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06 05:45:08 +0800 CST  
NO.81

安思顺的命运就此注定。

尽管他早已不过问世事,但世事依然没有放过他。

尽管他早已不关心政治,但政治依然要来关心他。

很快,他和其弟太仆卿安元贞都被处死,两人的家属则被流放到岭南。

毫无疑问,安思顺是冤枉的——假如他真的勾结叛贼,真的有反意,为何在当初朔方节度使任上有兵有权的时候不反,反而要在现在没兵没权的时候反?

实在是太不合常理了。

这一点,朝中不少人都是明白的。

只不过,在当时的气氛下,没有一个人敢提出来。直到后来安史之乱平定后,安思顺的老部下郭子仪上《请雪安思顺表》,安思顺才得以平反昭雪。

应该说,哥舒翰这种公报私仇的做法,让很多朝臣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甚至由粉转黑。

杨国忠也是其中的一个。

他和哥舒翰的关系本来还不错,两人都与安禄山不和,还曾结成同盟一起对付安禄山,但现在他对哥舒翰却很有意见。

这自然是有原因的。

事实上,之前安思顺在回京后可能预感到哥舒翰会对自己不利,便未雨绸缪地投靠了杨国忠,给杨国忠送了不少东西。

收人钱财,为人办事,哥舒翰陷害安思顺的事件发生后,杨国忠当然要出面相救,站出来为安思顺说话,没想到结果却是对着香炉打喷嚏——碰了一鼻子灰!

这让杨国忠大受打击。

之前皇帝对他是言听计从的,而现在却变成了对哥舒翰言听计从!

可见,如今在皇帝的心目中,哥舒翰的地位已经超过他杨国忠了!

更何况,哥舒翰的手还伸得那样长,不仅管军队,还要管朝中的大臣!

这让他怎么能忍受!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又让杨国忠感到更加不安。

我们知道,杨国忠这个人是很不得人心的,当时朝野上下不少人认为安禄山是被杨国忠所逼反的,只要杀了杨国忠,安禄山失去了造反的理由,自然就退兵了。

哥舒翰的心腹爱将王思礼就是这么想的。

他对哥舒翰说:安禄山这次起兵是以清君侧为名,要求朝廷诛杀杨国忠。如果您留三万兵马守潼关,自己亲率精锐回军攻灭杨国忠,则叛乱可以不战而定,这是不世之功啊。
当初汉朝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就是这么干的……

哥舒翰没有理他,只是给他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幼稚!

不过,王思礼的情商似乎和我差不多——我老婆给我使眼色,我也是每次都看不到的。

不要说使眼色,踩脚都没用,用高跟鞋踩都没用。这是题外话,就不展开讲了。

这回王思礼也是一样。

他完全没有领会到领导的心思,居然又提议让他带着三十名骑兵前往长安,把杨国忠劫持到潼关再杀掉。

见王思礼越说越离谱,哥舒翰忍不住发火了:不行!真要这么做的话,那造反的就不是安禄山,而是我哥舒翰了!

这事不知怎么传到了耳目众多的杨国忠的耳朵里。

杨国忠大为震惊。

如果说之前他对哥舒翰还只是嫉妒,那么现在就是害怕了。

万一哥舒翰真的像王思礼说得那样反戈一击,那他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他不由吓出了一身冷汗。

怎么办?

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不该坐以待毙,而应早作准备。

于是,他连忙入宫找到了皇帝:潼关大军虽然兵力强盛,却没有后继之兵。万一失利,长安就危险了。臣恳请从京师各部门中选拔三千人加以操练,以备不时之需。

李隆基同意了。

有了皇帝的许可,杨国忠马上就雷厉风行地干起来。

至于兵力,当然不可能是三千人。

那只是个幌子,算不得数——就如我老婆给她妈汇报的新衣服价钱一样——她妈听到的是五百,实际上花掉的可能不止五千。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06 06:06:40 +0800 CST  
@黄龙12011 2020-07-06 08:38:12
杨国忠官场得罪人太多,反正是死定了。如果哥舒翰守关成功打败安祿山,回朝当宰相后会干掉杨国忠,如果守关失败,安禄山进入长安也会杀掉杨国忠。
-----------------------------
是的,恨杨国忠的人太多了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06 17:27:40 +0800 CST  
@奇正2019 2020-07-06 23:54:07
好在大唐国力雄厚,经得起这么折腾
-----------------------------
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再也没恢复到原来的高度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07 09:50:32 +0800 CST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08 06:28:53 +0800 CST  
NO.82

