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的故事这样讲才精彩

@新昌仁慧 2015-09-13 16:29:57
周恩来,张闻天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
周恩来说,我们不应该成立西北联合政府和西北抗日联军,因为这对于我们会非常的不利,应该建立所谓抗日救亡代表大会和援助绥远联军之类作为替代(名义上不能和张扬走一路)。
至少政治上不能和南京对立,而是要和他们合作,不能以西安作为中心,而是作为陪都为好。
周恩来的意思其实就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且不能和张扬搞在一起,必须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做这件事。因......
-----------------------------
也有人表示反对,这就是已经基本失去权力的张国焘。张国焘认为目前还是要和南京政府作对的好,要和张扬坚决的站在一起,成立联合政府和联军。张国焘认为内战肯定会继续,就必须争取张扬这个盟友。

张国焘自己不承认有过这种立场,此事存疑。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3 14:59:58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3 16:34:41
17日针对张学良的询问,中共电报回答说:我们对远方已作几次报告,尚无回报……惟远方政府,目前为应付外交,或尚不能公开赞助我们。
实际16日苏联已经发了电报给中共,不过中共方面解释是电报译码不出来。很多学者认为此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苏联为了中共这个电台前后派出林彪堂兄林育英等人。这些人都是苏联培养的谍报精英,甚至远比国民党的同行要厉害的多,绝不可能存在连个电报都解码不出来的情况。而且此次前后不......
-----------------------------
出于这个目的,中共来了个时间差,谎称电报不能解码,争取了5天的时间。

