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那些事儿——烽火离歌中的南陈往事(连载)

引子
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孙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在此地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作为南四朝中最后一个王朝——陈朝,因国祚短而常为人所遗忘。大家对于陈朝的印象,无外乎杜牧那首诗中提到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因而对陈朝的认知也仅仅来自于亡国之君陈叔宝。
不过,今天小公子要向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陈朝,不仅仅限于《玉树后庭花》中反应的香艳颓败的靡靡之风,更多的是在乱世烽火中的峥嵘岁月。
本书从陈庆之七千白袍军北伐开始,到陈朝彻底灭亡为结束,前后时间跨度近五十年。期间形形色色的风云人物会轮番上演,共同谱写一段烽火狼烟中的陈朝往事……..



目录

第一章 七千白袍
第二章 侯景之乱
第三章 祸起萧墙
第四章 何去何从
第五章 龙阳天子
第六章 太建北伐
第七章 玉树流光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1 16:18:00 +0800 CST  
第一章 七千白袍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有个奇特之处,建立这个王朝的开国皇帝的姓氏与国号出奇的一致,没错,这个王朝就是南朝中最后一个王朝——陈朝,多年来,大家对陈朝的印象或许仅仅停留在那个吟唱着“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

荒唐天子陈叔宝上,他那胭脂井的故事确实让大家捧腹大笑。
然而,真实的陈朝绝非一个被胭脂水粉熏陶的王朝,陈朝的建立,是在刀枪箭雨中搏杀出来的,在那最黑暗的时刻,陈朝顽强地保留了汉文化的火种,最终等到隋朝大一统恢复汉家衣冠。

而作为陈朝的开国之君陈霸先,更是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是他,将如同病夫一般的南中国从死榻上拉了起来,他推翻了压在江南百姓身上的大山,维护了汉民族的尊严,让江南以新的姿态傲立南方!连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也曾鼓励大家多读读《陈书》,了解下陈霸先建立南陈的不世之功。
“霸先饮马,挥师千里,乱舞群魔立克。侯景伏诛,翦除僧辨,民族除压迫。身经百战,临危受命,鼎立三分践祚。泽华夏,英谋雄算,大公无我。”那么,开创陈王朝的陈霸先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呢,他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让小公子和大家一起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吧。

一个预言
“苏湖熟,天下足。”从南宋开始,江南成了富饶之地的代名词。苏州,湖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是,在7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才是刚刚起步,那时候的湖州还远没有后世的富饶,而我们的主人公陈霸先就出生在湖州边上的长城县(今长兴)内。
可是,陈霸先的祖上可不是江南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北人。据说,陈霸先N代的祖宗是东汉的县令陈寔。虽然官不是很大,但我们的陈老爷子做官的时候还是很受爱戴的,那要搁在现在,那是铁打的“人民公仆”啊,不知道是不是陈老爷子那种“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感染了霸先,我们的霸先帝确实是按照先祖的足迹一步步来的。
关于陈老爷子,还有个故事,“梁上君子”这个典故就与他有关。“记得那是东汉末年的一个深夜,比现在的黑夜暗的还早一些,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小贼,不知怎地到了老爷子房梁上边。”
当然,陈老爷子人虽老,眼睛却不花,面对这个小贼,陈老爷子没有立刻喊抓贼,而是来了场现场教育。老爷子把子孙全喊了进来,对他们说道:“孩子们,你们以后要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不能学坏,最后做了‘梁上君子’啊!那些作恶的人其实本性不坏,只是缺少教育,然后学坏了,好好地苗子毁了,你们要谨记啊!”
老爷子的儿孙听没听进去,不清楚,不过这梁上君子倒是听的大受感动,当即从梁山跳了下来,表示自己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陈老爷子见说教有了效果,摸着梁上君子的脑袋说:“娃啊,按照年纪,我也可以做你爹了,你叭叭木有好好教育你,现在我来尽尽责任,好娃娃,以后不要这么做了,这两匹布,算是我给你的压岁钱哈,拿去好好做人。”小偷点了点头,离开了。
那要搁在今天,陈老爷子那肯定要被狗仔队爆料,说“炒作”,“刻意抬高自己一类啦。”不过在那时候,陈老爷子则被赞为高风亮节。
到了陈霸先的十世祖陈达(注意,不是梁山上的跳涧虎 陈达哦)的时候,正巧赶上永嘉之乱,得了,皇帝都南渡了,那偶也赶一次移民潮。于是,在“衣冠南渡”运动中,陈达也随着大流来到了南方。当时,陈达便做了长城令。
当然,陈达之所以选长城令是有原因的,据某位大师拿着风水罗盘看了下,说:“老陈啊,我专业从卜四十年,这块地皮那是大大的好,知道这叫神马么?这叫龙抬头啊,龙抬头,龙抬头,不是拜相也封侯,你买了这块地,保准子孙各个飞黄腾达……”老陈是个实在人,听他这么一说,心中也很开心,给了大师点钱,便把家安在了长城县内。
这个预言是真有还是后人杜撰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但事实是,到了陈达的第十代的时候,果真就出了个陈霸先,你说巧不巧,而且封侯拜相都不是神马,人家都称帝了。
想到这,小公子突然记得当年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猛追韩剧《明成皇后》。说真的,棒子剧这是唯一一部能让我坚持看三集以上的电视,而且我一看就看了数百集。里面有个情节直到今天还记忆犹新,说大院君对着儿子高宗说道:“当初,我花了巨额买了这块地,就冲了当时有人说,这块地的主人家日后能出皇帝,没想到,果不其然,你就做成了。”当然,这个是导演再一次发挥全宇宙都是思密达的功力进行的文化剽窃还是真有其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小公子认为,一句话准了,那叫预言,那要不准,那就是屁话了。大师们为了要点钱财,这些话一辈子说的没有八百也有一千了吧,别的没准的自然被人一笑了之当做屁话了,但陈霸先这个准了,便被当做预言流传下来了。

