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国武将排名之我见

网上很多关于三国武将的排名,挺有意思,我也来凑个热闹!
我以《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结合,再根据武将的战绩、将略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行排名,只搏大家一乐。各位有兴趣的也可以按照这个条件,拍一下你自己心目中的排位;
三国名将前十排名(三国志+演义)

第一名将:关羽字云长
1、斩华雄(演义);没有描述回合数。但有“上将潘凤”做铺垫。袁绍说“惜吾上将颜良、文丑不在......”,那么张合是一定在的,但张郃也没敢出战。本人认为;颜良、文丑“上将”,即使上阵,也比潘凤好不到哪里去,能保命就不错了!曹操的勇将也没一人敢出战。而孙坚手下有四员名噪江东的大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既然能并列,武艺当在伯仲之间。而祖茂在设下埋伏算计华雄的时候,被华雄大喝一声就斩于马下。华雄武力之强,在此可见一斑。这样的猛将,却在杯酒未冷的一瞬间死于关羽刀下。关羽第一次出战,就赢得了绚丽的光彩(起码在罗贯中的眼中如此)!
2、“三英战吕布(演义)”;袁绍、曹操及诸侯的勇将、猛将也没人敢出。公孙赞虽然不敌,却是敢于亮剑。张飞战占吕布不能取胜。但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张飞独战吕布,可能是守多于攻,吕布应该占上风(因布有赤兔马,力增一筹而已),但却无法战退张飞。关羽助战,局面可能就变为关张攻多于守,吕布应该是少有攻势,但却尽可以守住不退,再战下去,吕布必败。因为,刘备的上阵,只是给了吕布心理上的压力(也可以说,正好给了吕布一个梯子)。造成了吕布分心,就守不住了,只好倒拖方天戟,飞上虎牢关。因为,刘备用的是短兵器。马上对阵,都是长枪大戟,而且还穿着沉沉的盔甲(不管是金属的还是皮革的,都影响了闪展腾挪的灵动性)。而剑的特性是什么?剑走轻灵(主要就是靠的闪展腾挪),便于步战!骑在马上的威力相当有限,对上气沉戟长的吕布,几乎不起作用。(而刘备敢于出战助阵,证明刘备起码对自保是非常有信心的。而贯持双股剑,也证明他是剑术高手。如果吕布是持短兵器步战刘备,即是他“膂力过人(三国志语)” ,也不见得能占到刘备的便宜。从武侠小说手法派生来看,天生神力,在地上步战,不见得能胜武功高手)。但先战吕布的是张飞,所以从勇猛、气势、胆识上,关羽应该略逊于张飞(也或许是关羽比张飞谨慎吧)。同样,若布独战云长,效果不会比战翼德更好。因为三国志云:羽飞皆万人敌(对吕布可没有这样的评价),为世虎臣,并有国士之风。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关羽还不是“武圣”。老百姓知道关羽的也应该不会多,最多是有些雪泥鸿爪般的传说而已。何况,蜀国没有史官,陈寿写关羽的一切资料都几乎来源于关羽的“敌国”)。历史上能称“万人敌”的,只有项羽。“万人敌”的职称,可不是“锦”什么、“人中”什么、“白”什么的可以比拟的!
3、建安5年曹操攻取徐州,关羽约三事降曹(演义情节。志为曹公擒羽以归)。关羽与夏侯惇第一次交锋的夏侯惇败走是诱敌,不能算关羽赢。......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冲破第一道堵截防线),引军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厮杀(第二道防线冲不过)。公战至日晚,无路可归,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头,权且少歇。也就是说,徐晃、许褚、夏侯惇三员猛将的两道防线,才能堵住关羽回下邳。至少说明;关羽武艺略胜于曹方三将的单打独斗!
4、斩颜良
颜良之猛;徐晃20合败回(演义)、曹操因为无人能敌颜良而发愁。程昱推荐关羽方能敌过颜良,因为正是程昱认为关羽是“万人敌”(三国志)。也就是说在程昱眼中,曹公手下无人能打得过颜良(自然更打不过关羽)。张辽之勇,不逊曹营任何一将。也劝关羽“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言下之意,也是没把握胜颜良。然而,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演义关羽有赤兔马,且有出敌不意之嫌)。
再看史书的记载(三国志语);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正史关羽并无赤兔马,而且是于万军之中堂堂正正斩颜良,并无偷袭之说。且有“绍诸将莫能当者”句。证明是“绍诸将”是试图挡住关羽的,只是硬是没人能挡住而已)。
演义中曹公说“将军真神人也!”句。如果真是偷袭,“神”自何来?
