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在向谁致敬?

市井篇



最近看了电影《老炮儿》,跌宕起伏、热血悲情的故事中,一个北京老顽主的形象跃然眼前。和传统京剧《打渔杀家》还有很多后来的香港类型片一样,它讲述了一个老英雄对不公的社会现实奋起反击的俗套故事。可细分析起来却能发现,冯小刚在其中夹带了很多私货,“六爷”就是向他心中的某些英雄致敬!今天我就先从市井的角度来聊聊。

把时间向前调整五十年,地点不变,也就是1966年的北京。这个时候的中国社会正在酝酿一场巨大的变革、一场风暴,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无疑是风暴的核心和发起点。要想把这场风暴的社会根源、权力斗争背景都描述清楚,我恐怕要写个几十万字的文章,今天咱们就说其中最有激情的一部分人——青年。

这个时候的中国人,尤其是北京这个中国核心区域的中国人,是有严格的阶级划分的。当时社会上的高等阶级就是红五类——“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中农”;低等阶级就是黑五类——“地富反坏右”;民资、小资、小手工业者就算中间人群吧。

单说这红五类内部也有差别,农民是没机会进城的土老帽、被锁在土地上的耕地机器;工人虽然看起来高尚很多,但他们也要被领导们管理,上到分房、涨工资,下到结婚、找工作,都有领导们控制,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如何能真正平等?我们看国旗就更清楚了,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等,围绕在其旁边的四颗小星则是工、农、民资、小资(知识分子)。“党”不是虚无的概念,要有实际的载体,哪些人代表党、是党的实际载体呢?革命军人和干部嘛,他们才是那颗大红星。

于是在城市中,“红五类”里面的军人和干部就成为了真正的高级阶层;工人和另外两颗小星星成为了大概的中间阶层;而开国后经历“三反”“五反”“反右”“三面红旗”“四清”等历次运动的“黑五类”自然就是最可怜的底层分子了。

家庭处于什么阶级,孩子自然也在什么阶级。“黑五类”那些“狗崽子”我们不用讨论,谁都可以欺负他们,还不能还手。我们就说当时北京的高级阶层和中级基层的青年,他们之间可是矛盾重重!

第一矛盾——前途。1949年建国后,在教育方针上,我党内部一直有两种观点——毛泽东的 “大众主义”,刘少奇、周恩来的“精英主义”。“大众主义”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普及、提高全体劳动人民的教育程度,教育要为工农兵服务,使广大工农群众的教育程度得到提高。“精英主义”则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国家工业化所急需的大量专门高级人才,办教育的方向应该是高等化、专业化和正规化。

从1953年刘少奇分管教育后,“精英主义”逐渐成为主流,国家也把有限的教育资源都投入到专业、正规的大学中去了。那时的大学好啊,学费低还包分配工作,大学一毕业就是国家干部。还有更好的事情,考大学是很平等的!虽然有其他因素影响,但分数毕竟是基础。

“分数挂帅”的制度,普通百姓是很欢迎的,却引起了高级阶层——“军人和干部”不满。我党是从农村起家,来自延安的“革命干部”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这也影响了其子女的文化素质,造成红二代的高考成绩普遍不好,这个我们看《血色浪漫》《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些红二代自己主导拍摄的电影就可见一斑,他们是厌恶学习的。可另一面,民资、小资的孩子家庭文化氛围强,学习自然好过革命家属;更可气的是普通工农阶层,因为基数大、青年选择少,也对红二代们的大学之路造成巨大影响。

这样下来,为革命流过血、拼过命的老革命干部的子女,到头来还不如那些为革命没有任何贡献的平民阶层子弟。

这种矛盾使老革命和其子女们向中央提出了高考不应仅看“分数”,更应该看“出身”的意见,而且越闹越凶。闹得比较过分的就有1965年北京四中、六中、八中的罢课事件,史称“四六八学潮”。当时的革命干部子女给中央写《进言书》,批评教育制度,认为它是鼓励学生为分数而学习,而不是为革命而学习,强烈要求在学校里推行阶级路线,把“家庭出身”作为学生评比和升学的重要标准。到1966年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学生写的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基本如此。”时,这种“出身论”观念已经深入某些人心了。而“遇罗克”的死则更体现了当时大多数当权者对此争论的态度。

