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档案】零下三十度大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把美军第十军赶

62、歼灭“北极熊团”(1)
在长津湖地区的新兴里战斗中,志愿军第27军以劣势的装备,全歼了美国陆军第7师31加强步兵团(附32团1营、炮兵营等部),即“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被击毙,缴获其军旗——“北极熊旗”。
美军7师31步兵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功攻入俄国西伯利亚,战功显赫,被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由总统亲自授予“北极熊旗”。
1950年11月,朝鲜战场东线之美军第10军团,分3路开始北犯。此时的“北极熊”团由3个步兵营、一个坦克连编成,员额3191人。
主要武器装备除步枪、卡宾枪、轻重机枪外,还有大量的60或90火箭筒、57反坦克炮、60迫击炮。另配属第7师32步兵团1营和师炮兵57营,总兵力达4100人、火炮46门、坦克37辆。
同时,该团在作战时,每天还可得到大量远程火炮航空兵2~8架次的火力支援。
志愿军参战部队为27军80师238团、239团、240团,以及81师241团(约一万人)。
11月27日午夜,27军80师及配属的81师242团以4个团的兵力向新兴里地区的美7师‘北极熊团’发起了攻击。
志愿军既无坦克又无飞机,仅有少量的小口径炮和60火箭筒。鉴于敌武器装备先进,又有空军支援,我志愿军决定采取近战夜战传统战法,出敌不意,攻其不备,扬长避短,克敌制胜。
战斗发起后,238团3营和240团4营在新兴里二沟与一股美军遭遇,经激战歼敌百余人,并攻占了1324高地,238团1营3连发现了美31团的榴弹炮阵地,将其全部摧毁。
239团4连一个排隐蔽进至新兴里东山时,山腰里几顶帐篷内大约一个排的美军正在睡觉。
夜幕下,有战士滑倒,美军被响声惊醒,未回过神来,即全部被击毙。
4连的另两个排各战斗小组,分别利用地形地物,进到敌人帐篷的射击死角内,将一颗颗手榴弹从门窗投入,如梦初醒的美军立即组织反击,我军伤亡增大。
4连立即改变战术,留少数战士在正面牵制敌人,主力从两侧包抄过去,悄悄接近敌人的一座大型建筑物,用手榴弹、机枪猛打。美军有的投降,有的逃窜,负隅顽抗的被击毙。
后来得知这是‘北极熊团’的团指挥所及炮兵营指挥所,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身中4弹被俘(4天后重伤不治)。
经过一夜激战,4连共毙伤俘敌300多人,缴炮12门,而4连的伤亡不到美军的十分之一。
战后,27军授予该连“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称号。
在4连捣毁‘北极熊团’指挥所时,238团3营突破敌防御阵地,炸毁敌坦克两辆,控制了新兴里的最后一个制高点1250高地。
240团向内洞寺之敌实施攻击,接连攻下4个山头,毙敌50多人,缴获枪炮30件。
242团于27日23时占领了1221高地及高峰等高地,切断了新兴里美军的退路,并截获汽车11辆。
28日清晨,被包围在新兴里的‘北极熊团’残部组织反扑。在美空军多架飞机配合下,以配属的战车连12辆坦克为先导,发起多次进攻。
被志愿军81师242团拦阻。9连用手雷、炸药包炸毁4辆美军坦克,9连副班长叶永安因成功阻挡联合国军坦克连,被授予“反坦克英雄”称号,叶永安小组并被记集体特等功。‘北极熊团’残部狼狈撤回。
29日,北极熊团’再次尝试突围,仍被占据1221高地的志愿军81师242团拦阻。
12月1日天亮,“北极熊团”终于不支,开始在40余架飞机和10余辆坦克的掩护下突围。
费斯中校下令所有车辆装载伤员,不能带走的补给和装备全部破坏。
32团1营为前卫,57炮兵营和重迫击炮连打掉所有炮弹,然后破坏火炮,炮兵改成步兵保护车队,31团3营为后卫。
12时45分,在将所有炮弹倾泻一空后,31团支队以惟一完好的M19自行高射炮车(另三辆均已损毁报废)为前导,尽管该车弹药已经所剩无几了!
另2辆自行高射机枪车编入车队,伤员分乘35辆2吨、3/4吨卡车和吉普车,其他人员全部步行,全力向下碣隅里突围。
车队刚离开阵地就遭到志愿军顽强阻击,史坦福赶紧召唤空中支援,攻击机投下凝固汽油弹,将志愿军阵地化为一片火海。
由于距离太近,最前面的美军也有10多人被殃及,一度引起混乱。
在费斯竭力督促下才借着凝固汽油弹的攻击效果突破志愿军的阵地。
在新兴里的志愿军238团、239团和240团肃清当面之敌后,纷纷转入向美军突围方向追击截击,公路上到处是混战。
240团3营7连2排5班长隋春暖在攻击内洞峙战斗中表现出色,不顾两个脚趾冻伤,首先指挥5班迂回攻占制高点,保障了正面攻击的连队主力的安全。
当2排遭到敌交叉火力拦截,便主动建议自己率领5班坚守阵地掩护全排转移,并击退美军多次反击。
最后当邻近的8连阵地被突破的危急关头,主动率领全班从敌侧翼发起攻击夺回了阵地。
此时仍带伤指挥全班追出近十公里,在公路上截住一股美军,隋春暖勇敢地与敌展开近战肉搏,一连毙敌多人,生俘5人。
战后隋春暖获得特等功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战士荣誉一级勋章,5班也被授予“新兴里战斗模范班”荣誉称号。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25 10:54:49 +0800 CST  
63、歼灭“北极熊团”(2)

有一股美军企图步行从冰封的长津湖面上绕过志愿军的阻击,结果冰层轰然坍塌,尽数落入湖中冻溺而死。
由于途中不断遭到攻击,所以美军车队前进速度极其缓慢,平均每小时仅1.6公里,甚至徒步的步兵都超过了车队。
直到15时许才到达新兴里以南约3公里处的一座断桥。而经过这番折腾,M19和M16装甲车的燃料全部耗完,只得丢弃在路上。
车队过断桥后继续向南,遭到了志愿军242团3营从1221高地射来的密集火力,不少驾驶员伤亡,好在车边的士兵一见驾驶员伤亡就马上跳进驾驶室顶替。
不久车队又遇到志愿军在1221高地东面大拐弯处布置的路障,车队一停下来就遭到了志愿军火力射击,很多士兵只好跳到路旁山沟里躲避横飞的子弹。
费斯拼命激励士兵冲上1221高地,再从背后攻击封锁路障的志愿军阵地,此时整个部队几乎已经失去掌握,只有几个军官各自带领几群士兵毫无协同地冲上1221高地。
高地上的志愿军已经撤走,美军遭到最大麻烦不是志愿军的射击,倒是自己飞机的误击。
冲上高地后,几乎失去指挥的美军有的就干脆从南面下山,只有300多人在费斯亲自指挥下转向往北,从后面清除路障。
费斯亲手处决了一名躲在汽车下面的韩国籍士兵才控制住部队。
公路上的美军也在几名军官的督促下奋力攻击,两下夹击总算排除了路障,但费斯在战斗中被手榴弹炸成重伤,不久死在车上。
费斯负伤后,已经因为在沿途战斗中军官和士官不断伤亡而逐渐失去控制的部队更是失去了最后的组织,31团支队的最后崩溃由此开始。
路障被排除后,美军将一些损毁车辆推下公路,将重伤员塞进其余车里继续前进,此时整个部队已经全然没有前卫后卫,只有一些还能行走的轻伤员屏护着车队。
不久车队又遇到了由被伏击的31团卫生连的车辆组成的路障,由于附近没有志愿军所以美军迅速排除路障继续前进。
19时30分到达1221高地以南第二座炸断的桥,车队只好寻路而逃,绕道向西经废弃铁轨的铁路桥,好在这里没有志愿军,才没受到阻挠。
但是好景不长,这支只剩下最后不到20辆车的车队在后浦以北公路上再次被路障所阻,只有载着费斯的第一辆车强行冲过(后来终因燃料耗尽而丢弃在公路上),其余车辆全被截住。
而志愿军主力也蜂拥而至,31团支队残部就此彻底崩溃,美军分成数股四散而逃。
一路美军在后浦以北地区被242团1营迎头截住,经过一夜激战,至12月2日凌晨被尽数消灭。
在整个突围过程中,美军出动20架次飞机进行空中支援,但是也无济于事。
当志愿军主力追上31团支队后,只对车队进行了攻击,将车上的一些轻伤员俘虏后便匆匆撤走,而没对周围进行仔细搜寻,使不少零散美军士兵得已沿长津湖边隐蔽南逃,摆脱了志愿军的追击,逃入下碣隅里。
至此,新兴里内洞峙地区的美军第7步兵师31团3营、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志愿军方面称在新兴里美军为步兵4个营,炮兵1个营),被27军基本歼灭。
此战,共毙伤美军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以下2807人,俘虏384人,击毁坦克7辆、汽车161辆,缴获坦克11辆、各型汽车199辆、105毫米榴弹炮16门、高射炮7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28门、迫击炮88门、90毫米火箭筒44具、60毫米火箭筒83具、重机枪61挺、轻机枪87挺、各种步枪2227支、手枪70支。可惜缴获的武器装备大都被美军空袭摧毁。
新兴里之战志愿军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加上冻饿非战斗减员高达万人。
二次大战期间,该师参加过太平洋战场上的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岛等战役,是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团队,最终在朝鲜北部的冰天雪地中遭到了惨败的命运。
其团旗被239团3营营部通讯班长张积庆缴获,后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31团团旗被缴,团长被击毙,全团损失过半,是美军战史上罕见的。
这也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惟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辉战例。
12月底当31团余部从兴南登船撤回釜山后,第7步兵师随即开始重建31团的工作,从其他团里抽调一些军官,再加上原31团伤愈归队的官兵,以及从美国本土调来的补充兵员,至1951年2月18日,31团重新回到第7步兵师的序列,重返战场。
——1952年10月,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第一批主攻的美军部队就是31团。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26 06:53:04 +0800 CST  
64、27军猎杀“北极熊”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山东儿女浴血奋战,涌现出的战斗英雄不胜枚举。伟大的山东人民也哺育出了一个英雄的团体,那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7军。
午夜突袭重挫“北极熊”
第27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期间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最早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在胶东地区发展起来的几支地方抗日武装力量,是典型的山东人起家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屡立赫赫战功,“济南第一团”、“渡江第一船”都为该军所荣获。
朝鲜长津湖周围地区为连绵的山脉,海拔多在1300米左右,气温一般在零下27-30度之间。由于志愿军入朝迅速,还没来得及配发冬天用的棉衣、棉鞋和棉帽,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1950年11月27日,第27军第80师连续行军100公里,按时抵达天宜水里、万田里、涂浦里、丰流里地域集结,并于 27日 16时,向美军发起冲锋。但鉴于敌武器装备先进,又有空军支援,志愿军决定采取近战夜战的传统战法。
午夜战斗发起后,第 239团4 连指导员庄元东率一个排隐蔽进新兴里东山,发现山腰几顶帐篷内大约有一个排的美军正在睡觉,庄指导员立即命令全排包围敌人。可是,有一战士没留神儿,一脚踩在一堆罐头盒子上滑倒了,叮叮当当的响声惊醒了敌人。时间就是胜利,来不及多想,庄指导员当即命令部队开火,志愿军猛地冲向敌人。美军发现志愿军来袭,立刻乱作一团,没等缓过神来,30几个美国鬼子就统统回了“老家”。
4连的另两个排在连长李长言率领下,从侧翼迅猛向里穿插,当他们行进至该山的另一侧时,只听前面房子里的敌人一个劲儿地“哇啦哇啦”朝他们叫喊,以为志愿军是自家人。这给志愿军指示了目标,他们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把敌人撂倒了一片。明白过来的敌人立即开始组织反击,顿时,子弹穿梭,弹片横飞。首批冲锋的指战员一个个倒下了,庄指导员和宋班长相继牺牲,伏在一块石头后面的李连长,也被猛烈的敌火打得抬不起头来。他立刻意识到,这种打法不行,必须改变战术,决定留少数人员继续牵制敌人,主力迅速包抄。夜幕下,各战斗小组利用地形遮蔽物敏捷而隐蔽地向前跃进。不一会儿,有两个战斗小组进至敌人第一座独立家屋的射击死角内,迅即将一颗颗手榴弹从门窗向屋中投去,有的还趁机端枪向里猛扫。敌人被志愿军的这种贴身战术打懵了,吓得直往墙角里钻,被战士们一个个拖了出来成了俘虏。少数负隅顽抗的敌人,也被志愿军指战员一一消灭。
收缴战利品时,李连长发现,各屋均有电话机、报话机,墙上还挂满了作战地图,地上还有没来得及燃尽的作战文书,敌人一名上校军官也横尸屋内,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入侵俄国西伯利亚战功显赫而荣获“北极熊团”称号的美军步兵第7 师第31 加强步兵团团长麦克莱恩,此处正是团指挥所。
这时,志愿军又发现山下有敌人的一个停炮场,于是,他们迅速突入敌人的停炮场,并捣毁一个炮兵营指挥所。至此,4 连共毙伤俘敌300余人,缴获火炮12门。
不畏生死破敌阵
28日晨,正当志愿军打扫战场之际,新兴里各角落和附近山沟突然冒出大量美军,并向志愿军发起进攻。原来,昨夜“北极熊团”失去了空中和地面强大火力支援就真的“熊”了,加之其团部又被志愿军意外歼灭,因而,当夜没能组织有效反击。但美31 团毕竟是一支老牌劲旅,应变能力很强,天一亮,他们便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反扑。
由于志愿军对“北极熊团”的反扑准备不足,志愿军第80师各团仓促应战,伤亡较大,遂被迫撤出。但新兴里周围大部分高地已被志愿军牢牢控制。此时,“北极熊团”仍被合围在新兴里不到两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内,战场形成胶着状态。
28日夜,第80师向“北极熊团”发起第二次攻击。29 日白天,敌我又是一场反扑与反反扑的惨烈鏖战。经两天两夜的拉锯战,“北极熊团”损失惨重。第80师在严寒、饥饿、疲劳和武器弹药严重匮乏的极端不利条件下,战斗伤亡及冻伤冻亡人数也不断增多,但指战员士气仍十分高涨,大家纷纷表示:我们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宰了这只“北极熊”!
面对美军31 团的拼死顽抗,27军首长决定调第 81 师主力协同第80 师合歼新兴里地区之敌。30 日夜,天降大雪,气温继续下降,志愿军中冻伤减员继续增加,战士们却斗志昂扬,奋不顾身地战斗在阵地上。午夜,志愿军向“北极熊团”发起第三次攻击。27军各突击部队冒着枪林弹雨,奋勇作战。至12月1 日凌晨,先后突破敌人前沿阵地,与敌人展开逐壕逐屋的反复激烈争夺,甚至展开了撕心裂肺的白刃格斗。
240团3连在只剩两个排的情况下,仍然要求担当主攻敌人三座独立家屋的任务。当他们攻下第一座房子后,由于后续部队未跟上,加之地形平坦不便隐蔽等因素,受到敌人火力的三面夹击。3连指战员发扬“以我为主”的精神,依然与敌人展开激战,并炸毁敌人坦克一辆。之后,他们又勇猛地向第二座房子冲去。在冲锋过程中,连长、指导员、副指导员和20多个战士英勇牺牲。
复仇的烈焰燃烧在指战员的心中,“冲上去!一定要冲上去!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完成连长和战友们未完成的事业!”厮杀、肉搏,有的战士受伤了,根本来不及包扎就继续向前冲,伤口里的鲜血淌到身上凝结成了血冰。他们终于拿下了第二座房子和两个地堡。这时,全连仅剩下了 16个人,但他们在副排长马日真的率领下,继续冒着枪林弹雨向第三座房子冲去。当营长带领后续部队赶来时,拿下并守着第三座房子的战士王德激动地说:“营长,俺连的任务完成了!”接着他哭了,“可……俺连只剩下俺一个人了!”
以弱胜强全歼“北极熊”
就在27军与“北极熊团”反复厮杀、拼死较量的同时,企图为新兴里解围的敌人,在十几辆坦克和多架飞机的配合下,沿村南公路向27军242团阵地发起猛烈进攻。242团官兵在冰天雪地中英勇作战,顽强坚守,用少量的火箭筒和手榴弹机智勇敢地一连炸毁敌人4辆坦克。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两天,企图为新兴里解围的敌人,只在242团阵地前沿丢下一片尸体和被击毁的坦克,除此之外一无所获。
12月1日天亮,“北极熊团”在连日打击之下终于不支,在40 余架飞机和10余辆坦克掩护下,开始沿公路向南拼死突围。27军241 团在敌人突围正面顽强阻击,给敌人以大量杀伤,但未能堵住敌人,残敌突破241团阵地后继续南逃。鉴此,军首长决定:各攻击部队立即转入尾追和堵截战斗。
12月1日黄昏,“北极熊团”一股残敌走投无路,在十几辆坦克掩护下企图越过冰封雪盖的长津湖逃走,结果塌落湖水中全部冻溺而死。天黑以后,另有一股约400余人的残敌乘数十辆汽车、坦克继续向南逃窜,当逃至一洼地时,被 242团迎头截住,经数小时短兵激战,残敌悉数就歼。至此,“北极熊团”3191 人及第32 团一个营、师炮兵第57营全部被志愿军歼灭了。
1951年4 月,为继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27 军立即转移兵力,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第80 师不惜伤亡,担任志愿军东线集团的主要突击任务,会同志愿军第26军60 师在上南里地区全歼韩国军5 个营的兵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7 军又在昭阳以南富坪里地区英勇抗击美军的多路进攻,有力地掩护了志愿军主力和伤员及物资的转移。1951年7月,27 军接受金城地区防御作战任务。9 月起,担负元山沿海二线防御任务。1952年10月奉命归国。
在抗美援朝作战中,第27军共歼敌2.1万余人,有2.2万余人立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个人和团体。
作者:陈巨慧 安克骏 李瑶 (本文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26 11:59:39 +0800 CST  
65、下碣隅里血战