事实上,杨国忠这次组建的新军总兵力达到了一万三千人,出任主帅的,是他的亲信杜乾运。

他命杜乾运带兵驻扎在灞上(今西安市东),名为御敌,实为防备哥舒翰。

哥舒翰不傻,当然明白杨国忠的意图。

长安到潼关之间又没有一个敌人,你安置这么多部队干什么?不就是要对付我么?

对于杨国忠,他是非常了解的——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整人的本事可不小,不可不防。

为了防患于未然,他给皇帝上表,请求将杜乾运的新军划归自己麾下,以便统一调度,一致对敌。

李隆基觉得哥舒翰讲的似乎也挺有道理——兵马大元帅当然要指挥所有可能参战的部队,因此他没有多加考虑就答应了。

杨国忠心里那个气啊——我好不容易拉起来的队伍,居然如此轻松地被哥舒翰吞并了!

没过多久,更令他震惊的事发生了。

哥舒翰竟以议事为名把杜乾运召到潼关,随便找了个理由杀了!

听到这个消息,杨国忠本来就忐忑不安的心更慌了。

这个哥舒翰,下手实在是太狠了,他这么干,摆明了是成心和自己作对!

他无比肯定地相信,哥舒翰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杨国忠!

他无比肯定地相信,如果不先下手为强,后果将不堪设想!

数日后,一份情报被送到了李隆基的案头。

情报上说,这段时间叛军驻扎在潼关关外到陕郡(今河南三门峡)一带的兵力只有叛军将领崔乾祐统领的四千人,且大多是老弱残兵,极易攻取,这是唐军夺回失地的绝佳机会!

从后来发生的事来看,这是个比蓝月壳洗衣液、午栏山二锅头还要假的假情报。

那么,这份情报到底是怎么来的?

是叛军故意布下的陷阱?还是杨国忠为了陷害哥舒翰逼迫其出战而蓄意捏造的?或者跟人投胎一样纯属偶然?

由于史书的缺载,我们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就如一直手气不顺的赌徒突然抓到了一把久违的好牌,这个情报的出现让李隆基顿时感觉眼前一亮。

本来疲惫不堪的他现在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一口气上五楼都不费劲!

本来没有胃口的他现在吃嘛嘛香,一口气能吃五个肉包子!

本来已经很久都没有欲望的他现在恨不得马上找到杨贵妃对她施展十八般武艺!

之所以如此兴奋,是因为他实在是太渴望能早日夺回东都洛阳、平定叛乱了!

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在他手上丢失的国土就要在他手上拿回来,在他手上丢掉的面子就要在他手上找回来!

只要洛阳一天没收复,他受伤的心就一直不能恢复!

现在有了这样的良机,他会无动于衷吗?