争取时间是看看还有没有可能忽悠张杨杀蒋。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3 16:07:20 +0800 CST  
@土拨鼠1812 2015-11-23 19:41:47
说实话,老蒋在锦州之战前确实豁出去了,要是华北再给力点,再舍得把长春守军割肉,没准东北主力能跑出去。东北的战局跟之前的股市一样,天天放利好还是不停的跌,等到想退出的时候,已经套牢了~~
-----------------------------
1947年秋季,铁路已经被切断时,东北国民党军如果断放弃长春、吉林、四平、铁岭各点,就守沈阳、营口、锦州三角地带,还能做到打得赢打、打不赢走。等1948年春季,东野占领了营口港,国民党军就算舍得长春守军割肉,沈阳卫立煌集团也跑不掉。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3 20:48:29 +0800 CST  
@看帖还要登陆 2015-11-23 16:04:46
@zhaoyu1027 2299楼 2015-11-22 17:02:00
@503085319 2015-11-09 15:06:47
@killywen 2015-11-10 20:40:25
@zhaoyu1027 2015-11-12 14:58:35
马克思创立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就是这样规定的。至于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允许共产党存在,与马克思主张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只允许社会主义国家由共产党一个政党执政无关。请你不要转移话题。
-----------
—————————————————......
-----------------------------
美国是这样谋划的,在希特勒发表《我的奋斗》但还不富裕时,给了他很多活动经费,帮他崛起。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3 22:30:26 +0800 CST  
第九十九章 战略决战之二:攻锦波折(四)
此时,罗帅的作用就很重要了。由于他虽做着政治工作,却只是东北军区副政委(政委由不搞政工的林总兼任),更不是东北局书记(也是林总),因此无力改变林总决定,只能做他思想工作。既然要做思想工作,深谙其道的罗帅在深夜看到林总秘书送来电报时,没有立刻去找其评理,而是先圈阅了电报,让林总休息好,有心理缓冲期,等天明再说。
10月3日晨,列车到达彰武以北冯家窝铺进行防空隐蔽,罗帅这才与亚楼一起来找林总。他回顾了从7月中旬到此时,东野作战方向讨论决策经过,认为只要在锦西方向再增加一个纵队加一两个独立师,就能堵住该方向援敌。林总本来就是心理问题,自然讲不出更多回师长春理由,只是说因为敌情变化提出两个方案供军委考虑,可等军委指示再定。罗帅进一步指出,如果改变作战计划,将会影响士气,部队重新部署也很困难;而且,主席已经下了巨大决心,也不可能同意这样做。
罗帅后面谈的那些,正是林总所担心的,加上亚楼支持罗帅,林总明白自己方案已无人支持,遂令秘书追回电报。但电报已于当日凌晨四时发出,罗帅又建议不等军委回电,重新致电表态。林总表示同意,可心乱如麻,措不了词,只能由罗帅执笔,林、刘补充(主要是改变兵力部署内容)。就这样,新的署名林罗刘电报,又发给了军委。
该电首先表态:拟仍攻锦州,因为回头打长春太费时间,且不攻长春,其守敌也会弃城突围;然后汇报了新的兵力部署:以4、11纵和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葫芦岛方向敌东进兵团,以1、2、3、7、8、9六个纵队攻打锦州,以5、6、10、12四个纵队钳制沈阳方向敌西进兵团,以九个独立师继续包围长春;接着又表示,攻锦将精心布置,不急于求成,战役目标是歼灭守敌而非永久占领;最后将上述意见请军委考虑与指示。
10月3日九时,电报发出,但主席一时没有收到,只收到了前一封电报。看到林总关键时刻又要退缩,将对战略决战、统一大业产生致命影响,他又急又气。当日十七时,主席以军委名义给林罗刘发出第一封回电。电报首先强调,攻占锦州计划不应再改,针对敌增兵葫芦岛,可在攻锦同时,在两锦交通线上,部署必要兵力,先歼援敌,再克锦州。电报接着指责林罗刘:五个月前长春之敌好打,却不敢打;两个月前同样好打,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却因增兵葫芦岛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这是很不妥当的!电报最后要求林总迅速率野司移至锦州前线,以期迅速攻克锦州。并警告说:“迁延过久,你们有处于被动地位之危险。”
客观地说,主席这封电报主要就是情绪发泄和“威胁”,有些内容并不客观。比如:说五个月前(即4、5月间)长春好打,但那时东野攻坚技术其实还未训练好,长春并不好打。说两个月前(即7月间)同样好打又不敢打,与主席听了老总建议,不想把有限“家务”消耗在长春,有着极大关系,责任并不完全在林总那里。敌军在葫芦岛增加兵力最终达七个师,也并非不很大的敌情,而是非常严重的敌情,需要认真对待。因此,这封电报没有什么说服力,只能反映了一个事实:主席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是为“威胁”。
那么,主席是不是已经黔驴技穷,到了只能靠生气来逼迫林总攻锦呢?不是的。第一封电报只是起到当头棒喝作用,让林总认识到问题严重性。两个小时后的十九时,主席又以军委名义发出第二封电报。电报在重申应该坚定攻击锦州、不打长春原则后,开始讲道理了。道理是,打下长春后,还是要打两锦。届时,第一,两锦敌军不仅不会减少,而且可能增加。第二,长春在,沈阳之敌还不敢置长春不顾而专力援锦,打下长春,再打两锦时,沈敌可以倾巢援锦。因此,只要力争在十天内外攻取锦州,就有战役主动权;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取得主动,反而将增加下一步困难。
应该说,这封电报站在林总立场上,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替他出谋划策,说服力较强。是为“利诱”。但随着林罗刘重新表态的电报发来,主席不再需要费尽心机让林总决策攻锦了。不过,他仍不太放心,又在10月4日晨六时,以军委名义给林罗刘发去一电(3日收到电报时已晚)。
电报首先对林总决心攻锦表示欣慰;继而又指出,他要吸取两个教训:一是指挥所应先于部队移动到所欲攻击方向,二是必须集中主力攻其一点,不要平分兵力。电报接着要求攻锦时间愈快愈好,但必须等兵力到齐,指挥所接近锦州附近,完成准备工作才可。对于回头攻长春问题,电报认为林罗刘所说“太费时间”及即令不攻长春,该敌也必自动突围,能收复长春并能歼敌一部的理由(这是罗帅为了让林总下台阶的说辞)不成立,军委上两封电报找到的才是真正理由。就长春守敌突围来说,目前突围愈迟愈有利,不突围更有利。
主席特意强调:此前双方之间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希望林总能坚决实施其后一封电报的部署,先克锦州再攻锦西。最后,他还担心老蒋在沈阳发表讲话,恐吓林总,特意关照:“他讲些做些什么,你们完全不要理他”。至此,辽沈战役总方针终于确定下来了,剩下问题就是用什么手段迅速攻克锦州。欲知详情,请看《战略决战之三:阻援打锦》。
在结束本章之际,想谈的当然是在攻锦磨合,林总所表现出的性格弱点。在部队建设训练、将领合理使用、大兵团兵力部署、重大战机把握等方面,林总无疑是解放军将领中的翘楚。但他面对没有必胜把握的战局时,就会犹豫、胆怯乃至逃避,攻锦战役就是如此。当然,如果不是林总后来出事,中央一度把他攻锦时的犹豫,当作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来批判,这几封电报很可能作为超级机密,无缘面世。
林总这种性格,应该并不适合在1971年密谋杀害主席,抢班夺权。须知,主席经过长期游击战、运动战磨练,警惕性极高。想谋杀他,不知比在国民党军东进、西进兵团威胁下,强行攻取锦州,要困难多少倍。更何况,就算谋杀成功,林总暂时可能有接班的巨大利益(从长远看,如果老而不死,也有再被儿子干掉的危险);却不能像打赢辽沈战役那样,获得巨大荣誉。相反,林总将为如何向全党作出交代,伤透脑筋。由此分析,林总不会去干这件基本无法做成、好处有限却风险极大的坏事。谋杀主席计划就是其子林立果单方面行为,林总根本就不知情,更谈不上支持和指挥。
从该角度分析,主席南巡讲话,不断敲打林总,还有意泄露谈话内容,就不是逼林总跳墙,自我爆炸。主席真实意图是,抓住林总胆小性格,进行超常规威胁;然后回京与林总摊牌,以保持荣誉、安度晚年的保证,进行利诱,让林总看到希望,以使林总以健康原因,主动放弃接班人地位。如果没有林立果这个因素,即使林总不乐意,或不相信主席承诺,最终也将无奈接受,“君臣”相安无事。但由于半路杀出个林立果,遂使主席妙招成昏招。难怪九一三事件之后,主席会因心理失落而大病一场。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4 10:03:38 +0800 CST  
@悠悠见南山L 2015-11-23 23:20:29
顶一下
-----------------------------
感谢支持。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4 13:20:02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3 16:31:29
13日中午,中共方面发电报表示支持张扬的行动,还提出了四点意见,主要是军事上,群众运动上,内部团结上的主张。
因为张学良要求周恩来立即赴西安,毛泽东让周恩来立即出发,尽量在16日赶赴东北军控制的延安,由张学良派飞机接到西安。
态度已定,总体来说中共对西安事变是极为高兴的,狂喜之余他们还不失谨慎,可见此时的中共高层已经是一个老辣沉稳极有手段的领导团体!
毛泽东特别嘱咐张扬要妥善安置蒋......
-----------------------------
话虽如此,人到了这种时候总抱有一线生机,自己骗自己。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一个中队100多人的日军可以押解上千国军战俘到杀人场,最终将他们全部屠杀,有人说如果他们一下子暴动似得分头逃了,100多人的日本兵不可能杀光他们。这是因为人都有这种劣根性,也就是忍辱偷生。到这种绝境下,人的求生欲就会压倒一切,他们会想如果我听他们的,他们或许不会杀我。所以没有人冒着危险逃走,因为日本兵虽然杀不了1000多人,杀掉其中五六成的人还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有一线生机,一般人就不会敢于拼死冒险。
此时张扬还有一线希望,也就是苏联是否是出于某种目的,故意在国际上放出这种说法,实际上仍然会暗中支持他们。

