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已出版)


@Ridiculogical 2015-07-22 21:54:52
制度还不成熟,个人发挥的余地就大 -- 好坏都是。对比宋,明的制度成熟之后,昏君和英雄的作用,都不那么明显了。
-----------------------------
的确如此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3 19:59:42 +0800 CST  
@雪霁云山 2015-07-23 20:31:38
这段 历史 十分混乱和精彩,渴望了解,大力支持楼主,千万不要太监。
-----------------------------
我会尽量坚持下去的。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3 21:22:06 +0800 CST  
考虑到不是重点,八王之乱这一部分写得相对比较简单。请大家谅解。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3 21:49:26 +0800 CST  
简单科普一下
西晋的这场内乱持续时间长达16年,对晋朝甚至整个中国的历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主要的参与者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等八位诸侯王,《晋书》将他们合为一传,故史称为“八王之乱”。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3 21:51:31 +0800 CST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4 09:16:34 +0800 CST  
NO.7

得知这个消息,司马颖不由大惊——这些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在箭雨中成长,其战斗力非比寻常,而自己的部队刚刚与司马越打过一场恶战,人困马疲,怎么可能敌得过这些如野兽一样凶悍的异族人?

他满脸愁容,忧心忡忡,表情看起来就和如今欠了黑社会一大笔钱的人差不多。

就在这时,一员五十多岁的老将自告奋勇挺身而出:殿下无须担心,我愿意召集匈奴五部,共赴国难!

此人正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匈奴人刘渊。

刘渊怎么会在这里呢?

原来,八王乱起的时候,司马颖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特意遣使征召刘渊。而刘渊也希望能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证明自己,因此一拍即合,当即应召。

此后,他在司马颖手下颇受重用,先后担任宁朔将军、辅国将军、冠军将军等职。

然而,就在前段时间,看到西晋的局势乱成一团,各地豪杰并起,素来桀骜不驯的匈奴人也开始坐不住了,在刘渊的堂祖父左贤王刘宣的鼓动下,他们决心推举刘渊为首,起兵造反,并马上派人到邺城告知刘渊。

刘渊听了非常激动,便马上找到司马颖,以参加葬礼为由请求回家,但司马颖却坚决不同意,无奈,刘渊只得让老家的族人先准备起来,自己再相机行事。

这次,正是为了找到脱身的机会,才有了刘渊上面的言语。

不过,尽管刘渊信誓旦旦,但司马颖却还是将信将疑:五部之众,真的能来吗?就算真的来了,鲜卑、乌桓来去如风,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我觉得还是先避其锋锐,退保洛阳为妥。你看如何?

刘渊慷概激昂地说:一旦您主动退出邺城,那就是示弱于人,必然会被天下人看轻,何况就算到了洛阳,有司马颙和张方在,您还能有现在这样的权势吗?殿下是武帝之子,功勋卓著,威名远播,岂是王浚、司马腾这种小人可比的!鲜卑人虽然悍勇,但我们匈奴五部也不是吃素的。殿下您只要安抚将士,守住邺城,我回去召来五部将士,一定取王浚、司马腾两个逆贼的项上人头!

这段话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感性的吹捧,更有豪迈的誓言,司马颖听得热血沸腾,连声叫好,便不再犹豫,当场拍板,让他马上回去召集五部。

一回到老家,刘渊就被族人拥立为大单于,很快就有了五万之众。

这时有消息传来,司马颖已经被王浚等人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带着皇帝司马衷和几十个随从狼狈逃到了洛阳。

刘渊不由叹道:烂泥扶不上墙,朽木做不成梁。司马颖实在是太没用了,真是个奴才!不过呢,话是这么说,我毕竟和他有过约定,不救他好像说不过去啊!

刘宣等人连忙劝谏:晋朝对我们像使唤奴隶一样,我们怎么能再为他们效忠呢?如今他们自相残杀,这正是上天要灭亡他们,是上天要让我们复兴呼韩邪单于的事业!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请大单于切勿迟疑!

呼韩邪是西汉末年的匈奴单于,当时匈奴内讧衰落,他率部向汉朝称臣,后又重归漠北,复兴匈奴。很显然,刘宣是希望刘渊效仿呼韩邪,脱离汉人的统治,重新成为草原的主宰!

听了刘宣的话,刘渊连连点头,随即发表了一段重要讲话:英雄不问出处,帝王岂有定数!大禹出于西戎,周文王生于东夷。如今我们有如此多的部众,足以横行天下,上可以像汉高祖一样统一全国,下可以像魏武帝一样占踞中原,呼韩邪何足道哉!

接着他又说:汉朝国祚绵长,恩德结于人心,我的先人是汉室之外甥,与汉室约为兄弟,由我来继承汉朝大业,名正言顺。我们应当以汉为国号,以争取人心。

这就是刘渊的眼光。

这就是刘渊的见识。

眼光有多远,才能走多远。

见识有多高,才能飞多高。

显然,刘渊之所以能名留史册,他建立的汉国之所以能灭掉西晋这个庞然大物,绝对不是偶然!