5、诛文丑(此纯为演义之说,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三国志中文丑的确死于此役,但没有交代斩文丑之人。既然没有认主,罗贯中就以自己的推测铺开了想象;颜良文丑武艺在伯仲之间,而曹营中无人能凭勇力战胜颜良,自然也胜不了文丑。只有关羽有这能力。所以把文丑的死安到关羽名下,与事实也差相仿佛。演义中描述;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馀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请注意细节;文丑是在得意之时遇上关羽的,而关羽也就10余骑而已。作为猛将,这种对手再强,也不会吓倒他的。然而,交手后发觉自己不可能战胜关羽,死缠滥打下去可能还会有不测的危险(这就是“文丑心怯”的解释)。既然赢不了,何必再缠斗。所以,三数合后退走,这也是正常人的心理。所以,这段情节虽为杜撰,却也合乎情理!武力上讲,关羽此时已经是当世所有武将的巅峰,也是他自己的巅峰状态!同时,也渐渐促成了他的骄傲自负,目中无人。为他将来之败种下祸根!
6、古城会里,关羽能避过张飞的突然杀手(演义)。再次证明;即使是关羽斩颜良是属于“偷袭”,颜良死的也不冤。作为三军大将、一国第一猛将,在自己的万军阵中,却能被敌人突袭杀掉,只能说学艺不精,技差一筹。没有别的解释!换做颜良是关羽,在古城一样躲不过张飞的雷霆一击!可关羽却在两手空空、大惊失色的情况下,堪堪的躲过这一击。还能说斩颜良是偶然的吗?无怪乎袁绍说“吾得云长,胜颜良、文丑十倍也。”
7、刮骨疗毒;
三国志说: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这却有点近乎于神了。世上几乎无人能做到!没有麻药能忍痛的英雄古今不少,可要像关羽一样“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恐怕是有人类史以来,仅关公一人而已!
8、水淹七军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此处并没有说庞德能敌住关羽,也没说关羽是擒住庞德斩的。
三国志庞德传记载: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典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
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
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焉?”德骂羽曰:“坚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书是根据魏国的史料写的,难免有夸大之处。对敌国将领的描述当然也就不能公正。但从战况描述看,庞德的绝技是弓箭,而且是非常的勇猛,马超也不在其上。但对阵关羽,切并不像演义说的是诈败回马箭射关羽,而是上阵就射关羽。既然箭射,就有一定的距离了。却并非武力上能战平或战胜关羽。
看演义的描述:德叫曰:“吾奉魏王旨,来取汝父之首。汝乃疥癞小儿,吾不杀汝。快唤汝父来。”平大怒,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横刀来迎。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两家各歇(之前庞德口出狂言,看不起关平。为何30合就肯双方罢兵?可以想象成;庞德战关平后,战关平不下,知道儿子都这么厉害,老子关羽当更是厉害,需要留精力对付关羽)。
关公大骂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为。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也是狂言,他以为自己还是巅峰时期,以为庞德是颜良文丑呢)。”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轮刀来迎。德轮刀来迎。二将战有百馀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魏军恐庞德有失(魏军肯定已经看出庞德守多于攻,已经稍处劣势了),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二将各退。
庞德归寨,对众曰:“人言关公英雄,今日方信也。”正言间,于禁至。相见毕,禁曰:“闻将军战关公,百合之上,未得便宜,何不且退军避之?”德奋然曰:“魏王命将军为大将,何太弱也?吾来日与关某共决一死,誓不退避。”禁不敢阻而回。我认为;这个时候,关羽已经步入老年(演义:关羽梦见一猪咬脚后,不知吉凶。云长曰:“吾大丈夫年近六旬,即死何憾!”),不复当年斩颜良诛文丑的壮年之勇也!而庞德正当青壮的巅峰期。但即使这样,从庞德的语言看,庞德在决斗武力上,仍占不到关羽一丝的便宜。
第二次交手;斗至五十馀合,庞德拨回马,拖刀而走。关公随后追赶。关平恐有疏失,亦随后赶去。关公口中大骂:“庞贼,欲使拖刀计,吾岂惧汝?”原来庞德虚作拖刀势,却把刀就鞍鞒挂住,偷拽雕弓,搭上箭,射将来。关平眼快,见庞德拽弓,大叫:“贼将休放冷箭!”关公急睁眼看时,弓弦响处,箭早到来;躲闪不及,正中左臂。关平马到,救父回营。庞德在使用诡计、再用自己的绝技才能勉强挽回一点面子!
