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医生

作者:gone_with_wind08 回复日期:2009-02-25 11:23:45
===========================
古代确实也有这个问题,现在中医治疗此病被西医的思路干扰了,大家看到妇科炎症,就都想到是炎症,要消炎,结果是消炎的效果很短,随后就复发,其实炎症是表面现象,里面的问题是肝气郁而不升,水湿土陷,所以要从根本上调理,我的经验是要从肝论治,和消炎基本没有什么关系。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2-25 12:05:25 +0800 CST  
作者:伊娃伊ma带 回复日期:2009-02-25 09:36:08
===================
我回头把鼻炎的治法好好的总结一下贴出来,以前加减五味子也提醒过我,我整理一下。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2-25 12:22:37 +0800 CST  
天下巨变

前面我们说到,李中梓在经过了艰苦的磨炼后,终于成为了一位持中正平和之道的名医,他在他的救人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着。
就在李中梓在忙着救人的时候,天下发生了巨变。
在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占领了北京,明朝灭亡了。
然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清军入关,建立了大清王朝,然后就开始准备挥师南下。
就在北京的明朝政权灭亡的时候,崇祯皇帝的从兄福王朱由菘在南京成立了南明福王政权,而拥戴他建立政权的,是一个叫马士英的人。
这个马士英在政权建立之后,就给李中梓来了封信。
那么,这位马士英是什么人呢?为什么他会给李中梓写信呢?他们之前认识吗?

要想介绍这位马士英,先要介绍一个叫阮大钺的人。
这位阮大铖是谁呢?这位的头衔是:著名的东林党人和反东林党人,这个称谓比较搞怪,似乎是满拧的,但是纵观他的一生,各位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这位阮大钺在万历丙辰科(万历四十年)中的进士。天启初年,曾经做过给事中,不久因居忧还里。阮大铖曾经是东林党人高攀龙的弟子,高攀龙我们都熟悉,在缪希雍的故事里我们讲述过,缪希雍还给高攀龙的家里很多人都看过病。当时阮大钺的同乡左光斗是东林在政府部门的领袖人物,这位左光斗和阮大钺的关系不错。在天启四年春的时候,吏科都给事中职务空缺,左光斗很是够意思,马上通知阮大钺来京递补。而赵星南、高攀龙、杨涟等一班兄弟因为与左光斗发生内讧,因此提出“以察典近,大铖不可用”,当时是准备改用高的另一名弟子——同为东林闯将的魏大中。
结果,经过一番内部交易,等到阮大钺一路兴奋地赶到北京时,当头一盆冷水泼下,因为赵南星等人让他去补工科。在明朝的官吏制度,吏居第一,而工居最末。我晕,这也太黑了吧,本来到手的官职就这样飞了,而且,使坏的还是自己的老师,同样是您的学生,为什么对我如此的不公平啊!?阮大铖感激很不爽,不仅仅是不爽,应该是很愤怒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叫魏忠贤的老兄出现了,并且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他让阮大铖遂得偿心愿,做上了自己想做的官。从这里来讲,阮大铖实在是个很实际的人,他太渴望做官了,这让他反出了东林党。但是他的官没能做多久,东林的压力就让他上任不久就弃官逃回老家。从此大铖与东林决裂。
后来他又做过一次短暂的官,结果很不好,因为犯了错误,被罢官,避居安庆、南京,招纳游侠,谈兵说剑,结成文社。在这期间他曾经想与复社和东林讲和,因此在复社领袖张溥为其师周延儒复相而奔走活动时慷慨解囊相助,表示愿意重归东林。但东林反对周报答他,不过他举荐以自代的一个叫马士英人由此登上高位,开始做官。
那么,这位马士英是谁呢?原来在万历四十四年,马士英与阮大铖同中会试。又三年,马士英授南京户部主事。后来还做了一个巡抚的职务,但是因为犯了财务问题,被镇守太监王坤所发,于是就罢了官,流寓南京。正好这个时候阮大铖名挂逆案,也是在家里闲得难受,遇到了马士英,很高兴,两个人相结甚欢。
结果在阮大钺的推荐下,马士英做了官,到了公元1644,李自成进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于是马士英等人在南京拥戴福王建立了南明政权,他和阮大钺一起掌控着南明政权。
后来南明政权乱得一团糟糕,内讧不已,最后清军南下,在公元1645五月初,南京陷落,弘光朝廷灭亡。马士英南走杭州、绍兴等地,携太后坚持抗击建州。最后入太湖投长兴伯吴日生军中继续抗贼,斗争失败后被建州军于太湖擒杀。一说马士英遁逃台州后,入四明山削发为僧,满清贝勒命剥其皮,实之以草,死极壮烈。
而阮大铖则继续着他的当官梦,他与东林党诸人(有钱谦益一个)一道剃发降贼,满清授其内院职衔。他感激涕零,自请给满洲人带路,破金华后随清兵攻入福建,在行军中因病发死于道旁。

