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更新】每天认识一位历史人物——读史叹命运人性!

【伍子胥】:仇恨的力量有多大?足可以让一个人差点灭掉一个强国!

伍奢被逮捕时,他的小儿子正驾驶着改良版马车,在城墙上和贵族子弟们飙车着,还成功赢得二环十三少的头衔。
然而,这位顽劣的公子哥并不知道,他这一生都跑不过命运的黑手.....

伍家世代都吃着楚国皇粮,家世显赫,前途无忧。但伍奢一提到小儿子就头疼,那家伙脾气太爆了,谁要敢找他的马车碰瓷,一套组合拳就往死里锤。哪像大儿子温文尔雅,越看越像是自己亲生的。
伍奢是太子建的语文老师,费无忌是体育老师。但太子偏科问题很严重,一年都不愿跑一次一千米。费无忌眼见抱不上太子大腿了,索性去抱楚平王的小腿。

当时秦楚联姻,楚平王准备派人去秦国给太子讨个媳妇,费无忌自告奋勇接下差事。他一见到秦国公主,就忙给楚王发私信:“秦女太美!送给太子太浪费了!”
楚平王也是个管不住腿的人,听费无忌说得荷尔蒙直喷,就把儿媳强纳成媳妇。费无忌又在秦国随便买个丫头,假装是秦女就把太子给打发了。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裤子,渐渐有些流言蜚语。太子还没整明白时,费无忌先坐不住了。他担心太子登基后扒了他的皮,索性先诬陷太子谋反,而且还是语文老师教的。
楚平王也觉得抢儿媳这事地道,索性连儿子也弄死算了,就当啥都没发生过。真是给领导干一百件好事,也不如陪领导做一件坏事,伍奢就这样被逮捕了。

费无忌:“快把你两个儿子叫过来,我饶你不死。伍奢:“我大儿子忠厚老实,肯定会来。小儿子刚烈暴戾,必定不来。”
楚平王:“你两若来,你爹活命。你两不来,你爹必死。”伍尚:“大王稍等!我洗澡换身衣服就来。”伍员:“去你么的,你们都特么给老子等着。”

知子莫若父!伍尚明知是死,也不愿被人耻笑不顾父命而逃。伍员明知是死,怒含滔天恨意而不愿束手就擒。
命运收回了伍家的富贵,复仇的重担却落在伍奢不喜欢的小儿子身上。

伍子胥驾着马车狂奔而去,他有点恍惚,昨日还是城墙上玩乐的世家贵胄,今日却变成家破人亡的通缉要犯!到底是做错了什么?被仇恨吞噬的伍子胥,除了自己,不再相信任何人。
他白天到处躲藏,晚上连夜跑路,好不容易混到楚国边关,却发现出城还得排队过安检。伍子胥的悬赏令把城墙都糊满了,好多人像盼亲人一样盼他来,就指望逮他发家致富。

伍子胥死盯着逃出生天的城门,近在咫尺,却难以跨越!难道自己的命运就注定要绝在此地?不甘、悲伤、愤怒、迷茫...一路逃亡中紧绷的神经终于崩溃了,伍子胥在混乱的思绪中睡着了。
一觉醒来,他重新谋划如何出关时,却发现垂下来的头发成白色了,比雪还白!急火攻心,一夜白头!伍子胥觉得莫名悲恸,转而又极度兴奋:模样变了,可以混出昭关了!

伍子胥逃出来了!他走在城外的大道上,忍不住边走边哭。路上行人发现他神情癫狂的不正常,伍子胥索性狂奔起来。城里的楚军接到群众举报后,连忙出来追赶。
于是,伍子胥在前面跑啊跑,楚军在后面追啊追。跑到江边时,见江中有条船,伍子胥忙喊:“船家,快来载我渡江”!船公喊道:“相公,你先唱首渡情”!

伍子胥一上船就瘫倒了,老船公望着他呵呵直笑,笑的他心里发毛。船到对岸后,他向老船公道完谢就走了。没走几步后又转身回来,将腰间的宝剑送给船公,嘱托他千万不要泄露自己行踪。
老船公接过宝剑,长叹道:“我敬你父亲是国家忠良,救你也并不图报。要论钱,你脑袋可比这破剑值钱多了!既然你怀疑我贪利少信,那我只好......。老船公横剑自刎,伍子胥却转身进了吴国。

吴国在伍子胥眼里,就是一支报仇雪恨的利剑,他先要去找这把剑的主人。吴王僚听他讲了很多楚国内幕,完了却说:“我不能因为你的私仇就出兵攻楚,先生尽管吃好喝好,全都记我账上。”
伍子胥很沮丧,白吃白喝也不是个办法,他就去做了公子光的幕僚。不久发现老天给他留了一扇小窗子:公子光早就想干掉小堂弟(吴王僚),自己做老大了。伍子胥很兴奋,他报仇又有希望了。

伍子胥找到专诸,并告诉他:一个不会做鱼的厨子不是好刺客!他教专诸做好烤鱼后,如何涂上一层土蜂蜜让鱼肉更酥脆。又要来秦岭一白割蜜专用的鱼肠剑,最后还给专诸算好了丧葬费。
在伍子胥的策划下,吴王僚吃鱼时被刺客杀了,刺客又被护卫杀了。于是,公子光堂而皇之成为新吴王(阖闾)。他和孙武辅佐阖闾,组成坚强铁三角,将吴国打造成一个战争机器。

10年后,吴国倾全国之兵伐楚。攻破楚国都城后,伍子胥策马进城,他看见残垣断壁故城时,终于感受到大仇得报的酣畅。
伍子胥没逮到新楚王,他下令挖开楚平王的墓,拖出尸骨狠狠鞭了300下。这种手段,在当时简直骇人听闻。后来楚国大臣申包胥,去秦国哭了七天七夜,才请来救兵保住楚国。

伍子胥大仇得报后意气风发,铁三角带领吴军左右碾压,西攻楚、北镇齐、晋。调戏越国时,在小水沟里翻船了。阖闾却被勾践给干死了,临死前嘱咐伍子胥好好辅佐夫差。
伍子胥一生从未向命运屈服,他靠一己之力,几乎灭掉强楚而报了仇,当真是男儿一怒,伏尸百万。如果就此画上句号,他的人生也堪称完美。但是,命运还没有玩够他....

夫差为报父仇打败了越国,伍子胥坚持斩草除根,杀勾践、灭越国。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他遇上了更年轻的范蠡。范蠡可比伍子胥温柔多了,送卡送钱送美女,贿赂伯嚭打动了夫差。
夫差一直觉得这位前辈过于霸气,气场比自己都强大,索性支使他去齐国出差。伍子胥临行前,对儿子说:“不杀勾践,吴国必亡,你也跟我一起走吧。”
伯嚭收了范蠡的钱,戏份自然要做足。他便诬陷伍子胥谋反,夫差也像当年楚平王对他父亲一样,统统弄死了事。伍子胥捧着夫差送来宝剑,正是自己当年送给专诸的鱼肠剑。天道好似有轮回,可伍家到底做错了什么?

伍子胥临死前,愤恨的说:“我死以后,挖出我的眼睛挂在东城门,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掉吴国。”夫差大怒,又将伍子胥的尸首抛入于钱塘江中。
9年后勾践灭掉吴国,夫差羞于死后在地下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自尽。

一把剑如果太锋利,虽然能利索的斩杀敌人,却也容易伤到自己!仇恨加速了伍子胥的暴脾气,让他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复仇,而这个暴脾气也最后吞噬了他。
伍子胥被杀后,孙武退休归隐,编写世界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8-11-06 20:38:41 +0800 CST  
【苻坚】:他是五胡十六国中的悲情帝王,一生开疆拓土却经不起一次失败!

苻坚是氐族人(甘肃秦安),祖上一直是西戎部落的酋长。永嘉之乱后,他爷爷也不甘寂寞的想去中原闹腾下。出去混总得有个名头吧,这才给自己起个名字叫符洪。
符洪在东晋和后赵之间来回投机,攒下了不少家当。他死后第二年,长子苻健攻入长安建立前秦,而次子符雄生了个超级牛逼的儿子——苻坚。

苻坚少年老成,别的小孩还哭闹着问家长要棒棒糖时,他早已带着小伙伴出门抢棒棒糖了。8岁那年,他正在街头玩耍,迎面走过来一位算命的瞎子。
瞎子:“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面有霸王之相,日后定贵不可言!来,我这有套......”
苻坚:“小的们,快来抢!!”
苻坚抢了一书包的课本,却看不懂几个字。他想让爷爷请个家教,符洪说:“咱马背上的汉子都是喝酒撸串的,爷当年干酋长时连名字都用不上,你整这堆破书有啥用?”

书籍是灵魂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苻坚苦读很多经史典籍后,不再像西戎小伙伴们就知道打打杀杀了。他思想格局嗖嗖往上涨,在家族中渐渐声名鹊起。
16岁的苻坚正备战中考时,父亲死了。他承袭东海王的爵位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仗。他每战都激昂慷慨地挥剑捶马,带着部下嗷嗷叫着发起冲锋。智勇双全的苻坚成为前秦最瞩目的新秀。
17岁的苻坚正在战场策马奔腾时,皇帝伯父死了,20岁的堂哥符生继位。

新皇帝用三个字就能完美概括:神经病!大臣们上朝的心情比上坟还沉重,因为大殿上摆满刀具,新皇帝觉得谁有病,当场就开膛破肚做手术,还要求其他大臣围观点赞。
一个口碑爆棚,一个口碑崩坏,这两兄弟不可能像父辈那样兄弟同心。很多人劝苻坚干掉堂哥,自己做老板。而苻坚总觉得实力还不够,等等再看。

结果连三天都没等到,皇帝先下黑手了。于是,苻坚带着亲兵不到半个小时就把堂哥报废了,然后他推举老哥苻法当皇帝,吓的符法差点当场尿崩。19岁的苻坚做了前秦皇帝,自称大秦天王。
前秦还算五胡十六国里比较正常的,苻坚实施多项惠民政策很快就奔小康了。关中歌谣赞颂:“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

说到苻坚的功绩就绕不过王猛(见秦岭一白.王猛篇),一位出身贫寒而文武双绝的汉人。桓温北伐攻入长安后,请王猛去东晋做官。王猛没走,他留在异族纷争的关中护守着同族。
皇太后的亲弟弟,醉酒后经常在街头欺男霸女。王猛出差回来,直接将这货剁了并陈尸街头示众。接着又清查一大批作恶多端的权贵子弟,连着杀了20多个人。

前秦的领导们都蒙圈了,这块地盘到底谁说了算?老百姓们却拍手相庆,那段时期治安好到夜不闭户。苻坚常用得遇孔明来形容王猛,而王猛最后也是积劳成疾而死。
前秦越来越富足了,内斗也慢慢滋生了。苻腾造反被暴揍一顿后,王猛提醒苻坚:你干掉的皇帝堂哥,他五个弟弟手里有兵权呢,最好赶快撸了。

苻坚没当回事,结果这哥几个果然造反了。苻坚还苦口婆心劝他们赶紧回家吃饭,保证一切待遇不变,人家都不搭理他。最后,王猛和几位大将苦干一年才灭了叛乱。
内乱稍定后,苻坚开始攻城略地了,一展大秦天王的威风。

前燕的慕容垂,为抵挡东晋的北伐大军,整整一年都没休过假。结果不但没有奖金反而被同事排挤。他一气之下投靠前秦,苻坚激动的连裤子都来不及穿,跑出来热烈欢迎。
要不是忌惮慕容垂,苻坚早就去揍前燕了。这下好,死对头变成好基友,苻坚没用一年就灭了前燕。
仇池原是前秦的马仔,新老板上台后却投靠了东晋,声称不再进贡秦岭一白的土蜂蜜了。苻坚很生气,一仗又干掉了仇池。

前凉老板张天锡,一集没落的看完仇池是如何被干掉的,索性主动向前秦称藩。几年后,苻坚觉得张天锡“虽称藩受位,然臣道未纯”,随便找个借口又把前凉灭了。
北方就剩一个钉子户——拓跋氏的代国。这是真钉子,苻坚带30万马仔门牙蹦了都没啃动代国。正要准备回家过年时,代国却发生了内乱。于是,苻坚去转一圈又把代国给灭了。

这一年,苻坚才38岁,他已统一北方大地,目光所及之处,只剩下偏隅南方的东晋。
这一年,王猛死了。他临死前对苻坚说:“晋室虽承继正统,却远处江南。臣死以后,请陛下不要企图攻晋。国内的鲜卑、羌虏才是真正的祸患,只有除掉他们才能安稳社稷。”
王猛劝他先消化一下,而苻坚觉得先咥了再说。或许这位天王的前半生过于顺利,但气吞八荒的豪情是需要厚重的实力去支撑。最后,他付出了一个帝王最惨痛的代价。

公元378年,苻坚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晋,都差点打进扬州放烟花了。东晋的牛人们看到形势严峻,暂停内斗后调转矛头一致对外。苻坚的东线部队惨败。
这时前秦又爆发了内乱,北海公苻重造反。暴揍一顿之后,苻坚却不忍心处罚这位宗亲,竟让他异地出任镇北大将军。
不久,行唐公苻洛也造反了。苻重又来凑热闹,二人合兵攻向长安。苻坚好言相劝缴枪不杀云云,苻洛直接让他洗干净乖乖候驾。

公元382年,苻坚召开《百万大军攻晋方案研讨会》,弟弟苻融哭着劝他不要忘记王猛的遗言。只有慕容垂很兴奋,他的理由让苻坚无法拒绝:灭了东晋,您的功绩将堪比秦皇汉武!
于是,苻坚带着百万大军南下,而东晋兵力还不到10万。但苻坚不知道,这一战留下的中华成语比他本人的知名度还高。

前秦抓获了东晋的使者,得知晋军已经很多天没饭吃了。苻坚急忙带着八千轻骑上高速直奔寿阳,却被刘牢之的特种部队(北府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第一次溃败让苻坚心中有一丝不安,可能这场阵仗实在太大了。他在夜色中登上城楼遥看晋军,恍惚间连八公山上的草木都以为是晋军。苻坚自言自语道“这可真是劲敌啊!”

东晋一哥谢玄派人对苻坚说:“是你要来灭晋,如今却蹲在淝水边,不战又不退,是上大号没带纸吗?要不你稍微往后退点,腾点地方让我们过河上岸,咱拉开阵仗干一架,吃饭。”
苻坚觉得主意不错,趁晋军过河到一半时,派小分队搞个冲锋就能踩死他们,说不定还能赶上回家吃晚饭。苻坚刚下令全军后撤,晋军就掏出大喇叭使劲嚎:“前秦打败要逃啦,快快追杀。”

前秦的大部队排了几十里地,那会又没电话,后面的士兵还真以为前方打败仗了,于是稀里哗啦大逃亡。就这样,仗还没开打,前秦就把自己个踩死了,气的苻坚跳着脚直骂娘。
苻坚中箭后仓惶北逃,70多万大军就此烟消云散,只有慕容垂的3万鲜卑人马完好如初。而下着棋的谢安只是淡淡说一句: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

淝水之战,对苻坚来说可不是一个败仗那么简单。先前刚统一的鲜卑、羌等部族纷纷反叛。怂恿他攻晋的慕容垂,第一个逃回前燕故国称王。真是树倒猢狲散,北方大地又陷入四分五裂。
苻坚很憋屈:他灭掉各国后,不但没取消旧贵族的待遇,很多人还加以重用。对家族内反叛的兄弟,批评教育下就放了。自己够仁至义尽了,可他们怎么全是白眼狼?

不久后,鲜卑大军围攻长安城。念旧的苻坚还去给慕容冲送袍子,慕容冲说:“我是来争天下的,你送这玩意干啥?别废话!赶快投降”。苻坚气得几乎吐血。
而城内的鲜卑贵族也谋划里应外合,苻坚得知才将城中鲜卑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杀光。从这天起,历史上多了条铁律:灭人国者对亡国家族会屠杀殆尽,苻坚的“柔仁邀名”就是例子。

长安城被围困好几个月后,再次上演人吃人惨剧。苻坚逃出长安城后,鲜卑大军大肆屠城。可怜大秦天王刚出虎口又入狼窝,他逃到宝鸡时被羌族的姚苌堵住了。
苻坚再次怒了:他曾经器重姚苌,将自己“龙骧将军”的称号都赏给了他,而姚苌却逼自己禅位。苻坚担心两个女儿受辱便亲手杀死她们,然后怒骂姚苌只求一死。

于是,苻坚被绞死在新平佛寺内,终年48岁。消息一年后才传到凉州,还为前秦开荒的吕光悲痛欲绝,他命部下为苻坚披麻戴孝。起身擦干眼泪后,就地建立了后凉。
一个开疆裂土的帝王,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看着自己一点点打出的江山,顷刻间土崩瓦解。器重厚爱的手下,瞬间就变成了一群恶狼。

杀伐征战,让前秦享受到无数胜利的荣耀,却承受不起一次失败。
道统人心,虽让东晋整日内斗到苟延残喘,却在关键时众志成城。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8-11-13 22:01:58 +0800 CST  
【陆秀夫】:崖山十万忠魂在,宋末三杰有谁知?那些不应被淡忘的铮铮铁骨!

南宋,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朝代!从靖康之耻到崖山浮尸十万,虽然这一百五十年风雨飘摇,却诞生了一大批极具中华男儿气节的人物。
其中以文官不爱财的文天祥,武将不惜死的岳飞最为著名。而本文要讲的这位人物,他亲手埋葬南宋皇朝,并引发史上最惨烈的殉国方式,让世人看到一个民族的铮铮铁骨!

