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长期连载)

庙号、谥号、年号
庙号 庙号是我们中国古代帝王驾崩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创立之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庙号为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比如汉太zu刘邦,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等。细心的朋友肯定会发现有个小“错误”:“咦?你写的不对吧,我们都叫刘邦为汉高祖刘邦,你怎么写的居然是汉太zu呢?”其实,刘邦的庙号的确是太zu,谥号是高皇帝,我觉得应该是司马迁写顺手了,称呼其为高祖皇帝,后世就跟着称呼刘邦为汉高祖了。。。。。。在称呼帝王时,庙号放在谥号前,同谥号一起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比如说刘邦,我们应称其为汉高皇帝刘邦。等后面具体讲到哪位帝王时,再详细的介绍他的庙号来由。比如说朱棣,他的庙号是太宗,那么我们为什么称其为明成祖呢?这是因为他的六世孙明世宗(讲明世宗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哪个皇帝,一说嘉靖,大家就知道了,下面讲年号的时候大家就明了了)改其庙号为成祖。嘉靖帝为什么要改他100多年以前的祖先的庙号呢?等讲到那了再说吧。其实答案就在六世孙这三个字里,为什么是朱棣的六世孙改其庙号,而不是五世孙,七世孙呢?
谥号 与庙号专属于帝王不同,帝王、诸侯、卿大夫、将相臣子等都可以有谥号。由于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的功过是非评定的称号,有盖棺定论式的褒贬之意,所以必须得遵照严格的标准评定:1.必须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帝王的谥号由公正无私的礼官确定,然后由即位的帝王宣布;将相臣子的谥号则由朝廷在其死后赐予。2.谥号必须要符合死者的为人。
有谥法规定了一些有固定涵义的谥字:1.褒义类:文、武、景、烈、昭、穆等。2.贬义类:厉、灵、炀、幽等,淫德灭国曰幽。3.同情类:哀、怀、愍、悼等。等到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通过了解这些诸侯的谥号,就能大体了解其为人或者结局!这就是我们祖先的高深智慧!比如曹废公,我们一般听都没听说过他,但是看到他的谥号,就知道,哦,他被废了。再比如东汉的汉献帝,谥号献,我们就知道,哦,他献出了皇位,献给了曹丕。可惜,从唐朝开始,帝王的谥号都很长,使得谥号失去了公平公正性,随便举个例子,明世宗朱厚熜,就是嘉靖皇帝,谥号是,看好了——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年号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开创了伟大的年号制度,年号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纪年,使得我们记述历史时条理更加清晰。新的皇帝登基,启用新的年号,一般都是过了年改元纪年,这样尽量保证同一年不会有两个年号,方便纪年。但也有不守规则的皇帝(比如说前秦皇始五年即公元355年夏六月,太子苻生即位就改元为寿光。辅政大臣段纯谏道:“陛下刚即大位,尚未逾年而改元,于礼不合,请待明年。”苻生非但不听,还杀了段纯)。但是分裂时期,有并存的好几个政权,这些政权各自有自己的年号,比如说晋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十一年即公元386年,这一年我们中国大地上居然有十六个年号。。。。。。。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于公元前113年,以这一年为元鼎四年,正式创立年号,并规定从此以后形成制度。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为六年。刘彻于公元前141年即位,四六二十四加上元鼎的四年再加上113,刚好是公元前141年。虽然建元是追加的年号,但是我们还是认为建元是世界上第一个年号。与此同时,刘彻还创立了奉正朔的制度,推广给藩属于我们中国中央王朝的周边臣属国及附属国,以明确我们中华中央王朝作为宗主国与臣属国关系的高明政治手法。比如朝鲜,使用我们的大明王朝的“崇祯”年号长达265年之久!
从此以后,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登基,都会改元纪年,并且不断地完善此制度,在上一任皇帝驾崩的那一年不改元,第二年才改元,以方便后世纪年。同一皇帝在位时可以改元,比如武则天,在位十五年,用了十几个年号。到了明清时期,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我们都用年号来称呼明清的皇帝,所以上文说明世宗时,大家大多不知道,一说嘉靖就茅塞顿开。明朝有一个皇帝例外,有两个年号,就是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前年号为正统,后来南宫复辟,第二次登基年号为天顺。清朝有两个例外,一个是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正式称帝,改年号天聪为崇德。另一个是同治,一开始年号是祺祥,后慈禧慈安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改年号为同治(两宫共同统治之意)。
细心的历史爱好者会发现,我们称呼汉朝的皇帝都是什么什么帝,比如汉武帝,汉献帝等。称呼唐宋的皇帝,都是什么什么宗,唐太宗,唐玄宗,宋仁宗等。明清的皇帝大家应该都明白了,我们称呼其年号。那么为甚么唐以后到元朝的皇帝我们称呼其庙号,唐以前的皇帝我们称呼其谥号呢?其实这是为了称呼方便,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不止一个字,你像李隆基,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虽然比较难记,但是还过得去。大家再看宋仁宗,他的谥号是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好字都让你拿去用了。。。。。。所以我们以庙号称呼唐朝以后的皇帝。就以谥号称呼唐朝以前的皇帝。看起来这样记述他们很合理。但是我觉得对隋朝以前的开国之君很不合理。秦始皇是个例外,因为他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庙号、谥号,所以我们只能称呼其为始皇帝。但是你像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功绩很大,这里就不细说了,我们称呼其隋文帝,就显得太贬低其功绩了,希望以后我们改称其为杨高祖!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16 12:12:34 +0800 CST  
春秋小霸之得天独厚郑庄公
郑伯克段于鄢
东迁后的周王室一落千丈,王畿之地只有方圆几百里,实力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的国家,还拿什么号令天下。所以周平王主要依仗此时跟周王室血缘关系最近并且离得最近的郑国。郑国是此时最年轻的诸侯国(秦国虽然刚升为诸侯,但以前可是高度自治,实为诸侯),并且在关东地区跟周平王一样,也是“外来户”,所以周平王重用郑武公,任命其为周王室卿士。郑武公将东迁后郑国的国都定在京城(今河南荥阳),只用了一年时间就站稳脚跟。雄才大略的郑武公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于郑武公十年,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然后仅用了三年时间就灭了临近的虢、郐两国,随后迁都新郑,励精图治:聪明的郑武公释放商奴,恢复其人身地位,使得人数众多的商奴对郑国忠心耿耿!所以郑武公虽然是“外来户”,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当地的主人,并且将郑国发展的日益强盛!这为将来的庄公小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急于扩张的郑武公很想攻打胡国(在今河南漯河附近),他的谋士关其思就献策道:“主公,最近我们灭了虢、郐二国,与我们乡邻的胡国肯定会以此为戒,从而对我们严加防范。要想吞并胡国,必须先使其疏于防范!老臣觉得主公可以先把公主嫁给胡国国君,但是光凭此举并不能让其完全疏于防范,如果配合着另一项举措,定能打消胡国的疑虑!咳!咳!咳!”