九兵团将攻击下碣隅里的任务交给了20军58师,该师根据兵团命令从22日起便日夜兼程顶风冒雪翻越东白山。
在下碣隅里以南配合58师作战的60师仍于27日按时在古土里以西展开,切断了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公路,并以小部队向真兴里美军进行战斗侦察。
28日凌晨3时,58师终于到达下碣隅里以南上坪里、富盛里,并从东、南、西三面对下碣隅里形成了合围之势。
28日整个白天,大战在即的下碣隅里反倒是一片寂静,偶有轻武器的零星射击声才让人想起这里还是战场,这更使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
天黑后雪花也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能见度非常之低,这对于志愿军来说倒是天公作美,因为担负主攻的20军58师擅长夜战,被美军称为“卓越的夜间战斗部队。”
美军明白,入夜后必将是一场惨烈的激战,21时30分,里奇中校下令所有人员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战斗。
22时30分,美军阵地前的地雷和绊索照明雷不断爆炸,撕破了战前的宁静——志愿军首轮攻击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试探性进攻,旨在发现美军阵地的薄弱之处为随后的大规模主攻创造条件。
试探性的进攻刚刚结束,志愿军的迫击炮就开始了持续三十分钟之久的火力准备。
最后一发炮弹刚刚落地,嘹亮的军号就吹响了,志愿军的主攻开始了!
173团从南、西,172团从东(174团则为预备队)同时发起攻击。
美军迅速进入阵地,坦克炮、无后座力炮、迫击炮、火箭筒、轻重机枪等一切火器全部开火,在阵地前形成了一片火制的死亡地带,
但是志愿军战士们迎着密集的弹雨毫无惧色地冲了上来。
23时30分许,下碣隅里东南面的美军H连阵地被前赴后继的志愿军172团冲开了一个缺口,H连连长克拉利斯·科利(Clarence E. Corley)上尉带着连部的少数人急忙在连部附近就地占领阵地,企图阻止志愿军的突破。
志愿军从缺口如潮水般涌入,根本不顾科利上尉那小小的阻击阵地,很快就向纵深冲去。
I连防御的西南面,同样遭到了志愿军的强力攻击,但由于其工事比较坚固,加上I连的3门60毫米迫击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几个小时里就发射了1700发炮弹,左翼排的阵地两次被突破又两次被封闭,连阵地基本守住了。
从H连阵地突破的一些志愿军甚至一直冲到了纵深的机场,正在连夜施工的陆战第1工兵营D连,急忙仍下施工工具捡起武器迎战。
里奇立即组织第10军通信营和战斗工兵营约50人进行反击以堵住突破口,这支小部队的反击,遭到了志愿军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火力的覆盖射击,死伤一片,第一次反击遂以失利告终。
24时许,下碣隅里已是一片混战,到处是枪声,双方士兵相互交错混杂,已经没有完整的战线,甚至志愿军的子弹都已经飞进了史密斯师长的房间,在墙壁上留下了一排弹孔!
里奇再次组织了预备队投入反击,总算将纵深的志愿军基本肃清。
美军士兵回忆到,冲进下碣隅里村里后志愿军四散在美军帐篷和民居内寻找食物和被服(即使是在子弹横飞的战场上,几天冻饿交迫后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和被服还是具有相当的诱惑),给了美军可乘之机。
29日3时,下碣隅里西面京下里的美军陆战1师坦克营也遭到了志愿军173团的攻击,志愿军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虽然战士们用炸药包、爆破筒炸毁了几辆坦克,但是攻击部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被迫撤出战斗。
173团同时向下碣隅里机场发起攻击,因敌火力炽烈,攻击受阻于开阔地前。
29日4时,在下碣隅里连续战斗了几个小时后志愿军的攻势有所减弱,H连连长科利集合起全部人员,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全力发起反冲击,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才基本恢复了连的防线。
这大半夜的激战,美军仅H连和I连就付出伤亡79人(其中18人阵亡)的代价。
在下碣隅里东面的东丘,志愿军于29日凌晨2时发起攻击。
防御东丘的美军是几个部队临时拼凑起来的,主力是陆军第3师第10工兵营D连(由77名美国兵和90名韩国兵组成)。
D连当晚20时才刚刚进入阵地,很多人连掩体都没有挖好就遭到了攻击,因此在志愿军的攻击下很快就崩溃了,东丘山顶迅速易手。
志愿军172团3营副营长吴国祥率9连夺取了制高点1071高地,美军守军残部退守东丘南端的斜面,在坦克掩护下勉强维持了一条脆弱的防线。
负责统一指挥东丘作战的海军陆战队一名上尉也在战斗中阵亡,但是他的传令兵波多勒克上士却依旧留在阵地上,用SCR—300便携式电台不断向里奇报告最新战况。
东丘失守后,美军无法立即抽调兵力进行反击,只好利用炮火优势以火力阻滞志愿军的攻势。在短短几小时里总共倾泻了超过6000发炮弹)!
拂晓前,172团已控制东丘地区所有高地,吴国祥请示师副政委朱启祥是否向下碣隅里发展进攻,朱启祥见美军炮火异常凶猛,如果部队脱离阵地发起攻击,势必造成巨大伤亡,便指示吴国祥暂时先不要贸然发展进攻,抓紧修筑工事巩固既得阵地。
5时30分,在解除了南面的威胁后,里奇将下碣隅里所有的预备队,包括文书、司机、厨子在内总共315人由副营长雷杰德·迈亚斯(Reginald R. Meyers )少校指挥,全力反击东丘。
但是此次反击,在志愿军顽强的抗击下伤亡达170人,依旧未能奏效,东丘还在志愿军的控制下。
在28日夜间,志愿军从南面和东面的东丘都取得了突破,但没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使下碣隅里的美军得到了喘息,错过了一举攻占下碣隅里的最好机会。
实际上,28日的夜战,双方都是使出了全力,志愿军方面由于通信不畅,无法将兵力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出现了各自为战互不协同的混战局面。
而美军本来就显不足的兵力在战斗中更是进一步被消耗,把最后的预备队都用上了,几乎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美军深知失去了居高临下可以一览无遗俯瞰下碣隅里的东丘,对于整个下碣隅里环形防御是个巨大威胁,因此29日天亮后便集中力量发起反击。
坚守1071高地的9连顽强奋战,打退了美军的多次冲击,全连阵亡超过三分之二,余下的几乎全部带伤。
29日一天的激战,坚守东丘各高地的172团各部在失去了与团、师联系,没有任何补给的艰难情况下,虽付出巨大伤亡,但是仍牢牢控制着关键的东丘。
天色才黑,美军夜航飞机便根据陆战1师派出的韩国便衣侦察兵(他们装扮成平民准确察明了志愿军58师集结地点)的报告,几乎是倾巢出动,先对目标区投掷照明弹确认目标,再进行猛烈的覆盖轰炸。
这次轰炸给予58师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为夜间总攻而进行的集结行动在严重的空中威胁下被迫终止,使当晚的总攻行动半途夭折,因此下碣隅里得以平静地度过29日夜晚。
30日上午,位于后浦以南约3公里的泗水里美军陆战1师第1工程营A连撤回下碣隅里。
下午,后浦的美军31团团部和坦克连共约300人和15辆坦克也撤回下碣隅里。
加上随霍兹到下碣隅里的那辆坦克,总共有16辆。这些部队和坦克的到来大大增强了下碣隅里的防御力量。

志愿军58师28日夜的进攻,虽未能攻占下碣隅里,但是夺取了东丘并一度攻入村内,使史密斯师长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
他深知下碣隅里一旦不保,那么在柳潭里的陆战5团和7团主力的退路就将被彻底封闭!
因此加强下碣隅里的防御刻不容缓,于29日再次命令古土里部队务必迅速增援下碣隅里。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26 17:10:20 +0800 CST  
把美军第十军赶入大海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27 10:19:55 +0800 CST  
67、血战死鹰岭

美军下碣隅里的防御得到加强后,柳潭里美军能否安全撤至下碣隅里的关键就转到了柳潭里以南约10公里的德洞山口。那是公路经过岭脊急遽下坡的山口,是控制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惟一一条公路的要点。
志愿军在德洞山口地区能阻止美军撤退的要点就是位于德洞山口东南约3公里的死鹰岭。那是长津湖西南小白山脉中的一座险峻山岭,海拔高度1519米,所以又被叫作1519高地。整个山峰远望如同一只死鹰卧在山岭之上,故此得名,山顶怪石突兀,酷似尖利的鹰嘴。山脚下就是柳潭里通往下碣隅里的公路。
早在11月22日,美军陆战1师向北进攻时,就派出陆战7团2营的两个连驻守在死鹰岭。守军分为两部分,以两个加强排配属重机枪、60毫米迫击炮等重武器守备山顶,主力则集中在山峰东侧,与山顶守军成为犄角之势。由于气候严寒,山顶上冻土层厚达35厘米以上,难以构筑工事,所以美军只是在要道上布置了一些铁丝网和绊索照明地雷,防御是比较薄弱的。
志愿军方面正是考虑到死鹰岭重要的地理位置,因此夺取死鹰岭从一开始就是志愿军围歼陆战1师的重要一环。志愿军最精锐的部队——20军59师177团1营奉命务必在11月28日拂晓前攻占死鹰岭,彻底封闭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交通。177团主力和175团同时攻击该地区的美军两个连。
28日2时30分,担负切断下碣隅里与柳潭里任务的志愿军20军59师向死鹰岭和西北无名高地(1419高地山脚下分支出的小高地)同时发起攻击。志愿军177团1营1连于午夜时分到达死鹰岭,2排正面佯攻,1排兵分两路从两翼发起奇袭,3排则为预备队。
战斗打响后,1连迅速夺取了死鹰岭山顶阵地。天还没亮,就遭到美军反击,1连在遭受重大伤亡,且连长王龙保、指导员王永奎、1排长李玉海相继牺牲的情况下,2排长赵殿忠指挥剩余的战士拼死坚守,终于坚持到3连赶来。为表彰1连的英勇战绩,战后授予1连集体一等功。
28日天亮后,澳大利亚空军的4架F51战斗轰炸机,向德洞山口附近的志愿军集结地进行了反复而猛烈的连续轰炸。美军飞机对志愿军控制的一处山脊进行整整半小时的地毯式轰炸,整个山脊化为一片火海。28日一早,美军从柳潭里派出陆战7团1营A连和B连增援德洞山口,在1419高地美军以B连正面佯攻,A连从侧后迂回,高地上的志愿军伤亡殆尽弹药告罄,终于被美军夺取。
入夜后,志愿军177团再次开始向F连阵地猛攻,此次攻击志愿军吸取了昨天的教训,不再以连排为单位的集团冲锋,而是以班为单位不断进行试探性攻击,以寻找美军防线的弱点和空隙,然后再寻隙强攻。北面的美军3排又是首当其冲,残破的3排在志愿军巨大压力下,被迫放弃一线阵地,后撤约20米才站住脚。当晚战斗中,F连伤亡34人(其中5人阵亡),连长巴伯在战斗中左膝被子弹打穿,但仍带伤指挥。
29日上午开始,美军的空投就接连不断,使F连获得了大量最为急需的炮弹、手榴弹以及战地口粮、毛毯和担架,美军还特意派出一架直升机为F连送来无线电台的电池。29日白天柳潭里美军拼凑了约一个营的步兵,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企图解德洞山口F连之围,沿途志愿军顽强阻击。
29日前半夜出奇的平静,大战前夕的寂静更是令人窒息。午夜后,志愿军先是进行了喊话劝降,F连以机枪扫射作为回答。随后志愿军177团和175团先后投入两个连从南面发动冲击。F连以迫击炮发射照明弹确定志愿军攻击位置,然后通过无线电台呼叫下碣隅里的炮火支援。志愿军见无法冲上山坡只得撤出战斗。
当夜,志愿军方面调整部署,59师转归27军指挥,控制死鹰岭、新兴里、西兴里等阵地,坚决阻敌增援与突围。根据这一命令,59师调整部署,以175团坚守1419高地、1542高地、1581高地和1520高地;176团以一部控制雪寒岭、西中里、1408高地,主力位于闲上里,机动出击;177团死守死鹰岭、德洞山口、西兴里。
30日夜,177团组织一个连向死鹰岭地区美军残部反击,力求彻底肃清这部残余美军,确保死鹰岭。但是美军依仗优势炮火拼死坚守,志愿军的夜袭虽给予美军一定杀伤但未能将其彻底歼灭。虽说F连凭借优势火力支援暂时守住了德洞山口,但是全连伤亡已经超过100人(约占总数的42%),如果再得不到及时支援,很难保证能继续坚持下去。因此陆战7团团长决定力从柳潭里后撤。
12月1日9时,根据撤退计划,陆战7团3营兵分两路,H连向公路东侧的1419高地,营主力G连和I连向公路西侧的1542高地同时发起攻击,以夺占这两个俯瞰公路的制高点,掩护后续部队沿公路撤退。在这两个高地上的志愿军20军59师进行了顽强抵抗。得到飞机和大口径火炮直接支援的美军7团3营从上午9时一直到下午15时都没能取得任何进展。
12月1日下午,在美军飞机、大口径榴弹炮和迫击炮所交织的空地一体炮火压制杀伤下,1419高地上的志愿军5连和6连合在一起的战士也所剩无几。而美军借助高地山坡上丛生的杂草掩护,终于攻上高地,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与冲上来的美军展开殊死的白刃肉搏,直到全部牺牲阵地才告易手!此时已经是1日晚19时30分了!
当晚59师抽调五个排的兵力(59师此时伤亡也非常之大,已再难抽调出成完整连建制的部队),再次实施攻击,经过激战后于2日凌晨3时,又夺回了1419高地。12月1日,继柳潭里美军开始突围后,清津的韩军首都师和惠山镇的美军第7师第17团也相继开始突围。2日起,社仓里的美军第3师第7团也开始突围。
鉴于东线美军全线后撤的迹象已十分明显,中央军委12月2日13时电示志愿军总部及九兵团:“争取于今明两晚基本解决被我包围之陆战1师等部最为有利,在未解决战斗前,望切实注意加强黄草岭南北之阻援与阻止突围之敌力量。”根据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加紧解决被围之敌的指示,九兵团决定全力以赴组织一切力量,围追堵截,歼击长津湖地区之敌。但是,九兵团各部因连日苦战,弹药粮食都已告罄,再加上大量的战斗伤亡和冻伤减员,战斗力已大为削弱,尽管竭尽全力最终仍无力阻止美军的突围。美军在飞机的掩护下,依靠坦克大炮等优势火力,终于突围跑掉了。
12月3日黄昏,59师放弃柳潭里周围阵地向下碣隅里集结,师长戴克林发现死鹰岭上的177团1营却一直没有撤下来,便打电话向177团询问情况。177团政委胡益回答:山顶上的战士们在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下饥寒交迫,除了战伤外全部冻伤,现在即使是活着的人都已经没有一个人能爬下山来!戴克林师长立即组织师部人员和177团的卫生队上山,将冻伤和战伤的战士们背下山!