1236年,金国被蒙元灭掉的第二年,陆秀夫出生在江苏一个书香世家。他天资聪颖又学习刻苦,连村里的小学老师都夸赞:“咱村这些孩子,就数秀夫将来有出息”(这百余蒙童之中,独有秀夫为非凡儿)。
陆秀夫把其他小朋友玩游戏的时间全用在读书上:他7岁作诗,13岁写文章,19岁就中了进士(同龄的文天祥是本届状元)。

此时的南宋有点扛不住蒙元那炽热的眼神,因为邻居们(金、西夏、大理等)已经全被撂倒了。镇守淮南的李庭芝广聚天下英才,陆秀夫也被请去做抗元幕僚。
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里却没人待见陆秀夫,因为会干不如会吹!淮南的公务接待很频繁,一般先吟诗作对,喝上二两酒便荤段子胡飞。

性情沉稳的陆秀夫很不合群,别人喝酒打圈称兄道弟,只有他坐那一言不发。不喜张扬的陆秀夫在酒桌上很“败兴”,但做起事来却得力靠谱,李庭芝每次出差都要带着他。
如果日子这样过下去,陆秀夫可能就是一位默默的小干事。可惜,忽必烈不愿意。

1267年,蒙古大军围困襄阳,吕文焕兄弟死守襄阳城。5年后吕文焕投降,他带着伯颜攻打南宋,一路招降无数将领。
其中以范文虎最为无耻,曾经对抗蒙元时胆小如鼠,掉头打起南宋却势如猛虎。后来被忽必烈派去打日本,遇上超强台风也没淹死,真是祸害遗千年。

南宋派贾似道出战,这家伙捞钱坑人搞收藏还行,跑路连指南针都看不懂。他平时就主张给忽必烈割地送钱,这会站在蒙元大军对面,要不是被十万宋军扶着,早就咣叽跪下了。
贾似道不会打仗,还担心会打仗的来抢他风头。真是人以类聚,贾饭桶慧眼识才找到夏饭桶。他们将2500艘战船横列江面,咋一看气贯长虹,结果元军刚做点热身活动,夏贵就抡圆双腿,逃跑了!
失去主帅的宋军就像被屠宰的羔羊,惨叫声震寰天,被杀、溺死者的鲜血染红江面。陆秀夫听闻后失声痛哭,他曾多次请愿去前线抗元,却一直被贾似道党羽阻拦。



襄阳丢了,南宋屏障没了;
鲁港败了,南宋主力完了;
伯颜攻破建康,南宋朝廷慌了。

英雄之所以被敬仰,是因为普罗大众太多。
气节之所以被颂扬,是因为克服恐惧太难。

临安爆发了史无前例的跑路潮。左丞相留梦炎第一个弃官外逃(后为元朝礼部尚书),接着六部官员如脱缰野狗般四散而逃。
掌管军机的文及翁还在乎点脸面,他花钱雇水军黑(弹劾)自己,希望皇帝立马把他赶走。后来又担心朝廷开恩挽留,索性也不等脸面了,连夜逃出临安。

短短数天之后,上朝的文官只剩下6人。72岁的太皇太后谢道清老泪纵横,本已是哄孙子玩耍的高龄,如今却不得不站出来给5岁小皇帝撑台面。
她写了篇悲情诏谕。大意是:“大宋对读书人向来宽厚,如今国难当头,你们非但不思谋划反而大肆夜逃。亏你们自称读圣贤书,却干出这等丑事,还有什么脸面活着?死后有何脸面去见先帝?即日起,尽心守职者官升两级,弃官出逃者严惩不贷。”

然而,下场和秦岭一白的文章一样惨,根本就没有人看!走投无路的寡妇孤儿和右丞相陈宜中商量乞降求和。
先自称为“侄孙”并纳币,伯颜拒绝。
又愿“奉表称臣”,每年按时进贡银两、丝绸。 伯颜让南宋丞相过来说,吓得陈宜中也跑路了。
谢太后只得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去元军大营议和,结果文天祥被扣押了。
谢太后没人又没招,她只得向蒙元“百拜奉表”,削去帝号并将传国玉玺送给伯颜。

南宋亡了,陆秀夫只能悲痛欲绝。在丞相、尚书都疯狂跑路的朝局中,他这个递补上来的礼部侍郎,连给伯颜当阶下囚的资格都不够。
当年酒桌上大话连篇的人早已悄无声息,而沉默寡言的陆秀夫一直用行动维护着道统。

受降前夜,老臣江万载带着七岁的赵昰和四岁的赵昺逃出临安。一路血战跑到温州。陆秀夫来了、张世杰来了、文天祥也来了,曾经被吓跑的陈宜中也舔着脸来了。
南宋遗臣们在福州推举赵昰为帝,陆秀夫的才华开始显露,而老混混陈宜中却大肆排除异己。文天祥被赶走、张世杰受压制、陆秀夫被免职。被江万载暴揍一顿后,陈宜中才不情愿的召回陆秀夫。

都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小朝廷内斗不止,杨太后甚至“与群臣语,犹自称奴”。只有陆秀夫上朝时毕恭毕敬,时常忍不住潸然泪下。不知是悲恸屈辱的南宋,还是同情这对孤儿寡母的处境。
忽必烈派兵围剿“海上朝廷”,陈宜中再次撒丫子逃了。小皇帝上船时被台风卷下海,年过七旬的江万载毫不犹豫地跳入海中,他拼命将赵昰托出海面,自己却因力竭而被淹死。

一个月后,10岁的赵昰因受惊吓而死。很多人觉得这是不祥之兆,眼看大厦将倾时,一个激昂的声音喊道:“少康曾凭着五百人马、十里地方就能中兴夏朝,难道我们就不能依靠数十万兵民、万顷碧海复兴大宋王朝吗?”
黑暗中最需要的是明灯,迷茫中最需要的是主心骨。42岁的陆秀夫亲手点燃流亡小朝廷最后一把火,他们拥立赵昺为新帝,重整旗鼓后前往一处天然堡垒——厓山。

很多人以为这将是大宋兴盛的摇篮,而老天却将此处设为大宋最后的坟场。
仅有的两位主将在崖山布防上发生分歧。江钲想兵分三路互相策应,并要守住出海口。张世杰担心兵力分散会被各个击破,他要将二十万军民的船锁连在一起。
最后,张世杰以杨太后的名义,让江征回老家给父亲(江万载)办后事。江钲的离去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1279年正月,元军不过年也要打下厓山。宋军没占住海口,只能喝海水解渴,不到十天就纷纷病倒。张世杰命令全部人马登船,并将赵昺的座船围护在中间,要与元军决一死战。
二月初六拂晓,彤云漫天,风吼海啸。在暴风雨来临的前一刻,宋军船队被元军彻底击溃,这次真的是无力回天了!

陆秀夫一直守在小皇帝身边,他看着那些缓缓下沉的船只,跌落入海的宋军,飓风卷起数米高的血浪才能暂时遮住刺耳的惨叫声。
这一刻终于来了,但陆秀夫的心情却很平静。他想起自幼背诵的圣贤书,他想念村里那一张张笑脸,他看到蒙元屠城的惨状,他看到空荡荡的朝堂上谢太后悲苦的神情,他看到高谈阔论的官员逃跑时如丧家之犬......

人活得没有尊严,那跟死有什么区别?
人活着没有气节,那跟兽有什么区别?
陆秀夫,要为三百年的大宋保留最后的尊严和气节!

赵昺的座船已被死死缠绕,无法再逃了。陆秀夫穿好朝服,恭恭敬敬跪在赵昺面前。他说:“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
年仅8岁的小皇帝哪知什么德祐皇帝,更不知百年前那场靖康之耻。陆秀夫起身后,用白绸将哇哇大哭的赵昺绑在背上,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船舷,跃入茫茫大海……

杨太后得知儿子已死,悲痛欲绝之下也跳海身亡。随后跳海殉国的大臣和后宫女眷多达十余万人。
数日后,突围出去的张世杰得知噩耗,他呼嚎痛哭道:“一君身亡,复立一君,如今又亡,大宋从此再无君可立。难道这是天意吗”?哭罢也堕海而死。
江钲办完父亲的丧事后,带着几百族人匆匆赶回厓山。走到广东海陆丰时,得知崖山二十万军民已全军覆没,大哭几场后也投海而死。

4年后,被蒙元囚禁三年而不降的文天祥被杀,临刑前望向南方痛哭跪拜。
南宋,亡了

后记:本文是应一位朋友(军哥)提议所写,缘起于我们将一幅油画人物误认为陆秀夫。如今,宋末三杰仅剩文天祥的事迹广为人知,而陆秀夫一身节烈之气也不应被淡忘。
正是陆秀夫这种“笨人”,干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笨事”,最后用生命延续着一个民族的气节和道统。至于聪明人,早已想好退路并等待迎接一场新富贵吧。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8-11-19 20:34:32 +0800 CST  
【方孝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十族的读书人,这算是气节还是愚忠?

大明朝最辉煌的家族毫无疑问是老朱家,而最被悲惨的莫过于方家,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官方屠灭十族的人家。
847条鲜活的生命,究竟是证明了一个家族的气节,还是白白沦为牺牲品?

方克勤出生于儒学世家,从小就是学霸级人物。参加元朝科举时,一卷评判天下大势的论文看的考官拍案称奇。但因为意识形态有问题,而没人敢录取他。
元朝的科举就是个样子工程,天生爱烤串的草原贵族们,打心眼里瞧不起爱考试的汉人。不学文化课的蒙元把中原大地烤了90多年后,被朱元璋打到漠北卖烤串去了。

大明刚开国,德行声望都很好的方克勤被推举做官。他拒绝了,因为要在家侍奉年迈的老母亲。县里的领导求他去京城转一圈就回来,好让自己给上面交差。
方克勤只得去京城,进京不久就被分配到济宁当知府。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好官,不贪图功利名誉,生活节俭到一件布袍能穿十年。可惜,后来被卷入“空印案”中冤杀了。

洪武年间,被冤杀的好人何止万千!方克勤的儿子们扶着父亲的灵柩回乡安葬,其中就有他最著名的儿子——方孝孺。
方孝孺小时候比老爹更聪明,据说懂事后每天看书是按寸算的,是文艺圈里著名的“小韩愈”。长大后跟着宋濂学习,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

少年得意的方孝孺才华横溢,更是宋导师最器重的得意门生。他专攻仁义礼法,仆人抱怨快没钱吃饭时,他笑着说:“古人三十天仅进食九次,贫穷的又不光咱一家”!
方孝孺才名很高,朋友圈当然也高端,他25岁时被引荐给朱元璋。方孝孺第一次见朱元璋,不知有没有想起自己的父亲,被这个人冤杀的父亲,比这个人还要小2岁的父亲。

朱元璋很看中方孝孺学问渊博,他对太子朱标说:“这是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将来要把他一直用到退休。”朱元璋让方孝孺回去再吸点地气,毕竟年龄还没有太子大。
方孝孺回家后闭门读书,出版了《周易考次》《宋吏要言》等好几本专著。期间还因受牵连被逮到京城,朱元璋得知后点名释放方孝孺,这是个了不得的大信号。

很快就有人举荐方孝孺做官,朱元璋给评了个教授让,他去给儒生们多讲讲课。如果,日子这样下去,方孝孺将会成为大明朝的道德楷模,但是太子朱标死了。
朱元璋在悲痛之余,改立大孙子为储君。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温文尔雅,这位从小诵读儒家经典的谦谦君子,21岁就当上了大明集团董事长。

建文帝带着三位儒门大师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走到历史前台。老黄、老齐都是进士出生,他们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理想。方孝孺虽未中举但才气极高,他更崇尚《周礼》中仁政治国的理念。
这个勇敢、正直、充满理想的儒家组合,迫不及待的想要改造旧世界。建文帝经常听老师们的高谈阔论,每次就像喝了一大碗鸡汤般热血沸腾。

朱元璋留下的不仅是皇位,还有25个宝贝儿子(藩王)。老朱认为只有血脉靠得住,他批准藩王拥有私人武装,以方便“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一起保卫老朱家得之不易的大明朝。
大明朝是老朱家的,但哪个姓朱的当家就说不准了。这些王爷们可是战场上爬滚出来的,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吼一声:你愁啥?温文尔雅的朱允炆明显镇不住这帮叔父。

于是,齐泰和黄子澄热情鼓励建文帝削藩,高巍等人请求不要削藩,应施行推恩政策。方孝孺只是认真编写他的《太祖实录》和《类要》等典籍。
年轻的皇帝以为砸人家饭碗,就像开发布会谴责一样简单。他登基不到半年就开始削藩了,但出现了分歧:
齐泰:燕王势大,第一个干掉他杀鸡儆猴。
黄子澄:燕王势大,如果干不动那就太丢脸了,还是先干周王。

朱允炆想起一句名言:吃柿子挑软的捏!他在一年之内干掉五个小藩王,把燕王从一名铁血猛将硬生生逼成了奥斯卡影帝。朱棣靠着装疯卖傻,就把朝廷这几个读书人忽悠瘸了。
朱棣为麻痹朝廷,就让三个儿子去京城转转。结果朝廷不但包车送回来,还给赏了2斤秦岭一白的土蜂蜜。理由是黄子澄想麻痹燕王,证明朝廷没有削藩的想法,好让他放心睡大觉。

撸了人家五个兄弟,路边社的保安都知道朝廷要削藩!朱棣看清智囊团的感人智商后,继续低头憋大招。后来在姚和尚的点化下遁入空门,不是,化成猛虎出兵造反。
黄子澄推荐李景隆当统帅,这位大明第一草包将军逢战必逃,白白害死数十万明军。建文帝还舍不得处理他,最后就是这货打开城门欢迎朱棣入京的。

四年靖难之役中,朝廷所有的诏令、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朱棣都快被他骂成孙子辈了。其实,方孝孺也谋划了很多,但在17岁就独守北平,一生驰骋疆场的朱棣眼里,这些读书人的套路太小儿科了。
南京城破,朱允炆点燃皇宫下落成谜,方孝孺则被捕下狱。朱棣听说朱允炆失踪后长出一口气,他正发愁要怎么处理这位大侄子,毕竟人家才是正统。朱棣入京前,姚广孝来了。

姚广孝:“自起事以来,我从未向殿下要过任何封赏。如今大业已成,希望殿下能满足我唯一一个请求。”
朱棣:“但说无妨。”
姚广孝:“方孝孺必定不会臣服,殿下入京后千万不要杀此人,不然天下读书种子就绝了。”
朱棣:“小事一桩。”
朱棣刀头舔血多年,很少见到真正不怕死的人,读书人嘛,吓唬吓唬就好了。朱棣这位兼具雄才大略和残暴嗜杀的神经质帝王,他严重低估方孝孺的信念。

进入南京城,朱棣看到垂涎已久的皇位。想要坐的光明正大,必须得有正统之名,他不惜改称马皇后为自己的生母,他还需要一个极有份量的继位诏书。
方孝孺是最完美的人选。论才气,名满天下;论德行,举世皆知;另外他还是朱标和朱允炆人生导师。如果这位重量级人物能出份诏书,朱棣的功业就能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朱棣想到方孝孺写的那些檄文,当年把自己骂到怀疑人生,现在看来篇篇都是文采斐然的满分作文。他让人去监狱带方孝孺,方孝孺刚走入已经物是人非的大殿,就嚎啕痛哭。
朱棣:“先生别哭了,我只是仿效周公辅佐成王而已。”
方孝孺:“成王在哪里?”
朱棣:“自焚死了。”
方孝孺:“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
朱棣:“国家需要成年的君王。”
方孝孺:“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
朱棣黑下脸:“这是我们朱家的事。”
朱棣让人端来笔墨,说道:“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方孝孺骂道:“死即死,诏不可草。”

被朱棣逼急了,方孝孺写下“燕贼篡位”四字后掷笔于地。朱棣看到“篡”字就炸毛了,这是他造反四年来最大的噩梦。
朱棣冷森森地说:“汝不顾九族矣!”
孝孺义冷哼一声:“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神经质的暴脾气上来了,他派人抓捕方孝孺的九族亲属,又将其同事、朋友、门生凑成十族。讲这847位大活人,当着方孝孺的面一个一个全杀了,方孝孺最后一个被凌迟。

早在搜捕之时,方孝孺的妻子带着两个儿子自缢身亡,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溺死。在朱棣的残暴手段下,那些没来得及自杀的女眷们,最后都是生不如死。
毋庸置疑,方孝孺是一位非常有气节的人,但是他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朱元璋冤杀方克勤,朱棣又残杀方孝孺,这两对父子或许真是天生相克。

历史总在轮回上演,一千多年前的晁错与方孝孺何其相似(秦岭一白.晁错篇)。晁错的父亲听说儿子鼓动汉文帝削藩,专程连夜从老家赶来。
晁老爹:“皇帝刚继位你就鼓动削藩,你非要弄的皇室骨肉相残吗?”
晁错:“不这样做,天子没有尊严,国家不得安宁。”
晁老爹:“你这样做,老刘家的天下安宁了,我们老晁家就完蛋了。”
晁老爹看到儿子不听自己的,回到老家后服毒自杀,临死前还让族人外逃避祸。削藩引爆了七国之乱,汉文帝迫于形势杀了晁错,最后多亏周亚夫的细柳营才平灭叛乱。

再说一句,朱棣登基后,先恢复被建文帝废掉的五位藩王(湘王自焚而死),让兄弟们放心去嗨皮。然后打出一套组合拳(换封地、推恩、找茬等等),不动声色就缴了藩王们的枪杆子。
建文削藩,4年就葬送了皇位。永乐削藩,却开创永乐盛世。而靖难之役中的残忍弑杀,就像洪武年间的株连冤杀一样,早已被辉煌盛世的荣耀所消弭。所谓“吃人的历史”,大概就是缺乏对个体生命最起码的尊重吧。

朱棣的品行远不如朱允炆,但他做了朱允炆永远干不了的事!真应了那句“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谁能卡点谁说了算吧。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8-11-28 20:40:54 +0800 CST  
【王昭君】:一个被粉饰千年的辉煌和亲,背后藏着弱女子对人性的绝望!

