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武林傳(上)


武林傳(上)

宋書銘者,自云宋遠橋十七世孫,久客袁世凱幕,精易理,善太極。其拳名三世七,以三十七式得名。紀子修、吳鑒泉、劉恩綬、劉彩臣、姜殿臣等相邀拜謁,與宋推手。時書銘已逾古稀,然衆名家動靜不能自主,皆奔騰于宋之腕下,於是均執弟子之禮。其教練之法,爲單勢教練,令學者一勢練熟,再授一勢,無確定拳路。功成後各勢自能互相連貫,相繼不斷,故又謂之長拳。其要訣有八字歌、心會論、周身大用論、十六關要論、功用歌。于鑒泉等大有參悟焉。

黃飛鴻本名錫祥,字達雲,廣東南海人也。道光二十七年(1847)生於佛山鎮,自幼隨父 武,輾轉賣藝售藥,精於醫道舞獅。偶遇鐵橋三高徒林福成,從之學藝兩年,通鐵線拳、飛鉈,屬洪拳一脈。已而於廣州第七甫水腳開館授徒,無論男女。又于仁安街開寶芝林藥鋪。常接濟窮困,抱打不平,創工字伏虎、虎鶴雙形拳,剛柔並用,長短兼施,名聞遠近。提督吳全美聘之爲醫官,又隨劉永福赴臺灣抗日。軍敗返粵,自此行醫不授武,誡曰:“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民國八年(1919),次子黃漢森爲武林人士所害,遂不復授藝諸子。十三年(1924),廣州商團之亂,寶芝林毀於一炬。翌年悒鬱而卒,年七十有七。埋骨於白雲山,今西樵山存其紀念館。後人多有附會傳奇焉。

王正誼字子斌,直隸滄州人也。排行第五,幼喪父,從李鳳崗 六合拳法,且隨之入回教。學成,行走冀魯豫隴一帶,結交豪俠。因武術超群,猶善單刀,世稱大刀王五。久之,於京師開源順鏢局,疾惡如仇,徵善如友,頗識清正官吏,如譚繼洵是也。繼洵子譚嗣同,體素孱弱,從王五 武強身,意氣相投。維新事敗,王五欲隨嗣同往救德宗,卒未成。嗣同乃贈鳳矩寶劍與王五,自赴死地。王五欲劫法場,至已行刑,乃伏屍大哭,滌其血殮之,扶柩下瀏陽。庚子年,覩西兵無禮日甚,輒與其徒數十人,日以殺之爲事。彼乃以其爲義和團,執而殺之,且梟首示衆也。年五十餘。妻張氏封其寶劍大刀,至中共大煉鋼鐵充公銷沒。後人多有附會傳奇焉。