有这种思想的人都是无能之辈。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4 14:35:01 +0800 CST  
@土拨鼠1812 2015-11-24 18:08:23
罗帅还是灰常有能力的,在山东根据地,党政军一把手,指挥作战也可以吧,当年反扫荡提出了反边战术,搞出来了好局面,作为当年主要根据地的负责人,也是很厉害的,不知咋地为啥总有人说他元帅名不附实,老毛嫡系什么的?还有,当年徐帅也在山东搞过一年,也挺有想法,如果继续干下去会不会也搞出一片天来?
-----------------------------
要罗帅像林总那样,把大兵团作战的每个步骤都推演出来,然后选取最佳作战方案,估计还是困难的。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4 19:41:21 +0800 CST  
@上官玉女 2015-09-14 08:08:09
太长篇,有空再看...
-----------------------------
所以要慢慢发。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4 20:56:43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12 13:15:17
海打战役落空后,河东四万多红军活动地域骤然缩小,而本来指望从定远营获得苏援物资也全部落空,给养困难问题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中央领导喘不过气来。为此,洛甫于11月9日,以中央书记处名义致电王明、康生、陈云,要求国际紧急寄送款项,声称:“不论五万十万都要快”,“多推迟一天,则红军的冻死饿毙即多增加一人,此非革命之福”。听洛甫说得那么可怜,老斯也动了恻隐之心,遂授意国际于12日电告中央,将对中共财政......
-----------------------------
@新昌仁慧 2015-09-13 07:31:31
主席打算另辟蹊径。通过研究老蒋历次对红军围剿,主席找到一条规律,即他一定会靠前指挥,而不管指挥地点是否在中央军控制之下。因此主席断定,老蒋再次发动对陕北围剿时,也会到西安靠前指挥。届时,设法让汉卿与老蒋火并,抓捕乃至杀掉老蒋,玲珑棋局就会被打破。
然而,跟汉卿打了半年多交道,主席明显感到,他尽管政治道行不深,却很有自我保护能力和待价而沽本领。不把汉卿逼到山穷水尽地步,想让他铤而走险,无疑......
-----------------------------
@zhaoyu1027 2015-09-13 15:48:50
什么叫买彩票撞大运?张学良此时并没有捉蒋兵谏的意图,蒋介石怎么能识破其意图?情报工作往谁身上做?别人怎么告密?
至于蒋介石身体不好,不到西安,这并没有什么关系。那样的话,张杨军队就调不走,中央大军也进不来,红军仍可以在陕北休养生息。而只有蒋介石亲自到西安开军事调度会,才有可能实现张杨军出、中央军进的局面,而调度会一开,张杨必捉蒋,这是板上钉钉的事,请问此事变数在哪里?
毛主席这是一颗......
-----------------------------
@新昌仁慧 2015-09-14 09:41:36
人们常说,无毒不丈夫。那意思是说,凡要想成为大政治家,就必须能够做到六亲不认。以此为标准,蒋介石之不能成大业,大概是命中注定的。因为他照样也会为“情”字所累。过去只知道,蒋一向对亲情抹不开情面,比如对夫人宋美龄以及对姻亲之宋家、孔家;有时亦常常会对自己的学生抹不开情面,比如对那些始终效忠于他的黄埔学生,包括那些曾经动摇过的学生。如今却发觉他对友情也有些抹不开情面,比如对张学良。只因张在国家......
-----------------------------
人们常说,无毒不丈夫。那意思是说,凡要想成为大政治家,就必须能够做到六亲不认。以此为标准,蒋介石之不能成大业,大概是命中注定的。因为他照样也会为“情”字所累。

