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长期连载)

@深蓝色的温度 2017-10-14 09:45:56
留记号,静待更新。
-----------------------------
更了,多谢温度兄的支持。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0-14 10:50:14 +0800 CST  
但是时间紧迫,郑文公又没有合适人选,于是只得立即派人召烛之武前来议事!

郑文公开门见山的将游说秦伯退兵的事情说予烛之武听,烛之武摇头道:“郑伯啊,老臣年轻时乃平庸之辈,一辈子没升官,如今年过古稀,更加不中用了。要是老臣这糊涂劲一上来,非但没劝成功,到时候秦伯可别跟咱郑人拼命!”

聪明的郑文公岂能听不出来烛之武话中有话,立即深表歉意的说道:“寡人以前没有重用您,是寡人的不对,如今我们郑国危在旦夕,为了郑国和您家族的安危,希望您能帮寡人这个忙啊!”

烛之武吃软不吃硬,见国君如此诚恳的认错,就以国家大义为重,答应了下来!

在一个月黑星暗的夜晚,烛之武绑紧绳子,由守城士兵在城墙之上将绳索固定住,再把烛之武缒到城下,随后烛之武解开绳索,直奔秦军大营!

秦穆公听说郑国派使者前来拜见自己,疑惑道:“这么晚了,郑使求见,定有要事。如今郑国已是囊中之物,谅他们也先不起什么风浪,寡人且听听来使有何高论。传寡人的命令!带其进来!”

“诺!”

未几,秦穆公近卫领着烛之武前来拜见秦穆公。秦穆公一看,是个白胡子老头,当即乐了:“你们郑国这么快就打没人了?怎么派了个白胡子老头前来求情。”

烛之武也不生气,淡定的答道:“回禀秦伯,老臣并不是来求情的。贵国也算是当今天下数五数六的强国了,如今跟当今天下最为强大的晋国联手攻打我弱郑,即使是傻子也能看出来,郑国撑不了三日,即将覆国!老臣今日前来,是因为对品德高尚的秦伯您仰慕已久,不忍见秦伯您重蹈我家国君的覆辙,特来相劝。郑国被灭已成定局,但是郑国被灭对秦伯您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啊。”

先是被烛之武戴了高帽子,随即又被泼了冷水,但是秦穆公喜怒不形于色的问道:“郑国灭亡了居然对秦国有害,那寡人这次出兵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烛之武点头道:“岂止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简直是阙己以利晋!秦伯,你们秦国和我们郑国并不相邻,中间可是隔着晋国啊,我们郑国被灭后,所有的土地、人口、财富等全都归晋国所有。你们秦国所在的镐京故地与我们郑国所在的中原地区相连的唯一通道可是又窄又险,此时被晋人牢牢控制着,难道秦伯您能越过险地来管理郑国的土地吗?而您们秦国又与晋国相邻,现在晋国已经是数一数二的超级强国了,再吞并了郑国,如虎添翼之后,更加强大,这也变相的相当于你们秦国弱小了,难道秦伯不为本国的安危考虑,任由晋国做大?”

秦穆公由面无表情,变得表情凝重,眉头紧锁。烛之武看在眼里,知道聪明的秦穆公在自己的引导下开始居安思危了,于是趁热打铁道:“秦晋之好被传为天下美谈,但是老臣对此并不认同!当年秦伯您义薄云天的帮助晋惠公继位,而晋惠公继位后立即恩将仇报,与您开战!晋人贪得无厌,向东灭郑是为了开疆拓土,将来他要是向西开疆拓土呢?晋人的西面可就只有你们秦人啊,所以他们除了侵犯你们秦国,别无选择!”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0-17 09:09:26 +0800 CST  
秦穆公顿觉有如醍醐灌顶,开始来回踱步仔细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行动。烛之武见自己已成功颠覆了秦穆公的想法,这时候才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秦伯,老臣觉得秦伯您雄才大略,将来必定能叱咤中原,但是贵国偏居西隅,所以依老臣之见,秦伯您这次就放郑国一马,把郑国当成东道主,将来秦伯您频繁出入中原时,敝国定当极尽地主之谊!”

秦穆公至此茅塞顿开:郑国必须要保住!自己太想参与中原事务了,而郑国在中原一直有影响力,此次救了郑国,郑国必定对自己感恩戴德,自己在中原就有了盟友!并且留着郑国还可以牵制晋国!

于是秦穆公当即决定连夜撤兵,并且跟郑国结盟!

秦穆公临行前,还留下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大夫率领本部帮助郑国戍守新郑!烛之武喜出望外,立即率领秦国生力军赶回新郑,增强守城力量!

秦军撤军的消息很快就传至晋营,晋军将士们个个勃然大怒,上军佐狐偃撸起袖子怒气冲冲的说道:“晋公,咱们最重信义,就看不起这种言而无信之人。秦人居然私下里跟郑人结盟,还留下少许部队帮助郑人守城,不仅言而无信,还背后捅刀!老臣这就率军追击秦军,杀他个片甲不留!”

晋文公沉思良久,才摇头道:“当年如果没有秦伯的鼎力相助,寡人和汝等哪有今天这个成就,况且今后我们晋国的重心在东方和南方,若是与秦国交恶,西方边境势必重启战端,严重影响我们称霸中原的战略大局!此次出兵已成功震慑了郑国,可以说目的已经达到了,况且郑国的公子兰在我们晋国避难,若是能让其与郑伯尽释前嫌,指定他为世子,郑国仍然被我们晋国所控制,所以还是撤兵吧。”

先轸听到公子兰这个名字后,计上心来,进谏道:“晋公英明,我们的确应该立即撤兵。但是我们要以进为退,迷惑郑人,让他们以为我们不夺新郑誓不罢休,为之后的谈判增加筹码,我们撤兵的条件就是要郑伯立公子兰为世子!这个条件不过分,郑伯被我们的军威震慑之后,肯定会答应的!”

晋文公深以为然,立即命先轸全权处理此事!