孫祿堂字福全,號涵齋,河北完縣人也。咸豐十年(1860)生,幼從李奎元、等 形意拳,又從程庭華 八卦拳,以闡易之義蘊,形之於拳術也。學成,遊歷江湖三年,學易修道,回鄉創蒲陽拳社。民元,逢太極拳郝爲真,解彼病厄,爲真乃以太極拳譜相贈。乃明形意、八卦、太極本爲一理,皆諸拳之基礎也。遂鼎革理法,完善三拳,以爲拳與道合,體物不遺,文武一理,且撰書爲記。朝廷聞之,拜爲文林郎,權貴多折節下交。光緒三十三年(1907),爲徐世昌幕賓,拜官知州不赴。至民國,馬一浮、胡朴安、蔡元培、陳曾則、劉春霖、陳夔龍、趙衡、汪孟舒、郎墩甫等均持弟子禮。徐世昌爲總統,聘爲總統府武承宣官。繼之,爲中央國術館武當門門長,主持國術擂臺大會,折桂者多其弟子。劍客李景林曰:“餘遍顧宇內,能集拳術之大成而獨造其極者惟孫祿堂一人耳。”蓋祿堂年過古稀,猶連勝日本高手五人,時論謂臻絕詣。晚年隱居鄉裏,竟預知仙化之日,競日如常,惟不食者兩旬。二十二年(1933),無疾而逝,年七十四。子存周,以朝代換,隱居不出。中共數來顧廬,皆堅拒之。
清史館篡修陳微明論云:“微明遊京師,遇完縣孫祿堂先生,授以內家拳術,以爲先生乃幽燕豪俠之流也;及其處之既久,乃知先生人品之高,道術之深,有非士大夫所能及者。蓋先生兼通奇門數理,精于易,著有形意太極八卦拳諸書,其術大抵借後天之複先天,由有爲以歸無爲,摧剛而爲柔,揉直而爲曲,內健外順,體乾用坤,故能沖虛不盈,變動不居,隨機制勝,時措之宜。嘗曰:‘天下之理,同歸殊途,一致百慮,大道無名,體物不遺,惟湛密者能睹其微,中和能觀其通,夫其神全者,萬物皆備於我,其不相通者,必一曲一偏之士也。’微明聞有殊才異能,必訪其人,然精於藝者,不能通其道,善爲言者,不能證於行,或守一。先生之言,暖暖姝姝而自悅,不知天地之大,四海之廣,惟先生備然侗然,無成心,無私見,故能兼取衆善而爲我之用,無相拂之辭焉。自士大夫以至於百家技術之人,其爲學以幹祿者爲多,惟先生輕利樂道,久而彌篤,負絕藝不自表暴,故能知其深者絕少。夫以先生明大道之要,識陰陽之故,通奇正之變,解生勝之機,體之於心,驗之於身,精氣內蘊,神光外發,孟子所謂直養無害,塞乎天地之間者,先生勤而行之,服而不舍。”

王有林字茂齋,山東掖縣人也。同治元年(1862)生,幼在京爲學徒。少拜全佑爲師,于弟子輩爲佼佼者。後經商,然不廢武。民國十六年(1927),上海國術同仁邀其南下,因商未赴,薦吳鑒泉代己。吳式太極遂盛於南北,世稱北王南吳。二十九年(1940)卒,立楊瑞霖爲掌門。

杜心武一名星武,字慎媿,號儒俠,道號鬥米觀居士,湖南慈利人也。同治八年(1869)生,幼 少林、鷹爪、梅花樁,又入峨眉徐霞客自然門學藝八年,精於輕功,人稱神腿。已而走鏢,頗能行俠仗義,世稱南北大俠。間入少林學十八勢與五戰拳,技益進。庚子年,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學農科。已而東京大學生柔道賽,心武技壓當場。繼之,隨宋教仁入同盟會,爲孫文侍衛,刺客不敢犯。已而隨同志回國革命,民國間嘗供職於教仁之農林部,亦嘗爲北京農業傳 所氣象學教授。革命數挫,乃佯作瘋癲,人稱杜癲。抗戰間複出,收徒萬籟聲、郭鳳岐、陶良鶴等。三十八年(1949),留居大陸,嘗爲湖南軍政委員會顧問。晚年常辟穀,一九五三年舊傷復發而卒,享年八十有五。

霍元甲字俊卿,河北東光人也。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同治八年(1869)生,父恩弟善武,屬北少林秘蹤門,長拳之亞支也。以元甲體弱,故不傳武藝。元甲乃偷學苦練,竟別創迷宗藝,名聞遐邇。適有俄國力士來津設擂,稱打遍中華無敵手,元甲躍上擂臺,彼不戰而逃。山東俠士劉振聲慕名來投,收爲弟子,始傳藝于外人。戊戌年,大刀王五避亂津門,深與接納。已而王五披難,洋人梟其頭顱示衆,元甲乃與振聲盜回首級,與老殘劉鶚縫合其屍,殮贊爲安。宣統元年(1909),英力士奧皮音設擂於上海,侮華人曰東亞病夫。元甲乃往打擂,聲明曰:“世譏我國爲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一試。今專收外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奧皮音聞而怯逃,元甲遂名馳天下。翌年,得農勁蓀之助,於滬辦精武體育會,云:“欲使國強,非人人 武不可。”孫文聞而嘉之,親書尚武精神四字惠贈。是年,日本柔道會十餘人挑戰元甲,相繼敗績,遂奉酒筵,陽作阿諛。席間見霍嗆咳,薦醫爲治,用慢性爛肺藥,致病益而亡,年四十二。今天津存其紀念館。子東閣赴南洋辦精武會,名震異邦,一九五六年卒。後人多有附會傳奇焉。