那么,马士英给李中梓写信是什么事情呢?
原来,马士英以前就找李中梓看过病,两人的关系还可以,而且马士英还知道李中梓的一个特长,就是懂些军事。
各位不要以为李中梓只是懂得医学道理,其实他们家的一贯传统是要学习军事,可能有人还记得李中梓的祖上在和倭寇的战斗中是如何牺牲的,其实他们家一直在出军事人才,就在李中梓这一辈,还有人在抗清的斗争中献身。
李中梓在《删补颐生微论》这本书的序言里,自己就说了自己的爱好广泛的特点,他说自己在学医以后“嗣后非不究天人,参禅玄,询国政,未敢擅专门学”,可见,他除了学医,还学习过佛教理论,还研修过政治管理,其实就是军事。
从这点来看,李中梓还是想有点什么政治上的做为的。
马士英对此应该是了解的,因此他向福王推荐了李中梓,要授给李中梓中书舍人的官衔。
那么,李中梓会怎么办呢?他会放下自己的医学领域,去做个南明的官员吗?

此刻,李中梓陷入了深思,到底是什么对老百姓有利呢?
这些政客们争来争去,最后对老百姓有好处吗?政权更迭,在那些彪炳千秋的业绩背后,只能是成千上万的人死去,这难道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吗?
况且,这些南明的官员一看就知道,是为自己利益的多,并非有几个真是为老百姓做事的。
这样看,做这个官,还不如自己做个医生,能够真正的救助百姓啊。
于是,李中梓就推辞了这个邀请。
这下周围的人都晕了,不会吧,人家让你去朝廷做官,你还很不情愿,还推辞,你别不是糊涂了吧。
看到马士英的面子给折了,阮大钺当然很看不过去,于是也写了信给李中梓,看来当朝的两位重头人物都很重视这位医生啊,结果,李中梓还是拒绝。
但是您要知道,要拒绝这两位可是要有勇气啊,当年曾经有人拒绝过,比如《桃花扇》里著名的主人公侯方域,就曾经在名妓李香君的劝阻下,拒绝过阮大钺的橄榄枝,结果后来差点被阮大钺给搞死。
李中梓当然是知道这个的,所以根据有的文献说,李中梓是装作疯了,才躲过此劫,有的文献说李中梓是找了钱谦益来说情,才得以脱身。

