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化,竟是至今无解的千古谜团(转载)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5 16:07:57 +0800 CST  
镇邪崇正,古代绘画中的雷神:力士之容,左手连鼓,右手推椎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7 19:24:44 +0800 CST  
经过9个日夜的神速建设,武汉火神山医院已于昨天交付使用,雷神山医院也将于2月5日建成。众所周知,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名字均有含义,在八卦中,火属于离卦,雷属于震卦,都是镇压并克制邪恶的力量。

雷神崇拜是一种古老的、具有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很多民族都把“迅雷疾电之神”作为最受普遍崇拜的神。中国的“雷神”形象的起源与流传如何,在艺术作品中又是何种面目?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7 19:25:38 +0800 CST  
中国的雷神信仰起源于古代先民对于雷电的自然崇拜。古代神话中,雷神作为一种自然神,形象也多种多样。
依《山海经》所言,最早的雷神是“龙身人头”。《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恰能从中窥见到雷电的影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丰富,半人半兽形的雷神形象逐渐代替了“龙蛇形”的雷神,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造型艺术中: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7 19:26:14 +0800 CST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的 “雷神”
汉以降雷神形象之变

汉代画像石艺术是在当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厚葬之风盛行的背景下产生的,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两汉时期,徐州一带经济富庶、文化发达,其汉画像石也是题材广泛、既有神话传说,也有历史典故,还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徐州地区保存的汉画像石共有1300多块,其中,大部分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内,其中就有雷神的造型。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7 19:27:09 +0800 CST  
东汉王充的《论衡·雷虚篇》曰:“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意也。”文字的描述与如今所见汉画像石中雷神的造型如出一辙。据学者研究,此雷神形象一直延续到唐代,并随着唐文化传入日本。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7 19:27:24 +0800 CST  


敦煌初唐329窟西壁龛顶-夜半逾城中的雷神形象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7 19:28:26 +0800 CST  
其实,雷神不仅出现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还在出现在北朝皇室贵族的大墓中。不同与东汉时右手持椎、左手执连鼓的力士形貌的雷公图像。在山西博物院所藏忻州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中,墓道西壁画第一层上绘画“雷神”,该形象左爪持一“锤子”形法器,四周十三面连鼓呈环状围绕在雷公身体的周围,形成匀称的圆轮形状构图,雷公位于圆轮的中心,形象更为突出,举手投足都敲踏在不同的鼓面上,令人感到连鼓在雷公暴怒的敲踏之下不停地旋转,发出连续的惊人的轰鸣。
据山西博物院研究员渠传福的研究,九原岗壁画中的雷公图像,动作与道具为汉代制度,其形则不似猕猴,一如其它畏兽。北朝雷公形象的变化,正说明此时期的神怪,不仅在内容上混合,而且角色图像上亦在中西杂糅,形成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新模式。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7 19:29:13 +0800 CST  
日本神话中的雷神是执掌天气的神祗,通常与风神结对出现。日本民间认为,由风神和雷神守门可以使得全年的天气都风调雨顺。在1724年蒙古大军入侵日本的时候,传说是雷神和风神制造了风暴,摧毁了蒙古入侵者的船舰,将日本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从那以后,日本民间便开始祭拜风神雷神,祈求神灵的庇护。

而在日本最具有标示性的与风神雷神有关的文物,是日本琳派画风的代表画家俵屋宗达创作于江戸时代的《风神雷神图屏风》。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7 19:29:56 +0800 CST  


山西芮城永乐宫朝元图中的雷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7 19:30:34 +0800 CST  
为武汉加油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8 10:42:06 +0800 CST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万物皆有灵,不是一句空话。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9 15:54:25 +0800 CST  
当它们带着一身尘土,穿过历史的迷雾来到你面前安静的看着你时,它就像一个孩童一样,脆弱得随时有可能灰飞烟灭。
却也是一位老人,老得你在它面前就像天上的流云,它身上的任何一粒尘土也足够你十几个生死轮回。
世间事,恐怕不再有比迷恋古物更释怀的了。
或倾诉,或倾听,或与你一起感受岁月流转,从不打扰也从不絮叨,懂也就懂了,不懂也就罢了,机缘尽了便去下一个去处,不多愁善感也从不冷若冰霜。
常常想,在光阴里与古物一起慢慢消逝未尝不是一种完美的结局。
每当此时,窗外乱云飞渡。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9 15:54:45 +0800 CST  
当你把诸多不同的东西无限制的分解之后,最后得到的物质一定是一样的,那怕是一块石头,一条毛巾,一粒砂子,一片树叶,这是一个无法用科学去证明的结论,悟到就悟到了,悟不到也就罢了。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09 15:55:06 +0800 CST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天涯友们接力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12 10:20:51 +0800 CST  
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老鼓楼衙署遗址新揭露29处遗址。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12 10:30:05 +0800 CST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接力4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13 11:18:57 +0800 CST  
武汉加油,必胜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14 10:50:05 +0800 CST  
蝙蝠是翼手目哺乳动物,共有961个不同种类,是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目前,现存最大的蝙蝠是马来大狐蝠,生活在印尼、马来半岛、秦国、越南等地,体重超过600克,翼展超过1.8米。庆幸的是,它吃素不吃荤,喜食红毛丹、无花果和兰撒果等。泰国的大黄蜂蝙蝠体长2.5厘米,体重仅为2克,1974年才被发现,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两者体型至少相差了300倍。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17 09:36:50 +0800 CST  
楼主 海之鼎a  发布于 2020-02-19 14:58:06 +0800 CST  

楼主:海之鼎a

字数:21711

发表时间:2019-01-03 19:44:4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6 19:24:26 +0800 CST

评论数:12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