郑文公此时已继位四十三年,怎么还没立世子呢?讲齐桓公时提到过郑文公当时所立世子名华,世子华深知自己的世子之位不稳,就想借齐桓公之手稳固自己的世子之位,结果被管仲识破,齐桓公和管仲将此事告诉了郑文公,郑文公勃然大怒,立即处死世子华和公子藏,又担心其他儿子生变夺权,就将所有儿子驱逐出境。郑文公先后立有三个夫人,生有五个嫡子,但是这五个嫡子都因各种原因早死。所以晋文公此次能很合理的提出立公子兰为世子这个条件。

此次晋文公亲率大军伐郑,公子兰也随同晋文公出征。但是到了郑国境内后,公子兰不忍看到本国都城被围,晋文公就命其在东部边境等候指示。

而郑文公现在已经到了谈晋色变的地步,只要晋国能撤兵,提出的条件又不过分,那就通通答应!于是派大夫石甲父和侯宣多前往晋营同晋文公讲和。签订合约后,石甲父和侯宣多前往东部边境接公子兰回国,郑文公马上立其为郑国世子,晋文公就此班师回国。

这次雷声大雨点小的出兵就这样收场了,可以说晋、秦、郑三方共赢:郑国保住了江山社稷,成功的化险为夷;秦国为自己将来东进中原找到了盟友,并且逐渐摸索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晋国可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扶持了亲晋的郑国公子成为未来郑国国君继承人,收服了郑国。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0-20 13:56:01 +0800 CST  
@zgsxsltsj 2017-10-20 11:27:40


-----------------------------
好美。这是商洛吗?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0-20 17:09:11 +0800 CST  
@你在干爪子 2017-10-23 08:46:20
终于赶上进度了,回复留念。
-----------------------------
谢谢爪子兄的支持。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0-23 09:51:11 +0800 CST  
但是晋文公也意识到此次出兵所埋下的隐患:秦晋之好出现裂痕,取而代之的是秦郑之好!晋文公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虽然秦郑两国还是自己的盟友,但是这种同盟关系能维持多久!还有,自己提拔的才智超群的先轸、狐偃等权臣的势力越来越根深蒂固,而自己年近古稀,将来自己的儿子能镇得住他们吗?不行,我要给儿子找个帮手!寡人的连襟加女婿——赵衰!赵衰能力出众,又没有什么野心,并且对寡人忠心耿耿!对,寡人提拔他来制衡那些作风强硬、恃才傲物的功勋元老!但是如何提拔赵衰呢?有实权的军卿之职已没有空缺。。。。。。对了,可以扩建军制,任命赵衰为新军将领,从而跻身卿士之列!

晋文公回到绛都后不久,就开始筹划扩军事宜。经过晋文公百密无疏的筹划,终于制定出了新的军制!

公元前629年,晋文公以抵御狄人为由,改建军制:原有的三军不变,原有的三行中的中行保留,而三行中的右行、左行分别改为新上军和新下军!这样晋军就扩建为五军一行!晋文公还是照顾了周王室的面子,地位最高的周天子名义上可以拥有六军,自己身为诸侯,拥有五军,比周天子少一军,还是没有僭越。。。。。。更何况你周天子现在连三个军都凑不齐,不得靠着劳资扩军来保护你嘛。

公元前629年秋,晋文公在清源检阅扩建后的晋国部队并公布了五军一行十一卿的名单(此时狐毛已去世):
军卿 氏名 姓 谥号 家族关系 执政时间
中军将 先轸 姬 先氏宗主 公元前632年——公元前627年
中军佐 郤溱 姬 郤榖之弟 公元前633年——公元前628年
上军将 先且居 姬 先轸之子 公元前629年——公元前628年
上军佐 狐偃 白狄 狐毛之弟 公元前633年——公元前629年
下军将 栾枝 姬 栾贞子 栾氏宗主 公元前633年——公元前628年
下军佐 胥臣 姬姓 胥氏奠基者 公元前632年——公元前628年
新上军将 赵衰 嬴 赵成子 赵氏奠基者 公元前629年——公元前628年
新上军佐 箕郑父 公元前629年——公元前628年
新下军将 胥婴 姬 公元前629年——公元前628年
新下军佐 先都 姬 公元前629年——公元前628年
中行将 荀林父 中行桓子 中行氏奠基者 公元前630年——公元前628年


狐偃本以为自己的资历这么深,哥哥狐毛去世之后,上军将的位子肯定非我莫属!但是名单公布后,自己的顶头上司居然是个晚辈!狐偃不久就闷闷不乐的去世了。。。。。。晋文公遂擢拔赵衰为上军佐。

楚成王听说晋国扩建军制后,大吃一惊:“说是五军一行,明明就是六军!而周天子和中原诸侯居然听之任之,看来晋国此时威名正盛!那么我们大楚应暂且避其锋芒,寡人就反其道而行之,派使者与其讲和,等时机成熟了再与其逐鹿中原也不迟!”

公元前628年春,楚成王派大夫斗章出使晋国,请求缔结和约,以解决两国的敌对现状。忙于整合内部权力的晋文公欣然允诺,随即派大夫阳处父回访楚国,晋楚两国开始正式交往,中原大地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0-23 14:06:54 +0800 CST  
崤之战

当年冬天,晋文公薨于晋都绛城。由于晋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再加上人才辈出,所以虽然晋文公撒手人寰,但是晋国依然是中原霸主,无论生前还是身后,晋文公及其晋国的处境都比齐桓公及其齐国的处境好的多的多。

晋文公的世子欢继位,是为晋襄公(公元前627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晋襄公主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父亲办葬礼。上面讲过,此时的晋国国君都是曲沃桓叔的后代,所以祖庙在曲沃。因此与其他诸侯国不同,晋国国君薨后,要将灵柩从绛城运到曲沃安葬。

话说晋文公的灵柩刚出绛城不久,灵柩中就传出了牛叫声,哞~众人正在疑惑不解时,卜偃突然大呼道:“众位大夫及所有人等速速上前跪拜听旨,晋公刚刚下达命令:‘我们晋国西边的诸侯要派军队经过我们的领土,前去做对我们不利的事,如果中途伏击他们,必能取得大胜!’”

众位大夫立即行叩拜之礼,虽然一头雾水,但是还是对神秘莫测的卜偃深信不已,在隆重的安葬完晋文公之后,就商讨如何处理晋文公的神令事宜。

晋国西边的诸侯就是秦国,偏居西隅的秦国果真要派军东进中原吗?

早在公元前628年四月的时候,郑文公薨于新郑,世子兰继位,是为郑穆公(公元前627年至公元前606年在位)。郑穆公继位后立即彻底依附于晋国,秦穆公闻后大怒,当年自己不顾有损秦晋之好的美名而不辞而别,还帮助郑国保全了社稷,如今郑国的亲晋势力上台,自己可以说是前功尽弃,还赔了夫人又折兵!但是有强大的晋国横在秦郑之间,秦穆公只能忍气吞声。

此时晋文公薨逝的消息传来,身为晋文公的岳父,秦穆公不仅没有悲痛欲绝,反而暗自窃喜:“之前你们晋国只要一有国君薨逝,势必内乱,自顾不暇!寡人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派兵东进,在中原地区占据一块真真正正属于我们秦国的土地,然后好好经营它,这样就可以东西夹击被晋人所掌控的崤函通道啦,得到了崤函通道,寡人就可以随意的出入中原地区啦,哈哈!”

正在暗自窃喜时,仆侍递上一份加急密信。秦穆公立即仔细阅读起来。原来是当年留守郑都的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大夫的亲笔书信,信上写到:“秦伯,如今郑人让我等三人率秦师全权掌管新郑北门的防务,如果秦伯您派兵前来偷袭,有我等作为内应,郑国唾手可得!”