68、美军南逃土古里
1950年12月6日清晨,美军自下碣隅里向南大规模撤退的行动开始了。撤退前夕,美军自己引爆了炸药,把下碣隅里的军事设施、可以御寒的一切房屋和一切携带不走的物资(包括随军小卖部的一些商品、剩余的衣服、食品和弹药)都炸毁了。推土机把堆积如山的罐头食品压碎,泼上汽油点燃。当最后一批美军离开下碣隅里的时候,冲入下碣隅里的志愿军冒着美军发射来的炮弹,在大火中寻找可以补充自己继续作战的物资,什么都没有找到。
离开下碣隅里的美军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先头部队在坦克的带领下沿着公路两侧攻击前进,后面是步兵与车辆混合而成的长长的纵队,然后是后卫部队。炮兵与先头部队之前已经出发,为的是抢先占领发射阵地。在整个队伍的上空,100多架处于同一高度的飞机严密地掩护着地面的撤退。在整个陆战一师撤退的必经空域形成了严密的掩护火力网。
志愿军不顾头顶美军飞机的扫射和轰炸,开始对美军进行殊死的阻击。志愿军把美军先头部队的坦克放了过去,然后猛烈地射击美军的步兵,密集的子弹从公路两侧的每一个山头射来。同时,在令美军士兵心惊肉跳的军号声中,志愿军无所畏惧地冲上来与美军搏斗。陆战师撤退的序列开始混乱,长长的车队被迫停下来进行抵抗。虽然是白天,但志愿军勇敢的阻击令美军整整一天才撤出去五公里。
天黑了,中国第26军的部队赶到了战场,向撤退中的美军发动坚决的攻击。抵抗中国第26军攻击的是陆战1师的7团,这个团的士兵已经知道后退无路,只能破釜沉舟,他们呐喊着,在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中拼死抵抗。陆战1师5团是后卫,抵抗着压下来的中国第27军的部队。在公路两侧的各个山包上,交战双方反复争夺的状况一直延续着,将荒凉的山谷杀得血光冲天。美国士兵后来把这条山谷称之为“火炼狱谷”。
志愿军充分利用了后三角队形的优点,以班为单位攻击美军的中段和侧翼。他们冲上来,极力冲到手榴弹投掷的距离。志愿军们知道,这是歼灭美军的最好的时机。在一个卡在公路边的高地上,一个排的志愿军自从11月29日就坚守在这里,他们忍饥受冻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美军陆战队的士兵们疯狂地要夺取这个高地,他们把这个高地紧紧地围住,使用了可以使用的一切火力,并且像登山运动员一样依靠绳索往高地上爬,但是这个高地始终在志愿军的手里。
12月6日夜,志愿军主力蜂拥而至,向被围美军进行了一次次地顽强地进攻,夜空时而被曳光弹交织成一片火网,时而照明弹发出可怕的光亮,把跑步前进的志愿军部队暴露无遗。尽管陆战队的炮兵、坦克和机枪全力射击,但是志愿军仍然源源不断地拥上来。
志愿军已经把辎重部队紧紧地包围了,这支部队因为等待工兵修复被志愿军炸毁的桥梁和开辟迂回道路而滞留在这里。负责掩护辎重部队的是美国海军航空兵司令哈里斯将军的儿子哈里斯中校,中校已经把手中掌握的三个步兵连全用上了,但辎重部队依旧处在危机之中。在志愿军的顽强攻击下,辎重部队副团长死亡,指挥部的两名参谋也相继死亡,后来,哈里斯中校也死于混战之中。
这时,留在下碣隅里附近担任后卫任务的陆战1师5团与志愿军的战斗更为残酷。阻击志愿军前进的美军士兵在坦克、榴弹炮、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和机枪组成的火网中不肯后退一步,志愿军以令美军士兵目瞪口呆的顽强一波又一波地冲上来。美军战史记载道:“志愿军的身影浮现在照明弹青白色的光亮下,如此顽强的进攻从来没有见过。”
战斗持续到7日的下午。美军陆战一师的主力,陆续撤退到了古土里。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18公里路程,美军走了38个小时,平均每小时前进500米;美军在这18公里的路上损失官兵616人,平均每公里伤亡34人。12月7日晚,陆战1师经过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的艰辛转战,终于将分散在各地的部队如同滚雪球般集中起来。此时,集中在古土里的美军约达1.4万多人。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27 11:39:01 +0800 CST  
69、美军三架水门桥

史密斯师长考虑到大量的人员和车辆猬集在狭小的古土里,只要落下一发炮弹就会造成多人死伤,所以他没有像下碣隅里那样进行休整,而是立即决定不做任何停留继续向南撤退!
尽管刚刚经历了艰难旅程的士兵们几乎已经达到了人体生理耐受的极限,即使没有受伤或冻伤的人也大都因为撤退途中无法升火做饭而只能以冷冰冰的食物果腹,结果几乎全部都因肠胃受寒而腹泻。在紧张的行军战斗中,怎么可能会有安心出恭的机会,所以美军每个人的裤子里都是屎尿淋漓。再有刺骨的寒风雪花又钻进衣服的缝隙,使精疲力竭的士兵浑身发冷发麻,几乎脱了人样。
但是史密斯深知此时如果出于对士兵的怜恤而休整,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将是死亡!因此12月7日18时50分,陆战1师就下达了从古土里向海边撤退的正式命令,此时从下碣隅里撤退的后卫部队陆战5团还没到古土里!
史密斯在这一命令中规定:全师在航空火力支援下,从古土里经真兴里向咸兴、兴南撤退,古土里的部队以陆战7团、陆战5团和陆战1团(配属陆军第31团2营)的顺序向真兴里撤退,到达真兴里后在陆军掩护下再以铁路和公路输送方式撤至咸兴、兴南。在师主力撤退的同时,在真兴里的陆战1团1营向北攻击,务必夺取1081高地,掩护师主力通过后,最后作为后卫随主力撤退。惟一与柳潭里和下碣隅里撤退不同的是,全部40辆坦克都集中在整个纵队的最后,以免出现战斗损毁或故障堵塞公路而影响部队撤退。撤退行动开始时间定为12月8日8时。
一场猛烈的暴风雪来了。惊魂未定的美军官兵在极度的寒冷中听到了一个比呼啸的风雪更令他们恐惧的消息:在继续向海岸撤退的路上,有一个极其险峻的隘口,隘口上惟一可供通过的桥梁已被志愿军炸毁。那座使美军陆战一师无路可绕的桥,叫做水门桥。水门桥位于古土里以南六公里处。长津湖水库底下引水涵洞里的水到这里流入四条巨大的管道内,以很陡的坡度伸向山下的一座水力发电站。在管道和公路相交的地方,是架在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远远看去桥挂悬崖之上,桥下是万丈深渊。一旦没有了水门桥,过往车辆无路可绕,只有被堵截于此。
志愿军知道水门桥是阻止美军逃跑的好地方,于是先后两次炸桥。第一次是在12月1日,炸毁之后,美军陆战队工兵以一座木桥修复后通车。志愿军的第二次炸桥是在12月4日,炸毁之后,美国工兵修复了钢制的车撤桥。现在,志愿军第三次将桥炸毁。这一次,炸药对水门桥的破坏大于以往任何一次。
陆战一师的工兵参谋兼第一工兵营营长约翰.帕特里奇建议,最好的办法是把新车辙桥组件空投到古土里,然后把这些组件运到架桥的现场。架桥需要四套MZ型车撤桥组件,但考虑到空投的损失,陆战一师要求了八套。但是,车辙桥组件重达1.l吨,美军空军现有的空投降落伞能否承受如此重量还没有过先例。于是,在韩国的一个空军基地进行了降落伞载重试验性空投,结果钢制的组件在落地时严重弯曲。
空军要求从日本运来更大的降落伞,当夜,一支降落伞维修小组携带着更大的降落伞从日本到达朝鲜的美军海军连浦机场,在海军陆战队空投排和美国第一水陆两用牵引车营100多名技术人员的配合下,连夜完成了空投试验和在古土里实施空投的一切准备。
7日21时30分,美国空军八架C-119大型运输机将八套钢制的M2型车撤桥组件空投到了古土里狭窄的环形阵地里,除了一套损坏、一套落到志愿军的阵地外,其他安全收回。
这些组件被立即装上卡车,在重兵的掩护下,向水门桥前进。一路上大雪纷飞,志愿军守桥部队顽强阻击,美军派去占领水门桥的先头部队没有完成任务,卡车被迫返回。第二天,美军派出更大的兵力前去水门桥。可是,当美军到达水门桥山梁时,美军却大吃一惊:中国工兵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炸掉了一截水门桥残存的桥面,MZ车辙桥组件已无法达到断裂面的宽度。
美军工兵们在深谷中发现了一堆旧枕木,于是他们把枕木拖上来,架设临时桥墩。远离本上作战的美军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于不断传来的枪炮声中,在北朝鲜东北部偏僻山区的一座悬崖上架设起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车辆的钢制桥梁。
志愿军出现了失误:对如此重要的水门桥及其隘口附近只投入了少量兵力,他们认为只要把桥梁炸得看上去根本不可能修复,美军的后路就可以认为是彻底断绝了。美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修复一座钢铁桥梁。志愿军没有认识到美军现代化装备的优越作战能力。
因此,直到美军士兵心惊胆战地通过水门桥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志愿军并没有在这个险要的地方部署重兵,所有的阻击从规模上判断只有营的兵力。除了零星的冷枪之外,整个水门桥地区没有志愿军更大的阻击。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27 16:58:26 +0800 CST  
70、美军闯过最后一关 从海上逃跑
美军后撤大军通过了水门桥,到达水洞村附近,松了一口气,以为已经摆脱了中国志愿军的攻击。正在庆幸,突然在迷茫的大风雪中出现了志愿军,令美军不知所措。志愿军中有的人脚上连鞋都没有,这令美军士兵在零下40℃的气温中看上去简直如一种幻觉。志愿军的手榴弹和步枪子弹立即击毙了美军的卡车司机,卡车燃起大火。在闪动的火光中美军士兵认为到处都是志愿军,于是四处逃窜,战斗序列立即瓦解。
从古土里到真兴里,直线距离仅有11公里,但是都是海拔高度很高的高山峻岭。在陡峭的山麓上,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仅能供一辆车通行的单车道公路,如果控制了公路两侧的高地,尤其是控制了路旁的1081高地,就能以火力轻而易举地封锁整整2公里长呈U形的道路。1081高地是整个撤退的咽喉锁钥。
位于真兴里的陆战1团1营营长唐纳德·施麦克中校在12月1日接到接应师主力后撤的命令后,一看地图就知道了1081高地的价值。所以于2日凌晨就亲自带着机炮连连长、炮兵观测员对1081高地进行了实地侦察。同时美第10军考虑到陆战1团1营若要全力向北攻击接应陆战1师主力,必须派出部队接替真兴里的防御,因此于3日命令第3步兵师派出部队接替真兴里防务。该师立即将第7步兵团、第92野战炮兵营并加强部分工兵、通信兵组成道格支队(又称猛犬特遣队),由副师长艾米斯特·米德准将指挥,于7日黄昏到达真兴里,从而使陆战1团1营能腾出手来全力攻击1081高地。
从真兴里北上接应师主力的陆战1团1营一直都未经激战,建制基本完整,是目前陆战1师战斗力最强的营。12月8日凌晨2时从真兴里出发,直扑1081高地。此时暴风雪正猛,能见度几乎为零,给1营的行军带来极大困难,但是也有效掩护了1营的行动。
1营C连未受到任何阻击便顺利登上1081高地西南3公里处的无名高地,并在高地上迅速部署了迫击炮。罗伯特·巴伦上尉指挥的A连则继续向前推进,A连在仁川登陆中曾果敢穿插至人民军纵深,为美军迅速夺取永登浦创造了有利条件,是陆战1师中公认的精锐连队。不过尽管是这样的精锐部队在异常恶劣的天气和地形下,从集结位置到攻击出发位置的150米距离也整整花费了几个小时!然后在迫击炮的火力支援下向1081高地西南的891高地发起了攻击,A连兵分三路从三个方向同时攻击,一举突入高地,经过短兵相接的激烈鏖战,终于夺取了891高地,取得了进攻1081高地的跳板。
B连利用A连和C连所取得的良好态势,立即在这两个连的掩护下实施超越攻击,突破了志愿军在公路两侧的阵地。
在该地区负责阻击美军北援的是志愿军20军60师180团,180团主阵地就设在1081高地和门岘两处。处于全兵团位置最南的180团很清楚自己的使命,这是阻截陆战1师逃出长津湖地区的最后一关,因此竭尽全力克服种种困难拼死坚守,终于将北援的美军阻止在堡后庄一线。
施麦克中校17时下令停止进攻,指挥部队在距离1081高地约一公里处建立夜间防御阵地。当天战斗中,1营共有13人阵亡,17人受伤,另有67人冻伤。所有伤员都后送到800米外的营救护所进行初步治疗和包扎,再后送到真兴里。伤员的后送非常困难,通常一名伤员要由八人组成的担架组运送,而且几乎一公里的路途要花上五六个小时!
8日夜间,气温急剧下降到零下34度。尽管美军各级连、排、班长拼命督促疲惫不堪的士兵换下白天行军作战而汗湿的袜子,尽管美军有着良好的后勤保障,防寒服和保暖内衣,还有鸭绒睡袋,一应俱全,但仍有很多士兵冻伤。甚至有数人因严重冻伤而不得不截肢——对比之下,衣衫单薄的志愿军更是难御酷寒,可以想象冻伤减员的严重程度。
9日天亮后,天气虽然转晴了,但是气温却没有回升,依旧寒彻刺骨。中午最高气温是零下20度至25度,而凌晨最低温度更是达到零下28度至45度!卡宾枪无法正常射击,即使用于拼刺格斗也因枪托在低温下变脆而极易折断;M1步枪情况好于卡宾枪,但是必须要注意少涂枪油以免冻结;轻机枪必须每隔一两小时就发射一次才不至于因为受寒而不发火;水冷式重机枪则必须以防冻液代替通常使用的水;迫击炮的情况算是最好,但也有底盘在发射时因后坐力撞击冻得坚硬地面而破裂的缺陷;严寒对榴弹炮主要影响是炮闩复位的时间达到30秒,从而大大降低了发射速度;手榴弹和炮弹也因寒冷出现大量不爆炸的现象;卡车和坦克如果两小时不开动就会无法启动,因此必须每隔两小时发动十五分钟暖机,这样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燃料和人力;地面因为寒冷冻结层厚达35厘米,再加上几十厘米厚的积雪,构筑工事成为异常艰巨的工作;
预防冻伤的关键是不要出汗,似乎很难理解在如此严寒下还有出汗,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因为连续行军、作战和构筑工事等大运动量的活动,很容易出汗。一旦出汗就要及时一件件脱衣服,汗干后再一件件以相反顺序穿衣。不过身上流汗,还可通过领口透气,加上身体血液循环多,不太容易冻伤,一般冻伤都是发生在手、脚、耳朵、鼻子等血液循环不良的地方。
特别是容易积汗的鞋袜,更是要及时更换,而且还要将湿袜子塞在内衣里用体温烘干。美军雪地靴设计不良,透气性能很差,脚部容易出汗,袜子就会被汗湿,脚不动时就容易导致冻伤。美国陆军第7师曾在日本北海道进行过寒区作战训练,士兵们都有经验,都是战斗靴外套防水胶鞋,而不穿雪地靴,所以冻伤较少。而海军陆战队因为从未进行过寒区训练,只有少数曾在冰岛服役的老兵有防冻经验,所以冻伤较多;
食物方面C,战斗口粮即使加热后,也往往是外面热而里面依然还有坚硬的冰块,这种带冰块的食物极易引起腹泻,而在寒冷的野外穿着厚实的衣服,腹泻可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水壶不能装满水,而且还要放在上衣口袋里,不然就会被冻裂;只有巧克力和糖块是最受欢迎的;
医护方面血浆和吗啡很容易冻结,一旦冻结再要化开则是很费事的,所以战斗中,医护兵常常将吗啡针剂含在嘴里,血浆则必须放置在距离明火一米以内范围;在野外的伤员如果不及时收容处理,很快就会被冻死,但是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又很难及时收容……
陆战1团1营A连天亮后向最重要的目标1081高地发起攻击,冲到距离山顶约150米处,A连分为两路进行两翼迂回,1营的迫击炮打完了所携带的全部43发炮弹,好在陆空联络组立即召唤了攻击机进行攻击,保持了火力准备的不间断。
A连呐喊着冲上山顶——出乎意料的是,志愿军却没有进行一枪一弹的还击——原来坚守1081高地的志愿军20军60师180团1营2连因为昨夜的严寒全部冻僵在阵地上了!
至15时,A连完全控制了1081高地,B连则在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掩护下,沿着山势继续向北推进,肃清了U形公路两侧的志愿军阵地。1营终于完成了攻占1081高地和U形公路的使命,为此付出了伤亡47人,另有190人冻伤的代价。从古土里到真兴里,撤退的美陆战一师主力用了77个小时,平均每前进一公里用2小时。在这条路上,美军伤惨重。12月11日13时,美陆战1师的主力通过真兴里。志愿军对陆战一师的阻击基本结束了,美军闯过了最后一关。
美军第7师一部和李伪军第3师、首都师于14日撤至朝鲜东海岸的兴南地区,美军陆战第1师余部亦撤向咸兴、兴南一代。人民军于9日收复元山,将美军、南朝鲜军陆上退路切断。
美军被迫调集300余艘舰船到兴南港,准备全部从海上撤退。志愿军第26、第27军不顾连日作战疲劳,同人民军第3军团一起展开追击,17日占领咸兴,19日占领涟浦机场并歼敌一部。美军在兴南港以陆海空火力构成严密火网,掩护其部队登船从海上撤逃。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28 06:48:32 +0800 CST  
71、艰苦卓绝的奋战