1983年,湖北兴山县为王昭君建了座纪念馆,设立“香溪孕秀、别乡进宫、汉宫幽怨、请行和亲、塞外流芳、昭君千秋”6个展区。
当中有座2米8高的汉白玉雕像,而这位美人的神情却看似有些凄怨......

公元前52年,王昭君出生在南郡秭归县。王老爹不喜欢女娃子,他每次看到隔壁老王带十几个儿子组团下地,就忍不住仰天长啸:大家都姓王,为什么技术差这么多?
这也不能怪王老爹重男轻女,西汉的生产力低下,干活全靠一膀子力气,很多女人一不小心就干成了女汉子。男的更惨,动不动就干成了牲口,老王家的壮劳力实在太匮乏了。

王老爹很辛苦,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还要上炕活动,常年为生不下儿子发愁。而隔壁老王更发愁,儿子太多了!眼下又有三个儿子要结婚,两个丈母娘坚持要一动不动,真是愁死人了。
王老爹终于顿悟了,果然是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啊!也不是他觉悟提高了,而是天天都有一大帮男劳力,排着队给他家免费干活,连饭都不用管!为啥?只想多看他女儿一眼。

王老爹时常半夜起来照镜子,再瞅瞅旁边的媳妇。最后安慰自己:昭君长这么水灵,难道是老王家的基因炸裂了?对,一定是炸裂了....
烂泥堆里长出一朵清水芙蓉,大家都喜欢多看看这位女子,好像她那甜美的笑容能融化世间一切忧愁。但是,命运却已准备将她推入泥泞地狱。

这位淳朴善良的农家女子,美名在乡间越传越远,人们经常议论谁家男儿才能配的上她。事实证明,大家都多虑了:普天之下,皇帝最大!天下美女,皇帝先睡为敬!
14岁的王昭君被选入宫中,从此也算有了编制。一入宫门深似海,民女们只有三条路:1.让皇帝睡一觉,草鸡变金凤凰;2.让皇帝睡一觉,提上裤子却不认账;3.皇帝不来睡,等着孤老或陪葬吧。

所以,后宫美人们的心智大多不正常,有的整把锉子削锥子脸,有的涂蜂蜜养颜等等。王昭君看着这帮奇葩上蹿下跳,她只是默默地学规矩、吃饭、睡觉。
老板汉元帝是个败家子,他喜欢在床上办公。听说新订的一批美女入宫了,却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于是让毛延寿去拍几套写真拿回来看。

毛子是个老油条,到美女窝除了打情骂俏,还明码标价要收礼。民女们的把家底全掏出来了,不要钱似的狂给毛子塞。她们都知道:只要傍上皇帝,回报将是成千上万倍的。
王昭君给毛延寿连个毛都没送。于是,她被画的严重变形了,变成朱元璋那副鬼模样。汉元帝看到后吓的连声大叫何方妖孽,为此还做了三天噩梦。

就这样,年年有新女孩被选进宫,王昭君年年去为她们端茶倒水。新秀们都惊呆了:“这位姐姐惊为天人,皇帝都看不上?难道老板真的喜欢王钢蛋?
王昭君倒觉得没什么,宫里生活总比老家轻松有趣的多。她美丽心善,又不争不抢,很多宫女都喜欢她。可老天却不想浪费这张绝世容颜,他要借此撕开虚伪的世道人心。

呼韩邪曾在匈奴内斗中被打残,为自保而投靠了汉朝。实力恢复强劲后,就派人到长安讨个公主当媳妇。公元前33年,汉元帝紧急召开相亲大会,商量该送点什么美女财货安抚匈奴(美名其曰和亲)。
财货好办,开票去国库领就行了,但是让公主小姐们嫁给粗鄙不堪的匈奴人,太残忍了。那找个没权没势的宫女吧,死外面都没啥关系。汉元帝突然想到:对!让那个鞋拔子脸去!赶快订机票!

这是举国欢庆的时刻,文棍们连夜写稿颂扬朝廷的包容有德!而王昭君孤零零的坐在房中,她没得选择,他只是在思考一些问题:
我听不懂他们说话怎么办?
我受不了那环境怎么办?
我还能再回来吗?
听说匈奴人很野蛮,他们会不会打我?杀我?
......

这一切都没有答案!宫女们都围在房门外,她们很同情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女子,却不知如何安慰她。但她们知道,如果让自己嫁到匈奴去,恐怕想死的心都有了。
王昭君被盛装打扮之后带上大殿,她的美丽顷刻间照亮整座皇宫。汉元帝正和匈奴使者寒暄着,转身看到了王昭君,他觉得自己好像被雷劈了!这就是王昭君?毛延寿!!特么你家鞋拔子长这样啊!

匈奴接亲团更是惊呆了,顿时觉得自己像是还没开化的野人部落。他们被汉朝的诚心打动了,而汉元帝气的想杀人。一个倾国倾城的绝世女子,就这样飘零而去。
匈奴接亲团、王昭君、汉朝送亲团就这样轰轰烈烈上路了。汉使知道王昭君此去,肯呢过一辈子都回不来了,便问她还想带点什么物事。

王昭君:“我刚进宫时,很多姐妹都在用土蜂蜜,你去找秦岭一白要点吧”。
19岁的王昭君乘着马车,眼看着离家乡越来越远,她还是想不通自己做错了什么,会被命运的如此捉弄!王昭君没有错,她的品德如同笑靥一般清纯,只是这个世道太肮脏了。

王昭君到匈奴后,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2年后呼韩邪病死,她向汉朝上书请求回家。汉成帝命令她,一定要尊重匈奴朋友的风俗,丈夫死了嫁给他大儿子就可以了嘛。
匈奴人觉得这没啥,可一个汉朝教化过的女子,如何能接受这种转变?这次,她还是没得选择。于是,王昭君又在匈奴生下两个女儿。
之后的事情就没人知道了,不知道她活了多少岁,也不知道她死在哪里。这样一个没背景的女子,她作为道具的任务早已完成,还有谁会在乎其他的呢?

很多戏曲课文里说:昭君自愿请求出塞,她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为汉匈和平做出巨大贡献。更可贵的是,呼韩邪死后,她能遵从风俗,又嫁给他的长子。真是一个懂大局、识大体的大汉好女儿。
还是杜甫同情这位倾国红颜,他写下诗句: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才算是一个人的最真实的情感吧!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8-12-07 19:57:54 +0800 CST  
【陈汤】:怒喊“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牛人!最后却被钱给害惨了!

陈汤的父亲是个赌棍,输到家徒四壁都不罢手。陈汤初中没毕业就夹着碗要饭去了,他常装扮成人畜无害的萌模样,在十里八乡干些偷鸡摸狗的事。虽然名声都快臭大街了,但他不想被饿死。
老天没有给他一个幸福的家庭,却给了他一个精明的头脑。陈汤在要饭之余不忘读书识字,甚至自学写文章。他很早就形成自己的生存哲学: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虚啃三日,不如实咬一口!

他一直在道德与生存的边缘野蛮生长,在村里的鸡啊狗啊被他吃的濒临灭绝时,陈汤被热心村民用棍子赶出来了。当时的北京户口还不值钱,他就扒火车来到长安。
长安城里最不缺的就是穷屌丝,但陈屌丝有三大优点:头脑活、口才好、胆子大。西漂几年之后,陈汤认识了很多狐朋狗友。这里没人知道他在老家时的穷困,却有人很欣赏他现在的才气。

富平侯张勃便是其中之一,这位公子哥和纯草根的陈汤几乎是两个物种,却擦出了跨越阶级感情的火花。所谓的缘分和贵人,一直都在你身边,只是大多数人激活不了。
数年后,汉元帝让王公大臣给朝廷引进特殊人才,张勃第一个推举陈汤。陈汤很激动,他马上就成为有身份的人了,吃煎饼果子可以加两鸡蛋了。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爹死了。

陈汤没有回家守孝,朝廷知道后很生气。老董头编的“礼义仁德”早被列为小学必修课,怎么还会培养出陈汤这种不孝之人?他这素质怎么配当公务员?于是,陈汤的工作泡汤了,张勃也被处罚降工资,没过多久还憋屈死了。
过了两年,匈奴人杀了汉朝使者,120去了三次都没要回尸首。郅支单于嚣张的说:“我是真穷的没饭吃了,我也很想归附汉朝,但实在买不起车票啊。”

匈奴啪啪地打汉朝脸面,领导们却找不到人接这趟活。有人推荐陈汤出使,以他的才华定会和匈奴修复友好关系。朝廷也顾不上当年那茬了,派甘延寿带着陈汤出使西域。
陈汤一路上动不动就爬到高处远眺,甘延寿以为他装文艺要吟诗,还劝他没事莫装逼,小心被匈奴人的冷箭射死了。其实,陈汤就是在找匈奴!

他选择不了自己的出生,更因生活所迫而贪占之心较重。
但他勇敢有谋略,想抓住机会建立功勋。
他没有什么大义,只想改善自己的生活。
陈汤很兴奋,但他不知道,多年来对咸鱼翻身的强烈渴望,就在这次远行中开启他毁誉参半的命运沉浮。

陈汤说:“西域小国欺软怕硬,如果让郅支单于在这玩两年,恐怕我们以后想来旅游还得办护照。不如发动屯田的官兵趁机干掉匈奴,既彰显大汉威严,又成就我们的千载功业。”
甘延寿说:“办法是好,但我们是和平的使者啊,要不先请示下朝廷吧。”
陈汤说:“请示个毛啊,我们就预支了一个月的差旅费。等朝廷开完研讨会,咱两恐怕就得去要饭了。”
甘延寿说:“哎呀呀,我头好疼,我先睡一会。”

陈汤胆子很大!他一个人假托皇帝命令,几番话就煽动起西域小国的军队和屯田官兵。甘延寿听到后吓得从床上掉下来,他急忙找到陈汤,警告他不作死就不会死。
陈汤很尊敬领导,直接拔出宝剑指着甘延寿:“部队已集合完毕,你想坏大家的事么?”甘延寿只得和陈汤商量战术,二人带着四万汉军和胡兵分道前进。

正巧遇上康居国的抢劫队,他们靠匈奴人撑腰,俘虏了大乌孙王一千多人,还抢了很多头母猪。陈汤一战干趴满载而归的抢劫队,他把要吃饭的俘虏全都还给大乌孙王,而把牲畜全留下来。
陈汤再次靠花式演讲劝降一名康居贵族,在带路党的引领下,他们沿小道进入康居国,在距单于城三十里处扎下营盘。郅支单于以为汉军是坐动车来的,速度好快,快到他还没霸占康居国。

陈汤说:“老板哀怜你在外面要饭,听说你想归附汉朝又没钱买票,专程让我们来迎接你和你的祖宗十八代。”
匈奴使者来了好几次,每次都说单于正在联系搬家公司。
陈汤发飙了:“我们横跨半个大汉来接你,却在城下呆了好几天都没人理。你再不快点收拾,我们就没钱吃饭了。”
匈奴使者又带来一句话:“我们单于说了,没吃回家吃去!”

陈汤这叫先礼后兵,他已彰显了大汉的包容有得,接下来就是干吧。他下令四面围城,然后挖濠沟、堵城门、放火烧等招数。匈奴人打惯游击战,哪见过攻城的套路。吓得几百名匈奴当场逃跑,全都被干死了。
郅支也想逃了,却听说陈汤已经联合西域各国,挖了他的退路。郅支又幻想着汉军是远道而来,应该打不了持久战,那就坚守城池拖死他们。

郅支对自己的远程攻击很自信,他带着几十个老婆上城楼去玩射箭。结果十几个老婆都被射死了,自己鼻子也中了一箭。气的他狂抹秦岭一白的土蜂蜜,听说这样不会留疤。
郅支缩在城里不露头,直到汉军刨塌城墙杀进城。此战,陈汤斩杀贵族一千五百多人,俘虏近两千人。悲催的郅支单于刚治好鼻子,就被剁了脑袋。

陈汤给朝廷发电报,其中有句话是: “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呼韩邪单于当了大汉女婿(见秦岭一白.昭君出塞),郅支单于的脑袋在西域巡回展出。
华夏历史上的匈奴祸患从此彻底灭绝,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很狗血。

石显曾经想把姐姐嫁给甘延寿,但老甘觉得彩礼太高没同意,石显就一直记恨甘延寿。而陈汤小时候穷怕了,在灭匈奴中贪占了很多战利品,这让匡衡很不爽。
陈汤在回家路上一直准备获奖感言的稿子,结果刚到京城就被关入大牢。因为石显、匡衡给皇帝说:“这两人假托皇命调动军队,大臣们都跟着学坏了怎么办?这个口子不能开。”

刘老板很纠结,甘延寿和陈汤的功劳很大,但匡衡和石显说的也对,那就再想想吧。结果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起来却把这事给忘了,陈汤还在大牢里修改他的发言稿。
刘向给皇帝说:“这两人出生入死灭绝匈奴,让大汉威名重振西域。他们如此大的功业,不但没封赏还被关入大牢,大汉还有公义吗?”甘延寿和陈汤这才被放出来了。

陈汤掏出那张皱巴巴的发言稿,结果只被封了个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任职射声校尉就匆匆了事。光看这点赏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从街边洗头房挽救了几名失足妇女。
匡衡一想到陈汤贪污的战利品,就激动的牙根痒痒。等汉成帝上位后,他又去叨叨:陈汤假行皇命啦,贪占康居财物啦,这种货色不配当官啦等等。于是,陈汤被免官了。

陈汤主动散布谣言:当年康居王送给汉朝的王子是冒牌货。他想提醒新老板别忘记自己的功劳,汉成帝却真以为王子是假的。调查后发现王子没问题,陈汤以欺君之罪被下令处死。
有人来求情:“当年,陈汤攻破三层城墙才杀了匈奴单于,洗刷大汉百年耻辱。回来后却被关入大牢,后来匆匆封赏了事,现在还要杀他,不怕为国立功的人心凉吗?”
于是,汉成帝释放陈汤,但削掉爵位,陈汤又变得清光溜溜。

几年后,西域都护府被乌孙国围殴,段会宗向朝廷求救。大臣们叽叽喳喳也想不出办法,有人喊出陈汤的名字。陈汤被请入朝廷,他当年灭郅支时落下风湿,这时两臂已经不能屈伸了。
陈汤说:“他们才是通晓事理的贤才,我体弱多病,不配讨论这种大事。”
汉成帝知道陈汤心里不爽,说:“国家遇上难处了嘛,你就别矫情了。”
陈汤说:“这点小事就不用开会。”
汉成帝:“为啥?”

陈汤:“乌孙军都是些乌合之众,他们肯定打不过老段。就算朝廷现在发兵,等走到西域黄花菜都凉了。没事就散会吧,不出五天就有好消息了”。
四天后军书报回,乌孙兵已四散而去。

汉成帝很开心,让陈汤去决断军事上的大事情。陈汤真的很有才,可就是管不住这双手。他捞钱不分主次,而且胆子很大。
他替王莽说好话,王莽就当上新都侯。他收了五十斤金子,就给苟参的儿子弄了块封地。太守张匡被查出贪污,陈汤收了两百万钱就给摆平了.....

汉成帝给自己建陵墓,陈汤和总工解万年认为这项目能捞钱。他忽悠皇帝开发昌陵新区修陵墓,并把各地的富户们迁过来。这样既能给朝廷创收,又能削弱地方势力,而且他陈汤愿意做表率,第一个主动搬进新区。
汉成帝觉得很不错,便下令先在昌陵新区盖经适房,安置迁徙来的民众。解万年先给陈汤盖了一座高档别墅,那是相当豪华。其实陈汤选的新区并不适合修陵,他就是为捞钱。

新区项目搞了三年都没完工,很多大臣请求就在老区建陵墓吧,别劳民伤财了。于是,昌陵新区停工了,很多炒房团都持观望心态。陈汤一想到自己的豪华别墅要烂尾,到处散布谣言说项目迟早要开建,天意不可违。
汉成帝很生气,将陈汤发配到敦煌去了。没过多久,敦煌太守受不了了。他给皇帝说:“陈汤以前杀了郅支单于,在西域声望比你老板都高,你快把他弄走吧,不然要签名的人就把办公楼挤爆了。”

皇帝只得让陈汤滚去安定,又有人为其鸣冤:“陈汤的功劳没几个人能比得上,而所犯的过错却是人之常情,难道真的要他死在流放之地,被后世人耻笑吗。”
陈汤再次回到长安,不久就死了(生卒年月不详)。王莽上台后感念陈汤旧恩,觉得以前对他的封赏太薄,就追加陈汤为为破胡壮侯。

如果,陈汤的生活稍微富足,就不会有太重的贪占之心,他的官途和名望会更加完美。
但是,不受生活所迫的陈汤,还有勇气假冒皇命去灭匈奴吗?没有玩命的勇气,又怎么可能做官?