郑武公关切的问道:“爱卿,您的病好些了吗?胡国的事情可以再议,您的身体要紧,等您养好了病再来议事也不迟。”
关其思感动的说道:“主公对老臣关怀备至,老臣怎能承受的起。实不相瞒,老臣略懂医术,自知已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郑武公大吃一惊:“什么?病入膏肓?!爱卿切莫如此悲观,寡人定会请天底下最好的医师将你治好!爱卿赶快回去好好休息!等治好了病再来上朝议事!”
“不必了,主公。主公您又不是不了解老臣,老臣的医术在当今天下也是排的上名号的,老臣的病没人能治好。咳!咳!人老了自然要入土,这是定数,主公切莫伤心。但是老臣能利用老臣的死,帮助主公灭了胡国!”于是,关其思将自己的计策告诉了郑武公,郑武公听后坚决不同意,后来在关其思的力劝下,郑武公流着泪答应了!
果然,郑武公将公主嫁过去之后,胡国的防备依然没有松懈,并且胡国安插在郑国的眼线事无巨细的向胡国国君汇报郑国的一举一动。
这一天,郑武公召集大臣们议事,商讨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攻打胡国!”关其思力谏道。
“放肆!胡国国君乃是寡人的女婿,你有什么不良居心,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寡人攻打胡国!”郑武公大怒,“来人,把关其思拉出去,斩了!再有胆敢劝寡人攻打胡国者,一律格杀勿论!”
很快,胡国国君获悉此事,并且安插在郑国的眼线告诉他,郑国自从将公主嫁过来之后,逐步地将郑、胡边境的郑军都转移到郑、卫边境去了。“看来岳父果真把寡人当做亲人了啊,以后肯定不会对寡人下手了。岳父把兵力移到北面,看来是要向北发展呀。既然岳父都撤兵了,对寡人如此之放心,那么寡人这做女婿的,怎能防备自己的岳父呢?”于是,胡国国君解除了防备,并且值此新婚燕尔之际,天天跟公主饮酒作乐。。。。。。
郑武公获知此消息后,迅速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了胡国!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17 20:59:50 +0800 CST  
前面讲过,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小女儿,史称“武姜”(她是武公的妻子,姓姜,所以称其为武姜)。武姜也继承了他父亲申侯的良好基因,而郑武公就更不用说了,英明神武,所以他俩结合后生的孩子不出意外肯定也是才智过人。话说武姜嫁给郑武公后没几年就身怀六甲,但是跟其他孕妇不同,武姜居然没有一点怀孕期间应有的生理反应。怀胎十月后的某一天,睡得正香,做着美梦的武姜突然听到婴儿的啼哭声,睁开眼一看,孩子已经降生了!梦醒生孩子不吉利,所以武姜并没有做母亲的喜悦之情,非但不喜欢,甚至十分厌恶这个嫡长子,就给其取名“寤生”(郑武公能同意吗?难道武姜也是母夜叉?)。三年后武姜又诞下一子,取名段。武姜非常喜欢段,就把所有的母爱都给了这个小儿子。其实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不知道外国是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都疼爱年龄最小的子女,大家觉得呢?我仔细的观察身边的人,不管最小的孩子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最受父母疼爱的。希望大家以后如果生有两个以上的孩子,能由衷的平等的对待他们,不要偏爱哪一个,都是自己的骨肉,要公平!
随着两个儿子一天天的长大,武姜在疼爱小儿子之余,就想着如何才能让嫡次子段继位。所以每次郑武公从洛邑回来后,武姜就在郑武公面前说小儿子段如何如何优秀,大儿子寤生如何如何不好,但是郑武公在继承人问题上,严格遵守宗法制。而段作为郑武公的嫡次子,虽然不能继承爵位,但郑武公还是把鄢邑封给段作为食邑,而我们称其为共叔段是因为其谋反不成后,北逃卫国,被封在共这个地方。
到了郑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在郑武公弥留之际,武姜还是不死心:“夫君啊,为了咱们郑国的未来,还是让段继承爵位吧”。但是郑武公至死也不松口,所以姬寤生得以顺利继位,是为郑庄公(生于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43年至公元前701年在位)。
“寤生啊寤生,虽然没能通过你爹这条途径把你废掉,但是你才十五岁,为娘有的是手段把你赶下台,让我的心肝宝贝段儿即位!”武姜下定决心,不管用什么手段,一定要让段即位。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17 22:25:04 +0800 CST  
郑庄公刚继位不久,武姜就开始发难了:“寤生啊,你现在是郑国的主人了,可是你的同胞弟弟段就鄢邑这么一个采邑,你看是不是。。。。。。?”
郑庄公恭敬的说道:“母后,儿臣也觉得应该给弟弟段增加采邑,刚好儿臣最近正在跟大臣们商议此事,但是还没决定将哪个城邑加封给弟弟。母后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那就把制邑封给你弟弟吧。”武姜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淡定的说道。
郑庄公听后大吃一惊,制邑之地最为险要,乃郑国的北方门户与重镇!如此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只能归郑国国君直接管辖,哪能分封出去呢?“母后,父亲生前就嘱咐孩儿,制邑乃郑国之咽喉,必须由国君亲自掌管,不得将其分封。并且东虢国君就是因为制邑之地乃兵家必争之地而身首异处,儿臣不愿意弟弟去冒这个险。母后,再换个地方吧,除了制邑,哪儿都行。”制邑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虎牢关,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畜之东虢,是曰虎牢矣。然则虎牢之名,自此始也。秦以为关,汉乃县之”,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唐朝时为避唐高祖李渊的爷爷李虎名讳而改称武牢关。。。。。。
“那就京城吧。”武姜嘴角闪过一丝笑意,“随口”说道。
郑庄公倒吸了一口凉气,当年父亲东迁时,就是通过经营京城(城的名字叫京城,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京城)而迅速的在关东地区扎稳脚跟,才有了今天的大郑国。京城城高墙厚,固若金汤,储备了大量的兵马钱粮,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但是话已说出口,君无戏言,郑庄公只得躬身道:“儿臣遵命,儿臣这就去将京城转交给弟弟。”
望着郑庄公渐渐离去的身影,武姜冷笑道:“毛孩子,跟老娘斗,你还嫩了点。老娘养了你这么多年,你的性格老娘一清二楚。我本来就是打算要京城给段儿的,但是一上来就开口要京城你肯定会拒绝的。以制邑作为幌子,你拒绝了我第一次的请求后,肯定不会拒绝我第二次的请求。哈哈,哈哈!”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18 08:55:28 +0800 CST  
大夫祭仲(又称祭足)和庄公的叔叔公子吕听说庄公居然将京城封给段,立马劝谏道:“主公,京城富饶坚固,将其封给他人,将来定会成为咱们郑国最大的隐患啊!还望主公三思啊。”
“这是寡人母后的要求,并且寡人已经答应了母后,君无戏言,不得不给啊。”郑庄公答道。
“恕臣等直言,共叔段在太后的支持下,一直在扩张自己的实力,主公不得不防啊,否则尾大不掉,后果不堪设想啊主公!”
