过了,你是我华为的人,你为国家做贡献,就是我华为为国家做贡献,这就是我华为的光荣!换做一般的老板,国家的事与我有何相干?你要敢去,立马给我卷铺盖走人,拿我的钱不为我干事,怎么可以忍受!我初次听到H教授这样讲的时候,真的忍不住想为任总鼓掌,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他的事业就有多大,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当你抱怨公司的成就比不过华为时,不妨思考一下这个与“胸怀”有关的小故事,思考一下你在为国效力这种事上的最终选择是什么,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8)

何为格局?
想一想C教授讲到的华为为了吸引第一流的人才,率先给予培养人才的老师们以丰厚奖励,又为最顶尖的人才去向费尽心力。在挖掘人才上,任总的眼光是——只要最顶尖的人才!仙桃一口,胜却烂杏一筐,与其花同样的代价雇佣一群乌合之众,不如聘用少数精英之才,事实终将证明,这是值得的!
想一想H教授讲到的初到华为时接二连三涨工资,以及暂时离开公司为国效力时任总的鼎力支持,你就不会惊讶日后华为能够成为国人最引以为傲的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没有最顶尖的人才,何来自力更生?华为的今天,是任总一手促成的,有如此之魄力,如此之胸怀,必然有如此之格局,这也是任总受人尊敬的原因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任正非先生的故事,这其实也是华为的故事!

被同行恶意举报之后的华为,在逆境之中绝地反击,反而开拓了海外市场,走得更快、也走得更稳;

被拒绝上市之后的华为,并没有受制于资本的局限,反而通过巧妙的股权设计使得员工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

被院士们指责没有科技含量的华为,反而不计成本的笼络各路人才,技术后来居上,创新如泉喷涌!

所以,别人看不起你没关系,关键是你要自立自强!

最后还是回到中兴自身的问题,就让我们以毛主席那句经典的名言结尾吧:“封锁吧!封锁他十年八年,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前提是中兴人可别去卖煎饼!

中兴顶住别害怕,卖煎饼月入13万!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2284147-1.shtml#81_31704892

英美封杀中兴,纯粹是中兴“咎由自取”!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2283379-1.shtml#1_31683057_2713215
楼主 明德先生  发布于 2018-04-20 16:29:19 +0800 CST  
有对90年代工资怀疑的朋友,我这里发一张截图,作为朋友们的参考:



楼主 明德先生  发布于 2018-04-20 19:28:36 +0800 CST  

楼主:明德先生

字数:3290

发表时间:2018-04-21 00:29:1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4 10:21:08 +0800 CST

评论数:2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