吳鑒泉,一名愛伸,大興滿人也,烏佳哈拉氏,從漢姓吳。同治九年(1870)生,父全佑爲楊露蟬弟子,鑒泉幼承庭訓,心法脈傳。至民國十年(1921),自創一支,松靜自然,架式緊湊,緩慢連綿,不縱不跳,長於柔化,世稱吳式太極。民國十七年(1928),入上海精武會,張群、褚民誼、王曉籟曾來聆教。後創鑒泉太極拳社,桃李滿天下。三十一年(1942)卒,年七十三。

王子平字永安,滄州回人也。光緒七年(1881)生,世代 武,頗有家傳,又從沙寶興、馬雲龍 滑拳,從楊鴻修 查拳,益精進,善劍術。力可捋飛磨,人稱千斤王。民國八年(1919),俄力士康泰爾設擂于京城,武林應戰者雲集,然段祺瑞恐生事端,故改爲演武會。時子平供職於京師,乃往觀之。康泰爾乍出,王一躍登臺,甫交手,康已掊地,時會場呼噪嘩聲大作,康就地爬起,不知潛匿何許矣。未幾,又有美力士沙利文等設擂於上海,張幟曰萬國競武場。子平往戰而勝之,聲名大熾。後投張之江,助其興國術館。晚年曾隨周恩來訪問緬甸。一九七三年卒,享年九十三。

王政和又名尼寶,字宇僧,號薌齋,河北深縣人也。光緒十一年(1885)生,幼從郭雲深 形意拳,盡得精髓。又往少林訪衡林大師,學心意拳。概心意形意同源而異流,薌齋乃融合之,名曰意拳,意在凝神定意,摒棄套路,返乎自然。繼之,赴滬設帳,或賜名曰大成拳,薌齋曰:“學術本無止境,何來大成之說”,遂不易字。時有匈牙利之拳擊冠軍索戰,薌齋以舉手即彈落之。彼回歐撰文,甚服膺中華武術焉。又有日人八田一朗、澤井健一相繼來戰,皆敗之。澤井乃求爲弟子,學成回日,改意拳爲太氣拳,藝冠諸島,日人尊之爲武聖。民國三十六年(1947),于北平創拳學研會,傳意拳站樁功,風靡全國。晚號矛盾老人,一九六三年病逝于天津,以姚宗勳傳其衣缽。

李鴻字景華,薊縣人也。戊戌年生,幼隨叔父客居滄州,學輕身術。長而爲盜,入深宅高牆如探囊耳。每盜一處,必貽紙燕子一隻,所盜皆高官大賈,百姓義之,久之名噪平津,號燕子李三。民國十三年(1928),失手遭擒,判八年徒刑。竟越獄逃脫,世傳其有縮骨術。二十三年(1934),再系於獄。獄卒史海山懼其逃脫,乃免其勞役,深相接納,且任其來去也。李三亦信守然諾,每行盜已,輒必返獄,且多饋海山等。故猶失盜不止,亦皆紙燕子。警署大驚,陰查獲此事,乃拘海山。李三聞訊欲救之,反被擒獲。翌年審理,從重判十二年徒刑,且腳戴木狗子。獄卒猶善待之,竟娶一婦,惟刑具不敢去。時有律師名蔡禮者爲之上訴,旋將重審,已死於煙癮與木狗子矣。年才四十。有師弟名趙金銘,亦一時飛賊。曾盜北京衛戍司令于學忠,名與李三相亞。後失手入獄,出而爲燒窯工,不復爲盜。又有弟子名李聖五,托李三之名,行盜於濟南。後中共入城,亦莫奈之何。然聖五好色,警察終於姘婦處擒而槍決之。後人多合師徒爲一人,實附會傳奇焉。