第二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志愿军第9兵团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战,打垮了东线美第10军和韩国第1军。
长津湖和赴战湖在高寒的盖马高原东北部,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被称为长津湖地区。第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作战期间,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30℃,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山高路窄的复杂地形,战场环境是异常险恶,可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连基本生存都不容易。就在这样的东线战场上,志愿军第9兵团同美第10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
第9兵团入朝太仓促了,部队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才得到通知的。朝鲜军情如火,急盼增援,原定在辽阳、沈阳换冬装的十几万将士只好直接渡过鸭绿江。临时停车的时候,东北边防部队看到9兵团衣装如此单薄都吓呆了,赶紧动员干部战士脱下身上的衣帽送给9兵团,可就连这么一点临时脱下的衣帽都还有很多没来得及送上军列。将士们大多数连冬装都来不及换,身穿一层薄薄的棉袄,脚穿胶鞋,头戴大盖帽——许多人甚至是身着夏季单衣。就这样,投入气温零下30度的东线战场。入朝第一天,就冻伤700人。
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9兵团每个班10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只好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10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45℃的酷寒。每到早上点名,队伍就又要短上一大截……。
雪上加霜的是,后勤供应跟不上。东线只有一条山间公路可以勉强走车,但天上到处是美国飞机,27军40多辆满载物资的卡车被凝固汽油弹烧了个精光,部队只好轻装前进,连能充饥的冷土豆和炒面都供应不上。
武器装备方面与美军的差距更是无法想像。对只有少量迫击炮的志愿军来说,手榴弹居然成了重武器。面对拥有空中、地面重火力的美军,9兵团唯一占优的就是人数的优势和钢铁的意志。
狼林山脉的山林中忽然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宋时轮、陶勇指挥20军、27军8个师向美10军发起猛攻。10万穿着银色盔甲似的中国将士扑下山,一夜之间将美7师和陆战1师砍为五截。分割包围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消灭被围之敌却艰难无比。
被围的美军立刻用200余辆坦克在三处主要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志愿军每个团只有八九门老式火箭筒,很难冲破坦克防卫圈。用于火力突击的大炮一门都没有,只有中小口径的迫击炮试图掩护步兵冲锋,可是万没想到,连迫击炮的钢铁炮管都受不了零下四五十度的酷寒,2/3打出去的炮弹成了哑弹!连迫击炮这种轻炮火力的掩护都得不到,步兵只能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钢铁堡垒了!
惨烈的战役,英勇不屈的志愿军将士,视死如归,勇往直前冲向敌人!在德洞山口,一些中国士兵将两枚一组的手榴弹塞进袜子里对着美国阵地猛甩,美国陆战队则在雪夜里借着月光狂舞工兵锹,像打垒球一样在空中猛挡手榴弹,虽然被炸死不少人,倒也守住了阵地。
美机猛炸逃跑道路上的每一个山头。在一次战斗中,轰炸机对志愿军占领的一条山脊整整轰炸了25分钟,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无用的地皮之一”。但仍有不屈不挠的中国士兵从山脊上射出致人死命的子弹。美国57炮兵营营长曾顿斯中校回忆:“陆战队员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众多的中国人蜂拥而来,中国人一次次顽强进攻,尽管陆战队的炮兵、坦克和机枪全力射击,但是中国人仍然源源不断地拥上来。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让陆战队肃然起敬。”
从下碣隅里撤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美国海军陆战1师用了38个小时,这支当时世界上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平均每小时只能行走500米,每公里伤亡34人。这里距离后方更远了,守在这里的中国士兵补给早已完全断绝,美国兵不断看到有光着脚的中国士兵向他们冲杀,看到这种情景,他们甚至有种梦幻般的感觉。
9日,黄草岭南逃之敌和真兴里北援之敌全力夹击1081高地,这是最后一道关口了。60师一个营的300名官兵在粮食早已断绝,并且几乎全部冻僵的情形下拼死抵抗,全部光荣牺牲。美国人充满尊敬地记载:“这些中国士兵忠实地执行了他们的任务,没有一个人投降,顽强战斗到底,全部坚守阵地直到战死,无一人生还。”
中国史料写到:“11月8日夜间,气温骤降至零下40多度。坚守阵地的志愿军官兵,衣着单薄,冻饿数日,体力严重下降。当9日美陆战第1师再次攻击志愿军古土里以南隘路阵地时,坚守在阵地上的志愿军官兵已全部冻僵。”“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的作战,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战役进行期问,战区连降大雪,气温平均在零下摄氏2度左右,最低达零下30多度,雪积数尺,江河道路冰冻。官兵们衣着单薄,粮弹缺乏,忍饥受冻,加上后勤补给困难,有的部队一两天只能吃上一顿结冰的高粱米,官兵体质严重下降,冻伤减员严重。在新兴里战斗中,第27军第80师第240团第5连冲锋时受到敌火压制,全连呈战斗队形卧倒在雪地,最后全部冻死。严寒的天气,也直接影响了武器的使用,部队配备的追击炮70%无法使用,许多步枪、机枪枪栓被冻无法击发,通信联络也极不畅通。第9兵团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发扬人民军队英勇顽强,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同美军浴血奋战十余个昼夜,共歼敌13916人,予美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歼灭性打击,打开了东线战局,并有利保障了志愿军西线部队的侧后安全,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28 11:12:46 +0800 CST  
72、志愿军副指导员回忆长津湖血战(1)

志愿军27军79师235团3连副指导员邹世勇的回忆:
第二次战役,当时就是在东线的长津湖作战。当时我在27军79师235团三连当副指导员,我们这个队伍在接受抗美援朝任务的时候,是非常仓促的,因为最开始我们担负的不是这个任务。1949年的5月,我部参加解放上海战役,5月份上海解放以后,我们这个军就留在上海担任警备任务。两个月以后,我们部队就奉命撤出上海到浙江省的海盐一带,接受了解放台湾的任务。所以我们从1949年7月到了浙江的海盐以后,就进行渡海训练。到了1950年10月,我们突然接到新的任务,叫我们停止海上训练,很快地把我们用火车拉到山东的泰安去了。到泰安,上级告诉我们要抗美援朝,作了简单的动员,然后又把我们很快地装上火车,拉到丹东去了,当时叫安东。
我们这个队伍到了安东以后,发现战争气氛马上就来了,敌机经常越过我们的国界来侦察。我们刚开始的任务是从西线新洲鸭绿江进去,我们的一个师已经过去了。但是这个时候战场发生了变化,我们东线集结得很快,而且敌人东线的力量比较薄弱,所以上级把我们9兵团拉到了东北的临江,我们是从临江过江的。
我们过江的时候非常仓促,没有准备。我们前面是20军,他们进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全部是我们南方部队过冬的服装,戴着大盖帽就进去了,穿了南方的棉衣,脚上是穿着胶鞋进去的。我们是在他们进去的第二天进入朝鲜的,条件要好一点儿,我们换了东北的棉衣,但是鞋子还是原来的解放鞋。就这样,我们非常仓促地进入朝鲜了。这时敌人已经进到了朝鲜北部的高寒山区,就是长津湖一带,海拔都在一千多公尺以上的,都是冰天雪地。我们是第一次跟美军交手,这场战争是在敌我实力特别悬殊的情况下的一场较量,从武器装备到后勤供应,我们都处在绝对的劣势,敌人处在绝对的优势。
东线的敌人都是美军的王牌军。陆战第一师,就是它最王牌的部队,建军160多年。第二个也是它的王牌,陆军第七师,他们的主力王牌都在东线。从武器装备上来看,这些都是号称武装到牙齿的、最现代化的部队。就拿枪来说,我们当时还使用解放战争时期用过的步枪。我们没有重型火炮,当时我们最大的炮大概就是九二步兵炮。这一点,我特有体会。可是美军的装备呢?美军的装备最差的也是冲锋枪、卡宾枪等步兵武器。比如说,我们接受的任务是攻击一个美军把守的山头,叫1282高地。这个地区是高山寒区,白天大概在零下35度左右,夜间能达到零下40度,冰天雪地,雪踏下去就到小腿肚这里。当时我们的火力远不如敌人,敌人可以疯狂射击。而我们的枪,由于温度低都已经是打不响了。我们连在攻打这个1282高地的时候,我明显地感觉到我们火力不行。敌人在这个地形里有野战工事,我们是向上面进攻,它的火力又特别强,所以我们的伤亡比较大。
从服装来说,我们的鞋还是胶鞋,所以在零下十几度的时候,脚都冻坏了。我们每人只有一床小薄被子,可是美军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个鸭绒袋,钻进去以后,把拉链一拉,特别抗寒。所以我们从服装保暖上来说,跟敌人是没法相比的。
再说后勤供应。我们入朝时每人背一个干粮袋,大约有五、六斤的高粱米,等我们到了战场就吃完了。而美军的后方供应饼干、罐头、饮料等等,每个人都饿不着的。一开始我们东西吃完了以后,就靠朝鲜老百姓家里做的饭。等我们到了战场,大部分房子都已经炸毁了,老百姓也跑光了,我们就只能经常挨饿。
由于敌人掌握制空权,他们的飞机非常猖狂,见人就打,所以我们后方的运输特别难。我们当时吃不上饭。战士饿了,就抓把雪吃。后来部队指挥员觉得战士老是挨饿就没有办法打仗了,我们的首长急着想办法筹粮。有一天他带着两个人走到很远的一个山沟里面找到了一家老百姓的房子,人已经跑了。他们在里面翻出了一袋稻草和一袋土豆。当时毛 强调了,要爱护朝鲜老百姓的一草一木,可是我们出国又没带钱,这怎么办?后来他们就把土豆背走,给那个朝鲜老乡留下了一条军毯和一个缴获的美军鸭绒袋作为抵押。
把土豆抱回来以后,首长就到前线去找我这个管后勤的。有了土豆怎么吃呢?又不敢生火,白天不能冒烟,晚上不能见火,因为飞机经常轰炸。到后来没办法,他又带了人,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一袋子土豆背到那家老百姓家去了,把这袋土豆煮熟了。可是等这一袋子土豆煮熟了,送到前线阵地以后,土豆全都冻了,没法吃。可是战士们饿啊,怎么办?硬啃,夹在腋下化,化一层啃一点儿,再化,再啃。
土豆实际上已经成了冰疙瘩了。因为路很远啊,天气又那么冷,他们从那个地方煮好了,送到上面去,就都成了冰块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话,是很难理解的。我们就是这样在这个地方打仗的。
战场周围的老百姓都跑光了。房子也差不多都叫敌人炸毁了。所以我们当时没有饭吃。后来我们主要有三个解决的办法:一个就是到老百姓家去,把坍塌的房子扒了,可能会发现有一点粮食或者土豆什么的;第二个办法,后方有时也能供应一点儿,送上一点儿;我们当时还有一个办法,取自于敌。打第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战场上休息。我们连有一个通讯员脱下了阵亡美军的一个背囊。脱下一看,里面有吃的,饼干、罐头、香肠什么都有。原来敌人包里面就有吃的。后来我就告诉战士们,见到包你就拿,所以后来我们很多的食品供应都是得益于敌人。当时那28天,我们就是靠这三种办法生存下来的。28天,我们没喝过一口热水,就是吃干饼、吃雪。
冰天雪地,别说喝水,睡觉都成问题。这一点,敌人比我们好得多。敌人在后方可以支账篷,由于不担心空袭,敌人可以挖工事,即使地是冰冻的,他也敢生火。把土化开以后,挖成坑把树叶子放到坑里去,到了晚上,钻到鸭绒袋里面去,把大衣脱下来盖在上头,很舒服的。而我们呢?没地方睡,就在雪地里睡觉。所以第二次战役是我们和敌人在条件悬殊情况下的一场较量。
我们79师的任务,就是打陆战第一师,抢占1282高地,兄弟部队80师、81师,对付美军第七师。 当时一连攻取1282高地,我们三连的任务是冲下去,因为山的这边是我们,那边就是敌人了,如果我们占领了1282高地的话,就能冲下去消灭敌人。但是当时一连摸错了方向,摸到了兄弟部队1240高地去了,这时已经半夜了,上级就临时决定我们三连攻打1282高地。我们接收了任务以后,由副连长率领一排来攻打这个山头,当时我负责管后防。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28 16:53:49 +0800 CST  
73、志愿军副指导员回忆长津湖血战(2)
我们是第一次跟美军作战,没有经验,一发起冲击,端着枪就冲上去了,结果我们吃了亏,敌人火力特别强。一排虽然攻下了第一个山头,但是伤亡比较大。当时我们连里头一共有三个排。一排冲上去了,我们副连长负了重伤,伤在腹部。后来指导员就把我叫上去了,说副连长负伤,不能指挥了,你上去继续指挥攻击。我当时上去以后,副连长简短地跟我交代了几句,很快就牺牲了。副连长当时跟我交代,千万要记住,冲击的时候,不要喊口号,不要放松。一排就吃亏在还像跟国民党作战一样,端着刺刀喊着口号这样子,那等于给敌人暴露了目标,所以千万别喊,就悄悄打。
当时我们这个连装备的武器当中,比较重型的是重机枪,一个连一挺重机枪,这是最好的了,一个排一挺轻机枪,再有就是一个班有一挺加拿大制冲锋枪,战士们的装备就是三八式、中正式这些枪。
第二次战役结束后,美国陆战一师损兵折将11700多人,我们志愿军也付出了代价。战后统计,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东线阵亡10588人。我们这个连一共是232个人,因为我们连是准备打台湾的。那个时候没有海军陆战队,我们就是准备抢占海滩滩头阵地的滩头营,所以我们这个营的编制就比较多,每个连都200多人,是从全团选的有战斗经验的骨干。我们这个连是232个人,当时战争打下来以后,只剩下37个人。战争就是这样残酷。
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一上战场,每一个人都面对死亡问题。有人曾经问过我,你怕不怕死?我们的战士、干部是不怕死的。为什么?就因为我们的战士、干部都知道,为谁当兵、为谁打仗,战争胜负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和家庭有什么利害关系,我们都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
我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听:在我们打下了1282高地第一个山头,正在组织打第二个山头的时候,有一个一连的副班长,带着两个战士,找到了我和指导员,要求参加我们连的战斗。他们连摸错了方向,他和连队失掉联系了。他本来应该不用参加战斗,而是去找他们的连队。但是在我们的战场上,枪声就是命令,枪声就是战斗。他听到我们1282高地上的枪声,他就领了两个战士,到这个地方,要求参加我们连的战斗。我就把他编到一排去了。结果攻击第二个山头的时候,他右臂就负伤了,我曾经动员他下去,但是他说他还有左臂,还有两条腿。等打到了第三个山头,敌人就开始一次次地反击,他的头又负伤了,给他包扎了以后,动员他下去,还是不下去。第三次右腿负伤不能动了,他就坐起来打枪,一直坚持到阵地巩固了以后,他才下去。难道他不知道这意味着死亡吗?知道,但是我们的战士不怕死。
我讲第二个故事:我们营重机枪班的一个班长,配合二连抢占1282高地主峰。这个班长本来是带着一挺重机枪,结果上去后发现枪打不响,因为它里面有水,所以冻住了。他是来配合作战的,没有武器了就可以撤下去。但是他不,领着3个战士,每人找两个手榴弹,跟着部队一样冲锋陷阵。占领了敌人阵地以后,他捡到了敌人一挺重机关枪,就在敌人的工事里面,把枪口调过来配合我们打,白天他一直和2连坚守在阵地里头,最后阵地只剩下他和其他5个人,一直坚守到最后后援的部队上去了。他也明明知道这意味着伤亡,但是他不怕。
还有一个故事:11月27号,我们在攻击1282高地的同时,兄弟部队80师、81师打新兴里。美军七师31团和32团的两个营都在新兴里。有一个炮兵连的班长叫孔庆山,奉命带一门92步兵炮,配合我们238团去攻击敌人。结果238团在前进的路上,碰到了山腰上一栋房子,房子前面是开阔地。敌人在这里有个火力点,我们的步兵伤亡很大,冲不上去。连队就命令用92步兵炮消灭敌人,消灭这个火力点。这个班长就带着炮,想办法找了一个地方,找到敌人房子的侧后,这个地方敌人的火力打不到。这个炮有两个炮腿扎在这个地下,平时要打炮,要把地下挖个坑。可是在这个山冈上呢,就没办法。地全部是冻的,而且时间很急,到后来看看实在没办法,就把炮架上去,一条炮腿搞了一个铁锹,铁锹把铁腿别住,再把这个铁锨压到他的肚子下面,另一条腿就拿肩膀子扛起来,命令战士开炮。他们这个地方离敌人的火力点不到30米,还在这个炮弹的火力圈之内。战士不敢开炮,因为这一炮开出去,班长就会牺牲。可他命令开炮,战士含着泪开炮了。一炮就把敌人的火力点炸毁了,美军30多人都炸死了,可是他被这个炮的后坐力把他弹出去5、6米远,又有一块弹片打在肚子上,当场壮烈牺牲。这些战士明明知道会死亡,但是没有一个后退,相反都积极向前,这就是我们的干部和战士。
我们攻下了这个高地之后,美军始终在反击,他们主要靠火力反击。美军火力强,还有空军。白天飞机飞得很低,空军、炮兵结合反击,攻打阵地。 敌人反复冲击、反复争夺,始终没有夺回这个阵地,由于我们牢牢占领了阵地了,所以敌人伤亡也相当大,始终没有夺走阵地。
战斗已经过去57年了,在这么多年里,我还经常回想当时战斗的情景吗。在第二次战役中,我们这个连232个人到打完了仗,只剩了37个人。那些牺牲的志愿军,他们都是我的战友。每每回想起他们,我就感到心里面非常难受。战争总是要有伤亡的,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每一次战争的胜利都是以我们干部、战士的流血牺牲换来的。
我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当美军陆战一师和陆军第七师参谋部最后逃跑的时候,我们奉命从侧翼追击,追到一条公路上。那是敌人逃跑的唯一一条公路,我们发现有大约一个连的志愿军部队。我上去一看,发现这是20军的部队,带着大盖帽,拿毛巾把耳朵捂起来,穿着胶鞋和南方的棉衣。每一个战士都蹲在那个雪坑里面,枪就这样朝向那个公路。我想去拉一拉,结果发现他们一个个都硬了,他们都活活冻死在那个地方了,一个连。这一个连的战友实际上还没有经过战斗就已经在这牺牲,牺牲的时候还保持着战斗的姿态。他们不是被打死的,是冻死的,枪都朝着公路。这一幕,我永远不会忘记。现在我们这些人是战争的幸存者,我觉得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这些先烈们,是他们的牺牲把我们保存下来了。
战后,美军陆战一师有人曾写到,长津湖的冰天血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我们将永远铭记那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顽强的志愿军战士。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29 06:49:29 +0800 CST  
74、志愿军排长回忆长津湖血战