既然不能成大业,当然必须让位给毛主席、共产党。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4 22:27:14 +0800 CST  
第一百章 战略决战之三:阻援打锦(一)
坚定了攻锦决心的林总,率领野司乘坐列车,继续按昼伏夜行节奏南下。1948年10月4日,他们到达可通车铁路的终点阜新。需要说明的是,东野早先一直对铁路进行破坏,但从东野对当面敌军建立起战略优势以来,修复铁路便提上了议事日程。该年2月,东北军区决定以护路军所属两个团,编成铁道1、2团,负责配合铁路工人抢修铁路。
7月5日,经军委批准,在铁1、2团基础上,东北军区又补入二线兵团一部,并吸收一批铁路工人为技术骨干,成立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也称铁路修复工程局。铁道纵队下辖四个支队、两列水塔恢复列车、一个桥梁仓库,共3万余人。他们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系老斯应东北局要求而派出的),修复了北满、西满绝大多数铁路,故林总率野司能乘列车到达阜新,并改乘汽车继续前进。10月5日,他们来到锦州西北10余公里的牤牛屯,并在此开设了指挥所。
比林总更早到达的,是被老总称为“家务”的炮弹和炸药。东野主力南下北宁路后,沈阳敌军事实上比老蒋更早判断出东野进攻方向。从9月19日起,敌机昼夜轰炸郑家屯、通辽、彰武、新立屯等铁路枢纽,解放军军火列车、汽车不断被炸(仅列车就达八列之多),前线弹药供应困难,这对在北宁路上攻坚十分不利。25日晚,东野野司和东北铁路总局再次决定,开行3005次军火列车。该次列车共挂有32节车箱,其中22节满载榴弹炮弹和火箭炮弹,8节装炸药,剩下两节车厢应该供护送战士乘坐。
9月28日六时许,3005次列车从昂昂溪出发,29日傍晚到达郑家屯,之后进入敌机重点轰炸区段。包乘组依靠优秀驾驶技术,靠卡车司机自我牺牲掩护(他们在敌机夜袭时,故意打开车灯引诱敌机),困难时自己挑井水补充机车用水,终于在地方和部队大力协助下,于10月2日五时,将列车开到了前线最近的西阜新站。数千战士未等列车停稳,即蜂拥而上卸车,不到30分钟,将1700吨弹药全部卸往安全地带。而这批弹药对之后攻取锦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3005次列车立下不世之功,辽沈战役胜利后的11月,东北行政委员会给包乘组立集体特等功,东野赠予锦旗一面。1949年4月,司机长范永代表全组出席在西柏坡召开的解放战争特等军功荣获者群英会,受到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由于种种原因,军史及电影《大决战》都未强调3005次列车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辽沈战役纪念馆以一个橱窗的篇幅对其进行了讴歌,其中包括列车行车路线图表(笔者亲眼所见)。
而这时,国民党军救援部队也还没来得及到位,更不用说进攻解放军了。就在此前的10月4日,东野8纵已攻占锦州东面大紫金山主峰。此时形势其实是麻杆打狼两头怕,老蒋色厉内荏调兵遣将,固然吓到了林总,但他自己对能否守住锦州,同样心中没底。因为敌军原计划集中三个军九个师固守锦州,却被东野迅速割裂了锦州与周边据点的联系,实际守敌仅93、新8军六个师外加空运的49军两个团。为此,老蒋于10月2日致电老范,在撑腰打气的同时,没有忘记提醒老范:如果他感觉无法长期固守锦州,可以率部逃到葫芦岛,求得海上联络线。
其实,老蒋早在8月间,为让卫立煌集团北上长春接应守敌突围,就派过国防部第三厅(即作战厅)中将厅长郭汝瑰(其实是中共内线)去沈阳,与老卫等在沈将领商讨落实方案。众将商讨下来,认为卫集团兵力不够,应该让范汉杰集团放弃锦州,以七个师退守锦西机场和葫芦岛海港,抽出七个师海运营口武装登陆,卫集团负责派52军接应他们到沈阳。之后,合成一个有20个师以上的超级大兵团,一路“武装游行”到长春,把长春八九万守敌接应出来,再一路“游行”回沈阳。再以后,就能组成25到30个师的“武装游行”集团,想去锦州、出营口,都比较容易。
平心而论,老蒋这个方案如能实施,东野将被迫与集中、强大之敌在沈、长之间进行战略决战,并不十分有利。就算范集团援兵到不了沈阳,或到沈阳后不北上,范集团余部据守葫芦岛,依靠军舰火力支援和海上补给与东野周旋,主席围点打援预期也可能落空,而致解放军于欲攻不克、欲退不能的尴尬境地。难怪当汝瑰将该计划密告中共后,主席在9月3日给林罗刘电报中,表现了十分紧张的情绪。
但汝瑰回到南京交上计划后,却被老蒋臭骂一顿,方案束之高阁。因为在老蒋心目中,锦州是个有国际影响的大城市,尽管国民党军依然离锦州很近,随时可以夺回,却有损国际形象(他吃亏就吃亏在这上面)。此时火烧眉毛,老蒋倒想起了该方案,遂向老范提出。
可此一时彼一时,东野7、8、9纵都已在锦州外围活动,老范真的想带队逃往葫芦岛,势必遭三个纵队拦头截尾,轻则损兵折将,重则全军覆灭。即使能够顺利逃脱,老范也怕承担丢失锦州责任。他毕竟在解放战争爆发以来的战役中未吃过大亏,对坚守锦州尚有一定信心,遂表示要固守锦州待援。
既然锦州守敌不逃,那就只有攻坚一条路。林总到达牤牛屯的当天,就去锦州北面帽儿山观察地形。经认真调研,他又对10月3日向中央报告的兵力部署进行了微调:原拟参加攻锦的1纵,以两个师的主力驻两锦间的高桥地区,作为战役总预备队。另五个纵队再加有“攻坚老虎”之称的6纵17师共十六个师步兵,在炮纵主力支援下,执行攻锦任务,总兵力为25万人。预定参加钳制敌西进兵团的12纵,从长春南下后,留驻昌图地区,准备在卫集团北上接出长春守敌时,进行阻击。剩下三个纵队中,6纵17师调出攻锦,1纵3师加入,再加独2师、内蒙古军区骑1师,共十一个师兵力,置于彰武、新立屯以东地区,执行钳制西进兵团任务。再调五个独立师,和原先六个独立师及内蒙古军区骑2师一起,共十二个师兵力,执行继续围困长春任务。塔山阻击兵力不变。
林总完成最后部署后,各部队便开始积极准备,对锦州包围圈进一步缩小。10月6日,8纵23师68团3营又攻占小紫荆山,但因该营警惕性不高,仅留少数部队防守,很快又被敌夺回。即便如此,老范已经觉得不妙了,主动召开锦州守敌军以上主官会议,集体决定当夜突围撤往锦西,并电报向老蒋、老卫请示。但此刻,外面解放军已不止三个纵队,外逃等于送死。老卫毕竟是宿将,知道那是胡闹,立刻电话(解放军未切断电话线)命令老范坚守不动,以免影响全局。老蒋未提出不同意见,默认了老卫的决策。
老蒋从沈阳飞回北平后又转天津,也于10月6日,在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陪同下,坐军舰来到葫芦岛,具体指导东进兵团攻击部署。但敌并未立刻进攻,当日,蒋、侯又坐军舰返回华北,继续调集部队及研究战局。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5 09:51:18 +0800 CST  
@鹳雀 2015-09-14 02:09:16
关于多角恋爱那一段,看得差点笑死了。
不知各位发现一点没有,这一局多角恋爱的N位主角,最后基本上都成了烈士,投降的似乎还没有。
从中可以分析分析,这类人的个性都比较自我,不受制于环境,也不怎么在意人家的眼光,基本属于那种我行我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主,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妥协。
这样的人士可以当革命者,但当不了政治家。
但又可惜,偏偏这其中有几个就想玩政治,还想爬到最高位去坐坐……唉。
-----------------------------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还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出了力。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5 11:16:11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12 13:15:17
海打战役落空后,河东四万多红军活动地域骤然缩小,而本来指望从定远营获得苏援物资也全部落空,给养困难问题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中央领导喘不过气来。为此,洛甫于11月9日,以中央书记处名义致电王明、康生、陈云,要求国际紧急寄送款项,声称:“不论五万十万都要快”,“多推迟一天,则红军的冻死饿毙即多增加一人,此非革命之福”。听洛甫说得那么可怜,老斯也动了恻隐之心,遂授意国际于12日电告中央,将对中共财政......
-----------------------------
@新昌仁慧 2015-09-13 07:31:31
主席打算另辟蹊径。通过研究老蒋历次对红军围剿,主席找到一条规律,即他一定会靠前指挥,而不管指挥地点是否在中央军控制之下。因此主席断定,老蒋再次发动对陕北围剿时,也会到西安靠前指挥。届时,设法让汉卿与老蒋火并,抓捕乃至杀掉老蒋,玲珑棋局就会被打破。
然而,跟汉卿打了半年多交道,主席明显感到,他尽管政治道行不深,却很有自我保护能力和待价而沽本领。不把汉卿逼到山穷水尽地步,想让他铤而走险,无疑......
-----------------------------
@zhaoyu1027 2015-09-13 15:48:50
什么叫买彩票撞大运?张学良此时并没有捉蒋兵谏的意图,蒋介石怎么能识破其意图?情报工作往谁身上做?别人怎么告密?
至于蒋介石身体不好,不到西安,这并没有什么关系。那样的话,张杨军队就调不走,中央大军也进不来,红军仍可以在陕北休养生息。而只有蒋介石亲自到西安开军事调度会,才有可能实现张杨军出、中央军进的局面,而调度会一开,张杨必捉蒋,这是板上钉钉的事,请问此事变数在哪里?
毛主席这是一颗......
-----------------------------
@新昌仁慧 2015-09-14 09:41:36
人们常说,无毒不丈夫。那意思是说,凡要想成为大政治家,就必须能够做到六亲不认。以此为标准,蒋介石之不能成大业,大概是命中注定的。因为他照样也会为“情”字所累。过去只知道,蒋一向对亲情抹不开情面,比如对夫人宋美龄以及对姻亲之宋家、孔家;有时亦常常会对自己的学生抹不开情面,比如对那些始终效忠于他的黄埔学生,包括那些曾经动摇过的学生。如今却发觉他对友情也有些抹不开情面,比如对张学良。只因张在国家......
-----------------------------
如今却发觉他对友情也有些抹不开情面,比如对张学良。

