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如果反清能成功吗

太平天国末期,太平军的灭亡已成定局,纵观全国,曾国藩的湘军及其派生出来的淮军和楚军成为清王朝唯一的能战的军事力量。曾国藩手握重兵,几乎控制了南方半壁江山,他的幕僚,下属都暗示甚至公开劝他问鼎中原,一争天下,但曾国藩还是选择了做个忠臣。后来很多人对此有许多争议,普遍认为曾国藩限于理教,愚忠,错失了恢复汉人江山的机会。不错,曾国藩确实是程朱理学的忠实信徒,但原因不在于此,他很清楚,如果反清的话,其实成功的希望微乎其微。

表面上看,出自湘军或者与湘军有渊源的官员控制了南方主要的地区,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能响应他号召反清的人没几个,顺着长江从西往东看:

四川:当时的四川总督是骆秉章(就是那个在大渡河消灭石达开的),虽然也算是湘军一系,但是绝对不会跟随曾国藩的,曾国藩初练湘军(那时叫湘勇)时,骆秉章是湖南巡抚,虽然对曾国藩有很大的支持,但也有更大的矛盾,曾国藩办团练的宗旨是要办成一支独立,能战的正规军队,而骆秉章和当时的湖南提督(提督就是湖南绿营的最高将领)认为团练应该是附属于正规军的保安队性质,你一支保安队,就应该听正规军的调遣,探探路,打打杂就行了,怎么能和正规军平起平坐呢。因此双方矛盾重重,弄的曾国藩在长沙呆不下去,拉起队伍跑到衡州(现在的衡阳)去练兵,而骆秉章就认为曾国藩跋扈,专横,不把他这个地方长官放在眼里。因此,骆秉章不但不会跟随曾国藩反清,反而会从四川背后来打曾国藩。

湖广:湖广总督是官文,满族人,出于满人的优越心理,和对汉人官员的防范,从曾国藩带湘军出省作战开始,官文就一直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湘军李续宾和曾国华(曾国藩的六弟)被围三河的时候,派人向官文求援,官文不发一兵一卒,坐视李续宾和曾国华部全军覆没。多年以来,多亏了曾国藩的老朋友胡林翼(任湖北巡抚),委曲求全和官文搞好关系,才使得官文没有在背后捣乱。后来胡林翼死了,平定太平天国后,官文和湘军系的矛盾就开始公开化。因此,如果曾国藩反清,虽然在湘军的老家湖南会得到响应,但官文坐镇湖北,肯定会兴高采烈的全力攻击湘军。

江西:江西巡抚是沈葆桢,按理上说应该是曾国藩的人,他这个江西巡抚也是曾国藩一手推荐的,但这个沈葆桢,林则徐的外甥加女婿(他娶了林则徐的女儿,他的表妹),处处以他舅舅加岳父为榜样,不徇私情,刚直不阿,一上任有感于江西穷困,就制止湘军在江西设卡收税,也停止向湘军供应军饷,气的曾国藩的下属都大骂沈葆桢忘恩负义。更要命的是,从1855年湘军入江西作战以来,整个江西官场就对湘军没有好感,认为湘军打仗不行,就知道设卡收钱~那时湘军不是正式在编的军队,没有粮饷,都靠当地自筹,而湘军刚开始又被石达开打的连连大败~整个江西怨声载道。因此,江西跟随曾国藩反清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以沈葆桢的忠君爱国的思维,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掉头打湘军。

浙江:就是对浙江巡抚左宗棠,会不会跟着反清曾国藩都没有把握,虽然二人是老朋友,楚军也算是湘军的别枝,但楚军是左宗棠自己招募的,将领只会听左宗棠的。而左宗棠,是个心高气傲之人,他一直觉得自己比曾国藩学识更深,能力更强,只是曾国藩考中了进士,官运好,办团练前一直做到二品大官,而左宗棠,只是个举人,之前只是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师爷,官都算不上。因此,一直以来,一种深深的不服气长期憋在左宗棠心里。后来招募楚军,虽然剿灭了浙江的太平军,但也是屈居曾国藩之下,如果曾国藩反清,他跟随曾国藩的话,即使成功了,曾国藩手下有他弟弟曾国荃,还有一堆别的将领,肉肯定轮不到左宗棠来吃,如果能击败曾国藩,不但咸鱼大翻身,而且还会成为清朝第一号大功臣。因此,虽然左宗棠写信试探过曾国藩,但曾国藩对这位老朋友会不会跟随他实在都没十分的把握。

江苏:除了楚军外,还有另一支精锐的部队就是驻江苏的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的淮军,对于李鸿章,曾国藩同样没有十分的把握会不会跟随他,虽然是他学生,但李鸿章是一个不甘于一直做幕僚的人,对权势的渴望使得他寻找机会出去独当一面,在江西祁门大营的时候,曾国藩让李鸿章写一篇弹劾官员的奏折,李鸿章认为不应该弹劾那官员就拒绝写,其实是一件小事,李鸿章却借机离开了他的老师,自立门户创建了淮军。因此,如果曾国藩反清,李鸿章虽然不一定会调转枪口全力打老师,但能不能跟随曾国藩也不是有十分把握的。

肯定能跟随他的,也就是他弟弟曾国荃和手下彭玉麟等一干将领,虽然实力也不弱,但湘军打下南京后,抢光了南京的金银财宝和女人,个个发了大财,除了彭玉麟的水师还保持战斗力外,其它部队已经日益腐化,战斗力不知道还剩多少,因此曾国藩反清其成功的希望其实是很小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纵观曾国藩的带军之路,其实是很曲折的,首先是咸丰皇帝对曾国藩并不是很支持,用现在话讲,咸丰皇帝并不待见他。当然是有原因的,一是曾国藩是权臣穆彰阿的门生,咸丰一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把穆彰阿赶回家养老去了。二是咸丰刚当皇帝时,曾国藩上了一个折子,指出皇帝的3个毛病,当时18岁的咸丰觉得曾国藩是欺负他年轻,没看完就大加斥责,差点治曾国藩的罪,因此对曾国藩印象很差。曾国藩带兵之初,在湖南与地方官矛盾重重,到江西又与地方官矛盾重重,军事上又连遭败绩,咸丰又不支持。。。可以说是很悲催的。。。到咸丰一死,慈禧通过宫廷政变掌了大权,终于扬眉吐气了,慈禧很大方,把两江总督的大印交给了他,还给予他节制江南各省官员的大权,军事上又节节胜利。
所以,当时的选择其实很简单,一是做忠臣,以中兴名臣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子孙后代享受荣华富贵(一直到现在,曾氏家族也是名人辈出,很多现在的名人都是出自湖南曾家);另一条路是前途艰险莫测,搞不好身败名裂,整个家族被赶尽杀绝。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不难。
楼主 icanxmh  发布于 2016-10-20 11:38:00 +0800 CST  

楼主:icanxmh

字数:2320

发表时间:2016-10-20 19: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4 01:52:08 +0800 CST

评论数:13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