“多行不义必自毙,没事的,等着瞧吧。”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聪明的郑庄公很清楚此时自己面临的局势:弟弟只有实力强大到足够的程度才敢勾结母亲里应外合公然造反,夺取君位。所以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布一个大局。祭足等忠臣建议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的主张固然正确,但是自己作为姬姓子孙,崇尚周礼,孝顺父母,友爱弟弟,怎能先下手为强呢?并且还会落下一个弑弟的恶名。
共叔段此后不断的从京城向四方扩张,而庄公则一次次的退让,同时愈加孝顺母后,得到了好东西,自己舍不得享用就派人送给母后和弟弟。但同时,郑庄公重用祭足和公子吕,文治武功,使得庄公的直属军队战斗力无比强大,并且庄公深得民心。而共叔段为了筹备更多的钱粮,对治下的臣民征收重税,百姓怨声载道,对其严重不满。
过了几年,公子吕又沉不住气了,劝谏道:“主公,此时我们郑国俨然有两个国君,还是发兵灭了共叔段吧,不要让百姓有贰心啊!”
郑庄公诡黠的笑了笑,自信的对公子吕说道:“没有正义就得不到民心,他会自己灭亡的。”
公子吕看着郑庄公那捉摸不透的表情,再联想起祭仲以前跟自己交流时那胸有成竹的样子,公子吕顿悟了:我明白了!想不到主公如此深藏不露,深谋远虑。这招欲擒故纵、一箭双雕真的是太高明了!既要成功的防止分裂,还要让自己获得孝顺母亲,友爱兄弟的好名声。那我今后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别给主公拖后腿!从此,公子吕专心致志的训甲练兵。
郑庄公二十二年,自认为时机成熟的共叔段与自己的母亲武姜密谋里应外合攻打新郑。一直掌控局势的郑庄公第一时间获悉了共叔段的起兵时间以及战略方针!所以,当共叔段率全军前脚出了京城南门,向南面的新郑进军后不久,公子吕就率军从北门攻进了京城。
当共叔段得知京城被占领后大惊,立马率军回师,在京城南面不远处遇到了严阵以待的公子吕率领的郑军。
公子吕来到阵前,按照郑庄公的嘱咐大声喊道:“叔段谋逆,我奉国君之命前来征讨,主动投降者概不追究,否则格杀勿论!”
共叔段手下的士兵一听,纷纷窃窃私语:“国君为人仁厚,叔段平时对咱们又非常苛刻,咱们哪能助纣为虐呢?”
“对啊,对啊,并且咱们的老婆孩子等一家老小仍然在京城里呢,京城看样子已经被国君夺回去了。咱们要是不投降,家人们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哗,叔段手下的士兵们全都投降了。
叔段傻眼了,一看身边只剩下几十个亲兵,转念一想,鄢邑是自己的直属封邑,就带着亲兵逃往鄢邑。
叔段前脚刚进鄢邑,公子吕后脚就将鄢邑三面包围了,此时胜局已定,但是公子吕并没有攻打小小的鄢邑城。郑庄公忍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避免留下弑弟的恶名,所以公子吕围而不打。
共叔段见大势已去,就北逃至共国,他的儿子姬滑投奔卫国。卫国此时也意识到了必须要遏制郑国的崛起,就很高兴的收纳了姬滑,作为日后对付郑国的棋子。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18 20:51:31 +0800 CST  
如果大家小有成就,切勿骄傲自满。郑庄公隐忍二十二年赢得了以怨报德、友爱弟弟、孝顺母亲的美名。但是当他成功赶走叔段后,骄傲自满,就立马换了一副嘴脸,将其母后武姜赶出宫,流放到颖,并且怨恨的对武姜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颖地的颖考叔知道此时直接劝谏郑庄公善待武姜肯定行不通。于是聪明的颖考叔就借着朝见的机会,带了几只猫头鹰作为礼物送给郑庄公。
“这是什么鸟?”郑庄公好奇的问道。
“回禀主公,此鸟名鸮,出生后,它的妈妈一口一口的将其喂大,但是此鸟长大后,就吃掉它的妈妈。”
聪明的郑庄公听出了颖考叔话中的含义,沉默不语,拿起酒杯默默的喝酒。
恰巧此时,厨师送来了烤羊肉,郑庄公就将一条羊腿赐给颖考叔,颖考叔用刀将肉片下来,然后包好,藏在衣袖里。郑庄公好奇的问颖考叔为什么这么做。
颖考叔正言道:“家有老母,微臣带回去让老母也尝尝主公赏赐的食物。”
郑庄公黯然道:“你有母亲奉养,能尽孝心,而寡人虽贵为国君,但是却无法像你这样尽孝心。”
“太后身体不是一直很好吗?主公怎么能这样说呢?”
于是郑庄公就把前因后果告诉了颖考叔。颖考叔劝谏道:“太后现在就你这么一个儿子在身边,无论以前太后做的再怎么不对,咱们做儿子的也不能不孝顺啊,并且主公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孝顺太后,百姓都称赞您是个好国君。但是主公您如果觉得如今消除了咱们郑国的隐患后而不孝顺太后,百姓会怎么看???并且微臣觉得咱们郑国的隐患不在内部,而是外部啊,我们地处中央,四周强国环绕,主公更得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发展强大我们郑国,才能一直在中原立足啊。”
郑庄公恍然大悟,起身拉住颖考叔的手:“爱卿所言甚是,但是我已立下黄泉相见的毒誓,这可如何是好?”
“主公放心,微臣今日前来,就是替主公分忧的。主公可派人挖一条隧道,直到挖出地下泉水为止,这不就是黄泉吗?然后挖出一个地下室,先委屈太后在里面住着,主公您再下去与太后相见,这不就是黄泉相见吗?破了这个毒誓,就可以将太后接回宫,以尽孝道。”幸亏当时郑庄公发的是黄泉相见的毒誓,要是发的是天打雷劈、生孩子没p眼、没小弟弟之类的毒誓,不知道颖考叔怎么解?