所谓性格和命运,就是这样环环相扣的吧!
撇开道德品行不谈,陈汤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每次快被命运抛弃时,都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8-12-25 21:20:11 +0800 CST  
【秦岭一白.天道感悟】:“降维打击”才是最致命的智慧,可惜连鬼谷子都教不了你!

一年前才看完《三体》,如同当年看《星际穿越》般震撼。虽然我曾是读理工科的,却总对国学人文兴趣浓厚。
看到先进文明为了生存,不断地向低维进化。最终将规律变成顶级武器,在宇宙中过着无敌而无趣的生活。

看到歌者随手发出二向箔,星若绚烂的太阳系顿时变成一张平面画,宛如梵高的《星空》般精美却又死寂。
低维,好像才是生存的诀窍。

追求美好是人的天性,但是大多数人都欣赏不出一个黑点的美,即便再漂亮的二维画作也不如三维自然生动。
按这个逻辑,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高维,定然比现实的三维世界更美。科学和宗教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美。

有人说:伏羲看到的河图,就是高维空间在三维世界的投影。历史上的大智大能者正是看懂了这种高维思想。
高维,好像才是生活的美好。

我不懂量子力学对高维度的科学解释,却能感知高维度思想所带来的美好平静。正如开头所说:一个喜好国学人文的工科男。

46亿年前,地球诞生
35亿年前,细胞诞生
800万年前,人猿分道扬镳
5万年前,智人集体暴走
5000年前,文字出现
3000年前,文化形成
2500年前,大批先贤出世,老子、孔子、佛陀、苏格拉底等
150年前,李鸿章惊呼: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现今,迭代速度更是奔涌不息,只是没人知道飚向哪里......
(时间或有出入,历程简洁明了)
看到这些变迁史,会觉得个人的喜怒哀乐如尘埃般微不足道。如果当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应该叫做“道”。

然而,我们还没有看懂“道”,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否定。从技术对自然的轻蔑、主义对思想的钳锢,到经济指标的痴迷、物质娱乐的狂欢。
我们为自己的小聪明而自豪,却不知站在“道”的高维视角,宛如讲台上的老师看着底下的学生做各种小动作:尽收眼底而尚不自知。

我们脱离了生物链,将自己置于地球神的地位。
我们喜欢找优越感,将自己置于不同层次的人神地位。
这并不是单纯的“上帝视角”,而是在高度思维上“俯瞰众生”。因为,人从来没有摆脱过自然规律的束缚,只是不似战争、天灾那般频繁。

打个比方,看见一大片肥沃的土地:
庄稼人会做农场,只需稍微劳作就能养活自己。
企业主会建厂房,雇佣少量人就可以轻松获利。
地产商会盖楼盘,联合多部门就能够获得暴利。
政治家会造家国,规范好民众就可以坐享其成。

反过来看看收益和风险,也很有意思:
政治家最大,但改朝换代就可能全族被杀。
地产商次之,但资金断裂就可能上吊跳楼。
企业主次之,但产品积压就可能破产清算。
庄稼人最低,但气候恶劣就可能颗粒无收。
自然界的群居生物,几乎都无法摆脱这种金字塔型的组织构架。在只看收益的自然价值观下,我们对做“猴王”没兴趣,但很喜欢讲“出人头地”。

单向看问题的人,觉得这就是不平等。
双向看问题的人,觉得这是阴阳承负。
那些具有高度思维的先贤们,创建各种学说来解释本源问题。儒家讲“礼”、道家讲“道”、佛家讲“空”,他们都执着于人性中的那一丝灵性。
因为,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不光是吃饱肚子后繁衍后代。

算盘打得再精通,也不如计算器上的小按键。工具不同了,但背后的算法还一样。
明朝的尚方宝剑,还不如大清官员的西瓜刀。工具还一样,但背后的赋能不一样。
看不懂“道”的变化、适应不了新的环境,这正是我们空虚、迷茫、暴躁、无助的根本原因,在迭代飞速的当下愈加明显。

总体而言,人永远摆脱不了习性、欲望、情绪的影响。幸运的是我们有儒家、道家、佛家,他们各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个。
可惜,在当今“亿万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经过百十年技术暴涨的物质盛宴,很多人已经瞧不上这些“老古董”了。

有人觉得高度思维属于精神层面,对现实生活过于虚无。那我们就逐渐往近处看,看看到底有没有实用价值。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我不知道《山海经》是怎么写出来的,在那生存都成问题的时代,是如何丈量记录着四海八荒的名山大川。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我不知道《孙子兵法》是怎么施展的,在那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是如何运筹帷幄中行军布阵于千里之外。

只有一种合理解释:他们拥有“上帝视角”的高度思维。大智者不像我们常碍于眼前的一山一木,而是总能俯瞰全局、融汇通达。

在中国历史上,鬼谷子绝对是位奇人。不是当了他的学生就能牛逼,而是牛逼人物几乎都是他的学生。
鬼谷子并不只是精通兵家、法家、纵横家等单独学科的学霸,而是他拥有高度思维的智慧,释放在哪方面都是无敌。

但是,那些突破不了思维高度的人,累死鬼谷子也教不出来。
卫鞅对公叔痤说:“魏王既然不会听你的举荐重用我,又怎会听你的话而杀了我?”
弥留之际的公叔痤两眼茫然,他做了一辈子相国,却到死都看不透这位年轻人的睿智深沉。
拥有高度思维的人很少会茫然失措,他们眼里总似有千百种布局选择,做事如云淡风轻般游刃有余。

如果说这些还是过于遥远,那我们继续沿着历史脉络往下看。
王阳明一生体弱多病,经常咳嗽到出血。正是这位弱不禁风的书生,在理学围剿下开辟阳明心学,在朝野战乱中治匪患、平宁王叛乱。

他在穷乡僻壤的龙场悟道,放弃格竹子后开悟出高维度的思想。
学生问道:老师只练了半年的字,就能写的这么漂亮,为何我练了几十年都不行?
阳明先生说:“我起初也临摹古帖,只学得有形而无神。后来凝神静虑,先想象出字的形态气势,这才练出通达书法之道。”
王阳明临死之前,只留下八字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诚然,我们只配仰望这些牛人的思维高度。
或许,终我一生都达不到他们的万分之一。
但是,秦岭一白从王阳明练字中发现一个秘密:有些人短时间就能做好的事情,为何有些人一辈子都做不好?原因就在于思维高度。

先贤们提升思维高度有一个通用的方法:他们可以让时间接近于静止,从而自由跨越时间维度,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对此有很形象的描述:男人与美女对坐1小时,觉得似乎只过了1分钟;如果让他在火炉上坐1分钟,却觉得比1小时还漫长。

道家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佛家说:一个转瞬,就是千百个寂灭。
你或许觉得这些话十八竿子都打不着关系,但掌控时间流速,是提升思维高度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拥有这个工具,那就是“心”。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单位时间内接收的信息量和做出的可能性分析,是拉开人与人境界的关键之所在。

这个世界最残酷的地方在于:我终其一生能做到的事情,还不如别人十年做的好。由此引发处的泛情绪,有人归咎于:出身、家庭、命运等。
如果想提升自己的思维高度,就不能只低头寻找外界原因,而是要努力开发“心”对时间的感知能力。

王阳明说过心上学、事上练,应该数曾国藩做的最好。一个背书还没贼顺溜的笨小子,硬生生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大人物。
他从花费别人数倍的时间背完一本书,到后来行军打仗中还能写出《曾国藩家书》,这正是对时间流速的驾驭过程。

我写过78篇历史人物,唯独对辛弃疾不敢下笔。我看到的不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词人,也不是带着五十人夜闯万人敌营的猛将。
而是在生活十余年的熟悉环境中,被贬后不得志的情形下,还能写出经典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常人很难留意时间带来的变化,何况还是非常熟悉的环境里。那些能将时间流速掌控到极致的人,生命想不充实绚烂都难。

用心读经典,扩充自己的思想边界。
用心做琐事,精炼自己的处理决断。
将两者不断糅合,在单位时间内更加高效的获取和输出,这才是不断提升自己思维高度的方法。
经过“得乎其中”的迷茫、步入“出乎其外”的睿智、实现“驾乎其上”的从容。这是思维高度上升的自然规律。
虽然我们无法达到出凡入胜的境界,但至少能让自己活的通透舒畅一些。

秦岭一白认为:个人的幸福感源自身心的喜悦!人生就是当下的修行,而所有的当下相加就是我们此生的生命。
只有通过学习、应用、感悟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才能收获一个平和从容的自己。就算遇到意外突发状况,你也拥有“降维打击”的力量。
可惜,从来没人能真正教会我们!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3-04 21:12:43 +0800 CST  
【张柬之】:80岁老大爷带队推翻81岁老奶奶,第二年却被整死!这才叫老当益壮!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老的一年”。当时的皇帝武则天81岁,第一宰相张柬之也80岁了,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劳模组合。
别以为80岁的老人就暮气沉沉,恰恰相反,他们玩起来大唐历史上最重要的政变。结果80岁的老爷爷胜利了,成功推翻81岁老奶奶的压迫。

武则天14岁进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李世民死后,又成为他儿子唐高宗的媳妇。武则天掐死女儿安定思公主、毒死大儿子李弘、逼二儿子李贤自杀,随后又扫除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反对派大臣。
武则天铁腕残杀皇族内外无数人,铺出一条血淋漓通往帝王宝座的路。在67岁高龄之际,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她称帝后,反叛从来没停止过,除了残酷镇压之外大肆任用酷吏。

虽然皇帝的私生活都很混乱,但是武则天的政绩还是非常突出的。除了皇族李家和反对派,她对老百姓来说,还是做了很多实事的。但是总有一些为李家愿粉身碎骨的臣子,张柬之就是其中之一。
张柬之70岁以前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籍籍无名。很多人都活不到70岁的古代,他70岁还没开始活呢。张柬之64岁还在参加制举,中举后被封为监察御史。然后,他遇到了贵人——宰相狄仁杰。

武则天向狄仁杰求贤时,狄仁杰向她推荐了张柬之,升职为洛州司马。没过多久,狄仁杰再次向武则天推荐他,又被升为秋官侍郎。这期间张柬之也没干出啥惊天动地的大事。
张柬之遇到他第二个贵人——姚崇。姚崇出任灵武军使,临行前,武则天询问他可有担任宰相之人。姚崇说:"张柬之深沉有谋略,能决断大事,他已年老,要赶快任用。"武后当天就封张柬之为宰相。

第二年,武则天病危了,刚当几个月宰相的张柬之心急火燎的。为啥心急?因为他强力拥护李唐,反对武周!为此隐藏了15年,万一武则天一党把持皇位,他将无颜面见地下的李唐旧臣。
他找到右羽林将军李多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李多祚终于同意带着兵马杀进宫廷。随后诛杀张易之和张昌宗,包围长生殿,逼迫卧床不起的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为帝。

武则天的娘家人权势很大,张柬之以为李显会收拾的。结果李显非但没杀,关系反而还挺好。后来在武三思等人的排挤下,复辟李唐有功的的五位功臣反被明升暗降。张柬之从宰相被贬为新州司马,接着又被流放泷州,最后气愤致死,享年81岁。
张柬之凭神龙政变一件事被历史铭记,他替李唐赢回江山,却在第二年被李唐整死了。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5-27 15:51:48 +0800 CST  
【李绅】:才华不等于人品!写“锄禾日当午”的大诗人,品性却差到难以置信!

说起李绅,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但说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连小学生都知道了。没错,今天说的便是本诗的作者,我们看他如何从一个悯农的诗人,变成一个人品恶劣的官场混子。
李绅生于772年,安徽亳州人。他祖上作过唐朝的中书令,父亲做过县令。李绅幼年丧父后,由母亲辛苦抚养长大。他自幼苦学读书,27岁中了进士,任职翰林学士。

一年夏天,李绅回乡探亲,遇上回京奏事的节度使李逢吉。他们是文朋诗友的老相识,相逢后免不得把酒言欢。惜别时,李绅看到路边田野里的农夫,在毒辣的日头下锄地,不禁感慨道:锄禾日当午,......
李逢吉听后,连夸好诗。而李绅仰天长叹一口气,又接着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两首诗合称《悯农》)。

李逢吉一听,默不作声,心里暗道:这小子好大胆,竟敢作诗诽谤朝廷!分别之后,李逢吉刚到京城,便向唐穆宗上书:“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私愤。”!是的,要拿李绅当垫脚石了。他以为打小报告就能升官。
李绅被召回京后,在皇帝面前承认他作的诗。唐穆宗竟说:“朕久居高堂,忘却民间疾苦,朕之过也”。随后,李绅被升任为尚书右仆射,而李逢吉偷鸡不成蚀把米,被贬为云南观察使。

李绅开始发迹了,以前他为迎合李元将,每次见面都称他“叔叔”。现在,轮到李元将巴结他了,自称弟、侄都不行,后来干脆自称为“孙”,李绅才勉强接受。
李绅比较暴虐,辖地百姓总是担惊受怕,很多人难以忍受就外出逃难。下属向李绅报告时,他反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颗粒饱满的总在下面,而秕糠会随风而去,以后不要来报这种事。”

李绅很热衷于拉党结派,他是唐朝后期“牛李党争”中,李党的狂热骨干,并居相位4年。(“牛党”以牛僧孺为首,多为寒门科举出身,主张科举取士。“李党”以李德裕为首,多为显赫世族出身,主张公卿子弟自幼熟悉官场,更能做好官)。
两派斗了49年,最大的成果就是把唐朝祸害完了。

74岁的李绅任淮南节度使,县尉吴湘被弹劾贪污公款、强娶民女等罪状。李绅立即将其下狱,判处死刑。朝廷派人复查时发现,吴湘贪赃数额不大,强娶民女也属不实,罪不至死。但李绅强行处死了吴湘,这是他最大的污点。
真相是:吴湘的叔父曾经得罪过李德裕的父亲。所以李绅罗织罪名,执意处死吴湘,是为讨好李党的老大李德裕。所以,这是蓄意的报复行动。
第二年李绅病死,次年“吴湘案”平反。虽然他已死,但朝廷的处罚是“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

如今,人们熟读他悲天悯人的诗作,知道他与元稹、白居易关系交好。他是文学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他的诗歌荣光闪耀,他还进了《唐才子传》。
其实,更多历史并不如你看得到光鲜或卑劣。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5-28 18:18:14 +0800 CST  
【黄巢】:黄巢杀人八百万?这才是真实的“冲天大将军”!

黄巢的祖上全是贩私盐的,虽然没文化却贼能赚钱。不出意外的话,黄巢也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私盐贩子。然而,黄巢5岁时随口做了首诗,就把自己的命运震出轨了: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大爷听到后,激动的都炸毛了:“老黄家不缺钱!就缺文化人!这回终于要人前显贵了”。他让孙子放弃私盐贩子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而让他去考状元。所以,黄巢的基础教育很土豪,骑射、文墨、诗画都请了8级家教。

黄巢苦读20多年,连考3届却都名落孙山。他将黑灯瞎火的青春奉献给唐王朝,而大唐却没正眼看他。黄巢羞愤的离开长安城时,写了一首反诗泄愤。结果因为他屁都不是,这么明显的反诗都没人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于是,他回老家干起了老本行!文武双全的黄巢,内心一直很憋屈!他去过辉煌大气的长安城,见过前呼后拥的大官员,他本想加入他们,却被无情地拒绝,结果又回到起点受族人耻笑。
去他娘的!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跟着老子去贩私盐!黄巢有些烦躁,他本以为当年写《不第后赋菊》会造就神话,现在看来好像是个笑话!然而,命运总有自己的安排!

公元874年,全国水旱频发,秋粮颗粒无收!但唐懿宗以来“用兵不息,赋敛愈重”的政策,各州县不敢上报灾情,继续摊派收税,导致民不聊生。
民众饭都吃不上了,谁还吃盐?于是身为私盐贩子王仙芝造反了。他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他的起义军号称草军。

公元875年,王仙芝的部队打到曹州(菏泽),每天蹲在村口等义军的黄巢激动的不得了。他立马散尽家财,带着子侄八人以及募得数千人加入王仙芝的部队。这一年,黄巢55岁。
很讽刺!黄巢丢掉家传手艺,苦学20多年的新本领,本是想为大唐服务,现在却要迫不及待的用来毁灭大唐!

黄巢军事水平超高,起义军一路摧枯拉朽。唐僖宗眼见势大难敌,便下令招降王仙芝,封他为“左神策军押牙”。王仙芝就像宋江一样,巴不得快被招安。
但是黄巢不干,因为朝廷没有封赏他:“老子脑袋别裤腰带上跟老王闹起义,结果老王当官去了,那我算个啥?”黄巢更加痛恨唐王朝,还像20多年前那样看不上自己。他把想投降心切的王仙芝打了一顿,闹得义军都知道招安这事了。

义军们当然不同意让他一个人去嗨皮,王仙芝只能拒绝降唐。2年后,王仙芝战死。黄巢被义军推举为黄王,称“冲天大将军”。这一年,他58岁,并且开始杀人如麻。
安徽、河南、福建、广东、广西、湖南....黄巢的义军号称50万,前后转战12省,打遍大半个唐朝。公元880年,唐僖宗率官员狼狈逃往咸阳,黄巢攻破长安城登基,国号“大齐”,这一年,他60岁。
苦读20多年的科举,没让他留在大唐底层。出生入死的5年造反,却让他灭掉大唐,唯我独尊。称帝后的黄巢大赦天下,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员及皇室宗亲杀无赦,四品以下官复原职。

公元883年,黄巢最倚仗的部下朱温投降了唐朝,在唐将李克用的进攻下,黄巢撤出长安城。公元884年,黄巢兵败狼虎谷(山东莱芜),自杀身亡,终年64岁。
唐僖宗重回长安,看到黄巢的30个姬妾。问道“你们都出身显贵,世代蒙受国恩,为什么要从贼?”一位女妾回道:“贼寇逞凶叛逆,国家不守宗庙,如今陛下以抵抗不住贼而责备女人,设公卿大臣将帅何用?”
唐僖宗无言以对,下令尽皆屠戮于市。执刑人可怜她们,让她们喝醉后再行刑,女孩们边哭边喝,在醉卧中受死。

有人说黄巢杀人八百万,有人说齐军日食三千尸,有人仰慕他扶摇直上的霸气,有人唾弃他残暴嗜杀的卑劣。对历史而言,他只是名叫黄巢。
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5-29 21:36:20 +0800 CST  
【海瑞】:他是大明朝的道德人物!死后却没钱买棺材,遗言更是万分凄凉!