韓慕俠一名金庸,天津人也。庚子年生,少從張占魁 形意、八卦拳,於津門與霍元甲齊名,周恩來嘗從學藝。民國八年(1919),俄人康泰爾設擂於京,慕俠直入六國飯店索戰敗之。已而,爲黃埔軍校首席國術教官。繼之,爲二十九軍編軍體拳,又傳大刀法,力可斷大竹,專克倭刀。故長城會戰,日軍死傷甚衆,大刀居大功焉,世傳之大刀歌濫觴於此也。民國三十六年(1947),死於痢疾,葬于天津西青區,年四十四。

萬籟聲本名常青,武昌人也。光緒二十九年(1903)生,少居北京,考入國立大學森林系,畢業留校任教。間從趙鑫洲 少林六合拳,又從杜心武 自然門內功,複攬各家之勝,融會貫通,有大成。民國十七年(1928),撰《武林彙宗》,署名籟聲。無何,赴南京比武,拔乎其萃。廣東 李濟琛見而愛之,聘爲兩廣國術館長,授少將。多有不服者登門挑戰,盡折服之,名震兩廣。共和國立國,改道行醫,定居福州,亦未廢武學也。一九九二年卒,享年九十。今福州存其紀念園焉。

楼主 夏双刃  发布于 2005-04-14 15:45:00 +0800 CST  

武林传(上)

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十七世孙,久客袁世凯幕,精易理,善太极。其拳名三世七,以三十七式得名。纪子修、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相邀拜谒,与宋推手。时书铭已逾古稀,然众名家动静不能自主,皆奔腾于宋之腕下,于是均执弟子之礼。其教练之法,为单势教练,令学者一势练熟,再授一势,无确定拳路。功成后各势自能互相连贯,相继不断,故又谓之长拳。其要诀有八字歌、心会论、周身大用论、十六关要论、功用歌。于鉴泉等大有参悟焉。

黄飞鸿本名锡祥,字达云,广东南海人也。道光二十七年(1847)生于佛山镇,自幼随父习武,辗转卖艺售药,精于医道舞狮。偶遇铁桥三高徒林福成,从之学艺两年,通铁线拳、飞铊,属洪拳一脉。已而于广州第七甫水脚开馆授徒,无论男女。又于仁安街开宝芝林药铺。常接济穷困,抱打不平,创工字伏虎、虎鹤双形拳,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名闻远近。提督吴全美聘之为医官,又随刘永福赴台湾抗日。军败返粤,自此行医不授武,诫曰:“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民国八年(1919),次子黄汉森为武林人士所害,遂不复授艺诸子。十三年(1924),广州商团之乱,宝芝林毁于一炬。翌年悒郁而卒,年七十有七。埋骨于白云山,今西樵山存其纪念馆。后人多有附会传奇焉。

王正谊字子斌,直隶沧州人也。排行第五,幼丧父,从李凤岗习六合拳法,且随之入回教。学成,行走冀鲁豫陇一带,结交豪侠。因武术超群,犹善单刀,世称大刀王五。久之,于京师开源顺镖局,疾恶如仇,征善如友,颇识清正官吏,如谭继洵是也。继洵子谭嗣同,体素孱弱,从王五习武强身,意气相投。维新事败,王五欲随嗣同往救德宗,卒未成。嗣同乃赠凤矩宝剑与王五,自赴死地。王五欲劫法场,至已行刑,乃伏尸大哭,涤其血殓之,扶柩下浏阳。庚子年,睹西兵无礼日甚,辄与其徒数十人,日以杀之为事。彼乃以其为义和团,执而杀之,且枭首示众也。年五十余。妻张氏封其宝剑大刀,至中共大炼钢铁充公销没。后人多有附会传奇焉。