陈霸先出身在公元503年,这一年又被称为梁天监二年,也是南梁开国皇帝萧衍登基的第二个年头,换句话说,霸先帝还可算是梁帝国的同龄人,他见证了梁朝的繁荣,也见证了梁朝的衰败。而这一年,也不是个太平的年头,在四川的刘季连(刘裕宗室子弟)造反实在扛不住了,转而像武皇帝萧衍投降,萧衍很大度地赦免了他。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1 16:23:47 +0800 CST  
刘季连起兵其实也是想趁着萧家窝里斗占个便宜的,自己有着刘宋宗室这个身份,复国也算合情合理,无奈萧衍就像是开了挂一样,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一切,完成了齐梁的顺利交接,再加上自己志大才疏,整到后来只能做慕容复那种悲剧人物了,刘宋复国就此泡汤。

为了凸显真诚,我们的刘季连也不顾自己曾经那高贵的身份了,进入东掖门后,他每走几步就跪在地上磕头一次,一直到了武帝面前,萧衍看他这幅德行,自然更加开心,顺带嘲讽下这个失败者,笑着说道:“你想成为大耳(刘备),奈何连个公孙述都比不过,是不是怪自己没个诸葛孔明辅佐啊?”然后赦免了他。

再转到北边,这一年的北魏已经告别了孝文帝的黄金时代,而到了宣武帝的转折点时期,表面是繁荣无比,但难掩即将走下坡路的无奈。同时流亡到江北的萧宝夤(齐东昏侯之弟,和帝之兄)在北魏那边一个劲地哭着要借兵杀回江南,再加上又有陈伯之的加盟,萧宝夤更是打了鸡血一样。

这里说一下,建议大家都看下丘迟的《与陈伯之书》,这时一篇民族主义的千古奇文,文章将民族大义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据说后来,陈伯之看了这文章,立马又洗心革面,重新投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额,突然发觉扯远了,继续转回来,萧宝夤的痛哭流涕还是起了点作用的,当年,北魏和南梁就在边境打了个小摩擦,双方各自死了些人,也就如此了事了。当然这场战争也姑且算是后来那场大规模会战——钟离之战的前哨战吧。

可以说,陈霸先出身的那年不是很太平,但是,与偌大的南北朝大乱世比,这也算是不错的了。而我们的陈霸先,就在这个动荡的时局中成长起来。《建康实录》中说霸先家里穷,但又是那种不肯下地干活,所以只能是靠捕鱼为生。

关于这种观点,我只能说这是无稽之谈,小公子从小就听农民伯伯说,养鱼起早贪黑,比庄稼汉辛苦不知道几倍,麻麻在我不听话的时候也说,“不听话送你渔船上去。”所以,根据劳动人民的经验来说,养鱼绝对不会比下地干活轻松,那我们的陈霸先大帝懒得吃不了稼穑之苦,却能乐意去捕鱼,这不是可笑么?

那事实上是如何呢?事实上陈霸先哥仨不说是富翁,但搁在那时代也算是个小康家庭吧。陈霸先的哥哥陈道谈(也作陈谈先)还官拜东宫直阁将军,在后来的健康保卫战中中箭为国捐躯。陈霸先还有个弟弟陈休先,也是在东宫任职,后来简文帝萧纲派他外出组建民兵团,结果被侯景给残忍杀害了。这么来看,陈霸先一家子真可以算是烈士家庭啊,政治绝对的清白。我们来想想,能做东宫的官,没点背景那是走不通的。

那么,有朋友要问了,可不可以是陈霸先自己先发迹了,然后那个带动了他哥哥和弟弟一块发迹?事实上,陈霸先侯景之乱前一直在岭南扫匪呢,虽然颇有建树,但是,我们知道有句话说得好“不到京城不知道官低”,那个时代,就算是一个封疆大吏和一个京官比,也未必能高出多少,更何况,那时候的陈霸先也是打打下手的,也远没有达到坐镇一方的实力,更别说安插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去东宫任职了。所以,陈霸先先发达然后带动两个哥哥的说法不怎么可能。