海瑞,海南琼山人,中国历史上纯洁到近乎于神的人,在严以律己的同时更是严以待人。他愿意用生命将肮脏的大明官场冲洗干净,却因不知变通而屡次碰壁。他的一生都因刚毅的性格而被同僚不容,然而每次却都以被“弹劾排挤”的方式升官...
海瑞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个情刚强,对他的管教很严格。海瑞的童年没有嬉闹,只有《孝经》、《尚书》、《中庸》等经典。所以他的性情早熟于同龄人,道德感和自制力极强,被同学戏谑称为“圣人”。

海瑞35岁中举,接着的两次会试全都名落孙山,不像张居正,23岁就中了进士。海瑞不考进士了,他觉得只要有事做,能为朝廷尽忠就好。于是,他等待吏部分配官职。
海瑞等到了40岁,才当上福建南平县的教委主任(八品)。他不嫌官小,兢兢业业,为整顿学风制定多条严苛的制度,让南平县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延平知府得知后专门来巡查,县学里的人看到知府,全都呼拉拉的跪下了,只有海瑞直挺挺地站着,他仅仅作了个揖。

知府的随从,阴阳怪气的说:“哪来的一个山笔架站这啊?”惹得在场人哄笑一片。原来,海瑞站中间,两边的副校长都跪着,看上去就像一个笔架。此后,海瑞得名“海笔架”。
其实明朝有规定,凡是官办的教学场所里,孔子最大。老师们无论见了多大的官,都可以不跪。其他人也都知道这个规定,只是一见领导,骨头就软了。

因为一根筋做事情的方法,海瑞得罪了很多人,连朝廷派来训示的钦差都得罪了。很多人想搞掉他,但福建提学副使朱衡敬佩海瑞正直守法,推荐他升任浙江淳安县知县。这一年海瑞44岁。
升当县令了,全家的生活水平却还是很差。明朝官员的工资很低。七品知县的海瑞,月工资只相当于现在的两千多块钱,还得养活老母、妻妾、女儿和几个仆人。海瑞觉得这挺好,没啥不正常。

上任10天后,他革除了所有“灰色小金库”,从县丞、师爷,到衙役、看大门的财路统统全断了。手下人抱怨这活没法干了,这日子也没法过了,纷纷辞职。他们不相信,海瑞靠这点工资能养活一家人。
海瑞的日子还真能过下去。他每天上班,人手紧缺得干好多事。下班后换上粗布衣,扛上铁锄头,到官署后院垦出一片空地,种点蔬菜和粗粮养活全家人。老母亲过寿时破例买了两斤肉,整个淳安县都沸腾了,连胡宗宪都听闻了。

浙江官员们忍无可忍了,海瑞让他们感到如芒在背。他们想扳倒海瑞,可他工作卖力,一分不贪,连专业御史都找不到弹劾理由。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联合上书,大意是:海瑞的道德实在太高尚了,浙江这点小地方配不上他,应该升到京城任职。海瑞被调走了,调任江西兴国县令。
1年8个月后,海瑞又受到同僚们的“联合举荐”,再次因“工作出色”升为户部主事(正六品),海瑞当上京官了!嘉靖皇帝的天罚者来了!
这位神仙皇帝为炼丹搞的宫女们苦不堪言,差点合起伙勒死了他。46岁的海瑞第一次见到乌烟瘴气的朝堂,他回家安排后事,买好棺材,上书将嘉靖皇帝骂了个狗血喷头。嘉靖还没看完奏折,就对左右怒吼:“快把这小子逮起来,别让他跑了。

身边的宦官说:“海瑞向来有痴名,听说他早已安顿好妻子,遣散家仆,买好棺材,他就没打算活,怎么会跑呢?”。嘉靖是个绝顶聪明的神棍,他随后淡淡说:他想做比干,我可不做商纣王。
海瑞被下监狱了,隆庆帝上台后海瑞被释放,接着官复原职。大难不死的海瑞成为闻名天下的耿直谏臣,是清流的旗帜人物。隆庆三年,55岁的海瑞被任命应天巡抚,政治生涯进入极盛时期。

当时的应天包括苏州、常州、镇江等富庶地区,海瑞赴任的消息传来后,吓得贪官富豪们“鸡犬不宁”。海瑞总是会超出常人的想象,入职当天制定大量政策,矛头直指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徐阶。
退休当地主的徐阶主动退步,交出1/10的地产(12200亩),海瑞依然强令徐阶必须退掉“过半”的土地。徐阶不愿活着就被抄家,他找御史投诉,海瑞被调任南京总督粮储。百姓们听说海瑞解职,沿路两边哭泣相送,家家绘制海瑞画像。海瑞在新任上再次备受排挤,最后告病引退琼山老家。

万历13年,72岁的海瑞效仿古人尸谏,建议恢复明太祖朱元璋时的刑法,剥人皮装上草制成皮囊以惩治贪污。但是时代已经变了,明神宗虽然认为海瑞言语偏颇,但体谅他的忠心,就任命他为南京右都御史。
万历15年,海瑞病死于南京任上。他没有儿子,佥都御史王用汲为他凑钱为丧事。他看到海瑞的住处,是用葛布制成的帏帐和破烂的竹器,忍不住痛哭起来,这些家具连贫寒的文人都不愿使用的。南京的百姓听闻海瑞死讯而罢市,他的灵枢沿河运回,两岸穿孝义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海瑞临死前说,他还欠着户部5钱柴火钱。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5-30 20:26:09 +0800 CST  
【刘裕】:一名弃婴如何成为南朝第一皇帝?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的人生像开了挂,他的这首词是致敬另一个开挂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刘裕的后福可能太大了,出生时就惨遭大难。母亲难产而死,父亲因请不起乳母而要将他丢进小树林,幸好被姨母救下抚养,所以他的小名叫寄奴。
刘裕家比贫下中农还贫,他自小砍柴、种地、打渔、卖草鞋啥活都干,却还吃不饱肚子。后来索性就赌博、打架瞎混,虽然像个二流子,但是对父亲和继母都很孝顺。

村里人都看不起他,认为他又穷又混账。刘裕也觉得再混就废了,于是跑去参加了北府军,这是东晋最牛逼的军队。
399年,孙恩在浙江造反,东晋派刘牢之去镇压,刘裕随军。这一年,他36岁。人穷命贱,从此战场上多了一个疯子。刘裕每仗都是冲锋,长刀飞舞,尤为渗人。3年后,干死孙恩,刘裕用命换来头功,在军中威望渐盛。

402年,桓玄造反,刘牢之和刘裕去灭贼,不料反被贼所灭。桓玄攻入建康称帝,刘牢之自缢身亡,刘裕投靠了桓玄,被封为参军。
桓玄的部下都说刘裕有龙虎之志,不甘心久居人下,而桓玄实在舍不得他的军事才能。为防刘裕造反,桓玄大力剿杀北府军旧部。
404年,刘裕聚集了北府兵残兵1700余人起义。威名所到之处,对方望风而降,仅用一个月就打败桓玄,迎回晋安帝继位。此时的刘裕权倾朝野,众望所归,这一年,他41岁。



自从衣冠南渡之后,东晋王朝躲在江南苟延残喘,中原和北方的汉人在游牧异族的虐杀下,十室九空。北方的汉人被称为“两脚羊”,南方的汉将数次北伐全以失败告终。
刘裕来了,南北朝时期,汉人最扬眉吐气的时代来了。即便很短暂,却也给血雾弥漫的华夏一丝喘息之机。
409年,南燕肆虐济南,抢掠了1000多男女。次年,刘裕率军就攻破南燕都城,尽杀鲜卑王公三千人以泄愤,皇帝慕容超被斩首,南燕灭亡。

一直打到了415年,刘裕统一南方,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并光复洛阳、长安两都。这都给八王之乱后,腐朽无能的东晋王朝长了点脸。
417年,刘裕灭后秦,拒北魏,二次北伐打回长安城。巨大的军功,让刘裕在朝堂显赫无比。他有点恍惚:一会想到祖上是西汉的王族,一会想到自己卑贱贫寒的出生,一会又想到十几年来的出生入死。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东晋皇帝的宝座上。是啊!司马家族杀尽曹操后人,建立晋朝。无能的晋朝却给这片大地带来深重的灾难,而自己必将亲手终结这一切!驱除异族,重复汉家江山,对,就像秦皇汉武那样。

419年,刘裕派人缢杀晋安帝,建立了刘宋。这一年,他56岁。
刘裕出身贫寒,深知底层稼穑之艰辛,所以清简寡欲,生活节俭。他下令降低农民租税,废除苛繁法令,让百姓休养生息,一扫魏晋以来,皇室和官府的奢华之风。
刘裕削弱强藩,严防权臣乱政,重用寒门有才士子,打击豪门世族。以免像东晋那样,对外军事无能,内部叛乱却此起彼伏。经过经济、军事、文化上的整治,打造出元嘉之治的盛世。

422年,准备充足的刘裕,激昂慷慨的出兵北魏,他想把汉人失去的地盘一点点拿回来!同年却重病而亡,享年60岁。
一个刚出生就差点被丢弃的婴儿
一个辛勤劳作却食不果腹的少年
一个赌博斗殴的二流子
一个上战场就不要命的军人
刘裕一步步的打造出东晋南朝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王朝。
梁启超:四千年以来,北方贱种世世为中国患,而我与彼遇,败九而胜不及一。稍足为历史之光者,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宋武帝,如斯而已!

后记:刘裕以前,前朝主动禅位的君主都能活命。而晋帝禅位后,刘裕却派人杀了他。刘宋灭亡时,刘裕的后代刘准已主动禅位,萧道成也杀了他。
萧道成笑道:“您家先祖取代司马氏(刘裕杀晋帝)也是这样做的。”
刘准哭着说:“愿我永世不要再生在帝王家!”
果然是,历史好轮回啊!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6-01 21:22:08 +0800 CST  
【李自成】

李自成的童年很惨,堪比朱元璋转世。天启皇帝只关心木匠手艺值多钱,才不管陕北的灾荒闹几年。老李穷的都没饭吃了,只好把李自成舍入庙里当和尚,副业是给地主放羊。
他16岁时,父母去世,孤单的李自成活着就只为一口饭。21岁那年,实在饿的挨不住了,就跑到银川送快递去了。当时这可算是公务员,叫驿卒。

李自成很倒霉,还没干满一年试用期,就遇上崇祯帝精简驿站。下岗的李自成回到老家,迎接他的不光是破窑洞,还有一屁股帐。也不知道他借了高利贷,还是他压根就不想还,反正后来被米脂县衙拉去游街了,还入了老赖黑名单。
李自成后来说,是放债人勾结官府想要弄死他,以便继承他的遗产,所以他先下手为强杀死债主。然后又听说,他当公务员期间,媳妇和村里人晚上点过小粉灯,他又是一刀剁了媳妇。

杀人后的李自成慢慢冷静下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这他娘的得跑路啊!于是他带上侄子跑到张掖当边军去了。
有案底的李自成成功入伍,不久还被提升为把总,可见大明朝军队之涣散。李自成后来才知道,这军纪岂止是涣散,简直就是涣散。因为军队参将克扣军饷,于是士兵们杀了参将和当地县令,部队直接成匪了....

崇祯是个悲催的皇帝,自从上台后天灾不断,后金还趁机造反。打仗就要收税,税收的多了,连国内农民也被逼造反了。崇祯一生最大的谜题是:钱都去哪了?
公务员不让干,明军当不成,22岁的李自成也去当匪。
他的头两届领导都被朝廷打的投降了,后来去追随舅舅高迎祥。别看明朝到了晚期,名将洪承畴、曹文诏、左良玉、卢象升打的这些农民军抱头鼠窜。

张献忠被打急眼了就投降,风头过了又找机会造反。闯王高迎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干死后,残部又推举李自成为闯王。新闯王一把火都没来得及烧,就被打的剩了17个人,慌忙窜入商洛大山。
要不是明朝的这些牛人都被拉倒辽东抗金,农民军早就被团灭了,哪还能让李自成舒服的在山里面生儿子?

1639年,明朝的那批牛人,内斗的斗死,降清的降清。张献忠又叛乱了,李自成也冲出大山,二位这次可谓如猛虎出山,势无可挡。“追随的饥民日夜不绝,一呼百万,其势燎原”。李自成喊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民歌“迎闯王,不纳粮”风靡全国。
1640年,李自成攻入洛阳,杀了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洵。将他的肉和鹿肉煮在一起,名曰“福禄宴”,义军争而食之。
1643年,李自成攻入湖北,编了新民歌“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他动员百姓,一战斩首四万明军,杀死孙传庭,占领陕西省。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 改西安为西京。这一年,他38岁。两个月后兵围北京城,与崇祯帝的秘密谈判破裂后,兵部尚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李自成进京。崇祯帝景山自缢,被李自成“礼葬”。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后,下令:“敢有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后来在抄家的过程中,渐渐不可控了。农民军哪见过这么多的钱,就开始用各种酷刑逼捐,造成大量富豪和官员死亡。

接下来,京城就跟炼狱一般,李自成手下“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此时,李自成一直招降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投靠了多尔衮。
李自成想吊打他们以出气,结果反被二人吊打。战败的李自成逃回京城后,先称帝,后斩吴三桂全家34口。睡了一觉,感觉形势不妙,就逃往西安。临走前,还放把火,烧了紫禁城的部分建筑。

大顺军的将领看到李自成大势已去,有的投降了日渐兴盛的清军,有的追随正统的南明小朝廷。而李自成变得疑神疑鬼,留下的大将们也被他杀的所剩无几。
1645年正月,清军靠着红衣大炮围攻榆林,激战13天后,陕西陷落。李自成逃入湖北襄阳,还声称要“欲取南京,水陆并进”。五月初,李自成率20余人登九宫山探路时,被当地民兵杀死。终年39岁。

后记:有种说法是,李自成进北京后,遇到了大规模鼠疫,大顺军因感染而战斗力也大减(贼过处皆大疫)。此时的李自成虽然有钱招兵买马,但扛不住鼠疫的破坏。不然,谁能入住中原还是两说!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6-02 17:52:47 +0800 CST  
【李世民】

李世民:我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我加班打CALL,还得感谢我亲爱的表叔——杨广先生的衬托,另外要恭喜各位好基友押宝成功!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唐的荣耀永远属于我李世民!
李世民出生时,父亲李渊见了隋文帝,还要乖乖叫声姨父。他母亲更是北周皇族,光靠这份交情,老李家在隋朝那可是相当吃的开。隋炀帝揍韩国棒子时,还让表哥李渊负责财务工作(钱粮)。
李世民自幼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所以15岁就结婚了。媳妇当然要门当户对,是隋朝官员高士廉的外甥女。

公元615年,喜欢到处旅游的隋炀帝,在雁门关被突厥抢劫了。光屁股的杨广很生气:老爹在位时,突厥乖的跟孙子似得,怎么自己上台就不听话了?快来人,给我揍他丫的。
17岁的李世民也参加了这次救皇帝活动。如果他知道以后还要造反的话,估计这次顺便就把表叔黑了。
隋炀帝记吃不记打,娱乐花样玩出新高度,可人民群众实在玩不动了。于是,造反成了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业余活动,连东突厥都混进来打排位。
驻守太原的李渊,刚开始很敬业的到处平叛,后来发现越剿匪越多,索性也不管了。

李世民是在战场上长大的,他除了爱打仗,还特别喜欢收编瓦岗寨之类的恐怖分子。那帮光脚汉整天给李世民洗脑: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等传销金句。
19岁的李世民本就血气方刚,再一想男人嘛,还是大点好。于是跑去给李渊洗脑,他说:“杨广那怂样都能当老板,咱爷俩这么优秀还要打工吗?大隋资金链快断了,咱爷俩这么优秀,为啥非要绑在这搜破船上?”
李渊想到小表弟出门做龙椅,回家睡龙炕,放个屁都叫龙吟,一激动就入坑了。拆亲戚的台,总归有些不好意思。
于是,李世民的文棍们编了隋炀帝几十条罪状,意思枪毙十遍都不够。然后,他们高举杨广的孙子为帝,糊上遮羞裤衩就造反了。

李世民打起仗来连自己都怕,仅仅半年就攻下长安城。隋朝的小皇帝也很懂事,立马提交了离职申请(禅让)。于是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皇帝是李渊,可惜太子不是李世民。
虽然李世民很不爽,但刚当上大唐老总的老爹需要团结一众。接下来,老李家开始四处征战打地盘,其中以李世民战功最为显赫,别说大哥李建成,威望连老爹都盖住了。
那一年,李世民才23岁。