蒋介石对张学良倒未必是抹不开情面,而是张学良手里还是十几万军队。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5 12:16:08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4 09:45:02
有关张学良秘密与中共会面之事,这时已不只是被东北军内部复兴社分子侦知,阎锡山也早就得到了消息。3月29日,即红军东征山西一个多月之后,据徐永昌当天 日记 记载:“晚八时张汗卿来电云拟助晋剿匪,如以来晋为妥者,可否上风陵渡过河云云。阎先生大怒,以为必无好意,且悔恨运城之部不该北调。(赵)星如谓共匪渡河决为张主使。阎先生亦言曾闻之郭增恺(杨虎臣亲信),张汗卿去冬某日在陕北与毛彭约晤等等,举室惶扰。......
-----------------------------
自然,双方也有利益冲突的情况。比如6月间蒋严令东北军配合晋西渡河之中央军向瓦窑堡方向夹击。张照旧依照蒋令执行,并通知红军尽速撤离。不料因红军撤退不及,而东北军进度较快,双方连续出现几次交火,互有伤亡。但对此张并不在意,反而相信这样更加逼真。类似的情况其实在以后也不断出现。而这次始料未及的是,东北军一0七师因急于邀功,尚未进占瓦窑堡即发捷报,红军偏偏又因物资搬运不及不让东北军进城。双方好不容易答成默契,红军于是一面加紧搬运物资,一面集中兵力去防堵东北方向的中央军。不想,原先蜷缩在北面石湾镇不敢出头的国民党高双成部误听捷报出来想拣些便宜,竟意外发现瓦窑堡是座空城,乘势便占了去。等到红军回头时已无能为力,弄得一0七师师长刘翰东一度都十分不满。