志愿军20军第58师172团1营排长王学东的回忆:
我们第3野战军第9兵团于1950年10月中旬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当时是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预备队,驻扎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在11月初,我们兵团接到调往东北的命令。在11月7日,第20、26、27这3个军通过铁路从东南沿海浩浩荡荡开到中国的东北。11月17日,作为兵团先头部队的第27军从辑安越过了鸭绿江。11月19日,第20军作为第二批部队由临江越过鸭绿江。第26军则作为预备队暂时驻扎在临江,同时等待通过港口运来的苏式武器装备,来替换当时部队中使用的陈旧的日式武器。
第20军由第58、59、60这3个师组成。11月9日,我所在的第58师的先头部队在北朝鲜由西向东面的江界全速行军。11月21日,经过97公里的行军后,我们到达了江界。我们师中的3个团,第172、173、174团,继续穿过山脉向东南方向的长津进发。
在进入北朝鲜的第一个星期,我们遇到了一些想不到的困难。很显然,我们并没有为这一大型战役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后勤保障没有跟上我们的战斗部队。在供给没有准备以及运输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就匆忙地投入到战斗中。战士们不得不自己背着所需的弹药和用品。当时我们团没有食物,我们不得不拿我们的毛毯、毛巾,甚至药品,和当地的朝鲜老百姓换大米和蔬菜。其次,寒冷的冬天也给我们部队的行军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对北朝鲜的冬天会有多么寒冷没有一点概念。当部队进入朝鲜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冬装,没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我们部队的战士大多是来自年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的华东地区。11月初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当地的温度还在15度左右。两个星期后,我们到了北朝鲜,当地的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18摄氏度。许多战士因为冻伤和感冒而跟不上队伍。我们师在第一个星期就有700名士兵因为严寒掉队了。第三,运输成为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了隐藏10多万人的行踪,九兵团的两个军在没有卡车的情况下,穿过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在这种情况下,行军根本就没有什么速度可言。师部炮兵营中有些马匹不肯在覆盖着积雪的、沿着悬崖的羊肠小路上走。这样走实在是太滑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同志就想出了办法,将羊毛围巾盖在悬崖边的冰雪上,用这方法使马匹安全地通过了小路。
我们部队比原计划到达的时间晚了。11月25日,当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的时候,志愿军司令部下令九兵团在东部发起进攻。但是,当时九兵团还没有进入进攻位置,不得不请求志司推迟2天发起进攻。志司批准了九兵团总部延期的请求。两天后,在11月27日晚间,九兵团总部下达了全面进攻的命令。两个军以长津水库为中心,沿东部前线向联合国军发起进攻。攻击部队由8个步兵师组成,在攻击的第一个夜晚便取得了成功。
首先,九兵团的攻击出其不意,达到了突然袭击的效果。因为自兵团进入北朝鲜后的10天,一直都未被联合国军发现。联合国第10军团的主力部队美陆战第1师和美步兵第7师,当时正沿着一个山间的小路行进,整个队形成柱状,延伸达50公里。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遇到意料不到的攻击。在第二天的早上,美第10军团被志愿军9兵团分割成了5个部分。我们第20军的部队在下碣隅里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切成三个部分,从几个方向包围。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数量上的优势以及快速的包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歼敌的胜利。
虽然我们第58师在11月27日当天晚上分割和包围了美陆战1师的一小部分,但是一直没有能够歼灭他们。从11月28日开始,我们第58师下属的3个团,在下碣隅里对被分割包围的美陆战1师的一部分发起攻击。战斗进行得非常猛烈和艰苦。美陆战队是美国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他们在被分割和包围后,立即在坦克的帮助下,在3个方向构建防御工事。他们还快速地建了一个临时飞机跑道,能为他们及时提供弹药装备和补给,同时还能及时将伤员运走。他们强大的地面火力以及空中掩护,使得他们能够坚守住阵地。几天下来,我们58师想歼灭他们一个连或小股部队的作战计划,也都没有实现。
11月29日,美陆战1师企图突围,以便将被我们分割包围的三个部分结合起来。天一亮,我们阵地对面的陆战队发起了反攻。我们172团把守的阵地是个小山头,是第58师所有阵地中的最高点。团长命令我们1连坚守在山头的中部。上午时分,陆战队对我们山脚下3连的第一道防线发起了进攻。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像美国陆战队那样的战斗推进。当3连的防御火力阻止了他们的冲锋时,陆战队并不后退到原来发起进攻的位置,而是就地挖掘战壕,准备下一次进攻。所以他们每一次进攻,都能像前推进一步。他们的每一次进攻被防御火力阻挡后,都停在原地,等待后援,然后继续冲锋。每次冲锋都使他们更加靠近3连的阵地。经过近4个小时的猛烈战斗,3连失去了他们的阵地,连长及大部分战士都牺牲了。我们守卫的阵地距离3连的阵地只有一百多米。
大约下午时分,陆战队开始炮轰我们的阵地。随后,超过200名陆战队士兵对我们的防线发起冲锋。由于山头上的岩石很坚硬,我们防线的阵地很坚固。我们全连干部战士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击溃了陆战队的几次三番的冲锋。由于冬天天黑得早,陆战队终于撤退到他们在山脚下的阵地。他们不敢在晚上向山上进攻。
长津湖的夜晚是属于我们志愿军的。天一黑,我们就开始反击了。在11月29日晚上,我们172团对陆战队发起了夜袭,夺回了白天失去的一些阵地,也包括3连的阵地。但是,我们不能在日出前突破他们山脚下的防线,没有能攻进他们的主阵地。第二天早上,陆战队利用强大的炮火和空中轰炸,又组织反攻,夺回了这些阵地,也包括我们前面的3连阵地。
长津湖战役就是这样一场拉锯战。战斗从始至终,非常激烈。在3天的战斗中,我们172团人员伤亡非常大。我们营的弹药全部用完了。每个战士每天只能得到所需要的一半的食物。而且气温继续下降,降到了零下30摄氏度。我们连因为战斗消耗和冻伤,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两天以后,九兵团总部改变了计划。决定集中兵力,攻击美步兵第7师,而不是之前的同时攻击美陆战1师和第7师。这次进攻的部队阵容强大。九兵团组织其下属的所有炮兵部队和第27军的两个师(第八十师和八十一师),大约3万余众,于11月30日,在新兴里对美7师第32团的3000人发动了总攻。这一次的攻击非常成功,全歼了美7师第32团。这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在一次战役中,能全歼美军一个整团唯一的一次战例。
由于我们第20军的伤亡严重,补给已尽,没有参加这次对美七师的攻击。我们还是包围着美陆战1师,等待作为预备队的第26军的增援。一直没参战的第26军的任务,就是在下碣隅里和我们第20军一起,消灭美陆战1师。但是,第26军却未能及时赶到下碣隅里。
一天后,12月1日,当第26军在距离下碣隅里还有80公里的时候,美陆战1师终于突破了志愿军第20军的包围,开始向南撤退。我们军没有能够困住美陆战1师,失去了歼灭这一个美军主力的机会。九兵团总部随即命令第20军余部追击美陆战1师,减缓他们撤退的速度,缠住他们;为第26军争取时间,为最终歼灭美陆战1师创造机会。
在以后的11天的日日夜夜,第20军余部对美陆战队穷追不舍。美军在公路上向南逃窜,我们在公路两侧的山头上,对他们进行骚扰袭击。我们在晚上设置路障,延缓他们的撤退。白天,陆战队突破我们的路障,继续南逃。他们只能以每天10到15公里的速度行进。
当时,我们连只剩下18个人。12月5日,团部通知我们连,和其他的两个连合并,成立了一个新的连队。虽然战士们之间不是很熟悉,但残酷的战斗和艰苦的环境使我们很快就融合在一起。我们一起战斗,分享我们有限的食物。我们还把毛毯切成小块,给那些冻伤的战士,用来包裹他们冻伤的手脚。我们本以为可以从陆战队撤离的下碣隅里得到一点补给,起码能得到一点食物。但是美陆战队在12月3日从下碣隅里撤退前,烧掉了堆积如山的供给和食物!
12月12日,美陆战1师终于在咸兴与美第3步兵师汇合。美军的两个师继续向南撤退,一直到达东海岸的咸兴市。一路上,虽然我们第20军余部继续穷追不舍,但是第26军主力始终没有能够赶到,投入战斗。12月24日,美陆战1师和美第3步兵师在咸兴港登船,撤离了北朝鲜,开往南朝鲜的釜山。这时,志愿军总部命令第九兵团停止攻击,脱离与向南逃窜的第10军团的战斗。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29 11:37:01 +0800 CST  
75、美军的地狱之行(1)