但是,大家又要问了,那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说陈霸先家穷呢?事实上,这牵扯到南朝的社会属性,当时,政治地位的高低才是衡量富裕贫穷的标准,虽然陈霸先家经济条件还行,但是他家没有政治地位,所以只能算寒门。也正是这么一个社会属性,才为后来的侯景之乱提供了温床,这点我在后面侯景之乱的时候会着重讲,这边就先带过了。

陈霸先就在这么一个基本达小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随后,陈霸先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职业——里正(村官)。别小瞧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村官,那要搁在现在,也是个人见人抢的热门职业,小公子毕业后要有幸,也会试着去竞争下试试。

当然,南北朝时期,这土地不是公家的,也没有开发商来征用地皮,陈霸先要想捞点油水,这基本不怎么可能,事实上陈霸先也不屑如此。当然,陈霸先和刘邦不同,刘邦一个小亭子也能四十年如一日得干得乐呵呵,陈霸先闲不住了,心想:这鸟官不是浪费青春么?爷的青春爷做主,走了!

但是,陈霸先走的不地道,你好歹也学学关二爷来个封金挂印啊,一来名声好,二来也算有个交代,正如二爷说的那句话“我来时明白,去时不可不明白。”但我们的陈霸先大帝就显得“去时不明白了”,竟然来了个不辞而别。这种事情,即使在今天那也要担上个“玩忽职守”的罪责,那时候自然也有罪。

那陈霸先逃到哪里了呢?陈霸先来了个“就近原则”就跑到临郡——义兴(今宜兴)。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1 16:30:10 +0800 CST  
@云淡心远 2014-12-01 18:25:59
写得不错
-----------------------------
嘎嘎,心远来了哈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1 18:38:31 +0800 CST  
@元ZN 2014-12-01 19:33:35
好文!支持明轩公子!
-----------------------------
谢谢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2 14:27:52 +0800 CST  







找了三张那时期的图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2 14:44:19 +0800 CST  
这三张是当时北方六镇起义的局势图,接下来继续更新。。。。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2 14:45:43 +0800 CST  
今天的宜兴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宜兴是“紫砂壶”原产地,拥有石灰岩溶洞80多个,茶园3500余公倾,竹海纵横八百里。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宜兴留下“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诗句。宜兴人文荟萃,诞生了4位状元、10位宰相、26位两院院士,被誉为院士之乡。2011年1月24日,国务院将宜兴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义兴也是个占有举足轻重的郡。为东晋三定江南的周杞出身在这,楚帝桓玄曾在此发出过“父为九州长,儿为五湖伯”的喟叹,竟陵八友之一的任昉还在任职期间留下了“任公钓台”,包括本章我们的主人公也诞生在这,而陈霸先也将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而陈霸先,也在这个地方,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皇族萧映。

在一间酒楼上,萧映与陈霸先推杯换盏,萧映说道:“陈仔,你不在下若里做村长,来我这义兴作甚?”陈霸先嚼着下酒菜,微微笑道:“青天大老爷啊,当那村长没前途,老窝在乡下只能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我想来京城见见世面啊。”陈霸先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当时的南京城已经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了。

萧映大吃一惊,他仔细看了下陈霸先的脸,恩,方头大耳,天庭饱满,五官端正,是个大富大贵之人,于是说道:“像你这样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啊,你说的不错,在乡下确实成不了大事,这样,你去油库做个看守如何?小子,我看好你哦!”
既然人家是皇族,又给自己一个机会,想必自己这不辞而别的罪责也能被勾掉,陈霸先于是就坡下驴,应承了下来。虽然油库的官职不是很大,但中国有句老话“宁为牛后,不为鸡首”嘛,能呆在京城总还是好的。

当然,当时也有人质疑萧映,说:“老爷,你怎么把这种人搞来啊。这人背景不清白啊。”萧映只是微微一笑:“陈仔他日前程不可限量啊。”事实上,萧映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据史料记载,陈霸先年轻时候便练习武艺,那拳头,也是邹志明级别的啊,再加上陈霸先还学过奇门遁甲,那要搁在那时候,可以说是类似半仙的级别。大家都猜想着陈霸先会不会大喊一声“小可爱”就把路人变成兔子了呢。

当然,那时候的萧映也没有要用到陈霸先的地方,也就当是学学古人,收养个门客神马的,渐渐便忘了陈仔。不过这京城的十余年倒是磨砺了陈霸先的性格,让他志气远大的同时,有了一份内敛和耐得住寂寞,事实证明,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守得住荣耀。而此时,与陈霸先一起看守油库的人则坐着倒卖国库粮油的勾当。看来,哪朝哪代都少不了挖国家墙角的腐败人员啊,小小一个油库就能见识了。不过,陈霸先看着他们拿着倒卖来的钱花天酒地的时候只是微微一笑。用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来说,陈仔真是把别人倒腾粮油的时间用在了研读兵书上。当然,在此期间,霸先还收获了他的爱情——美丽的妻子章要儿。

然而,此时的陈霸先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同样是来自义兴的另一位陈姓将军,即将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远征之旅,本章主人公出场了!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2 14:54:36 +0800 CST  
@云淡心远 2014-12-02 16:59:18
陈庆之出场了
-----------------------------
嗯,先交代下霸先早年生活,然后陈白袍隆重登场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2 19:38:28 +0800 CST  
白马啸西风