孙禄堂字福全,号涵斋,河北完县人也。咸丰十年(1860)生,幼从李奎元、等习形意拳,又从程庭华习八卦拳,以阐易之义蕴,形之于拳术也。学成,游历江湖三年,学易修道,回乡创蒲阳拳社。民元,逢太极拳郝为真,解彼病厄,为真乃以太极拳谱相赠。乃明形意、八卦、太极本为一理,皆诸拳之基础也。遂鼎革理法,完善三拳,以为拳与道合,体物不遗,文武一理,且撰书为记。朝廷闻之,拜为文林郎,权贵多折节下交。光绪三十三年(1907),为徐世昌幕宾,拜官知州不赴。至民国,马一浮、胡朴安、蔡元培、陈曾则、刘春霖、陈夔龙、赵衡、汪孟舒、郎墩甫等均持弟子礼。徐世昌为总统,聘为总统府武承宣官。继之,为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主持国术擂台大会,折桂者多其弟子。剑客李景林曰:“余遍顾宇内,能集拳术之大成而独造其极者惟孙禄堂一人耳。”盖禄堂年过古稀,犹连胜日本高手五人,时论谓臻绝诣。晚年隐居乡里,竟预知仙化之日,竞日如常,惟不食者两旬。二十二年(1933),无疾而逝,年七十四。子存周,以朝代换,隐居不出。中共数来顾庐,皆坚拒之。
清史馆篡修陈微明论云:“微明游京师,遇完县孙禄堂先生,授以内家拳术,以为先生乃幽燕豪侠之流也;及其处之既久,乃知先生人品之高,道术之深,有非士大夫所能及者。盖先生兼通奇门数理,精于易,着有形意太极八卦拳诸书,其术大抵借后天之复先天,由有为以归无为,摧刚而为柔,揉直而为曲,内健外顺,体干用坤,故能冲虚不盈,变动不居,随机制胜,时措之宜。尝曰:‘天下之理,同归殊途,一致百虑,大道无名,体物不遗,惟湛密者能睹其微,中和能观其通,夫其神全者,万物皆备于我,其不相通者,必一曲一偏之士也。’微明闻有殊才异能,必访其人,然精于艺者,不能通其道,善为言者,不能证于行,或守一。先生之言,暖暖姝姝而自悦,不知天地之大,四海之广,惟先生备然侗然,无成心,无私见,故能兼取众善而为我之用,无相拂之辞焉。自士大夫以至于百家技术之人,其为学以干禄者为多,惟先生轻利乐道,久而弥笃,负绝艺不自表暴,故能知其深者绝少。夫以先生明大道之要,识阴阳之故,通奇正之变,解生胜之机,体之于心,验之于身,精气内蕴,神光外发,孟子所谓直养无害,塞乎天地之间者,先生勤而行之,服而不舍。”

王有林字茂斋,山东掖县人也。同治元年(1862)生,幼在京为学徒。少拜全佑为师,于弟子辈为佼佼者。后经商,然不废武。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国术同仁邀其南下,因商未赴,荐吴鉴泉代己。吴式太极遂盛于南北,世称北王南吴。二十九年(1940)卒,立杨瑞霖为掌门。

杜心武一名星武,字慎愧,号儒侠,道号斗米观居士,湖南慈利人也。同治八年(1869)生,幼习少林、鹰爪、梅花桩,又入峨眉徐霞客自然门学艺八年,精于轻功,人称神腿。已而走镖,颇能行侠仗义,世称南北大侠。间入少林学十八势与五战拳,技益进。庚子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学农科。已而东京大学生柔道赛,心武技压当场。继之,随宋教仁入同盟会,为孙文侍卫,刺客不敢犯。已而随同志回国革命,民国间尝供职于教仁之农林部,亦尝为北京农业传习所气象学教授。革命数挫,乃佯作疯癫,人称杜癫。抗战间复出,收徒万籁声、郭凤岐、陶良鹤等。三十八年(1949),留居大陆,尝为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晚年常辟谷,一九五三年旧伤复发而卒,享年八十有五。