秦穆公彻底动心了,天时地利人和,除了地利,其他条件全都具备了!秦穆公立即召见蹇叔,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希望他能帮自己完善完善。

蹇叔闻后大惊,立即劝谏道:“秦伯,秦郑相距近千里,且道路险阻,千里奔袭风险甚大!更何况我们偷袭的是一个比较强的国家,势必要派大军前去,大军行进速度再怎么快,也快不过郑国的探马,那就失去了打他个措手不及的优势了,郑国会严阵以待的对付我们的疲惫之军,所以此举毫无意义,望秦伯三思啊!”

秦穆公心想,寡人是让你给我出谋划策的,不是让你否决的!于是拂袖道:“寡人心意已决!爱卿勿再相劝!时间紧迫,寡人亲自谋划此事!”

很快,秦穆公任命孟明视为主将、白乙丙和西乞术为副将,率军奔袭新郑!孟明视等领命后立即率军在雍城东门整合,与乡亲们告别。

蹇叔则痛哭流涕的送行道:“今日能目送着你们去打仗,但是恐怕无法看着你们回来啊。呜呜呜。”

秦穆公此时也在给将士们践行呢,听到蹇叔居然说出如此不吉利的送行之言,勃然大怒,就派人向蹇叔传话:“你个乌鸦嘴,你知道个毛,要是你六十岁就去世了,大家都能在你坟头上的树下纳荫乘凉了!”

蹇叔见秦穆公拐着弯的骂自己“老不死”的,也不生气,对随军出征的自己的儿子痛哭道:“晋人定在崤山伏击你们,崤山有两座山陵。它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坟墓;它的北陵,是文王在那里避过风雨的地方。儿啊,你必定死在这两座山陵之间,到时候为父就去那里替你收尸,将你好好安葬,来世我们还做父子。”。。。。。。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0-27 08:48:44 +0800 CST  
在经过“生离死别”式的送行之后,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率领秦军向东急行军。下面介绍一下崤函通道吧,这条通道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简直太重要了!从炎黄时期一直到当代,这五千年来它的战略意义贯穿始终!

崤函通道,顾名思义,就是从函谷到崤山的通道。那么此时占据关中平原的秦国如何有效的直接染指中原事务呢?以孟明视率领的这支东征军为例,当这支秦军从雍城出发后,一路向东,很轻松的就行至渭水与黄河交汇处(关中平原嘛)。此时有两条路线可供秦军选择:一是沿黄河南岸、秦岭北麓的河谷东进,二是渡过风陵渡这个渡口,在黄河北岸、中条山南麓的谷地继续东进。虽然黄河北岸的这条路更加平整,但是北岸是晋国的直接控制区,秦军此行的战略意图就是出其不意,走北线容易暴露,所以秦军选择了沿黄河南岸东进,在行至离上阳三十多公里处时,遇到了阻碍,这个阻碍就是秦岭在上阳以西三十多公里处向东北方向延伸出一条小山脉,直抵黄河南岸!但是这只是虚惊一场,因为在这条小山脉中靠近黄河的地方横穿了一条将近十六里长的东西向的谷地可以比较容易的继续前行,这条谷地就是鼎鼎大名的——函谷(但是函谷很窄,在以车战为主的春秋时代,函谷窄的连两辆战车都不能并行)!此时的函谷还不出名,也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战略价值。直到280年以后,秦孝公在函谷的东端筑建函谷关以自守,后来秦军据此打败了崤山以东的六国联军,函谷才真正的声名鹊起!为什么晋军没有选择在函谷之地伏击秦军呢?主要是因为向东有更好的选择,再加上这里离晋国的实际控制区较远,并且体量小,容易有漏网之鱼。

秦军安然无恙的渡过函谷之后沿着黄河南岸继续东进,确切的说是向东北方向行进,因为黄河在这里的流向是偏东北方向的,在行进三十多公里后,就到了虢国故都上阳了,就是陕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地可以说是我们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标志性地标,或者说是有人文分水岭意义的地区。当年周人打败商人统一天下后,周朝的当权者规定,由于陕地以东为新征服之地,周人根基很浅,所以指令王室最有能力的周公旦全权负责陕地以东事务,而陕地以西为周人的原有势力范围,就由以“仁义”著称的召公全权负责。

陕地的西北面有太阳渡,东北面有茅津渡,而陕地对面的黄河北岸,中条山在这里突然南侵,与黄河亲密接吻,所以陕地实际上掐住了山西高原南渡黄河的咽喉!再加上陕地这里陡然开阔平坦,土壤肥沃,水量充沛,所以陕地既有一定的战略纵深,又有足够的自给能力,还位于函谷与崤山这两大著名险地之间,还扼守了两个黄河渡口,所以大家就能理解晋国为什么要不择手段的灭掉虢国了吧。

前面讲过泛舟之役,秦穆公向晋国送粮走的就是水路,就是“几”字形黄河自北向南流的那段,那么此次秦军应该能顺黄河东下,走水路轻松的到达中原地区吧?答案是不能,因为黄河在流经陕地这里时,也就是三门峡这里,河道陡然变窄,两岸险山紧邻黄河(类似于渭水上游),再加上下游不远处有小岛和礁石,使得水流反而异常湍急,三门峡这个名字中的三门指的是黄河流经此处后恰巧河中有三个小岛:神门岛、鬼门岛、人门岛。峡字本就表明这里是险峻的狭窄峡谷地形,这三个小岛矗立其中,将本就狭窄的河道分割成好几个更窄的航道。我们在感谢一个人时,经常说感谢您将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由此可见鬼门多么的险恶,雪上加霜的是,在这三个小岛的下游不远处,还矗立着好几块大礁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砥柱山”,我们经常引用的成语“中流砥柱”就由此而来。所以此时秦军是无法走水路的。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0-31 08:30:02 +0800 CST  
我们再接着说,秦军经过古虢国故地后继续向东急行军,行至今天的三门峡市湖滨区交口乡这里,就遇到了此次远征最危险的障碍——崤山!此时摆在秦军面前有两条山路可供选择——北崤道和南崤道。对于此时的这支秦军来说,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说幸运呢,是因为此时崤山之中并没有构筑关隘,所以秦军能“安然无恙”的偷偷越过崤山挺进中原,说不幸呢,是因为若是有敌军在崤道两侧的山头之上伏击,那可就是有来无回啊。后世在北崤道修筑了硖石关,在今河南省陕县硖石乡;在南崤道修筑了崤陵关(后来被以讹传讹的称为雁翎关),在今河南省陕县菜园乡与宫前乡交界处。春秋时这两座标志性的关隘还不存在,所以之前蹇叔才以“文王避风雨处”与“夏后皋之墓”这两处人文古迹作为南北崤道的代名词来劝谏秦穆公。

