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儒、道、法等国学十余年,根据自身经历和阅历所著 经学笔记 柔弱学

前言

这本书是我创作三年写作的内容,记录了我这几年心路历程,尤其近一两年所悟所想比较多,古人云:人生越是大波折才会有大觉悟,这两年一直奔波不断,所思所想也就多了些,写这本书主要目的就是写给自己的,希望自己能将它做为自己的枕边书,多看看,思量下自己的不足和缺憾,不断去修正自己,去完善自己的缺点。

笔者喜欢读史,看史记时,读到司马迁奋笔疾书写史记的故事,也深深的感染了我,跟笔者有着相似之处境,想想司马迁,一个官二代,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当上了太史令。而且还非常的博学多才,辩古通今,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正在撰写《史记》的时候,他却被陷害入狱,遭受宫刑。这种刑罚对于男性的自尊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在夜里司马迁常常难以入睡。后来,司马迁以历代名人鼓励自己:周文王被关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困陈蔡,编写了一部《春秋》;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下《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这些伟大著作都是作者在困苦环境中和心情郁闷时写成的。每每想起这些,司马迁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些先贤忍着痛苦奋笔疾书的情形。他常想:他们尚且如此,我为什么不能把这部史书写成呢?

从此,司马迁把所有的痛楚和烦恼抛之脑后,全身心投入到了《史记》的编写中,终于完成了《史记》。

看到这段故事时,我常想人啊,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态度去对待,会以不同的方式去处理,也就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司马迁面对屈辱和欺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昂首前进,这样的人才是大智大勇之人。我们后辈应该向司马迁学习,所以笔者也不才,虽然才华无司马大人那样通晓古今,但也想借此闲暇之余将零星感悟写出来,以正自己所思。

笔者非常喜欢哲学,对文化、辩证哲学、国学都特别爱之,一有闲暇就手不释卷,从中神交古人之大智慧大志向大胸怀。

所以本人创作的这本书也将本人对国学的很多思想进行了自己的体悟和理解,从新体现出自己的修身处世求强的思想,这里笔者主要大量借鉴了曾国藩的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学,以及易经中的一些内容,笔者一直希望能做点立德立功立言的事情,能不辜负大好年华,使得自己有所成就。

本书为何取名柔弱学呢?
因为笔者顿悟,感慨世间万物做事都讲究柔弱二字。柔胜刚,弱胜强。

还记得周星驰有部电影叫《喜剧之王》,开头的画面就是自己面朝大海说着:努力、奋斗!谁的人生不是奋斗的一生,谁的青春不需要奋斗来填充,我希望我的人生也是激扬奋斗的一生,也是努力进取,学不知疲惫的一生。希望能做点事,实现自我价值,不辜负老天让我在这世间走上一回。


第一卷:自强

第一章 立志

很多人都知道儒家经典《大学》里讲到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但是为数不多的人不晓得,前面还有几句话叫"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为何格物排在第一呢?因为儒家研究的就是人为何人?何为人?如何为人?那么,作为人的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如何为人,儒家告诉了答案就是先格物,所谓格物从人生阅历而言,我个人觉得就是立志为第一要务。

晚晴四大名臣曾国藩曾公也说过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心学鼻祖阳明先生就是自小立志成圣贤的志向,经龙场悟道、而后成为心学一代大师,同时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才出的两个半圣人之一(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

笔者心目中最佩服的圣人、伟人就是王阳明、毛泽东、曹操、曾国藩、诸葛亮等,这几位都是文人出身但其事功、军事才华、思想都非常高明的人,单说下王阳明的,因为笔者这几年一直在研习阳明心学,并极力做到身体力行,王阳明其心学主要精华是心即理、知良知、知行合一,强调事上练,追求练心达心,追求以事功磨其心,从而达到我心即天道的境界,在当今这样一个快餐式消费时代,人们非常浮躁,所以阳明心学绝对是一个让人能修身、静心的极致心理学。

当然王阳明心学也是非常有现实价值的,笔者愚见中国五千年阐述做事的信仰哲学思想最好的(这里说的是思想哲学而非谋略类),大概也就王阳明心学、道德经、易经、毛泽东思想,其他的也有些著作但均非哲学体系性思想著作,尤其是心学右派影响了后世的徐阶、张居正、曾国藩、毛泽东、蒋介石等,更可算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文化信仰,没有阳明心学明治维新就不会这么影响远大。那么王阳明心学到底是怎么诞生的?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的荒僻之地。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在一种困顿和痛苦之中,结合自己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半夜豁然大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期间授学他提出了四件事,用以告诫和教导追随他的弟子门生。 第一件事就是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是王阳明首先指出的一点。他说,就算是那些工匠,其技能的练成也要以立志为根本,更别说更大的事业。

为什么立志如此重要?王阳明举例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那么就好像船没有舵木、马没有衔环,于是只能随波逐流,人生就会一盘散沙。用现在的话说,志向就如同定盘星、指南针,关系着人生之路的平衡和方向。否则,人就会是无头苍蝇,人生就会是一团浆糊。

毛 青年时代在湖南师范学院求学时,他的恩师杨昌济老师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修身”,杨昌济先生讲“一个人的作为大小,本源于志向的高低,无志者,天才可归于庸碌,有志者,垄亩亦可飞鸿鹄,修身应以立志为本。”



所以 1)欲变化气质,领先立坚卓之气。

曾国藩曾经说过,人的气质是天生的,唯独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气质,所以古人常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人就应该志存高远、养坚卓之气。

我们来看看毛泽东和他老师杨昌济在第一堂课上的对话,从中我们也许可以窥探出一个农民的儿子为何能成为一名共和国的领袖,为何能成为一千年才出一个的伟人。

杨昌济:“今天,是我给大家上的第一课:修身。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身是一个人将来于家,于国,于天下所作为的基础,那么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修身,首先又当从何入手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几位同学来回答我一个问题,萧子升同学:你为什么来报考第一师范?”