当然不会。

他立即派使臣前往潼关,命哥舒翰马上率部东征,进攻陕郡、洛阳。

哥舒翰大惊,连忙上书阻止。

他坚决反对在此时与叛军决战,并列举了四条理由。

首先:安禄山久经沙场,经验十分丰富,不可能不做防备,这次他估计是故意用老弱来引诱我军,假如我军出战,很可能正好落入他设下的圈套。

其次:叛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我军占据险关,利在坚守。

其三:叛军残暴,不得人心,目前他们的形势日益不利,不久他们内部必然发生变乱,到时我们再乘机进攻,便可轻松获胜。

其四:我军各路兵马尚有很多没有集结完成,等全部到来后再与敌人决战更有把握。

在表文的最后,他苦口婆心地劝谏皇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小不忍则乱大谋,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08 07:08:10 +0800 CST  
@平原_明月 2020-07-09 01:29:10
泪痕春雨这段我没看,我看到他写洛阳失陷那里都已经忍不了了。我同意以利益分析矛盾,但是他把那种为了追逐利益完全不择手段的行为,当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衡量历史人物标杆的时候,实在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认为利益是不可回避的一方面,但是我也认为人类有所谓高尚的情操的一面,这点楼主做的是不错的,之前在楼主书里看过一些让人感动的段落。 让人印象很深刻。
不过楼主写的比较简略。有一些深层的问题没有触及到,造......
-----------------------------
有道理。
看来这一段我写得有些粗疏了。确实,三千人和一万人性质是不同的,不能为了简化写在一起。
通鉴原文是:
国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09 09:22:58 +0800 CST  
@wangmingsong2011 2020-07-08 23:00:50
首先我们不去讨论泪痕的观点。现在杨国忠因为通过某些(或官方或私人的)渠道得知了,哥舒翰的左右积极劝说哥舒翰干掉他杨国忠。所以向李隆基提请编练一支武装力量。
那么问题一:杨国忠提请建立的这么一支军队,是他杨国忠的私兵吗?
我觉得,不是。这还是唐朝的军队!虽然主官杜乾运是他杨国忠的人,万一出现政治变动,这支队伍一般情况下会挺杨——但是如果是二般情况,李隆基和杨国忠闹起来,从杜谦运到士兵,站......
-----------------------------
王兄的分析非常透彻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09 10:23:27 +0800 CST  
@黄龙12011 2020-07-08 12:26:40
哥舒翰私杀将领,和袁崇焕杀毛文龙一样,超越了自己的职权,触犯了龙颜。
-----------------------------
是的,李隆基对此肯定不舒服的。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09 12:25:23 +0800 CST  
@金海陵 2020-07-08 14:01:57
在 “杨国忠要驻军”“哥舒翰要撤军”的问题上, 玄宗 真是老糊涂 了, 对 下属的心思 一点都不掌握, 这 智商 丢了江山一点儿都不冤。
-----------------------------
确实他犯了很多错。其中逼哥舒翰出战是最致命的。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09 14:42:52 +0800 CST  
@lining_1115 2020-07-09 14:45:03
留名再看!
-----------------------------
谢谢支持,欢迎常来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09 20:03:47 +0800 CST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10 06:38:39 +0800 CST  
NO.83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河北前线的郭子仪、李光弼也向李隆基上表,提出了他们的下一步行动计划:臣等请求出兵北上攻取范阳,端掉叛军的巢穴,将叛党的妻儿收为人质,然后以此招抚他们,这样一来,叛党必然丧失斗志,不战自乱。潼关大军只要固守以疲弊敌军就行了,绝不可轻易出战。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郭、李两人和哥舒翰的意见可谓不谋而合。

他们都提出了类似的策略——坚守潼关,等待战机。

然而李隆基对此却并不感冒。

不是他不想等,而是他等不及。

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他不想把自己惹下的麻烦留给子孙后代,无论如何他都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解决安禄山的问题,否则他会死不瞑目的!

更何况,如今的形势又是如此有利!

而杨国忠更是抓住一切机会在皇帝耳边怂恿。

他的目的很明确——借刀杀人。

他想的是借安禄山的刀除掉哥舒翰!或者至少让他们拼个两败俱伤!

至于如果哥舒翰败了长安怎么守的问题,他是不会考虑的。他想不了那么长远,这已经超出了他大脑的思考范围——就如“求∫(2x+3)/(x^2+2x+2)dx”这样的题目超出了小学生的考试范围一样。

杨国忠一遍又一遍地对李隆基说:陛下,时间不等人,战机不等人!咱们不能再等下去了!如果等待真的有用,乌龟早就统治了地球!

在杨国忠的极力鼓动下,李隆基不停地派出使者前往潼关,逼迫哥舒翰率军出击。

哥舒翰本来还想继续上表辩解,但李隆基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使者一个接一个,常常是一个刚宣读完诏令,另一个使者又到了,比我现在每天接到的骚扰电话还要频繁。

骚扰电话我可以不接,但皇帝的圣旨哥舒翰不可能置之不理。

他还能再说什么呢?

君命难违,他就是再不愿意,也不能再违抗皇帝的旨意了。

因为他知道,如果再抗命不出,等待他的肯定是和高仙芝、封常清一样的命运!

