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悲歌(《明末那些事儿》第一部)

@大宝虎 108楼 2013-04-06 21:55:04
楼主:赤脚踏沧浪 时间:2013-04-01 12:27:07
明末前期,有三个姓邢的女子不得不说。
(2)邢红娘,
——————————————————
请教楼主,一,你写的是小说还是读书随笔。
二,红娘子姓邢有何依据?
-----------------------------
多谢大宝虎先生的指教,我写的确实不是小说,而是受当年明月影响,写了点散文随笔,虽不敢说字字都有来历,但绝不戏说和演义,只想写出真实的明末历史。

红娘子姓邢,最初出自李健侯先生的《大顺帝李自成秘传》:“邢秀娘的妹妹名叫红娘,自从她姐姐跟了李自成后,她的父母又相继去世,红娘仗着一身好武艺,便同那一班师兄师妹聚了一伙绿林之徒,趁着国家多事之秋,便占了一座山寨造起反来。红娘早闻李信的大名,又羡慕他少年英俊,因此一心一意要委身于他。”(恕我未引用原来的文言文)。
后来,著名明史专家、作家姚雪垠在写作他那部颇负盛名的五卷本长篇小说《李自成》时,经严谨考证,也确认红娘子姓邢,女兵们都称呼红娘子“邢姐姐”、”邢大帅“、”红帅“。
希望经常得到先生的指点和鼓励。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6 22:35:56 +0800 CST  
@70786233 111楼 2013-04-06 22:28:29
回复第102楼(作者: @赤脚踏沧浪 于 2013-04-06 17:20)   据说大明公司开张的时候,第一届CEO朱元璋先生专门请活神仙刘伯温算了一卦,结果是:“遇顺则止。”…… ==========不知刘伯温算没算到***什么时候止?
-----------------------------
据明末史学家谈迁所著《枣林杂俎》记载:高皇帝朱元璋命刘伯温卜历数,曰“遇顺则止”。朱元璋遂以手书之,良久曰“三百单八年已足矣”。(明朝包括南明,308年也。) 今李贼伪“大顺”,而清曰“顺治”,不其应乎?

一个传说,不足为据消愁解闷,令人喷饭而已。

谢谢朋友的关注!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6 23:14:28 +0800 CST  
@赤脚踏沧浪 101楼 2013-04-06 15:06:00
【20】
第三章 按既定方针办(7)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           ——毛泽东
攻占北京,是闯王李自成事业的巅峰。现在,大顺朝的控制范围涵盖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北直隶五个省和湖广部分地区,广袤数千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陕西省,还包括现在的甘肃、宁夏及青海的一部分,北直隶则大致相当于现......
-----------------------------
@长空亮剑2012 114楼 2013-04-06 23:13:10
恩 楼主写的不错 继续努力啊 我也很喜欢这段历史 之前一直看姚雪垠的《李自成》现在想看看其他作品对这段历史的书写
-----------------------------
谢谢朋友鼓励。我会继续写下去的。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6 23:17:39 +0800 CST  
@星晨928 118楼 2013-04-07 00:38:53
一口气看完了
-----------------------------
谢谢捧场。
请多提宝贵意见。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7 07:50:02 +0800 CST  
@吴歌漫画 120楼 2013-04-07 11:21:46
赤脚楼主写得不错 个人希望多引用史料 关键时介绍分析 会让读者感觉更有说服力
-----------------------------
好的。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7 12:27:28 +0800 CST  
【21】

第三章 按既定方针办(8)