南崤道的大部分路段都有河流流经,所以南崤道大多是泥土路,赶上下雨天或者冰雪融化的春季的话,道路泥泞,战车可是要深陷其中的,再加上通过《左传》,我们得知崤之战的具体时间,正是冰雪融化之际,并且这支秦军经过了成周北门,因此我们可以断定秦军走的是北崤道。北崤道虽然碎石较多,路况较差,但是至少不会太受雨水的影响,因此在先秦时期,北崤道是沟通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的最主要的通道。我们得知崤之战发生的时间是春夏之交,因此南崤道雪水融化,必定泥泞不堪,难以行军,所以秦军在灭了滑国之后肯定是原路返回。

由于南北崤道在西端的交口乡处交汇,因此南北崤道成小于号“<”的走势,但是在南崤道的崤陵关处,有一条向北直通北崤道的硖石关的南北通道,因此崤山道路呈将字母“A”逆时针转90度的躺“A”型。因此晋军元帅先轸为了防止秦军回师途中在进入北崤道后走这条南北通道转而走南崤道,所以就选择在秦军的必经之地——硖石附近打伏击!

话说秦国的这支远征军“神不知鬼不觉”的顺利通过崤函通道后,于公元前627年春抵达地势平坦的河洛地区,很快他们行进至洛邑北门附近。按照周礼的规定,诸侯的战车车队路过王都时,必须卸下盔甲,收束兵器,车左车右下车步行,战车之上仅留御者驾车快速离开。
此时周襄王已得知秦军路过的消息,就闲的蛋疼,领着王公贵族们登上北门城楼,打算观看秦军是如何恭敬的向自己致敬的,享受着当天子的快感。

谁知秦军将士们一个个的傲慢无礼,只是摘下了头盔,身上的战甲连脱都不脱,然后满腹牢骚的说道:“那个崤函通道真不是人走的路,这一路都是人拉着马车走过来的,都累成狗了,现在好不容易行进到平原地区了,可以好好的享受下马拉人兜风的快感,如今路过落魄的王都,还尼玛要下战车走路,劳资脚底都磨破了,走个毛路啊!”

于是三百乘战车的秦国大兵们手持摘下的头盔下车向着成周城行礼,然后象征性的走一步,立即纷纷跳上战车,坐车扬长而去~

周襄王的孙子王孙满聪明伶俐,看到王爷爷很没面子,正气的吹胡子瞪眼,就转移话题打圆场道:“秦师傲慢无礼,此行必定全军覆灭!傲慢就会轻敌,无礼则战力低下,不败就不对了!”

周襄王对自己的这个孙儿感激不已,就坡下驴,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大度的说道:“既然孙儿不建议本王教训他们,那么本王就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了,否则本王定要率军出城灭了他们!”

秦军驾驶着战车很快的进入了滑国境内,再往东越过嵩山就是郑都新郑了,孟明视率领着秦军加快了行军速度,尘土飞扬!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1-03 15:24:13 +0800 CST  
秦军驾驶着战车很快的进入了滑国境内,再往东越过嵩山就是郑都新郑了,孟明视率领着秦军加快了行军速度,尘土飞扬!

与此同时,恰巧有一个叫弦高的郑国大商人准备前往洛邑做生意,途径滑国,见西面尘土滚滚,似有大部队行军,当即警觉的派心腹随从前去打探。

很快,心腹急匆匆的回报:“主人,大事不好,来者是秦师,打算偷袭我们郑国!”

弦高闻后大惊:身为郑国子民,如今国家有难,岂能坐视不理!随即处变不惊的派人回国通知国君秦军来犯,请速速做好防备工作。然后,亲自冒充郑国使者,领着商队向着秦军的方向迎面而去!同时派人前去告诉秦军,郑国使者前来犒军!

正率军东进的秦军主将孟明视听到秦军探马来报,说是郑国使者前来犒军,并送了熟牛皮作为引礼时,大吃一惊:我们这一路急行军,保密工作算是做得挺好的了,郑国居然会派使者前来犒军?不可能吧?

带着满腹疑问,孟明视立即下令停止行进,就地休整,召见使者!

未几,郑国“使臣”弦高进见道:“敝国和贵国已于三年前歃血为盟,因此敝国国君听说贵国大军即将途径敝国后,作为东道主,特命在下以十二头上等肥牛犒劳贵军,并且敝国国君在敝国境内已准备好粮草物资,搭建了宿营,就等贵军途径敝国时好用!”

孟明视见眼前的这个使者气度非凡,衣着光鲜,举止有礼,已基本打消了疑虑,虽然心情无比的落寞,但还是强颜欢笑的感谢道:“敝国能结交到贵国这样如此仗义的盟友,真的是无比荣幸!实不相瞒,在下这次奉命出兵讨伐的是滑国,因此不会叨扰贵国、不需向贵国借道。还请贵使回去转告郑伯,以后有机会定会前往新郑拜见郑伯!”

弦高在心里舒了一口长气,自忖呆的时间长了怕自己这个冒牌使者露出马脚,见目的已达,就辞谢道:“既然如此,那在下这就回去向郑伯禀告实情,若是需要敝国出兵,尽管言语!”随即,弦高向孟明视辞行,赶回郑国去了。

孟明视与白乙丙和西乞术一致认为:此次千里奔袭,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既然郑国已有防备,继续东进毫无意义!但是要自圆其说,不能跟郑国彻底撕破脸皮。因此孟明视率领秦军就地灭了袖珍国——滑国。但是滑国地处河洛平原,无险可守,地盘狭小,孤城一座,不适合作为战略飞地。恰好此时又得知留守新郑的秦师被迫离开了新郑,因此携带着在滑国劫掠了大量财宝的秦军在孟明视的率领下撤军,西还秦国!

话说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报信后,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冷静下来之后,开始仔细的思索应敌之策:“秦国与我郑国相距千里,且道路艰险万分,他秦人为什么敢冒如此大的风险千里奔袭呢?”

郑穆公猛拍大腿,大声说道:“哎呀!寡人怎么把他们给忘了呢?来人,赶快派人前去探视留守北门的秦人动静!”

未几,前去探视的精干侍卫急匆匆的回禀道:“郑伯,果然不出您所料,杞子、逢孙、杨孙这三位秦国大夫以及留守秦师正束装、厉兵、秣马呢!”

聪明的郑穆公惊出一声冷汗,在心里思忖道:“果然不出寡人所聊,若是没有内应,他秦人怎敢千里奔袭。这些留守秦师是最大的隐患,必须立即除掉!但是现在我们郑国与秦国表面上还是盟友,虽然此时我们郑国要先下手为强,但是寡人不能先行与其撕破脸皮!”

于是聪明的郑穆公立即下令道:“传寡人命令,所有郑军将士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但是没有寡人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动。速速传令大夫皇武子前来觐见!”

