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毕业论文答辩,可能要停更一周,抱歉各位,实在抱歉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5-24 09:57:12 +0800 CST  
7.别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如果非要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四大名著,我猜肯定是这四句话:军师救我、妹妹救我、哥哥救我、悟空救我!如果非要用同样简洁的语言介绍该篇的主角,我猜一定是——龙清泉,救我!(男子举重奥运冠军)

上一集我们评选出了最蠢萌的君主楚怀王,这一集我们要评选出最作死的君主——秦武王嬴荡!贾谊在《过秦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奋六世之余烈…”这六世指哪六世呢?分别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说实在的秦武王算在这六世里有点勉勉强强,前310年—前307年只在位三年就驾鹤西去了。其实老武生前身体极好,一口气上十八楼,一只手能抬动二路汽车,而且每天还坚持健身,有几根肋骨就有几块腹肌,这么强悍的男人,怎么就英年早逝了呢?除了他自己作死以外还不得不提,咱们的老朋友张仪,一个喜欢埋雷的男人。

在秦惠文王时代,张仪和将军司马错有一次激烈的朝堂辩论,大致内容是关于下一步的国家战略,司马错的观点是起兵伐蜀,谋取实利,但张仪的野心比较大,他提出
“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huan yuan都是第二声)、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宝鼎,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整句话关键词就那几个,攻韩,据九鼎,挟天子以令诸侯!
由此可见,张仪可不单单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说客,他也是个有战略头脑的说客。但很可惜,张仪并没有看清本质,秦惠文王分析了局势后发现,秦国还不具备傲视天下的实力,天子虽大权旁落,但毕竟还是诸侯名义上的老板,一旦发兵灭周,秦国必成为众矢之的,为了九鼎图个名号白白断送了秦国百年基业实属得不偿失,所以就否决了张仪的意见。秦惠文王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他遗传了秦孝公韬光养晦不慕虚名求真务实的精神,但他的儿子嬴荡,可就没那么高的觉悟了。虽然秦惠文王没有支持张仪,但嬴荡却把那番豪言壮语听到耳里,记在心头。

史书记载,秦武王重武好战,他即位后也效仿孝公发布求贤令,但这封求贤令要求的标准让山东六国的游学士子们十分尴尬,不要求才学谋略,就一个字——壮!而且是越壮官越大,比如乌获、任鄙二将,就因为二尺多长的人鱼线被嬴荡更加宠信,齐国大力士孟贲,本来在乡里也就干点搬砖垒墙一巴掌拍死猪这样的活,谁晓得来到秦国之后,一不留神被秦武王任命为大官。列国学子不得不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身体,果然革命的本钱啊!”

老武有所好自然就有所恶,相信肌肉和力量的人,一般都十分鄙视运用智慧的人,他们认为这些人就会耍耍嘴皮子,动动歪脑筋,百无一用是书生,所以老武上台的第二件事就是让这些书生滚蛋。作为秦国最大的书生,秦相国张仪,自然首当其冲,秦武王和众臣都有了杀张仪以正朝纲的想法。张仪也无可奈何,自己相秦二十载,功成名就位极人臣,想自己也是聪明一世,居然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在他得知秦武王有灭周夺鼎的想法,不知是他为了抱被弃之仇为秦武王埋的雷,还是他想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发挥最后的余热,又或者是怕被武王明正典刑而使出的金蝉脱壳之计,无论怎样,这都是他人生最后一次谋划了。

张仪对秦武王说:“老大,听说您对周王稷的几个铜旮瘩感兴趣?占鼎必先灭周,灭周必先攻韩,但秦国攻韩,齐国与魏国必定不答应…”
“先生有话直说”
“我相秦期间曾欺骗忽悠了各国诸侯,他们都欲把我大卸八块,我去哪国,诸侯就会攻打哪国,尤其是我破“合纵”又破坏“齐楚联盟”,齐王楚王对我一定恨之入骨,楚国刚刚元气大伤不会动武,我可以先去魏国,齐国定会攻魏,齐魏一乱,秦国趁机攻韩,兵临周都,挟持天子,王业可成。”

秦武王一听,顿时觉得这张仪果然是大才,甚至心里还多少有点愧疚:“一旦齐魏开战,魏国必不敢保先生,先生命在旦夕呀!”

张仪冷笑:“秦国庙堂军士都对张仪怨恨已久,张仪留在秦国才是命在旦夕!”

于是,武王就准备了三十辆兵车,送张仪到魏国。齐王听说张仪在魏国,果然派军攻打魏国,魏哀王很害怕。他也不想因为张仪得罪了齐国,于是打算献出这个国际大骗子。
张仪是个惜命的人,他帮了秦国但并没有打算把自己搭进去,于是他派遣他的门客冯喜到楚国,再借用楚国的使臣出使齐国,告诉齐王说你们上了张仪的当了!齐王一脸蒙逼,使臣说:“张仪之所以去魏国就是让大王攻打魏国,然后秦国可以趁机攻打韩国,您是中计了!”

齐王一听,恍然大悟,立刻下令从魏国撤军,这样一来,张仪既帮秦国铺了路,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只可惜,他再没有时间听别人惊叹他超凡的智慧,因为这是他最后一次表演,表演过后,就匆匆谢幕,留下了一片如画的江山。
张仪走了,秦武王的大刀阔斧的国策再没有了阻碍,秦国的实力也终于到了只靠秦剑不靠邦交的时刻,秦武王也终于可以把日思夜想的夺鼎事业提上日程。
说到九鼎,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不是秦武王,应该是楚庄王,就是“问鼎中原”的那位大哥,当时楚国也是非常强大的,只是即使这样,楚庄王也只是敢问问九鼎的份量,有贼心没贼胆,但秦武王是个务实主义者,说干就干,于是他把左右相国甘茂和樗里疾叫到身边商议对策。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数年前张仪与司马错的那场辩论,在秦武王时代重演了,只是正反辩方换成了甘茂和樗里疾,只可惜樗里疾不是司马错,秦王也不再是当年的赢驷。
秦武王先提出论点——攻韩,伐周,夺鼎!
樗里疾坚持了当初司马错的决定:“老大,我不同意,原因有三:第一,路途遥远,劳民伤财;第二,倾巢而出,恐他国偷袭;第三,周天子仍是天下共主,此时灭周不得人心,各路诸侯恐再合纵攻秦!”

甘茂立马反驳了:“右相所言差矣,第一,灭宜阳挺三川,本就是东出国策,劳民伤财只是小弊,舍小利可谋大益处;第二,秦国攻韩最怕韩魏联盟,臣甘愿赴魏,定叫魏国不敢攻秦反而助秦;第三,什么天下共主,大争之世实力说话!秦灭周灭六国早晚,早早晚晚,合纵攻秦又如何,一群蚂蚁难道还想扳倒大象不成?”

秦武王一拍桌子,:“好,甘相国所言深得我心!本王就派你出使魏国,说服魏王盟秦攻韩!”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5-31 18:37:15 +0800 CST  
秦武王三年(前308年)秋,甘茂出使魏国,史书上关于他如何说服魏王,并没有详细交代,只说他恩威并施,既以“共享伐韩之利”为诱饵,又施以政治军事压力,终于争取到了攻韩统一战线。魏国答应出兵助秦,共伐韩国。甘茂返回秦国后,并没有马上请缨攻韩,而是整日闭门谢客萎靡不振,按理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甘茂为何半途而废,只欠东风表示并没有万事俱备,还欠一个最关键的因素,甘茂的东风其实就是秦武王的一个保证。
秦武王对甘茂的消极怠工很不满意:“相国最近为何心神不宁,迟到早退,对待工作这么不积极?”

甘茂叹了口气:“大姨妈来了…”

秦武王一拍桌子:“什么?!”

“额,我的意思是臣的大姨妈曾给臣讲过一个故事,想分享给王上”

“米吓了我一跳,说吧”

“儒家的道德典范曾参,曾在费地讲学,此地有一个和曾参同名之辈,杀了人,消息传到曾参的母亲那里,第一只狗仔说:“著名教育家曾参杀人了,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曾母微微一笑神色自若;又跑来第二只狗仔说:“震惊!曾教授手撕妙龄少女,教授还是叫兽?”曾母皱了下眉头却又一笑了之;这时第三人又说:“儒大高材生竟是嗜血狂魔,教育体制与法律制度谁背锅?!”曾参的母亲这回坐不住了,带着行李仓皇出逃”

秦武王听着有点迷糊:“你是……在揭示明星与狗仔的血海深仇?”