☆☆ 劝 进
李自成在西安称王,但并没有登基称帝。
西安毕竟偏处一隅,要君临天下,就必须在北京举办登基大典。
李自成心里早盼望这一天了,但表面却装得并不热心。他知道按照古礼,需要文臣武将们寻死觅活的反复劝进,他则一再推辞。最后被逼无奈,才心安理得的登基坐殿,称孤道寡。
进京不久,原首辅陈演就曾率领大明旧臣“劝进”,希望李自成早登大宝。三月二十六日,丞相牛金星、礼政府正堂巩焴率领文武百官上表,劝说李自成立即登基。以后,每隔几天,文武大臣和一些年高望重的知名人士就聚集到李自成住处,苦苦劝说李自成当皇帝。
在向李自成“劝进”活动中,闹得最起劲的有三个人。
头一个自然是丞相牛金星,他专门编了一部《永昌仪注》,对登基大典时的环境布置、君臣服饰、站队行礼、敬天祭地等等,规定得明明白白,详详细细。
第二个是礼政府正堂巩焴,他主持的礼政府(礼部)是筹备登基大典的主管部门。在组织有关人员一遍遍劝进的同时,他竟迫不及待的跑进太庙,把明太祖朱元璋的灵牌捧出,送进历代帝王庙,其他明朝皇帝的灵牌,全部烤了火,烧成了灰。
第三个是大才子周钟,著名的复社领袖。
东林党遭到残酷迫害衰落后,复社继之而起,以“复兴古学”为号召,切磋学问,砥砺品行,关心时政,后来名满天下的顾炎武、黄宗羲、陈子龙、吴伟业、侯方域等都是复社的重要成员,而当时的周钟则是他们的领袖。
周钟,江苏金坛人,文采风流,粉丝遍地。当年他与喜欢夜观天象的魏学濂同学一起参加高考(会试),成绩优异,高中榜眼(第二名),入翰林院,成为皇帝的亲随。因为名气大,当魏藻德等人削尖脑袋想在大顺朝混个一官半职的时候,周钟同学却得到了牛金星的赏识,被直接推荐给李自成。
归降大顺后,周钟同学发表第一篇大作《士见危致命论》,号召别人向他看齐,面对危难善于审时度势,抢先投降。牛金星对这篇文章读之再三,大加赞赏。周钟同学因此到处吹嘘:牛丞相慧眼识英才,是我的伯乐。
但周钟最杰出的代表作还是呈献给李自成的那篇《劝进表》,里面有几句话已经传扬四方:
“独夫授首,四海归心。比尧舜而多武功,较汤武尤无惭德。”
李自成,这个一个月前还被官府通缉的反贼,在周钟看来,其文治武功已经超越了历代帝王的典范——尧、舜、汤、武;另一方面,一个月前他尚叩头口称圣上的崇祯皇帝现在已成为独夫民贼,身死国灭,大快人心。
这篇文章,使无耻文人周钟臭名远扬。
李自成读了周钟的《劝进表》,沾沾自喜,一个劲的夸奖“周先生真是大手笔”。
但让周先生想不到的是,有人竟来抢他的头功,这个人是他的同窗好友魏学濂。魏学濂同学说:“这几句最精彩的句子,其实是我想出来的。”
但还有一个人不服气,这个人的文才一点也不逊于周钟,他就是与大名鼎鼎的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 的文豪龚鼎孽,。
龚鼎孽愤愤不平地说:“此语实出吾手,周先生想不到此。”
真是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感觉戏演得差不多了,但李自成仍下不了最后的决心。
虽然宋军师早就说“十八子当主神器”,可我是他说的那个“十八子”(李)吗?一个穷放羊娃,驿站的马夫,现在即将成为君临天下的皇上,昔日驰骋沙场、出生入死的穷弟兄们都要匍匐在自己脚下。
这不是做梦吗?
李自成有些不自信。进北京前他曾派人主动跟崇祯皇帝谈判,条件只是要当一个西北王。
他担心下属不认可他的权威。他听说有的将士经常在背后窃窃私语:“天下是我们流血流汗杀出来的……”。
有一次,大将刘宗敏竟在大庭广众之下叫嚷:“我与他同做响马,凭什么拜他?”

李自成一次次推迟登基日期,可有一个人比他还着急,这就是牛金星。李自成不光明正大的登基坐殿,他这个“太平宰相”就只能是个赝品。
他急切的向李自成禀报“大位未定,恐事有中变”,的确,偌大的一个中国没个正牌的皇帝,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在内宫找到一个古朴的铜香炉,香炉肚子上竟然镌刻着“永昌”两个字。永昌是大顺朝的年号。这似乎证明大顺朝早已得到了上天的承认。
凑巧的是,宫门外又出现了几位高僧,风尘仆仆,一看就像走过很远的路。他们自称是从天竺国来的,听说中国有新皇帝登基,特来祝贺。
李自成瞅着牛金星,脸上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

四月初九,牛金星、巩焴带领文武大臣再一次劝进。李自成终于同意称帝,并下旨责成牛金星制定《登基大典筹备工作日程安排表》。计划如下:
四月十二,百官在午门前排练大典礼仪;
四月十三,百官在天佑殿彩排;
四月十五,颁布登基诏书;
四月十六,视察国立大学(学宫),祭奠孔圣人;
四月十七,举办庆典,登基坐殿。
牛金星和礼政府的官员们迅速忙碌起来了。即将加官进爵的文武官员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一个新兴的王朝正喷薄欲出。
可就在这时,远方突然传来一个石破天惊的坏消息:
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反了!他竖起为先帝复仇的大旗,号召大明的臣民同仇敌忾,发动袭击,彻底消灭大顺军。
李自成一下子被震懵了。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7 13:34:11 +0800 CST  
@70786233 124楼 2013-04-07 15:54:58
回复第116楼(作者: @赤脚踏沧浪 于 2013-04-06 23:15)   一个传说,不足为据;消愁解闷,令人喷饭而已。 ==========哈哈哈哈!在唐太宗时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徒也算出武篡借李氏天下。推背图真有那么玄妙吗