太子李建成直率、仁厚,也很有才干,一直和李世民是李渊的左右手。李元吉只有一个原则:太子说得对!至于李元霸,从不关心手撕鬼子以外的问题。
李建成是太子,他觉得李世民是个巨大的威胁。
李世民有威望,手下们拖家带口赌他当皇帝。
李元吉选战队,太子说的对!不服咱就干!
李渊:唉,当皇帝除了后宫好玩,其他都不好玩。
627年,李世民亲手在玄武门挖了个坑。38岁的李建成和儿子们被杀,24岁的李元吉和儿子们被杀,老婆被纳入宫中。李渊提前内退当了太上皇,整天备考琵琶八级。李世民登基称帝,那一年,他28岁。

玄武门之变埋葬了太多真相。你所知道的唐初名人,魏征是李建成的人,李靖、徐世勣保持中立,其余给李世民登基打辅助的人。
李世民刚上任,突厥就来道喜,一直打到距长安城仅40里的泾阳县。唐太宗找秦岭一白要了点秦岭土蜂蜜送过去,突厥才满意而归。
接下来,李世民要洗白了。他先追赠老哥为隐太子,然后雇佣著名喷子魏征,天天开会前先喷自己半个小时。李世民并不是个品德高尚的人,但他是一个极其成功的政治家。

经过23年励精图治,人民生活水平同比环比均上涨。全国人口从290万户人增长到380万户,并且经济文化军事强盛,打造了贞观之治。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李世民的大儿子李承乾,看到爷爷干掉表弟当上皇帝,父亲干掉伯父、叔叔、堂兄弟当上皇帝,他在太子位不保时,也想干掉父亲当皇帝。失败后被废为庶人,2年后死在黔州。

李世民像其他帝王一样,也舍不得向自己的帝国说拜拜,醉心寻求长生不老。王玄策灭了几个印度小国后,带回一位自称有200岁的印度神人。唐太宗大喜,让他加班为自己炼丹。
可能是阿三的手不干净,太宗吃完这外国货反倒暴疾,没过两个月就死,终年52岁。
章太炎曾说:“(唐)太宗既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
但毫无疑问,李世民是个伟大的帝王,其他的只能算是家务事吧!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6-03 21:53:20 +0800 CST  
【韩信】

《王的盛宴》是部被低估的电影,刻画的刘邦和韩信的欲望和权力之争直抵人心!
我忘不了刘邦站在咸阳城,看到漫天云彩幻化成心中的欲望。
我忘不了饥寒交迫的韩信,收到刘邦窝头时的眼神。
我忘不了项羽自杀后,韩信那落寞的表情,而刘邦则是惊恐的看着韩信
......

韩信,穷苦草根出身。没有出众的德行,就没人推荐他做官,苦力干不动,买卖不会干,他只能靠吃闲饭为生。
有天,快要饿死的韩信被漂母喂了口饭了,活过来的他又挎着宝剑去城里瞎晃悠。
他被屠户羞辱了,人穷命贱,我更相信他是因为懦弱,才钻过了屠户的裤裆。
老家没脸混了,韩信投奔项梁的队伍,项梁死后又追随项羽。20岁的项羽已经是天下反秦义军的首领,意气风发的西楚霸王是韩信的第一任老师,原来男人也可以活成这样啊!

韩信或许悟性极高,或许在楚军多受磨练,他好像开窍了,涌出了很多新奇的战法策略,可惜项羽根本就懒得看这位保安的建议。
韩信离职了,他觉得作践自己这么多年,必须得出人头地,宁愿叛变也要逆袭的机会。
是的,韩信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抹去叛徒身份的名人,因为他后来的功劳实在太大了。

刘邦让韩信去管理仓库,他依旧默默无闻。后因牵连,连同13人要被处斩。
行刑时,相比其他人失控的反应,韩信怒目暴视却心如死灰,他想到自己这窝囊的一生要结束了,他很不甘心。
他的镇静反被萧何注意到了,促膝长谈后,萧何再次向刘邦推荐他。刘邦依旧不用,韩信感觉又像当年钻裤裆的耻辱,他连夜跑了。
萧何追韩信,刘邦追萧何,我觉得刘邦是碍于萧何的面子,才很不情愿的封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是真有才,一战就让刘邦刮目相看。
元年前206年,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占领关中,平定三秦。
前205年,刘邦败于彭城。韩信收溃败之军阻击楚兵,大败项羽,使汉军重振旗鼓。
前204年,东进灭赵。
前203年,韩信灭齐。
连灭魏、赵、燕、齐四国的韩信,兵力已经超过项羽和刘邦的总和。
在此之前,他是一位草根逆袭的屌丝,有着“多多益善”的强大自信;
在此之后,草根的自卑和懦弱羁绊了他,明明已经壮的像头熊,可是却总以为自己是只文弱的小兔子。

他很心虚的要刘邦封他当个“假齐王”,刘邦却大方的封他当“真齐王”。刘邦在心里把韩信的祖宗十八代骂遍了,因为此刻他正被项羽打的难以喘气。
韩信很开心的出兵助刘邦,一战搞死龙且。项羽恐慌的派人游说韩信自立,汉、楚、齐三分天下。
韩信念情了,他想到刘邦刚刚才封他为齐王,又想到让他统兵出战,脱衣给他穿,分食给他吃。
一想到温暖有爱的刘大哥,他言辞拒绝了项羽和蒯通的自立建议。

公元前202年,韩信与刘邦兵合垓下,项羽兵败自刎。同年,刘邦称帝,建立大汉,他收回韩信军权并封他为楚王。
韩信回到老家,给当年送饭的漂母赏千金,钻裤裆的屠户封中尉。曾经那个屈辱、懦弱的少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汉第一功臣——楚王。
公元前201年,有人诬告韩信谋反。纠结的韩信真想造反,又觉得自己冤屈。想见刘邦诉说清白,又怕被刘邦剁了。
最后刘邦用陈平的计策捉了韩信,给他戴上刑具拷回洛阳,被贬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刘邦的厉害了,他害怕了。装病不出而内心日益怨恨,他曾看不起的周勃、灌婴、樊哙都比他混的好。
直到陈豨向他辞行,再次说道谋反的事情,韩信还是犹豫不决。
5年后陈豨反叛,刘邦亲征,韩信托病不出。他决定造反了!刚部署完毕,家臣的弟弟便向吕后告发了,韩信被最信任的萧何骗进了宫。
韩信临死前说:“我后悔没听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这是天意吗?”被诛三族。

刘邦知道韩信被杀了,很开心又很怜悯。他的一生有两个最大的敌人,一个是项羽,一个是韩信。
反秦起兵时,项羽22岁,而刘邦已经46岁了。
大汉平定后,刘邦61岁,而韩信只有35岁。
韩信只是个草根,他没有贵族项羽的天生霸气,也没有连老父都能推下车的刘邦痞气。他觉得:谁给我饭吃,我就报答谁;谁能重用我,我就报答谁。
他觉得以他的功劳,刘邦分他半壁江山都不为过,何况一个小小的齐王?但刘邦可不是这么想的,他可以无情的灭掉每一个想染指权力的人,即使他的老爹都不行,何况一个权臣?

韩信,一个把恩情看的过重的人,如何能斗得过那些逐鹿天下的虎狼之辈?历史的这种讽刺在不断的上演,大到改朝换代,小到商业经营。
如果再让韩信选择,他愿意只做个淮阴街头的流浪汉,还是再上演兔死狗烹的命运?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6-04 22:12:40 +0800 CST  
【晁错】

晁错这个五道杠少年,当了一路学霸,高中毕业被保送到长安政法学院本硕连读。在太常寺实习时,写的判决书文采飞扬,搞得犯人们常误以为嘉奖令,开开心心的就被砍头了。
晁错因表现优秀,刚毕业就当上太常掌故(科级干部),一个官途大好的凤凰男。

当时大汉集团刚成立,准备建立企业文化,可秦始皇的书房早被项羽一把火烧了,好不容易找了本《尚书》还没人能看懂。汉文帝听说济南有个伏生能读懂这玩意,连忙派人下去考察。
使者一看这老头都90多了,走路颤巍巍的,恐怕还没送到京城,就得给先送终了。汉文帝得知后,准备组团去老头家进修,包吃包住。后来因差费紧张,只派了一个代表,这人就是晁错。

晁错本不想去,他是学法家的,再去学儒家算啥玩意,就像一个美院博士去学进口挖掘机修理,专业不对口嘛。领导给他说:“年轻人不能怕吃苦嘛,就当下基层锻炼了,镀镀金”。结果晁错去了没多久,就把老头给学死了。
回到朝廷后,晁错举办了两期《尚书》培训班,经常连讲三个小时都不喝水,口才好到爆。老板汉文帝一看:这小子满腹经纶,学贯儒法啊!送给太子当老师吧!

晁错整天跟太子谈论人是从哪来的等终极话题,一天到晚嘴不停,连牙都晒黑了。太子府的人都很仰慕他的才学,看他的眼神就像看到了乔布斯。晁错渐渐名气大涨,性格和行为开始变得激进,他有了更高级的理想。
他提过很多好的议案,汉文帝不采纳时,他就重复提,还说:“我是个狂妄的人,说了点狂话,请英明的老板来决定”(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汉文帝很有爱的回帖:“言者不狂,而择者不明,国之大患也”。
也就汉文帝拜黄老,爱吃素,才能容得下他。汉景帝上台后,提拔晁老师当长安市长。仗着新老板的信任,晁错有点得意忘形,喝口水都要长篇大论提意见,关键汉景帝还言听计从。这就弄得大臣们很不开心,大家都是上班的,好像就光你干活。

第一个搞他的是丞相申屠嘉。晁错办公的内史府大门朝东,他嫌上下班要绕路,就让人在南墙上开了个门。开南门的后果就是晁错回家吃饭方便了,另一个后果是先帝庙的外墙被掏了个窟窿。
先帝庙有好几层墙的,这事说大可以满门抄斩,说小也屁事没有,关键得看谁挖的洞。老丞相蹲点半个月才捏到了把柄,兴致冲冲的去向皇帝举报:晁错让你老子的庙走光了。
结果,汉景帝摆摆手说:“这没啥,里面还有好几层呢(墙)!倒是你,下次出门再着急也得穿上裤子啊。”申屠嘉很郁闷,回家后气得吐血而死。

申屠嘉可是跟刘邦打天下的功臣,而且为官廉正,结果却落个如此下场。不久,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尊。他站在所有同事的对立面了,只剩下刘老板挺他。接下来,晁错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鼓动皇帝削藩。
周朝将全国划分成很多块,天子的兄弟和功臣们排队叫号,一人去一片地区当老大。很多年后,这些小马仔比周老大还有实力,老大想吃口秦岭一白的土蜂蜜,马仔们都没人送。后来更无视周天子的存在,自己打出个春秋战国五百年。这是分封制。

秦朝建立后不敢这样玩了,把全国划分成很多郡县,派职业经理人去当县令。并实行业绩考核,干的好就升,干不好就滚,嬴政想吃口秦岭一白的土蜂蜜,县令马上发快递。秦朝虽然亡了,但这种先进的管理制度很成功,这是郡县制。
刘邦上台后挂起了倒档,他不光分封诸侯王,还规定不姓刘的滚边去。到汉景帝时,有些叔叔伯伯已经不好管教了,晁错要维护老板的权威,他建议削藩收回他们的高级待遇。

晁错的老爹听说后,连夜从河南老家跑过来劝儿子。
晁老爹:“这是老板的家事,你瞎搀和啥?非要弄的人家骨肉相残才满意吗?”
晁错:“不这样做,老板不会被尊崇,大汉也不会安宁。”
晁老爹:“你这样做,老刘家的天下安宁了,我们老晁家就完蛋了。”
晁错不听劝,晁老爹回老家后服毒自杀了,临死前让家族的人赶紧逃命。
削藩通知发出去十来天,吴王刘濞就联合七个诸侯国造反了。汉景帝慌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咋办!晁错说:“您出去御驾亲征吧,我在京城为您照看后宫佳丽!您是皇帝,他们不敢把您怎么样的。”

汉景帝在心里把晁错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他又去问袁盎。袁盎说很简单:
1.杀了晁错
2.赦免王爷们造反罪行
3.恢复待遇就好了。
大臣们听说有人提议杀晁错,立马就炸锅了。他们写联名信,有的还说晁错偷过自己家的母猪等,反正要求将他满门抄斩。
汉景帝不愧是大老板,说翻脸就翻脸。他发邮件骗晁错进宫开会,晁错走到半路就被拉到刑场直接腰斩了。接下来的故事你也能想到,哪有造反一半,回家吃饭的道理。

晁错死了,削藩令收回了,可是七国之乱继续,最后靠周亚夫等名将在战场上平定叛乱。晁错就这么白白的死了,司马迁在史记里,用四个字形容晁错:峭(严厉)、直(刚直)、刻(苛刻)、深(心狠)。
晁错,一个很有才华却死的很可惜的人!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6-05 21:53:24 +0800 CST  
【薛仁贵】

大业九年,天下大乱。隋炀帝死磕高句丽失败后,各路社会大哥纷纷成立自己的造反公司。这一年,薛仁贵出生了,而他未来的贵人李世民刚刚取上媳妇。
老薛家从北魏到大隋都是当官的,但薛仁贵父亲这官当的很窝囊。在掉块板砖就能砸死十个好汉的隋唐乱世,大隋公务员的脑袋好像只是暂存在自己肩膀上。
薛老爹保住了脑袋,却没保住饭碗,因为集团重组改名为大唐了。这位前朝旧臣被开除后,带着四岁的薛仁贵回家种地去了。这一年,20岁的李世民刚被封为秦王。
薛老爹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扒拉几年就病死了,留下小小的薛仁贵和老娘相依为命。他可以去感慨“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但,生活总得继续。

从小干了太多苦力活,让薛仁贵形成两大风格:力气大、饭量大。他老娘每次看看这个穷家,再瞅瞅能吃能干的儿子,就发愁上哪给讨媳妇去。
别看薛仁贵从小吃苦受罪,但是品行举止很端正。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被看了十几年的薛仁贵可是村里著名的潜力股,后来一毛彩礼没花就娶上了媳妇。
薛仁贵这潜力股可能潜的太深了,他媳妇憋不住了,慢慢就给甩脸色。薛仁贵想给老爹迁坟改改运势,被媳妇骂道:“迁坟不花钱啊!迁坟你就出息了啊!也不知道出去打个工!整天在家吃.....”
老娘在隔壁房间,一听这两口子吵架就唉声叹气的。薛仁贵受不了这些叨叨念,索性卷起铺盖出门打工去了。他看到朝廷的征兵广告,基本待遇包吃住,另外还发工作服。他还有选择吗?

薛仁贵这一年刚好30岁,默默无闻的穷困了30年。史书上说什么天生异象,注定不凡那都是扯淡。每个活在生存边缘的人,都曾迷茫过、沮丧过、痛苦过.....
而在100多公里外,李世民已将大唐集团成功打造为全球第一。这位伟大的帝王还想开创一个“四夷宾服、万方来朝”的盛世,但总觉得自己的精力大不如前.....
英雄之所以被称敬仰,不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而是即便受制于各种现实条件,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贞观十八年,46岁的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薛仁贵只是这十万大军中的一个小小炮灰。开战不久,唐将刘君邛就成功地被敌军包围了。
高处指挥的李总很生气,他正要派大将去解围时,看到一人单枪匹马冲入包围圈。此人力大无穷,策马奔腾时长枪飞舞,硬生生霍开一条血路。最后还干掉一个敌军头目,成功解救出刘同志。
李世民双眼一亮,薛仁贵向领导跨近了一小步。

两个月后,高句丽动员25万大军回击。结果一开战又冒出个白衣小将,哪人多就嗷嗷叫着往哪冲。高句丽的士兵以为这是个人肉炸弹,慌忙躲避而阵脚大乱。唐军趁势冲过去割韭菜,最后大获全胜。
李世民心情大好,薛仁贵向领导跨近了一大步。
穷人能拼的只有命,薛仁贵就是靠着不断玩命,幸运的活着走到贵人面前。

李世民好像看到自己年轻时的身影,他欣慰地对薛仁贵说:“跟朕打江山的兄弟都老了,我们已经过了上场拼杀的年纪。这次征辽东,朕最高兴的是得到了你啊。”
薛仁贵被提升为右领军中郎将,负责镇守玄武门。从一介贫民到高级公务员,他只用了一年时间。迎接他的不光是功名富贵,还有正式开启的玩命生涯,而且注定不能重归平淡。
初唐名将如云,一直到李世民死,薛仁贵都只是玄武门的保安大队长。或许,这是李世民留给儿子的一份大礼。

654年,唐高宗带着媳妇去麟游避暑,住进万年宫大酒店头一晚就遇上山洪爆发。保安团吓得撒丫子跑了,只有薛仁贵冒死跑进宫,扇醒武媚娘臂弯里的李老板下炕逃命。
那一晚淹死三千多人,薛仁贵又靠玩命救了皇帝,他又幸运的活着走到第二个贵人面前。李治非常感激,他找秦岭一白要了两斤土蜂蜜,赏赐给薛仁贵。
658年,李治派老将程名振去敲打高句丽,薛仁贵作副将。他一战斩首三千。
659年,薛仁贵带兵去收拾契丹,活捉契丹王。靠战功升任左武卫将军。
661年,回纥造反。李治派老将郑仁泰去灭火,薛仁贵还是副将。在送行晚会上,薛仁贵现场展示《如何一箭射穿五层铠甲》技术交流会,就像给唐军喂了颗大力金刚丸,士气大振。

九姓铁勒带十万叛军在天山坐等唐军。两军一字马摆开后,老九先让几十个猛男上阵跳大神,结果薛仁贵三箭就射死三个。到底是没开化的地方,猛男们还以为他是天神附体,纷纷跪下投降。
看到叛军迷茫又虔诚的眼神,薛仁贵趁势杀败九姓铁勒。边疆平定之后,一首流行歌曲火爆全国:“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667年,老将李勣再次出兵高句丽,薛仁贵带队斩首五万。李老板亲自写奖状:“你不顾自己的性命,冲在最前方奋勇杀敌,真是忠勇无二啊。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668年,薛仁贵带两千人去突袭扶余城,别人劝他:“扶余是高丽重镇,你带这点人马简直就是找死”。薛仁贵霸气的说:“兵不在多,而在于会用”!