庞德勒回马,轮刀赶来,忽听得本营锣声大震。德恐后军有失,急勒马回。原来于禁见庞德射中关公,恐他成了大功,灭禁威风,故鸣金收军。庞德回马,问:“何故鸣金?”于禁曰:“魏王有戒:关公智勇双全,他虽中箭,只恐有诈,故鸣金收军。”德曰:“若不收军,吾已斩了此人也。”呵呵,这也是庞德的一厢情愿,他能过关平这一关吗?
看三国志后段的描述: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
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
这就是说;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庞德没有弓箭,是斗不过关羽的。证明庞德无论怎样腾挪,均是稍逊关羽一筹。对关平30合后就不敢再逼迫续战,自然是没有战胜的把握。战关公,魏军(庞的先锋部队)恐庞德有失,先鸣金收军。更加证明魏军已经看出庞德对关羽不但不可能取胜,而是招架多,进攻少了。再战下去,可能就会有风险了。而这个时候,于禁还没有到达前线的,不要说有于禁的嫉妒而不让庞德打下去!于禁的到来,是在庞德和关羽的第二次交手,此时的确是于禁处于嫉妒,不让庞德追击。但即使让追,庞德也不可能过关平这一关而杀得了关羽。结果是于禁、庞德七军被关羽全歼!不管是关羽有意灌水、还是天降大祸。证明关羽不但善于陆战,也善于水战。
辨析;如果是按三国志记载;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那么,是属于突发大雨造成洪水的。就是说洪水对曹军和关军是一样的灾难。而曹军是在于禁、曹仁的犄角之势的有利情况下,却被夹在中间的,同样是遭遇洪水之灾的孤军关羽打的全军覆没的。要知道曹军是北方人,关羽也是北方人。关羽守荆州固然要接触水军。而曹仁守襄阳、樊城同样需要水军(襄阳和樊城之间,是隔着汉水的)。优势条件下曹军败于关羽。那么,就说明曹、满、于、庞除了在武力、将略、机谋上比关羽差得远之外,还能有别的解释吗?
而在演义中的关羽是用计谋而造成水淹七军,全歼于、庞的。表面上看,是抬高了关羽。而实际上看,罗是贬低了关羽的临机应变能力和关羽的大将之才。就是说,按罗的意思是,关羽使用诡计,预先准备好了船只,用水攻打了曹军一个措手不及,曹军才会打败的。我们设想一下;于禁、曹仁是犄角之势。更有庞德、满宠等勇将及著名的谋士,还有董衡、董超、夏侯存、翟元等一些二线将领。而关于仅有关平、廖化等二线将领(关平应该属于一线将领),没有谋士。还夹在两军之间。这样的将略,三国中除关羽外,几乎没有人能做到!
再有;演义中将七军战败全部归咎于禁的嫉贤妒能,正史上却完全没有这回事。看看演义描述;庞德搦战十馀日,无人出迎,乃与于禁商议曰:“眼见关公箭疮举发,不能动止。不若乘此机会,统七军,一拥杀入寨中,可救樊城之围。”于禁恐庞德成功,只把魏王戒旨相推,不肯动兵。庞德累欲动兵,于禁只不允,乃移七军,转过山口,离樊城北十里,依山下寨。禁自领兵截断大路,令庞德屯兵于谷后,使德不能进兵成功。
......忽听得于禁移七军于樊城之北下寨,未知其谋,即报知关公。公遂上马,引数骑上高阜处望之,见樊城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城北十里山谷之内,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看了半晌,唤向导官问曰:“樊城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对曰:“罾口川也。”关公喜曰:“于禁必为我擒矣(似乎也没把庞德当回事)。”
时值八月秋天,骤雨数日。公令人预备船筏,收拾水具。关平问曰:“陆地相持,何用水具?”公曰:“非汝所知也。于禁七军不屯于广易之地,而聚于罾口川险隘之处。方今秋雨连绵,襄江之水必然泛涨。吾已差人堰住各处水口,待水发时,乘高就船,放水一淹,樊城、罾口川之兵皆为鱼鳖矣(此时即使于禁嫉妒,不顾大军生死。那么,曹仁、满宠在干什么?他们久居江汉,怎么就想不到?明显的罗翁在说关羽不会一同受灾,是他在预谋,且早就安排好了船只水具,是有备攻无备而已,关也不过尔尔,没什么临机应变之能)”。整段只是在说明于禁、关羽“合谋”害死庞德,曹、满明知也开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就是罗抑关抬庞的最好证明!