第二矛盾——生活。前途当然是最基础矛盾,但对大多数普通青年人来说,每天的生活才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的到的。我们看《血色浪漫》、《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作品,就会发现大院孩子生活的优越,他们穿着精致的呢子军大衣、骑着时尚的自行车、带着高级的手表、出入“老莫”这样的高档餐厅、吃着普通孩子没听过的“冰激凌”、看着露大腿的“芭蕾舞”,这些生活都是普通市民阶层的孩子不可想象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门路吸引“婆子”(帮找工作、上学校),有空余时间“拍婆子”,正所谓“潘驴邓小闲”全具备了,让很多女孩围绕在他们周围。这些都引起了每天回家还要帮父母干活的市民阶层孩子强烈的羡慕和不满。我们只要想想前几年,整个社会对李天一的批判就知道这种嫉妒的破坏力有多大了。


另外一面,大院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好、有大院卫兵的保护,少有机会从小就参与丛林化的市井生活,也就难以在武力上轻易战胜市民阶层的孩子。当时的北京顽主们都认为,大院的孩子总成群出来打架,但只要一个被打倒了,其他也就跑了。这种单个武力值上的差别又造成大院孩子对市民孩子既轻视又害怕;市民孩子对大院孩子既羡慕又鄙视(《血色浪漫》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大院孩子好像挺猛,但只要看看作者和制作团队就知道真实程度了,毕竟谁也不会说自己怂)。这种生活上的矛盾更露骨的刺激着两帮青年人。

矛盾犹如火药库,时刻可能爆炸,就等引线了。别着急,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公布了,这个文件还有个更有名的抬头——“516通知”!习惯政治斗争的中国人都敏锐的从中捕获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从小受家庭氛围影响的大院孩子更不例外。“钟跃民们”感觉春天来了!既然毛主席要对抗阶级敌人,那自己这些“根红苗正”的革命者后代肯定要帮助父辈守天下啊;既然要反对学术权威,那些靠高考政策影响自己出路的校长老师们都可以对付了,我们出头的日子到了!

虽然要出头,但孩子们还不敢捅破窗户纸。没关系,北大哲学系党支部书记聂元梓出手了。她写了那篇著名的《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大字报。这篇文章内容是什么无所谓,关键是她作为一个下属,公开对校长、书记这些领导开炮!而且这次开炮得到了《人民日报》的转发!

这下孩子们有信心了,知道自己可以行动了。清华附中学生卜大华第一个提出了“红卫兵”的名称,接下来一大群高干子弟组成的红卫兵站了起来!他们中有陈毅元帅之子陈晓鲁、陈赓大将之子陈知涯,开国上将朱良才的长子朱新加,开国上将杨勇的次子杨冀平、中央统战副部长刘春之子矿院刘歌、开国上将张宗逊之子张新陕,汪东兴之女汪延群,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女宋彬彬……一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帮青年写大字报、搞演讲、发表自己政治观点的同时,开始了青春期不可避免的冲动,开始动手打人了。



一开始是打老师、批校长;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并把“彬彬”改名为“要武”后,暴力事件大规模升级,他们制造了血腥的“红八月”。一时间北京的知识分子可是惨不忍睹。(对于“红八月”大家可以上网查资料,我就不多说了)

问题是暴力的因子一但开启就难以控制,打完老师,红卫兵们开始打“黑五类”。这些坏蛋都没力量抵抗,打起来不过瘾,大家就把目光放在了“流氓”身上,专门成立了“镇流队”打击流氓。

可经历了建国后的多次运动,社会上还哪里还有杜月笙这样的流氓呢?有的无非是爱些玩闹青年人,那时叫顽主,现在叫问题少年,更准确说还是市民阶层的青年。看到这里我们该明白,当年“平西王”的“唱红打黑”其实是有他自己的成长背景的。

