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的欲望唐朝(第一部已出版,第四部连载中)

up............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2 10:35:06 +0800 CST  
直接再顶.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2 11:16:24 +0800 CST  
不顶待如何?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2 13:07:52 +0800 CST  
作者:一穗红缨 回复日期:2009-3-2 13:32:16
顶!

此消息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我也要用手机发表留言!
-------------------------------------

呀,掌中天涯都出动了,感动,谢谢.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2 14:43:39 +0800 CST  
第74章 陈子昂们曾是“北漂族”(下)

第二天,当爱看热闹的长安人应约前来后,陈子昂于是大摆筵席,猛点好酒好菜让人们先品尝,大家先“哥俩好”地联络一下感情,气氛十分热闹,全场的情绪全被带动起来了,美酒加音乐咖啡,多美!

然后陈子昂不失时机地把那把百万天价的破琴呈于案上,于是世上最早文稿拍卖会之一正式开始(不愧是财主之子,炒作之父呀)。

“各位,我叫陈子昂,四川人氏,为了理想我千里迢迢从四川来到长安,就是为了得到某种认可。不瞒你们说,我不是一个精通音律的音乐人,而是一个写有百轴诗文的文学青年,特来长安寻觅知音。这把琴虽然名贵,也不过是用来弹唱的道具而已,于我们文人来说还真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味道,它再贵于我们文人也只是一个点缀罢了,没有多大用场,留之何用,徒增累赘而已。”陈子昂豪情满怀地说完了开场白,立马高高举起那把百万天价琴狠狠地摔在地上,琴立马破碎成八片花瓣,像伯牙听到钟子期死讯后摔琴那么决绝,甚至一点可惜的神情都没有,看热闹的人都张大嘴巴像个洞,惊愕不已。

炒作效果于是出来了,以百万破琴为代价。接下来,陈子昂趁火打铁把他的曾经默默无闻的诗文像发商品广告一样当街发给所有的人,文稿竞价会终于轰轰烈烈地上演,以一百万自己买单方式成交,这个够新颖够有想像力了吧?

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竞价会取得了预期的成功。从此,陈子昂掼摔百万名琴赠送诗文的坊间新神话传说声名远播,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玄,谣言的力量是无穷的,添油加醋的炒作之后你不想成神都已经成为不可能(所以现在的明星绯闻炒作就很威力无穷)。

在人们的哄传声中,陈子昂原来有点一文不值的诗文被镀上了一层神化色彩,大家读他的诗文,越看越有点神(就像王世充看李姓军阀越看越像天子一样),都拍手称好,说这样好的诗文不流传千古一定是埋没人才,上帝不厚道,果然陈子昂的名气从此不胫而走,一时洛阳纸贵的样子,成为了诗坛当红“炸子鸡”,他落魄时常念叨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成了千古绝唱,不再是酸文人不得志的潦倒之作。

原来名气是这样来的,陈子昂以一百万为代价自导自演炒出了名堂。难怪现在的书商那么下重本炒作自己的作者,敢情原来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呀,同一本书同一个作家炒作和不炒作结果是那样的大相径庭,可以说是有天壤之别呀。为什么对于是不是好诗文是不是好文人人们在炒作的前后会有这么截然不同的分野呢?难道读书也很容易跟风吗?如果不是,又如何解释陈子昂的百万摔琴赠诗文?而且那几乎是立竿见影的,这和当代的自我炒作女皇芙蓉姐姐又有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唉,还真是有点悲哀,什么高雅的事最终都归结到最俗的金钱上来,最终还是得用金钱来买单,谁的悲哀?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2 15:17:56 +0800 CST  
作者:小心逛TY的MM 回复日期:2009-03-02 13:53:29
可能题目的名字,面起窄了~~~
----------------------------
what?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2 16:15:52 +0800 CST  
作者:那不会是爱吧 回复日期:2009-03-02 15:19:50
3
---------------------------

谢兄弟鼎力相助.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2 17:17:51 +0800 CST  
作者:月望东山 回复日期:2009-03-02 17:16:57
不错不错.顶起
--------------------------


顶帖是一种乐趣.........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2 18:55:35 +0800 CST  
作者:秦时明月2008 回复日期:2009-03-02 16:22:23

现在的题目,应该比较切题了吧?