历史的年轮转到了公元529年,大梁帝国依旧波澜不惊,钟离之战后的大梁帝国重拾了锐气,继续与北朝进行着小打小闹,但那些完全影响不到大梁整个的环境。这时的萧衍已经在皇位上做了二十八年的皇帝,南朝正在像着巅峰迈进,而反观对面的北魏,那可真是一片水深火热啊,为何?原来,就在五年前,北魏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六镇起义,这场起义不亚于一颗爆炸了一颗当量为2万吨TNT的广岛原子弹,一下子庞大的北魏帝国瞬时萎了。杜洛周,葛荣这些人物挨个上场,高喊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大有要把北魏帝国的拓跋皇帝拉下马来的架势。


值得一说的是,当初那个南齐末年逃到北边去的萧宝夤见到北魏大乱,心里也不安分了,挂着讨贼大元帅的名头越想越不对劲,脑子一热,看别人造反,自己也跟着造反了,心想:你这北魏的皇位难道是西湖边的小尼姑,和尚摸得,我摸不得?也别说,这厮还一度进占过洛阳,只是后来的事情证明,此人摸得不是小尼姑,而是老虎屁股,皇位还没做热,就被人从洛阳赶了出来,再往后,又给万俟丑奴做了丞相,再往后,尔朱荣就把他送去见他二哥东昏侯了,去九泉之下复兴他的大齐王朝了。

当然,正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北魏虽然搞定了六镇起义,但这接踵而来的尔朱荣的契胡部队,比起造反人马,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尔朱荣进京,立马就给了北魏政府一件大礼,在公元528年,在河阴之陶渚(孟津),将两千多的北魏王公和汉族大家像下饺子一样通通扔到河里祭河伯了,史称“河阴之难”。那场面,那叫一个惨绝人寰,那叫一个丧心病狂,那叫一个哀鸿遍水。用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来表达那些劫后余生的鲜卑贵族心情,那便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当然,后面还有句话“沉默呵沉默,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这笔账,汉化的鲜卑人是记下来,尔朱荣已经成了整个北魏的恐怖分子,大家都忍不住要‘食其肉,寝其皮’。

话又说回来了,尔朱荣怎么干出这么一件混账事情,难道他脑子疯了,一时间兽血沸腾?当然,尔朱荣自然不是脑子抽了,尔朱荣自然有他的想法。因为他的下属费穆曾经对他说道:“老大,我们是从六镇那边荒之地来的,咱们得立威啊?”尔朱荣眯了一下眼睛说道:“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怎么立威?”是啊,此时的北魏经过了六镇起义的洗礼,一片狼藉,开仓放粮?自己都不够吃呢。加官进爵?自己人都排着长龙得带封官呢。建功立业?好嘛,葛荣都让我尔朱荣宰了,还要靠打谁立威?

尔朱荣那颗大脑袋想不到名目,但费穆早就想到了啊,费穆只说了两个字:“杀人!”尔朱荣不解了:这杀人能立威是不假,但好好地杀人作甚啊。这时,费穆摆出一副臭老九的模样开始“丢书袋”了:“老大,你听过这么一句话么?孟子说‘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杀一是为罪, 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咱们不止得杀人,还要多杀。”尔朱荣嘀咕了,“不对啊,那孟子说过这句话没有啊,我怎么没听过啊?”费穆说:“老大,你甭管谁说的,你就听我说的,杀人,咱们杀人就能立威了,咱们就学董卓。”

好嘛,尔朱荣就这么被费穆忽悠着上了贼船,不过既然都像董卓看齐了,你的下场也自然早有预料。不知道后来尔朱荣临死前,是否会像袁大头那般大呼:“他坑了我,他坑了我啊!”随后,便有了2000人下饺子的那一幕,由于此次杀戮大臣数量之多,导致尔朱荣一下子就获得了“中国一次性屠杀大臣之最”这一吉尼斯纪录。后来在唐朝末年,朱温也模仿者尔朱荣干了一票,史称“白马驿之祸”。不过杀掉的人连100都没破,与尔朱荣比,那只能说小巫见大巫了。

这次河阴之难后,一下子将北魏政府的权力中心进行了彻底洗牌,原先那帮汉化鲜卑人的地位全被尔朱荣带来的六镇杂胡取代,北魏的经过这么一次换血已然是名存实亡了。尔朱荣还得意洋洋的将女儿嫁给了孝庄帝,乐呵呵的当起了国丈来,还发明了一个称号“柱国大将军”,这个称号可是史无前例,直到后来侯景的“宇宙大将军”才将这个称号压了下去。不过,明眼看尔朱荣是北魏的柱国,实际在孝庄帝的眼中,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岳父,那真是“蛀国大将军”,整个北魏国都快被他蛀蚀光了。每次看到尔朱荣,孝庄帝都要起一身鸡皮疙瘩。

当然,尔朱荣对于自己成为北魏的“邦国之蠹”也绝非浑然不知,加上一下子搞了个大屠杀确实心里还是有点毛毛躁躁的,也怕自己在洛阳呆久了被人搞个暗杀什么的,于是乎,这个柱国大将军以“打猎”为由跑到山西大本营去了。

