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
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割地赔款。大清朝一场热热闹闹的洋务运动改革开放,以甲午战争的结果给出了最后结论。2014年,国历又逢甲午,国内不少专家学者领导人纷纷发表谈话和文章,谈及甲午战争战败原因。反思历史是好事,也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真正找到战败根本原因,那么就难以对症下药,如果病根还在,那么未来再次对决,照样还是败!

从过去乃至当代,学者及军政界对甲午战败的反思,基本是集中在封建体制和科技落后上。而当时日本科技与清朝差距不大,武器装备也差距不大,特别是海军当时的清朝北洋舰队属于亚洲第一,整体实力强于日本海军,但却最终全军覆没。陆军当年派驻朝鲜的军队与内地参战主要军队是北洋系军阀,也已经是洋枪洋炮,装备并不落后日本,而军队人数上更是占据优势。甲午战败,明显主要原因不在于科技和军事力量的差距。因此主流认识集中到中日政治体制差异上,是顺理成章的,也是正确的。

对于甲午战争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体制,这是几乎没有争议的,但中日当时的体制差异到底在哪,是什么样的体制弱点造成清朝战败,这就很值得研究了。很多专家学者带着自身的偏见,认为是中国几千年的中央集权体制造成失败,是一种歪曲,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下面我们就分析下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崛起和清朝的衰落原因,从而找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历史很有趣,甲午战争之前,中日两国都有过一段时期的“改革运动”。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清朝经历了“洋务运动”。二者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表面看起来都是很快,而清朝家大业大,似乎实力更加强悍,这也是甲午战争清政府决心一战的心理基础。而战争结果,“明治维新”完胜“洋务运动”,历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要找出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就要从“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实质对国家体制造成的影响结果来研究,才能发现真正的答案!
我们先来回顾造就日本近代崛起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是皇权弱化,官僚幕府为代表的官僚与土豪藩镇控制下的政治制度。国家根本不能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明治维新,日本建立了不同西方的,而是君主天皇中央集权的立宪制度,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消除了藩镇割据,社会精英进入议会,辅助君主天皇实行集权治国,发展现代工业与教育,国家迅速强大起来。这是真实的明治维新的历史事实。日本的明治维新,才完成在中国秦朝时候就完成的君主中央集权,全国统一管理的郡县制。对政治制度上并没有特殊的创新,虽然引进了西方议会制度,但这也是完全在天皇控制领导之下,室为天皇集权服务的,并不比中国秦汉以来的皇帝集权,宰相开府主政,朝会议政高级。中国从秦朝就建立起皇权主导下的农业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私有化市场化从商鞅变法就已经开始。日本的明治维新,不过是刚刚完成商鞅变法的强君权,废割据,行郡县的中央大一统制度。这个制度的优越性,当年秦朝靠他一统中国,日本靠他战败了大清朝。只是秦朝当时处于农业资本主义,日本处在工业资本主义不同的历史阶段而已!
我们再来回顾下清朝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在李鸿章等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崛起的实力派官僚的主导下展开的。太平天国运动,大大的打击了清朝的皇权,造就了李鸿章等官僚势力的膨胀,造成大清朝军事力量被官僚割据,皇权从此衰落。而洋务运动则从经济与军事上,彻底的把清朝体制由皇权集权变成官僚资本割据分权体制,皇权形同虚设。洋务运动虽然造就了大清朝科技经济军事装备等快速提升,但这种发展集中到了各个官僚势力手里,国家并不能统一指挥和运用。当时形成了以李鸿章的北洋军阀为主的各路军阀,掌控了大清朝的主要经济和军事力量。官僚集团分权体制的一个主要弊端就是官僚军阀的小团体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当国家战争开启后,官僚军阀首先想到的是保护自己小团体的实力,避免消耗过大而被其他官僚军阀替代。这在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上,表现最为突出。经过中日黄海海军遭遇战后,李鸿章为了保全自己的海军家底,禁止北洋舰队出港作战,结果被日军围歼于军港,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造成的官僚集团割据分权体制,另一个恶果就是官员军事将领的任用按派系任人唯派,造成将领腐败,战斗力剧减。甲午战争陆地战场上的朝鲜战场,李鸿章的心腹叶志超,腐败无能,临阵脱逃,致使朝鲜战局一溃千里。而英勇奋战牺牲的将领由于不是李鸿章派系,一直得不到重用。官僚派系分权主导了经济与军队,升职就会产生腐败,靠贿赂加入官僚派系阵营获得升迁。官僚派系与国家利益,多数情况下是不同的甚至相违背的。因为腐败并不影响官僚派系的利益,仅仅影响国家整体利益,而国家并不是官僚派系的。历史上皇帝反腐败那是必定认真的真心的,因为国家是他们家的,而官僚派系反腐则必定是派系争斗的,是派系利益为基础的,是不可能真正反腐败的!官僚派系分权体制,必然会造就官员腐败!历史事实是,清朝的洋务运动,破坏了中央集权,造成皇权旁落,形成官僚派系分权的松散国家体制,因此虽然表面上经济军事科技发展发达,但国家由于没有强大的核心中央集权,国家整体力量并不强大,官僚将领的腐败极其严重!