-----------------------------
推背图之类,或戏说,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或出于某种目的的舆论制造,比如“十八子当主神器”的谶语。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7 16:32:50 +0800 CST  
【22】

第四章 伤不起

山海关。
宁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进退失据。
有人告诉我: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现在的吴三桂,就处在了这样一个人生的三岔路口。

他后悔。
三月初六接到崇祯皇帝放弃宁远、进京救驾的诏书,吴三桂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史书上说他“迁延不即发”。
吴三桂是辽东人,他的众多将士也是辽东人,在长期同清军作战中,辽东的百姓是他们的坚强后盾。现在撤离宁远,吴三桂首先想到的是,组织宁远及其附近的居民同时撤离。
保护着五十万辽民和军人军属,吴三桂行动迟缓,从宁远到山海关二百里,他们整整走了十一天。
三月十六日,吴三桂到达山海关,派人安置好辽民后,他亲自率领四万关宁铁骑开始向北京进军。
三月二十日,大军赶到丰润,这时从前方突然传来一个悲惨消息——京城陷落,皇上殉国。
吴三桂惊呆了。
他不相信大明朝经营二百余年、固若金汤的北京城这么快就被流贼攻破,他也没想到京城内外这么多明军竟然不堪一击。
他后悔,为什么在迁徙辽民的同时,不挑选部分精兵日夜兼程,早日抵达北京?
他愧疚,恨自己私心太重。为保存实力,他希望其他部队先与闯贼拼杀,待敌人实力消耗后,自己再发起冲锋,确保大获全胜。
面向京城方向,想到自缢身亡的皇上和被困京城的父母家人,吴三桂放声大哭。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吴三桂哭够了,头脑也清醒了。
他慢慢抬起头来,茫然地环顾四周。现在真的是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了。下一步该怎么办?怎么办?他不住的问自己。
投降满人?虽然舅舅祖大寿,恩师洪承畴,哥哥吴三凤,还有好多亲属和朋友都投降了满清,并写信劝他归降,但这样的想法在吴三桂的脑海里只是一闪而过,他不能投降满清!
关宁铁骑与清军拼杀这么多年,有多少亲人、战友命丧敌手,双方已结下深仇大恨,怎么还能握手言欢呢!
并且,吴三桂也看不惯满人那怪异的服饰,还有可笑的发型:头皮剃得亮亮的,脑后盘一根小辫子,像条猪尾巴,成什么样子!在明朝人的称呼中,满洲人是“奴”,是“虏”,是野蛮落后的异族。
可投降大顺?吴三桂感情上也难以接受。
吴三桂一直处于同强悍的清军对峙的最前线,从来没跟李自成的大顺军交过手。他听说过去的老战友唐通、姜瓖等人都先后归降了大顺并受到重用,就连在开封保卫战中射瞎李自成眼睛的名将陈永福,李自成都折箭为誓,尽释前嫌,进爵文水伯。
也许,李自成是一个心胸宽广、目光远大的人。
但在吴三桂内心深处,大顺军仍是一伙罪不可赦的反贼,杀人放火,打家劫户,又逼死了皇上。他们在京城能站住脚吗?李自成能够一统江山、成就大事吗?
看看再说吧!
吴三桂传令:回师山海关。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7 17:55:46 +0800 CST  
【23】
第四章 伤不起(2)


回到山海关以后,吴三桂几乎每天都登上城楼,向西方眺望。
他最不放心的,是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还有魂牵梦绕的宠姬陈圆圆。
这一天午后,中军官禀报:京城来人了。
吴三桂以为父亲来信了,忙起身相迎,走过来的却是一个身材高大、留着络腮胡子的军官。
这个人叫唐通,官封定西伯,是吴三桂的老朋友。当年松锦大战,吴三桂与唐通等八位总兵并肩作战,一齐溃逃,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
但这一次,唐通可不是来重续战斗友谊的。他作为闯王李自成的使者,来劝说吴三桂归附大顺朝。
唐通大夸李自成礼贤下士,堪称英主,并且给吴三桂带来几样厚礼:
白银四万两,犒赏关宁铁骑;
一万两白银,一千两黄金,赏赐吴三桂本人;
一张委任状,授予吴三桂侯爵。
吴三桂面色冷静,但内心欣喜若狂。因为他的部队已经十四个月没发军饷了。
但最让吴三桂动心的,还是唐通带来的一封信,老父亲吴襄的亲笔书信。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强烈叩击着吴三桂的心扉:
“事机已去,天命难回,吾君已逝,尔父须臾……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赏,犹全孝子之名……”
吴三桂反复吟咏着父亲的教诲,不觉间已泪流满面。
“也罢!既然当不了忠臣,那就做孝子吧!”
他其实不知道,这封信完全是大顺朝牛金星丞相的大作,吴襄老头只是照抄了一遍。