甘茂:“什么鬼!听重点!曾参乃道德典范,曾母了解他的为人,十分信任他,但在多人乱传绯闻的情况下,也动摇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今臣领大王命攻宜阳下三川,但朝中诸位大臣皆反对,宜阳虽名为县,实力却与郡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臣久攻不下,糖醋里脊(樗里疾)肯定会背后捅臣的刀子,那时大臣们皆望风倒,臣自然是百口莫辩,臣伏法受冤事小,误了王上的功业事大”

秦武王想了想:“那个糖醋里脊,不是,樗里疾,也是深明大义之人,本王也不是昏庸之辈,相国尽管放心大胆的去搞”

甘茂还不满意:“不!我不放心,大王我需要您的一个保证”

“什么保证?”

“当年乐羊围中山三年,魏国庙堂诽谤他的文书堆成山,魏文侯不为所动把文书通通封存,后来才有乐羊破城灭国建功立业,我需要王上像文候一样,有足够的耐心,任凭朝中风浪起,您要稳住钓鱼台!”

“我答应你,这就租你签下盟约”

这就是江湖上著名的——息壤之盟!

甘茂之所以跟秦武王定下这样的规矩,除了上述担心外,估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知道自己不是打仗的料,没有金刚钻,之所以敢揽瓷器活,主要甘茂太需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甘茂虽然作为左相国主管军务,却未建寸功,无论是樗里脊还是他手下的将领,都是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兵,都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个文人出身的国防部长,所以甘茂必须一战成名,否则根本无法在秦国立足。
只可惜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打仗不是你平时整几盘王者荣耀就能搞定的,所以宜阳之战陷入了僵局,一拖就是五个月。果然,如甘茂所料,朝中风向变了,全都是诽谤甘茂的奏书,秦武王也有点顶不住了,于是召回了甘茂。

秦武王说:“相国劳苦功高,只是可能术业有专攻,不如让能打仗的去……”

甘茂嘴角略过一丝微笑,没有太多辩驳的话,只说了四个字:“息壤之盟!”

秦武王愣住了,原来你小子在这等着我呢,君无戏言一言九鼎,甘茂曾特意拿魏文侯这样的明君作比,如果自己毁约弃盟,那岂不是表示自己是一个昏君了?这个锅,我不背!于是武王下令,再次调集军队支援甘茂,让甘茂继续统领。

甘茂虽然得到了军队补充,但毕竟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只会一招——强攻!最后导致三鼓过后没有士兵愿意冲锋了。这就尴尬了,军令如山,如果山塌了士兵都不带挪脚的,只能说你这个将领当的太失败了。
秦国的右将军实在忍不住了:“老大,我方高地防御塔正在被攻击,别坑呀!”

“稳住,我们能赢”

“能赢个锤子呀,治军不依军法,一味强攻,不顾将士士气,这明摆着冲上去是送人头的”

“我也有为难之处呀,我客居秦国,朝中樗里疾,公孙衍诽谤我,如果再不能攻下宜阳取得王上信任,我命休矣”

“既然如此,不如拼死一搏!狭路相逢RMB玩家胜!”

甘茂茅塞顿开,即可散尽家财赏赐士兵,激发士气,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赫鲁晓夫(不少读者问我这句话是啥意思?赫鲁晓夫,前苏联领导人,被国际社会称为“狂人”)锐士们一看拿人头可以拿双倍的提成,立刻杀伤力加了一万点,谈笑间宜阳灰飞烟灭。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军攻克宜阳孤城,斩首六万。秦军乘胜渡过黄河,夺取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并筑城,韩襄王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议和。宜阳破了,中原的心脏洛阳就要到了,秦武王攻破洛阳,马上就要成为引发心脏病的的病毒,只可惜他忘记了,这心脏里还有九颗阿司匹林震慑着。也许是周武王显灵,或者是大周气数未尽,又或者正如那句话所说:“人,终将毁灭于自己魂牵梦绕的东西!”秦武王,命不久矣。

秦武王到了洛阳后二话没说直奔太庙,看着这九个铜旮瘩,秦武王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大鼎本身大禹收集天下铜器所铸造,九鼎代表九州(据说还用下脚料铸成了一根棒子,哈哈),每个鼎上都雕刻着不同区域的风光人文,秦武王踱步到雍州鼎面前,对手下的人说:“兄弟们,这个鼎代表的是大秦,有人能托起这大秦的江山吗?”

手下的人说:“当年周武王伐纣夺取九鼎,为搬运一个就动用了九万人,没人能搬的动”

秦武王问了问手下养的那群健身教练,大家都急忙推辞,羞愧难当,只有胸大无脑的孟说非要试试。

孟說走到鼎前,抓住鼎耳,运了一口真气:“气沉丹田,力从地起!”
随后大喝一声:“起!”
大鼎刚离地半尺就有砸到地上,孟说顿时脑子缺血,差点晕过去。

秦武王是个好面子的人,他自称是大秦第一勇士,现在自己的手下都能把鼎举起来,如果自己再不做做样子,那就太丢脸了。

于是走到鼎前摆好架势,准备举鼎,手下人劝了半天都没用,秦武王的天生神力果然不是盖的,走上去一咬牙一跺脚!
“起!”他还真把大鼎给举起来了,百官纷纷跪下山呼万岁!
秦武王还不满意问孟說:“寡人比你如何呀!”

孟說:“大王神力,臣羞愧,此刻你的眼神很像梁朝伟,眉宇间有点金城武的味道,拿大鼎的动作,乍一看像吴镇宇。就是脸长的像曾志伟”

“哎呦,你是不服呀!看寡人再给你走两步”

于是秦武王举着大鼎,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几步,随后跟着我左脚右脚一个慢动作,右脚左脚慢动作重播,左脚绊右脚,秦武王倒地,大鼎重重的砸在身上,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哎,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秦武王,一个我实在不好评价的君主,其实他的雄才大略绝不在秦惠文王之下,如果他能活下去,他的文治武功定会让秦国再上一个台阶,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而且他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他的性格,太过张扬,锋芒太露,不知道韬光养晦,秦国虽强,但还没有到真正可吞并天下的地步,好大喜功是君王的大忌,求真务实才是强国正道。而且君王不可有所好,君王有所好臣民必投其所好,全国都顺应君主之所好,则难以形成浩然正气,长久以往,国力必定枯竭,所以九鼎虽好,可不要贪杯呦。
秦武王,战国时期军事家(以“武”谥号),革命家(革了周朝的命,也革了自己的命),教育家。为什么叫教育家呢,因为各国的家长都会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别浪,你看,前浪死在沙滩上!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5-31 18:39:55 +0800 CST  
@历史小白78426 3013楼 2017-05-31 10:34:00

打卡,等楼主更新
—————————————————
我回来了,论文答辩结束了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5-31 18:42:08 +0800 CST  
@mm9073 3011楼 2017-05-30 21:56:00

过了明天,一周之期也满了。耐心等待中......
—————————————————
兄弟姐妹们,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5-31 18:42:27 +0800 CST  
@历史小白78426 3020楼 2017-06-01 14:58:00

祝贺楼主
—————————————————
同喜同喜,哈哈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01 17:09:56 +0800 CST  
@周陈王2014 3018楼 2017-05-31 22:50:00