当然,马士英当然感觉很是不爽,于是,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2-25 21:59:03 +0800 CST  
作者:chuoj 回复日期:2009-02-26 16:25:18
==========================
朋友,强直性脊柱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对此有一定的研究,以前焦树德老先生在世的时候,他是专门研究治疗这个病的,后来他的弟子们在治疗,比如阎小萍等,你可以求访一下。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2-27 07:32:29 +0800 CST  
作者:毛毛扬 回复日期:2009-02-26 22:58:58
问题是人的差异性比药物更大,
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建议取消所有具有差异性的病人。
==============================
毛毛扬的回答堪称一绝啊。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2-27 07:34:39 +0800 CST  
当然,马士英当然感觉很是不爽,于是,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这是个什么要求呢?原来,李中梓的一位姨家兄弟被委派了外地的官职,结果自己没有足够的路费,正好他的手里有一轴董其昌的绢本手卷,是行书,据说非常的不同寻常,因为手卷长“二十余丈”(也太长了点吧?)董其昌各位都知道了,就是前面我们说过的,那个教子无方的书画家,可虽然他教子无方,但是艺术成就还是很高的,连当时的皇上对他都青睐有加,这个长卷那简直就是个宝贝,李中梓的这位兄弟就把这个长卷放在了李中梓这里,然后向李中梓借了一些银子,就上路去做官了。
李中梓这边就一心一意地给兄弟保管着这个行书长卷。
正赶上马士英听说李中梓家里有这个长卷,他就开始动起了心眼,这位马士英那也是很有才啊,他的书画那也是很精彩的,现在还存有马士英的画作,很有功力,所以他对这个书法长卷的喜爱是自然的。
于是,马士英就写了信,要向李中梓借这个长卷欣赏一下。
大家一看就明白了,这哪里是借啊,这基本就是明着要啊,李中梓他能不明白吗?可是如果连这个也拒绝了,那这帮人能干出什么事儿来,可就不知道了。
于是,李中梓在看了来信以后,叹了口气,唉,世道乱啊,人心怎么都变成这样了?
他把手卷摆在桌子上,然后点了柱香,对空祷告——再见了,艺术之神。
然后,他就把手卷交给了马士英派来送信的手下,让他带了回去。
没过多久,马士英又派人送来了一些银子,这个含义是明显的,这个手卷我留下了。

当然,马士英的运气也实在不好,他也没能把这个手卷留多久,因为没过两天,清兵就打来了,然后就上演了马士英人生的最后一幕,虽然这个人一生被广为诟病,但是最后还是死的很有骨气的,至死都没有投降。
这副手卷当然也不知去向了,不知道以后会否在哪天重现江湖?

把医术传下去吧

在经历了朝代的更替之后,李中梓的心也一定经历了一番震荡。
自己未来的路怎么走呢?这一定是他曾经想过的一个问题,他曾经长时间地坐在自己的书房中,回忆着自己曾经走过的道路,回忆着自己经历过的事情,那些难忘的记忆,让他不止一次地唏嘘不已。
他想起了自己四岁时就去世的父亲,他的模样曾经无数次的出现在自己的梦里,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清晰;他想起了自己新婚不久就去世的妻子,他曾经在梦里也梦到了她,她还是像年轻时那样,可是自己,却已经两鬓如霜了;他还想到了放弃读书,打渔供自己读书的大伯,现在大伯早已故去多时了。
李中梓长时间地想着,最后,他终于明白了,朝代的更替自己是无法阻止的,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被屠杀,自己也无力回天,但是,一个做医生的人,就是要把自己身边的患者治疗好,让他们再少一些生离死别之苦,这就是为医之道啊。
终于,李中梓走出了书房,他下定了决心,招收更多的弟子,把自己的医术更广泛地传播下去。
公元1645年,在经历了嘉定三屠之后的江南凄凉无比,李中梓痛定思痛,开始招收更多的徒弟。
这一年,距离他的去世还有十年的时间。