吴三桂思虑再三,决定将山海关交给老朋友唐通驻守,自己率领关宁铁骑进京,拜见闯王李自成。
一路上,他贴出告示:“本总兵带兵朝见新领导,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各地百姓不必惊恐。”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是大顺朝的心腹大患。直到此时,李自成招抚吴三桂的工作按部就班,一切顺利。但谁也想不到的是,就在几天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相遇,却根本改变了吴三桂的命运,并且,也彻底改变了李自成的命运。
这个小人物是一个下人,从北京吴襄的家里跑出来的。史料上说,这个家人是老吴襄派出来给吴三桂报信的;也有史料说,是吴府的家人与吴襄的小妾私通,趁乱逃出私奔,却误打误撞碰上了吴三桂。
四月四日,吴三桂率军抵达永平。在永平西边的沙河驿,遇到了从北京跑出来的家人。吴三桂急切地询问京中的消息,于是一次充满戏剧性的对话开始了:
“我父亲还好吧?”
“被关押起来了。”
吴三桂一愣,但转念一想:这是要挟我投降啊,我一进京,就放出来了。
“我家中没事吧?”
“被抄家了。”
吴三桂吃了一惊,但仍故作轻松的说:“没什么,我一回家就都归还了。”
“陈夫人怎么样?”陈夫人是吴三桂心爱的小妾陈圆圆。
“被贼人抢走了。”
“啊!”吴三桂不听犹可,听了以后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的天平轰然倾倒了。他怒发冲冠,血灌瞳仁,咬牙切齿,厉声说道:
“大丈夫不能保护一个弱女子,还有何面目活在天地之间。闯贼,我跟你势不两立!传令三军儿郎,立即杀回山海关。”
驻守山海关的定西伯唐通,做梦也没想到吴三桂会突然杀回来,仓促应战,带来的八千士兵被关宁铁骑一顿猛打,全军覆没。唐通只带着八名小卒一路狂奔,狼狈不堪的逃回了京城。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7 18:10:22 +0800 CST  
@魅风迷失 134楼 2013-04-08 00:30:30
喜欢品读历史的人都会有各人的见解,一开始遇到好的小说会被深深吸引,随作者的文笔去了解那段历史,多读几遍就会有新的感悟,渐渐自己就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而非简单的看客,明朝那些事的确是难得好文,却也难逃虎头蛇尾之嫌,楼主的明末确实也是吸引我的,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楼主在写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引用毛的语录,阅读上会让我觉得不太顺畅,写史不要引用牵扯当代的政治人物,而且 是很反感那些所谓 思想语录......
-----------------------------
朋友的建议有道理。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8 08:45:00 +0800 CST  
@凤凰幽韵 136楼 2013-04-08 07:04:17
谢谢夸奖,我会更努力的。 -----------------------------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8 08:46:57 +0800 CST  
@上輩子是西夏人2 132楼 2013-04-07 21:17:40
柏杨批评过叔孙通对刘邦君臣『定尊卑、教朝仪』是一种酱缸式的作法
但是
这是以现代的标准去要求古人
在当时
这难道真的没必要吗?
-----------------------------

非常有必要,李自成就是缺乏这样的权威,才导致组织混乱,指挥不灵,令行不止。

我感觉,如果不是发生了以后吴三桂、多尔衮的重大变故,导致大顺军山海关惨败,从此一败涂地;即使李自成真的在北京坐稳了江山,也难免跟刘宗敏等大将之间发生内讧,就像太平天国洪秀全跟杨秀清那样。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8 08:54:43 +0800 CST  
【24】
第四章 伤不起(3)

★★乱世红颜
让吴三桂冲冠一怒的小妾陈圆圆何许人也?
据《明史》记载,陈沅,字畹芬,小字圆圆,出生于姑苏鱼米之乡。江南大才子吴梅村说她家“门前一片横塘水,前身合是采莲人”。
在中国历史上,陈圆圆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她的知名度丝毫不逊于古典四大美人: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
提到陈圆圆,会让人想起3000年前一场惨烈的特洛伊战争,希腊和特洛伊两个国家为了争夺一个美丽的女人——海伦,不惜征战了十年,数万名身经百战的勇士身首异处,抛尸荒野。最后,特洛伊城毁灭了,美丽的海伦被带回了希腊。希腊城堡中几个佝偻着身子的长老,伸长脖子瞅着海伦,都不住的默默点头说:“值!为了这个女人,就是再打十年,也值!”
陈圆圆就是东方的美神海伦,她倾国倾城,风华绝代,美轮美奂,光采照人。犹如那娇艳的花朵,吸足了水分,在明媚的阳光下,灿烂的盛开。她的美艳,不仅引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山海关大战,而且影响了一个国家历史的走向,改变了当时无数人的命运。
关于她的故事,版本繁多,众说纷纭,有人专门编辑了两大本《陈圆圆事辑》和《陈圆圆事辑续》,其中不少谜团,至今仍争论不休。