顶顶
—————————————————
每天一顶,灰常感谢,嘿嘿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01 17:10:45 +0800 CST  
8.冰是睡着的水
每个人的身体组成成分是类似的,有百分之七十的是水,如果男人是水,那女人就是冰,冰寒于水也锋利于水,看似乎脆弱,却能杀人于无形,虽没有洪水波涛气吞山河的胸怀,却有冰冻三尺恒古不化的决心,她们时而冷酷,时而沸腾,既柔情似水又锐利如冰。
战国本是男人的世界,如果男人是水,那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冰,冰,是睡着的水……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秦武王一个不留神,倒在了世界举重锦标赛的赛场上,也因此被选为中国历史上十大作死的君主之一,数百年之后,不晓得是不是他执念太深又转世投胎改姓项,继续举鼎,结局却也差不多,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只可惜最后都“壮志未酬身先死”。(猜测而已,可别当真哈,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人是没有生前后世的,所以要活好当下)
战国是个不缺乏英雄的时代,后人最多也只是扼腕叹息一声,随后踩着前人的尸体继续前行,可偏偏秦武王犯了一个重大失误——无后!这就尴尬了,身体极好的秦武王整天只顾着健身举重征伐天下,却忘记了秦国留一个接班人,甚至连遗言都没有,从历朝历代来看,一般这种情况,紧接着就会出现常见的产物——内乱!
这场内乱有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两个女人的斗争,即秦惠文王的大老婆(惠文后)与小老婆芈月芈八子之间的斗争。不得不感叹电视文学的传播效果,一部《芈月传》让大部分中国人认识了“芈(mi)”字,也让我们对这位大秦宣太后有了初步的了解,里面除了部分演义以外,基本上还是尊重历史的,这让我很高兴,因为我怕电视剧先入为主,我写秦国这部分的时候大家会依据电视剧跟我吵架,那就尴尬了。说回正题,芈月本是楚国贵族,后和亲至秦,称芈八子。八子是个什么地位呢?
秦后宫的辈分有八个档次: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这里面只有王后和夫人有正式名分,其他的基本上都只是代号,类似于编号9527。所以八子基本上算是高级丫鬟的,到后期芈月当上王太后以后,其他国的还称她为芈八子,这应该就算是蔑称了,就好像孙猴子当上齐天大圣后还有人叫他弼马温一样。
现在弼马温要和王母娘娘级别的惠文后战斗,单从级别上看,指定是送人头的,但庆幸的是,战斗看的不是级别而是实力。芈姑娘除了自己战斗力惊人外,还有一个兵权在握的弟弟——魏冉!请记住这个名字,秦昭襄王时代前前三十年的稳定,他功不可没。
秦武王时代赶走了一批书生,提拔了一群武将,这批将军里就有魏冉,随后他凭借战功和智慧一步一步的进入了国防部高层。秦武王死后,三川计划的提倡着左相国甘茂,怕担责任为求自保,销声匿迹起来。这样朝中掌握军权的就剩下两个人,右相樗里疾和将军魏冉。芈八子不愧是女人中的战斗机,她一眼就瞅准了关键,这个关键不在于谁是正统,也不在于那个能打的弟弟,而在于一个德高望重的王叔——樗里疾。

樗里疾据说是孝公之子,惠文王的弟弟,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被称为“智囊”,按理说作为秦国的公族,理应该遵循正统,拥立惠文后之子公子壮,如果真是这样,以这位王叔的威望和实力,天下肯定落不到芈八子的手里。但结果却让我们很意外,这位皇叔既没有帮正统派,也没帮造反派,而是选择了中立,其实对于掌握军权的魏冉来说,樗里疾的中立,已经算是选择站在芈月一边,因为惠文后和公子壮如果没有樗里疾的支持,那就是光杆司令砧板鱼肉待宰羔羊。
我们就很疑惑了,芈姑娘是用什么方式说服这位德高望重的皇叔的呢?钱?不可能,大国总理咋可能缺钱呢?美色?更不可能,先不说芈月敢不敢这么大逆不道,樗里疾的人品是绝对不容置疑的。唯一的可能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至于究竟说了什么用了什么方式,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可以推断出,樗里疾被称为“智囊”,他不可能看不清形势,首先,作为秦国的公族,秦武王的皇叔,看到因内乱而衰弱的大秦,他认识到,决不能再让内乱继续下去了,必须力挽狂澜,但毕竟惠文后一方又是正统公族,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所以保持中立,借刀杀人是最好的办法。再者,经过他的慧眼考究,估计发现公子壮不具有王的资质,他要为大秦江山负责。最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赵国,赵武灵王,一直有干预秦国继承人的想法,他明确不支持惠文后一方,秦国经历内乱,实力大减,不亦再起外患,如果秦赵冲突,那大秦百年基业将难保周全。
糖醋里脊的中立让芈八子吃了一顿大餐,内乱结束,成王败寇,接下来到了清算的时候了,惠文后,公子壮作为始祸者,肯定是活不了了,一起陪葬的还有支持惠文后的数十家公族,全部被灭族示众,唯一逃过一劫的公族只有保持中立的樗里疾和武王后(因为是魏公主)。不得不说芈月果然心狠手辣,难怪孔子要发至肺腑的喊上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其实吧,完全没必要苛责,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混乱的时代没有道德,只有铁和血才是永远的真理。
解决了最大的敌人,芈月打算名正言顺的把自己的儿子公子芾(fū)推上王位,但让我们很尴尬的是,公子芾并不是秦惠文王的儿子。别惊讶,接下来的故事听起来不像历史剧,而像大型古装玄幻家庭伦理剧,芈月有三个儿子,公子稷,公子芾和公子悝,这其中只有公子嬴稷才是秦惠文王的儿子,其他两个是同母异父的弟弟,天啊,这俩儿子哪来的?石头里蹦出来的?没人知道,史料中也没有记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三人争位小组里只有嬴稷是有户口的。但遗憾的是这位哥们儿很早就去燕国当人质了,他似乎都没有再回去的打算,这里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角落,芈月已经打算立公子芾为王,至于嬴稷嘛,继续作为邦交的筹码在燕国度过余生。芈月是这么想的,公子芾是这样想的,嬴稷也是这样想的,但意外发生了,决定意外发生的因素在于有两个人看中了嬴稷这个不起眼的砝码,第一个是我们之前提过赵武灵王,他干涉秦国的内政,不支持惠文后一方,但他也不支持芈月一方,因为从这两方他都得不到好处,他现在正在筹划胡服骑射的改革以及攻打中山,秦国的国际上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他必须有恩于秦国,无论惠文后得势还是芈月得势,他最多也就落得个帮助睦邻友好的美名,他们不会真正感激赵国,所以赵武灵王以独到的眼光选中了客居他乡生活窘迫的公子稷,把一个被人遗弃已经绝望公子推上王位,这种大恩,肯定会让赵国得到想要得到的好处。
赵武灵王虽然算盘打的好,但问题来了,毕竟公子稷不是在赵国而是在燕国,不是你一句两句话说送回去就送回去的,但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试试,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去燕国要人,出乎意料的是,燕昭王连价都不还就直接同意了,为什么呢?其实原因之前也讲过了,燕国刚刚经历了“子之之乱”,燕要报齐灭国大仇,在国际上也必须得到秦国的支持,两位国际上的老大都看中了公子稷这个潜力股,并给予全力支持。
秦国刚刚经历内乱,实力上不如从前,这个时候只能力求国际环境的安稳,燕国虽然不算什么但赵国是万万得罪不得的。所以公子稷稀里糊涂的就从人质坐火箭似的一口气升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当然了嬴稷也是在知恩图报的人,在赵武灵王在世期间,秦赵没有大的冲突,但是如果赵武灵王知道数十年后的长平之战,这个曾经少不更事落魄他乡的小稷儿,一声令下坑杀了40万赵军,会不会气的从棺材里蹦出来,会不会后悔当初拥立嬴稷为王,但历史就是这样,没有如果,任何一个小小的决定,都可能引起之后难以想象的结局,历史的精彩之处也在于此,因为意外,所以精彩。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04 15:12:53 +0800 CST  
前306年,秦昭襄王即位,但实际权力还掌握在宣太后芈月手中,政权在芈月手里,军权在芈月的弟弟魏冉手里,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这应该算中国最早的垂帘听政了吧。有同样经历的慈禧太后和宣太后是没法比的,慈禧也就和王公大臣玩玩心眼只有女人的小心思,没有治国的大智慧,而宣太后芈月就不同了,她是个实实在在的政治家。
前307年,楚怀王派兵包围韩国的雍氏,长达五个月不能攻克。韩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国求援,但秦国军队一直按兵不动。秦昭王即位后
韩襄王又派使者尚靳出使秦国,尚靳在秦国庙堂上痛说厉害,以唇亡齿寒(为啥那么多人都爱讲这个道理)的道理劝说秦国尽快派兵救援。秦昭襄王都快被说动了,但宣太后始终咬死不松口,她的理由有三点,第一,秦国内乱刚平,新王登基,政局不稳,在国际上不宜冲突;第二,现在齐国风头正盛,秦国唯有联楚抗齐才能守土拓疆,如果与楚国交恶,中原两大强国齐楚若合纵攻秦,那秦国危矣;第三,则是芈月小女人的一点小私心,楚国是自己的母国,是故土,生养之恩岂能不报。

这些理由都是站着秦国和自己的角度说的,但你要如何说服韩国使臣尚靳呢?我们都知道芈姑娘不是一个学问很高的人,所以她一开口就让我们世界观崩塌了。

尚靳:“秦韩向来交好,唇齿相依,眼下韩国有难,还请秦国出手相助……”

芈姑娘突然迷之脸红:“说起来也羞涩,当初我侍寝惠文王的时候,如果他把一条腿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就很难受,很不舒服,但是如果他把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却不感觉重,反而这样会比较舒服”(普及一下哈,这是压强和受力面积的问题,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所以惠文王全身压上去比一条腿压上去更让芈月觉得舒服,咦……为什么我可以一本正经解释这种事,节操呢?!)