而尔朱荣这么一走不打紧,就在他前脚走,后脚就来了一支部队,这支部队一度横扫中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也让尔朱荣蒙受了一生中最耻辱的一幕。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2 19:46:07 +0800 CST  
@楚威王 2014-12-03 00:05:37
好文
-----------------------------
嘎嘎,神ID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3 13:20:25 +0800 CST  
公元529年的深秋,南梁帝国的首都建康城,开出了一支部队。为首的有两个,一个是北魏皇族北海王元灏,另一位是当时时任南梁直阁将军的陈庆之,他们身后,是一支7000人的部队,将士们一身白袍,在秋风中飒飒飘扬,煞是惹眼。金秋九月,大雁南飞,然而这支部队确是开向了北方。

原来,元灏曾是北魏政府的皇族,正值出镇地方的时候,尔朱荣搞了那场震惊南北的“河阴之难”,当时元灏吓得官都不做了,以120码的速度就出逃到南梁了。萧衍信佛,自然对于这些落难的外籍人士给予丰厚的待遇,元灏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是,时间久了,这老寄人篱下的感觉让元灏这个曾经皇三代不舒服了,他爷爷是皇帝,父亲则是孝文帝的亲兄弟,和孝庄帝一比,自己也不差啊,所以,心里萌生了要去北方搏一把的决心。

这时,元灏便向萧菩萨萧衍提出请求,元灏那要搁在现在是典型的演技派,奥斯卡小金人非他莫属,他对梁武帝那是一阵痛哭:“尊贵的大梁帝国皇帝陛下,如今北方战火连天,豺狼当道,北魏国的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尔朱荣的倒行逆施,独裁统治,让百姓怨声载道啊。”

萧衍不动声色,慈悲心归慈悲心,但萧衍毕竟是皇帝啊,同情归同情,但为了同情那里的人们而去找擂贯半边天的尔朱荣开战,这是万万要不得的,萧衍年纪虽然大,但事情还是分得清的。元灏不死心,不就是要点实际好处么。随即地图一放,拍着胸脯说道:“来,皇帝陛下,哪里需要点哪里,不客气。”有了实质好处,萧衍自然同意了这次出兵。

但是接下来的出兵数量,让元灏大跌眼镜——7000人,陈庆之指挥。7000人?这哪够是个数啊?路上遇上个“踹翻天”“掉毛鸡”神马的,到达洛阳人数能不能有一半都不好说,更何况,尔朱荣那群凶残的契胡兵,这些吴儿能扛的住?再来看主帅,陈庆之,大梁帝国围棋八段国手。曾创下连日与萧衍通宵夜战的典型事迹。不过这又不是搞南北围棋竞赛,陈庆之不是江流儿,尔朱荣也不是黒木啊,两国交战怎么可能像《围棋少年》一样,一局定胜负啊。不过,现在萧衍才是爷,七千就七千吧,大不了打不过再退回来呗。

眼下这七千的白袍军在元灏眼中大有点送葬的赶脚,那不是晦气,那是相当的晦气啊。而陈庆之心中,则也是一番惆怅。

我们来仔细了解下陈庆之吧。陈庆之,寒门,义兴人,早年便追随萧衍了。史书记载陈庆之“射不穿扎,马非所便。”很典型的一副儒将形象。然而,早年的陈庆之因为家庭贫困而被送到萧衍手下为奴,这按理说应该可以出一本《悲惨世界》来介绍陈庆之的早年生活。不过,幸运之神也算眷顾白袍将军,偏偏让他投身萧衍手下,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结论也让陈庆之脱离了一般奴才的行列,萧衍看在白袍将军鞍前马后这么多年,便给了他一个小小的官职。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父母,但我们能决定自己的儿女。家庭贫困不是陈庆之的错,但陈庆之却立志要给自己的儿女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靠别人赏赐永远只能被人瞧不起,自己的命运应当自己把握,陈庆之便很能明白这点,尤其是身为寒门的自己,在门阀森严的时代。必须做出点业绩来,让那些世家大族看看,“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陈庆之虽然出身低贱,但他懂的,人脉是硬道理。“散财聚士,常思效用。”史书是这么评价陈庆之早年的行为的。陈庆之知道,要想干一番大事,必须有出生入死的弟兄们,那就要舍得花钱。除此之外,陈庆之也琢磨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条道路后来曾文正和李中堂都走过,没错,那就是发展乡党。湘军淮军之所以能在剿灭长毛贼过程中打的了硬仗就是因为大家或是同乡,或是师生,或是亲属,这样组建出来的部队才最有凝聚力,才打的了硬仗!而这7000白袍军中一大半恰恰都是陈庆之的同乡吴儿。千年后,同是义兴出来的卢象升所组建的天雄军也正如陈庆之一样,多为乡党,所以在南平流寇,北击八旗的作战中才能屡建战功。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3 13:27:07 +0800 CST  
@云淡心远 2014-12-03 16:56:11
确实精彩。
-----------------------------
心远,我找了两张图,发觉萧宝寅的地盘一块块的。。。你知道为何额?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3 19:25:39 +0800 CST  