该怎样就怎样...
-------------------------------
呵,我知道了,这样的题目是狭义了点,但贵在新颖,切合现代读者的阅读心理(呵呵,有迎合读者之嫌,读者是上帝啊),所以用了.最初我起的题目叫做"脱颖而出的初唐诗人们",唉,哪个更贴题点?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2 19:53:25 +0800 CST  
上呀,兄弟们.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2 20:34:05 +0800 CST  
小儿麻痹的一种:顶直,别趴下.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2 21:24:47 +0800 CST  
例牌菜:收工顶.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2 22:31:20 +0800 CST  
第75章 陈子昂们曾是“北漂族”(续一)

反正陈子昂以一百万的底价把自己成功地推销出去了,成了初唐的杰出诗人之一。反正钱成了助他登天的梯子,这是不容置疑的,难怪他敢单枪匹马闯荡文人济济的居不易的世界都市长安,义无反顾做“北漂族”,原来是有一百万壮行呀。

所以说,钱不是万能,没钱却万万不能。

与陈子昂相反的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却无可奈何做了“南漂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嘛,只要生活有激情,在世界都市长安和浩瀚南海又有什么区别?于是“政治白痴”李白因参与政变被贬夜郎后被特赦时又是“千里江陵一日还”了,那样的心情多爽,确实非常羡慕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漂来漂去如蝴蝶翩跹,好不潇洒,太羡慕了,也不知他们的路费是谁给的(失业的人嘛),是不是像贞观之治时免费旅游?那时候天应该总是很蓝。

那时候,已经有了名气的王勃由于才高而被猜忌。一般来说,有才的人大都高傲,目中无人的款式。有才又脾气好不高傲的确实很少(最怕就是那种无才又脾气不好的人),何况王勃又是那样的才高八斗锋芒毕露不会韬光养晦,肯定有不服的人在打他的小报告,置于死地而后快的那种。

他第一次被人整就因为斗鸡问题。那时候他在沛王李贤手下做刀笔吏,当时温饱思淫欲的诸王十分好斗鸡,做“御用文人”很无聊的王勃也只能写“歌德式”文章凑热闹了,于是很认真地玩出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檄英王鸡》(初唐诗坛“四人帮”还真是物以类聚,好写檄文呀,骆宾王也曾认真玩出一篇《讨武氏檄》而被武则天降罪),这不是吃饱撑着吗(所以说即使如王勃李白如此高才之人做了御用文人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当时嫉妒他的人顺便参了他一本,“娘娘腔皇帝”高宗立马抓住王勃的小辫子,认为他这是别有用心在煽动诸王闹矛盾,顺便“优化组合”让傲气逼人的王勃从沛王府下岗,失业之后的王勃于是和同样年少轻狂的杨炯去四川参加九寨沟黄金周旅游,没有再做狗屎奉命文章,果然文思如涌也(果然苦难是作家的摇篮耶),倒也有点乐此不疲兴幸因祸得福了。

第二次被人整也直接导致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出笼。

说到大大有名的滕王阁,不得不说一下滕王元婴的故事,因为此阁据说是他建造的,江南三大名楼呀,没有他就没有王勃后来光照文学史的伟大故事了,所以在此插叙一下滕王的一些风流韵事。

据说元婴同志是大唐第一任皇帝李渊的幼子(即第22子,够人丁兴旺吧?李渊不做“啃儿族”都不行啊),也就是李世民的同父异母弟弟,又据说此公也是风流成性,甚至比皇家第一泡妞圣手李元吉更加凶狠直接,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样子,简直就是“王老虎抢亲”的那种绝版版本。因为如果说元吉同志泡妞还讲点情调讲点技术含量的话(比如有酒有鲜花还有绵绵情话),元婴同志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超级色狼,反正是见到稍有姿色的妇女,不管已婚未婚的都抢,好像没有见过女人的样子,动物凶猛啊。据野史记载,滕王元婴阅美无数,反正他手下的属官的老婆只要是长得漂亮一点的,基本上都被他老人家征用上床“米西”了。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3 09:38:44 +0800 CST  
作者:baiduyixia 回复日期:2009-03-02 22:59:11
关于你所说的这点,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新的三段论:

李隆基和人摆谱时说,我爷爷的父亲是皇帝,我爷爷是皇帝,我父亲是皇帝,我也是皇帝。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换成这样的一种新三段论推理:我爷爷的父亲妃子是杨贵妃,我的妃子也是杨贵妃?