再看看兵力的对比;正史上没有,史籍来源于魏国,次战惨败,只好朦胧的记述。而罗贯中历来喜欢杜撰某某某率军多少万,而此处却始终不提曹军是多少。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罗知道,关羽军非常有限,刘表占整个荆州,在全盛时候才28万,切都归了曹操。关羽经营荆州的仅仅是八个郡中的三个郡,刘备、诸葛亮两次带走了超过6万人马,糜芳,傅世仁也要人马守江陵,公安以抗东吴和为关羽前军运送粮草,不会少于3万人。还有沿途烽火台,每台50人,数千人就占用了。关羽还能有多少机动部队?打于禁的七军的时候,还得留下大部分军队随着廖化继续围攻樊城。很显然,事实就是关羽在以少攻多,以弱攻强。经此一战,吓得曹公要迁都以避关公的锋芒,可见曹公对此战是非常重视,而且是出了精英、悍将,和花了血本的。双方的兵力之悬殊,只此可见一斑!
可能是因为罗贯中不喜欢高傲的人,所以心中是实在不愿意关羽的太过出彩,才故意模糊曹军的人数的。反正正史没明说,他也乐得不再杜撰,忠于史实的美名!呵呵
9、大意失荆州
三国志正史记载;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关羽自视太高,胜利使他忘乎所以),不许婚,权大怒。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关羽无驭人之能,是其致命缺陷!所以只能为大将相辅于刘备也)。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关羽没想到刘备的小舅子居然能出卖他、出卖姐夫的利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关羽是败了!但看看他败在什么地方;
败在了骄傲、目空一切。这个不用我多说,历史已经是这样的评语。但这仅仅是主观原因。那么客观原因是什么?加上曹营后续的徐晃,也是名将。加上曹操一再的为徐晃添兵,自己还亲自引军从后面赶来。而从徐晃的敢于长驱直入,直下数屯,关平一人到处救火。更加能看出关羽的兵力和副将都是非常的紧张的。将略上关羽摊子铺的太大,在缺兵少将的前提下,还要既围樊城,又围襄阳。而无一兵一卒的援兵。粮草也系在两员靠不住的将领身上(关羽的摧粮官被傅世仁斩了)。这是作死的方法,安得不败?
至于演义上说徐晃战关羽80回合不分胜负,那已经是关羽最大的能量了。都知道他是刮骨疗毒后,右臂始终无力的前提下战徐晃的。别说没败,即使败了也不丢脸。更不能证明徐晃有关羽的武力!看看演义描述;忽报:“徐晃兵至。”公令备马,平谏曰:“父体未痊,不可与敌。”...... 遂披挂提刀上马,奋然而出。魏军见之,无不惊惧。...... 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馀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公拨马回寨。单打独斗的个人武力上,徐晃对付半残的关羽,仍然奈何不得关羽!但从战役战术上,毋庸讳言,徐晃是胜利者。也是关羽自己的狂傲导致的!
再看看关羽失败的客观原因;
一是盟国背叛,还是偷偷的背叛(明着反水还好对付一点),使上卑劣的手段(吴蜀联盟,属于内部偷袭。偷袭前还收买了叛将,糜傅不判还不敢动)。东吴得荆州根本是欺诈手段,是利用了联盟关系。并不是凭本事一刀一枪拿下来的(当然,目的是终点,手段是其次的。这里只是论关羽的败因,不讨论东吴手段的对错)。
二是明敌的倾力攻击;......(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也就是说,凭曹操一国之力,没有把握结曹仁之围,更没把握战胜战关羽。大家都清楚,曹操是什么人?纵使逆境也是宁折不弯的人。但在关羽面前有点泄气、甚至是有点不知所措了!这是曹操终身第一次感到了一丝惬意,也是唯一的一次,就是发生在关公身上!
这样,就造成了关羽以一隅之地,有限的二线将领,受到两国的一明一暗的倾力攻击,试问,当时谁还能挡住这样的攻击?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都抵挡不了。何况关羽,仅仅是一个偏居一偶、人才资源均十分有限、而且还一条手臂几乎半残废了(无论是三国志和演义,均有明确的刮骨疗毒的记载和描述)的大将!