庄公大喜,然后立即照做,最后郑国百姓都盛赞郑庄公,紧密的团结在他周围。郑庄公封颖考叔为大夫,与公子吕的儿子公孙阏(字子都,所以后世也常称其为公孙子都)共同掌管军务。“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首《诗经•郑风》里的子都就是描述的公孙子都,子都可以说是春秋第一美男,跟今天的伪娘式美男不同,子都不仅容貌姣好,而且武艺高强,是当时有名的勇士!子都跟后世的潘安一样,成了美男的代名词,就连亚圣孟子都夸赞不已:“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子都能满足女人对于男人的一切幻想:出身高贵(姬姓王族),英俊挺拔,武功盖世,身居高位,还有自己的采邑。但是,如此完美的子都也有瑕疵,等讲到他的故事再细说。
郑国的事先说到这,郑庄公长这么大,终于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母爱的快乐,我们就让他多快乐些时间,先把视角转向郑国东北方向的邻居——卫国。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19 13:00:31 +0800 CST  
石碏大义灭亲
卫国的第一代国君康叔封是周文王的嫡九子,武庚叛乱被平定后,摄政王周公旦封自己最疼爱的九弟康叔封为伯爵,建立卫国(大致范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河北省邯郸市、山东省聊城市西部、河北省邢台市大部)。卫康叔——卫康伯——卫考伯——卫嗣伯——卫挚伯——卫靖伯——卫贞伯——卫顷侯(用重金贿赂周夷王,周夷王升其为侯爵)——卫釐侯——卫共伯(共伯的弟弟姬和很受父亲卫釐侯宠爱,他用父亲赏赐的财物收买死士,袭击共伯,然后成功上位,就是后来的卫武公)——后来到了周平王刚继位时,卫侯姬和因护驾有功,被升为公,即卫武公。卫武公去世后,卫庄公继位(公元前757年至公元前735年在位),卫庄公的夫人是齐国公主,但是遗憾的是她没有生育子女,后来卫庄公又纳了陈国姐妹俩为妃,陈国妹妹生了个儿子,取名完。陈国姐妹去世后,卫庄公就把公子完过继给齐国公主,完就成了嫡长子,被立为世子。而卫庄公有个宠妾,生了个儿子叫州吁,州吁长大后为人凶狠勇猛,卫庄公就让其领兵作战。卫国宗室大夫石碏劝谏道:“主公,让庶子领兵作战,掌管军权,会有很大的隐患啊,主公切莫大意!”但是庄公丝毫不放在心上,没有采纳石碏的意见。石碏见自己的儿子石厚跟公子州吁私交甚好,就命儿子远离州吁,否则会有大祸上身,但是石厚置若罔闻,执意深交州吁。
卫庄公去世后,世子完继位,是为卫桓公(公元前734年至公元前719年在位)。卫桓公继位后,立即解除了弟弟州吁的兵权,心怀鬼胎的公子州吁出奔,四处拉拢结交卫国流浪在外的亡命之徒,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通过刺杀卫桓公而回到卫国成为国君。
卫桓公十三年,即公元前722年,就是共叔段父子逃奔卫国的这年冬天,深刻意识到郑国是卫国未来最大竞争对手的卫桓公主动出击了!卫国在黄河北岸,郑国在黄河南岸,卫桓公之所以选择在冬天攻打郑国是因为此时黄河冰封,天堑变通途!卫桓公选择离卫国最近的廪延(就是今天的延津)作为突破口,率军攻占了廪延。郑庄公得到消息后,利用自己在周王室任卿士的优势,奉天子以令诸侯,集结了郑军、王师、虢军、邾军等迅速收复了廪延,乘胜追击,一直打到卫国南部才班师回朝。虽然胜利了,但是郑庄公回国后越想越生气,“你丫的卫国居然利用共叔段来攻打我,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不行,我还要打你!”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19 21:50:35 +0800 CST  
@我是天天哥 2016-12-20 02:26:36
卫宣公才不是个省油的灯哦。石厝大义灭亲,特么太失败了。
-----------------------------
嗯,之后的卫国国君一个比一个奇葩。。。。强国卫国愣是变成了弱国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20 07:48:55 +0800 CST  
争强好胜的周桓王继位不久就重用虢公忌父,疏远郑国,并且打算任命虢公忌父为卿士。消息传到了郑国后,郑庄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马上派祭仲率军去收割周王室铁杆小弟苏国温地的麦子,以示抗议。后来郑庄公见周桓王居然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悔过的意思,遂于这年秋天,直接派兵将王畿之地的庄稼给收了!《左传》载:“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
卫桓公得知这些消息后,心里很高兴:无耻的郑庄公每次都打着周王室的旗号,吸引了很多小诸侯,然后群殴我!看来刚继位的周王肯定也对他的专权不满,我这就前去洛邑吊贺,趁机拉拢周天子,一起对付郑庄公!
等到第二年冬天黄河封冻后,郑庄公以卫国勾结共叔段颠覆郑国为由,主动发起了对卫国的攻势。劫掠一番后,遂于黄河解冻前班师回国。没办法,有黄河这个天堑在,郑国此时还无法消化攻占的黄河北岸的领土,所以只能以劫掠为主,战争规模并不大,再加上洛邑的眼线来报,周平王要任命虢公忌父为卿士,分郑庄公的权!郑庄公大怒,急忙赶往洛邑质问此事,周平王只得澄清这都是子虚乌有的谣言,甚至提议以王子狐入郑为人质,郑国派世子忽入周为人质,以获取郑庄公的原谅,史称“周郑交质”。诸侯之见互质也就算了,堂堂周天子居然屈尊与一个诸侯互换人质!可见此时周王室已衰落至与普通诸侯无异。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驾崩了!东迁后的周平王面对周王室逐渐衰落的局面,无能为力。从他开始,周天子号令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之后的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因太子先于他去世,所以周平王的嫡长孙继位,是为周桓王(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697年在位)。大家肯定有所疑问,周平王就没有其他嫡子了吗?为什么反而让嫡长孙继位呢?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首先,立嫡以长不以贤。嫡长子为第一继承人,如果嫡长子早逝,就由嫡长孙继承,如果没有嫡长孙,则由嫡次子继承,如果嫡子嫡孙全都没有了,才由庶子按年龄大小确定继承顺位。
其次,立子以贵不以长。比如说,第一任正妻去世,并且没有生育子女,随后将某个已经生了儿子的小妾扶为正妻,扶为正妻后,这第二任正妻又生了个儿子,那么她成为正妻后所生的儿子的地位要高于她做小妾时所生儿子的地位,第二任正妻扶正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就成为了第一继承人。也就是说,虽然是同父同母,但是兄弟之间的地位尊卑取决于他们出生时母亲身份的高低。
第三,如果第一任正妻生了嫡子后去世,第二任妻子扶正后也生了若干儿子,那么这若干儿子也是嫡子,但是第一继承人是第一任正妻生的嫡长子。
所以周平王驾崩后,嫡长孙姬林继位。后世类似情况也有,大家所熟知的明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去世,朱元璋就立嫡长孙为法定继承人。很多人说朱元璋这种立孙不立子的不合理的任命继承人的做法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埋下了隐患,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了解了嫡长子继承制,大家就会知道朱元璋的做法非常正确。只是由于他的儿子朱棣太强了,而年轻的嫡长孙又比较柔弱,失误频出,最终导致了靖难。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20 14:14:34 +0800 CST  
争强好胜的周桓王继位不久就重用虢公忌父,疏远郑国,并且打算任命虢公忌父为卿士。消息传到了郑国后,郑庄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马上派祭仲率军去收割周王室铁杆小弟苏国温地的麦子,以示抗议。后来郑庄公见周桓王居然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悔过的意思,遂于这年秋天,直接派兵将王畿之地的庄稼给收了!《左传》载:“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
卫桓公得知这些消息后,心里很高兴:无耻的郑庄公每次都打着周王室的旗号,吸引了很多小诸侯,然后群殴我!看来刚继位的周王肯定也对他的专权不满,我这就前去洛邑吊贺,趁机拉拢周天子,一起对付郑庄公!