陈庆之涡阳之战胜利后梁朝扩充的版图与河阴之难中北方魏国版图变化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3 19:27:31 +0800 CST  
当然,再勇猛的士卒没有上过战场,大家都不会注目的。陈庆之也需要一个机会,而陈庆之第一次获得军功,却不是这次北上,而是在几年前。公元525年,北魏的元法僧投降,将整个徐州转手给南梁。徐州啊,自从刘宋之后,南朝的部队就再也没有牢牢控制过淮北,一旦要能拿下徐州,那么,重新夺回山东将不再是梦想。于是,萧衍派出陈庆之去进行受降仪式。当然,此次的总指挥不是陈庆之,萧衍对于刘宋的皇族控军政策还是非常尊崇的,所以,此次他派了自己的二儿子萧综做了总指挥。


元法僧一看南朝部队来了,立马一蹦三尺高,欧耶,弟兄们,彭城(徐州)给你了,我去建康城安度晚年了哈。而陈庆之一炮没打,就接管了徐州,还得了个宣猛将军的称号。然而,北魏那边也不是死人,这边梁军前脚进彭城,那边北魏二位王爷元延明,元彧就带了两万人砸场子了。陈庆之这边多少人?有说2000的,又有资料说3000的,反正就不满万。按照这种态势,自然是守城,然后等待敌军攻城,然后他们攻不下,只能撤军,然后趁机反杀。但是,陈庆之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主动进攻,一下子就爆掉了元延明手下大将丘大千修筑的堡垒。北魏两位王爷本来就是纨绔子弟,奈何连帐下能打打仗的丘大千都首战失利,立马便卷铺盖撤了。

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就在梁军大胜的情况下,萧综竟然叛逃出国了!嘛回事?原来啊,萧综这孩子,小时候三鹿奶粉肯定喝多了,总觉得自己不是萧衍的种,是前齐东昏侯的孩子(萧综的母亲曾经做过东昏侯的嫔妃),还来了一出滴血认亲,把他儿子杀了,然后又扒出东昏侯的遗骸,进行验证。这一系列的行为表示,小公子和小伙伴都惊呆了。首先,东昏侯要真是你爹,你把你爹坟给掘了,这算嘛回事嘛。其实,滴血认亲你大可以自己搞啊,你拿孩子撒什么气啊。第三,滴血认亲有必要把自己孩子放血放死不?经过一系列的脑残行为,萧综终于确信了自己是东昏侯的种,那么萧衍就立马成了自己的杀父仇人,本着不做“杨康”的精神,萧综连夜就出逃了。

当然,我们不得不说,在父亲和哥哥的文学熏陶下,萧综的文学功底还是不低的,在此选取他的诗词一首,供大家欣赏:

听钟鸣,当知在帝城。参差定难数,历乱百愁生。去声悬窈窕,来响急徘徊。谁怜传漏子,辛苦建章台。

听钟鸣,听听非一所。怀瑾握瑜空掷去,攀松折桂谁相许?昔朋旧爱各东西,譬如落叶不更齐。漂漂孤雁何所栖,依依别鹤夜半啼。

听钟鸣,听此何穷极?二十有余年,淹留在京域。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掩抑。

正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现在将帅连影子都没了,整个徐州周围的梁军都没了主心骨,加上对方军队又纷纷拿着大喇叭高呼:“对面的梁军,你们的主帅豫章王萧综已经投降了,劝你们莫做无谓的抵抗,早点投降吧。”投降是不行,那只能走了,于是乎,各路人马纷纷溃散,北魏趁机又席卷了淮北,并将梁军一路胖揍,此战梁军损失惨重,而唯独陈庆之的部队,未曾折损一兵一卒。或许,敌人畏惧了陈庆之的威势,或许萧综的一举一动,陈庆之早就了熟于心了……

后来萧综逃到北方之后,改名萧赞,还娶了孝庄帝的姐姐寿阳公主。但是,寄人篱下的感觉绝对不舒服,元灏如此,萧综也是如此。并且,萧综还写了一首《悲落叶》,辞中,萧综自比落叶,飘零无根。后来,这娃也悲催,跟着他“亲六叔”扯旗造反,奈何被抓回来进了班房。后来,陈庆之北伐到了洛阳,将萧综放出了班房,这个萧衍的忤逆子又想回去了,一口一个“陈叔叔”喊着,希望带自己回去,陈庆之便请示萧衍,萧衍也想起了自己这个儿子的好,便寄了衣服过来,以示怀念。可不巧的是,信使还没到,陈庆之的部队就撤出洛阳了,萧综最后也只能郁郁而终,客死异乡。