在这十年中,李中梓的教育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在江南地区招收了大量的弟子,为江南培养了成批的中医人才,在众多的弟子中,李中梓对一个叫沈朗仲的学生非常的器重,他在《删补颐生微论》这本书的序言里,记录了这个弟子的招收过程,他说:“吴门沈子朗仲翩然来归,一握手而莫逆于心,端凝厚藏,慷慨浩直而不漫齿颊,峨然载道之伟器,与语移旦暮,鲜弗神领(看来对这个弟子的评价很高啊)……吾道之不孤,其有赖于朗仲也乎?”
看来,李中梓的眼光是十分准确的,后来,沈朗仲果然不负李中梓的厚望,终成一代名医,沈朗仲后来把学问传授给了一个叫马元仪的弟子,这个马元仪也成为了一代名医,著有著名的医书《印机草》,而马元仪的学问,再传尤在泾,这位尤在泾,更是一位在中医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写的《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等书都是研究仲景学说的重要著作。
李中梓的学说,经过这些弟子们的继承和发展,最终成为了中医理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份。

没人知道李中梓的最后的时光是如何渡过的,让我们选取一段李中梓生平诊病的故事,来做为李中梓的结局吧。

在明亡之前,有位著名的医家,叫王肯堂,这位王肯堂我们前面写过,他是缪希雍的好朋友,他还曾经从缪希雍的口中追问出了资生丸的方子,他和缪希雍一起看病的故事我给大家讲过。
在王肯堂晚年的时候,有一次,患了泄泻,就是腹泻,和估计和现在的慢性结肠炎差不多,总是不好,这个医生自己患病,有时候自己是把握不准的,比如缪希雍当年患病,就是王肯堂给用化瘀的方法治疗好的,这次轮到王肯堂自己了,也晕,当时他的地位很高啊,很多医生前来出主意,大家都觉得他的年岁大了,应该使用滋补的方法,结果这样做的结果是“疾愈甚”,最后,李中梓前来看望了,他诊断后,对王肯堂说:您的体格这么胖,痰湿很重啊,越补就会越坏的,应当用泻药来治疗,把痰湿涤荡掉,我给您治疗,您能不能坚信不疑呢?
王肯堂哈哈大笑,说:“当世知医者惟我与尔,君定方,我服药,又何疑?”
于是,李中梓就用巴豆霜这味药(我们在缪希雍的故事里也介绍过),把油弄干净了,就给王肯堂服用了(应该用什么包上再服,这里没有写完全)。
结果,王肯堂泻下很多痰涎,然后,这个很顽固的腹泻就痊愈了。
这就像武侠小说中,两位当世顶级的剑客,一位让另一位砍去自己身上的枷锁,执剑者问:“你相信我的剑吗?”
回答:“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剑,还能相信谁呢?”

惺惺相惜之情,溢于言表。

这,就是李中梓的故事。
李中梓,字士材,他出生于一个抗倭英雄之家,在失去了诸多亲人之后,他发誓走上了行医的道路,他刻苦专研,终于成为一代中医大家,他对中医诊法的贡献巨大,在行医的道路上,他走出了一条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的中医之路,这对现在的我们,启发巨大。

现在的上海,已经是繁华无比的大都市了,熙攘的街头充满了忙碌的人群,他们穿梭往来,仿佛生活就是在和谁赛跑。
但是,希望他们在忙碌之余,不要忘记了,这里,曾经有过一个人,他为了别人的健康,为了把健康之道传授下去,也曾经在这里奔波过……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2-27 21:37:54 +0800 CST  
作者:88068888 回复日期:2009-02-27 21:48:09
======================
朋友,此案太好了,多介绍几个医案吧,大家交流一下。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2-28 07:57:47 +0800 CST  
作者:马其骐 回复日期:2009-02-27 15:12:33

作者:罗大伦 回复日期:2009-02-27 07:34:39
作者:毛毛扬 回复日期:2009-02-26 22:58:58
问题是人的差异性比药物更大,
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建议取消所有具有差异性的病人。
==============================
<<毛毛扬的回答堪称一绝啊。>

既然承认中药药物存在很大差异性 不如西医药物的稳定 还用什么人的差异性来混淆视听 请问人的差异性能够改变吗 看来楼主按捺不住了 竟然说出如此可笑浅薄的话来 实在是意想不到