从此,有着红色光环、看起来好像又响应毛主席号召的红二代们开始发泄对市民阶层孩子的不满了。他们经常群体出动,围攻社会小团伙、批斗“顽主”头目;到后来甚至上街看到不满的年轻人就打。当然,年轻的顽主们也不吃素,虽然不敢正面对抗,但也经常抽冷子,找放单的大院子弟背后给一刀泄愤。这个时候的北京江湖就颇有点《老炮儿》的味道了,高干子弟小飞飞扬跋扈,平民子弟小波不服就睡人家女友、划人家车来发泄愤懑,可最后还是没法和人家斗,只能被绑票。
楼主 小龙人X  发布于 2016-05-10 21:06:00 +0800 CST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毛主席露出他发动文革的真实目的——打击权贵(党内走资派)时,红二代们傻了。许多老兵的父母一夜之间成了“黑帮”,被隔离审查,自己也随即成了“狗崽仔”。大院孩子们在发现伟大领袖对付的是自己的时候,便没了使命感,面对混乱的社会局面,他们能做的就是继续打!

而在“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的最高指示下,平民子弟也有理由反击了。于是一场场热血江湖的对抗在北京爆发,这时有一个人代表顽主,率先带头挑战老兵们的权威,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新街口小混蛋”。



说起此人,很多影视剧中都有提及。《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大院子弟和市民子弟的一次大规模械斗就是他给说和的,里面王朔亲自上阵演绎了这位狠人;《血色浪漫》中,他被有组织的老兵围剿、最后被杀。此人的传说太多,又因为当年他的主要对手现在都是有势力的人物,所以其个人情况也是众说纷纭。但基本上有几点可以确认,此人真名叫周长利,出生在很贫困的市民家庭,能打、善于组织、朋友多、讲义气、有钱(有小偷供养)、对老兵们不客气。

“小混蛋”的故事很多,比如专门拍大院女孩子的婆子,比如经常神出鬼没用三棱刀捅老兵。据传说,他第一次和老兵开战是因作为平民子弟,竟然去老兵的御用饭店“新侨”吃饭,在这里因为没见过世面而被一帮大院孩子嘲笑,就此结下梁子;第二天在西单商场又碰上这群大院孩子,偏偏他还带个平常老兵才能带的墨镜,结果被老兵们把墨镜拨了下来、戏谑一番。他也就不客气的带兄弟们和老兵开练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西单大战”,当场的混战中各种凶器都用上了,也把这一帮老兵给打服了。就此“小混蛋”作为一个恶棍形象在大院孩子们心中树立了起来。

而“小混蛋”最出名的传说就是带十几个人在紫竹院公园和七八十个老兵对战,不但打赢了,还抢了十几辆自行车。这个事情在《老炮儿》里,话匣子也曾对小波特意提及,并安到了六爷身上。绕了这一大圈,大家这下该知道冯小刚致敬的是哪一位了吧。

说起《老炮儿》向小混蛋致敬其实还有很多痕迹,比如“小混蛋”临死时还舍命保护的兄弟“小秋子”,在被扎二十多刀还没死以后就靠修鞋为生、据说也干过修车的工作,这和“灯罩儿”的经历多像。比如六爷最后一战偏偏穿着黄呢子军大衣赴死,小混蛋死后兄弟们也给他置办了军装做丧服,和大院孩子打了一生,最后偏要穿抢来的军装离开人世,这不也一样么。当然,“小混蛋”一直靠“佛爷”(小偷)供养,可电影《老炮儿》刚开始时出场的小偷却不在乎六爷,被恐吓后才听话,也体现了时代变换后顽主的无奈。还有六爷打城管巴掌、放权贵养的鸵鸟、在兄弟面前死要面子这些行为,都有着“小混蛋”当年的影子。

再看冯导的背景,好像也是大院孩子出身,但实际上更多是边缘化的小跟班;后来混世界,也是靠着王朔、“华谊兄弟”这帮真大院孩子罩着。原来跟着人家混不敢随便说话,现在自己有地位了总要致敬下幼时的偶像。话说“小混蛋”嚣张的那两年,冯导正是十岁的小男孩,这个时候的小男孩会以什么人为偶像?问问八零后的男孩子,有几个不曾热爱《古惑仔》?有几个没对校外嚣张的小混混既害怕又羡慕?叛逆的时间段就需要叛逆的典型!“小混蛋”就是那个时代,平民青年乃至部分大院少年的偶像。当然,这里我还要额外说一句,因为当年那个特殊时代,有一个人一定会成为所有青年人的偶像,而且这个偶像更高大、光明、被大多数人接受,我们一直叫他“红太阳”。