老天是公平的:打扫战场非常安全,所以不会再赏给他荣耀;冲锋陷阵随时丧命,却能换来丰功伟业。最后,薛仁贵干掉一万多敌军,成功拿下扶余城,吓的四十余城纷纷投降。
一战立威后,接下来行军畅通无阻。薛仁贵与李勣合兵灭掉高句丽,为大唐增加176座城池、70万户人口。薛仁贵再次因战功被封平阳郡公,留守高句丽的新城。
薛仁贵看到满城的妇孺老幼,又想起自己童年的贫困艰难。他找来品德才能较好的当地人,让他们组织百姓看点致富经啥的。没过多久,这些高句丽人的生活都奔小康了。
但是夜路走的多了,总会遇到鬼。玩命拼杀这么多年,薛仁贵能躲过战场上的明枪暗箭,却应付不了背后的叵测人心。

670年,薛仁贵带五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去青海当老大,前提是让吐蕃收拾东西滚蛋。薛仁贵的副手是郭待封,这个一直看不起薛领导的下属,玩起了非暴力不合作,结果把唐军坑惨了。
郭待封老爹是隋唐名将,他觉得草根出身的小薛不配给自己当领导。薛仁贵带着轻骑去前方搞突袭,让老郭带着粮草辎重尽快跟上。
薛仁贵在前面打的吭哧吭哧,郭待封在后面走的磨磨唧唧。薛仁贵搞定前方后,派人回来接应老郭。而这公子哥带着粮草见旅游区就进,反正当时不用买门票。在青海湖边玩自拍时,遇上二十余万吐蕃大军....
饭都没得吃了,还打个毛的仗。战败的薛仁贵被清理出公务员队伍,重新成为平头老百姓。这一年他56岁,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养老保险,只能回家种地去了。

两年后,高句丽再次叛乱,薛仁贵又被叫回来打仗。完事后因为得罪人被流放到象州,直到遇上朝廷大赦才被放回老家。老薛这个没有背景关系的人,一直都是背黑锅的最佳人选。
681年,辽西又闹事了,薛仁贵那年刚刚种了两亩西瓜。李治叫来薛仁贵,温柔的说:“当年要不是你,朕早就被淹死了。你灭九姓突厥、高句丽,让漠北、辽东称臣,朕都记着你的功劳呢。如今辽西不太平,你还在家种什么大西瓜?麻溜给朕打仗去!”
67岁薛仁贵被封为瓜州长史,带着部下过去转一圈就把辽西给平了。

682年,突厥入侵云州,薛仁贵又被派去灭火。突厥人不相信薛仁贵来了,他们以为老薛被流象州时就死了。等薛仁贵摘下头盔,露出须发皆白而威严刚毅的容貌后,突厥人四散而逃。
683年,薛仁贵去世,终年69岁。唐高宗册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让官府用公车护送他灵柩返回老家。这位穷困半生,玩命半生的白袍小将走完了他的一生。
薛仁贵凭借一己之力,靠着玩命换来家族富贵,直到孙子辈都是节度使级别。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6-06 22:24:50 +0800 CST  
【萧衍】

萧衍的祖爷爷是汉朝萧何,就是刘邦当众表扬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那个牛人。700多年过去了,老刘家的子孙早已重归草莽,而老萧家依旧是南朝的富贵人家。
你身边或许有这样一种人:长得帅就算了,人还学习好;学习好就算了,人家里还贼有钱。有钱就算了,人还超级会来事......就算你想嫉妒人家,却连个理由都找不到。很明显,萧衍就是这种极品。

萧衍的老爹是南齐皇帝的堂弟,他本人智商更是高达180,才华好到蹲个厕所都能写篇满分作文。后来还搞了个作协叫“竟陵八友”,像沈约、谢朓等成员随便拉一个就能灭了诺贝儿文学奖。
最关键的是:这个作协的老大是开国皇帝萧道成的亲孙子——萧子良。
在科举制还没出生的南北朝,逆袭主要得靠脑子!哦不,是老子!种地的儿子注定要种地,当官的儿子必须得当官。像萧衍这身世,想下个基层体验生活都没门。

他刚到法定年龄就去卫将军府打卡上班。卫将军是啥玩意?京城防卫部老大!领导很喜欢才华溢锅的萧衍,没过多久就提拔他当参军。
萧衍老爹死后,他请了三年探亲假回家守孝。等回来销假时发现工作岗位没了,领导就保举他连升三级。这人要是该走运了,买包方便面都能中个电饭锅。
萧衍29岁那年,二皇帝萧赜死了。王融谋划让协会老大萧子良继承皇位,萧衍说不行不行,王融说可以可以。结果事情没干成,王融被杀了。
最后萧昭业当上新老板,这小伙光知道去后宫找大姐姐做游戏,从来不听大臣们汇报工作。后来被大权臣萧鸾杀了,走完自己长达21年的漫漫人生路。

老话说: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萧鸾本是老皇帝萧道成的养子,篡位后却把老萧那二三十个亲儿孙几乎全杀了,其中年龄最小的才6岁。啧啧,真是够阴狠的。
萧鸾当老板第二年,北魏老板拓跋宏带着30万马仔来南齐吃霸王餐。萧衍作为他的得力干将,被派去救援遭到围殴的义阳城。
萧衍当时并没有打仗方面的工作经验,他走到离义阳还有一百里时,看到南齐大军集体躺在路边晒太阳。原来这帮人听说北魏人强马壮,都不敢往前走了。
萧衍带着一支小分队,连夜爬上魏军宿舍楼旁边的贤首山,加夜班在山上插旗帜。第二天一早,义阳城里的齐军起床吃早点,看到漫山遍野彩旗飘飘。他们以为大批援军来了,北魏也以为自己被包饺子了。
萧衍亲自上阵锤鼓,两下夹击打的北魏溃不成军。同样是作协会员,萧衍比王融那个书呆子机灵多了,还因战功提升了职位。

3年后,北魏再次南下挑衅,逛吃逛吃的就打到了雍州。萧鸾慌忙派萧衍等人去灭火,这一仗打的很艰难。一年后,萧衍成功的被北魏大军围困在邓城。
有一天,厨子告诉萧衍没米下锅了。士兵要知道没饭吃可能会随时哗变,萧衍决定逃跑!他杀出重围,一直撤退到樊城才站稳脚跟。
老板没有责怪萧衍的失职,反而把雍州交给他打理。这场战败让公司损失惨重,但是萧衍却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这也是他日后辉煌的资本,真是祸兮福所伏。

萧鸾第二年就死了,这位阴狠皇帝给儿子留下一句人生忠告:“作事不可在人后!”16岁的萧宝卷很听话,一登基就干掉老爹留给他的6位辅政大臣。
谁也拿这个未成年的杀人犯没办法,萧宝卷接着又派4万人去揍北魏。正在生病住院的拓跋宏,被人搀下病床扶上战马。最后,虽然北魏打赢了仗,但老板却因病情加重而挂了,算起来萧宝卷还是人生赢家。
萧宝卷这个奇葩,他把金子凿成莲花铺在地上,然后让潘大美人在上面走,发明了创新性专利“步步生莲”。他经常在后宫玩上几天几夜,然后再去前朝杀几个大臣立立威,真是搞的官不聊生。

他觉得雍州刺史萧衍很碍眼,就派人去开黑行刺。刺客一到襄阳就找到了萧衍,但他没有下手而是选择下嘴,他对萧衍说:“你那大侄子皇帝就是个神经病,只有你想不到的花样,没有他玩不出的高度。
于是,萧衍把皇帝的亲弟弟萧宝融顶在前面,带着自己的马仔打回建康。刚刚包围京城,城内的大臣们就排着队冲进宫剁了萧宝卷。这位刚过完18岁生日的年轻皇帝,也走完自己的漫漫人生路。
大事已成,剩下就是称金分银了。萧衍带头拥护萧宝融当皇帝,而新皇帝也让萧衍做大司马掌管军国大事。从此,萧衍就像充了南齐的VIP会员一样,可以带剑上朝,见了皇帝老大也不用拜。
萧衍看着13岁的萧宝融,一个连后宫都用不上的小皇帝能干啥。作协好友沈约看出他心里痒痒,便提议咱创业单干,萧衍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老沈隔了一年重提此事,萧衍迫不及待的说好呀好呀。

沈约找来作协的范云,给萧宝融的近臣写了封信,大意就是赶紧给萧衍腾位子。然后又编造民谣“行中水,为天子”,再找来水军每天顶帖500下。文化人办事就是不一样,萧宝融很快就送来禅让诏书。
萧衍当然得装着推辞一下,范云就带着117个大臣在广场集会,强烈要求萧衍早日登基。于是,萧衍就在半推半就中,坐上天下第一的宝座,并改称梁朝。
七天后,萧衍派人给萧宝融送去金子,这可不是让他逛街购物,而是逼他吞金自尽。这个15岁的小皇帝也走到了人生尽头,而萧衍这一年才38岁。

虽说搞政治的都不干净,但萧衍当皇帝还是很能干的。他不分周末节假日,每天五更起床写作业(批改奏章)。他还在门前挂了两个盒子(函),一个叫谤木函,一个叫肺石函。推荐人才请往肺石函里投书,批评建议请往谤木函里投书,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意见箱。
真心也好,演戏也罢,反正萧衍的节俭极其出名。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穿着旧衣服,吃着粗茶粗饭。大冬天舍不得生火,连手都冻裂了。估计只有清朝的补丁皇帝道光,才跟他有的一拼。
萧衍快速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但他也有开国皇帝的通病:忌惮功臣。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但萧衍一直不重用他们。幸亏范云死的早,活下来的沈约隔三差五被萧衍堵着骂,后来连气带病也死了。

萧衍对功臣们舍不得涨工资,对亲戚们却大方的像财神爷,不但要钱给钱还徇私护短。说起来,也正是他对亲属的娇柔放纵,才把自己弄的万念俱灰,最后做起荒唐的和尚皇帝。
六弟萧宏窝藏杀人犯,萧衍不但没责罚反而给升了官。这位肆无忌惮的小兄弟后来爬到侄女床上去了...他不但和萧衍的大女儿私通,两人还没羞没臊的想夺皇位。刺杀失败后,萧衍的女儿羞愧自尽。
二儿子萧综的亲妈原来是萧宝卷的爱妃,她跟了萧衍七个月就生下萧综。当时又没DNA检测,谁也说不清这是谁家的儿子。萧衍也不嫌绿,一视同仁的封他为王。
亲妈失宠后怨恨萧衍,就把这事告诉了萧综,这孩子觉得萧宝卷才是他亲爹。南梁和北魏发生小摩擦后,萧衍让萧综去灭火。结果萧综带着兵马直接投奔北魏,北魏高兴的羊癫疯都犯了。萧综还给自己改名为萧缵,昭告天下要为萧宝卷服丧三年。萧衍气的直吐血,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萧衍一怒之下撤了萧综的爵位,还把他母亲废为庶人。后来听说萧综在那边混的不好,就派人去接他回家,但萧综打死也不回来。没多久,萧综的亲妈病死了,萧衍心软之下又恢复了萧综的爵位。

这两件事对萧衍的打击非常大,他觉得皇权啊、财富啊、美女啊都没意思了。萧衍开始沉迷于精神的超脱,他从一个喜好儒家的博学才子变成痴迷佛经的准和尚。
527年,63岁的萧衍第一次出家,三天后回宫大赦天下。
529年,萧衍第二次出家,他脱下黄袍换上僧衣,开办《涅槃经》讲座。大臣们众筹一亿钱送到庙里,才让这位“皇帝菩萨”回宫。
546年,萧衍第三次出家,大臣们又花了两亿钱。
547年,萧衍第四次出家,大臣们出资一亿钱。
每一单都是大生意,南梁赔到国库里的老鼠都饿死了。当朝史官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唐朝的杜牧追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信佛之后,萧衍的个人素养急速飙升。他自己不近女色,不吃肉,还要求不准宰杀猪牛羊祭祀,改用蔬菜瓜果....。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萧衍成为佛学专家的代价就是南梁朝政的混乱不堪。
萧衍可以躲进深宫吃斋念佛,但世俗的功名利禄永远让人垂涎若渴。在吃人的南北朝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枭雄手下的百万浮尸。侯景来了,这个羯族人靠着不断的背叛和投降一路发迹。
侯景跳槽到南梁时,已经坑过好几任老板了。萧衍本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收留了他,或许是想感化这个人,没想到却被这个人用极其残忍的方式超度了。
两年后,佛系皇帝萧衍已经完全受制于侯景,他的内心极为不平,却已无力改变现状。侯景造反后,将萧衍囚禁在台城皇宫中,连基本的一日三餐都不给提供。

萧衍在忧愤交加中一病不起,他想吃口土蜂蜜,也没人去秦岭一白那去拿。公元549年6月12日,饥渴交攻的萧衍死了,活活饿死。他也走完了86年的漫漫人生路。
萧衍死后,他的儿孙先是各路枭雄造反的必备道具,用完之后统统被杀,最后全部屠戮殆尽。10年后,陈霸杀了他的17岁的孙子萧方智,南梁彻底灭亡。
老话讲: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与儿孙,萧衍的一生完美阐释了这句固话。一个文学造诣极其高超的才子,就这样将自己的家族弄的惨淡下场,或许也是福兮祸所伏吧。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6-08 21:43:11 +0800 CST  
【王猛】

公元325年的一天,4岁的司马衍正在路边等幼儿园的校车时,被一帮人揪过去包装成东晋皇帝。这位童工在任的年号叫“咸和”,而朝局的内斗却一点也不平和。
这一年,王猛出生在青州的贫下中农家庭。此前不久,后赵石勒在这里活埋了东晋三万降卒。异族统领下的汉民好不容易熬死石勒,等来的却是更加残暴嗜杀的石虎。活着,就像圈里的羊一样。
举家外逃的人越来越多,父母抱着年幼的王猛一路乞讨到河南,他们安顿下来后靠编簸箕为生。“宁作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吃饱饭,是底层百姓最大的奢望。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猛稚嫩的小手常常被竹篾割的鲜血淋漓。但他很聪明,慢慢做起了簸箕生意。那会的平民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闲钱买簸箕。王猛为了生计,经常跑到很远的洛阳城摆地摊。

王猛挑着簸箕,抡圆双腿能日行百里,虽是辛苦却练出一副好体格。他摆摊卖货时,常看些课外书来打发时间,琢磨到天人交战之际都顾不上卖货,被很多人练摊的同行嘲笑为呆子。
但是王猛明白: 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是头脑,而不是簸箕。人生最重要的是开窍,王猛没有任何先天优势,他只能靠后天的读书和炼心。
父母病逝后,孤身一人的王猛把簸箕卖的更远了。他读百卷书,行千里路,卖万件货。看到了五胡肆虐的北方大地,异族用各种花样玩弄着汉民。即便是同族,达官贵人也在耻笑着生而卑贱者。
天下之大,他无立锥之地;人海之茫,他无知音可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王猛来到华山隐居,用孤苦和清修继续磨砺他唯一的武器——头脑和体魄。

《素书》说: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此后几年间,羯人后赵、汉人冉魏、鲜卑前燕在中原大地上你追我打,而东晋一直窝在江南皮革厂出品的大沙发里看热闹。直到氐族的苻健攻入长安建立前秦,王猛渐渐直起了腰板。
354年,东晋桓温北伐攻入关中,激动的关中父老失声痛哭:原来朝廷还记得我们这些流民啊。他们热烈欢迎晋军入城,29岁的王猛也穿上麻布短衣去拜见桓温。

东晋很讲究门阀士族的出身论,王猛祖上八代都是贫下中农。他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边掐着自己身上的虱子,一边畅谈天下大势,淡定从容的气魄打动了桓温。
桓温:“我带十万精兵攻入前秦,为啥关中豪杰没人来投奔?”
王猛:“你千里迢迢而来,如今却躺在灞上不攻打长安,大家看不懂你的心思,所以没人来。”
一语中的!桓温北伐本来就为自己捞政治声望,并没有收复失地的准备(秦岭一白.桓温篇)。桓温很尴尬,打起了哈哈:“您的才干比江东那批货可高级多了!”
前秦反攻,桓温没摸到长安城墙就撤退了,临走前还请王猛南下做官。王猛看透了桓温,也听闻东晋小朝廷的喜欢内斗,他拒绝的很干脆。或许,王猛是老天要留给大秦天王的AK47。

从小颠沛流离、受尽苦难的王猛没有感受过东晋的爱,只是血统让他一直亲近那个千里之外的小组织。丧失了最后一个回归机会,王猛经人介绍见到前秦的苻坚。
苻坚是位仰慕汉文化的氐族人,还有着大一统的雄心壮志。二人见面后,谈论天下大势三天三夜不睡觉。这场跨越种族的相识,让苻坚有刘备得遇诸葛亮般的兴奋。这一年王猛32岁,苻坚才19岁。
苻坚当皇帝后,王猛正式出山,他将为前秦彻底发挥自己的文韬武略。苻坚总是派王猛去治安很差的地方,而王猛克里马擦就能还他一个和谐乡村。

咸阳始平县豪强横行,王猛一到任先宣读治安条例。对那些除了犯贱就爱犯法的大土豪,王猛凑够一波当众鞭死,搞得当地权贵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乐趣。
苻坚责怪他:“我们要以德胡人,你一上班就杀那么多人,太残酷了!”
王猛淡定的说:“治乱邦用重法!对坏人讲情面是对好人最大的伤害,以后谁犯事我干谁!”