第二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美国人称之为“地狱之行”。
长津湖和赴战湖在高寒的盖马高原东北部,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被称为长津湖地区。
两湖周围丛山林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几乎全是崇山峻岭,连绵不断的崎岖山区,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
此时,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30℃,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山高路窄的复杂地形,战场环境是异常险恶,可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连基本生存都不容易。
在西线大战的同时,就在这样的东线战场上,志愿军第9兵团同美第10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
11月中旬,美国海军陆战1师和美7师沿着咸兴、江界公路,开始向朝鲜临时首都江界推进。
美国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是个经历过太平洋残酷的岛屿登陆战的“老牌陆战队员”。
当那些挡在路上的中国人莫名其妙地消失后,史密斯的心情就开始忐忑不安起来,脚下是条崎岖不平的碎石公路,蜿蜒伸进险峻的狼林山脉沟壑,弯弯曲曲地一直向北面的中国爬过去。
陆战1师和步7师4万多部队、200辆坦克、600辆汽车竟沿着这唯一的一条徒有其名的公路拉开了100公里!
中国人只要从山上冲下来掐断任何一段公路,最负盛名的陆战1师和横扫太平洋的劲旅步7师就非得全部冻死在长津湖畔不可。
史密斯下定了决心,见到中国人就撤退!
步7师是战争中唯一到达鸭绿江边的美军部队,为此还得到了麦克阿瑟的嘉奖,但第7师师长巴大维对他的顶头上司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毫不领情。
他曾经愤怒地告诉史密斯:“是他逼着我不顾一切地前进的,没有侧翼的保护,天气极其恶劣,我手头上的补给从来没有超过一天的用量,好像占领鸭绿江边的一个前哨阵地,就他妈的赢了这场该死的战争。这真让人弄不明白。在这个根本没有路的鬼地方,咱们还是小心点为好!天哪,我已经有18个士兵冻掉双脚了!”
装备高度机械化,补给充足的美军也开始饱受寒流的困扰,每天的最低气温已经达到零下45~50℃,美军所有的机械化车辆每2小时必须发动15分钟,否则它就再也不能动了。
那些卡宾枪冻得和干树枝一样一碰就断,连钢铁都受不了,更别说人了。
11月25日,西线打响了,东线却出现了可怕的寂静。就在这一天,陆战1师从俘虏的3名中国军人那里得到情报,志愿军20军、27军2个军正埋伏在第10军两侧,随时准备向其发动进攻。
麦克阿瑟对此事的反应是:“不可能,普通士兵不可能知道那么多!东方人是很狡猾的,他们喜欢吹嘘自己的强大以便让对手做噩梦!”
久经战阵的麦克阿瑟错了。10万来自中国江南水乡的9兵团将士,靠着坚强的信念和意志,趴在零下45℃的雪原中,紧握手中钢枪,随时准备给史密斯和巴尔维致命一击!
仓促上阵的9兵团共15万人,于11月7日、12日、19日3天之内悄悄渡过鸭绿江。
他们大多数连冬装都来不及换,身穿一层薄薄的棉袄,脚穿胶鞋,头戴大盖帽——许多人甚至是身着夏季单衣。就这样,投入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东线战场
志愿军将士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作战,冻伤减员惊人。
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都是身经百战的骁将。20军、26军、27军是经过革命战争千锤百炼的3支劲旅。
作为原定攻台军的主力,3个军超额编制,每个团都是四四制甚至五五制加强营,结果竟达15万人。应该说,在这样的雄师劲旅面前,任何敌人都不在话下!
但是,9兵团久居江南,一切战备训练都是着眼解放台湾,现在却来到风雪连天的高寒地区打仗,几乎没有任何准备。
另外,入朝太仓促了,部队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才得到通知的。朝鲜军情如火,急盼增援,原定在辽阳、沈阳换冬装的十几万将士只好直接渡过鸭绿江。
临时停车的时候,东北边防部队看到9兵团衣装如此单薄都吓呆了,赶紧动员干部战士脱下身上的衣帽送给9兵团,可就连这么一点临时脱下的衣帽都还有很多没来得及送上军列。入朝第一天,就冻伤700人。
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9兵团每个班10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只好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10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45℃的酷寒。每到早上点名,队伍就又要短上一大截……。
雪上加霜的是,后勤供应跟不上。东线只有一条山间公路可以勉强走车,但天上到处是美国飞机,27军40多辆满载物资的卡车被凝固汽油弹烧了个精光,部队只好轻装前进,连能充饥的冷土豆和炒面都供应不上。
武器装备方面与美军的差距更是无法想像。对只有少量迫击炮的志愿军来说,手榴弹居然成了重武器。面对拥有空中、地面重火力的美军,9兵团唯一占优的就是人数的优势和钢铁的意志。
迫于无奈,战斗打响前,宋时轮、陶勇只好把26军留在二线,开上去的2个军连吃的都供不上,怎么上去3个军?
11月25日,西线反击开始。彭德怀本来让东线同时反攻,但宋时轮这员执行命令从不打折扣的虎将也无法按时进攻,部队太苦了。
在一两尺深的积雪中不可能按时赶到进攻位置。考虑到东线是一个独立方向,推迟进攻无损大局,彭德怀同意宋时轮拖后2天进攻。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29 16:59:09 +0800 CST  
76、美军的地狱之行(2)

1950年 11月27日夜10时,西北风卷着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美10军的大兵们多数缩头缩脑躲在蹒跚行驶的汽车上,少数则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狼林山脉的山林中忽然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宋时轮、陶勇指挥20军、27军8个师向美10军发起猛攻。
10万穿着银色盔甲似的中国将士扑下山,一夜之间将美7师和陆战1师砍为五截。分割包围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消灭被围之敌却艰难无比。
被围的美军立刻用200余辆坦克在三处主要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
志愿军每个团只有八九门老式火箭筒,很难冲破坦克防卫圈。用于火力突击的大炮一门都没有,只有中小口径的迫击炮试图掩护步兵冲锋,可是万没想到,连迫击炮的钢铁炮管都受不了零下四五十度的酷寒,2/3打出去的炮弹成了哑弹!
连迫击炮这种轻炮火力的掩护都得不到,步兵只能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钢铁堡垒了!
尽管志愿军是世界公认最优秀的步兵,但是物质力量的巨大差异不是靠精神力量和战术就能彻底弥补的……
许多美国兵面对中国军人勇猛的进攻和酷寒而神经失常,但也有许多美国军人也表现出了职业军人的本色。在柳潭里,志愿军突入阵地,与美军展开血腥的白刃格斗。
惨烈的战役,英勇不屈的志愿军将士,视死如归,勇往直前冲向敌人!
在德洞山口,一些中国士兵将两枚一组的手榴弹塞进袜子里对着美国阵地猛甩,美国陆战队则在雪夜里借着月光狂舞工兵锹,像打垒球一样在空中猛挡手榴弹,虽然被炸死不少人,倒也守住了阵地。
陆战1师是美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但是美国陆战1师无论如何顽抗,战场形势已经决定他们打的是一场必败之仗。
接战仅仅一天,见势不妙的麦克阿瑟命令他们向南突围。史密斯师长瞪着眼睛告诉部下:“退却?见鬼去吧,我们不过是换个方向进攻!”
他讲的确实是实话。向南撤退的路早就被志愿军切断了,除了杀开一条血路,陆战1师别无选择。
在成群的美国飞机掩护下,美10军开始竭力往后收缩,企图先聚集到有临时飞机场的下碣隅里,然后再往南逃。
美机猛炸逃跑道路上的每一个山头。在一次战斗中,轰炸机对志愿军占领的一条山脊整整轰炸了25分钟,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无用的地皮之一”。但仍有不屈不挠的中国士兵从山脊上射出致人死命的子弹。
在下碣隅里,高度现代化的美国陆战队工兵用3天时间就拓宽了一条可以通行坦克的道路。
仅仅十来天时间,一座可以起降C-47运输机的临时机场就在下碣隅里这个四面环山的小谷地里建成了。
在工兵部队修建机场的同时,军需官兵和卡车队在建设供给基地,医疗部队在兴建野战医院。
随即,美国空军就给史密斯运来了大量急需的弹药、食品、药品、防寒服装、油料……史密斯需要什么他们就隔海从日本运来什么。
运输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美军最后逃离此地时,开动推土机和坦克破坏了以千吨计的各种物资。
与此同时,与中国本土仅隔一条封冻得到处可以通行的鸭绿江的志愿军,却连保证基本生存所需的物资都不能得到。
百年积弱,志愿军在用人力打仗;国力雄厚,美国人在用机械力打仗……面对如此悬殊的物资对比,志愿军将士气贯长虹,威震敌胆,其勇敢精神和战斗力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
在一条山谷,20军58师困住了一股向下碣隅里增援的美英混合部队,经过浴血奋战,敌军指挥官率众投降。
仅在这场激战中,志愿军就打死了总共922名增援部队中的321人。美国军史伤心地写道:“阵亡者中有60名皇家别动队员,48名第1陆战团C连的官兵,169名陆军第31团B连的士兵,50名陆战师指挥部的官兵和43名坦克、卡车和通讯部队的官兵……另外还损失了75台车辆。”
还有240人当了俘虏。美国人给这条充满死亡的山谷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地狱之火谷地。”
在“地狱之火谷地”血战正酣的时候,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带着一个排,牢牢地驻守在可以俯瞰下碣隅里的1072高地。
潮水般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们向高地上猛冲,连坦克都出动了8辆。冲上来被打下去,再上来,又丢下一大片尸体往回跑,杨根思甚至亲自带了一个战士用炸药包炸毁了一辆重型坦克……
血战从清晨一直打到中午,几百具美国人的尸体已经铺满了小高岭。
美军的飞机和重炮不断向这个小小的阵地倾泻着钢雨,当炮火终于停止后,杨根思告诉从土里拱起来的战士:“只要有我们的勇敢,就没有敌人的顽强!”“阵地不能丢,丢了阵地是一件可耻的事。”杨根思发出了最后的誓言:“就是剩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
打退又一次进攻后,阵地上只剩了3个人。杨根思下令让两个负伤的战士撤下去。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杨根思将阵地上所有的炸药块收集起来捆了一个重达几十斤的炸药包,然后一把拉燃导火索,冲进了蜂拥而来的美军陆战队员的队列中……
杨根思是英雄如云的志愿军中第一个荣获“特级英雄”殊荣的军人。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30 06:12:27 +0800 CST  
77、美军的地狱之行(3)

面对极其悬殊的物质条件,为避免战斗胶着,宋时轮、陶勇决定改变打法,集中力量先啃掉一个美军环形阵地。
11月30日,27军集中2个师5个团的兵力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并使用全军所有炮兵,围攻新兴里的美7师32团。
兵力4倍于敌,连火力都略优于敌,在子夜时分,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声,27军的将士一举突破了美军环形阵地外围防线,跟着就冲到美军团指挥所和炮阵地。
一阵乱枪击毙了团长麦克莱恩上校,阵地上的美军群龙无首,一片混乱。史密斯派了一队人马来救,给当头一棒打了回去,他只有眼睁睁地看着第32团覆没。
战后,美国军队终于承认外号“北极熊团”的32团被歼灭了——“第32步兵团3营原有兵员1,053人,现在官兵和配属的南朝鲜兵总计起来只剩180人,其他各营的损失也和这个营差不多。”
美第7师第31团,共3,191人。组建于一战期间,因该团曾参加对苏俄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该团团旗上就有北极熊的图样。
二战期间,该师参加过太平洋战场上的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岛等战役,称得上是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团队,最终在朝鲜北部的冰天雪地中遭到了覆灭的命运。
其团旗被239团3营通讯班长张积庆缴获当包袱皮,后来成了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展品。
32团团旗被缴,团长被击毙,全团几乎被全歼,是美军战史上罕见的。这也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辉战例。
12月4日,柳潭里的陆战1师5团、7团终于撤回了下碣隅里,他们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一路惨遭志愿军层层截杀,平均1小时只能走300米,22公里道路上有1,500人伤亡。这是一段地狱之行。这仅仅是开始。
12月5日,阿尔蒙德气急败坏地向守在下碣隅里的史密斯下令:“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
史密斯接到这个命令时异常气愤:“妈的,我难道不想撤退,想在这里等死吗?问题是现在动弹不了。5,000名伤员怎么办?”空运!
这时候,一个军医感到奇怪,他所管的帐篷里有450名伤员,当天却运走了941人。
到了天黑,军医从机场回来,帐篷里还有260个人!史密斯大怒,当即宣布,由军医鉴定谁具有上飞机的资格!
远东空军的运输机穿梭往返,很快将5,000名伤员运走,甚至还包括200多具尸体。包袱终于卸掉了,现在,史密斯要跑了!
12月5日晚,下碣隅里所有的美军火炮开始向两侧山地猛轰。12月6日清晨,大撤退开始。
下碣隅里彻底毁灭了。美军先用炸药炸,然后用推土机碾一遍,最后将堆积如山的食品、衣服、弹药泼上汽油烧掉。
在陆战队逃跑的公路两侧的山林里到处都飞出子弹。天黑的时候,宋时轮的预备队26军赶到了,一场惨烈的激战又开始了。
美国57炮兵营营长曾顿斯中校回忆:“陆战队员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众多的中国人蜂拥而来,中国人一次次顽强进攻,尽管陆战队的炮兵、坦克和机枪全力射击,但是中国人仍然源源不断地拥上来。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让陆战队肃然起敬。”
从下碣隅里撤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美国海军陆战1师用了38个小时,这支当时世界上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平均每小时只能行走500米,每公里伤亡34人。
在古土里,史密斯得到了一个令人恐惧的消息,撤退道路上必经的水门桥被中国人炸掉了!
水门桥是架在长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桥下是万丈深渊,水门桥一旦被炸,往咸兴逃跑的美国兵除了上天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12月1日,20军炸掉了水门桥,美国陆战队工兵用木桥代替通车。
12月4日,志愿军第二次炸毁水门桥,美国工兵又修建了一座钢制的车辙桥。
接着志愿军士兵干脆把桥基也炸掉了,看你怎么修?出乎志愿军意料的是,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搞到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然后空投到美军阵地。
接着,美国人在悬崖上仅用2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
美国巨大的工业实力以及迅速异常的反应,在此得到了充分的显露。
通过了水门桥,史密斯率部继续逃向咸兴,20军的将士们仍在不顾一切地顽强截杀。
这里距离后方更远了,守在这里的中国士兵补给早已完全断绝,美国兵不断看到有光着脚的中国士兵向他们冲杀,看到这种情景,他们甚至有种梦幻般的感觉。
9日,黄草岭南逃之敌和真兴里北援之敌全力夹击1081高地,这是最后一道关口了。
60师一个营的300名官兵在粮食早已断绝,并且几乎全部冻僵的情形下拼死抵抗,全部光荣牺牲。
美国人充满尊敬地记载:“这些中国士兵忠实地执行了他们的任务,没有一个人投降,顽强战斗到底,全部坚守阵地直到战死,无一人生还。”
美陆战1师终于逃到了咸兴。陆战队官兵们疲惫而狼狈不堪,从钢盔到胡子、大衣、皮鞋上都挂满了冰霜,轻伤员互相搀扶,龇牙咧嘴地迈着沉重的步伐,M1步枪七歪八斜地吊在身上。
随行的汽车装满昏迷不醒的重伤员,有的人干脆被绑到汽车散热器上,冻得像一块块坚硬的木板,身上满是还未凝固就冻成一团的粉红色血块。
美军战史中称:“陆战队历史上,从未经历过如此悲惨的艰辛和困苦。这简直是一次地狱之行。”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30 11:47:33 +0800 CST  
78、美军下士的回忆(1)