州吁终于等到机会了!当他得知卫桓公要前往洛邑吊贺时,马上通过石厚掌握了卫桓公的具体启程时间及路线,成功的弑杀了卫桓公,然后取而代之!是为卫前废公(在位时间短,上位不正,并且卫人不拥戴他,所以没有谥号)。虽然在位不满一年,但他也创造了一项纪录——春秋时代第一个弑君篡位成功的公子。他爷爷卫武公当年也是弑兄自立。。。。。。
州吁上台后急于稳定自己的统治,但是国内百姓因其弑君篡位而并不拥戴他。石厚见州吁为此愁眉苦脸,就向州吁献计:“主公,您觉得您最擅长什么?”
“那当然是带兵打仗了,你又不是不了解我,怎么还问我这个问题?”
“所以呀,主公您得发挥自己的优势,您看郑国已经打败了我们好几次了。主公您率军前去攻打郑国,不就可以坐稳这个位子了吗?首先,我们可以转移国内臣民的视线,通过战争让其拥戴您。其次,如果主公您打赢了,咱们卫国百姓就可以因为您而扬眉吐气了!他们就会紧密的团结在你周围。第三。。。”
州吁兴奋的打断石厚的讲话:“寡人这就去安排,即日就启程前去攻打郑国!”
“主公勿急,如今不单是我们感受到了郑国的威胁,还有陈、蔡等国也忌惮郑国,怕郑国侵占他们的领土。我们可以联合他们,嗯。。。。。还有!宋国的公子冯流亡郑国,宋国君主怕其回国篡位,对郑国也是咬牙切齿,我们还可以联合宋国。。。。。。还有!鲁国乃是礼仪之国,我们用重金贿赂鲁公,让其象征性的派点人前来,更能体现出我们出兵的正义性!”
“好主意!小石啊,你不愧是寡人最好的兄弟啊。女人只是用来传宗接代的,好兄弟才是真爱,来,搞个基吧。。。。。。”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20 20:24:55 +0800 CST  
当郑庄公第一时间得知卫、宋、陈、蔡、鲁五国联军前来攻打郑国时,大吃一惊,就想着硬着头皮前去抵抗。这时祭足献策道:“主公,微臣认为,这五国表面上看似来势汹汹,其实心怀鬼胎,卫国公子州吁弑兄篡位,国内人心不服,所以拉拢了陈、蔡这样的小国来攻打咱以转移国内矛盾,而鲁国只是象征性的露个脸。估计只有宋国真的当真了,因为他们的公子冯被我们收留了,他要前来索要公子冯。但是我们不能将公子冯交给他,必须留着他!将来好用来制衡宋国。既然他们各怀鬼胎,微臣建议坚壁清野,关上城门,任凭他如何挑衅,就是不出城迎战。不出十日,他们必定退兵!”郑庄公深以为然,遂传令没有旨意不得私自出城迎战。
当五国联军进入郑国境内后,发现野外连个人影都没有。宋殇公急着抓回公子冯,就建议直奔新郑,而州吁和石厚也觉得要速战速决,毕竟上位不正,出来时间长了怕国内生变。于是五国联军一路行进到新郑城下,又傻眼了,新郑城固若金汤,城门紧闭。鲁班还得二百一十二年以后才出生,此时没有云梯等攻城器械,只能在城下骂战。但是任凭你骂的有多难听,郑国就是不出城迎战。
过了五日,本就不是一条心的五国联军都打退堂鼓了,于是各自撤军。州吁回军途中大肆劫掠了一番,然后吹嘘自己取得大胜,但是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卫国民众依然不服州吁的统治。束手无策的州吁只得硬着头皮前去请教石厚那足智多谋但是认死理的父亲石碏。
面对主动前来求教的州吁,石碏心中大喜,但是不动声色的思考了一会,然后假意对州吁说:“老臣以为,主公您通过非正常手段上台,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册封,所以百姓不拥戴您。为今之计,最好是主公您亲自前往洛邑,请求周王正式册封您。”
“石大夫有所不知,寡人曾派人带着重礼前去洛邑请求周王册封我,但是这个刚上位的周王不置可否,是个认死理的主儿!唉。。。。。。”
“哦,原来是这样,容我仔细想想还有什么法子没有。嗯,对了,这个周王跟陈国国君交情匪浅,前不久陈国国君不是还跟主公您一起征讨郑国了吗,主公您备上重礼亲自前去拜访陈国国君,请陈国国君出面说通周王。”
州吁大喜道:“石大夫所言甚是,寡人这就去精心准备礼物,日后还得多多靠石大夫您替寡人处理国政呀。”
“老臣年事已高,还是抓紧过几年清闲日子吧,主公有老臣的这个儿子辅佐,老臣就放心了。主公还是快去办正事吧。”石碏送走州吁后,马上写了一封密信让亲信快马加鞭送给陈桓公(被州吁弑杀的卫桓公是陈桓公的外甥)。
当州吁和石厚满心欢喜的踏入宛丘的时候,等待他们的不是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而是逮捕!当州吁石厚被逮捕的消息传到卫国后,全国臣民都欢呼雀跃,石碏立即派人将正在邢国避难的公子姬晋接回来,同时召集文武大臣议事。满朝大臣们一致认为:“州吁弑兄篡位,为人残暴无道,应予以诛杀,石厚是从犯,可免死罪。”
石碏含着泪水义正言辞的说道:“州吁破坏法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皆由我这不孝子一手酿成。众位大臣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赦免他。是要置我于徇私情,抛大义的境地吗?!石厚必须处死!”