陈圆圆姓什么?
这好像是一个非常无厘头的问题。
《陈圆圆事辑》第一篇明明白白记载:“姑苏女子本姓邢,父邢三,住四亩田(村名)”。
陈圆圆不姓陈,而姓邢,她的父亲邢三,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不幸的是,邢圆圆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穷苦忙碌的邢老汉抚养不了幼小的女儿,就把她送给了常州奔牛镇的姨妈家。从此圆圆改姓陈,成了姨夫陈泰然的养女。
圆圆的姨夫兼养父陈泰然,是一个很有女人缘的男人,因为他从事着一项特殊的职业——“惊闺”。他每天出屯入村,走街串户,卖些针头线脑、脂粉首饰之类女人用品,人们都叫他陈货郎。
为了能把闺房里那些小姐妇人们吸引出来购物,陈货郎经常手摇铃鼓,口唱小曲,自得其乐,竟养成了喜好音乐,爱唱昆曲的嗜好。
当时北方烽火连天,战乱不断,而江南因有长江阻隔,仍然歌舞升平,一派祥和气象,唱昆曲之风大盛。陈货郎不仅自己爱听、爱唱,还经常把会唱曲的人招到家里来同吃同住。家里经常有十几个人“日夜讴歌不辍”,他们口中咿呀,手舞足蹈,披头散发,形似癫狂,小小的货郎店铺几乎变成了戏园子。
在这样的环境里,天生聪明的陈圆圆耳濡目染,没过几年就掌握了昆曲演唱的要领,并且操琴度曲,舞扇歌裙,样样精通。
但陈货郎从事的毕竟是小本生意,本来挣钱就不多,家里还养着这么多戏迷,日子越过越窘迫,竟欠下了一屁股的高利贷。因无力还债,陈货郎贫病而死。孤独无依的姨妈再也无力供养圆圆,于是就将圆圆送进了苏州玉峰戏班。
这一年,陈圆圆一十六岁,已出落成一个婀娜多姿、娇艳欲滴的绝代佳人。


很快,在苏州演艺界,蹿红一颗耀眼的新星。
陈圆圆人长得美,压倒群芳;歌唱得婉转圆润,无与伦比。每次登台演出,都是半城空巷,座无虚席。人们评价她“色甲天下之色,声甲天下之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色艺双馨”。
陈圆圆成了大明星,四方慕名前来一睹芳容的追捧者络绎不绝,她的身价水涨船高,陪人吃顿饭、唱支曲、缠绵一夜,就能收获大把大把的银子。很多男人为了她而争风吃醋,甚至大打出手。远在边关的青年军官吴三桂,也听说了陈圆圆的艳名,倾慕不已,准备派人携带千两黄金为陈圆圆赎身。
但陈圆圆在这风花雪月的日子里并不开心,她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些花花公子的掌上玩物。有个当地黑社会老大为了独占陈圆圆,竟多次派人抢劫,吓得圆圆花容失色,东躲西藏。她渴望一个能够真正体贴保护她的男人,她愿意过一种正常人的夫妻生活。
陈圆圆是个才女,她填有一阙《有所思》小词,就尽情传达了她那种愁肠百结、无可奈何的心境。词曰:
“自叹愁多欢少,痴了。底事倩传,杯酒一巡时,肠九转。推不开,推不开。”
正当陈圆圆对这“愁多欢少”的歌妓生活越来越厌倦的时候,一个文采风流,倜傥多情的男人闯进了她的心灵。
最先闯入圆圆心扉的这个男人,并不是青年军官吴三桂,而是……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8 09:09:08 +0800 CST  
【25】

第四章 伤不起(4)