在1950年末的长津湖战役中,北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于11月27日被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军包围。
为了南撤,陆战一师拼死突围。在12月1日,陆战一师不顾重大伤亡,最终冲出了志愿军的包围圈。
他们这一次战斗经历成为陆战一师军史上重要的样板战例,幸存的士兵后来在美国也被誉为“长津湖的少数人”。
下面的故事,就是这些少数的幸存者之一,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七团A连下士摩尔豪森的亲身经历,记载了他们突围的经过。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第七团A连下士海洛德•摩尔豪森讲的亲身经历:
当我在1948年12月报名参加美国海军陆战队时,只有18岁。参军的主要原因是,我家乡的几个高中毕业的哥们儿都已先后参加了陆战队预备役。
他们平时正常工作,每个月只有两个周末去军事基地练练兵,月月有额外收入。
以后如果你想上大学,还有助学金,老年有退休金,何乐而不为。
可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我们会远离美国,跑到东亚,和共产党中国及北朝鲜的军队进行一场残酷的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28日,我们所在的第二十陆战营,由预备部队转为作战部队。
我们参军可真不是时候,我根本不愿意去打仗。我当时已经有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
我父母也埋怨我,自作聪明,什么预备役,眼睁睁地去战场上送死。
可是话说回来,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我倒是想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海军陆战队士兵,试试我学到的作战本领。
我心里暗暗祈祷:愿上帝保佑,希望这场战争不会打得很久。
8月份,我们营的大部分开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开始了紧张的作战训练。
10月份,我们离开加州,乘船抵达日本。我们在离大阪不远的一个美军基地继续进行训练。
在日本的生活很舒适,丰富多彩,管得也不严。但是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谣传。我最喜欢的一个是,我们将常驻日本,不去朝鲜参战。但是,谣言毕竟是谣言。
11月份,我们离开大阪,乘船抵达北朝鲜的元山港。当时联合国军已跨过三八线,进入北朝鲜。
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占领平壤,迅速北进。我们得知:北朝鲜的人民军已经溃不成军,四处逃散。
在元山,由于战斗进展的需要,我们这些新兵打乱编制,分头补充到不同的部队,以保证前线部队的战斗力,而不是以新到的部队取代现有的部队。
我们四十几个为一组,乘C-47运输机飞到北部山区的一个小机场,然后坐卡车到克洞里(Koto-ri)。
第二天,在克洞里,我们六个新兵被分配到海军陆战一师的七团一营一连,补充该连的35火箭筒班。在一周前的一次战斗中,该班大部阵亡。
我还从来没见过35火箭筒,更不知道如何使用。第二天一早,我们的中士班长戈兰•诺伦便开始教我们35火箭筒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诺伦是弗吉尼亚州洛挪克市的,很有耐心,手把手地教我们。这35火箭筒原来是一种反坦克的轻武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击毁敌人的苏式坦克和装甲车。
但是,由于人民军没有多少装甲车辆,我们的任务几乎无所不包,例如攻击敌人的堡垒和火力点,击毁桥梁和建筑物,持枪参战,巡逻放哨,运送弹药,以及救护伤员。
我到连队的第三天,就参加了担架队,到前面去抢救重伤员。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战斗。那天中午,我们连的一支巡逻队在半英里的一个山沟里,遭到人民军的袭击。
一个少尉命令我们几个抬上担架,到山沟里去抢救重伤员。我跟在其他人的后边,沿着陡峭的山坡下山。
路上,我听见枪声像爆米花一样,响个不停。子弹艘艘地从我耳边飞过。我头皮发扎,心口发紧,一身冷汗。
好在我的手脚还利落,跑到沟底,找到伤员,一路小跑。等到我们返回营地,放下伤员,我只觉得双腿发软,头昏眼花,半天喘不上一口气。
事过之后,连里的士兵们开始对我表示好感,称兄道弟,说我还行。
我不顾自身安全,跑步救伤员的经历,很快打破了新兵初来乍到常有的那种生疏感。
可是我每当想起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形,总是有些后怕。因为我当时是直着腰板狂奔,没有注意掩护,误认为只有跑回连队才安全。上帝有眼,我没丧命。
11月中旬以后,气温急转直下,越来越冷。陆战一师遵循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的命令,冒着漫天大雪,沿着北朝鲜的东海岸,继续北进。
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华氏零下20多度。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
更让人心寒的是,我们被告知:中国共产党政府已经派出志愿军部队,进入北朝鲜,解救人民军。我们很有可能要与中国军队作战。
但是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将军告诉我们:中国军队为数不多,难以阻挡联合国军的大规模北进。只要我们能早一天把人民军赶出北朝鲜,中国军队就没有借口介入,战争可以早一天结束。
我们师北上的下一个目标是长津湖水库,一个接近中朝边界的战略要地。
11月20日,我们连接近长津湖。远远望去,只见湖面,地面,天边,全是大雪,白茫茫连成一片。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
感恩节那天,我们又接到继续向北开进的命令。大家一片怨言,因为我们将吃不上盼望已久的感恩节大餐了。
当天傍晚,我们到达指定地点,扎寨过夜。第二天一早,我们惊喜地发现,一连连队厨房已连夜赶到我们驻地,开始准备感恩节的晚餐。
我们吃到火鸡、火腿、苹果派,和其他很多好吃的。我吃的太多,肚皮都要撑破了。
当时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之中,根本没有想到,对于我们中间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最后的晚餐”。
感恩节一过,陆战一师在长津湖遭到志愿军的重重包围和猛烈地攻击。这是我们和中国军队的第一次交锋,大家心里都没数。
11月25日,我们一连继续向北推进。傍晚时分,在前面的两个排突然被志愿军包围,战斗十分激烈,他们很快就与连部失去了联系。
我们后面的两个排不敢轻举妄动,只有向营部呼叫增援。因为夜晚没有空中掩护和火炮支援,营部也不能派兵。我们就地待援,等着天亮。
凌晨2时左右,前面枪声逐渐平息。只有中尉法兰克•米歇尔冲出包围圈,带回来十几个人,其他50多人或是阵亡,或是被俘。
排长米歇尔是德克萨斯州报春镇人,有着丰富的作战经历。他因为这次突围有功,获得荣誉勋章。
这天早上,我们接到命令:就近修筑工事,防守待援。我们剩下的半个连,加上一些伤病员,进到永达里(Yudam-ri)。
这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靠山小村,也是我们进入北朝鲜后到达最北的地方。
我们35火箭筒班的人员还全,立即抢修工事。但是天寒地冻,一镐下去,只是一个白点。我们干了一天,只挖出了两个屁股大小的火力点。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30 16:41:53 +0800 CST  
79、美军下士的回忆(2)


天一擦黑,我们马上进入战斗状态。我们知道中国军队会在黑暗中发起进攻。
不久,枪声和炮声四处响起,特别是在山顶,非常激烈。我们很幸运,在山下面,没有受到攻击。
中国军队总是攻山头,占高地。但是我们也躲不过刺骨的严寒。气温已降到零下30度,寒风越刮越大。我们整夜不敢合眼,一直守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我们退后0.5英里,和一营的二连、三连会合。他们都已激战了一夜,伤亡很重,疲惫不堪,弹药也不多了。
营里发给我们三天的食物,说是要做好撤退的准备。但是我们接到的命令是在路边修防守工事,以防中国人的进攻。
这时的天气不仅越来越冷,而且路基全是岩石,根本无法挖出35火箭筒的工事。
我们想到的是早点撤退,也无心修工事。几个人搬了一些石头,垒起个能够蹲下半身的掩体。
正忙着,营部接到命令,参加七团的攻击,夺取我们右侧的一个被中国军队占领的山头。
上午11时,当上尉连长带回我们连要进行正面攻击的命令,大家一个个愁眉不展。
在当时大风大雪,连续作战(除了我们排以外)的情况下,别说攻上山头,就是空手爬上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命令就是命令,我们马上做好进攻的准备。
陆战队毕竟是陆战队。我们虽然人体不顶,但是我们的火力不减。下午1时左右,我们的攻击开始。
首先是陆战队的四架F-51野马式战斗轰炸机呼啸而来,对这个小山头一通轰炸和扫射。
它们的火力非常猛烈,顿时把一个白山头,变成了一个黑土岭。我们躲在山脚下,只感到地动山摇,好像经历地震一样,震得坐都坐不住。
他们的第二轮轰炸也给我们地面部队造成了一些伤亡。我们班里的一个士兵被弹片炸伤了腿,变成了终身残废。
1时20分左右,空中轰炸刚刚结束,地面炮火轰击又开始了。我们陆战七团的野战炮和迫击炮连续不断地对志愿军的野战工事进行炮击。
一群又一群的炮弹纷纷落在山上,整个山头被一片浓烟和烈火所笼罩。
连续的火力攻击不但给我们壮胆,也给我们驱寒。我也不觉得天冷了,只有那种参战的紧张感。
我几次三番查看、擦拭火箭筒的瞄准镜,保证没有受损、弄脏。
大约下午2时,我们连长发出进攻的命令。我扛起火箭筒,拎上火箭弹,跟在我们班长后面,一路攻上山去。
其实,更确切地说,是一路走上山去。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攻山的战斗并不激烈。
山上的志愿军没组织什么有力的抵抗。他们的火力分散,而且多是近距离射击,对我们的攻击部队没有多大阻击力和杀伤力。
他们的弹着点和手榴弹只落在几个地方。只要你绕着走,就可以完全避开志愿军的火力。
他们也没有重武器和火力点,我们的35火箭筒基本上没派上用场。我们团仅以很小的伤亡,就攻到山顶,占领了志愿军的阵地。
我们跟在班长后面,一路走上山顶。我在攻击前,还担心上山路滑,滑倒后会摔坏火箭筒的瞄准镜,摔坏火箭弹的引信,甚至会引爆火箭弹。
路上才发现,山上的冰雪早已不见踪影,坡上的黑土因反复轰炸变的又松又软。上山倒是不滑,但是一步一陷,并不好走。
因为我负重,一脚踩下去,陷到小腿肚子。刚拔出右脚,又陷进了左脚。等我走到山顶,已是一身大汗,衣服都湿透了。
一到山顶,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小小的山头上到处是死亡的中国士兵,大约有一二百具志愿军的尸体。每走一步都会踩到尸体。我从来没有一次见过这么多的死人。我的上帝,真是恐怖极了!
我们攻击时并没有这么激烈的战斗,造成中国军队这么大的伤亡。
他们好像大多是在空袭和炮击时被炸死的,尸首不全,肢体四散。但是班长根据他们铁青的肤色和无血的肢体推断说,很多志愿军士兵在我们的空袭和炮击前已经被冻死了。
是头天晚上,还是这天早晨?为什么他们不生火取暖?为什么指挥官不组织他们跑步运动保持体温?中国军队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我看到有些尸体三三两两抱在一起,可见他们是想借同志的体温维持生命。
他们都是身着薄衣薄裤单鞋,没有棉大衣。难道中国志愿军不知道北朝鲜的严寒气候?他们有军火供应,却没有过冬准备?但是,在挖坑埋尸的时候,我的一点怜悯早已不见了。
只听见连长在大声地吆喝,班长拍着我的肩膀称赞,同伴们互相地祝贺:我们打了胜仗啦!中国军队丢了山头不说,还留下这么多的尸体。
要不是冻死、冻伤这么多的志愿军,那一二百具尸体就可能不是中国人的,而是我们美军陆战队的尸体。上帝在我们一边。
刚刚开饭,天就黑了。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听连长传达命令。中国军队一定会组织反攻,我们要防守山头阵地。
但是,如果他们攻击猛烈,我们就撤退下山。连长用了不少时间告诉我们撤退的顺序和路线。
我不敢吃的太饱,马上和同伴们一起做火箭筒的射击掩体。不久,命令传来:中国军队开始上山了,做好战斗准备。我和我的助手进入阵地。
天已经完全黑了,10-12码以外就看不清了。四处一片寂静,什么声音也没有。我的火箭弹装填手小声地传话过来:志愿军已经上到半山腰了!
他们为什么不开枪开炮?是不是要拼刺刀,肉搏战?中国军队的近战和夜战是有名的。
我只有火箭筒和一把小匕首,近战一定吃亏。正当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几颗照明弹忽然腾空而起,把我们眼前的山坡照得雪亮。
我的天呀!小小的山坡上挤满了正在爬山的志愿军,少说也有几百人吧!
他们都低着头,背着枪,很快地向山上奔来,好像没有准备射击,好像山上没有守军。
“开火!”连长一声令下。顿时,我们的枪炮齐发,山坡上一片火海。
虽然我即没看到坦克,也没看到什么重武器,但我还是扣动火箭筒的发射扳机。
只见火箭弹拖着长长的火苗,飞下山坡,一团火球腾空而起,几个人影在火光中倒下。
“装弹!”我大声地叫到。不等他给我“好”的回令,我又扣动扳机。
我又紧张、又兴奋,不知道连续发射了几颗火箭弹,就听到班长连声喊到:“撤退,撤退!”
我虽然还想再打几炮,但是“撤退”的命令对我来说再亲切不过了。我马上盖上火箭筒,收起瞄准器,扛上发烫的发射管,跟在班长后面,向山下跑去。
山头上的枪声越来越激烈。我们借着火光,越跑越快。好在我们熟悉路线,不到30分钟,我们就跑到山下的公路边。
班长查点人数,一个不少,一个伤亡也没有。虽然是退下山来,但是大家都很高兴,和打了胜仗一样。
但是我们也很狼狈。我的装填手丢了所有的火箭弹,我只是扛下来一个空炮筒。
有人丢了枪,有人跑掉了鞋。幸好中国军队只是攻占山头。如果他们追到山下,我们一定会全军覆没。
第二天,我们又是重复一遍:白天进攻,晚上撤退。换句话说,白天上山,晚上下山。但是,我们的弹药越打越少,志愿军的部队越打越多。几天以后,陆战一师撤出了长津湖地区。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 海洛德•摩尔豪森 口述 李小兵 整理)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31 07:14:45 +0800 CST  
80、美国人讲述长津湖血战(1)

美陆战一师把长津湖作战视为其骄傲的资本,美国军方为长津湖作战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为一次作战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
时代杂志称长津湖作战是“在美军历史上无可比拟的….是坚忍和勇气的史诗…”。
为使网友了解这场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战斗的美方纪录,特选译了美国军事历史学家Russell A. Gugeler所著的《朝鲜战事》(Cambat Actions in Korea)中的有关章节以飨同好。
该文从亲身经历长津湖战斗的美军人员的角度详细描述了长津湖作战中第31团特遣队的作战场景和溃散过程,对于有心了解研究那段历史的军事爱好者来说,想必不无裨益。
Russell A. Gugeler参加过二战和朝战,1968年以中校身份退役,后受聘于欧洲盟军司令部,专门从事历史研究,著有多部军事著作。
《朝鲜战事》一书一直被美国军方作为军史的推荐读物。

一、北进中伏

气温骤降,严寒刺骨,狂风大作,雪粒纷飞。雪粒夹杂着尘粒形成黄褐色的烟尘在车队的四周打旋。
放眼望去,一片冻土,地面上几乎看不到植物,令人情绪低落。蜷缩在卡车车箱里的32团1营的士兵们徒劳地跺着双脚试图保持四肢不被冻僵。
他们大多穿着毛制内衣,二双袜子,羊毛衬衫, 毛裤,带有头套的双面防风夹克和可以扣扳机的羊毛手套。为保住耳朵,他们把毛围巾系在钢盔下面。
然而严寒无孔不入,整个队伍不得不时时停下来,让士兵们有几分钟活动四肢的时间。
陆军32团1营隶属Edward M. Almond 少将的第10军第7师,指挥官是Don C. Faith 中校,此时正受命从咸兴北进以接替海军陆战队在长津湖东岸的阵地,然后继续向鸭绿江攻击。
士兵忍受着砭人入骨的寒冷,但愿战争可以早日结束。在1950年11月25日看来确实如此。
事实上, 就在Faith营离开咸兴之前,东京的电台就报道说在韩国的联合国军开始了新的一轮攻势以尽快结束朝鲜战争。
而来自军队统帅麦克阿瑟总部的消息预测,美国军队将会在圣诞节回到日本。这是个好消息。
第10军的三个师(译注:指美陆战一师、美7师和美3师)10月底在东海岸港口兴南集结完毕,(译注:实际上美3师是11月初才到达朝鲜东岸港口的)Almond将军随即挥兵北上,目标是尽快到达满洲边界。
到11月第三个星期,第10军已经散布在一块超过四千平方英里的荒瘠崎岖的崇山峻岭中。
海军陆战1师则正在50英里外沿着长津湖两岸前进。第7师的17团已经前进到兴南以北100英里处,11月21日到达鸭绿江边。
其他部队则在直线距离七十到八十英里之外。道路距离要远很多,而且极其难行。
北韩的抵抗非常微弱,但是崎岖的山地和恶劣的气候极大地妨碍了第10军的进展。
通过那些在陡峭悬崖上凿出的险路,Faith中校和他的车队终于到达了长津湖南端的下碣隅里。
在下碣隅里驻有部分海军陆战队士兵,车队从拥挤在篝火堆边取暖的陆战队员身边隆隆驶过。
在三岔路口,Faith中校的车队驶向右手的道路,经过下碣隅里几所荒凉的破屋,向长津湖东岸进发。
那天下午,当该营到达下碣隅里以北约1英里的防御位置时,各连至少已经有一到两名士兵因冻伤而减员。
是夜非常安静。在小山的峰后有暖和的帐篷,士兵们轮换着防守阵地和取暖。
11月26日晨,晴朗而寒冷。由于海军陆战队仍然在阵地上,Faith中校等待进一步的命令。
接近正午,第7师助理师长(副师长?)Henry I. Hodes准将乘轻型飞机到下碣隅里然后转乘吉普车到达Faith的指挥所。
他对Faith说,第7师的其他部队正在向长津湖赶来, 第31团团长 Allan D. MacLean 上校将很快到达,由他负责指挥湖东岸的所有部队。
他将带来自己的第3营、迫击炮连、情报侦察排、一个医疗小队和第57火炮营。
第57炮兵营缺少一个炮兵连,但配置了第15自行防空炮营的D连,装备有半履带式四联点50口径高射机枪 (M-16 s)和双联的40mm高炮。(M-19 s)。
Hodes 准将说陆战团在次日将继续前进,与陆战1师的其他部队一起发起攻击,拿下下碣隅里西北的一条重要公路。
而 MacLean 特遣队,其中包括Faith营,的任务是打通长津湖东岸重要通道,直上满洲边界。
MacLean 上校带着参谋人员在傍晚到达,他表示一旦自己的部队赶到就立即向北进攻。
他同意 Faith 中校的计划,在第二天一早就接管陆战队撤出的最北方的防御位置。
11月27日星期一,又是一个晴冷的日子。陆战队的车队刚破晓就沿公路向南方移动了。
正午时分,道路清出来了,Faith营开始向北进发。MacLean 上校的部队在下午到达,进入了距 Faith 营南方三、四英里的阵地。(译注:此处即中方战史里的新兴里)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31 12:24:25 +0800 CST  
81、美国人讲述长津湖血战(2)