最终,卫国朝廷派了右宰丑前往陈国诛杀州吁,石碏派家臣獳羊肩前往陈国诛杀石厚,大义灭亲!当两人的首级送到卫国朝堂之上确认无误后,卫国臣民拥立公子晋即位,是为卫宣公(公元前718年至公元前700年在位)。卫宣公的故事稍后再讲,总之卫国的国君一个比一个奇葩!下面再介绍几个中原诸侯国,因为春秋初期是他们与郑国的舞台,介绍完之后,再讲春秋小霸郑庄公与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21 13:35:21 +0800 CST  
@大爱墨子 2016-12-21 07:18:55
石厚是弯的。。。。。。
-----------------------------
。。。。。。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21 14:19:30 +0800 CST  
@清风易寒wzw 2016-12-21 15:24:59
大义灭亲大快人心!遗憾的是,扶持的国君太坑爹了
-----------------------------
恩啊,之后的卫国国君各种坑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21 16:57:43 +0800 CST  
宋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微子启,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就不赘述了,宋国封地是殷商故地,宋国强盛时期领土范围包括今河南省东部、江苏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山东省西南端。以下没有做特别说明的,就是上一任国君之子:微子启——微仲(微子启的弟弟)——宋公稽¬¬——宋丁公——宋前湣公——宋炀公(湣公弟)——宋厉公(湣公子,杀炀公自立)——宋僖公(又称宋厘公)——宋惠公——宋哀公——宋戴公——宋武公(宋武公的女儿嫁给鲁惠公,生鲁桓公)——宋宣公(公元前747年至公元前729年在位,去世前主动传给弟弟和)——宋穆公(公元前728年至公元前720年在位)。
宋穆公去世前对大司马孔父说:“先君宣公传位给寡人而没传给其世子与夷,寡人对此铭记于心。寡人去世后,一定要传位给与夷!”孔父劝谏道:“主公,满朝文武大臣都希望立公子冯为国君,请主公不要立与夷。”
“不行,不能立公子冯,寡人不可背弃宣公!”然后穆公居然将自己的儿子公子冯赶出国门,逼其到郑国生活。
宋穆公去世后,与夷继位,是为宋殇公(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710年在位)。
陈国第一任国君是妫满(舜的后裔,妫姓,陈氏),被周武王封于株野(今河南柘城附近),并且周武王将自己的长女嫁给他。以下没有做特别说明的,就是上一任国君之子:陈胡公——陈申公——陈相公(申公之弟)——陈孝公(申公之子)——陈慎公——陈幽公——陈釐公(又称陈僖公)——陈武公——陈夷公——陈平公(夷公之弟)——陈文公——陈桓公(公元前744年至公元前707年在位)。
蔡国的第一任国君是蔡叔度(武庚叛乱时介绍过),蔡国大致在今天河南省驻马店(叫汝南多好听,多有历史文化底蕴,非要叫驻马店。。。。。。)一带,蔡叔度——蔡仲——蔡伯荒——蔡宫侯——蔡厉侯——蔡武侯——蔡夷侯——蔡釐侯(公元前808年至公元前761年在位)——蔡共侯——蔡戴侯(公元前759年至公元前750年在位)——蔡宣侯(公元前749年至公元前715年在位)——蔡桓侯(公元前714年至公元前695年在位)。
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公旦,但是其一直没有去封地,而是留在镐京辅佐周王。让其儿子伯禽前往鲁国即位,伯禽——鲁考公——鲁炀公(考公之弟)——鲁幽公——鲁魏公(幽公之弟,杀幽公篡位)——鲁厉公——鲁献公(厉公之弟)——鲁真公——鲁武公(真公之弟)——鲁懿公——鲁公伯御(懿公之侄,讲周夷王时介绍过)——鲁孝公(伯御的叔叔)——鲁惠公(公元前768年至公元前723年在位)——鲁隐公(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712年在位)息,惠公的庶长子,庶长子息长大成人后,惠公给他订亲了,新娘是宋武公的女儿,但是当宋国公主到鲁国后,惠公见其十分美貌,又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就夺为己有,立为夫人,生嫡子允。不久惠公去世,鲁国大臣因嫡子允尚在襁褓之中,遂一致决定让成年的息执掌鲁国政权,但是不称作即位。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21 21:32:38 +0800 CST  
郑庄公初露峥嵘
公元前718年,郑庄公趁卫宣公刚立,就率军北渡黄河攻打卫国,卫国立即联合黄河南岸的南燕国(黄帝后裔的封国)一起反攻郑国。郑庄公迅速作出正确的战略部署:派祭仲等率主力部队正面抵抗南燕,同时派世子忽和公子突率奇兵迂回至南燕军阵后,大败南燕军。南燕兵败后,卫军只得退兵坚守,庄公的目的达到了,只要打怕卫国即可,因为他的真正目标是宋国!要想在中原地区当霸主,必须打服宋国,况且手上还有宋国的公子冯!
郑庄公正苦于出师无名的时候,这一年秋天,宋殇公侵占了邾国(颛顼帝后裔的封国)的几个城邑。邾国向郑国求助,郑庄公大喜,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议,征讨宋国!这次,郑庄公居然调集来了王师,与郑军一起攻打宋国。郑军斗志昂扬,居然将商丘的外城给攻破了,宋国立即派使者去鲁国求救,其实鲁隐公已经得知了宋国的处境很危急,但是宋国使者却好面子,不以形势危急来劝鲁隐公发兵救宋,反而顾左右而言他。鲁隐公大怒,拒不发兵。
好在众志成城的宋国军民坚守住了内城,郑国见内城久攻不下,就撤军回国。
宋国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不久之后就恢复了元气。自尊心极强的宋国立马报复,要找回尊严!于是在这一年的年底(公元前718年)全力攻打郑国,迅速攻至长葛(离北面的新郑不远),围住之后猛攻。
来年春天(公元前717年),郑庄公与大臣们正确的认识到:宋、郑实力相当,这样打下去就发展成毫无意义的拉锯战。所以,聪明的郑国人就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结交宋国东北方向的邻居——鲁国。其实早在两年多以前,郑庄公就很有先见之明的与齐国结盟,这次郑庄公想当然的认为:鲁隐公的父亲鲁惠公晚年时期与宋交战,继位时间不长的鲁隐公肯定会很爽快的答应结盟。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鲁隐公居然含糊其辞,委婉的拒绝了他!