子升:“黄兴大元帅曾经说过:‘各国国力之发展基础,皆立根于教育。’我报考师范是想投身于教育,通过教育来完成我救国强国的梦想。”

杨昌济:“教育救国,也算志存高远,请坐。”
杨昌济:“蔡和森同学,你为什么来报考师范?”
蔡和森:“因为我没有钱。”
杨昌济:“喔,怎么说。”
蔡和森:“我家里穷,我原本考上了铁路学堂,但交不起学费,可是我还想读书,正好一师不要学费,所以就改考一师了。”
杨昌济:“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蔡和森同学,贫贱不可怕,求知若渴之心,才难能可贵,请坐吧。”
“毛泽东同学,你又为什么来考一师?”
毛泽东:“我。。。我也说不清。”
杨昌济:“说不清?一个人做出了选择,付诸了行动,却说不清为什么。”
毛泽东:“怎么说呢,其实我一直都在到处尝试,想找到自己适合做什么,这次来考一师也是试试看的。”
杨昌济:“喔,哪进一师之前,你都做过些什么?”
毛泽东:“这次来长沙,本是为了读书开眼界,没有想过将来要做什么,后来正好赶上辛亥革命,我就先当了兵。”
杨昌济:“你还当过兵?”
毛泽东:“我当了半年兵,后来帝制推翻了,共和胜利了,我想还是要回去读书,学个一技之长嘛。”
杨昌济:“你都学过些什么?”
毛泽东:“哪就多了,我考过商业学校,想学做生意,考过警察学校,想学做警察,考过法政学校,想去当法官,我还考过一个肥皂学校。”
杨昌济:“肥皂学校?”
毛泽东:“我看到招生广告说,中国人的卫生条件不好,学习做肥皂,可以利国利民,我觉得蛮有道理的,所以我就考了,想以后当个肥皂制造家。”
杨昌济:“还有吗?”
毛泽东:“五花八门的,我还考过好多的学校,噢,对了,我还在湖南图书馆自学了半年,其实,老师,我只是想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多少有些作用的人,所以我试来试去,总是觉得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每一样都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可是到底应该怎样才能于国于民起到最大的作用,这个答案,我始终没有找到,这次来考师范,我也只是想,也许以后我适合教书。”
杨昌济:“一个人立身处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得到多少好处,而是于他人于社会能有正面的作用,很好,能够做到这一点,一个人的存在也就有了价值,就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但是,以今时今日之中国而论,仅仅做到这一点,就够了吗?不够!远远不够!毛泽东同学,你刚才说你试来试去,却觉得每一样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证明了什么?证明了在你的潜意识里其实已经意识到当今的中国缺少的不只是一个商人,一个警察,一个法官,或是一个成功的肥皂制造家,这些术业有专攻的人才中国固然需要,但你们这一代青年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却远不止于此。”

毛泽东:“老师,那我们究竟应该做什么?”

杨昌济:“你想要知道做什么于国于民最有用,那首先就要弄明白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今天究竟面临一个怎样的局面,亟待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当今之中国,所面临的非比寻常,可称得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危机,大变局。”

蔡和森:“请问老师,这个大危机,大变局究竟该怎样解决?”
杨昌济:“对不起,我这里没有现成的答案,请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解决数千年都不曾遇到过的生存危机,答案也绝非轻易所能求得。原以为推翻了帝制,中国就可以走入共和,自立自强,可是,大家想必都看到了最新的新闻,就在你们入学的同时,致力于推行宪政,并刚刚率领国民党赢得议会大选的宋教仁先生却遇刺身亡,那位袁大总统的独裁真面目已是昭然若揭,而中国之乱象,可以想象仍将变本加厉,这是内部,对外呢?列强依然凌我之上,国家之政治,经济,军事,无不仰列强之鼻息,我中华民族之前途仍然一片黑暗,不知曙光何在。”

“同学们,几代人的努力,仍未给中华探求出一条新的自存之路,破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责任,仍将有待来者。古人云:‘江山待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纵观历史,能为百年之雄杰已属凤毛麟角,而今日之中华,亟盼出现的不是百年之雄杰,而是数千年一遇的旷古英豪,方能将这个民族于数千年一遇之末路穷途中拯救出来,为民族的生息延续,为中华之重新崛起开出一条全新的生路。如此旷古英杰,锥藏何处,当然未可逆料,一个人的作为大小,本源于志向的高低,无志者,天才可归于庸碌,有志者,垄亩亦可飞鸿鹄,修身应以立志为本。”

“各位同学,如果大家能自今日而始,明三千年一遇之大势,立三千年一遇之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由此而磨砺意志,砥砺品行,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以舍我其谁之大气魄,大担当,肩此重任以待来日,则他日改天换地,为我中华开数千年之新篇的旷古英豪,又焉知不在诸位之中!”

楼主 字涵虚  发布于 2020-01-05 11:58:15 +0800 CST  

楼主:字涵虚

字数:4417

发表时间:2020-01-05 19:58:1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06 00:52:28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