王店 马其骐
========================
我回答一下这位朋友吧,我说毛毛扬的回答是一绝,是因为他想起了一个我都没有想到的角度,网友的思路实在是宽广啊。
关于中药的差异性,我聊个很有趣的事情,大家现在都说张仲景时使用的剂量和现在不一样,李可老中医坚持这一观点,用量很大,但是我们发现,在张仲景之后的那么长的年代里,一直到现在,我们用几克,甚至十几克也都治病了,我的体会是用六克、九克的量就可以了,为什么呢?按理说现在的药性不如张仲景的时代大了啊?其实,是病人的病情决定的,轻的病,就用六克、九克,一定痊愈,等到我发现这个病人没有痊愈,意识到病情重了,自然会加量到几十克,这就是为什么药力不同了,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治病的道理,因为我们开方子是根据患者的情况来校正的,我们医生自然会在药性和病情之间获得平衡,不够了就增加,多了就减去。
至于各地的差异,也是如此,我在东北的时候,治病都用野生的防风,我给送药的人特别嘱咐,要野生的,很贵(当年是批发五十元一公斤),但是效果好,到了北京,没有这个条件了,就摸索,看种植的防风用多少能够起作用,其实很快就掌握这个尺度了,所以我是经历过这个过程的,觉得是很容易的,因为药物的变化是稳定的,要知道,这个变化远远没有患者的变化快啊,患者几乎是每天都在变化的。
另外这位朋友觉得要废除中药,搞气功,当然气功是好的,但是不知何出此言?想必是被庸医害过。
我前面说过给一个小伙子看眩晕和呕吐,要用了小柴胡汤,我当时说要把结果告诉大家。
我把这个病例汇报一下,当时我还没有见到这个人,等见到了,也吓一跳,此人几乎不能摇头,一动,就晕了,马上就要倒,我说摇头什么后果,他说我给你表演一下,就摇了一下,然后就倒在了沙发上,他在地铁里呕吐若干次,现在就是躺着,去西医医院检查无数,给我看了很多检查单子,最后西医怀疑了很多的病,但是没有一个定下来,最后是怀疑耳朵出了问题。
我告诉他,该检查还检查,然后给开了小柴胡汤,加上了龙骨、牡蛎,开了三付,服用了两付后,昨天来电话,从此没有再吐过,激烈的眩晕消失,变成平时有一点点晕了,昨天来电话的时候,还在医院里检查呢,医生告诉他,十天后再来检查下一个项目——还没有定下来病名呢。
我想说的是,此时,练气功是来不及的,患者的痛苦还要解除,同时西医的检测仪器的确很精密,而且最终是可以找出他真正的问题的(我也怀疑耳朵的问题,),但是各位看到了,确诊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显然这个病医生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此期间患者不能难受着,而且,用中药可以把他的病证消除,何乐而不为呢。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2-28 08:22:18 +0800 CST  
作者:ddvvss 回复日期:2009-02-27 21:52:15
====================
朋友,浙贝母和川贝母原本就是两个极不相同的品种,浙贝母的个头很大,如同蘑菇,浙贝的清热化痰作用大,主要特点在“清”,多用于外感的治疗,川贝个头小,如同薏米,价格现在很贵,可能十克就要三十元零售价格,他清热的作用没有那么大,对于虚损导致的咳嗽,效果很好,有“滋”的作用,也用于热病的后期咳嗽,滋阴化痰的作用比较强。这两者在学中医本科的时候老师就告诉要截然分开的,临床医生基本没有混为一谈的。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2-28 08:31:25 +0800 CST  
作者:林染霜 回复日期:2009-02-27 21:13:38
中医有没有减肥的方子啊?
=====================
别轻易听信减肥的方子,我还真不鼓励服药来减肥,很多人开的减肥方子都是利水的,那叫减水方,发水分代谢出去了,你再喝,体重又上来了。有的人去美容院针灸,针灸者告诉她,晚上回去只能吃一根黄瓜,其实不用针灸,你自己晚上只吃一根黄瓜也会减肥啊。
最好的方式是控制晚上的食物摄入,清淡一点,少摄入油类,白水煮菜。然后晚上在看电视的时候,在电视机前面原地踏步走,大幅度的,摆开双臂,如此一个小时,坚持两个月,你再量一下体重。一定会有很大的惊喜的。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2-28 08:38:36 +0800 CST  
作者:dyaqgzgc 回复日期:2009-02-28 08:07:36