我再次的佩服我们古人的智慧(发明谥号以及我们的文字汉字的先进性)以及此时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祖先那公正无私的根据逝者生前一生的为人以及功过是非而合理的给其定谥号(遗憾的是唐朝以后的谥号失去了他本身的作用,昏君庸君也是美谥),鲁隐公的谥号是“隐”,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世小隐隐于野的隐,通过一个隐字,大家就应该能猜出来鲁隐公的为人处世之道了吧(当然,这个谥号还有可能因其是庶长子,当初让其代理主持国政,而不称作继位的缘故。但是不影响其为人仁厚的结论)。鲁隐公崇尚周礼,并且与世无争,因此他上台后跟周边国家全都交好(包括那些弱小的诸侯国)。所以,郑庄公想拉拢鲁国一起对付宋国的计划落空了。因此今后我们考虑问题时,千万不要“想当然”的妄下结论,一定要结合实际,全面分析后再做决定!但是仅仅过了几年,宋国犯了严重的外交失误,使得鲁国靠向郑国,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于此同时,郑庄公还想拉拢陈国,陈桓公也婉言拒绝了他。
这年秋天,经过大半年的坚持不懈,宋军终于攻陷了长葛,是的,你没有看错,宋国从公元前718年年底围攻长葛,一直攻城攻到公元前717年秋天。没有任何史料记载郑庄公为什么不去救援,也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宋国为什么深入郑国腹地不遗余力的攻城,直到攻陷长葛为止。并且即使你宋国占领了长葛,这也是块飞地,根本无法有效的统治,这是何苦呢?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22 21:09:32 +0800 CST  
我思索良久,最终我觉得我找到了这个谜题的答案:我觉得这是因为宋人的来由及性格!宋人都是商部落遗民,被周部落打败后被封在他们商部落兴起之地商丘附近,并且被周围的众多姬姓诸侯国监视及包围起来,周围的诸侯们自然就看不起被他们打败的商部落遗民,但是讲究仁义并且有骨气的宋人不怕他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们嘲笑归嘲笑(宋人真的很无奈,周围国家掌控了舆论,使劲调侃你。我们上小学时学的成语,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大家记得吧?我小时候学这些成语的时候就觉得这些大人怎么这么傻呢?居然能干出拔苗助长的蠢事?在树底下等着兔子自己撞死?这些成语的主人公都是宋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宋人有这么蠢吗?孔子是宋人,墨子是宋人,庄子是宋人。。。。。。没办法,谁让你们宋人格格不入,只能将这些寓言的主人公写成是二杆子精神放光芒的宋人了。。。。。。),但是不能欺负我!怎么欺负我,我就怎么还回去!所以宋人从哪里丢失了尊严,就从哪里找回来!你郑国攻陷过我的都城,我也要攻陷你的。。。。好吧,新郑太坚固了,那我就攻陷新郑南边的重镇长葛!
并且我觉得郑庄公可能也是因为了解宋人的这种性格——不找回面子绝不善罢甘休而不去救援(好在那时候的战争很讲道义,破城后不会伤害百姓,并且优待俘虏)。要是去救援,不久后宋人依然会继续来攻打你的重镇,直到攻陷,找回尊严为止!还是我们的祖先聪明哈,当势均力敌的对手一根筋时,你要是也一根筋,后果不堪设想啊。想当年伊拉克伊朗的两伊战争,打了八年,两国才发现这么打下去毫无意义,才停火。。。。。。伊拉克硬生生的由发达国家变成了发展中国家。。。。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23 15:33:41 +0800 CST  
还是这一年,即公元前717年,周王室的王畿之地发生非常严重的灾荒,秋粮颗粒无收。周桓王遣使向各诸侯国告急。鲁隐公得知后,立马向周边国家买粮食,火速送往洛邑。而郑庄公则想借此机会缓和与周王室的关系,于是亲自带着粮食前往洛邑朝拜周桓王。
礼毕之后,周桓王很“自然”的问道:“爱卿,你们郑国今年的收成如何呀?”
郑庄公自豪的答道:“回禀大王,我们郑国今年收成不错,粮食够吃好几年的。”
周桓王阴阳怪气的说道:“那就好,明年我们成周的谷物就可以自己用了。”
本想与周王缓和关系的郑庄公听完后很无语,这分明就是挖苦我割王畿之地庄稼的那件事啊,这都过去三年了,周王还耿耿于怀啊,看来周王还是对我非常不满。但是郑庄公没有辩解,也没法辩解,只能尴尬的转移话题,“大王,今天的天气不错哈,风和日丽”。。。。。。。
公元前716年这一年,中原地区居然太平无事,不仅没有战争,而且敌对的郑、宋两国居然。。。。。。结盟了!是的,你没有看错,《左传》对这次结盟记载的很精确:公元前716年7月17日,郑、宋两国在宿地结盟。我觉得这正是郑庄公的高明之处,郑宋两国势均力敌,而宋国还有好几个盟国,所以郑庄公暂时稳住宋国,然后趁机寻找自己的盟友。
聪明的陈桓公发觉形势风云突变,身边的这两个大国居然结盟了,立马改变外交策略,主动上门请求联姻,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庄公的世子忽,然后双方缔结盟约,郑庄公当然求之不得,欣然应允。
针对卫、宋、鲁三国关系很好,郑庄公找齐僖公帮忙运作,成功的打入此三国的朋友圈中,然后约定盟期,与之结盟。宋殇公也不傻,隐约觉得这里有猫腻,但是又找不出猫腻在哪。他就秘密的跟卫国结成超级盟友,南北钳制郑国,谅他郑国耍什么花招也对付不了宋卫联盟!可以说宋殇公防患于未然,这一招棋非常高明,几乎无解!但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盟友,这个卫宣公,唉,总之卫国国君个个都是奇葩,后面再细说。
郑国在宋国的西面,鲁国在宋国的东面,鲁国是最理想的远交近攻的交往对象。所以,在稳住宋、卫的同时,郑庄公的工作重点就是结交鲁国。郑庄公打算如何跟鲁国套近乎呢?话说从黄帝甚至是再往前的我们上古时期的领袖就举行封禅泰山的大典。
到了周宣王时期,周宣王在郑桓公的陪同下巡守泰山,周宣王就将泰山脚下的祊地封给郑桓公,就这样,郑国在鲁国境内有一处飞地。无巧不成书,鲁国也有一块飞地,话说当年周王为了方便周公旦及其子孙往返于镐京与鲁国之间方便,就将许国境内的一块地封给周公,作为半路上的落脚之地。
公元前715年春,郑庄公派人前往鲁国,商讨“祊易许田”事宜,并且让使者带话:“反正我也不会去泰山祭祀,今后我只去许田祭拜周公!”(这拍马屁的功夫,无敌了!),但是郑庄公隐约觉得这样做不保险,直接派大夫宛拿着祊的地契前往鲁国送给鲁隐公。
“想当然”的郑庄公又一次失望了!鲁隐公遵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礼仪,诸侯之间岂能不经过周王的允许而私自换地呢?其实鲁国也是很想换地的,到了四年后,鲁桓公继位后,就与郑国正式换地,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虽然鲁隐公没有同意换地,但是对郑庄公尊敬周公的态度还是很赞赏的,在这一年的八月,郑、齐两国朝见周桓王,郑庄公对周桓王倍加尊敬,鲁隐公得知后,大加称赞。虽然郑鲁还没结盟,但离结盟已经很近了。郑庄公很清楚自己尽最大的努力目前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23 20:57:10 +0800 CST  
孔父嘉围郑自救
公元前714年初,北戎攻郑,郑庄公迅速出兵反击,大败北戎。回师途中,祭仲见郑庄公并没有因为大胜北戎而满脸喜悦,相反,反而一脸忧愁,就问他所为何事。郑庄公唉声叹气的说道:“北戎不足为虑,寡人还是为如何征服宋国的事而忧愁啊。寡人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功亏一篑,不能促成郑、鲁结盟,瓦解宋、鲁同盟。唉~”
祭仲沉吟道:“主公已尽力,已努力改善了郑、鲁关系,不必自责。微臣认为,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宋卸力,让其使反力,依然能使得我们跟鲁国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哦?爱卿的意思是?”郑庄公好奇的问道。
祭仲斩钉截铁的说道:“离间!让宋、鲁生隙!主公这几日筹备好,准备对宋开战!”
