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国家》:滇国(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古国)

滇国(前278年——前109年),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公元前278年,楚将庄硚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其目的是征服当地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都城在今晋宁县晋城。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西汉初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
1、简介
(1)古滇兴衰
古代滇池一带生活着很多自称“滇”的部落。公元前278年,楚将庄硚率军到达滇池地区,其目的是征服当地滇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遵从当地习俗建立滇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郡县制度。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2)历史见证
关于这段历史,司马迁有过一个至关重要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39年,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派楚将庄蹻入滇。不久,秦国灭了巴国和蜀国,庄蹻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有滇王存在,无从考证了。但在庄蹻入滇之前的若干年里,滇人青铜文化已进入鼎盛时期。考古学家李昆声教授说,抛开艺术成就的因素,这时的楚文化应比滇文化先进,至少,楚人穿鞋子,而滇人打赤脚,但滇墓里似乎并没有留下他带进云南的多少楚文化踪影,也有学者质疑这段记载。 公元前1世纪左右,这个孤立的王国终于走到了终点。一位称雄滇池的滇王,向汉朝的使者提过一个认真的问题。他问:汉朝与我谁更大?在他的眼里,世界不会比滇国的地域大多少。可是,不久之后,这位可爱的滇王连同他的天堂,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世界远比他想象的广大得多,复杂得多。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汉人的迁入让内地文化从此大规模地进入云南,仅仅在短短100年过程中,滇人的文化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2、历史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楚威王时(前298年─前263年)使将军庄将兵循江上,略近蜀黔中以西。至滇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沃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指出在楚顷襄王时,庄奉命南征。大约在前279年时,领兵通过黔中郡,经过沅水往南,攻略西南。连克且兰(今贵州省福泉市一带),征服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一直攻到滇池(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征服了黔中、夜郎、滇等地区。庄以兵威戡定其地属楚,正要归报楚王,而楚国的巫郡、黔中郡在前277年时再度被秦国攻占,庄回国之路断绝,遂留在滇池自立为滇王,号“庄王”。
秦始皇时,曾打败滇国,并开通五尺道至当地,但秦朝灭亡后,交通再度中断。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时,滇国归降,并在当地设置益州郡管辖,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同时赐“滇王之印”,并允许滇王继续管理他的臣民。东汉时,随着汉朝郡县制的推广、巩固以及大量汉族的迁入,滇国和滇族被逐渐分解、融合、同化,最终完全消失。据黄懿陆《滇国史》的考证,古滇国当在东汉元初二年(115年)才完全灭亡。
(1)古滇文化
云南青铜器的特征:
据考证,古滇国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帝国。它勃兴于滇池之滨,鼎盛于战国至西汉时代。由于偏居西南一隅,远离中原文化视野。古滇国曾长期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显得神秘而离奇.
云南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存在了一种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当时的古滇国民族很少受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无论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都显得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就以器物和种类而言,无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还是装饰品,样样都用青铜制作,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多限于兵器和礼乐器。
(2)青铜文化
尤其是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多为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图像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节,栩栩如生。以装饰题材中动物图像而言,古滇国青铜器经常出现的就有四十余种,大到虎豹、小至蜜蜂甲虫,刻画得十分精致逼真。