最后我们说说“小混蛋”这位被冯导致敬的草莽英雄下场吧。在“新街口小混蛋”威名远播的时候,父辈被打倒的大院孩子们也组成了松散的联盟继续征战,最著名的就是“三校”(翠微路中学、育英中学、太平路中学,这三个学校大院子弟最多)。据说当年顽主和老兵们穿着都差不多,在街面上遇到都要“盘盘道”,说自己是“三校”的就知道是大院孩子了。



“三校”有个叫“王小点”的少年,其父据说是开国少将王文轩。“小点”凭借良好的身手和义气的做派,也俨然是老兵们的领袖。经过几次小规模冲突,大院孩子和“小混蛋”的兄弟们梁子越来越深。一次“王小点”带着老兵又和“小混蛋”的人在胡同相遇,当场就被人家用刀顶在了腰上。看这个局面“小点”也没冲动,笑笑就打算带人离开,可就在此时他看到自己弟弟被人追打,这下“小点”也不管了,提着钢丝锁(《老炮儿》里六爷用过的武器,巷战利器)就带战友们和众顽主战到一处。打到最后,浑身是血的“王小点”看到了一个一直没出手、叉腰站着的小个子,走过去问道:“你就是小混蛋?”对方什么话也没说,得到了默认的答复后,“小点”放出话“三天内我必然碎了你!”

几天后,“王小点”得到了“小混蛋”的行踪,于是他发起了老兵们最大的一次集体行动,各个大院的人都出动了,几百人去围堵“小混蛋”!这一战的细节不必多说,几个人的“小混蛋”团伙面对大部队只能跑,最后被堵在一面墙下,“小混蛋”把兄弟们都扛过了墙,只有自己和“小秋子”面对这数百激动的大院少年。“小秋子”被捅数刀;“小混蛋”被三棱刀捅、菜刀剁、锤子砸、擀面杖敲,死在当场。

此事之后,北京的顽主们给“小混蛋”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给他穿上了“国防绿”、“回力鞋”、“上海表”这几件当时的奢侈服饰,并号召所有顽主以后书包里都带上板砖,遇到老兵就招呼,给“小混蛋”报仇。老兵这边,因为“小点”仗义、绝不“抬人”(供出同伙),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吧,大多数人都没被抓。少数被抓的很快也就释放了,“小点”本人如何被处理传说挺多,但放出来后也走了其他大院孩子类似的道路——当兵、提干……。

这种看似不公的结局其实有着必然的客观规律。《老炮儿》如果继续演下去,小波最多也就是开个小酒吧的水平;而小飞即使父亲被抓,依靠强大的人脉、丰富的见识、更多的信息,只要自己想,也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血色浪漫》中,钟跃民再折腾也能做成大老板;而他童年的好友李奎勇熬到最后也只能开出租勉强养家,还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没办法,这就是几千年人类文明社会都摆脱不了的“阶级差异”。妄想消除这个差异的人,当自己混到有能力改变的时候,也成了上层阶级,也就不想挑战了。但别失望,离我们不远就有一个例外的挑战者!下次我就来聊聊《老炮儿》致敬的另一个人——“红太阳”。
楼主 小龙人X  发布于 2016-05-10 21:15:22 +0800 CST  
政治篇



《老炮儿》好看,所以才写了前面一篇小短文和朋友们瞎聊。按照约定,咱们继续聊这电影。但在开始之前,我想先说说这部电影中明显的一处狗尾续貂设计。

回到电影,退隐江湖的“顽主”六爷,在处理儿子被绑架的危机事件上,先是选择了不走法律途径而私下花钱了事的方案;后又因突发状况而变了策略,继续不报官但采取“茬架”方案解决纠纷;可之后突然峰会路转,儿子、钱都被送回来了,还多了个打击腐败的“梗”;之后六爷上报中纪委打击贪腐,却依然孤身一人前去赴约“茬架”。大家难道不觉得这“腐败”和“中纪委”出现的也太过突兀和无趣了吧?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反正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就感觉是吃一顿大餐时吃出了一只苍蝇!我想自己只能吐啊吐啊才能习惯。