三是;刘备、诸葛亮干什么去了?无论是从正史还是演义记述的情况看,关羽既缺兵,更缺将,还缺能辅助军事的参谋人员(谋士)。而这个时候汉中已定,完全可以调派一、两个一线将领辅助关羽守荆州。看看能派除谁来;五虎中黄忠已老迈,马超盛壮,但一则他不会甘居关羽之下,二则也需要他镇住西凉。赵云是关刘备中军、亲兵的,刘备也需要他。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派出。刘备征东吴就没赵云什么事。魏延镇汉中,这是个和益州生死存亡的关键之处,自然不可能动。而张飞却是个并非很要紧的地方,完全可以派个二线将领镇守。所以,刘备要他随着征讨东吴。证明他是完全可以动的。李严是蜀中名将,很多事需要他的协调,也不能动。那么刘备的七个一线将领中,能动的还是赵云、张飞。此二人可能就是刘备的“战略值班将领(遇到战争时,第一批投入的主力将领)”。而刚好此二人随便调一个去协助关羽,不会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因为他们是老兄弟了,彼此非常了解、协调。尤其是赵云,他要是代替糜、傅守江陵、公安,是最佳人选。因为东吴普遍知道赵云,赵云的能力对他们会有吓阻作用。有赵云的后面支持,关羽可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刘备、诸葛亮却没有这样做,时间上也完全充足。可是,直到关羽从进攻的捉襟见肘,到被人进攻和打黑枪的两国之力的夹攻、败走麦城,到被杀,蜀中都无一兵一卒的支援!而诸葛亮称为“军事家(自认和后世公认的)”,刘备也自称“朕用兵老矣”和“颇懂兵法(演义中语)”。难道没有斥候?难道分析不出关羽的危机?蜀道虽难,援军却是可以沿长江顺流而下,直接支援关羽的。这也是很多后人不理解的地方。至于谋士,好像蜀中还真的没几个能对关羽有影响力的,只有邓芝可以辅助赵云。关羽未必看得上!
而有以上三点客观原因,任何人都只能把脑袋交出去。强如项羽,遇到了四面楚歌,也只能是自刎乌江了!
综合正史及演义综合来看,关羽对阵的顶级敌将最多,斩杀的也最多。单打独斗终身未尝一败!弱点是不会防暗箭,屡屡受伤在箭上。当然,如果纯按照演义上,关羽武艺在同等年龄的情况下,应该是稍逊于黄忠而不是吕布(关羽之所以不喜欢黄忠,恐怕跟这个有点关系)。因为吕布有赤兔马的优势,占了很大便宜!当然,他自己有赤兔马的时候,可敌方顶尖将领要么被杀(颜良文丑),要么多人战他(屯土山之前的徐晃、许褚的堵截)。可也在没赤兔马的前提下斩了华雄,水战擒杀了庞德(而三国志正史斩了颜良、庞德。)。三国中再也找不出能斩这么多顶尖将领的猛将了。难怪程昱、荀域和陈寿给了他的“万人敌”的美誉,信不巫也!
虽然我很不喜欢骄傲自负的人,也从来不拜关公。但个人认为;三国的第一名将,还是非关羽莫属!
楼主 u_108978918  发布于 2016-02-29 13:38:00 +0800 CST  
第二名将:张辽字文远
三国志张辽传: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之后投过何进、董卓、吕布。最后降曹操(似乎没什么“节操”的观念,呵呵)。看来文远的眼光有问题,米汤喝多了,分不出好歹来。好在他的瞎碰,最终碰到了他的真正明主——曹操。他虽迷迷糊糊的瞎碰,却比魏延自己选择的强。呵呵!
演义中的张辽;对战张合四五十合不分胜负,对战凌统五十合不分胜负,对战太史慈七八十回合不分胜负。箭射中黄盖。所斩之将均是二三流角色。所以,在从战绩上看,张辽格斗武力当属于强一流名将,稍逊于顶尖的超一流猛将。
张辽虽然立了很多战功,曹操也很重用他。但对手都不是什么名将。后来终于来了机会,最出彩的就是“威震逍遥津”了,以八百兵对十万之众(几乎是江东的倾国之兵和几乎全部的大将),还几乎捉住孙权。并在重围中反复冲杀援救部下,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江东小儿闻张辽之名而不敢夜啼。此一战役无论是正史、演义均有较详细的描述。以极弱对至强(当时的江东可是全盛时期,而且孙权还是“御驾亲征”),还取得大胜。打的孙权见了张辽就害怕,直到张辽逝世为止。
看看三国志张辽传对此役的描述;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再看看三国志对张辽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的描述;疾小差,还屯。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
以八百人,在十万吴军、数重围困中左冲右突,无人敢当。而且直冲到对方主帅(孙权)面前。从这一役看;以张辽此役之勇、战斗力之强,超过了当时三国中的任何将领,堪称世之虎将也。足可排名超一流猛将之列!