不一会儿,皇武子飞奔而来,郑穆公对其嘱咐一番后,皇武子领命而去。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1-08 15:11:16 +0800 CST  
皇武子驾驶着战车率领郑军来到北门秦师馆舍,开门见山的对杞子、逢孙、杨孙说道:“三位大夫,这三年来,诸位恪尽职守,郑伯让在下前来感谢贵国将士们协助敝国守城。但是时间这么久,敝邑的粮食、鱼肉、牲口、饲料等所剩无几,难以为继,恰巧此时天下太平,没必要继续严防了,所以。。。。。。但是三位大夫放心,秦郑同盟,亲如一家,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三位大夫可以尽情的率领秦师在敝国的郊外打猎,以缓解新郑的粮食危机,如何?”

杞子等一听,立马知道了郑国已得知了秦军的意图,但是此时两国还是同盟关系,所以郑国人先礼后兵。既然郑国已严加防备,自己人等留在新郑已毫无意义,但是回雍都的话定会遭到严惩,毕竟这次毫无意义的远征是我们提出来的。因此三人选择了逃亡:杞子带领着亲信逃到齐国;逢孙、杨孙率领着亲信逃奔宋国。

当初秦穆公给此次远征的秦军将士们送行时,晋国潜伏在秦国的眼线已经第一时间将此消息传递至绛都,晋国的国君以及卿大夫们命眼线们密切关注着这支秦军的动向。
晋襄公此时联想到替先父出殡时的“卜偃事件”,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议应对之策。

“鹰派”的领军人物先轸率先发言:“秦郑相距千里,道险且长,千里远征风险甚大。秦伯以前对蹇叔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但是秦伯此次居然不顾蹇叔的劝阻,执意出兵,为什么?因为秦伯突然变傻了吗?不!秦伯一点也不傻,他之所以敢于冒如此大的风险,是因为一旦成功,得到的回报足以改变整个中原现有局势!”

“鸽派”的领军人物栾枝冷静的问道:“敢问中军将大夫,若是秦军侥幸得手,秦伯会得到什么回报?”

先轸大声说道:“他所得到的每一项回报,都会损害我们晋国的利益!首先,他占领了郑地,就可以夹击我们晋国,甚至会慢慢的从东西两面染指崤函险道,若是让其掌控了崤函险道,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我们晋国此时已是中原霸主,他秦伯拥有了郑地之后,势必要插手中原事务,会严重削弱我们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所以必须消灭这支秦师!”

晋襄公及大部分大夫们听后,都不由自主的点头认可先轸的此番言论。

栾枝见状,急声反驳道:“当年先君靠着秦伯的鼎力相助才顺利继位,结束了咱们晋国二十多年来的内乱,并且当年咱们在中原与楚蛮交锋时,秦伯很仗义的派秦军前来相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如今不仅不报答秦伯的大恩大德,反而大动干戈的攻击秦军,致使两国生灵涂炭,复起战端,如何对得起先君的在天之灵!”

先轸蔑视的瞟了他一眼,随即争辩道:“下军将大夫此言差矣!我们敬爱的先君文公薨后,秦伯不仅不派使臣前来吊丧,反而派兵攻打与我们晋国同宗的郑国!如此离经叛道之国,我们还跟他讲什么恩德!老臣一直坚信,无论何时都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正所谓‘一日纵敌,数世之患’!若是这几天放任秦军西归,将会是好几代晋人的祸患!因此,下军将大夫的观点才愧对先君的在天之灵!只有灭了这支秦军,为晋国的子孙后代的安危考虑,才能对得起先君的在天之灵!”

胥臣、荀林父等一众元老,甚至包括狐偃之子狐射姑等二代都赞同先轸的观点,纷纷请战!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1-10 21:50:08 +0800 CST  
晋襄公本就想秉承父志,光大晋国,因此拍板道:“中军将大夫所言甚是,寡人心意已决,发兵攻秦!中军将大夫足智多谋,可有必胜良策?”

先轸胸有成竹的答道:“晋公英明!老臣认为,这支秦军劳师远征,必定无功而返,返回时定然是按照原路返回。晋公派探马密切关注秦师的行军路线,与此同时立即出兵在道路狭长、地势险峻的崤山那里提前埋伏,等猜准秦军行军路线后,伏击秦军!但是崤山乃山地地形,根本不适合车战,老臣认为晋公可以征调已归附于我们晋国的北戎军队前来协同我们伏击秦军,戎人最擅长山地战,有他们相助,定能全歼秦师!”

晋襄公对先轸简直是膜拜不已,立即将此次军事行动全权交由先轸负责!先轸先是请求晋襄公派人前去征调晋国北部的姜戎战士前来协同作战,然后立即率领晋军先行前往上阳,根据前方探马的不时来报,判断出秦军的具体行军路线及行军速度!最终,先轸料定,秦军必然选择不那么泥泞的崤山北道作为回师之路,并且将于四月上旬途经此路!
于是先轸率领着姜戎战士和晋军中的中行军火速前往崤山北道埋伏。同时请求晋襄公率领晋国车军前往已被灭掉的虢国故都——上阳,以应对突发情况!

晋襄公深以为然!为了鼓舞士气,晋襄公遂命全军将士将丧服染成黑色,以梁弘驾御战车,莱驹作为车右,然后亲征!率军火速赶往秦军的必经之路——上阳。

公元前627年四月十三日,秦国远征军在孟明视、白乙丙和西乞术的率领下进入了北崤道。望着这条艰险无比的羊肠小路,孟明视猛然想起去年临行前蹇叔的言行,于是立即下令道:“传我命令,全军全速前进,不得耽搁!等过了函谷,我们就彻底安全了。”
此时先轸正率领着晋军在硖石西面不远处的山林中埋伏,静静的等待着秦军入瓮!不一会儿,探马来报,秦军一字长蛇式的行进过来,首尾相距好几里。先轸待秦军完全进入伏击圈后,立即命手下点火放烟!

西端和东端的晋军见到浓烟升起的信号后,立即推下早已准备好的大石巨木,将秦军的进退之路全都堵死!

孟明视见到两旁的高山上有浓烟冒起,立即警觉惊呼道:“不好!大家快速前进!有埋伏!”正说话间,在听到一阵急促响亮的战鼓声后,箭如雨下!随即数不清的滚石檑木从两侧山头滚降下来,落地之处一片鬼哭狼嚎!纵然秦军将士再怎么身体强壮、武艺高强,也无处可使,只能任石宰割!好不容易幸存下来的,要么被吓破了胆,要么身负重伤!

随即,两侧伏兵尽起,喊声震天的冲杀下来,很快的,秦军全军覆没,而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位秦军将领则被生擒,被晋军押回绛都。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1-14 14:40:56 +0800 CST  
此时晋国的太后——文嬴听说秦军全军覆没,三位秦军主将被押解至绛都后,悲痛欲绝。文嬴很清楚自己身为秦国公主的职责,那就是维系秦晋之好,如今自己母国东征的战士们被夫国全歼,自己于公于私都要做点什么。于是文嬴迫不及待的叫来晋襄公,很“平静”的问道:“晋公啊,听说咱们大晋刚刚打赢了秦军,还俘虏了他们的三个将领?”