冯小刚是这么烂的导演么?细想下来我才发现,这老小子耍了个大滑头。怎么说呢?我们来分析下:儿子被绑架,其实六爷最好的选择就是报警,但老顽主秉承着道上人不见官面的传统,选择了私了的途径(现实中真正的道上兄弟都有很多公安的好朋友,所以说冯导还是有点浪漫主义情怀的)。可六爷一旦见了省长大人的腐败证据,就像发了魔怔一样谁劝都不听,非要报给官面的人,难道不奇怪么?难道贪污真的就是比绑架更严重的罪行?道德和法律层面我都看不出本质的区别。

还有,一个小女孩出手,就在小飞的大本营劫走了小波和六爷的那点可怜的救命钱,这也太神奇了吧。退一步说,就算这姑娘真这么牛逼,省长大人的腐败证据难道就这么简单地放在儿子那里?还这么简单的被一个小妞给稀里糊涂偷走了?这一镇诸侯的水平也烂了吧!就这水平他也能爬到这么高的位置、还贪了那么多钱?中组部怎么考察干部的啊?再换个角度看,这么个不谨慎的傻蛋竟然贪了这么久,中纪委水平也太烂了吧?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整个事件逻辑上漏洞百出。

还有,既然已经上报纪委,能够扳倒小飞的靠山,那还去湖面茬架干什么呢?要知道六爷一开始就是反对打仗的,后来被逼无奈约战,还让“闷三儿”别找“青瓜蛋子”,而去找老兄弟,因为他还想和平解决危机,现在怎么就非要去只身带刀去打这一仗呢?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逻辑混乱的情节,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而且这样的处理明显使该剧的整体风格和剧情设置出现了突兀,很不自然。冯小刚疯了么?不!他是用这些“硬伤”告诉我们——增加“腐败落马”的“梗”实为无奈之举,否则这电影根本过不了广电总局这关。大家还真别不信,你们想想《武则天》中那些被抹掉的胸就知道这个部门多关心我们的精神食粮了。这里郑重声明,我很支持广电的行为!


想想看,如果没有增加“反腐败”这个情节,这部电影将是多么的顺畅?但却是多么的缺乏“正能量”啊!六爷没钱救儿子,只能找兄弟和人家约架;没有什么天上掉下来的女侠,只有六爷在筹备约架的过程中,受到进一步侮辱;兄弟们近况惨淡,六爷无奈只能孤身一人在自己曾经扬名的战场做无奈一搏;最后,曾经的斗殴英雄倒在了战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儿子虽然没事了,却要忍受对父亲一生的亏欠。

我想这样的剧情才是冯导想表达的对社会不公的凄凉与无奈,也才蕴含了他要致敬的某些东西。说到这里,就要提到冯导这个年纪的中国人普遍心中的一个英雄、一个神,《老炮儿》更深的内涵就是向他致敬!他——现在还被很多中国人称为“红太阳”。

说起此人也是颇为传奇,中国人对他的故事耳熟能详,真的假的虚的实的,各种各样内容充斥着我们的头脑。今天我没时间详细来分析,但有一些基本点相信是有共识的。首先这个“红太阳”是好斗的人,从某些角度看和街头战斗高手六爷有异曲同工之妙。小时候他和父亲斗;青年时带学生和流寇斗,又凭一只笔和大军阀赵恒惕斗;和一群青年组建共产党后又带工人和资本家斗、带农民和地主斗;接手汪精卫国民党宣传部长职位后,又用笔和嘴与北洋军阀斗;再后来自立门户,对外开始和蒋介石斗、和白崇禧斗、和刘湘斗、和张学良斗、和阎锡山斗、和日本人斗;对内和李立三斗、和项英斗、和博古斗、和王明斗、和“伍豪”斗;斗到高超,竟然带弱国哀兵,和超级强国在朝鲜半岛又斗了一阵,虽然伤亡惨重,但也没落下风,让全世界刮目!