如何?是不是有点意思?
-----------------------------------------
呵呵,三段论的另一种演绎:

李隆基和人摆谱时说我爷爷的父亲是最牛的皇帝,我爷爷的父亲娶的就是杨贵妃,所以我娶了杨贵妃也会成最牛的皇帝,结果李隆基差点没栽死
呵呵
-----------------------------
呵呵,兄弟果然是幽默之人,比我理解得更透彻,赞一个.

关于李世民和李隆基,我总是有一个不成文的假设(以后可能会写),如果李世民活得更长一点,而不是52岁英年逝去,那么会不会演变为下一个李隆基?这确实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23年,李隆基的开元盛世29年,李世民在后期已经露出了一种骄奢,高丽征战最后一败,他甚至非常怀念已经死去的魏征,如果生命足够长,那么他是不是会兑变为一个昏君而不是一个最伟大的皇帝?这只有鬼才知道,因为他适时死去,于是这种可能也趋于0.

而曾以"我瘦,天下必肥"为座右铭的曾励精图治的李隆基在任用佞王李林甫之后彻底成了一个可笑的昏君,最后连自己的小老婆也保不住,下令高力士勒死她(不过好像人大教授刘厚滨考证说杨贵妃棺中没人,可能不是真的勒死,她也亡命日本成了巨星山口百惠的祖先).

唉,历史太多可能和是非,不过西方人说总统是靠不住的,就是李世民和李隆基这种创造盛世的皇帝也靠不住,一个好总统不如一个好制度,其实李世民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执行制度才不兑变成李隆基那样的悲剧人物.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3 10:33:12 +0800 CST  
作者:baiduyixia 回复日期:2009-03-02 23:00:34
呵,我知道了,这样的题目是狭义了点,但贵在新颖,切合现代读者的阅读心理(呵呵,有迎合读者之嫌,读者是上帝啊),所以用了.最初我起的题目叫做"脱颖而出的初唐诗人们",唉,哪个更贴题点?
-------------------------------------------

目前这个比较好
-----------------------------------

兄弟这么说我也心安理得点.不过有时也觉得有点以偏盖全的味道,只是想追求那种吸引眼球的效应,不是很妥贴,想想,众口难调也就有点释然了.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3 11:20:54 +0800 CST  
继续亲自顶.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3 12:00:01 +0800 CST  
作者:风流老人 回复日期:2009-03-03 12:03:36
来访登记

学习支持

---------------------------

呵呵,有心,谢了,风流名字对风流书名,果然是绝配,耶.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3 12:51:34 +0800 CST  
作者:画灵 回复日期:2009-03-03 13:51:30
如果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爱情比较像是功利性的入世爱情的话,那么他和齐王妃的爱情更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粹男女之爱。情到浓时,非常理智的李世民甚至可以不顾一切地想给齐王妃一个皇后的名份,包括废了跟他多时给他的事业很多帮助的他最敬重也最倚重的女人长孙皇后,要不是有事没事要他来见的天朝大法官魏征从中作梗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兄你是在YY吧?丁酉,立皇子明为曹王。明母杨氏,巢剌王之妃也,有宠于上;文德皇后之崩也,欲立为皇后。魏征谏曰:“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乃止。寻以明继元吉后.

这几句古文并不难理解,你怎么就能将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要立杨氏为后解释为废长孙后立杨氏?
另外长孙后和李世民的结合叫功利性也很搞笑,长孙后的母亲是填房,在长孙兄妹小时已经去世,被同父异母的哥哥扫地出门寄住在舅舅家这种家庭背景给李世民带来功利?可以说兄妹俩以及所以相关人士日后无论是母仪天下还是位极人臣都是李世民给予的.

-------------------------------

呵呵,我得承认天涯煮酒水深,冷不防就有一个美女作者"横眉冷对",往往还能引经据典,快意恩仇,这确实很有诱惑力(这或者也是我混天涯的动力吧,对手越强学得的东西越多),我承认这是目前为止我遇到的最有挑战性的反诘,比那些首先把自己拔高成"仲裁者"再抡起大棒揍人的所谓批评者高明得多,这样的批评者我也最喜欢,即使是刺到了我的痛处.