韩国使者一听蒙逼了,搁谁谁都得蒙逼,这是哪?这可是秦国朝堂,正接见外宾呢,相当于正在白宫里会见各国领导人呢,你突然一本正经的讲自己房事,你是也打算出本《房事攻略》咋的?
底下的朝臣也都羞红了脸:“不知太后讲这种事,何意啊?”

芈月笑了:“我只是想告诉韩使一个道理,惠文王虽然只放了一条腿,他以为很轻,但我觉得不舒服,虽然他全身都压上来,他觉得会重,但我却觉得舒服,觉得对我有好处,所以我们帮不帮助韩国,不是看你说的多天花烂坠,而是看对我们秦国有没有好处,看能不能让我们舒服,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大量财物,又会与楚国交恶,这对我和秦国又有什么好处?”

韩使还能说什么,都是整天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总不至于在朝堂之上和一个女人争论什么体位更舒服的问题吧,于是她只好灰溜溜的回了韩国。

大家从这件事就妄加判断以为芈月真是如此粗鄙之人,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她的政治智慧,她知道韩使尚靳是个讲道理的人,而且是个很会讲道理的人,如果自己一板一眼的想用道理去说服对方,那不是跟说快板的吵架自投罗网吗?所以她发挥了自己女人的优势,说一些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羞于启齿的话,在这种场合说这种话,任由谁,都无力反驳,一旦反驳他们就会觉得掉价,会觉得自己和芈八子一样粗鄙,而且芈月讲的道理又特别透彻,列国邦交看的都是一个利字,有利则从,无利则退,对我有好处的让我舒服的忙我才愿意帮,几句看似乎荒淫粗俗的话,却包含着小女人的大智慧。

但即使宣太后智慧超群,但还是不得不面对一个老的新问题——合纵!为何叫老的新问题呢,因为这是秦惠文王时代就一直在处理的问题,张仪连横破合纵,所以是老梗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山东六国还在嚼剩饭,他们对付秦国似乎除了合纵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虽然他们之间也是你打我我打你,但在对待秦国的问题上始终是统一战线的,这对秦国东出国策来说,实在是一个大难题。现在宣太后要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她很希望秦国与自己的母国楚国交好,这样既可以瓦解中原的合纵又可以消除秦楚矛盾,这样自己就不会在婆家和娘家之间左右为难,所以在秦昭襄王三年(公元前304年),她就主持了秦昭襄王嬴稷与楚怀王熊槐在黄棘(河南南阳)结盟。同时秦国把上庸(湖北十堰竹山)给了楚国。
但是秦昭襄王显然是表现出了青春期孩子常有的叛逆,无论母亲做的对还是错,总之我都反对,既然母亲一直亲楚,那我就绝楚。虽然表面上依旧顺从,但心里关于秦楚关系,已经结扎了。

秦楚结盟了,合纵瓦解了,但齐国不满意了,你楚国怎么能背信弃义呢,于是带着韩魏攻打楚国,秦楚都结盟了,自然不能看着兄弟挨揍,于是秦昭襄王四年(公元前303年),楚国派遣太子熊横到秦国作为人质,秦国发兵救楚国,攻占了蒲阪(山西运城永济市西)、阳春(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封陵(山西运城芮城风陵渡)。秦国再攻打韩国,又攻占了武遂(山西运城垣曲)。

秦昭襄王五年(公元前302年),秦昭襄王嬴稷、魏襄王魏嗣、韩太子韩婴,在临晋会面,抗秦合纵的盟约在宣太后的英明指导下又瓦解了。
但俗话说得好呀,每一个倒霉催的老子背后,总有一个坑爹的儿子,楚太子熊横到秦国为人质,但似乎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尴尬的身份,依旧飞扬跋扈把自己当太子了,估计也是属狗脸的,逮谁跟谁呲牙,一点不打算夹着尾巴做人,这不,估计是在公路上和其他车辆发生了刮蹭,上去把对方司机给捅死了,而且捅死的还不是一般人,是秦国的大夫,虽然不是特别大的官,但至少也是京官呀,甭管你是东海三太子还是哪吒三太子,你在人家首都里也敢随便杀人,这里随随便便一个都是厅局级干部呀。最可气的是,这熊横杀了人后不但不悔过自首,反而还逃逸了,这脑子还真对得起他的姓啊。
秦昭襄王怒了,再不怒就不是男人了,直娘贼,在本王眼皮子底下也敢行凶杀人,是真不把秦法当回事呀!嬴稷早就想借机会收拾楚国向母亲示威了,刚好碰上这个一个导火索。
嬴稷还是要咨询一下宣太后:“若有人犯我大秦天威,如何处置”
宣太后冷笑一声:“这还用问如何为王?犯我大秦者,打!”
秦昭襄王七年(公元前300年),秦国的华阳君芈戎攻打楚国,斩首了3万人,杀了楚国的大将景缺,攻占了襄城(河南许昌襄城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04 15:13:29 +0800 CST  
@beyond1969 3028楼 2017-06-03 19:50:00

“别浪,你看,前浪死在沙滩上!
—————————————————
哈哈,是不是至理名言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04 15:16:01 +0800 CST  

襄王八年(公元前299年),仗打完了,现在该谈判了,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卡拉ok,怀王一开始拿不定主意,昭睢和芈原极力劝阻:“大王不可去,秦君乃虎狼之君,什么卡拉ok,他去卡拉把你ok了”
但坑爹的儿子子兰却希望怀王去,因为无论是秦楚结盟还是怀王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对自己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于是说:“秦国如果攻楚,齐国必不敢得罪秦,也会合秦而攻楚,两面受敌不如盟秦而攻齐,即使无战事也可以维持中原均势,而且秦国大权不在秦王而在宣太后,芈八子乃楚人,必定会触成结盟,所以父王必须去以表达诚意”
我们那位憨厚可爱的楚怀王,在之前被张仪坑哭了多次后,仍不长记性,仍对虎狼之秦抱有希望,宣太后虽然亲楚,但叛逆期的秦王可一心要收拾楚国,这即是东出国策,也是对宣太后的示威。于是,楚王就踏上了人生最后一次旅游。所以就告诉我们,有钱的时候不要随便出去旅游,出去一趟钱就不一定还归你了,秦武王去周王稷旅游一圈肾被砸坏了,楚王出去旅游一圈变成“怀王”了,哎,都是一失足成千古风流人物啊。
会盟的地点是武关,楚王带着深情带着厚谊来到这里,可惜没有如愿见到红地毯和21门礼炮,相反见到的是一群等着拿提成的刀斧手,刀斧手们没有理会楚王的挣扎
:“楚王大大,你别叫了,叫破喉咙也不会有人来救你的……”
“破喉咙!破喉咙!”
“…………”
楚王被打包快递到了咸阳,在章台见到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秦昭王
楚王大怒一上去就摔桌子砸板凳的:“嬴稷小兔崽子!我跟你老娘斗地主的时候,你还分不清大小王呢!今日你敢囚我,我楚国大军定叫你咸阳变落日!”

“呦呦呦,吓死老子了,息怒息怒,楚王,有事好商量,只要你愿意割巫郡(重庆巫山)、黔中郡(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的地给秦国,本王立刻派三军仪仗队互送你回楚”
楚王一脸不屑:“秦王真是偷生死簿偷到阎王爷家里来了,我告诉你,要地没有,我楚国不怕打仗”
“楚国不怕打仗,那楚王,也不怕死吗?”