郑庄公大惊道:“万万不可!周边其他诸侯肯定两不相帮,到时我们又走了两败俱伤的弯路。”
祭仲胸有成竹的说道:“主公,我们以宋国不朝觐天子的理由讨伐,鲁公崇尚周礼,肯定会对宋公有意见的。上次我们攻打宋国时,宋国派往鲁国求救的使者因为好面子而没有说实情,使得鲁公大怒而没有派兵救援。这次我们再让公子冯通知宋国国内支持他的大臣,说服宋公不去鲁国求援。鲁公见他宋国不仅不尊敬天子,还不向他求救,不把他这个盟友放在眼里。任谁也得大怒!主公您再趁机向鲁公伸出橄榄枝,与鲁结盟!”(先用着“橄榄枝”这个词吧,咱们中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才从西方引种油橄榄树。。。。。。)
公元前714年,收完春粮后,郑庄公假借王命,以宋国不朝觐天子为由攻打宋国。果然,宋国没有向鲁国求援,鲁隐公大怒:救不救是我的事,但是作为盟友,你得通知我!也是,你连周天子都不放在眼里,不去朝觐,我这小小的鲁公又怎能入得了你的法眼?!哼!
与宋殇公的消极截然相反,郑庄公以尊敬周天子的口吻时时向鲁隐公报告战事,鲁隐公对宋殇公彻底绝望了!因此鲁隐公改变鲁国的外交方针,转而与郑国交好。郑庄公的远交近攻政策终于成功了!郑庄公趁热打铁,最终,郑、鲁双方在齐僖公的牵线下,商讨联合攻打宋国事宜。
公元前713年正月,郑庄公和齐僖公、鲁隐公在鲁国的中丘(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境内)商讨结盟事宜。二月,在鲁国的邓地结盟!然后郑庄公奉周天子以令诸侯,以周天子的名义宣令齐、鲁、卫、蔡、郕(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一带)等一同伐宋。卫国与宋国是超级盟友,拒不发兵;蔡国很清楚郑国对自己的威胁最大,此时蔡国必须连宋抗郑,要指望宋国跟郑国对抗,所以没有响应;这个郕国我就搞不懂了,你夹在齐、鲁两大国之间,齐、鲁结盟了,郑、齐、鲁三国伐宋,你不赶快跟着一起,居然跟他们唱反调?还有就是郑国为什么没有拉上陈国一起伐宋呢?
不过无妨,对于郑庄公而言,只要齐鲁两国能与其一起伐宋,这就已经达到预定的战略要求了。郑庄公与齐僖公亲征,鲁隐公派的公子翚(姬姓,名翚,字羽父,因为是鲁国宗室,所以称其为公子翚)前来。三军于公元前713年五月,合力攻下了老桃,鲁隐公见初战告捷,于六月初也亲自赶往前线。三国联军趁势相继攻克了宋国的郜地和防地。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24 15:46:12 +0800 CST  
双拳难敌六手(齐鲁郑),宋殇公很清楚,照这样下去,宋国危矣!关键时刻,大司马孔父嘉挺身而出。孔父嘉,子姓,名嘉,字孔父。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孙,也是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向宋殇公献策道:“主公,这次三国攻打我们,为首的是郑国,只要郑国退兵,齐鲁两国必定也会立即退兵的!”
宋殇公满脸忧愁的说道:“大司马言之有理,但是如何才能让郑国退兵呢?郑国这次可是倾巢而出,来势汹汹啊。”
孔父嘉信心满满的奏道:“主公您难道忘了,咱们早与卫国秘密的结为超级盟友,卫国就是咱们的杀手锏,此时不用,更待何时!还有蔡国,蔡国还要依靠咱们宋国对付野心勃勃的郑国呢。主公您坚守商丘,给微臣一支偏师,微臣迅速联合卫、蔡两国。主公刚才也说了,郑国倾巢而出,所以国内势必空虚,微臣率军与卫军奔袭新郑,郑伯必定回救,齐鲁两国见状肯定会罢兵的。主公,如果事态如微臣所料的话,微臣再趁机收拾戴国,这个戴国太无耻了,明明是咱们宋国宋戴公之后裔,居然投靠郑国!”宋殇公采纳了孔父嘉的计策。
这次卫宣公居然非常给力,收到宋国的求援请求后马上派兵支援孔父嘉,宋、卫两国联军猛攻郑国,深入其境。孔父嘉又分兵与蔡军合攻戴国。郑庄公得知此消息后大惊,急忙对齐僖公与鲁隐公撒谎道:“宋人乃殷商遗民,民风彪悍,跟咱又不是一路的。在下看这次就这样吧,咱们已经攻下了宋国的郜地和防地,算是狠狠的教训了宋人,宋人以后肯定会对周王尊敬的。感谢两位老弟与在下一起替周王教训宋国,这个郜地给齐公,防地给鲁公。在下班师回国,前往洛邑向周王复命。”
齐僖公跟郜地之间隔着鲁国,要这么块飞地得不偿失,坚决不要,于是郑庄公就建议,这两块地挨着鲁国,都给鲁国!我觉得郑庄公太聪明了,天下局势瞬息万变,前一年是同盟,下一年说不准就是死敌。将夺取的领土送给鲁国,这样宋国就对鲁国彻底的心存怨恨,他郑庄公的远交近攻策略就会在很长的时间内有效。
当孔父嘉第一时间得到郑、齐、鲁三国撤军的消息后,立即率领宋卫联军从郑国撤军,目的达到了就撤!撤到哪呢?奔赴戴国!戴国乃袖珍国,哪能经得起宋、卫、蔡三国合攻?好在郑庄公回救及时,在路上听说宋国又去攻打戴国,就火速赶赴戴国。虽然只率自己本国的军队对抗宋、卫、蔡三国联军,但是郑军乃百战之师,且皆为精锐,而宋卫蔡都是偏师,并且没有斗志。所以没有悬念,郑国获胜了,三国联军各自败退回国。
戴国国君很高兴,开城门亲自出城迎接郑庄公。祭仲用手碰了碰郑庄公,紧接着向郑庄公使了个贪婪的眼色。郑庄公心领神会,跟戴国国君进城之后,迅速就地占领,将戴国占为己用,改名为谷城!郑庄公突然想起来齐僖公当初对郕国的拒不发兵表示了严重不满,就假借王命前往齐国,跟齐国一起前往郕国,将其狠狠的教训了一番,加深了郑齐友谊。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25 16:18:11 +0800 CST  
@抵制日潮韩流 2016-12-25 18:52:04
原来孔子是宋人呀
-----------------------------
恩,殷商后裔
楼主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发布于 2016-12-25 20:13:23 +0800 CST  

楼主: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字数:2399

发表时间:2016-12-13 05: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15 20:52:18 +0800 CST

评论数:85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