这就是著名的瓦窑堡乌龙事件。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5 13:34:03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4 09:45:02
有关张学良秘密与中共会面之事,这时已不只是被东北军内部复兴社分子侦知,阎锡山也早就得到了消息。3月29日,即红军东征山西一个多月之后,据徐永昌当天 日记 记载:“晚八时张汗卿来电云拟助晋剿匪,如以来晋为妥者,可否上风陵渡过河云云。阎先生大怒,以为必无好意,且悔恨运城之部不该北调。(赵)星如谓共匪渡河决为张主使。阎先生亦言曾闻之郭增恺(杨虎臣亲信),张汗卿去冬某日在陕北与毛彭约晤等等,举室惶扰。......
-----------------------------
蒋对此自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于是便有8月29日所谓艳晚事件的发生。省党部便衣队奉命秘密逮捕了在东北军中颇有影响力的有中共嫌疑的宋黎等人,其意图十分明显。让蒋意料不到的是,张学良竟然怀疑南京对东北军意图不轨,当即抄了省党部,把人抢了回来。最后,蒋依旧做此表面文章,以平息张之不满。而张也做个样子,把蒋点了名的嫌犯送往军法处讯问。蒋不愿得罪张之心态,极为明显。

东北军有十几万,蒋介石能为一些小事,说得罪就得罪吗?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5 14:37:02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4 09:46:36
蒋不想得罪张,自然有各种考虑,但关键还是对张有一种基本的信任感。也正因为从内心里信任张,一旦得知张有个风吹草动,蒋就显得六神无主,有些不知所措。
9月19日,贺衷寒报告称:“最近盛传张氏渐有希图与旧东北军势力为中心,后方与新疆省联络,单独在西北方面树立亲俄政权之意义。”20日,陈诚又报称:张学良嘱冯庸转达如下意见:“东北军自南来豫鄂、西开陕甘剿匪以来,损失甚重,迄未得到中央补充。余(汉卿)每次......
-----------------------------
蒋不想得罪张,自然有各种考虑,但关键还是对张有一种基本的信任感。也正因为从内心里信任张,一旦得知张有个风吹草动,蒋就显得六神无主,有些不知所措。