首先,我得承认,为了配合我这种搞笑型的轻松历史读物风格,我所选的故事和资料基本上有一点YY倾向,但并不能就此就断定我全是一派胡言,至少是有很多比较正经的史料支持的,尽管有些史料并不是百分之百真确(试问谁又能保证自己所引用的史料是最真确的?)

那么接下来我回答你的第一个诘问,就是关于李世民要废长孙皇后立杨氏为后的事.你举了史料加以佐证,我姑且假定它是成立的,杨氏被李世民提议为后是在长孙皇后崩了之后,不过对此也有人质疑说这个基本是不可能的,认为是史书误传(所以我也从来不把史书全当金科玉律,确实是疑点太多,包括历史牛书<资治通鉴>),质疑者说杨氏甚得李世民恩宠是可以见于史书的。长孙皇后去世后,后宫唯一生子的也只有她。不过要立她为后,这个说法很难让人相信。杨氏身份是齐王妃,在初唐是属于敏感身份,她连正式的封号都没有,怎么可能越级立后,而且她和李世民生的儿子李明后来过继给了李元吉,那样她就更不可能了。如果要立她为后,就不该把李明过继,应该开始培养他当太子的潜质。这么一说,我很想知道你会无怨无悔地倾向于你所引用的史书还是倾向于这个质疑者?再有,即使史书没有记载杨氏在长孙没死时就被李世民提议为后(老实说史书连给杨氏一个名号都懒,估计也不可能大张旗鼓记上李世民要废长孙的事吧?长孙是正统史书最喜爱的女主角),也不一定就能一口咬定没有这回事吧(这好像不大符合历史研究精神)?据某些历史研究者说,贞观十年,杨氏为唐太宗生下一子,取名李明,唐太宗立杨氏为贵妃,并为他们母子建了一座豪华的宫殿,自己一有时间就腻在那里,与杨氏母子一同取乐。贤淑温婉的长孙皇后见皇夫似乎淡忘了兴业大志,整日迷恋于酒色之中,便出面劝阻唐太宗稍事收敛;被杨氏迷惑住了的唐太宗一时哪里听得进这些,他一怒之下,甚至准备废掉长孙皇后和太子李承乾,改立杨氏与李明。唐太宗把他的打算向谏议大夫魏征提起,耿直中正的魏征极力反对,他劝谏道:“长孙皇后贤德可风,不可无过废立;况且长孙家族为大唐之兴立下了汗马功劳,怎能无故遭受打击?杨氏曾为齐王妃,人尽皆知,立为贵妃尚且不妥,岂可立为皇后!倘若陛下一意孤行,必受天下之人非议。”众大臣也都随魏征而坚决反对,唐太宗仔细思量,毕竟不便肆意而为,于是这事便作罢了。这个可以解答你的第一个问题了吧?如果不满意可以再驳,其实我也不认为以上发言者就说得特别对,历史是可以研究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我的遣词造句可能引起了你的误会而已,你如果从前后文联系起来就没有这种感觉了.老实说李世民和长孙的婚姻绝对称得上是政治联姻(虽然这不妨碍他们有真正的爱情,而且这种爱也有阶段性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比如杨氏等一些强有力的竞争者出现后).有人也说,史书称长孙皇后的伯父长孙炽十分折服于李渊之妻窦夫人的见解(也有记载说是高士廉促成婚姻的),所以认为长孙家和李家应该是有交情的,既然有交情就会有来往,那么不排除长孙和李世民幼年见过面,甚至可能培养出朦胧的感情。当然他们最后结婚,还是靠媒妁之言,这是古代有点势力的家族所必要的。李世民和长孙的婚姻当然除了有爱之外,功利的东西一开始就有了,什么能说是搞笑呢?至少结婚之后,颇有才干的长孙无忌死心塌地地为李世民打天下也有其功利的一面吧?长孙的家族难道不也为李世民打天下立下大功吗?

唉,解答你的问题比写一章正文还累,就此打住,有兴趣再说吧,谢谢你比较认真看过我的文章,这就是价值所在.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3 15:53:04 +0800 CST  
据说李世民的杨妃和李隆基的杨妃还是同太公的一支家族呢.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3 16:23:51 +0800 CST  
作者:尹清欢 回复日期:2009-03-03 16:52:08
LZ加油..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谢美女鼓励,我会加油.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03 19:15:00 +0800 CST  

楼主:鼎湖听泉

字数:2558387

发表时间:2009-01-08 04: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13 21:53:03 +0800 CST

评论数:537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