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罪人——张学良



张学良为什么选择不回国?从纽约聚谈的印象,以及张学良的其他谈话可以感到,张学良对当年那种劫持蒋介石的方式已痛悔,他多次说自己“鲁莽冲动”即是委婉表达后悔之意。在纽约时还明确说他发动西安事变是“闯了大祸”,自己是“罪人”。他清楚共产党感激的正是他发动西安事变,使红军得以幸存最后掌了天下。如果他回到大陆,共产党当他的面捧他为“大功臣”,他会很尴尬;但如果他真实道来对发动西安事变的悔恨,也会使中共下不了台。与其双方尴尬,不如暂时避开,这可能就是张学良一再说等政治不再纠缠时再回大陆的真实心理。但中国人的事情,什么时候会没有政治纠缠呢?


张学良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在后人看来张学良的名字只是和西安事变联系在一起。尽管历史教科书只是一笔带过,用牙长的文字对这段历史作了结语,但张学良在历史上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一点。张学良是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人,这种影响力之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作为张大帅的公子,张学良确实是青出于蓝而胜于兰,在吃喝玩乐上完全可以令其老子自愧不如,但张大帅的霸气和胆识似乎在张公子身上绝迹了。


东北广阔肥沃的黑土地对于倭国的吸引力太大了,因而倭国在其称霸的计划中将征服东北单独列为一个步骤。但由于张作霖的强硬、不好利用,倭国人就用皇姑屯事件和谐了张大帅,三年之后,经过长期的准备及周密的布置,倭国又和谐了张少帅。倭国人为什么敢于对拥有当时实力在中国国内仅次于中央军的强大军事集团发起挑战?倭国人仅仅是疯狂的冒险吗?我觉得倭国人是在冒险,但事先倭国人已经做了长期深入细致的观察、周密的规划,倭国人对中国的政治现状、经济现状、内部军事斗争、以及中央政府蒋委员长的治国、治军及处理国内、国外矛盾的思路及委员长的能力、性格,尤其是对张的性格、品行、能力等等作了彻底详尽的研究,在深入了解中国国内大势的同时,倭国对于张学良作出了基本客观公正的评价:张是一个没有宏图大略、没有胆识、自私自利的花花公子,面对杀父仇人,面对国家危难之际,张学良自私自利、没有胆识的特点发挥的是淋漓尽致,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惜不战而逃,其与山东韩 可谓抗战运动会百米并列冠军,其为一己之私利而置民族大义于不顾,置三省同胞与水深火热的灾难中而不顾,就这样,在上世纪最关键的1931年秋天,在日军试探性的进攻面前,公子以委员长的指示为遮羞布,掩盖其内心的怯懦及畏惧,拱手将大好河山送给了倭国人。


再来说第二件事,那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在这次震惊中外的事件中,张学良一直被渲染为民族英雄,与杨虎城将军齐名。其实,真实的历史并非象历史教科书写的那样简单,张学良其实内心并不赞成西安事变,这点在其晚年的讲话中得到了印证,张学良说西安事变让他的肠子都悔青了!当时张学良在西北驻扎,西北可是西北军的地盘,西北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况且西北军基本都是蒋介石的对手冯玉祥带出来的,西北军不想内战想抗日的心情最为强烈。在这种大环境下,迫于西北军不想内战对他产生的压力,以及其内心对丢弃东北的负罪感,张学良终于被裹胁着参加了西安事变。事变结束后,张学良亲自护送蒋回南京,并不是张学良不知道这样做的风险,他是非常清楚的,但他还为什么坚持送蒋返回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张少帅是为了向蒋表明心迹,申述其只是受人裹胁,其内心是反对西安事变的云云,如此而已。


张少帅一生中只做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很可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轨迹。让我们做个假设,如果当时张学良豁出老本与倭寇拼命,在两败俱伤后,倭国很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轻言进攻东北,中国的北方会保持一种相对均衡的安静状态。而在经过艰难困苦的长征后到达陕北的红军,在没有外患、没有要求结束内战呼声的情况下,能否顶得住蒋介石倾国之兵的重压呢?历史经常会开玩笑。


楼主 lywmhzq000  发布于 2012-04-02 22:15:00 +0800 CST  
张学良的“七宗罪”:


特性1、用人不当,放权郭松龄,养虎为患; 后果20万东北军内战,20年没有战乱的东三省再次生灵涂炭,奉军元气大伤,经济衰退。

1925年11月,郭松龄起兵10万倒戈反奉,由山海关攻入辽宁,兵临沈阳城下。郭松龄作为张学良的良师益友,被他一手提拔起来。“少帅”把他爹给他的全部兵权都拱手送人,东北军最精锐的3,4两个军被少帅“赠与”郭松龄。谋臣们苦劝少帅要小心谨慎,不可大意和太信任郭松龄。少帅跟没听着一样。跟少帅同窗八年后,郭起兵要打倒少帅他爹。虽然在日本人的介入下,郭松龄反奉战失败,郭身死,但是奉军20万大军混战,损兵折将,大伤元气。更重要的是,东北父老在1905年日俄战争后20年再无战乱之苦,结果就因为少帅的这一特性,导致再次生灵涂炭,物价飞涨,东北地区一片大好的经济形势毁于一旦。(东北那些几百几千人规模的土匪危害还是不大的;尤其是比起中原大地上北洋军阀,辛亥革命,四处起义等等的那些大战,东北流行的土匪就不值一提了。)张少帅这种用人,这种放权,这种败家的能力令人佩服。


特性2、看不清时局,制造中东路事件,用兵苏联;后果,东北军实力大损,东北大地再遭战火。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沙俄战败,东北铁路线的长春以南部分全部割让给日本 (南满铁路)。长春以北的铁路仍然由沙俄掌管,这部分铁路称为中东铁路。苏联成立后继承了沙俄政府在东北的特权。但是,此时苏联急于改变国际上的生存环境,非常希望与周围邻国改善关系,采取了很多示好的表现,于是也就默许了张学良收回中东路前期的一些蛮横做法。而此时虎视眈眈的日本才是东北最大的威胁。结果,张少帅就真以为苏联不堪一击,不仅不提防杀父大敌日本,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的挑衅苏联,还以为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放着杀父之仇不去报,不去收南满铁路却打中东路的主意,唉!)哪知道,1929年10月苏联稍微一动,挥师南进,东北军精锐尽出却根本不堪一击,一退千里。损兵数万后张学良庆幸苏军见好就收没有直捣奉天 (幸好有日本在后面威慑苏联,鉴于20年前的阴影和现在苏联的国际形势,大熊也就不赶尽杀绝了。)苏联战胜后也没有附加任何新的条件,一切恢复到开战之前的状态。此战总共打了5个月,又是生灵涂炭,东北人民再次拜少帅所赐,饱尝战火。此时大家肯定会想念张大帅。回忆张大帅在位时,左右逢源,联俄联日,让日俄互相制衡,大帅在其中游刃有余。虽失些小利,但是东北大地在他治下13年没有战火,13年未丢寸土,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发展。少帅损兵折将,作孽苍生,实在是有愧“千古功臣”之盛名。但是,如果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景象,也就不难理解这“千古功臣”为何能做出这种祸国败家的举动了:一个浪荡公子穿着豪华服饰躺在床上,一手擎着大烟锅正抽着鸦片,另一只手抱着“赵四”小姐,边吸毒边调戏美女,还一边呐喊着“给我打苏联,收回中东铁路”。如此功臣,如此造福苍生,也就难免了。


特性3、贪得无厌,带兵入关,参与中原大战;东三省后防空虚,给918日军入侵创造了便利条件。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三系合作反蒋,百万大军中原混战。9月18日,中原大战胜负已分,冯阎两军在陇海津浦两线节节败退,结果这时张学良通电全国,率东北军入关,“武装调停”,要平息中原大战。(4个月前他怎么不调停?蒋介石打胜了他来调停?传说中的渔翁得利?)结果40万东北军被分兵两处,20万主力先后入关。这20万主力陷入中原混战不说,东北老家剩了20万残兵,导致后防空虚,为后来的918埋下祸根。


特性4、贪图小利,收石友三意图壮大实力;反被石友三攻击,东北军再陷内战泥潭。

石友三,反复无常之小人,三次投冯反冯 投蒋反蒋,后来看张学良入主中原,又投张。蒋介石听说此事,电示张学良杀石友三,收编其部。结果张学良不听蒋言,也不听手下的劝阻,执意收降石友三。于是,1931年7月18日,石友三起兵10万造反张学良。虽然,后来全军覆没,但是东北军关内主力又在此战中消耗甚大。这又给918扫清障碍。
楼主 lywmhzq000  发布于 2012-04-03 20:03:39 +0800 CST  
特性5、目光短浅,奉行不抵抗政策,率东北军退入关内;东三省送人,热河察哈尔稍后送人,家乡父老比8年抗战又多受了6年痛苦。

这个大家最熟悉了,不多说了。关内关外,50万东北军不放一枪,将东北3千里山河,3千万百姓拱手送人。大帅历尽半生才打下来的地盘,被他儿子不到3年,败家了个精光。绝对佩服。张学良回忆录还说“我没有想到日本人有这么大野心,想占领全中国。”何其之厚颜无耻。放着国恨家仇,居然不报,妄称为人。看看马占山将军,组织黑龙江警察和民兵抗击日军,还能在江桥抗战中阻挡日军半个月之久。之后还能用姜维最擅长的“诈降计”投日反日,然后退往苏联,最终又打回东北老家,解放全国。比比马占山,张学良还有什么脸活着?


