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再驳“粮食危机论”(转载)

1995年有一本名为《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的书,给中国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大大地推迟了粮食市场自由化的进程,还导致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对此,我曾发表文章从理论上进行驳斥。
两周前,该书作者Lester R. Brown再次提出,中国不能养活自己的原因是耕地不足。他说中国到处都在建高尔夫球场,严重地浪费耕地,必将导致粮食减产,造成危机。

既然“粮食危机”的问题重被提起,那么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再次表明我的观点,以彻底消除许多错误的观念。

有市场就不愁买不到粮食

为什么粮食不存在危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只要市场在,就不愁买不到粮食。

这样的回答虽然极其简单,但把当今经济生活的根本特点说得一清二楚。市场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满足人们的需要,保证不会出现严重的供应危机。人们只要有钱,就永远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所要的商品。

三年灾荒时中国饿死了将近三千万人。三年灾荒的头一年,1959年,我国出口了四百多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天吃一斤半粮食,这些粮食足够两千多万人吃一年。粮食从特别稀缺的地方输出到了不稀缺的地方去,完全违背市场规律。当市场存在的时候,粮食稀缺,粮价就会上升,外地的粮食很快就会流入,人就不会饿死。因为没有粮食市场而饿死人的事现在还在我们的邻国发生着。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粮食市场,以为只要鼓励农民多种粮就能有饭吃是极其错误的。三年灾荒就是粮食“大丰收”而造成的。人们为市场而生产,或者说为利润而生产,大家就不会挨饿;为了吃饱饭而生产,反而可能挨饿。这就是市场奇妙之处。岂但粮食如此,其他一切商品也莫不如此。相信计划经济而对市场经济抱怀疑态度的人恰恰在这一点上犯糊涂。

个人的粮食安全依靠市场,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样依靠市场。这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世界市场上从来没有缺过粮,倒是总是生产过剩,为卖不出去发愁。各产粮国都想尽一切办法补贴出口粮食。世界贸易组织近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取消粮食出口的补贴,让粮食自由流通。因为过剩,过去半个世纪虽然人口增加一倍半,人均消耗增加17%,种粮食的人减了大概三分之二,而粮食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却降低了一半。中国的情况也如此,一点也不例外。解放初,我国有五亿人口,现在是十三亿,增加了一倍半;现在我们吃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好,吃得大家都要减肥了;我国的耕地面积减了大概五分之一;又有将近两亿农民进城打工,种地的农民也大幅度地减少了,剩下的多半是妇女和老人。可是这几年的粮价却降低到解放后的最低点。只在最近粮价有所回升。但是这暂短的上升改变不了长期下降的大趋势。

中国和世界粮食供应非常充足

科技的进步和贸易的发达使得粮价降低,市场供应日趋平衡。而展望未来,有人担心说科学技术的潜力已经快用完了,化肥种子都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了。但是新的机会出现了。因为有了基因工程,农业增产的前景非常乐观。不怕病虫害的新品种已经大量涌现,营养更丰富,口味更好的食品每时每刻都在出现。拿贸易机会来看,也远远没有用尽。

国际上粮食贸易保护一直是一个主要争论点,如果保护主义能被取消,粮食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国内贸易的机会同样很多没有被利用。我国要求各省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至今没有明文作废,国家垄断粮食市场的情况刚刚在改变,通过市场的作用重新安排粮食种植的地区分工,使适合种粮的地方更多地种粮,粮价还能够降低。总起来看,粮食不足的问题完全不是一个现实问题。粮食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只要管理得法,永远不会供应不足。

因此,Brown先生说中国多建高尔夫球场会导致粮食紧张是荒谬的。我们经过三年灾荒的中国人最清楚耕地和饥荒的关系。那时候,所有可以种粮的地方,马路边上,球场上(灾荒时没有人打球,有一点力气都用来种粮了),公园里,花坛上,统统都种上了粮食。现在拿出许多土地建高尔夫球场,正好说明中国粮食富余。Brown的逻辑是颠倒的,是我们经历过灾荒的人无法理解的。他说中国1998年以来每年粮食缺口达五千万吨,可是中国连年大量出口粮食。到底中国是粮食太多还是太少,事实再清楚不过。

应该说,全世界粮食同时减产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但是概率是很低的。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基本环境不变,大幅度的气候变化概率很低。拿历史的经验看也是这样。拿我国的经验和世界的经验看,因为气候导致粮食产量变化的上下幅度不过百分之一二。再加上其他原因导致的产量变化,充其量也不过百分之五。全球的粮食储备一般都超过年消费量的百分之十,所以粮食供应是非常安全的。

我国粮食进口不会威胁别国

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的粮食总量约为20亿吨,供给60亿人口吃用。每年国际间的粮食贸易量为2.4亿吨。我国如果进口两千万吨,只占世界贸易量的不到十分之一,根本威胁不到别国的安全。单单美国每年出口粮食就达到八千万吨。日本是粮食进口的最大国,每年进口两千五百万吨。从来没有谁批评日本进口太多抬高了世界粮价。

Lester Brown 先生认为中国将来大量进口粮食,会把世界粮价抬上去,别的粮食进口国就要吃亏。且不说从历史的趋势看粮食价格一直朝下落,就算粮价因中国大量进口而上升,中国买粮是用出口赚的外汇购买的。

如果大量进口粮食使粮价上升,必定是大量出口别的产品,使那些产品的价格下降。价格就是这样,有涨有落,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使全球的百姓生活得更好。这就是经济学。不过Brown先生不是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问题的。

中国人不会因买不起粮而挨饿

粮食供应的充足不等于每个人都有饭吃。穷人因为买不起粮食,还可能挨饿。这不是粮食生产不出来,而是因为在市场制度中生产者不会照顾没有购买力的消费者。这是市场经济的严重缺点,它是认钱不认人的。弥补的办法就是社会救济。国际国内都有对饥民的紧急救援组织。一般而言,买不起粮食的人终归是少数,多数人帮助少数人是行得通的。

就我国总体而言,我们每年进口的粮食一般是一两千万吨,没有超过三千万吨的。假定进口两千万吨,合到总消费量的4%。每吨粮价约为150美元。这样,所用的外汇是30亿美元。2003年我国出口创汇约为四千亿美元。所以进口粮食所花的外汇只占年创汇的不到百分之一。实在是微不足道。不管粮食价格涨到那儿去,中国人绝对不会因为买不起粮而挨饿。也就是说,中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粮食危机。

茅于轼,1975年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1993年与友人共同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的数理基础》、《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生活中的经济学》、《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等。


楼主 deers  发布于 2008-04-14 15:44:00 +0800 CST  
欢迎继续讨论!
楼主 deers  发布于 2008-04-15 09:08:12 +0800 CST  
茅先生是南方周末、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册封的“主流经济学家”。说话应该不会错的。
楼主 deers  发布于 2008-04-15 15:47:31 +0800 CST  
如果ZF几年前完全听从茅先生的意见,那么今天中国的的粮食问题恐怕比现在要严重多了。到时候闹饥荒又要说“摸着石头过河”,交学费了。
楼主 deers  发布于 2008-04-16 09:26:05 +0800 CST  

楼主:deers

字数:2809

发表时间:2008-04-14 23:4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18 01:47:48 +0800 CST

评论数: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