晋襄公恭敬的答道:“回禀母后,的确如此,并且这三个秦军将领已被押解回绛都,儿臣还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三人呢?母后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文嬴“义愤填膺”的说道:“秦晋之好天下皆知,这三个秦将居然一直怂恿秦伯与我们大晋对抗,必须严惩不贷。如今老天有眼,让其三人身败名裂,真是罪有应得!但是我们晋国一直致力于维护秦晋之好,若是我们擅自将其处死的话,不利于修复晋秦的良好关系。好在秦国军法严苛,若是全军覆没,秦军将领按律当斩!所以母后的建议就是将这三名平庸的秦将遣送回去,秦伯自然会将其三人斩首示众,将战败的罪责推到他们三人身上。”

孝顺的晋襄公深以为然,就立即下令将孟明视等三人放回秦国。

孟明视等三人自知难逃一死,并且晋人肯定要用自己的头颅祭旗,因此万念俱灰。如今见晋襄公居然放了自己,虽然疑惑不解,不知道这其中是否有诈,但是作为军人,如果被敌国当作俘虏斩首祭旗可是奇耻大辱,因此三人马不停蹄的向着雍都的方向全力赶路。

第二天,先轸在朝堂之上问及该如何处置这三名被俘的秦将事宜,晋襄公就将头一天和文嬴的谈话内容告诉了先轸。先轸听后勃然大怒,顾不得遵守主尊臣卑的为臣之道,居然以下犯上的训斥起晋襄公来:“将士们在前线拼了命的奋勇杀敌,不仅全歼秦军,还俘虏了这三位秦国最优秀的将领,如今晋公居然听了秦女的几句谬论就放虎归山,这是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就这智商还当国君,晋国迟早得亡于你这个败家子之手!”骂完还不解气,先轸居然又朝晋襄公吐了一口痰(朝别人吐痰意味着你看不起这个人,是在羞辱他)!

聪明的晋襄公如梦方醒,顿时恍然大悟,顾不得先轸对自己不敬,立即派思维敏捷的大夫阳处父率军驾车追赶孟明视等三人。聪明的阳处父驾着战车一路向西直奔离绛都最近的黄河渡口,但还是晚了一步,眼睁睁的看着上了渡船的孟明视等三人向着黄河西岸驶去。

阳处父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赶忙跳下战车,解开左骖,高举缰绳大声喊道:“三位将军暂且留步,晋公早已下旨放了三位,三位还跑的这么急。我家晋公突然想起来此去雍都路途甚远,因此派在下前来赠送骏马,免得三位将军路途劳顿,三位将军带上骏马再上路吧!船家快快掉头回来取马!”

孟明视等三位秦将立即猜出了晋公已后悔放走自己,岂会上当?!因此非常恭敬的向着绛都的方向叩首道:“承蒙晋公的大恩大德,没有将我等三人斩首祭旗,而是让我等三人归国伏罪。归国之后,即使秦伯杀了我等三人,身位军人,能够死在本国而不是在外国受辱而死,这也是晋公的恩德;若是秦伯赦免了我等三人,三年之后,我等必将亲来晋国报答晋公的大恩大德!”说罢,急令船家划桨。

阳处父听出了此三人立下的不报此仇誓不为人的坚定决心,但事已至此,已经放虎归山,只能隔河兴叹一番后,调转马头回去复命。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1-19 22:42:33 +0800 CST  
晋国君臣得知这三位秦将成功逃脱后,都隐隐的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先轸沉不住气,毫无顾忌的哀叹道:“唉!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从此以后我们晋国的西部边境将要不得安宁了。”

晋襄公沉默许久,只是冷眼的盯着先轸,在诡笑了一下后,决然道:“都是寡人一时大意,放了这三位秦将,但是我们晋国如今兵强国盛,谅他秦国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大家都退朝吧。”说罢,转身返回后宫。

话说孟明视等三人踏上秦国的土地后,羞愧万分,走的时候千军万马,如今只剩下他们这三个光杆将军厚颜无耻的苟活着回来。西乞术跪在地上,对着孟明视哭喊道:“大哥,咱们率领的这支远征军全军覆没,此乃空前之耻辱,我们有何颜面面对大秦父老乡亲,如今已到了秦地,我们还是自裁谢罪吧!”

孟明视强忍着泪水吼道:“我们秦人英勇顽强,打仗时视死如归,我们都非贪生怕死之徒,要是自杀能挽回颜面的话,我早就自杀一百次了!如今我身为主帅,更应自裁谢罪!但若是我们一死了之,秦伯如何向全国子民交代?!所以我们必须活着回雍都,由秦伯亲自给我们定罪,以平息民怨!快快起来赶路!”

于是三人马不停蹄的朝着雍都赶路,当三人行至雍都郊外时,老远就看到雍都东门外人头攒动。三人怀着更加愧疚的心情继续前行,走近一看,为首的那不是秦伯吗?只见秦伯身穿素服,呆立在那里。。。

于是三人强忍饥寒交迫之苦,飞奔至秦伯面前,就要叩首伏罪,这时秦伯反而大声哭喊道:“三位将军受累了!寡人当初急功近利,不听蹇叔之言,执意发兵远征,致使秦军遭受前所未有之耻辱,这一切都是寡人的错!三位将军切莫有心理压力!”

随即,秦穆公宣布,仍然任命孟明视为秦军最高将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秦军副将,平日里训练秦军,争取有朝一日能一雪前耻!

孟明视等三人感动不已,秦伯不仅没有怪罪他们的全军覆没之罪,反而将一切罪责都揽在自己身上!因此三人暗自发誓,今后定当更加的忠心耿耿,并且定要一雪前耻!

箕之战

公元前627年八月,北狄南侵晋国,攻至箕地(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一带)。晋襄公立即派中军将先轸率晋军前去抵抗。先轸在箕谷中设伏,使得狄军阵脚大乱!自从上次当面顶撞呵斥晋襄公以后,忠心耿耿的先轸深深地自责,对于自己以下犯上的大逆不道的举动久久不能释怀,但是晋襄公并没有惩罚自己,依然委以重任,先轸就更加不能原谅自己先前的无礼了。

因此,当先轸看到狄军已阵脚大乱,即使没有自己的指挥,晋军也能大败狄军后,就摘掉战盔,脱掉铠甲,手举武器只身冲入狄军!虽然狄军阵脚大乱,但是为了保命,依然会抵抗的,很快的,先轸就死于狄军之中。忠贞刚烈的先轸以战死沙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永远忠于晋室!