霍元甲字俊卿,河北东光人也。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同治八年(1869)生,父恩弟善武,属北少林秘踪门,长拳之亚支也。以元甲体弱,故不传武艺。元甲乃偷学苦练,竟别创迷宗艺,名闻遐迩。适有俄国力士来津设擂,称打遍中华无敌手,元甲跃上擂台,彼不战而逃。山东侠士刘振声慕名来投,收为弟子,始传艺于外人。戊戌年,大刀王五避乱津门,深与接纳。已而王五披难,洋人枭其头颅示众,元甲乃与振声盗回首级,与老残刘鹗缝合其尸,殓赞为安。宣统元年(1909),英力士奥皮音设擂于上海,侮华人曰东亚病夫。元甲乃往打擂,声明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今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奥皮音闻而怯逃,元甲遂名驰天下。翌年,得农劲荪之助,于沪办精武体育会,云:“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孙文闻而嘉之,亲书尚武精神四字惠赠。是年,日本柔道会十余人挑战元甲,相继败绩,遂奉酒筵,阳作阿谀。席间见霍呛咳,荐医为治,用慢性烂肺药,致病益而亡,年四十二。今天津存其纪念馆。子东阁赴南洋办精武会,名震异邦,一九五六年卒。后人多有附会传奇焉。

吴鉴泉,一名爱伸,大兴满人也,乌佳哈拉氏,从汉姓吴。同治九年(1870)生,父全佑为杨露蝉弟子,鉴泉幼承庭训,心法脉传。至民国十年(1921),自创一支,松静自然,架式紧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世称吴式太极。民国十七年(1928),入上海精武会,张群、褚民谊、王晓籁曾来聆教。后创鉴泉太极拳社,桃李满天下。三十一年(1942)卒,年七十三。

王子平字永安,沧州回人也。光绪七年(1881)生,世代习武,颇有家传,又从沙宝兴、马云龙习滑拳,从杨鸿修习查拳,益精进,善剑术。力可捋飞磨,人称千斤王。民国八年(1919),俄力士康泰尔设擂于京城,武林应战者云集,然段祺瑞恐生事端,故改为演武会。时子平供职于京师,乃往观之。康泰尔乍出,王一跃登台,甫交手,康已掊地,时会场呼噪哗声大作,康就地爬起,不知潜匿何许矣。未几,又有美力士沙利文等设擂于上海,张帜曰万国竞武场。子平往战而胜之,声名大炽。后投张之江,助其兴国术馆。晚年曾随周恩来访问缅甸。一九七三年卒,享年九十三。

王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号芗斋,河北深县人也。光绪十一年(1885)生,幼从郭云深习形意拳,尽得精髓。又往少林访衡林大师,学心意拳。概心意形意同源而异流,芗斋乃融合之,名曰意拳,意在凝神定意,摒弃套路,返乎自然。继之,赴沪设帐,或赐名曰大成拳,芗斋曰:“学术本无止境,何来大成之说”,遂不易字。时有匈牙利之拳击冠军索战,芗斋以举手即弹落之。彼回欧撰文,甚服膺中华武术焉。又有日人八田一朗、泽井健一相继来战,皆败之。泽井乃求为弟子,学成回日,改意拳为太气拳,艺冠诸岛,日人尊之为武圣。民国三十六年(1947),于北平创拳学研会,传意拳站桩功,风靡全国。晚号矛盾老人,一九六三年病逝于天津,以姚宗勋传其衣钵。

李鸿字景华,蓟县人也。戊戌年生,幼随叔父客居沧州,学轻身术。长而为盗,入深宅高墙如探囊耳。每盗一处,必贻纸燕子一只,所盗皆高官大贾,百姓义之,久之名噪平津,号燕子李三。民国十三年(1928),失手遭擒,判八年徒刑。竟越狱逃脱,世传其有缩骨术。二十三年(1934),再系于狱。狱卒史海山惧其逃脱,乃免其劳役,深相接纳,且任其来去也。李三亦信守然诺,每行盗已,辄必返狱,且多馈海山等。故犹失盗不止,亦皆纸燕子。警署大惊,阴查获此事,乃拘海山。李三闻讯欲救之,反被擒获。翌年审理,从重判十二年徒刑,且脚戴木狗子。狱卒犹善待之,竟娶一妇,惟刑具不敢去。时有律师名蔡礼者为之上诉,旋将重审,已死于烟瘾与木狗子矣。年才四十。有师弟名赵金铭,亦一时飞贼。曾盗北京卫戍司令于学忠,名与李三相亚。后失手入狱,出而为烧窑工,不复为盗。又有弟子名李圣五,托李三之名,行盗于济南。后中共入城,亦莫奈之何。然圣五好色,警察终于姘妇处擒而枪决之。后人多合师徒为一人,实附会传奇焉。