皇太后的弟弟经常在大街上撒酒疯,看见男的脚踢拳打,看见女的当众推到。别人都不敢管,王猛撞见后直接将把他剁了,还顺势彻查害民乱政的公卿,三天杀了二十多个权贵。
苻坚给他擦完屁股后,感叹道:“今天我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皇帝是尊贵的!”王猛还废除胡汉分治之法,用一己之力维护各族之间的平衡。汉民,也不再活的像圈里的羊。
依仗苻坚的信任,王猛设立官员考核制度,让光吃饭不干事的统统滚蛋。他兴办学校,强制适龄儿童入学,还让苻坚带着一大帮异族文盲去祭祀孔子。又征调富豪的三万童仆筑坝开渠,在关中平原上灌溉出千亩良田。
经过王猛多年呕心沥血,前秦百姓的生活水平直奔小康。关中道上有一首流行歌曲:“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
苻坚很感激的说: “您为国日夜操劳,我就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只剩享清福啦!”但是,整天看着他两秀恩爱,氐族的皇亲国戚们憋不住了,他们忍受不了一个汉人在这指手画脚。

开国功臣樊世当众开喷:“我们玩命创立前秦,如今连股东大会都没资格参加。你一点功劳都没有,一来就当大领导。这不是我们种庄稼而你白拣粮食吗?”
王猛冷笑道:“呵呵!不光是你种我收,以后你还得做好饭端给我吃呢!”
樊世气炸了,跺脚骂道:“姓王的,早晚要把你的脑袋挂在长安城门,否则我就不活了!”
苻坚得知后,第一时间满足了樊老头的愿望——没让他再活下去。此后,没人敢公开找王猛抬杠了,他们纷纷成立地下谴责组织。
对说王猛坏话的异族官员,苻坚直接让他们滚蛋。对挤兑王猛的氐族官员,苻坚撸起袖子拳打脚踢。这样的大老板简直比亲生的还给力,王猛不久又升到三公之位。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羡慕王猛有个慧眼识珠的好领导。但是,一个毫无背景的异族如何能获得苻坚如此般的信任?除了忠诚、才干、拼搏,王猛一无所有!
王猛真的很猛!除了治理朝政的硬气,战场吃鸡也很彪悍!在秦岭一白那里吃了太多土蜂蜜,王猛的文治武功都相当霸道!或许是为异族效力的缘故,让这位不世出的牛人并没有留下多少名气。

前秦起初虽然四面受敌,但从来没有苟安关中的想法。王猛想统一北方,苻坚更想“混一六合,以济苍生”。他们商议的策略是:稳定西北,无后顾之忧;争锋东南,以图大业。
366年,王猛率军攻荆州北境,掠取一万余户。
367年,王猛大破前凉,斩首一万七千级。
368年,王猛平定四公叛乱,俘虏两万人。
369年,王猛统兵三万伐燕,凯旋而归。
370年,王猛统领六万,面对三十万前燕精兵毫无惧色,与苻坚合围灭掉前燕。
......
他写劝降信引古论今,对天下大势分析的鞭辟入里。
他带兵打仗激昂慷慨,通权达变的战场计谋水平高。
你说,这样的一个牛人,那得开出多少的年薪?王猛和苻坚并不是“学得文武艺,售与帝王家”这般简单,二人有着更高精神层面的惺惺相惜: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随着前秦地盘的扩大,他们开始出现了分歧。苻坚想玩贪吃蛇,先吃进肚子再说;王猛想吃山楂片,先消化吸收再说。因为,王猛看到了苻坚的致命性缺陷:他对待敌人过于宽厚,无论是造反的族人还是灭国的贵族。
王猛主张“攘外必先安内”,苻坚喜欢“以德胡人”。但是,这条路无论怎么走,灭晋都只是个时间问题。或许老天不想让王猛面对这个超级难题:一个是生育他的种族,一个是赏识他的种族。
375年6月,积劳成疾的王猛病倒了,他的一生为前秦呕心沥血。苻坚不仅亲自为王猛上祷天听,还派人去名山大川祈福。王猛病情稍有好转,苻坚激动的大赦天下以还愿。

不到一个月,王猛还是死了,他临死前给苻坚留下三句忠告:
1.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希望陛下谨小慎微。
2.晋朝虽僻处江南,但是华夏正统,希望陛下千万不可灭晋。
3.鲜卑、西羌等降伏贵族贼心不死,只有铲除这些祸害才能安稳国家。
苻坚哭的很伤心,他的臣子、朋友、导师走了,他用最高规格安葬王猛,并追谥为“武侯”(仿效蜀汉追谥诸葛亮“忠武侯”)。前秦上下哭声震野而三日不绝。这一年王猛51岁,而苻坚才38岁。
王猛用一生打造出同时代最强大富庶的国体,苻坚又用了8年时间灭掉前燕、代国、仇池、吐谷浑等周边小国。十分天下,秦居其七。苻坚在统一北方后,还是将垂涎的目光看向东晋。

王猛临死前留下的三句忠告,苻坚连一个都没遵守,最后付出了一个帝王最惨痛的代价。
383年,大秦天王不顾众人反对,集结百万大军南下攻晋。他幻想一战平天下,尊享秦皇汉武般的丰功伟绩,结果在淝水之战中一败涂地。
前秦惨败后,国内的异族纷纷趁机造反。苻坚三十年打下的江山不到一年便土崩瓦解,他在逃难途中也被羌族的姚苌绞死。九年后,前秦灭亡,北方重新陷入大分裂的黑暗之中。

一个出生就流浪在社会底层的汉人,半生都为氐族的前秦殚精竭虑。超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王猛,在唐朝被追封为古代64名将,称号为“前秦丞相”。
如果,他跟随桓温南下东晋,还有可能建功立业吗?
如果,上天能让他再活十年,中国的历史必将改写!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一个乱世之中的小人物,站立于异族环绕的庙堂之上。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行法不避权贵,作战勇猛无敌?或许,是他不愿再看到千千万万的流民,活得像自己童年般孤苦流离吧!
王猛,一个真正的猛人!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6-09 21:12:54 +0800 CST  
【寇准】

寇准为什么姓寇?因为他爹姓寇。
他爹为什么姓寇?因为他祖上是西周的司寇。武王伐纣时帮忙打辅助,后被赐以官职(寇)为姓。
一个往上能捯饬两千多年的人家,起名自然不能像牛二、张三般随心所欲。寇老爹憋了10个月,才给儿子起名叫寇凖,可惜知名度还不如寇老西儿...

寇老爹是后晋朝的状元,寇准从小就拿墨汁当牛奶喝。他14岁开始写诗,一出手就承包数届新概念作文的大奖,搞得很多人怀疑是他老爹代笔写的。
才华是装不出来滴!寇准19岁就不上学了,因为他考中了进士。皇帝觉得少年班的年轻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就只分配他做个小知县,合同到期后换了个地方继续当知县。
寇准的官运算好的了,他20岁开始下基层当县长,28岁时就做上枢密直学士。从此,他天天都能见到全国人民朝思暮想的男人——宋太宗赵光义。

中国人起名字很讲究,一般都会承载着某种寄望,而能实现者寥寥无几。寇准的一生,当之无愧对得起自己的名字。凖者,平也!
赵光义三晚没睡觉,摇出一个很满意的年号端拱。每天开晨会时,寇准都要提一大堆民生建议。老赵心烦想散会,寇准就拽着龙袍劝他淡定。老赵生气要发火,想到自己选的端庄年号就只能强颜欢笑。
幸好,初创王朝的皇帝都比较接地气。赵老板经常在公共场合表扬寇准勇于直谏的精神,还夸他是自己的魏征,但第二年就撤换了年号。

991年天下大旱,大家集体认为这是气象部门的失职,因为天气预报里一滴雨都没有。寇准说:“天和人的关系就像人和影子,发生旱灾那是因为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
宋太宗又生气了,他觉得寇准是在搞封建迷信。不过转念一想还是下点雨最重要,就派人重新审查这些年的案卷,还真的平反了很多冤假错案。
雨肯定会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寇准因为方案科学有效被升为同知院事,开始参与军国大事。他也迎来了人生第一次政治斗争。

有天,寇准去秦岭一白那里取土蜂蜜,在路上被一个神经病堵着喊万岁。死对头张逊知道后,第一时间向领导递小纸条。于是,寇准和张逊展开撕逼大战,宋太宗一怒之下让他两统统滚蛋。
人啊,不怕吃饭坐错桌子,就怕打架找错对手。寇准被撤职不久又被召回京城,而挑事的张逊不知道夹着碗去哪流浪了。原因很简单:宋太宗需要寇准。
烛影斧声之后,宋太宗虽然做了皇帝,却一直没有立太子。他不知道立自己的儿子,还是赵匡胤的儿子。冯拯想拍老板马屁,刚提议立储就被贬到岭南吃荔枝去了。
等到宋太宗心里有主意后,大臣们却没人提这茬了。管他儿子还是侄儿当皇帝,那都是赵家的事,犯不着为拍马屁把自己搞成编外人员。

宋太宗有点捉急,就把寇准叫回来了。因为寇准很正直,他说可以那应该就可以。
老赵:我一把年纪了,却连个法定继承人都没有啊。
老寇:这个事啊,不能听后宫和大臣的,要选众望所归的。
宋太宗幽怨的看了看寇准,沉默了半个小时。然后,他决定豁出去了。
老赵:哎,你觉得我儿子(赵恒)怎么样?
老寇:确定是亲生的吗?
老赵:废话!
老寇:都说知子莫若父!你说行那就行。

2年后,宋太宗死了,赵恒继位称宋真宗,北宋皇位彻底嫁接到赵光义这一脉。小赵给中国文人煮了一碗千年鸡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和寇准不同,赵恒一生都配不上自己的名字——恒。他继位之后,辽国开始频繁骚扰大宋边境。此后6年间,大宋日报最常用的关键词是震惊、悍然。
1004年,路边社说辽军准备第18次攻宋。毕士安上奏:“寇凖天资忠义,能断大事;志身殉国,秉道嫉邪。眼下北强入侵,只有寇凖可以御敌保国。”国难当头,43岁的寇准做了宰相。
一个月后,女强人萧太后让儿子耶律隆绪率20万大军南下。朝廷每天要收五六封边关告急的电报,宋真宗坐卧不宁,大臣们惶恐不安,而这离北宋建国才40年。

王钦若是江南人,他主张马上迁都到金陵。陈尧叟是四川人,他提议组团去成都吃火锅。宋真宗郑重表示:去哪里没关系,只要离辽军越远越好。
寇准发飙了,他对宋真宗说:“第一,说迁都的统统弄死,第二,还请陛下御驾亲征”。真正的勇气从来不是高谈阔论,而是临危不惧的坚定从容。宋真宗像是被打了一针强心剂,暂时决定不跑路了。
寇准一面调动天雄军正面抵挡,一面招募民兵敌后骚扰,同时还得防备跑路派来拆他的台。在战和不定的情势下,辽军很快攻占了河北大片地区,汴京已暴露在辽军铁骑之下。
朝廷里抱怨寇准的人越来越多了,连当初举荐他的毕士安也嫌他不跑路。寇准催促宋真宗立马上前线鼓舞士气。很多大臣认为这是找死,纷纷开张病假条回家睡觉去了。

宋真宗被扶上马,一路走的战战兢兢,全靠寇准每天的三碗鸡汤撑着。挪到澶州后,宋真宗死活也不肯往前走了,因为这里已经离辽军很近。
寇准没办法了,他带着指挥使高琼去见宋真宗。高琼张口说:“将士的父母妻儿都在京师,没人会抛弃家人跟你逃往江南的,您还是继续往前走吧。”
冯拯前几年荔枝吃多了,火气也大了,他斥责高琼对领导不礼貌。高琼骂道:“大敌当前,你跟我讲礼貌?你靠写几篇破文章当上两府大臣,有本事去写首诗退敌啊!”
高琼让手下拖着宋真宗的车驾往前走,北宋前线的兵民看到老板来了,立马军心大振。在接下来的大战中,不小心射杀了辽军先锋萧挞览,让契丹人都傻眼了。
辽军虽然号称20万,但孤军深入粮草不继。萧太后看到宋军渐渐搬回优势,估摸着在战场上捞不到便宜了,便主动提出议和。
议和是不可能的,寇准还想一鼓作气收复失地。但宋真宗求之不得,众多跑路派更是欢欣鼓舞。他们开宴庆祝,不明白的人还以为大宋把辽国给灭了。

宋朝让曹利用去谈判:辽方表示想要回关南之地,说那是后周世宗抢占他们的地盘。宋方表示关南是我朝领土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可以给你钱。
曹利用问老板能拨多少经费,宋真宗说:让他们赶紧走,给一百万都可以。曹利用刚走出老板办公室,就被守在楼道的寇准堵住了。寇准说:进贡要是超过30万,回来我就弄死你!
跑路派担心寇准破坏来之不易的和谈局面,他们诬陷寇准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等等,寇准被迫放弃主战申请。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大宋每年都要交保护费。

国难好歹过去了,力挽狂澜的寇准被跑路派们包围了。这不是拥护而是要打倒他,因为寇准对提议迁都的人建议执行炮决,对请病假不北征的人骂过怂包软蛋。
老子说:“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跑路派为了不让自己显得软弱无能,决定搞臭刚毅准直的寇准。不但能除掉这个刺眼的标杆,还可以顺便报私仇。
他们天天围着宋真宗碎碎念,真宗本来腿就软,被叨叨的耳根也软了。再加上寇准提建议从来不绕弯子,没多久就被皇帝撤了宰相,赶到陕州做地方官,这离“澶渊之盟”刚一年。

寇准走后,丁谓等人为拍马屁大搞迷信活动,这帮读书人伪造天书、编造祥异比跳大神的还专业,很快就把宋真宗给忽悠瘸了,对他们言听计从。
后来,丁谓想当宰相,但他明白自己的声望还不够,便假意邀请寇准回来当宰相。寇准的门生苦劝老师不要回去,因为寇准斗不过那些阿谀奉承之辈。
这一年,寇准56岁,被贬到地方已经13年了。他知道自己老了,知道皇帝淡忘了,知道京城是非多,知道大宋有钱了......他更知道回京就是自找麻烦。但是,寇准想刹住大宋朝堂的歪风邪气。

回京不久,丁谓一帮人请寇准吃饭。寇准的胡子沾了点菜渣,丁谓马上跑去给他擦干净。寇准怒斥:“你好歹也是一个官,怎么能来给我擦胡子?成和体统!丁谓的老脸老黑了,拉拢不成那就对着干吧。
宋真宗病重后,朝政几乎由刘皇后和丁谓把持。寇准请求太子监国,让干涉朝政的闲杂人等统统滚蛋,这回又得罪了不少人。
寇准这次很谨慎了,可惜还是躺枪了。

太监周怀政和丁谓有私仇,这个很有理想的太监准备发动政变。他要杀掉丁谓,让寇准做宰相,让太子登基,让宋真宗当太上皇。
由于该计划过于庞大,还没实施就败露了。周怀政还没找齐人手,丁谓就已带着兵马包围了他家。周怀政一看无处可逃了,那就死吧。
周怀政自杀了,毫不知情的寇准却倒霉了。丁谓逮住机会死咬寇准参与谋反,他要乘机弄死寇准。最后,寇准虽然没被问成死罪,却被再次逐出京城。

1022年,寇准来到更偏远的雷州上任,这里连像样的住房都没有。62岁的寇准在这传授农业、兴修水利,教化当地民众习文学艺。别人常常能看到他智慧淡然的笑脸,却看不透他忧愁苦闷的内心。
一年后,忧病交加的寇准倒下了,不久后死在雷州任所上。老妻乞求大宋皇帝允许将寇准葬归老家,宋仁宗给她划拨了一点经费,但是走到半路就花光了,只得将灵枢寄埋在洛阳巩县。
据说寇准的灵枢被运往雷州渡口时,遇上了狂风暴雨。民众担心棺木被雨水冲走,就在周围插上枯竹。雨过天晴之后,这些护棺的枯竹竟然长出新芽。后人为感念这位北宋贤相,将渡口改名为“寇竹渡”。

寇准在病逝前,作了一首诗:“多病将经年,逢迎故不能。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
千年之后,再读这首诗,仍有不胜悲切之感!
楼主 秦岭一白  发布于 2019-06-10 21:57:13 +0800 CST  

楼主:秦岭一白

字数:297703

发表时间:2018-09-24 18:59:3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07 07:58:57 +0800 CST

评论数:2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