晋军的其他将士见自己敬爱的元帅以战死沙场的方式来赎罪,全都化悲愤为力量,纷纷不要命的主动出击,深受感染的晋国大夫郤缺更是生擒了白狄首领!战后,狄人将晋军主帅先轸的首级送还给晋军,晋军将士见先轸面色宁静,仿佛依然活在大家的身边,无不伤心落泪!

春秋时代以前,贵族子弟们战时领兵作战,和平时期处理政务,文武官职还没有完全区分开来,像先轸这样善于用兵,奇谋迭出的军事天才,可以说是开创了兵者诡道的先河。虽然先轸不是政治家,但却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军事家,因此先轸配得上“春秋第一战神”的称号!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1-22 08:06:35 +0800 CST  
@老家TY 2017-11-23 03:08:53
留个书签,喜欢那段历史。
-----------------------------多谢支持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1-23 16:23:41 +0800 CST  
晋军凯旋而归后,晋襄公论功行赏,破格的将先轸的儿子先且居由上军将提升为中军将,以表彰和缅怀这位股肱之臣的功绩,紧接着将先茅之县赐给胥臣,随后提拔郤缺为卿士,将冀地赐给郤缺作为其采邑。但鉴于郤缺乃罪臣郤芮之子,不让郤缺兼任军职。从此以后,郤氏复兴,跻身晋国卿士之列,对晋国政局甚至对整个春秋的局势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箕之战之后晋军的军卿将佐名单如下:

军卿 氏名 姓 谥号 家族关系 执政时间
中军将 先且居 姬 先轸之子 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2年
中军佐 赵衰 嬴 赵成子 赵氏奠基者 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2年
上军将 栾枝 姬 栾贞子 栾氏奠基者 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2年
上军佐 胥臣 姬姓 胥氏奠基者 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2年
下军将 箕郑父 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2年
下军佐 胥婴 姬 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2年
新上军将 先都 姬 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2年
新上军佐 荀林父 中行桓子 中行氏奠基者 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2年
新下军将 屠击 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2年
新下军佐 先蔑 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2年

郤缺,晋国公族,姬姓,郤氏,名缺,因采邑于冀,故又称冀缺,谥号曰“成”,故史称郤成子,是权倾一时的晋国大夫郤芮之子(之前已详细介绍过郤芮)。在郤芮被晋文公处死以后,郤芮这一支子孙彻底衰败,因此郤缺只能躬耕于田野才能养活自己。话说有一天晋文公的亲信大臣胥臣外出办事时恰好看到郤缺正在田里辛勤的劳作,胥臣就驻足唏嘘不已,刚要转身离开,发现郤缺的妻子前来送饭,夫妻二人相敬如宾,胥臣觉得郤缺是个品德高尚之人,于是就将郤缺带回绛城,将其推荐给晋文公。英明的晋文公并没有因为郤缺的父亲是大奸臣而恨屋及乌。相反,在考察了一番后,觉得郤缺德才兼备,就果断的任命其为下军大夫,所以,这次郤缺才能够立下生擒狄人首领之不朽功绩。郤缺的事迹以后再接着讲。那么此时晋国新君刚立,而秦晋之好又变为秦晋交恶,南方的超级大国楚国还会无动于衷,坐失良机吗?

无冕之王——楚成王

还没等楚国做出反应,中原的一些小国认为晋国要走下坡路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决定提前转而依附楚国,就比如许国。许国国君坚定的认为伟大的晋文公薨后,晋国新君无力维护中原秩序,并且晋国战无不胜的元帅先轸去世,秦晋交恶等等不利因素都被晋国摊上了。而实力基本完好无损的楚国定会趁机北上,楚兴晋衰!而许国离楚国又那么近。。。。。。因此许国国君立即公开的改旗易帜,倒向楚国!

晋襄公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这分明是看不起我,认为我跟所有的二代一样都是一代不如一代吗!是可忍孰不可忍,并且如果纵容你小小许国随意倒戈,那中原众多诸侯岂不是纷纷效仿?于是,晋襄公立即派军讨伐许国,而郑国和陈国心里很清楚楚国才是中原的心腹大患,因此不约而同的派兵参与此次行动。

小小的许国见晋襄公不安套路出牌,居然派兵前来打自己这个出头鸟,急忙连连求饶,跪下唱征服。虽然许国此时终于识相了,没有向楚国求救,但是楚成王得知此事后却不得不管了,好不容易有个中原小诸侯主动投怀送抱,要是自己不管不顾,还怎么入主中原!因此楚成王立即派兵进攻陈国和蔡国!

公元前627年冬,楚国令尹子上(就是前令尹子玉的副将——斗勃)率楚军北攻陈、蔡两国。陈蔡两国作为中原诸侯,早已深谙生存之道,所以立即向楚国求和,也跪下唱征服。在搞定了陈蔡两国后,令尹子上继续北上,攻打郑国。令尹子上深知此时的郑国国君——郑穆公是个彻底的亲晋派,因此此次出征顺便带着流亡楚国的郑国公子瑕,打算扶立一个亲楚派的新的郑国国君。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1-24 14:52:03 +0800 CST  
公子瑕身为郑文公的儿子,无时无刻不做着归国继位为君的美梦,如今有超级大国楚国鼎力相助,再加上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更是身先士卒,亲自参与攻打新郑的战斗。但是在攻打新郑桔秩之门时,公子瑕的战车跑的太急了,居然翻到池塘里了,随即被郑人俘获带至郑穆公面前,郑穆公二话不说,当即下令将其斩首示众!事后,郑文公夫人将其收敛然后安葬在郐城(在今河南省新密市一带)。。。。。

与此同时,晋襄公得知楚军伐郑后,立即派大夫阳处父率军援郑(为什么没有派六卿率军前来呢?)。

聪明的阳处父深知此时自己若是率军直接驰援郑国的话,那楚国可就是以逸待劳。因此阳处父调转方向,攻打蔡国!楚国刚刚将蔡国纳入自己麾下,不可能见死不救,因此令尹子上急忙率军前往蔡国,与晋军对峙于汦水(即今沙河)。

晋楚双方谁都输不起,因此谁都不敢主动渡河出击,双方就这么隔河相峙。楚军离本国较近,道路也较为平坦,因此不用担心后勤补给的问题,但是晋国就不一样了,从晋国本土向中原运粮的道路可是异常的险阻,因此阳处父觉得既然已经解了郑国之围,就没必要在这干耗着,但如果主动退兵的话,一方面怕楚军趁机追击,另一方面也怕主动退兵会使得诸侯们误以为晋军惧怕楚军,影响晋国的威望。

但是阳处父就是阳处父,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随即写了一封信派手下送给楚军主帅斗勃,信中说道:“现在咱们两军全都沿河布阵,谁也无法渡河而击,这仗还怎么打?我看这样,我们晋军先撤后一舍,让你们楚军渡河,等你们列好阵后咱们再一决高下。要是你们信不过我,那就由你们楚军退后一舍,让我们晋军渡河列阵,然后一决高下!”