上一代的恩怨却牵连到下一代的生活中,读罢真是令人唏嘘不已啊。萧综的凄凉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应征了那句话“no do no die”,可惜了那些个在彭城之战中丧身的将士家属,会不会因为萧综的死,而原谅他呢?冤冤相报何时了,家族恩怨往往会殃及无辜啊。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3 21:16:46 +0800 CST  
继续说陈庆之,那次受降仪式,除了揍了一顿丘大千,陈庆之也确实没有显示出有过人的才干。不过不怕,真金不怕火炼。陈庆之41岁才上战场,就轻松摘得第一枚荣誉章的事例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传奇还在继续。紧接着,梁军水攻寿阳,魏将李宪投降。二十年的拉锯战,萧衍终于撬下了这块绊脚石,萧衍心情大好,正巧此战陈庆之又打酱油般地出场了一下。于是,白袍将军因公进封东宫直阁,获得爵位关中侯。大家记得我们前面说的吧,陈霸先的哥哥也荣获过这项官职,总的来说,寒门子弟做到这地步,也够下半辈子生活了。

寿阳一破,战局大开,萧衍准备趁胜追击,继续北伐,陈庆之,韦放,曹仲宗三人负责全权事宜。除了陈庆之,我们来介绍下另外两位将军,韦放——韦老虎韦睿的儿子,韦睿的钟离大战一下子将北魏一统天下的计划彻底打破,30万北魏王牌军在中山王元英的带领下,被韦睿打的连完整的编制都没了。另一位曹仲宗也了不得,他是名将曹景宗的弟弟。现在大家明白了吧,这两人是典型的官二代。南朝的门阀制度下催生出这么一种思想“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鼠辈儿混蛋。”韦睿和曹景宗这么牛,他们家人也一定厉害。所以,凭借着身份,他们两人在成了此次北伐的主力,而出身寒门的陈庆之只能做辅助了。

就好比LOL游戏中,韦放是赵信,曹仲宗提莫,那陈庆之只能是索娜,专门辅助队友超神那种。但是呢,陈庆之这次出了一把“无尽之刃”,什么意思?萧衍让陈庆之可以假节,假节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拥有杀伐决策的权力,可以代表萧衍,对违犯军纪的先斩后奏。那么,这么一来,我们的白袍将军就可以大杀特杀了。

这时,北魏方面,派出了常山王元昭带了五万大军南下,话说在这真的得给北魏点个赞,此时,正是葛荣节节胜利,擂惯华北平原的时候,北魏政府还能抽出空,抽出兵力来应对南朝这方面的攻势,这与后来侯景之乱时,南梁却无力面对北齐北周的攻势,连连丧师失地,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北魏倚仗的是强大的国力,财大气粗,而南朝那半开发阶段的江南的国力,是自从孝文帝改革后便再也无法超越北朝的,即使是最巅峰时代的萧梁极盛时期也做不到,这是先天性决定的。但是,这完全不妨碍在逆境中的江南人民迎难直上的飒爽英姿!美国打赢日本没什么可炫耀的,但是中国通过八年抗战,打赢了国力远在自己之上的日本,这才是值得我们广为流传!!!

此时,梁军打击的目标是军事重镇涡阳,而援军就在涡阳的四十里之外。先发制人,攻其不备,这是陈庆之当初大败丘大千的手法。此次,陈庆之准备如法炮制。但是,这个决定被韦放驳回了,韦放决定后发制人,以逸待劳。同僚们也纷纷倾向于韦放,毕竟人家是韦睿之后,你陈庆之算个屁啊,一个寒家子还来指手画脚,还是个四十多半截入土的老头了,那两次受降仪式也等同于走个过场一般,没拿得出手的东西啊。
陈庆之当然知道那帮同僚目光中对自己的不屑,脸是自己挣来的,不是别人给的。对此,陈庆之只是淡淡一笑:“你们不去,我自己去。”随后,陈庆之带了200骑,夜袭魏军营帐,左突右杀。这时,慌忙中的魏军还在惊骇中互相问道:“什么情况?”只有人大声呼喊:“梁军已经杀到我们防御塔下,一名白袍将军正在大杀特杀!”当然,陈庆之不是脑残,知道自己人少,恋战最终只能死路一条。

于是杀痛快了便鸣金收兵了。这次不仅给了北魏一个下马威,更是让自己人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多强了。陈庆之回到营内,望着那帮惊讶的合不拢嘴的同僚,微微一笑:“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会觉得这场面似曾相识,这不是甘宁百骑破张辽的段子么?但是,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三分真,七分假。但是,陈庆之这一笔,却被如实地记录下来,写进了《梁书》,这是真真正正的史实!

但是,这毕竟是个团队任务,陈庆之也只是个辅助,主力在其他两位将军。就算陈庆之是大神,奈何队友小学生,这也带不动啊。于是乎,这场战争一下子成了持久战,从春天达到了冬天,交战百余次,却任何一方都没能取得压倒性优势。双方打得都累了,于是北魏方面开始修“防御塔”(堡垒)。元昭一共修了13座“防御塔”,正面九座,侧面,又绕道梁军后面修了四座。而梁军也真奇怪,被人在背后修塔还浑然不知,真不知道统帅们干什么的!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4 14:01:17 +0800 CST  
@云淡心远 2014-12-03 16:56:11
确实精彩。
-----------------------------
@明轩公子 2014-12-03 19:25:39
心远,我找了两张图,发觉萧宝寅的地盘一块块的。。。你知道为何额?
-----------------------------
@云淡心远 2014-12-04 16:57:32
不太清楚。我记得萧宝寅的地盘应该在关中一带,好像没有洛阳。
-----------------------------
图上萧宝寅势力地图到洛阳东边去了,还是一块块的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4 19:21:36 +0800 CST  