“你………”楚王一屁股坐在地上…

楚王是苦恼的,一边是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一边是自己的宝贝性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太难抉择,也可能是命运都同情了呆萌的楚王,顺手帮了他一把,让他不再苦恼。效果是明显的,但就是方法有点………
前298年楚太子即位,即楚顷襄王,(“襄王有意神女无心”说的就是这位楚襄王。传说中襄王追求巫山神女,却被神女拒绝的故事,这么说起来富二代也免不了也是一位被女神发好人卡的命运),楚襄王即位了,一国不可有俩王吧,于是楚国昭告天下——前楚王不知怎么滴就死翘翘了,谥号“怀王”(难道是为了怀念他永远活在大家心里?)。这是啥情况,老子还在秦国吃黄土卷西北风呢,没一人来搭救也就算了,咋就不明不白的被宣告死亡了,我这死的比屈原还冤屈啊(屈哥后面出场,客串一下。)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楚王被扣押后楚国庙堂沸腾了,有的说打有的说和,当然了一根筋的愤青司徒大人屈原自然是恨不得,老夫聊发少年狂,揣着牙签救楚王!但其他大臣则认为,楚王在秦国手里,贸然攻秦只怕将士们会束手束脚,而且楚军这群皮皮虾,在秦军的铁锅铜炉面前,分分钟做成虾米蛋花汤啊。所以楚国庙堂得出的最后结论是——不能救!不能救但不可一日无君啊,这时候当初鼓动怀王去会盟的公子子兰坐不住了,他毛遂自荐想当老大,但耿直的屈司徒自然是不能同意,本来因为他是楚王被拘的祸首这件事,屈原就对子兰颇有微词,现在居然还恬不知耻的想当老大,劝你别做黄粱美梦了,老夫已经把黄粱给涂成黑的了。屈司徒因为性格平时不受人待见,但在这件事上大家还是达成了一致,决定接回质齐的公子熊横,拥立为王。
接公子横归楚的过程中还有一段十分经典的故事,当时熊横在齐国为人质,这时候齐国的老大是另一个有名的作死的老大齐闵王,熊横以自己老爹被宣告死亡,需要回家奔丧为由,希望齐王放他回去。齐王不知道是自己利欲熏心还是真的像《大秦帝国》里所说的是被苏秦摆了一道,总之说什么也不让小熊回去
“小熊啊,听说你老子老熊去秦国送人头了”

“我来正是此事,还望大王放我回国奔丧”

“既然话说到这了,那咱们就把账算清楚,你这几年在我这吃我的住我的(萝卜瑛子白菜梆子,剁吧剁吧加点棒子面)我待你就像亲儿子一样,现在你拍拍屁股回去当富二代了,熊白劳,你欠我的钱也该还了吧”
“不知齐王打算让我如何还啊?”

“不多,连本带利,打个折,淮北之地五百里!”

“你!你这是趁人之危,如此丧权辱国,宁死不签”

“丧权辱国?呵呵,公子若不能归国即位大统,一个被遗忘的丧家之犬,既无权又无国,何来丧权辱国?”

小熊气的满脸通红“你……容我想想”

小熊咨询了他的辅导员慎子,慎子老师给小熊分析了一下形势,如果不答应献地,那就回不了家,如果因为爱惜 土地而不奔父丧,就是不义,土地丢了可以再夺,如果因为妇人之仁丢了王位,那就鸡飞蛋打了。小熊听了辅导员的意见,同意了齐王的要求,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淮北之地五百里。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10 17:55:24 +0800 CST  
太子回国后登上王位,即楚顷襄王,俗话说:“躲得了初一,躲不了中考。”楚王即位没多久,齐王就派人来催债了,楚王比较无能,于是又问上了万能的辅导员慎子,慎子说:“不着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于是第二天,小熊召见了几位大夫

第一位是子良
楚王:“我能活在从齐国回来,全靠忽悠了齐王一把,答应送他淮北之地五百里,现在他来要债,怎生奈何?”

子良:“列国邦交全在一个信字,既然国书盟约在先,那就不能不给,大不了给完之后再派兵夺回来”

小熊不能满意的于是又召见了昭常,
楚王又简介了一下剧情,咨询昭常的意见

昭常一看就是个愤青:“给个鸡毛掸子!主权土地神圣不可侵犯,大王,我愿意去守东地,楚国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小熊斟酌了一下,还是不妥当,于是又召见了景鲤,再次回放了一遍剧情,

景鲤沉默了一会儿:“既然答应强齐,就不能不给,但卖地求自保也是亡国之举,既然楚国不能单独对抗齐国,不去求助于秦”

“可秦国刚扣押了我父王”

“没有永远的敌人……”

小熊把三个大夫的意见都告诉了辅导员慎子,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他看出了三种办法都各有益处但又都各有不足,保地则丢信义,保信义则丢地,如何才能两全呢?
小熊也发出来同样的疑问…
慎子微微一笑:“一种方法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既然如此那就三种方法全都用!”
“怎么个用法?”
“大王可派子良带兵车五十,去齐国履行盟约送淮北之地五百里;子良出发的次日,再任命昭常为大司马,命他死守东地;昭常出发的次日,再派景鲤往西求救于秦!如此一来,既保住了信义又守住了土地”

“不愧是辅导员,写过的论文比我撩过的妹都多”

于是,子良奉命带五十兵车去齐国献地,齐王很高兴,马上派人带兵去接收东地,然而迎接他们的不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而是昭常的雷石滚木。齐国使臣很蒙逼啊,不是已经同意割地了吗?
昭常怒吼道:“我是主管东地的父母官,我的宗旨只有一个:寸土不让!楚国上至六十下至孩童全民皆兵系数参战,人在城在,人亡城亡”
齐王差点气得冒烟,质问子良:“你们几个意思啊,一个装模作样的献地,一个又差点澎我一脸血,你们消遣我呢?”

子良按照事先的剧本:“大王,我是丰了楚王之命来送礼的,我与昭常向来不合,估计他是为了陷害我,而且他已经违抗王命,大王可攻打他”

齐王一听,既然如此不打白不打,可齐军还没到楚境,景鲤从秦国请的五十万大军已经压迫齐境。齐王现在才反应过来,自己被楚国给耍了,但现在明白也晚了,秦军发过来最后通牒
:“楚子奔丧,齐王不放,不仁;趁人之危,企图侵地,不义。你若退兵则罢了,如若不退,一刀一个不管埋!”(说的大义凛然,其实就是不想让齐国做大而已,战国,讲不讲道义不重要,有没有利益才重要)

齐王没办法了,因为毕竟自己还不具有对抗秦国的实力,于是不得不退兵,就这样,楚国不得一兵一卒就保住了淮北之地五百里。不得不说,楚国有慎子,昭常等一大批忠臣能臣,为何国势却日薄西山呢?其实,还是因为碰上了一个坑国的老大,看看屈原的下场就知道了,
虽然楚襄王已经即位,但屈原仍然心心念着怀王,毕竟国君被他国囚禁实乃奇耻大辱,于是对子兰当初鼓动怀王赴秦之约颇有异词,多次恨不得骂死他,子兰此时已经混到令尹(相国),位高权重,于是暗地指使上官大夫污蔑屈原,楚襄王听信谗言,把屈原放逐长江及沅湘流域荒野之地(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当然,这只是后话。
说回憨厚可爱的楚怀王,秦昭襄王十年(公元前297年),楚怀王从秦国上演了好莱坞大片——越狱!秦军遍布在楚道上搜捕,楚怀王熊槐投奔赵国,赵国不敢收容他。在投奔魏国的时候,秦兵追到魏国抓住了楚怀王。
公元前296年(楚顷襄王三年),楚怀王卒于秦,楚、秦遂绝交。这位一生都在被坑君主,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前半生被张仪坑,后半生被秦昭王坑,被儿子坑,被大臣坑,最后客死他乡,在战国,“实在”不是一种美德,换一种说法就是——愚蠢!楚怀王不是一个昏君,他知道为国谋利,也能辩忠奸,但很可惜,他碰到的对手都太强了,最初是秦惠文王和张仪这对CP,如果楚怀王是白银级别,那秦惠文王和张仪就是最强王者!之后他又碰上了秦昭襄王,一个年轻但老成的君主,最主要他的背后还有一个不让须眉的宣太后,即使宣太后对楚国情深义重,但在秦国利益面前,一切私情都是可以割舍的。虽说如此,但一切还是取决于自己,谁让你好色呢?谁让你亲小人远贤臣呢?谁让你偏听偏信呢?谁让你…哎……所以,如果用一个“作”字来形容秦武王的死的话,那对于楚怀王的死的只能用那个字来形容——该!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10 17:56:29 +0800 CST  

秦昭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秦国任命穰侯魏冉为丞相。这样一来,军政大权就完全掌控在宣太后一家手中,可以说在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范睢来到秦国之前,秦国基本上都在宣太后及其老弟手里,秦昭王总共在位五十六年,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被垂帘听政,但庆幸的是,宣太后不是慈禧,她是为秦国的江山出过大力的,更庆幸的是秦昭王嬴稷也绝对不是光绪帝那样的傀儡角色,他文治武功和作为王的精神觉悟也绝不在宣太后之下,从后来范睢来了之后,嬴稷轻而易举的就夺了宣太后和魏冉权,可以看出,嬴稷不是动不了他们,而是不想动,因为这两人的确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魏冉,为秦国举荐了一个战神级别的人物——白起!(关于战神的故事,后面会讲,这里只是让他客串一下)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韩、魏攻秦,秦国任命白起为元帅,在伊阙(河南洛阳南)打仗,打败了二国联军,大获全胜,斩了24万人,掳获了魏国和韩国的联军统帅——魏国大将公孙喜。