他曾说自己身上有二气:一为虎气、二为猴气,这虎气就是好斗之气。这好斗之气再加上他信仰的“共产党宣言”中最核心的“暴力革命”观念,使他更是时刻准备上阵搏杀,为自己的信仰搏命。

但斗到了1951年,“红太阳”却突然发现自己没什么可斗的了。在党内自己是毫无疑问的核心和领袖,至少没人敢于当面对抗;在国内,“反动派”都被打跑了,几百万英勇的解放军随时准备为自己上阵拼命,谁还敢露头?即使在国际上,超级强国美国和自己打了个平手,超级强国苏联视自己为最重要伙伴,时不时还要和自己商量着办事。

楼主 小龙人X  发布于 2016-05-10 21:20:13 +0800 CST  
按道理,这个时候退隐起来,写写诗、看看书、游游泳、找文工团员跳跳舞,享受生活,时不时再出来接受下全国人民膜拜才是正道。

如果真的如此,恐怕对于他本人还有这个国家都不是坏事。但他不是这样的俗人、庸人,他“以天下为大任”的责任心和斗争不止的虎气让他不能停下来,他要继续斗,他要找斗争的新方向!对他这样一个天赋异禀的人物来说这并不难,很快他就找到了新的斗争方向,那就是——他建立的这个国家并不公平。

此话怎讲?作为信奉《共产党宣言》的原教旨主义者和从小受中国传统侠义文化影响的浪漫主义者,“红太阳”一直有个很大的梦想或者说给自己的责任,那就是建立起一个不同于以往所有国家形势的“大同世界”,一个真正的人间乐土。在这里,没有人可以欺负别人、没有人需要害怕别人、没有收入和地位的差别、没有自私的理念……。但现实中,这个新的国家并不如此。

首先是地位。在工厂、机关、军队、学校等各个组织内部,新中国都有明显的地位差别。领导可以决定下属的工资、升迁、甚至分房、结婚;而下属呢,害怕领导、敬畏领导、巴结领导。要知道共产的目的是让所有人公平,没有资本家、地主可以欺负百姓啊;可现在靠着肃杀的政治氛围,当年的革命者们反而比过去的资本家还有能力压迫普通人民。至少资本家、地主没能力给不听话的工人、农民扣“反革命”的大帽子,还要害怕工人罢工、农民“吃大户”呢。

其次是生活。我们都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艰苦,但那只是百姓的艰苦,让我们看看高级干部的情况。工资根据级别不同拿的数量不同大家都知道,我们再看看公有制下的住房。以上海市1956年标准为例:特甲级可享受200公尺以上的“大花园精致住宅”;特乙级可享受190—195公尺的“大花园精美住宅”;一级可享受180—185公尺的“大花园精美住宅”;二级可享受170—175公尺的“独立新式住宅精美公寓”;三级可享受160—165公尺的“上等住宅公寓”;四级可分得“半独立式普通住宅中等公寓”;五级分得“120—135公尺的新式里弄住宅”;六级可分得100—115公尺的“有卫生设备的普通里弄住宅”;七级可分得80—95公尺的“无卫生设备的石库门房屋”;八级可分得“老式立柱房屋”;九级以下只能分得“板房简屋”。除此之外,国家还规定行政10级以上的高级干部可享受 “特供”物资,这也是为什么“自然灾害”中从没听说饿死大干部,即使当时被打倒的彭德怀也能吃饱穿暖。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针对高级干部的特殊待遇,一旦取得便终生享受,到死为止!就这也能说是和人民同甘共苦?口号罢了。

更可怕的是在“红太阳”眼中,这些不公和压迫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减少,反而会增大。因为他最重要的两个战友都支持这些:控制政府的“伍豪”是坚定的学习苏联派,而苏联恰是官僚统治的极致;控制党务的“白头刘”除了支持向苏联学习外,甚至还有资本主义倾向,其农业做的“三自一包”、工业准备推广的“托拉斯”不就是资本主义的变型么?那样不就离“大同世界”更遥远了么?