韩慕侠一名金庸,天津人也。庚子年生,少从张占魁习形意、八卦拳,于津门与霍元甲齐名,周恩来尝从学艺。民国八年(1919),俄人康泰尔设擂于京,慕侠直入六国饭店索战败之。已而,为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继之,为二十九军编军体拳,又传大刀法,力可断大竹,专克倭刀。故长城会战,日军死伤甚众,大刀居大功焉,世传之大刀歌滥觞于此也。民国三十六年(1947),死于痢疾,葬于天津西青区,年四十四。

万籁声本名常青,武昌人也。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少居北京,考入国立大学森林系,毕业留校任教。间从赵鑫洲习少林六合拳,又从杜心武习自然门内功,复揽各家之胜,融会贯通,有大成。民国十七年(1928),撰《武林汇宗》,署名籁声。无何,赴南京比武,拔乎其萃。广东 李济琛见而爱之,聘为两广国术馆长,授少将。多有不服者登门挑战,尽折服之,名震两广。共和国立国,改道行医,定居福州,亦未废武学也。一九九二年卒,享年九十。今福州存其纪念园焉。




还是希望大家适应繁体字。
楼主 夏双刃  发布于 2005-04-15 08:45:28 +0800 CST  
答楼上:韩慕俠“直入六國飯店索戰敗之”,并不是当众败之。康泰爾第二天不是不可以再出来的,只要脸皮厚点,再说说不定有出场费或者经纪人呢,而且上文也已说了,“改为演武会”了。霍元甲则两次与外国人较量都没有动手,是对手怯于他的声明,自己先开溜了。
楼主 夏双刃  发布于 2005-04-15 17:05:45 +0800 CST  
没什么,欢迎指正!

做不到面面俱到确实很惭愧。

但随便翻本二十四史,看看有多少人能得到上文孙禄堂这么多的笔墨,

我没有学谁,也不想遮掩。用文言但不能太文的原因我早已说过了,本不该再说:文言文才可流传后代,才是写史的语言;白话不行,因为一个世代有一个世代的白话,你若用白话写史,200年后就没人能看懂了。社会发展越来越快,语言也是。之所以不能太文,是符合近代人物和现代人物的需要。

鄙人素来喜欢诗词,喜欢典故,喜欢骈骊,翻我的帖子可以看到。至于文言好坏与否,光我认识的人里就有很多强于我的,所以更要见贤思齐。

鄙人也爱写白话文(现代文),现在已在深圳版开专栏,若不是把煮酒的事当正经事,只怕下笔全是白话。

我实在没有吓唬人的意思,还请楼上的兄台海涵。
楼主 夏双刃  发布于 2005-06-04 02:42:37 +0800 CST  
要补,一定。有资料提供吗?

多谢“铁匠”兄,呵。
楼主 夏双刃  发布于 2005-06-05 01:15:02 +0800 CST  
武术在民国被尊为国术,但解放后旧被打成四旧了。民国时,韩慕侠为二十九军编军体拳和大刀法,在长城会战中砍得日军很惨,因为东洋和西洋刀法重力量,都是从上往下猛劈,容易失去重心;我国的刀法重下盘,挥刀上迎后马上就可以有下手。日常的训练确实很重要。听说建国后,曾经有人找孙禄堂之子帮助解放军训练军体拳,被拒绝,可能还是因为破四旧期间,对武术大师不够尊重的缘故。
楼主 夏双刃  发布于 2005-09-04 16:07:32 +0800 CST  
孙存周——孙禄堂之子
楼主 夏双刃  发布于 2005-09-07 14:02:40 +0800 CST  

楼主:夏双刃

字数:9097

发表时间:2005-04-14 23: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08 23:59:04 +0800 CST

评论数: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