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秦国攻打韩国,攻占了宛城(河南南阳)。

秦昭襄王十七年(公元前290年),魏国割河东(山西)400里、韩国割武遂地(山西运城垣曲东南)200里给秦国。

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秦国的大良造白起、客卿司马错,率军攻打魏国,军队打到了轵城(河南济源),攻占了大小六十一个邑

秦国向山东六国不断发难,东出国策一步一步实施,但此时不得不面对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后方失火。这个后方眼中钉肉中刺,我们前面就有所了解,没错,就是义渠,公孙衍五国合纵攻秦的时候,这个义渠就趁火打劫在秦国的肾上捅了两刀,这让秦国虚了好久,
义渠是活跃于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游击部队,他们本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原则,长期跟秦国互怼,秦国也是不胜其烦,总想找机会灭了这支塔利班武装。前331年机会来了,义渠国内发生内乱,秦惠文王派庶长操平定内乱。前327年,秦惠文王在义渠设县,义渠王向秦国称臣。你以为这样就解决了,称臣不纳贡,还年年向政府要救济粮,然后吃着政府的粮拿着政府发的武器掉过头来反政府,所以,对待流氓就不能太讲道理,就得用流氓的办法,你不服,我就一直打到你服为止。
前319年,秦国攻打义渠,夺取了郁郅(今甘肃省庆阳市东)。前314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义渠,攻取了徒泾(位于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境内)等二十五座城池。但,毕竟人家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人家是既能跑了和尚又能跑了庙,你攻陷了人家的帐篷,又无城可守,人家当天晚上就能夺回来,所以反反复复,义渠这个小癌细胞已经变成了足以致命的毒瘤,从五国攻秦时义大败秦军就可以看出,难保时间久了,会不会冒出个战国八雄出来。
接下来的故事请大家做好三观碎一地的准备,也请把舌头放好,省得待会掉出来砸到脚后跟。
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没错,你没有听错,让我缓一会儿,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头条名字我都想好了,叫做《震惊!总统遗孀意外诞子,原因竟是这样的!》,芈月的老公秦惠文王去世的时候四十五岁,这么算来,芈月也就三十来岁,“女人三十是狼,四十如虎”这句话果然没错,而秦昭王即位的时候,秦惠文王才去世七年,尸骨未寒啊(有点夸张,七年在非洲也寒了),如果在另一个世界可以看到,估计秦惠文王要默默地唱那首歌了:“我爱上一匹野马,头上就有一片草原……”
有人说芈月荒淫无度,毫无做女人的底线,但也有人说这是芈月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既可以帮助秦国解决大麻烦,又可以满足自己,既“助人”,又“为乐”。秦昭襄王即位初期,大秦刚刚经历了内乱,山东六国又虎视眈眈,这个时候最怕后方义渠作乱,义渠王名为朝贺,实为探听虚实,一旦发现秦国根基不稳,必定会举兵攻之,到时候山东六国再合纵攻秦,前有狼后有虎,纵然秦国力可以一战也必定会元气大伤,又回到孝公商鞅变法之前局面,逃不掉被列国鲸吞蚕食的下场。所以,稳住义渠,则是保住秦国基业的首要目标,所以捧芈月的史学家都认为,芈月是为了秦国才宽衣解带牺牲色相,芈月的美在当时是人尽皆知的,义渠王一个土包子自然是完全没有抵抗力,轻易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了,二人私通近三十年,也保住了秦国西境三十年的和平,秦国才有足够心力实现东出大计,挺进中原。当然,我对这个解释,是半信半疑了,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芈月的出轨应该是半公半私的,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如果说她的偷情是出于小女人的天性,那接下来她做的事,确有大丈夫的豪情,因为有句话说的好——无毒不丈夫!
秦国经过秦昭王的调教,已经变得足够强大,义渠已经不足为虑,但前面我们也说了,义渠是个顽疾,普通攻城略地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必须来个猛药,然后一举剿灭。宣太后和秦昭王绞尽脑汁,最终还是选择了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擒贼先擒王!

前272年,宣太后一纸情书带着思念带着暧昧飞到义渠,义渠王看到后心花怒放,毕竟义渠除了牛羊,什么都缺,最缺的就是温柔乡,于是义渠王强忍着兴奋,满含着热泪来到秦国,会见自己的情妇,毕竟已经幽会三十年了,义渠王轻车熟路,来到甘泉宫。只可惜,这次他见到的不是笑脸相迎的芈月,而是杀气腾腾的刀斧手,义渠王怎么也没想到,温柔乡变成了奈何桥,就在他中刀倒地的那一刻,曾经万种柔情的小月月,正站在血泊中面无表情。对待你,没有爱也没有恨,有的只是利用,为了这大秦,为了这江山,不要怨恨我,你我都是可怜人,都是牺牲者,我牺牲了我的肉体,你牺牲了你的王国,我是该说你“色字头上一把刀”呢?还是该说你“自古多情空余恨”呢?记住,在这个时代,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没有资格触碰爱情,只有刀剑,权谋和江山才是时代的主题,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义渠王被杀,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先秦史学名家马非百曾这样评价: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宣太后虽非王,却是无冕之王,宣太后的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巿,被称为“秦国四贵”,他们分割的秦国的大权,以至于最后“秦国只知太后和四贵,而不知秦王”,这让秦昭襄王很揪心,再这样下去要看就被架空了,但又出于照顾母亲的面子,不忍下手,直到前266年,秦国的又一位名相范睢(这里不是他的主场,同样也是客串一下)入秦,他指出的秦国的病症,就是王权太弱,相权太大,如果不收回太后和四贵的权力,恐怕淖齿、李兑那样弑君篡国的祸乱要在秦国重演。秦昭襄王这才意识到危机,毕竟宣太后一开始就没打算立他为王,公子巿和公子悝可都眼巴巴的等着他提前退休呢,所以,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于是他采纳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四贵逐出秦国,这才开始自己真正的独立执政时期,这一年是秦昭王四十一年,他总共在位五十六年,还有十五年,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大展宏图,但有一个人,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那就是他的母亲,宣太后芈月,稷儿啊,王的路,我只能陪你到这了……

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去世,葬于芷阳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这个与大唐武则天,北魏冯太后,大清孝庄太后齐名的女人,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她的一生充满争议,毁誉参半,有人说她粗鄙低贱,淫乱后宫,也有人说她大智大勇,女中豪杰。
而我对她的评价只有六个字——“小女人,大丈夫!”在秦惠文王面前,在义渠王面前,甚至在后期她的宠男魏丑夫面前,无论她多么位高权重,又或者另有心机,至少在那一刻,她是个温柔的风情万种的渴望得到怜爱的女人,她是女人,但这个时代不允许她是女人,孤儿寡母备受欺凌,她不得不对秦惠文王的正妻以及儿子痛下杀手;东出大计,根基不稳,她不得不牺牲色相委身义渠,随后又不得不用计让有三十年情分的义渠王死于非命,她要守住这江山,用最柔弱的臂膀。她果断、狠辣、霸气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她阴险,狡诈,喜怒不形于色,又是一个杰出的谋略家,在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里,她整整参与了四十一年,她为秦国的崛起埋下了一块极其牢固的砖石,她是小女人,小小的我,有大大的梦。
如果女人是水,那她就是冰,冰寒于水而锋利于水,冰是睡着水!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14 13:44:34 +0800 CST  
@mm9073 3050楼 2017-06-13 21:15:00

这么多天过去了,还是31楼?我没看错?

楼主去哪儿?
—————————————————
哈哈,回来了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14 13:44:59 +0800 CST  
@周陈王2014 3049楼 2017-06-12 23:05:00

看了,好看,顶一
—————————————————
每天必顶啊ʘᴗʘ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14 13:45:41 +0800 CST  
@mm9073 3050楼 2017-06-13 21:15:00

这么多天过去了,还是31楼?我没看错?

楼主去哪儿?
—————————————————
哎,没办法,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这期间宣太后。魏冉,范睢,白起,英雄辈出,这段历史太长了,我得看完所有的史书然后考虑从哪个人物入手,太难了,这道题,太难了,呜呜呜呜呜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14 13:47:25 +0800 CST  
@阳光洒满路途 3048楼 2017-06-12 15:47:00

滴!滴!,老人卡!
—————————————————
半价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14 13:47:45 +0800 CST  


9.荣耀
战国最大的魅力,就体现在一个“战”,无论是变法派与顽固派的明争暗斗,还是是真实战场上的血雨腥风,又或是邦交纵横中的唇枪舌战,都一样精彩。如果说秦孝公功在变法,秦惠文王功在邦交,秦武王功在伐战,那秦昭襄王可谓是集大成者,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六世中他的在位时间是其他五世之和,所以他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如果孝公是奠基,惠文王是拓展,那秦昭王的一生,只能用那两个字来形容——荣耀!王者的,荣耀!