蒋不是信任张,而是觉得张是纨绔子弟,没看到张也有铤而走险的遗传基因,所以上了张的套。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5 15:59:17 +0800 CST  
@土拨鼠1812 2015-11-25 18:13:55
大决战中,有个部队把阵地丢了,没上报,后来让林彪知道了,骂了一顿,还要严办他们长官,后来罗帅处理的,这事真的不?
-----------------------------
10月6日,8纵23师68团3营又攻占小紫荆山,但因该营警惕性不高,仅留少数部队防守,很快又被敌夺回。
就是这件事。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5 19:36:54 +0800 CST  
@killywen 2015-11-25 20:46:46
人们常说,无毒不丈夫。那意思是说,凡要想成为大政治家,就必须能够做到六亲不认。以此为标准,蒋介石之不能成大业,大概是命中注定的。因为他照样也会为“情”字所累。
既然不能成大业,当然必须让位给毛主席、共产党。
==========
非常情况,就是要出狠手的。
而且毛也不是六亲不认吧,他亲人很多搞革命,基本死光了。做坏事,会遭人报复;帮国家改好命,照样会遭受原有利益者的疯狂报复。
至于文革......
-----------------------------
不说毛让他们多活了四五十年,反说毛让他们少活十几年,确实有些可笑。

非常有道理。岂止是刘、贺、林三人,几乎所有文革中去世的中共高级干部,都是毛主席让他们多活了几十年。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5 20:52:11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4 09:46:36
蒋不想得罪张,自然有各种考虑,但关键还是对张有一种基本的信任感。也正因为从内心里信任张,一旦得知张有个风吹草动,蒋就显得六神无主,有些不知所措。
9月19日,贺衷寒报告称:“最近盛传张氏渐有希图与旧东北军势力为中心,后方与新疆省联络,单独在西北方面树立亲俄政权之意义。”20日,陈诚又报称:张学良嘱冯庸转达如下意见:“东北军自南来豫鄂、西开陕甘剿匪以来,损失甚重,迄未得到中央补充。余(汉卿)每次......
-----------------------------
不过,张也还算对得起蒋。事变发生后除了极力保护蒋以外,时时当着蒋面落泪也显示其内心对蒋还是有一分感情。此亦即张所谓“关怀之殷,有如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吧。