楼主也在线,楼主早上好。
=====================
呵呵,老朋友了,你早啊!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2-28 08:39:34 +0800 CST  
作者:塞伦盖提 回复日期:2009-02-28 21:56:25
【乳腺癌求救】
===================
朋友你好,我看了舌图,现在回答:乳腺癌在化疗的时候,使用中药不会和化疗产生副反应,相反,大量的实践证明,可以很好地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改善病人的体质,使得病人能够坚持做进一步的治疗。
具体的思路是:根据患者此时出现的病证,对证治疗,比如你母亲现在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就要调理脾胃,用芳香祛秽、醒胃和脾的药物,此时不要使用抗癌的中药,只是开出一般调理脾胃的就可以了,很多患者脾胃调理好了,身体就恢复得很快,这个一般当地的中医生都可以开的,我就有很多朋友到北京来,托我找广安门的孙桂枝老教授等看病,其实很难,她们的号已经挂到一年以后了,等到真的看了,孙老等专家的思路也就是这样的,我觉得还是在附近看比较好。至于方子,请以当地的医生为准。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3-01 08:04:17 +0800 CST  
作者:wilson__wong 回复日期:2009-02-28 10:03:42
=====================
朋友,你说的对啊,就是这样,过去中医用犀角来治病,用来清透营分之热,王孟英治疗许子社案中共用了犀角三两,但是现在无法用了,就开始寻找替代品,后来发现水牛角也有此功能,就用大量的水牛角来替代犀角,同时加上一点青蒿等增加透的功能,虽然不能完全代替,但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眩晕的事情,我考虑这个人是肝胆不和,因为他发病前和店员生气来着,脉弦,而中医认为小柴胡汤的汤证他都有,所以用了小柴胡汤,但是你家人的可能要多方面分析,比如春夏发病,这个就可能是突破口,中医认为春夏人体气机上升,秋天下降,冬日潜藏,如果肝肾不足,春夏就会发病。眩晕的证候比较多,还有水湿严重的,但是老人以肝肾虚损者多。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3-01 08:19:20 +0800 CST  
作者:dongtingxiaoxiao 回复日期:2009-02-27 20:49:02
病房有一个快乐木偶综合症的患儿,家属求治过北京多家医院,
==========================
抱歉啊,朋友,我实在不了解这个病,但是从你叙述孩子的头发看,应该是个不足之证。
小孩子脾胃出现问题的太多了,有的时候都想不到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我前些天治疗了一个多动——秽语综合症的孩子,多动,总是抽鼻涕,五官往一齐挤动,一般这个病都是疏肝熄风的治疗思路,我也用了四逆散,疏肝气,结果三付后效果不好,我反复思考,觉得孩子的舌头淡白,是脾胃不足,其实当时还犹豫,心想脾胃不足怎么会影响行为呢?但是还是给孩子补脾胃了,配合了钩藤六克、全蝎三克,结果孩子的病很快就缓解了,现在还在治疗中。
我建议你可以具体观察一下是否有不足之证的其他证据,然后大家可以分析具体不足在哪里?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3-01 08:30:20 +0800 CST  
作者:爱笑的兔 回复日期:2009-02-28 21:07:21
======================
朋友,投石问路不是完全的心里没数,来试探的,我观察过很多老中医,其实他们都基本确定了治疗思路,但是只是在具体的方药上,在患者的接受程度上,来试探一下,然后进行微调,这样的情况,七付是可以的,一般三付最好,基本就可以看出来了,我通常用三付,到喝了第二副的时候,电话联系,告诉反应,其实就可以确定了,如果好,第三付喝完,进一步确认,如果反应不好,第三付就不喝了。
但是如果是在寒热这样的大方向上搞不清楚,那就要立刻试验出来,比如拿片姜当场让患者服用,然后判断,不应该用几付药来投石问路,因为容易出问题。