贴一张陈庆之的卡图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4 22:10:27 +0800 CST  
曹仲宗得知后,怕腹背受敌,立马认怂,准备学提莫开启“小莫快跑”,连夜撤军。大多数将领当时表示赞同,而唯独白袍将军手持一把“无尽之刃”——节钺,站在营门之外,大声说道:“弟兄们,我们来这一年了,白白给国家造成一年的粮食浪费,我们是来游山玩水的么?不!我们是来带兵打仗的!现在受点挫折就不想打了,要回去?你们是来建功立业的么?不!你们是来搞破坏的,你们和那群打砸抢烧的匪徒有什么区别?捞了就走是吧?!兵法讲究置之死地而后生。看看我手中这把‘无尽之刃’,我有假节的权力,在这!我是可以代表陛下的,我有陛下的密诏,你们谁想走,把命留下来!!”

这时候,大家都被这个弱不禁风的书生给震惊了。在场的将军中不乏拥有施瓦辛格身材的那种肌肉男,也不乏有姚明那种的高大个。但是,在困难面前,他们表现出来的甚至连这个射箭不会射,骑马不会骑的陈庆之都不如,那是一样精神上的折服。的确,当兵打仗不就是为了抢钱么?但是,不要忘了,军队最早设计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保家卫国的!为了保护这个国家包括每个人民的财产不受侵犯。可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一大批人忘记了自己的本职。

而此时陈庆之的一番话,醍醐灌顶般地让大家又明白了军人原本的职责,也让大家认识到,在大家都想着争名逐利捞钱财的同时,仍然有人,不甘清贫地履行着军人这一神圣的职责,“位卑未敢忘忧国”,陈庆之就是这样一名伟大的军人。

大家都不再提撤军了,或是被陈庆之震撼了,又或是惧怕陈庆之所谓的那个不知是真是假的“密诏”。而这时提出撤兵的“提莫队长”曹仲宗,撂下了一句话:“你行你来!”便做起了甩手将军了。

战争对于南梁这边是一场消耗,对于北魏又何尝不是,更何况,此时的北魏还要忙着应付葛荣的起义军,这边的军饷也是好久没发了。现在对面就等南梁先撤军呢,陈庆之也是看出了这点,力排众议,不撤军。既然不撤军,那就要有解决办法啊。陈庆之决定“偷塔”。于是下达命令:人衔枚,马束口。连夜拆塔!

又是一场夜袭战,陈庆之连夜推塔四座,敌军守将王纬见到陈庆之推塔推成这副样子,立即挂机了(投降)。随即,陈庆之又收拢降兵,让其大呼“涡阳破了”,梁军则紧随其后。当时魏军士气溃散,熬了一年实在搞不住了,加上又有队友挂机,也不去守塔了,直接各自逃命。梁军则趁机穷追猛打,斩杀敌军不计其数,五万大军至此全军覆没,涡水也为之断流。至此,总算报了当初在彭城的一箭之仇了。

涡阳之战,让江淮地区的军事拉锯立刻变了风向,梁军开始占据主动地位,整个江淮地区终于再次被南梁收了回来。进军洛阳,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为了这一天,萧衍等了整整二十多年啊!!然而,完成这项不世之功的不是韦睿,不是裴邃,而是后起之秀的陈庆之,当然,这个功劳却是记在了韦放和老曹的头上了。因为出身,因为陈庆之只是副将……

后来,萧衍为此高度评价陈庆之:“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虽然陈庆之的出身让萧衍不是很满意,但是陈庆之的成就还是让梁武帝大为赞叹的。而陈庆之本人,也开始向世人证明“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千古真理!

陈庆之的节节胜利,将会冲垮着南朝腐朽的门阀制度,而陈庆之也代表了江南人民积压了百年的诉求,我们需要主宰这片我们生活了千百年的土地,北方迁徙来的世家大族只手遮天的时代终将过去,江南新兴势力必将崛起!

飒飒白袍出建康,
北虏诸城望风降。
莫言江东无虎将,
七千子弟扫洛阳!

陈庆之与元灏的北伐征途即将开启,接下来,整个北中国会因为陈庆之的到来,而躁动不安,一个个神话被不断缔造,一个个战役胜利将刷新陈庆之的作战记录,这场北伐行动将陈庆之彻底推向了神坛,陈庆之一生的巅峰时刻也会在此展现。现在,大家请深呼吸,一起来体验这场近乎神话的“造神之旅”吧。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5 13:19:06 +0800 CST  
@云淡心远 2014-12-05 16:45:39
期待白袍军的传奇
-----------------------------
个人觉得,陈白袍的那股子精神比战绩更为可观,嘎嘎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4-12-05 19:18:13 +0800 CST  

楼主:明轩公子

字数:120327

发表时间:2014-12-02 00:1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10:03:10 +0800 CST

评论数:10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