秦昭襄王的荣耀离不开四个人,一是宣太后芈月,她监政四十一年的,虽然不能把全部功劳都归于她,但本着客观的态度讲,如果没有宣太后,秦国至少要在乱象丛生的黑暗中徘徊很多年。第二个是魏冉,他是秦国历史上的名将加名相,是秦王的长辈也是左右手,后又举荐的白起,总得来说,用“汗马功劳”这四个字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第三个,不用猜就知道,白起,一个有“杀神”“人屠”称号的将军,一生杀敌斩将过百万,以至于后期六国合纵攻秦却无兵可征,他是真正把六国打垮的男人,是名副其实的“战国绞肉机”。还有最后一个,是范睢,他是一个功过三七开的人,他的“远交近攻”国策是“连横”的升级版,他有堪比张仪之才,却无张仪的胸襟,功过相抵不予多言。
你可能要问了,这“四人帮”的功劳这么大,哪里还有秦昭王发挥的余地啊?
话不能这么说,汉高祖刘邦不就说过吗:“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但这天下,姓刘”有不世之才,难!但驾驭不世之臣,更难!
这“四人帮”在前面已经讲了其中的两位,宣太后和魏冉在史书中也是只言片语,就匆匆的领了盒饭,但接下来的这两位,却着实是正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白起,一个传奇的名字,是不是叫“起”的都有大出息,魏有吴起,天下莫能当;秦有白起,碾四海八荒!我决定我儿子就叫南柯月起,如何?(想的太远,前提是先要有个女朋友)。
正史上对白起的童年少年都没有记载,第一次出场就和兵戈有关:“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
前296年,魏襄王和韩襄王在同年去世,国君去世一般都伴随着内乱,内乱未清外患又起。秦昭王抓住机会趁机抢了一把。前294年,秦昭王派兵攻打韩国,夺取了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左庶长白起夺取了新城(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这是白起的小试牛刀。
这还不算完,挨打的韩国找到了三晋里的大哥魏国,请求联合攻秦,秦国这些年的确强的有点不像话了,东征西讨,中原被搅的不得安宁,必须得打压一下秦国的锐气,而且韩赵魏三家打断骨头连着筋,这个忙于情于理都得帮。于是魏王下令,命大将公孙喜带大军前去助战。东周也派兵加入魏、韩联军,这下抗秦队伍足足有二十四万之多。

秦昭王心里没底了,因为除了留守城池的部队,满打满算真正能投入战斗的,也就十万有余,不足联军的一半,这还不是最头疼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联军将领公孙喜,曾攻秦破楚,也算是身经百战,加上联军数量优势,秦国这边的确找不出一个旗鼓相当的。
秦昭王正胸闷气短呢,魏冉不愧是传说中的“阿司匹林”,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谋划,这次他举荐了一个人,没错正是主角白起,这个时候的他,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领,然而接下来的一战,将开始他的“战神”之路。
前293年,秦昭王在相国魏冉的推荐下,将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
此时,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与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的韩、魏、东周24万联军已经形成对峙局面,战争一触即发…

战争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这个很难把握,除了个别像诸葛同学这样可以借到东风,其他的基本全靠蒙。地利嘛,伊阙地势险要,位于洛阳以南,伊水向北流入伊阙。两座山相对,远望好像门阙,伊水从中间流过,向北流,所以称为伊阙。这个地形,似乎双方都可以利用,算不上“利”。最关键的还是人和了,联军之中,韩军主将暴鸢希望魏国盟军军队打先锋,理由是韩军实力在诸侯国里大家都心知肚明,演演韩剧还成,真打起来就不好说了。而魏军主将公孙喜,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正是因为魏军强才不能打头阵,要等秦军疲惫了,再丢出这个王炸,而且韩军也不弱,武器精良,尤其是弓弩在列国中是出了名的,完全可以顶住秦军的前几波冲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然后魏军再神兵天降,风卷残云般收拾了他们。公孙喜这个方案是没有问题吗,一看就是熟读兵书,但,很可惜他碰到的对手,恰恰是熟读兵书却不谙兵法的主,你设下了“计”,人家偏偏能够“将计就计”。

白起看了联军的阵营,韩军在前,魏军略后,小白微微一笑,正中下怀,后来又通过密探打听到韩魏两军主帅貌合神离,各自只为保存实力消极备战,谁都想做坐而收利的“渔翁”。松散的利益联盟,有时候还不如单个的一支军队有战斗力。联军什么的,果然是最靠不住的,近现代,不是有个国家纠集16国联军,在我们家门口撒泼,后来不是被我们打回三八线了吗?
五个指头可以握成拳头,很难对付,但一根手指却是脆弱的易折断的,所以白起看中了这一点,决定避实击虚,各个击破。

战斗打响了,白起派了一路疑兵佯攻韩军,但雷声大雨点小,这在兵法上叫“树上开花”,树上本没有花,我给它绑上几朵,白起让小分队分成几路,摇旗呐喊,杀声震天,在马尾上绑上树枝,四处奔跑,灰尘漫天,空气中能见度低于一米,这样一搞,这支几千人的疑兵就被当成的上万人的主力。韩军呢,看雾霾太大,分不清虚实,也不敢贸然进攻,只能静观其变。这下,一只小蚯蚓钓住了一只大螃蟹,几千部队牵制住了数万韩军。

白起没有硬碰硬,而是选择了避其锋芒,他把真正的主力调到韩军背后,用来收拾魏军,因为他知道魏军以为韩军与秦军激战正酣,自己可以看双方两败俱伤后坐收渔利,所以防守必定有所懈怠,白起抓住这一点,出其不意,猛攻魏军。魏军毫无防备,被杀得措手不及,在伊阙山的狭隘地区仓促应战,首尾难相应,只得各自为战,最后被各个击破。魏军主帅公孙喜派人向韩军求援,而韩军主帅只求自保,以自己也正在对抗秦军主力为由不愿出手相助。
所以,没等多久,魏军就兵败如山倒,联军主帅公孙喜被俘,韩军一听盟友溃败,主帅被抓军心动荡,纷纷溃逃,正在此时,白起的另一路主力,从韩军两翼杀来,韩军早就没了战意,作鸟兽散,秦军势如破竹,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俘虏主帅公孙喜并处决,占领伊阙,
同年(前293年),白起趁胜追击,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大片土地。
关于这场战争的影响,看看史书利怎么说,伊阙之战后,韩、魏两国门户大开。“明年(前292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後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白起功成,秦国名就。

小试牛刀就斩首24万,真对得起“战神”的称号,如果这些只是战场上的正常死亡,那接下来一战,可能就要暴露白起“人屠”的本性了。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24 17:24:44 +0800 CST  
在伊阙大胜后,秦昭王收拾了韩魏,下一步该收拾相爱相杀的楚国了,楚怀王客死他乡后,楚国曾合纵攻秦,但被秦国给收拾了,于是秦昭王给楚襄王发了一条微信,内容大致是——楚国背叛了秦国(到底谁背叛谁很难说),秦国将攻打楚国,决一雌雄。”

这哪是国书啊,分明是战书,楚襄王是个比较怂的人,而且怂的很走心,自己老爸客死秦国,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啊,这谁能忍,但楚襄王忍了,不是他能忍辱负重,单单只是因为怂,他打算跟秦国讲和,这也难怪屈原要跳江,碰上这样的猪老板,搁谁谁都得跳江。前前285年,楚襄王与秦昭王在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友好相会,议和结亲。
如果事情以这种皆大欢喜的方式结束,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两国百姓免于刀兵之灾,但楚襄王却总是这么让人意外。
楚国在春秋曾暴强一时,早有问鼎中原之说,战国凭借吴起变法,也曾雄起于诸侯,而现在呢,面临亡国灭种,但似乎襄王对这些并不在意,他本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宗旨,继续挥霍着祖宗的家产。
襄王好骑射之术,前281年,楚国有一位善于用微弓细绳射中北归大雁的人,楚襄王听说后,把他叫来询问射中的经验。
其实这个人并非普通的打猎的,正如当初姜太公直钩钓鱼一般,他用小弓射雁,都是套路,说白了就是炒作,让自己上头条,然后把自己推销给诸侯。
楚王见到他:“听说你有神技,不知有何诀窍?”