这个问题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方法,具体会有不同,不过你喝药后胃痛,应该马上告诉那个医生,分析原因,这样才利于治疗。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3-01 08:37:45 +0800 CST  
作者:德一堂 回复日期:2009-03-01 12:07:28
关于有网友破坏公共邮箱中文件的看法:
=======================
叹息,其实把资料放在一个开放的邮箱中是考验公众道德水平的做法,值得高兴的是,这么久大家都是向里面增加资料,然后学习,很多网友的中医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
但是终于出现了不愉快,其实我们无法阻止他,但是我还是要劝告这位朋友,一个人的心正是很关键的,我见过多少人心思稍微一偏,在人生的道路上就走入了歧路,其实做个小坏事,自己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做了以后,这个口子就会开大的,最后自己都找不到是从哪里开始的,其实就是从这样的小事开始的,这位朋友,希望你以后的人生幸福,也希望你从做小的善事开始改变自己。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3-01 12:40:20 +0800 CST  
另外,纠正朋友们的一个错误观点,大家认为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病毒的,这是错误的,抗生素对细菌感染有效,但是对病毒基本没有效果,感冒时如果合并了细菌感染,才可以用抗生素,如果单纯是病毒性感冒,抗生素一点作用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中国医学界呼吁不要滥用抗生素的缘故。细菌和病毒要分开,这是两种不同的致病体。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3-01 12:47:19 +0800 CST  
作者:瓜哥瓜嫂 回复日期:2009-03-01 19:57:19
李中梓的介绍写完了啦。
下面是民国的了吧。
======================
下面要写的是民国的祝味菊了,他号称祝火神,是一位火神派的医生,他其实最突出的除了擅长使用附子,还有对中医的本质的思考,其实有人不理解中医是正常的,因为中医所借用来表达的工具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内容,比如阴阳五行,等,这些现代人看起来有些狐疑。祝味菊中西医皆通,所以思考是比较深入的。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3-01 20:36:21 +0800 CST  
作者:深蓝2003 回复日期:2009-03-01 21:57:39
作者:深蓝2003 回复日期:2009-03-01 17:16:01
罗老师
我想问一下有关痛风的中医治疗思路,我一亲戚受痛风的困挠很多年了,看过无数的西医,均被告知是不治之症,现在一发作起来走路都成问题,叫他看中医,无奈本地的中医院早就成了西医院,根本没有纯粹的中医,希望罗老师指点迷津,对痛风做中医的辨证
=====================
痛风这个病的确很顽固,治疗上也有难点,因为这个病往往寒热的症状都有,所以我的建议是寒热并用,通络的药物要用,稍微用点温通的比如桂枝,但是清热凉血的也要用,比如知母、茜草、芦根、白茅根、炒槐花等,同时在配合泻浊的中药,比如土茯苓、川萆薢等。具体还是需要求访当地的中医,中医院变成了西医院,你可以求访当地的中医诊所,我的经验是一般中医诊所还是有真功夫的。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3-02 07:37:04 +0800 CST  
某些反对中医的朋友的出现正说明我们中医普及的不够啊,我在祝味菊的故事里力争把中医的道理在讲清楚些。希望慢慢能让大家理解中医理论的合理性。
楼主 罗大伦  发布于 2009-03-02 07:43:00 +0800 CST  

楼主:罗大伦

字数:741002

发表时间:2008-05-19 14: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4 14:46:52 +0800 CST

评论数:1612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