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谓道的一点感悟

何者谓道的一点感悟

“道”作为传统文化核心范畴境界标准及思想宗旨各诸子百家无不推崇一个道字,以至文化学术上以儒释道三家所学视为通家,不仅道家讲“道法自然”、儒家讲“中庸之道”、佛家亦讲八正道“正思维、正语、正见、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甚至就连社会治理也要讲个道路自信。那么究竟何者谓道,不妨说个故事以之借鉴。据明代学者冯梦龙<古今概谈-商季子悟道>讲到:“一天商季子身背盘廛来到集市,一个骗子把他领到围杆下说:顺着爬上去就能悟道了,于是商季子照办爬了上去。当他下来时旁人告诉他,那个骗子早拿着包裹走远了。而商季子却淡定地说悟到了道”。从这一则故事看来,想必是他真的顿悟了道否则焉有如此的从容淡定处变不惊的心性呢,抑或是他领教了形之上者谓之道、形之下者谓之术之辩证关系之真帝的开悟。

一 道

道是什么?为什么在传统文化中,古往今来人们竟如此顽强执著地追求道的理论及成效。道作为古人仰观于天、俯察于地、内醒自身、心灵所悟的哲学智慧。单就字面上理解;‘道’可有导向之意,如从古体导字的写法,便可见一斑。而这种导向所关注的是;人之立足自然宇宙之道、人之为人处世之道的辩证关系。一如易经所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宗旨解读。然而这种辩证关系也并非只是固守的教条,它即有定数、又有变数;它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功用。当它贯窜于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之中,它是伦理道德的准则,同时不乏科学技术的导向;它是自然而然规律的存在,亦是印证公平法律之守则;此外它兼有逻辑学的‘三段论式’的参证,亦不失能量守恒定律之明示;它即适用于具体、也包容于虚无。总之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中和一分为二;所论阴阳之道不失中和其理的存在。如言大道至简,周易上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可见道符合于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关系存在,也就是说“阴阳、动静、刚柔、虚实”无不是这一特征的反应。但或许是文化的断代,今天也依然延继明道若昧、道隐无明的传统,象透过蝉翼去看道的真相,而悟道证道修道的过程还需以实证为见。否则虽道不远人、人亦难近其道。孔子曰盗亦有道,可见盗也要讲究义气相投。老子说反向为道一如逆向思维以柔克刚及不敢为天下先。以至名心退尽、道心生。道者到也、术者速也;道无术的作为也是虚论、术无道之导也就是逐利工具,因而才有道无坐论、德无空谈之说的提示。道德用于政治就是内圣外王乃至道统即文统人人理性社会真正到来,用于文教就是良知良能的统一信守执行。


二 人类有一种真理叫道理

古人云:天地万物莫不有理、万类众生莫不有性。所谓真理:即天地万物所存在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如果用现代的认识则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之别。何为道理:道理就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与人之间具有普遍共性义意的真理;正所谓天地之根本、万物之圭臬,其广大精微体万物而不遗。而其特殊性则在于,阴阳中和之理的体现;这种真理无需后果检验、只需现象印证。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阴阳相反相成的两面性,如纵横经纬和合一体可为天下万物万事之坐标,如偶然与必然、空间与时间、相对与绝对无不可以入此立体坐标中加以中和印证,而重要的是避免片面性、把握核心是关键。这种核心内涵是中与和,理的反映。理: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通俗地说理者里也,里即有中的准则、又有和的体现。是所谓:‘中也者天地之大本也、和也者天地之达道也“,总而言之是合乎于天人合一思维太极阴阳理论的根本准则。道理与真理一体并行,他象一颗种子深深的扎在泥土之中,并且日益向着天空生长最终开出花来结出硕果于世界生灵共同分享,他升华为人的道德品行就是真善美的化身。而这种道理所形成的理论也可称作唯理论,他一以贯之于唯物论与唯心论之间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一体化,他上可通天之空灵下可彻地之现实。或者说他下可贯通法律之平等,中和人伦之道德及生成空灵的宗教之信仰,因此说唯有追求天地人和之道才不失真理合于道理成就世界之美好。

三 人类有一种文明叫道德

文明是人类之独有、智慧之体现、美好之象征。何谓道德文明:古人讲:天理良心,道德可谓是天理化为良心最为自然而然生动的体现;而良心取决于良知,这种良知可贵之处在于中正自律的反映。中正可谓诚信无欺的坐标,而自律则为公道最为信赖的知己。有了诚信公道,社会的和谐安定则如水至平则止,而不失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在孟子看来天理与人心是相通的,如言:“尽真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及“万物皆备于我”《尽心上》以及还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及“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告子上》。如果通俗地理解,道德就是与人为善、行善积德、助人为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人间友爱。其小:德不孤有其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大:伦理之纲常、立国之纲纪。在众多人类文明智慧中,有一种神圣的人类文明智慧叫道德,道德者:文明之致知也;有一种博大智慧叫良知,良知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一种崇高人格叫君子,君子者:文明以建,中正而应,惟君子惟能通天下之志;有一种精深社会理念叫大同,大同者: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有一种辩证理论叫太极,太极者:数术合和之理论也;有一种境界叫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者:格物致知也;有一种知行公德叫参赞化育,参赞化育者:天时地利人和也。而以道德建立起的神圣文明,正是集这种良知、人格、理念、理论、境界、公德系统升华之体现。以良知为修身不乏培养君子之人格,以君子之人格不乏成就社会大同之理念,以社会大同之理念不乏见证太极阴阳中和之理论,以太极中和之理论不乏领教天人合一之境界,以天人合一之境界不乏一以贯之参赞化育---赞天以时、化地以利、以育众生、以保天下太平的知行公德实现大同理想社会。
楼主 李同庆ABC  发布于 2018-04-29 09:24:29 +0800 CST  

楼主:李同庆ABC

字数:2384

发表时间:2018-04-29 17:24:2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5 09:06:40 +0800 CST

评论数: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