★★初恋的情人
最先闯进圆圆心扉的这个男人,并不是青年军官吴三桂,而是号称“明末四公子”之一的鼎鼎大名冒公子。
冒公子,名襄,字辟疆,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出生,江苏如皋人。他面目俊朗,文质彬彬,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富有正义感,是复社的重要成员,与河南商丘的侯方域、江苏宜兴的陈贞慧、安徽桐城的方以智并称“明末四公子”。
苏州城南临太湖,湖中碧波万顷,水光潋滟,乃江南胜景。冒公子与陈圆圆初次相识,就在太湖上一艘烛光摇曳的楼船上。陈圆圆风姿绰约,体态轻盈,宛如一只孤凤翩然于迷蒙的烟雾之中。
那一天,陈圆圆演唱的是一曲弋阳腔的《红梅记》,这种曲调本来音腔高亢,但经过圆圆演绎,却变得别有韵味,像出岫的云烟那样柔美,如落盘的玉珠一般清脆,只听得冒襄飘飘欲仙,如痴如醉。
陈圆圆早闻冒襄大名,现在冒公子就坐在眼前,年青儒雅,风度翩翩,不禁让她怦然心动,唱曲跳舞也格外卖力。一直热闹到后半夜,忽然下起一阵急雨,客人们陆陆续续散去。陈圆圆双眼含情脉脉瞅着冒公子,希望他能留下来。
冒襄也被陈圆圆出色的色艺迷住了。他感觉圆圆不仅人长得美艳,那种优雅天成的神韵更是无人能比。于是他留了下来,跟圆圆秉烛长谈,深情款款,相依相偎,意趣相投,一直到天亮。
望着冉冉升起的红日,冒公子告诉圆圆,自己是去湖南衡山探亲并接母亲的,走水路路过此地,特来探访圆圆。今日心愿已了,他还要急着赶路。两人都恋恋不舍,陈圆圆依依惜别,殷殷叮嘱说:
“现在是早春二月,算算里程,公子到八月份就能回来了。当你从衡山返航的时候,我就在我们苏州盛开的桂花丛中等着你。”


告别了圆圆,冒襄行色匆匆,日夜兼程,到达衡山后也没多做逗留,护送着母亲很快返航,在八月中旬可以观赏江潮的时候如期返回太湖。他上岸四处寻觅,却觅不到圆圆的踪影,心急如焚。有人告诉他陈圆圆被一伙豪强抢走了,冒襄感觉心像被摘去一般痛。
恰在这时,从湖北又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襄阳被流贼张献忠攻破了,在襄阳附近做官的父亲失陷在那里,随时有性命之忧。可没有朝廷的旨意,冒襄的父亲又不能擅离职守。
冒襄又伤心又着急,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人一下子瘦了。这天他独坐甲板正借酒浇愁,苏州城内一位朋友过来看望他,惊讶他的憔悴,问他怎么了。冒襄一一相告,朋友一听却乐了:
“伯父的事我不清楚,但陈圆圆的事你一定是搞错了。先前被豪强掠走的,是假的陈圆圆,真的圆圆就藏在附近。”
冒襄一听,大喜过望,忙请朋友带他去找。
来到一处僻静的农家小院,冒襄果然见到了圆圆。圆圆淡妆素裹,脸色苍白,美丽却不减半分,就像幽深的山谷里一朵香气四溢的兰花。她深情地望着冒襄,笑吟吟地说:
“你来了!真高兴公子没有忘记咱们雨夜舟中的芳约。前几天我几乎深陷虎口,现在还心有余悸,今日与公子重逢,真像做梦一般。请公子从此不要再离开我!”
对于陈圆圆大胆的表白,冒襄有些犹豫,他喜欢圆圆,却从没想过要娶她回家。再说父亲还在危难之中,母亲因此经常擦眼抹泪,现在最紧要的是去京城,想办法帮父亲调离襄阳。于是他没有答应陈圆圆,说了一会儿话,就回到船上。


第二天天刚亮,一叶扁舟忽然破浪而来,陈圆圆迎风独立船头,恍若天降。还没等冒襄反应过来,圆圆已登上大船径直进入内舱拜见冒老夫人。圆圆是个敢恨敢爱的女子,劫后余生,更迫切寻找一个值得依靠的人,尽快把自己嫁出去。
出舱后她对冒襄说:“刚才拜见了老夫人。老夫人和善慈祥,让我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请公子不要嫌弃我!从前有个痴情女子苏惠,因丈夫被人诬陷发配敦煌,她日夜思念,苦苦盼望,将自己的满腔相思写成一首八百余言的回文长诗,并用五彩丝线小心翼翼的织在一方八寸见方的锦帕上,最后终于将丈夫盼回了家。苏惠就是我的榜样,我会像苏惠一样,闭门谢客,忠贞不渝,一直等你去京城,把老太爷平安营救回家。”
冒襄被陈圆圆的真情深深打动,紧紧地拥着圆圆,一口气挥毫赋诗八首——《赠畹芬八绝》,并答应等营救父亲回家,就立即来苏州接她。两人执手相望,依依惜别。圆圆泪眼婆娑,也填词一首相送:
堤柳,堤柳,不系车行马首,空余千缕秋霜,凝泪思君断肠。肠断,肠断,又听催归声唤。