楚军主帅令尹子上一直对城濮之战的惨败耿耿于怀,如今见晋军将领提的建议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就打算同意阳处父的建议,率军渡河,一雪前耻!

楚军副将成大心(芈姓,成氏,名大心,令尹子玉之子)赶忙劝谏道:“令尹大人,咱们千万不能渡河啊。晋人奸诈,若是趁我们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出击,后果不堪设想啊!不如咱们退后一舍,让晋人渡河!”

令尹子上恍然大悟,于是赶忙告诉晋国使者,我们楚军愿意后撤一舍,请晋军渡河列好阵后再一决高下!

第二天,楚军如约的拔寨退后一舍,然后列阵,等着晋军渡河决战。但是令尹子上和楚军等的花儿都谢了,愣是没看见一个人影。

不一会儿,楚军探马来报:“晋军并没有渡河,反而齐声高喊:‘楚军惧怕晋军兵威,不敢与我们晋军决战,早已逃回老家了!’然后晋军直接拔寨北归了。。。。”

直到此时,令尹子上才真正的恍然大悟:“好你个阳处父,还真是奸诈无比啊!若是我率楚军渡河的话,你肯定会等我们半渡而击;若是我楚军主动撤退的话,你就趁机宣扬我楚军因为惧怕你们晋军而撤退。然后你正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开溜。你们晋军的粮草即将供应不上,所以你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保存颜面的全身而退!唉!中了晋人的奸计了!”

没办法,现在即使追击也追击不上,令尹子上只能率楚军返回楚国。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1-28 07:55:49 +0800 CST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2017-11-28 07:55:49
公子瑕身为郑文公的儿子,无时无刻不做着归国继位为君的美梦,如今有超级大国楚国鼎力相助,再加上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更是身先士卒,亲自参与攻打新郑的战斗。但是在攻打新郑桔秩之门时,公子瑕的战车跑的太急了,居然翻到池塘里了,随即被郑人俘获带至郑穆公面前,郑穆公二话不说,当即下令将其斩首示众!事后,郑文公夫人将其收敛然后安葬在郐城(在今河南省新密市一带)。。。。。
与此同时,晋襄公得知楚军伐......
-----------------------------
@lesia_226 2017-11-30 15:45:15
楼主赶紧更!你这个才写了一半!很多人看了看了会跑的
-----------------------------
好的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1-30 18:54:47 +0800 CST  
但是此时楚国国内谣言四起,太子商臣趁机在楚成王面前诬告令尹子上道:“父王,咱们楚军此次出征,居然无功而返,举国上下一片哗然,都觉得令尹子上不作为,甚至有通敌的嫌疑!”

楚成王沉思道:“寡人也听说了最近的传言,虽然斗氏一族根基很深,但是斗勃一直对咱们王室忠心耿耿,应该不能通敌卖国吧?”

商臣早已想好说辞,于是侃侃道:“父王,此次两军相峙于汦水,对我们楚国来说,可以很容易的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运送粮草,但是晋军就不同了,他们远离本国,并且运粮之路道险且长,既要翻越崇山峻岭,又要渡过黄河等河流。所以我们只要据汦水自守,就是拖也能把晋军拖死!然后就能扭转我们楚国之前的劣势,使得中原诸侯唯我们大楚马首是瞻!但是令尹子上居然主动后退一舍,放纵晋军安然北归。。。。所以此时国内的流言并非空穴来风,令尹子上即使没有通敌,那也肯定是收受了晋人的贿赂。望父王明鉴!”

楚成王甚觉有理,随即勃然大怒,也不派人详细调查就立即下令将令尹子上斩首示众!那么,太子商臣为什么要置子上于死地呢?

原来,楚成王壮年的时候打算册立商臣为太子。立太子乃头等大事,因此楚成王挨个咨询重臣们的意见。按照周礼,当然是毫无疑问的立嫡长子为接班人啦,那么楚成王为什么还要咨询大臣们的意见呢?这是因为楚国以王者自居,已自立门户,因此背道而驰,往往立幼子为太子。

当楚成王问到子上时,子上劝谏道:“大王,立太子乃国家头等大事,不容有失。既然大王信任微臣,咨询微臣的看法,那微臣就斗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微臣以为,虽然现在商臣是大王您的幼子,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但是大王您现在正值壮年,身体非常强壮,将来肯定还会生有很多王子的,若是此时早早的确立了太子之位的人选,日后再将其废弃然后改立新的幼子的话,很容易产生动乱的!并且商臣长着一双毒蜂眼,声音像豺狼一样凄厉,长大之后性格必定凶狠残暴!所以微臣建议大王您不要立商臣为太子。”

此时商臣是楚成王的幼子,自古以来父母都是疼爱幼子的,况且哪个父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孩子的坏话?因此楚成王对斗勃的建议不置可否,一意孤行的立商臣为太子!后来这事传到了商臣耳中,从此商臣对斗勃恨之入骨,必欲处之而后快!

所以睚眦必报的商臣趁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大做文章,最终成功的置斗勃于死地。

斗氏一族很清楚斗勃是冤死的,因此当事人成大心赶紧将事情的具体经过如实的告诉了楚成王。楚成王也觉得自己当时太冲动了,不该还没调查清楚就听信太子的一面之词,因此迁怒于太子。再加上成王此时非常溺爱幼子职,就萌生了改立太子的想法,并且多次在宫中口无遮拦的谈论这个话题。

太子商臣本就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被废掉,早就在宫中安插了自己的眼线,因此很快就听到了改立太子的风声。商臣此时六神无主,并且并没有十足的证据表明父王就是要废了自己,万一说的是气话呢?造反可是有很大风险的,更何况父王此时已在位四十多年,地位稳固,百姓对其爱戴有加。。。。。

商臣于是赶紧向自己那足智多谋的老师潘崇咨询此事。潘崇沉吟道:“毕竟你现在依然是太子,再加上大王如今年纪大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走篡位这条险路。所以当务之急是要确定大王是否已经下定决心要废掉太子你。”

商臣一脸哀愁的点头道:“老师所言甚是,但是如何得知父王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父王的近侍们可都是侍奉了父王几十年的老奴,对父王忠心耿耿,根本打听不到有用的信息。师父您聪明绝顶,帮帮学生我吧!”

潘崇踱步深思,忽然眼睛一亮,大喜道:“真的是天助太子殿下啊,太子可以从此人口中探到口风。而此人此时恰巧身在郢都!”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1-30 18:57:41 +0800 CST  
@茎候佳阴咬昆 2017-11-26 17:15:58
太精彩了
-----------------------------
好霸气(侧漏)的名字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7-12-02 20:13:40 +0800 CST  

楼主: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字数:2399

发表时间:2016-12-13 05: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15 20:52:18 +0800 CST

评论数:85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