11月27日,夜幕降临了,头道命令是防御,但是第二天的计划是继续加大已由陆战部队开始的向北进攻。
由于担心有数量不明的中国军队在长津湖山地出没,陆战队提醒Faith中校,就在一天前,几个中国俘虏的口供表明,在长津湖附近新出现了3个师的番号。
俘虏说,他们的任务,是要切断美军的补给路径。陆战队还告诉 Faith 的部队,昨晚就在同一位置,陆战队的一名士兵被中国人拖出散兵坑解除了武装,并遭到殴打。
考虑到这些因素,Faith 中校把他的连队布置成跨越朝北公路的环形防线,右翼向南弯曲面对东部隐约朦胧的高山。(译注:此处即是中方战史中的内洞峙)
下午,连队士兵在阵地上构筑了工事,铲除了射界上的一些灌木丛。
掘开八到十英寸的冻土之后,工事的挖掘进展顺利,没有遇到岩石。Faith中校将他自己的指挥所设在距防线后约1000码的小沟里的几所农舍里。
天很快就黑了, 气温很低。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防线周围不时传来火炮和迫击炮校准防御射击诸元的试射声。
在此后的一两个小时,直到21:00,四周寂静无声。营副官那天从师指挥部驱车150英里, 带来了两个星期的邮件。
几分钟之后,来自MacLean上校指挥部的一个军官送来了次日清晨的进攻指令。Faith中校打电话给各连连长,通知他们来营部取邮件和听取次日的进攻命令。
就在会议进行当中,敌人发动了进攻。首先是试探性的攻击,第一波出现在靠近公路防守的那个排的阵地前。
当这个排的士兵开火还击时,A连的执行长官中尉塞西 G. 史密斯认为敌人的是在试图探明美军具体的防御位置。
他跑上跑下地大喊:“不要开火!不要开火!”
当他成功地制止了射击时,敌人已经达到了目的,悄声消融在漆黑地夜幕后面。
与此同时,敌人的侦察部队开始沿着环形防御圈在其他的地点重复这个伎俩。
午夜过后,正式进攻开始了。一部中国军队沿公路向南压下来,另一部分则向东部防线两个步枪连的结合点发起了进攻。
环形防线开始火花四溅。在迫击炮和轻型武器的掩护下,中国军队不断以小部队在Faith 防线的四周游动,试图打开缺口。
当一组敌人攀越险峻的山脊,出现在操纵重机枪的下士Robert Lee面前时,他已经无法将枪口压低到射击敌人的角度。他连同三脚支架一道,怀抱着重机枪射击,打退了进攻。
随着夜晚的过去,防线上的某些位置出现了险情。在发动进攻二到三个小时后,中国人占领了原属于公路东边两个连队防线结合点处的制高点小丘。
这一阵地的丢失极大的威胁了东线的防御,敌人能够直接射击上尉Dale L. Seever设在农舍的指挥所。
他不得不撤出农舍,带着火器排和指挥所的人员投入前线,直接参加战斗以击退敌军。
在防线的最右端,中国人将两个排赶出了阵地。在公路的左边,他们包围了左翼,并攻下了一个迫击炮阵地。
战斗开始不久,与MacLean上校指挥部和第57火炮营的有线通讯就被打断了。
建立起时断时续的无线通讯后,Faith 中校了解到 MacLean 特遣队的其他部队也遭到了敌人袭击。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火炮营不能给Faith以火力支援, 他们目前已经是自身难保了。
当白天来到时,Faith营的阵地仍在自己手中,然而防线已被打开缺口。
虽然清晨发起进攻的命令仍然有效,但Faith中校目前只能拼命保住环形防线,并试图收回夜间丢失的阵地。
向长津湖进发时,Faith营拥有90%的定员,另外每个连还有30到50名南韩士兵。
士气也不错。虽然在夜袭中遭受的伤亡不是很严重,但是指挥人员和军士的伤亡比例过高。
例如,在A连, 当中尉Raymond C. Denchfield的膝部受伤后, 连长陆军上尉Edward B. Scullion 赶去指挥Denchfield排。
一颗手榴弹炸死了Scullion,Faith中校派遣他的助手陆军上尉Robert F.Haynes去指挥A连,但他还未到达防线就被穿插的敌人击毙了。
Faith中校打电话给代理连长中尉Smith,让他指挥该连。
“它现在是你的孩子了!”Faith告诉他。
敌人的攻击力度和勇气也对士气造成了打击。Faith 的士兵们现在明白了,除了严酷的气候,新到来的敌军更加麻烦。
严寒简直就是糟透了, 尤其是在防线内部没有保暖帐篷。夜晚, 在击退敌人攻击的间隙,士兵没有其他御寒措施,只能把睡袋拉到胸部,在散兵坑里静静地等待下一次攻势和天亮。
轻机枪在严寒中性能很差,尤其是在夜间当温度急遽下降时,机枪无法连发,只能手动拉栓,打单发。
由于在水套里使用了防冻剂,重机枪的性能发挥良好。
位于Faith营南方4英里的上校MacLean的部队也遭到类似的袭击。
中国人在凌晨击破了两个连的防守,前进到炮营的后方。后撤的那两个连和两连炮兵一道,阻止了他们的进一步攻势。
经过黑夜的激烈而混乱的战斗,天一亮,敌人就撤退了。双方损失惨重。
还有一件事也让上校MacLean不安。在昨天抵达那个区域后不久,他派出了侦察排去探察周围的区域。12个小时过去了,音信杳然,无一人返回。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0-31 17:11:44 +0800 CST  
82、美国人讲述长津湖血战(3)

二、收缩固守

Faith 中校整天都在尝试恢复夜间丢失的阵地。 最关键的损失是公路东侧两个连队之间的小丘。
中尉Richard H. Moor在11月 28 日率领他的排进行反击,成功地收复了除那个重要的小丘之外的所有阵地。
Moor带领他的排向小丘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但是都被中国人(他们很多人手持美式武器)击退。
反击得到迫击炮的有效支援,尤其是舰载“海盗式”飞机提供了近距离的准确轰炸。
在这天的大部分时间里,空中都有飞机支援。前沿观察哨将观察信息通过电话报告营指挥所的海军空中控制官上尉Edward P. Stamford,由他转告飞机驾驶员。
飞机进行了多次近距离攻击,以至于有些部队是用手投的烟幕弹来指示目标,但大多还是用枪榴弹。
尽管进行了这些努力, 中国人仍然守住了小丘。在午后稍晚时,中尉Moor和营军士长被同一只美式汤普生冲锋枪的爆裂杀伤。
一颗子弹杀死了后备官,另外一颗正击中Moor的前额,把他打昏了。由于不能恢复环形防线,C连在小丘的对面重新组织起了一道反斜面防线。
R营急救站当天收治了大约60多起伤亡事件。到傍晚,在充做急救站的两间民房前面排列了大约20具尸体。房子里挤满了伤员,还有几十人,其中有些人缠着绷带杂乱地站在外面。
11月28日下午,一架直升飞机在营指挥所附近的稻田里降落,第10军军长Almond 将军踏出飞机,这是他多次前线视察中的一次。
他和Faith中校讨论了战况。离开前,Almond 将军说,他的口袋中有三个银星奖章, 其中一枚是Faith中校的。他要中校决定另外两个受奖的人员,并召集几人来参加授奖仪式。
Faith 中校四处看看,在他身后,中尉排长Everett F. Smalley由于在昨夜负伤,正坐在水箱上等待后撤。
“Smalley”,Faith 中校说,“过来,立正站好。”
“Stanly”, 中校叫道,“过来,挨着中尉Smalley立正站好。”
站好了。Faith中校然后召集了十几个伤员、司机和文职人员在Stanly和Smally身后列队站好。
在将奖章别在他们的夹克上并握手之后,Almond将军简短的对人群说:“正在阻击你们的的敌人不过是正在向北方逃窜的中国军队的残余。我们正前进在通往鸭绿江的道路上。不要让一帮中国洗衣工阻止你们的前进。”
将军在附近的吉普车上打开地图,简短交代了Faith 中校几句, 向北方作了个手势, 然后就离开了。
当直升飞机从地面上升时, Faith 中校戴着手套就把奖章从夹克上一把扯下来,扔到了雪中,和他的执行官少校 Wesley J. Curtis 转身走回他的指挥所。
“将军说了什么?”
“你听到了”Faith:“逃向北方的残余!”
中尉 Smalley 回到了他的水箱上,“我得到了一颗银星,”他对一个在场的人员说到,“ 但是鬼才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
那天下午,上校 MacLean 也前出来到Faith营。傍晚,当他准备返回时发现中国人已经在两个营之间的道路上建起了封锁线,他不得不面对自己已经被敌人团团包围的残酷事实。他决定留在前方。
11月28日天黑之前, 大约在17:00和17:30之间,飞机攻击了北方约2-3英里处正向营防线进发的约一个营的兵力。
战场情况即使在白天也是十分恶劣,以致於多数部队不能得到食物补给。
当食物最终在黄昏以后送到时,已然冻成冰坨了。士兵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捂到怀里将其化开。
这时,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了敌人正在集结大部队,准备大干一场,而不是简单地骚扰一下。
“ 你今晚最好守好你的阵地。”一位排长在傍晚告诉他的士兵,“否则明天将不会剩下任何东西。”
11月28日,天黑了下来,Faith营准备承受再一次的攻击。最要命的地方就是那个两之间的小山丘。
中尉James G. Campbell(D连的一位排长)安排了两挺机枪对准小丘, 在机枪前面有五人的步枪班。中尉Campbell特别担心这个班,恐怕他们无力守住阵地。
一整天敌人都在骚扰射击,天黑后还在继续不断地向防线内部开火。天黑以后大约三到四个小时,敌人在防线的几个点上开始了攻击。
不出所料,一伙敌人向最薄弱的路东部位展开了进攻。中尉Campbell听到有人呼喊,而后很快看见一些身影从那五人班的阵地跑出来。
黑暗中他默数了五个,向第六个人开火, 到时他已经冲到距散兵坑约10英尺的地方。
估计那个方向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人冲过来,他大声命令一挺机枪换到另一个位置,以便可以向那5人撤出的方位射击。
此时,中尉 Campbell 被击倒了。他觉得有人用重锤迎面给了他一击,没有感到痛就倒下了。
像子弹大小的一块弹片击穿了他的面颊,停在上颚上面。他留在了前沿。
在第一波中国人被击退之后,敌人的活动静止了一两个小时。就在这当口,Almond将军按照麦克阿瑟的命令,正在飞向东京的途中。
11月28日22:00,军长向麦克阿瑟报告了情况,麦克阿瑟命令他停止第10军的进攻,撤回部队,集结兵力准备更加协调的攻势。
在这个会议之后大约5小时,11月29日03:00左右, Faith 中校的执行官Crosby P.Miller少校来到前沿连队,传达上校MacLean的命令,要他们立刻准备与南方4英里处的其他部队会合。
由于敌人把他部队分割成了两块,上校MacLean命令Faith抛弃所有可以抛弃的装备,让卡车腾出尽可能多的位置安放伤员,然后向南突围。
所有伤员,大约有100左右,被安置在卡车车队上。因为要保持隐秘,无法烧毁抛弃的车辆、厨房和其他装备。
当撤退命令到达步枪排时,分步撤退的命令完全毁掉了,士兵立即离开前线,与共军脱离接触,上路撤退。
敌人的火力立刻变猛烈了,突然的停火和移动很明显地告诉中国人,美国人要撤了。
Faith中校命令两个连在公路两侧延伸约两英里的高地上行进以保证车队侧翼的安全。
11月29日拂晓前一个小时,第1营的队伍开始南撤。C连连长上尉Seever在前一天腿部负伤,他命令排长中尉James 0. Mortrude指挥全连。
沿着湿滑难行的山坡,Mortrude带着全连在公路的东边前行。B连在路的另一边。
Mortrude可以听到下面的车辆声音, 但是在暗中什麽也看不见。他没有遇到敌人。车队也没有遇到阻击,直到第一线曙光出现。
这时道路向东北方向拐弯,以避开一道冰障。中国人的封锁线就在狭窄的道路尽头,敌人的火力阻止了车队的前进。
该营的目的地, MacLean 特遣队其余其部队的环形防线就在冰障后面,按照较远的道路里程计算也不过1英里的距离。
中校命令车队停止前进,派出两个连攀越正北的高山,绕过封锁线从东面攻击敌人。
同时,他命令中尉Campbell在俯看敌人封锁线的山上假设武器。带着两挺重机枪和一门75mm无后座力炮,Campbell带人爬上小山开始向封锁线射击。
在山上,他和他的士兵可以看见冰障后面友军的环形防线, 更往南面可以看到敌人的军队。
大约100多中国人站在友军南方的山脊上。大约十几个中国人在道路上向南行进。 他们是超出了机枪的射程,但是无后座力跑似乎可以发挥效力。
在下面道路上,Faith中校的车队突然受到来自冰障另一面友军方向的射击。
由于相信射击是来自自己的手下,上校MacLean开始翻越冰障以便制止射击。
他被敌人的火力击中四次,人们可以看到他身体的每一次抽搐,但是他没有停止,最终爬上了冰障的最高点,消失在对面,没有人再见到他。
很显然,射击来自中国人。Faith中校召集了所有可以召集的士兵,组成了横越冰障的散兵线。事出偶然,Faith攻击的这一连敌人正准备攻击第57火炮营,结果背后收到Faith的攻击。
中国人的攻击被破坏了。Faith的部队杀伤了大约60个中国人,击散了剩下的士兵。
与此同时,那两个步兵连接近了敌人的封锁线。受到包围后, 封锁的部队撤入了山间。道路打开以后,车队开进了友军的环形防线。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19-11-01 06:30:50 +0800 CST  

楼主:碧薇萍

字数:104701

发表时间:2019-10-19 00:48:5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03 14:20:28 +0800 CST

评论数: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