古滇青铜器与我国其他边疆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别,不仅有兵器戈、矛、叉、剑等显然受中原商周青铜文明影响的青铜兵器,更多的是以反映滇王国社会生活为主题内容的贮贝器和铜扣饰,明显具有滇王国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
3、谜题
(1)神秘出现、神秘消失
随之出土的文物几乎代表了滇国时代青铜文化的精品,有滇国重器贮贝器、铜编钟、带金销的剑、黄金珠、玛瑙、玉、车马饰和造型奇异的铜扣饰。它们价值连城,代表着一个湮没了的云南古史上第一个地方政权——古滇王国的真实存在。
美轮美奂的青铜文化,是这个古老王国的背景。她们极为精美,工艺水平极高,其风格和造型与中原地区的文化绝无相同之处,是一种在独立的地域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毫不逊色的文明。这个神秘的古代文明,似乎也按奈不住寂寞,在消失了很多世纪之后,又悄悄地掀开了一条缝隙。
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云南比世界上其它古老文明晚了1000多年。但是在接下来的年代里,云南人靠其才华与智慧,将青铜时代的文明发挥到了极至。至今仍然让历史学家们迷惑不解,这个几乎是突然之间出现在云南高原上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从哪里发源的? 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和传记所提到古滇国曾被汉王朝逼迫迁移到靠海的某座岛上后来在那重新建立王国,之后可能因为海难或海岛下陷覆灭了,至于事实如何就无从查证了。
学者发现,古滇国的工匠们不但能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他们已经能够掌握铸造技术中铜和锡的合适比例。兵器中锡的比例较大,以使其硬度提高;装饰品中锡的比例较小,以便造型,反映出古滇人已熟知不同金属的性能。有的器物表面经过了镀锡、错金、鎏金的处理,镶嵌以玉石纹案,有着对称和端整的外形,花纹精致繁缛。贮贝器和一些扣饰上的人物,虽不过3公分大小,但都眉目清晰,面部表情可见。器物上线刻的纹饰很浅,但技法却很熟练,都是两千年前工匠们凭手工刻画的。这些文物表明,滇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的青铜文化类型。
公元前217年左右,(具体年代不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云南东北设置郡县(今曲靖),并派了一位名叫常頞的人发动老百姓修建“五尺道”,通滇。
不久王翦(有资料说是他带兵,待考证)发兵把滇国灭了。
不过由于秦朝不久就大乱,滇国复国。所以秦并没有占领云南多久。
公元前122年,
在出使西域归来后的张骞的劝说下,汉武帝派使节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到滇国。
使节的目的是借道去身毒(印度),但是因遭到周边民族的阻拦,没去成。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郭昌出兵西南,先后灭劳浸、靡莫,然后到了滇国
滇王主动投降,并得到汉武帝的册封和颁发给“滇王之印”。
“滇王之印”(1956年云南晋宁县石寨山滇王墓(六号墓)出土,印作蟠蛇纽,蛇背有鳞纹,蛇首昂首向右上方。高1.8厘米、边长2.3厘米,重89.5克。纽和印身是分别铸成后焊接起来的。)
(2)滇王金印与俞元古城之谜
1955年至1960年,考古工作者们在滇池之滨的晋宁县石寨山发掘了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古墓葬50座,出土文物4000多件,绝大多数是青铜器,说明墓葬的主人们生活在云南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1956年,石寨山6号墓出现了令学者们震惊的发现:一颗金质的“滇王之印”被挖了出来,《史记》有关汉武帝“赐滇王王印”的史实得到了印证,这充分说明古滇王国确实存在,它的都邑就在晋宁一带。
史学家历来认为汉俞元古城在史书上消失是个谜,在历史上,即使俞元建制变更地名,也应有所记载,但南北朝后俞元古城信息中断,俞元城到底哪里去了呢?
《汉书•地理志》载:“俞元,池在南,桥水所出……”,“桥水上承俞元之南池,县治龙池洲,周四十七里。”俞元县境是现澄江、江川、红塔、石林(路南)等县区,这样一个大县、强县,其县治龙池洲应是一个繁华的不小的城池。这个城池肯定不是现在的澄江城,那么,汉代的俞元县城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这个城池是否已经沉入抚仙湖里了呢?
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内城可能是滇王离宫,而滇王离宫可能就是后改称的俞元县,俞元古县城也真如百姓所说“澄江湖里有一座沉没的城”,因地震而沉没湖底,它正是现在探测的抚仙湖下残存的古城。
4、滇国君主
下表是由《滇国史》所整理出来的,由于缺乏文字材料,大部份的滇王墓还无法确认其本名及年代。
庄蹻(前278年——前256年)
M33墓主(前256年——前224年)
M12墓主(前224年——前178年)
M3墓主(前178年——前?年)
M13墓主(前?年——前?年)
M71墓主(前?年——前123年)
尝羌(M6墓主)(前123年——前85年)
5、古代滇人的族属
关于滇人的情况,史籍记述有限,最早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来 《汉书•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南中志》,以及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基本都参照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关滇人的记载,但就居住在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古代滇国的主体居民“滇人”的族属问题,不同民族、持不同立场的学者们一直持有不同观点。