特性6、徒劳无功,发动西安事变;实现了一无所成,自己落了个忤逆君主的骂名。

为什么说西安事变徒劳无功,一无所成,下文会提到。就问一句话,难道抓了蒋介石,再放了他就能让他停止内战去抗日?就是个笑话嘛。


特性7、自私自利,西安事变后送蒋介石回南京; 20万东北军群龙无首,自相残杀,最终东北子弟兵灰飞烟灭,大部客死异乡。

可能有人会说他是救国的功臣,改旗易帜,助蒋实现国家统一。他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这能看出他是功臣?简直笑话。还有说他退出东北,中东路事件都是听蒋介石的命令,那更是笑话。我就说三件事,就能解释清楚为何说他做了这些事却不能算功臣,不抵抗和中东路都和蒋介石无关。

事件1、1928年6月15日,北平天津被北伐军占领,二次北伐胜利,北洋军阀全体战败,仅剩奉系张学良退守关外的东北。7月19日张令汤玉麟宣布先行易帜。12月29日正式宣布东北易帜。

事件 2、1930年4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向蒋介石开战,中原大战爆发。9月18日,张学良宣布率20万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从背面攻击晋军和西北军。

事件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抓蒋介石。西安事变前蒋介石密会下级军官,要夺张学良杨虎城的兵权。1941年1月皖南事变

如果他改旗易帜是为了国家统一,结束内战,那他为什么要带兵入关,参与中原大战?如果他维蒋介石之命是从,那他为什么在中原大战开始5个月后才入关?难道大战开始蒋军节节败退,被西北军都打怕了的时候蒋介石会不命令他入关支援?如果他维蒋令是从,为什么要西安事变?为什么剿共2年了才事变,东北军3个师打光了蒋介石不给他补充的时候他才西安事变了?可见,他改旗易帜根本不是为了国家统一;他对蒋介石的命令,也是有的听有的不听,有的先听后不听(比如剿共),有的先不听后听(比如参与中原大战);西安事变也不是为了结束内战一致对外。


事实摆的差不多了,可以推论一下了。他改旗易帜,本身就是权益之计。事实也证明他这权益之计用的好,他易帜之后,外部矛盾没有了,北伐军内部就分裂开始内战了。于是他不仅保全了自己,还可以渔翁得利,利用中原大战之机,兵不血刃 入主中原。中东路是他自己狂妄自大,又不识时局。918他不抵抗,放着国恨家仇不报,无非是为了保存实力,防止自己消耗过大,被蒋介石所吞并 (可惜没了地盘,只有军队又有何用?目光短浅,不如大帅呀!)西安事变更是笑话。皖南事变证明蒋介石反共之心,一直未死,跟西安事变不事变没有关系。1936年西安事变后,东北西北两军不听蒋命,即使蒋想剿共也得重新部署,调兵遣将。只是半年之后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爆发,再也没有机会全力剿共了。直到日军稍微停顿一下,皖南事变也就来了。难道抓了蒋介石就能让他停止剿共,联共抗日?那未免太天真了。西安事变其实什么作用都没有,只要张少帅说一句我不剿共,效果就达到了。结果他抓了蒋介石,又像刺猬一样放掉,还搭上自己半生幸福,20万东北军的性命,西安事变也是赔到了家了。

张学良少帅活到101岁高龄,可是他恢复自由后再也没回东北老家看过一眼。中国大陆对少帅的宣传一直都是积极正面的,他为什么不回来呢?是不敢?还是无颜?我倾向于后者。东北父老在他治下深受苦难,中华民族也因为他赠送东北而陷入战火8年。(没有在东北6年的后方建设,资源掠夺,日本想全面侵华又谈何容易?8年抗战,日军胜仗打了无说,但是数数看看日军真正安安稳稳占领了的地方又有几处?除了沿海几片外就只有东北华北了。)如果说一般平民百姓,能活到100岁是幸福的话,少帅活到100岁就是痛苦了。每天他都可以悔恨自己当初的决定,悔恨自己当年的无能无知给家乡父老带来的苦难。也许这才是他不回家乡的原因吧。比起马占山将军,1950年就心满意足的仙逝而去,少帅这百岁高龄未必是什么舒服的事。(马占山将军65岁去世前,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这样几句遗嘱:“我亲眼看见我中国在毛 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获得解放,新民主主义已顺利实行,人人安居乐业。我生平中之新型国家已建设起来。我虽与世长离,但可慰于九泉之下。”)不过,他早已信了***,归顺了上帝,可以用“上帝的安排”来解释一切,他也就不会那么自责了吧。
楼主 lywmhzq000  发布于 2012-04-03 20:05:56 +0800 CST  

楼主:lywmhzq000

字数:4605

发表时间:2012-04-03 06:1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15 10:08:54 +0800 CST

评论数:4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