当发现这些不公的时候,“红太阳”和电影里的六爷一样也是准备用温和的手段斗争的。比如权术上他试了“五马进京”,经济试了“三面红旗”,文化上试了“批判海瑞”,言论上试了“大字报”。这里要注意,他试了很多方案夺权来改变现实,但就是没有用法律,他讨厌《宪法》、也没有制定《选举法》,他信奉“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哲学,这就是他的最大错误!也是后来全民族悲哀的根本原因。

可结果呢,这些对抗的手段都失败了。“五马进京”结果有的被打倒了,有的被人家收编了;“三面红旗”结果造成了“自然灾害”,饿死了百姓;“批判海瑞”被实权派转移成了文学讨论,没了声音;“大字报”被工作组定性为反党、反人民。

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错了,即使自己这样一个超人,也斗不过那个隐藏在黑暗处的庞然大物——利益群体!说到这,也许有人会笑了,“当时全中国都听“红太阳”的啊,怎么会有人和他抗衡呢?”对不起,那只是你小民阶层的一厢情愿而已。

想想吧,真正毫无私心的人有几个?大家“抛头颅洒热血”为的还不是“封妻荫子”、“富贵荣华”?不要给我说什么大道理,看看革命老弟兄们,谁放弃了国家给的大房子、高收入、工作人员、文工团员?多少人进城就换媳妇?多少人为了军衔和级别争的面红耳赤?(这些即使在正能量电视剧《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也有客观描写嘛)

现在您“红太阳”为了自己不切实际的理想就要剥夺这些,大家肯定不接受啊。而且大家后面还有两个能和你斗的靠山,那就干脆阳奉阴违、浑水摸鱼好了。偏偏这些人能力强、对国家建设又很重要,离开这些人的支持,“红太阳”什么计划也实现不了。

这个时候的“红太阳”就像电影里那个无奈的六爷一样,面对强大的对手,用温和手段毫无办法,可自己既不服输、又不愿找法律,那就只能用最擅长的暴力手段了。六爷提起了自己年轻时不败巷战依靠的利器——武士刀;“红太阳”拾起了那个帮自己打败无数对手的神器——人民!然后,他们冲向了敌人……





武士刀挥舞起来就要见血,“人民”没规矩的发动起来就要有灾难!电影的最后,六爷的刀没伤到敌人,自己却离开了人事,他把人生残存的力量奉献给了最后一次“茬架”。“红太阳”呢,“人民”这只神兵果然锋利,一出手,无数沉溺于权力和富贵的老战友纷纷被砍到;普通百姓也确实有了反抗的胆量。可很快他就迷茫了:没有了那些能员干吏的老弟兄们管理,这个国家开始混乱了;而因配合自己此次斗争而窜起来的各个人才,或者野心勃勃、或者庸弊不堪,都难当重任。更可怕的是,打倒了一堆统治阶层,却出现了另一帮人填充空白,软弱、胆小的百姓依然被人管理和欺压,甚至变本加厉!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他不解、他无奈,年迈的他最后也只得心有不甘的把老兄弟们请回来重掌朝局。随后就离开了自己奋斗一生的这个国家,到地下去建立“大同世界”了。

最后我们来说说尾声吧。不管《老炮儿》里有没有这个反腐的情节,高官的儿子小飞凭借自己更广阔的人脉、更丰富的见识、更大的野心,二十年后还会是这个国家的“栋梁”阶层;六爷的儿子小波顶多就继续开那个小酒吧。现实中,“革命老弟兄们”的孩子大多走了一条“父亲被打倒自己失学,父亲被平反自己入伍、下乡,之后提干、上大学,再之后经商、入仕,现在成为“社会栋梁”的光辉道路。至于“红太阳”的后代,也就不值得多说了。而这次动荡留下来的伤痕,却永远留在了中国这个巨人的身上。

正所谓“高树悲风声飒飒,贫贱白骨蔽于野,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哀”。
楼主 小龙人X  发布于 2016-05-10 21:21:55 +0800 CST  

楼主:小龙人X

字数:10038

发表时间:2016-05-11 05: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2 20:17:28 +0800 CST

评论数: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