错了。张学良虽然政治手腕不高明,却继承了其父为权力六亲不认的禀赋。之所以在捉蒋后保护蒋且落泪,是因为苏联援助没有落实。一旦苏援落实,他会一面流泪,一面以人民的意志为说辞,杀掉蒋的。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5 22:07:24 +0800 CST  
第一百章 战略决战之三:阻援打锦(二)
这样到了10月8日,敌西进兵团终于从新民、辽中,分路向彰武、新立屯一线进攻。9日九时,他们分三路对5纵防守的秀水河子(就是林总在1946年初歼敌四个营的地方)、头台子、彰武台门三处阵地展开猛烈进攻,但除进占秀水河子外,其余两处均未得手。
也就在这一天,做好充分准备的东野从北、南、东三个方向,正式向锦州外围发起进攻。其中,由3纵司令员韩先楚、政委罗舜初统一指挥北突击集团为主攻力量,组成兵力有2、3纵及“攻坚老虎”6纵17师,并配属炮纵的炮1团、迫击炮团、高炮1团一部及战车团一部(拥有坦克15辆),实力强大。由7纵司令员邓华、政委吴富善统一指挥的南突击集团,组成兵力为7、9纵,并配属炮纵的炮2团、高炮1团一部,也有相当雄厚实力。由8纵司令员段苏权、政委邱会作指挥的东突击集团,只有8纵配属1纵炮兵团,属于一支偏师。此外,炮纵直接指挥装备有远程火炮的炮3团,对各攻锦集团进行战略支援。
不难看出,这一部署明显就是围三缺一,希望守敌在解放军猛攻之下,失去信心突围向西投奔葫芦岛。当然,真有这么一天,溃不成军的敌人也是逃不掉的。因为驻高桥的总预备队1纵两个师会迎面截杀,配合尾追各纵,将他们尽数歼灭。但老范毕竟不是庸将,知道那是虚留生路,直到守敌被全歼,也未动过向西逃跑的念头。
这次大战因为涉及国民党军两个战略区,属于战略决战性质,就理应由作为最高统帅的老蒋亲自在北平靠前指导,根据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及时调配兵力,变更部署(主席已经这样做了),以争取最好结果。但偏偏就在此紧要关头,他却放弃战略指导职责,于10月8日下午离开北平,直飞上海而去了。
老蒋为何擅自职守呢?原来,国民党当局在8月19日推出金圆券后,次日又设立经济管制委员会,下设上海、天津、广州三个督导区,执行将物价冻结在19日的任务,达到确保金圆券币值稳定目的。上海作为全国经济、金融中心,在三个督导区里地位最重要,故老蒋明着让曾任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的俞鸿钧任督导员,暗中却让儿子小蒋以助理名义,全面负责对上海的“经济管制”。
小蒋在苏联呆了十年,对计划经济运行套路非常清楚。他到上海后,即在中央银行设置经济管制督导员办公室,调来1948年成立的国防部戡乱建国总队作为基本力量,以亲信王升在前台指挥,打算以铁腕手段,打击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等行为。小蒋提出,这次经济管制是一种“社会性质的革命运动”,要“发动广大的民众来参加这伟大的工作”,希望“以群众运动的方式,获得广大民众的共鸣和支持”。其实走的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道路。
8月下旬,王升从戡建队员中选拔精明成员成立“经济管理工作队”,与新成立的经济警察大队联合办公,拥有检查仓库、货栈、账目,直接带走违纪人员,查抄货物等各种权力。29日,他们成立“人民服务站”,设立检举箱,鼓励各界检举。9月12日起,戡建大队更是号召上海年满18岁至35岁的青年参加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与奸商、污吏斗争。报名青年达25428人,获批准者有12339人。25日,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成立;同日,小蒋决定在上海实行物资总登记,限令各工厂及商家,于当月30日前,将所存原料及制造品向同业公会登记,报告社会局。之后将在全市普查,凡未经登记的商品、原料,一概没收!
利益集团当然看得懂小蒋用的是什么套路,纷纷向老蒋告状说,小蒋作风“全为俄共产主义之思想,而其行动真是打倒大小资本家之力行者”,试图利用老蒋反共心理,搞垮小蒋。但老蒋反的是妨碍他独裁掌权的共产党,对共产党某些合理措施,非但不反,反而欣赏有加(他曾想抛开国民党,与中共合组新党,因主席反对而告吹)。尤其是儿子能活学活用苏联模式,解决经济问题,他更是喜不自胜,经常在日记里表达“兴奋非常”“实堪欣幸”、“不胜感祷之至”的喜悦心情。
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小蒋立志“打虎”,先后扣押囤积居奇的上海申新纺织公司总经理荣鸿元及杜月笙之子、鸿兴证券号负责人杜维屏等“老虎”,转交法庭审理,引起这些人背后的利益集团极大愤怒。他们奈何不了小蒋,便想出一条围魏救赵之计,由杜月笙出面举报上海最大的“老虎”:孔祥熙、宋霭龄夫妇的儿子孔令侃开设的扬子建业公司。小蒋被将了一军,只好令军统出身的经济检察大队长程义宽率队,于9月29日彻查扬子公司。结果,查出汽车近百辆、零件数百箱,西药、呢绒无数,案值远高于前两只“老虎”。
孔令侃见势不妙,于9月30日逃往南京,向姨妈宋美龄求救。美龄因未生育,将这位外甥视同己出。她见继子小蒋要动外甥,遂于10月1日九时乘美龄号专机抵沪找小蒋理论。美龄本不想惊动老蒋,先乘中秋节之机召见小蒋、小孔,对两位表兄弟之矛盾进行调解。但小蒋要小孔“顾全大局”,承认扬子公司被查封事实,但不追究小孔法律责任。小孔哪肯坐失巨额财产,便威胁要向新闻界公布蒋、孔、宋三家在美国的财产。气得美龄面色煞白,手脚发抖,急忙打电话给老蒋,说上海出了大事,要他速乘飞机南下。
老蒋抵沪后,经与美龄通气,决定先将详细报道查封扬子公司的《大众夜报》、《正言报》停刊,把社会舆论控制住。然后,他再召见儿子,让小蒋先将扬子公司冷处理,逐渐转弯,发还查封的财物。这样,老蒋在上海一住就是多日,辽沈战场没有最高统帅协调。老傅借口老蒋“轻国事而重私务”,也消极应付(其实已有弃国民党与中共进行利益交换之心)。东北、华北国民党军其实是由前线指挥官自行决策。
解放军不会等老蒋包庇完亲属回来再行动。10月10日,在锦州城南,7纵20、21师各一部协同作战,攻占罕王殿山支脉大小义地山、小狼洞山、后馒头山等要地,20师主力攻占城南平原地带关家屯、八家子等地。在城西北,2纵6师18团3营攻占合成燃料厂。在城东,8纵起初隐瞒了敌重占小紫荆山的情况,后敌中央社大肆吹嘘,才让野司知道。8日,罗帅、刘亚楼去8纵申斥。9日,邱会作到68团开现场会,决定将负有领导责任的68团副团长及3营教导员撤职,对直接责任者8连副连长执行枪决。10日,知耻后勇的该部再攻小紫荆山,终于拿下。
面对解放军凌厉攻势,老范连连呼救。此时,老卫虽派了东北剿总副司令陈铁等人来葫芦岛指挥,但在老蒋授意下,他们的话没人听。真正有决策权的是,54军军长阙汉骞和62军军长林伟俦。阙某本想在10月9日就发起进攻,但林某提出,要等当日到达的62军集中完毕,及指挥官侯镜如到来,再发动进攻。10日,阙某在老上司老范呼救下,实在不能再等,做主以8师和暂62师,在七架飞机、两艘舰艇和数十门重炮火力的支援下,对4纵据守的塔山阵地发起猛攻。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26 10:13:59 +0800 CST  

楼主:zhaoyu1027

字数:1292760

发表时间:2015-08-26 16: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12 01:57:48 +0800 CST

评论数:130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