再比较一下演义里的赵云长坂坡描述;
探马报说:“刘备带领百姓,日行止十数里,计程只有三百余里。”操教各部下精选五千铁骑,星夜前进,限一日一夜,赶上刘备。大军陆续随后而进。也就是说,赵云是在曹操的“精选五千铁骑”中杀个“七进七出”的。兵力悬殊上远不及张辽危险。再看看赵云的战绩;
没抱阿斗前;斩夏侯恩,得青釭宝剑。
怀抱阿斗后;斩曹洪部将晏明、对张郃十余合后不敢恋战而走,跌入陷坑几乎丧命张郃之手,幸亏阿斗洪福吓退张郃。
战马延、张凯、焦触、张南4将。拔出青钢剑乱砍,仅杀了几个当兵的冲出围困。
斩钟缙、钟绅兄弟二人。
这样的战绩,却“惊动”了曹操,传令不许放箭,赵云得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罗翁也太搞笑了,说的曹操眼界这么低,连张郃都没能战下来的,曹操就称为“虎将”啦?
砍倒大旗两,夺槊三条。这个就更搞笑了,除非砍倒帅旗,否则对战事毫无意义。又;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连姓名都编不出来的“名将”,这也叫“名将”(只就能算是四流角色吧)?而“有名的” 也就是三流角色,二流的四将(马延、张凯、焦触、张南4将)就毫发无伤的退走了。罗翁不这样描述,后人还可以把赵云想象得厉害一点,如设想为:战败了一流将若干名、斩杀了很多二流将领等等。可经罗翁这样的描述,到底是在夸赵云呢,还是在黑赵云呢?呵呵!
看看正史描述: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这么大功劳,仅升为牙门将军。刘备似乎也太刻薄了。呵呵)。
就是说;即使是演义里的加油添醋,比较正史张辽的“如入无人之境”一再的救人,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只能说赵云的是小儿科!不是我想黑赵云,是罗翁在黑赵云!

我们又比较一下典韦的两次救曹操吧(正史、演义均有描述);
第一次;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典韦的对手是“布众”,而非吕布。操、布的兵力并无多大差别,却被吕布围困。这样的突围激烈程度、危急程度和张辽的没得比。
第二次;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既然能从别的门进入,那么他们的目的显然只是典韦而不是曹操)。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前后都是敌兵,更证明目标仅是典韦),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这一段也是最让典韦迷津津乐道的,认为此“勇”可在三国猛将中排名第三的本钱。
这一段诸位看清楚了,并不是典韦挡住敌军让曹公逃走。而是曹公已经逃走了。敌军把典韦围在营寨里,人越围越多而已。典韦的确勇猛,“韦双挟两贼击杀之”,看清楚,这只是说他挟住了两个贼人直接打死了,不是说他拿着两个人当武器击杀别人。况且张绣手下连二流将领都没有,典韦居然带着十余人都逃不出没有二流以上将领带引的一班乌合之众的重围,直到战死。这种英勇比之赵云长坂坡都差得多。比张辽更加已经不用比了!
终典韦一生,除了战许褚,没有战过任何一位超一流猛将。对阵一流勇将也没有战胜记录。居然有人认为他比许褚强(许褚可是战过马超而不败的)。真是很搞笑!

再看看关羽;被围在土山前后,屡次冲突想回下邳,都是无功而返。败走麦城时,也突不出江东的围追堵截。连关羽都没有文远这样的重围中的格斗力。想象一下张辽在重围中的进攻式的左冲右突,一再救援部下如随手取物,无人能挡。谁还能做到?

将略上光是逍遥津一仗,就已经证明了文远的智谋。以后有他镇江东的日子,孙权就屡败而没占过任何便宜。足以证明张辽不但勇猛,也是的大将之才!

而正史上能威震敌方国主的,张辽是第二个,而且终其一生都是孙权的噩梦!
他不但是在曹营中,也是在三国当时没有任何一员战将能如此强悍的!所以本人认为他是三国名将第二位,毫不夸张!
楼主 u_108978918  发布于 2016-03-02 14:28:07 +0800 CST  

楼主:u_108978918

字数:10992

发表时间:2016-02-29 21: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03 18:15:48 +0800 CST

评论数: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