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历史的真相也就明明白白了!确实是体制原因造就了清朝的甲午战败。但是,绝不是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体制造成,恰恰是日本加强了中央集权,清朝官僚派系破坏了中央集权,才造成了这个必然的结果!当今世界诶上最强大美利坚,实行的也是帝王般的总统制。民主的真意不是在于分权造成国无首脑,而是用民主制选出集权的那个核心首脑,来带领国家富国强兵!如果看不明白这一点,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误导,那么甲午战败的悲剧就依旧难以避免!
楼主 不知道人中一府  发布于 2014-07-25 10:19:00 +0800 CST  
儒家的政治经济学指导思想
儒家是以公有大同的价值观作为核心信仰的入世学说教法。儒家大同思想在《礼记。大同篇》有明确表现。在此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儒家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在《论语·季氏》第十六篇中,得到阐述: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在这里,儒家圣师孔子,明确指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稳定基础,这是儒家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人类经济发展水平,是随着科技发展而逐渐发展的,多寡是科技与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而均与不均,则是政治经济所有权制度与分配制度决定的。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的明确的政治经济学指导思想。纵观历史与现实,很多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都与政治指导思想背离这个原则形成财富两极分化而造成,不得不深思!

儒家的原旨政治经济学体系,围绕着核心的公有大同的价值观与社会理想而展开。在经济制度上,为了实现公有大同的社会理想,提出“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原则,以一家之私,实现天下之公,避免被官僚利益集团所私有化。而王土则以“井田制”或“均田制”而平均分配给百姓耕种。井田制是儒家早期设计的经济土地制度,以公田作为职业官僚的俸禄来源。到南北朝北魏拓跋宏开始,隋唐继承的均田制,则是井田制的变化,以田税代替公田。中国儒家的经济制度,随着井田制的瓦解而瓦解,晚唐开始进入土地彻底私有化的资本主义经济时代。在政治制度上,以君权天命为核心,以君权来作为百姓分散的个体权力的集中代表,制约官僚体系的权利,围绕儒家核心价值观社会理想,制定出三纲五常八德礼仪法制制度。儒家的政治制度,本身是为维护儒家的经济制度服务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经济指导思想的国家政治制度保证。中国历史上,随着均田制在晚唐的瓦解,经济上私有化,特别是宋代开始,土地完全私有,自由买卖,儒家经济制度瓦解,而政治制度的虽然继续保持,形成君权控制下,官僚体系与地主资产阶级主导社会的集权资本主义制度,仅仅保留着儒家的政治形式。而这种没有对外掠夺的资本主义,内部必然造成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过大,国家凝聚力降低,宋代之所以国家富而不强,农民起义最多,就是这个原因。真正的儒家政治经济制度时代,实际上在晚唐均田制瓦解以后,就结束了。原旨的儒家,从那时候起,也就被边缘化,以后兴起的儒家,基本都丧失了儒家的核心经济学思想,结合了宗教的一些奴化思想内容,成为官僚与地主阶层的工具,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犬儒。

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的这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在后世的贵族儒学中,被官僚贵族阶层有意识的淡化。如同他们有意识淡化儒家原旨的公有大同核心价值观一样,是为了维护其官僚贵族特权。历史上英明的帝王深知此道,会采取抑制豪强的政策,减少贫富不均的程度。但这样的帝王,会被掌握了知识文字权的官僚贵族妖魔化,诬蔑为暴君暴政。汉武帝、王莽、朱元璋、雍正、毛泽东,都是因采取了抑制豪强的政策而被贵族的跟班文人咒骂。而辅佐帝王执行政策的改革家也会被他们诬蔑为奸臣,比如董仲舒,王安石,张居正,田文静。。。。。贵族儒学因为其阶级利益而阉割了儒家思想,抽出核心价值观与政治经济学思想,只强调形式上的三纲五常,弟子规范,舍本逐末,造成中国历代王朝在官僚贵族把持下,因贫富不均两极分化而不断的改朝换代,造成巨大损失。

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反而在民间千古传承,底层民众由于经济政治地位的卑微,天然的继承了这个儒家思想。历代底层起义,都是以“均贫富等贵贱”作为口号。从这一点上来看,古代的起义,也是原教旨儒家与变质的贵族儒家的思想交锋!

“均贫富等贵贱”作为儒家“不患寡而患不均”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已经深入中华民族大多数人的血脉,这也是中国人在上世纪初,欣然接受西方马列共产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皆因二者有着共鸣共通之处!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如何继承传统儒家真传教旨的思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楼主 不知道人中一府  发布于 2014-08-31 08:23:12 +0800 CST  

楼主:不知道人中一府

字数:3944

发表时间:2014-07-25 18: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2:40 +0800 CST

评论数:3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