冒襄回到如皋老家,安顿好母亲,就前往京城,托关系、送银两,到处打点,四处奔波,一直到第二年(1642年)三月,才把父亲的事情办妥。他兴冲冲地赶到苏州来见圆圆,而陈圆圆,却于十天前被权门外戚抢走,献给了崇祯皇帝。
这一次,冒襄是真的失去了陈圆圆。
永远!
十几年后,虽然冒襄遇到了秦淮名妓董小宛,并与董小宛度过了九年缠绵悱恻的浪漫爱情生活,但他始终不能忘怀陈圆圆。这里面有爱恋,有赏识,也有悔恨和内疚。他经常说:
“蕙心纨质,澹秀天然,生平所见,独有圆圆。”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8 17:04:10 +0800 CST  
自己鼓励自己一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人人无手机。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9 07:39:20 +0800 CST  
莫愁天下无知己,世界人人手机。

鼓励自己一下。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9 07:42:02 +0800 CST  
【26】

第四章 伤不起(5)

★★进京
崇祯十五年(1642年),皇宫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崇祯皇帝最宠爱的田贵妃病死了。
崇祯很伤心,但更伤心兼着急的是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女儿得宠,田国丈腰杆也硬,炙手可热,气焰熏天,京城里没有人敢惹他;如今女儿没了,他明白,地位将一落千丈,很快就会门庭冷落车马稀。
怎样才能继续在京城里作威作福呢?田国丈绞尽脑汁,想出一个自认为绝顶聪明的主意——为皇上选美。
为了取悦皇上,田国丈不顾63岁高龄,亲自出马,不辞劳苦,率领上千名家丁雄纠纠气昂昂直奔江南抢掳美女。只要听说有点姿色的,他就要千方百计弄到手,闹得人仰马翻,鸡飞狗跳,“东南骚动”。这时的陈圆圆在苏州正红得发紫,艳名远扬,田弘遇怎能放过,扔下一点银子,就把圆圆带走了。

回到京城,田老头让人给陈圆圆浓妆艳抹,一番调教,然后亲自送进内宫。
陈圆圆望眼欲穿等不来冒公子,三番五次派人送信也毫无回音,心哇凉哇凉的。她感觉命中注定与爱情无缘。现在要进宫伺候皇上,哎!听天由命吧!
圆圆对自己的容貌还是信心十足的,但万没想到的是,满脸疲惫的崇祯皇帝呆呆的瞅了圆圆半晌,忽然长叹了一口气,摆摆手,又让田国丈把圆圆领了回去。他正被西边的流贼和东边的清兵搞得焦头烂额,哪有心情欣赏娇娥!
历史在这里,似乎跟所有人都开起了玩笑。
如果不是阴差阳错的误了十天,冒襄与圆圆的爱情就不会失之交臂;
如果崇祯是一个荒淫好色之君,也就没有了后来陈圆圆、吴三桂之间的一段风月情怀;
如果大顺军的权将军刘宗敏进京后不是又恰巧住进了田国丈的豪宅,那么—— 那么,“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悲剧还会发生吗?
也许吴三桂就真的归降了农民军,成为大顺朝的开国功臣;李自成安安稳稳登上了“九五之尊”,从而一统华夏;满人被阻挡于山海关外,难以越过雷池半步;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或许就不是清朝而是李家王朝了。
仿佛冥冥中有一只巨手,掌控着历史的进程,看似不经意的诸多偶然性,铸就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很多人的命运,就这样被无情的决定了。
前面那个人——吴三桂,将是陈圆圆的宿命。


下面是一段极富戏剧化的故事。
陈圆圆回到田府,成了田国丈的家妓,供其玩乐。圆圆不甘屈从这不幸的命运,经常弹奏一支名叫《高山流水》的曲子,来诉说知音难寻、命运多乖的苦痛。
而这时的吴三桂正奉命勤王,奔驰在前往京城的路上。满清的皇帝皇太极派遣大军又一次越过长城,铁蹄踏遍河北、山东。吴三桂率领精锐的关宁铁骑与清军激战,“屡有斩获”。清军退走后,崇祯皇帝亲自在武英殿宴请吴三桂,并赐他尚方宝剑,此事轰动了北京城。
从这时起,陈圆圆认定,吴三桂是一个英雄。