公元756年六月四日,躺在病床上的哥舒翰领着大军离开潼关,踏上了东征之路。

三天后,唐军来到了灵宝西原(今河南灵宝西北)。

这里南依高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长达七十里的曲折隘道,依山傍水,林幽谷深,悬崖如削,古木参天,太阳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风景十分秀丽。

可惜,唐军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打仗的。

从军事角度看,这里的地形对唐军就非常不利了——他们人数虽多,但在狭窄的隘道里却根本无法展开,根本无法发挥人数优势,如果崔乾祐在此设下埋伏,据险以待,居高临下,唐军躲都没有地方躲,逃都没有办法逃,只能成为活靶子!

哥舒翰对此忧心忡忡。

因此他没有贸然进军,而是先与司马田良丘等人坐船在黄河上观察敌情。

果然不出他所料,他在山间发现了叛军的踪影!

尽管看起来敌军的人数并不多,可哥舒翰还是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再继续向前,等着他的,必然会是一场恶战!

但他现在已经别无选择。

他只能进,不能退,前进尚有一线生机,后退定是死路一条!

他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必须杀出一条血路,冲出西原这个险地!

他命大将王思礼率五万精锐为前锋,在前面开道,部将庞忠等领兵十万为后继,自己则带着其余的三万人渡过黄河,在北岸的一处高地上督战,并为南岸的主力擂鼓助威。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10 06:44:54 +0800 CST  
@Ridiculogical 2020-07-10 13:39:01
分兵两岸,还是怕有埋伏吧?隔着河,两处兵要呼应还是比较困难,用处有限。
-----------------------------
是的。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10 15:57:25 +0800 CST  
@wangmingsong2011 2020-07-11 00:10:06
这应该也不算生擒。
反正咱们也看不懂行军作战该咋部署,古代的看不明白,当代的都是涉密……只能凭着读史的一点讯息去猜。
先头部队是精锐五万,主力是十万,他的三万人,其实是预备队,他那个身体也没法冲在前面。北渡黄河,不排除是冷兵器时代惯用的虚张声势。
这种布置,大概冷兵器时代的正常操作?
-----------------------------
他的三万人,其实是预备队,他那个身体也没法冲在前面。北渡黄河,不排除是冷兵器时代惯用的虚张声势。
有可能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11 08:27:40 +0800 CST  
@平原_明月 2020-07-11 02:04:22
分兵到黄河北岸没有毛病。
冷兵时代战争,主帅有效控制的军队范围也只有五到十公里以内,超过这个范围,会缺乏缓冲,以及命令无法及时传达,这时候军队人数越多,越成为累赘。 如果前军遇敌,略有不利,需要稍稍后退的时候,后军在缺乏缓冲的时候,大概率因为信息不通,以为前军战败,发生顿时崩溃,演变为淝水那种大型踩踏现场。这时候兵越多,死的越惨。哥舒翰如果在河北岸的高地上指挥战斗,更有利看见全景,及时调......
-----------------------------
分析得很有道理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11 08:28:15 +0800 CST  
@奇正2019 2020-07-10 22:49:53
这一仗打的那个惨,老哥也被生擒了!云真人总是在高潮部分惊堂木一响,且听下回分解
-----------------------------
下是啊,这一仗唐军败得很惨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11 13:49:16 +0800 CST  
@挥舞铁拳 2020-07-11 11:52:01
站在批判皇权神圣的角度,安史亦不失为英雄。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玄宗失徳,天下共逐。
-----------------------------
据说五代时期安重荣说过一句话: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11 16:59:36 +0800 CST  
@挥舞铁拳 2020-07-11 11:52:01
站在批判皇权神圣的角度,安史亦不失为英雄。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玄宗失徳,天下共逐。
-----------------------------
@云淡心远 2020-07-11 16:59:36
据说五代时期安重荣说过一句话: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
@Ridiculogical 2020-07-11 20:09:19
不光是天子,就算节度使,也照样受制于牙兵,一个照顾不周就小命不保。不受制的暴力至上,比起五胡乱华至少还有部落的传统架构来,还要无序。在此之前的历史上可能只有王莽崩溃后的几年可以比拟,而时间长的多。
-----------------------------
是的,晚唐五代非常乱,以至于后来的宋朝矫枉过正,对后来的历史影响极大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11 21:47:50 +0800 CST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云淡心远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20-07-12 06:56:50 +0800 CST  

楼主:云淡心远

字数:454786

发表时间:2019-11-25 15:31:3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12-11 11:01:00 +0800 CST

评论数:853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