果然,那人的回答基本和射箭无关,完全是在推销自己的谋略:“我好小箭,小箭射小燕,小鸟,不足挂齿,楚国山河广袤,国富兵强,大王之志,本不该在乎是这些小雁、小鸟.....”
襄王顿时察觉到了这小子的意图,于是问:“那先生的意思是?”

“秦国是只大鸟,左近赵国,右挨楚国,正面对着韩国、魏国,早就有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若不射它,必成其饵食。”

“先生可有良策”

“俗话说:鲲之大,一锅炖不下!秦地势又有利,展翅翱翔,方圆三千里,可见秦国不可能单独缚住而一夜射得了。”

楚王送走了这位射手,越想越来劲,正如他所说,楚国本就不弱,为何不大干一把,秦国是楚国一直以来的大患,怀王时代就被张仪坑的没脾气,而且想到自己的老爹也被坑死他乡,而自己却又屁颠屁颠的给秦国当小弟,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发誓要踏平函谷关。他接纳的射手的建议,既然不可单独缚之,那就群起攻之,于是,楚襄王派使者出使诸侯国,重新约定合纵,以便讨伐秦国。没错,楚襄王就是一个喜欢冲动的人,冲动是魔鬼,冲动是一副手铐,也是一副脚镣,冲动是永远吃不完的后悔药。

让楚襄王没有想到是是,秦国先听到这个消息,决定先发制人。

前280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领军队从陇西郡出兵,攻取了楚国的黔中郡,楚襄王被迫割让上庸和汉江以北。这还不算完的按秦昭王一贯的作风,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前279年,秦昭王派大良造白起率军大举攻楚。这次可没有小打小闹,而是直接决定攻打楚国的都城,白起首先率军沿汉江东下,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然后在过河之后拆除桥梁,烧毁船只,颇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势。
白起的战前动员也十分简单——“要么赢!要么死!”
没有办法,必须得玩命的砍,因为已经没有退路,而楚军因在本土作战而有后顾之忧,士兵因担忧父母兄弟而无心应战,只能节节败退。

秦国锐士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一直到达楚国的别都鄢。
鄢城距离楚国都城郢很近,是拱卫郢都的门户,一旦鄢城破,那楚国危在旦夕。正所谓兔子急了还吃窝边草呢,蚂蚁急了还能绊倒大象呢,可能是白起逼的太狠了,又或者是后方就是首都已经无路可退,秦军在鄢城遭到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双方都死伤过半,秦军异地作战,无援军,无补给,只能速胜,不可持久。
白起郁闷了,直娘贼,真不该把船都烧了,要是这回被包了饺子,那就赔了夫人又赔了小三了,所以必须想个办法,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和单兵作战能力以及武器装备都有很大关系,但即使如此,依旧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古代最省时省力又效果显著的作战方法有两种——火攻和水攻。这两种我们都不陌生,最熟悉的依然是火烧赤壁和关二爷水淹七军。水攻在战国也有前例,那就是之前讲的智瑶漫灌晋阳城,让赵无恤在水里喝了三年的鱼汤。
白起在分析了种种不利局势的情况下,几乎绝望了,孤军深入,久攻不克,无援军无粮草,于是站在山头,面对着滔滔不绝的夷水,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想不到我这颗一战成名的秦国新星才刚刚冉冉升起,就要陨落在这夷水河畔,白起啊白起,你这名字还真没白起,白白忙活一场,被滚滚江水淹没长眠不起,等等,“水”?“淹”?对啊!”白起脸上划过一起微笑。
夷水从楚西山长谷出而流向东南,为了不被发现,白起派人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然后修长渠直达鄢城,水越蓄越高,最后与堤坝持平,白起看时机已到,
下令:“掘!”
“可是城中百姓……”
“还让我说第二遍吗?掘!”
数千名蓝翔手扶挖掘机专业的研究生一起动工,堤坝被撕了个口子,洪水奔腾而下,鄢城可没有晋阳城那么坚固,城墙瞬间崩塌,洪水涌入城中,百姓一觉醒来不由得歌唱:“如果大海能够带走我滴矮丑,就像带走每条河流”……
于是,矮和丑的都被大海带走了,只剩下高富帅和官僚们逃回了都城…

白起水淹鄢城,究竟造成了多大的伤亡
《水经注》这样记载:鄢郢之战,秦将白起见久攻不下……引水灌鄢(湖北宜城)。水从城西灌到城东……入注成渊,水流冲垮了城池的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
从“百姓随水流”,“死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可以看出,这不是一场战争,而是屠城!《大秦帝国》中为了拔高白起的影响,说他在淹城之前派人往城中通报消息,让百姓迅速撤离,这怎么可能,无论当时白起是否真的对百姓有恻隐之心,他都不会做出这种事,因为三军统帅主动暴露战略目的,是多么愚蠢的事。所以无论我们对“战神”多么崇拜,无论他有多大的功绩,都不能掩盖他曾经的罪恶,鄢城百姓尸体堆积如山,城东皆臭,故称熨斗陂为“臭池",也有人叫——“白起池”。

秦军攻克邓、鄢城后,白起稍做休整,又率军攻打并占领西陵,扼住长江,截断郢与西面巫郡的联系。这样,楚国都城郢,就彻底变成囊中之物了。
前278年,白起再次攻打楚,势如破竹,攻陷楚国国都,楚襄王兵败,向东北方溃逃至陈,被迫迁都于此。而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24 17:27:16 +0800 CST  
一将功成万骨枯,白起赢了,赢得很漂亮,也很丑恶。而此刻,我并不打算赞美他的骁勇善战和所向披靡,因为当秦军在郢都里烧杀掠抢,展现人类罪恶的一面时,另一边,汨罗江畔,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却点亮了人性的光辉。没错,就是他,一个熟悉的名字。
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提到屈原,还能想到什么?端午节?粽子?还是那三天假期?一个纪念先贤缅怀圣人的日子生生被搞成的旅游度假的庆祝活动。当然,如果没有这三天假期,也许,也许不久之后,这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就会从我们的记忆里被抹去,从我们的存在里被剥夺,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针对棒子的这种行为,我不做评价,只想说一句:“混账东西!”
伟大的人却需要用节假日的方式才能被人们铭记,是可笑?还是悲凉!一个没有精神文明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快餐文化的到来,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在这个段子盛行的时代,还有谁能静”下心来写写诗篇,又有谁能静下心来去品品《离骚》,大家更愿意捧着手机,刷微博,看鲜肉。但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除了对着电脑屏幕,打着苍白无力的文字,和屈子一起吟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随后泪流满面的带着满腔的悲愤与无奈一起葬身江底,我,还能做什么呢?
对于屈子,我并没有单独列一篇,因为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屈子的人生,不是故事,而是诗篇,不可述说,只能吟唱。农历五月五日,当屈子得知楚都被破的消息后,情绪并没有过于激动,意料之中的事罢了,哀大,莫过于心死。62岁的他步履蹒跚的走到汨罗江畔,还能说些什么?还会想些什么?我愿意这样死去,以便你们这些朋友因我之故而更爱世人;我愿意再变为泥土,让我在诞生我的大地中安息。曾经一度十分讨厌动不动流泪矫情的自己,现在明白,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而太深。

他纵身一跃,自我了断,是诗人的归宿。 但,就在这一瞬间,他忘记了,他自杀的原因…

《我忘记了我自杀的原因》
南柯月初
强装优雅的被收养的鬣狗奸淫,
这并非我自杀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贞操,
有素质,有涵养,还有狗屁一般的热血丹心。

从天而降的头颅能听到梦破碎的声音,
这却并非我自杀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追求,
听音乐,去远方,前往住着蓝精灵的大森林。

吸食挚爱的血肉已让我成瘾,
这并非我自杀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食粮,
啃书籍,喝汗水,还有友人的脾肺肝肾心。

汨罗江像个姑娘宁静美丽也波光粼粼,
这并非我自杀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向往,
去草原,看大海,和脚踩碎玻璃的美人鱼没羞没臊,昵昵亲亲。

灵堂灰色的头像有种莫名的吸引,
这并非我自杀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色彩,
有肿瘤的玫瑰黑,有帽子的樱桃绿,还有天上人间的红嘴唇。
炽热的极光融化了冰冷的火焰,
天翻地覆的轮回,
“奈何啊?奈何啊?”桥畔传来孟小姐煮汤时的呻吟。
“无奈呀!无奈呀!”河中漂着的排骨等待着下一个失足落水的点心。

我忘记了我,自杀的原因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7-06-24 17:27:49 +0800 CST  

楼主:南柯月初

字数:403140

发表时间:2017-03-12 05: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13 13:25:13 +0800 CST

评论数:596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