当时,李自成的大军,正挺进陕西,威逼北京。大明的江山朝不保夕,京城里的皇亲贵戚们人人自危。这天,田弘遇又对着一群歌伎唉声叹气,陈圆圆走上前淡淡一笑:
“老爷,身处乱世却没有值得依赖的靠山,早晚会大祸临头。吴三桂将军是当世英雄,又握有兵权,现正逗留京城,老爷何不结交吴将军,情况紧急时也好有个照应。”
几句话说得田弘遇眼前一亮。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9 11:10:51 +0800 CST  
【27】

第四章 伤不起(6)

吴三桂接到请柬,本不想去赴宴,他鄙视田弘遇的为人;但想到也许能在田府遇到陈圆圆,就接受了邀请。
吴三桂早闻圆圆的艳名,还曾派人携带千金去赎买她,可惜被田国丈抢先一步带走了,吴三桂失望极了。今日来到田府,吴三桂唯一的希望就是一睹绝代佳人陈圆圆的芳容。
田弘遇并不理解吴三桂的心思,在豪华的客厅里,陈列出各式珍馐,殷勤地向吴三桂频频劝酒。吴三桂不见陈圆圆,感觉索然无味,饮下几小杯酒后,就准备告辞而去。
田弘遇忙起身挽留,并向内室一招手。吴三桂顿感心旷神怡,只见十几个妙龄女郎,鱼贯而出,个个盛装艳丽,婀娜多姿,随着悠扬的音乐,开始翩翩起舞。其中为首一人,更是艳如桃李,美若天仙,眼波流转,魅力四射。她边舞边唱,其舞姿,柔软轻盈,飘飘欲飞;其声音,玉润珠圆,浑如天籁。尤其那一双蕴含深情而又带着淡淡忧伤的眼睛更是勾去了吴三桂的三魂六魄。
吴三桂神移心荡,早已忘却了身在何处,嘴大张着半天合不拢,天地间仿佛一切都停滞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娇媚的呼唤惊醒了他:“将军,请用酒!”
吴三桂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女人温柔可人的脸蛋儿,问田弘遇:“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圆圆姑娘吧,真是倾国倾城啊!”
田弘遇连连点头:“是啊,是啊。圆圆,快给吴将军敬酒!”
陈圆圆原本以为宁远总兵官吴三桂是一个人高马大、膀阔腰圆的黑大汉,一见之下,却原来是一位皮肤白皙的英俊青年,三十出头,身着戎装,神采奕奕,器宇轩昂,看得陈圆圆不由怦然心动。
吴三桂也是兴奋难耐,索性脱去军服,开怀畅饮。田弘遇不胜酒力,已有些醉眼朦胧。
吴三桂悄悄问圆圆:“你在这里感觉快乐吗?”
圆圆惨然一笑,低声说: “红拂女尚且不喜欢越公杨素,我怎会快乐呢?”
吴三桂不仅暗暗颔首。

这时,外面忽然有警报传来。原来清兵又要大举入侵边关,皇上诏命吴三桂速回宁远。吴三桂起身告辞,众人簇拥相送。田弘遇拉着吴三桂的的马缰绳说:“吴将军,如果敌寇真的打过来,我们该怎么办呢?”
吴三桂拍拍胸脯:“国丈如果能以圆圆相赠,三桂即使赴汤蹈火,也要保全国丈一家老少平安!”
得到了吴三桂的承诺,田弘遇感到欣慰。虽然有些舍不得天生丽质的陈圆圆,但毕竟只是一名歌妓,难以跟自己的万贯家财、身家性命相比,于是田弘遇略一沉吟,就慨然答应。
由于军情紧急,一时无法迎娶,也不便把圆圆带到烽火连天的宁远前线,吴三桂只好将她暂留田府,托田弘遇照管。

不久,为了笼络吴三桂,朝廷重新起用老将吴襄,调入京城担任京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吴襄带领全家入京,住在北京王府井二条胡同。田弘遇倒也信守诺言,将陈圆圆立即送到吴襄府上。
美丽多情的苦命女子陈圆圆终于有了自己的归宿。
她暗自庆幸,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值得信赖、能够保护自己的如意郎君。虽然只是做吴三桂的侍妾(正妻是张氏),但也感到十分满足了。
她爱吴三桂,吴三桂也喜欢她。现在,她只盼望夫君早日从战场凯旋归来。她尽情地憧憬着未来美好的日子。
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京城的上空,一场更大的灾难正张开血盆大口咆哮而来。
陈圆圆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9 11:22:55 +0800 CST  
到底是谁抢走了陈圆圆呢?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9 18:15:42 +0800 CST  
@源头活水seu 173楼 2013-04-09 18:49:51
渐入佳境!
-----------------------------
谢谢鼓励。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布于 2013-04-09 19:45:04 +0800 CST  

楼主:赤脚踏沧浪

字数:79030

发表时间:2013-03-29 21:5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3 22:52:11 +0800 CST

评论数:23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