( 一) 滇人属于古氐羌
1、氐羌说
持 “氐羌说”观点的学者大多是依据对以下史籍的考证得来!其一, 《史记.西南夷列传》上有滇王名 “尝羌”者,此羌字与羌人的族称相同; 又 《汉书.西羌传》上有羌人酋长名 “滇零" 、”滇吾“者,此滇字又和滇国名称相同!其二,《史记.西南夷列传》在总述了西南少数民族之后,以 ”皆氐类也“一语概括之!其三,《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汉武帝平定滇国时,滇池区域有叟人反抗!叟即广义上的氐羌民族!其四,今滇池区域附近的路南"峨山等地都是彝族聚居区,说明古代也应该是彝族先民之一的羌人分布区!
2、 僰人说
《汉书.地理志》载,当时的巴蜀商人经常来云南做生意,他们用铁器"丝绸等商品,换回大量牛马牲畜!尤中先生认为 ”’僰僮‘是从滇国境内的僰族中贩卖来的奴隶人口,可知滇国以僰族为主!西汉后期云南境内有僰族反抗中原王朝,王莽派兵镇压过此次反抗活动,并将益州郡的胜休县改为胜僰县以资纪念。”针对 “僰人”说,有研究者提出了反对意见!张增祺先生认为:“能否肯定 ’僰僮‘就来自滇池区域,目前尚无确凿证据!即使当时有’僰僮‘买卖,也不能证明他们就是滇国的主体民族和滇文化的创造者!而且战国至西汉初期,僰人的主要活动区域不在滇池区域,而在今四川南部的宜宾至西昌一带,王莽时期起来反抗的僰人!大都应是西汉初年以后由僰道县流入滇东北的,并非云南土著民族,也不能证明他们就是滇国的主体民族。
( 二) 认为滇人属于南方民族中的 ”百濮“
《华阳国志.南中志》将 ”滇“与 ”濮“二字连称为 ”滇濮“,说明滇国的主体民族为濮人!且甲骨文中有 ”濮“字,其形似一人头上有奴隶标志,手执盘盂,衣后有尾饰,与滇池区域青铜器图像上 ”衣饰尾“的濮人相似!桑耀华先生认为 ”古代滇人留下的光辉灿烂"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并非部分学者认为的那样,是越人或氐羌先民创造的,而是以云南古代濮人( 即莫-孟人) 为主,并较多氐羌和部分百越系参与形成的。“
( 三) 认为滇人属于百越系的一支
张增祺先生认为滇国的主体民族是我国古代百越民族其中的一支!其一,云南古代有大量的越人分布且数量较多!其二,从滇池地区发现的青铜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滇国文化特征来看,二者在文化特征"发型服装和生活习俗都和滇国主体民族相似!其三,在滇池地区发现了越文化遗
物!基于以上三点,张曾琪先生认为 ”滇池区域的青铜文化主要是由 (百越)民族中的一支
创造的。“宋蜀华先生也认为滇人是属于百越族系民族$#石寨山类型各遗址出土少量印纹陶器,而印纹陶器是百越文化典型器物!从滇池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有肩石斧"有段石锛以及饭稻耕渔的经济生活,青铜时代遗址出土的青铜鼓"靴形斧,还有青铜器上铸刻的反映滇人生活文化的人物活动图像与建筑风格,证以历史文献,无一不反映百越文化特征!由此可见,滇国的主体居民’’’滇人,应该是属于百越族系的民族$!李昆声先生在 &云南考古材料所见百越文化考’中,着重对滇池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物中具有百越文化特征的文物作了论证: 其一,百越为稻作民族,普遍种稻,滇池区域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大量青铜农具!其二,越人以使用铜钺而得名,滇池区域青铜文化中发现不少铜钺!其三,百越民族精于纺织,滇池地区出土有青铜器纺织工具,还有纺织场面!其四,越人跣足,而滇池地区出土的青铜器人像上,均不见有着履者!%除此特征外,李昆声先生还列举出铜鼓文化"以图代文"贵重海贝"羊角钮钟"一字格剑等百越民族特征,而这些特征在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的出土文物中大量存在!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史籍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古滇国出现的时间"所处地域以及滇国的历史发展情况等做了很多的研究!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可以更进一步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就研究内容而言,目前对古滇国的研究较少涉及古滇国的出现对当时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对古滇国的历史发展状况的全面研究和展现,能更好地了解云南历史的发展状况!其次,在研究方法上,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重视考古发现和实物资料并结合有关百越和氐羌等古代民族的历史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来进一步探讨古滇国主体民族的主体问题!最后,在合作研究方面,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就古滇国研究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或是就同一个专题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出发开展研究,同时也可以通过跨国合作研究来整合资源,这些都将推动古滇国研究向多元化发展!
楼主 麟剑  发布于 2016-10-20 07:46:00 +0800 CST  

楼主:麟剑

字数:5482

发表时间:2016-10-20 15: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1 19:41:57 +0800 CST

评论数:1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