刘渊的这番话,让所有在场的匈奴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大单于圣明,非我等所及!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4 09:25:39 +0800 CST  
@千古忠臣侯景 2015-07-24 13:04:09
宇文部是匈奴部落吧,拓跋部其实也是原来北匈奴余种自称鲜卑的,在拓跋焘之前一直被人称作索头,从没人叫拓跋部是鲜卑,两晋那么些个所谓鲜卑估计只有慕容部算是正牌鲜卑。
-----------------------------
鲜卑本身就是部落联盟。
他们具体的血统如何已经很难考证了。
不过,《魏书》认为宇文部是匈奴种,“出于辽东塞外,其先南单于远属也,世为东部大人。其语与鲜卑颇异。”一般认为,宇文部应该是东汉时北匈奴瓦解后的余众与鲜卑族长期杂处而被同化的后裔。

至于拓跋部,被称为索头,也许还是因为发辫的原因吧。当然,拓拔部很可能也融合了一部分匈奴的血统。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4 15:34:57 +0800 CST  
@明轩公子 2015-07-24 10:40:07
心远叔进度很快嘛
-----------------------------
前面的不是重点,所以写得较为简略。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4 16:58:47 +0800 CST  
@人生有春也有秋 2015-07-23 23:25:41
打卡
-----------------------------
谢谢老朋友支持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4 20:14:59 +0800 CST  
@逍遥野人 2015-07-24 12:33:51
签到怎么发不出来
-----------------------------
看到了啊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4 21:57:02 +0800 CST  
@不倒带的AB面 2015-07-24 13:55:32
标记一
-----------------------------
谢谢支持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5 09:00:38 +0800 CST  
回复第134楼, @云淡心远
考虑到不是重点,八王之乱这一部分写得相对比较简单。请大家谅解。
--------------------------
@Ridiculogical 2015-07-24 07:00:55
确实,这些位都上不了台面,成不了大菜。
-----------------------------
是的。司马家的智商可能都被司马懿司马昭这一辈用光了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5 14:51:45 +0800 CST  
@孤子一枚 2015-07-25 14:53:39
掉炸天
-----------------------------
谢谢夸奖,欢迎常来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5 18:24:09 +0800 CST  
@wangmingsong2011 2015-07-25 09:51:33
顶帖
-----------------------------
谢谢老朋友支持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5 22:15:53 +0800 CST  
@骊明 2015-07-26 09:40:23
顶帖.纷乱的八王之乱需要细细地理清楚.
-----------------------------
谢谢老朋友支持,八王之乱我写得相对简单,后面的故事更精彩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6 13:34:21 +0800 CST  
@xiaoliang556 2015-07-26 13:50:34

-----------------------------
欢迎新朋友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6 17:04:40 +0800 CST  
@廖正华 2015-07-25 23:20:49
顶!
-----------------------------
谢谢支持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6 20:48:44 +0800 CST  
@wangmingsong2011 2015-07-26 21:03:05
司马家族的人们不是主人公,八王之乱写的简单点可以理解。只是稍微感觉刘渊这个人的形象略模糊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是我读的不仔细。希望后续中可以把他和后面的他们都写活。
-----------------------------
可能还是写得太简单了。
或者是不是次序的问题,开头写了刘渊,接着是八王之乱,后面又写刘渊。也许应该先写八王之乱,然后让刘渊出场,集中写刘渊。
我考虑一下,以后该怎么改。
谢谢王兄。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6 21:47:52 +0800 CST  
感谢大家的支持,下面继续更新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7 09:06:31 +0800 CST  
NO.8

公元304年10月,刘渊正式称王,国号汉,建都于左国城(今山西方山)。

这就是十六国里的第一个国家——匈奴汉国(后改名赵,史称汉赵或前赵),五胡十六国的大幕就此拉开。

建立之初的汉国,其实是相当脆弱的,地盘不大,兵马不多,不过好在当时的晋朝中央政府内乱不已,自顾不暇,根本没有精力搭理在边远地区闹腾的刘渊。对刘渊有威胁的,只有附近的并州(治所今山西太原)都督司马腾。

司马腾连续数次派军前去攻打刘渊,都被汉军打败。

刘渊趁机派大将刘曜(刘渊的堂侄)等人四处攻城略地,先后攻下了屯留(今山西屯留)、长子(今山西长子)等地,实力大增。

然而次年,刘渊的老巢离石(今山西吕梁离石区)一带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他扩张的步伐也不得不慢了下来。

就在这段时间,晋朝的时局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如当初刘渊所料,司马颖逃到洛阳后,马上就像投案自首的犯人一样被控制了起来,不仅失去了所有权力,而且几乎失去了人生自由,大权控制在司马颙部下大将张方的手上,不久,张方又劫持皇帝司马衷和司马颖等人到了长安。

长安是司马颙的根据地,此后自然是司马颙说一不二,专掌朝政。

他改立司马炽(司马炎第二十五子)为皇太弟,司马颖则失去了所有职务,成了闲人一个。

不过司马颙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公元305年7月,关东的东海王司马越联合了范阳王司马虓(读xiāo,司马懿弟弟司马馗的孙子)、幽州都督王浚等人发兵征讨司马颙,并于次年攻入长安,携皇帝司马衷东返洛阳。

司马颙逃入太白山躲了起来,后被司马越设计诱杀。

司马颖也在逃亡路上被抓到邺城,后被范阳王司马虓的部下秘密处死。

历时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至此宣告结束,司马越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不久,49岁的皇帝司马衷因食物中毒而死——究竟是谁下的毒,你懂的。

可怜的傻皇帝自登基以来一直就像击鼓传花游戏里的花一样被人传来传去,现在,在传到第八个人(思考题:哪八人?)手上的时候,游戏终于Game Over了,他也终于解脱了。

司马衷死后,司马越拥立23岁的皇太弟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当然,司马炽依然只是个傀儡,司马越才是真正的实际控制者,他身兼太傅、录尚书事等几大要职,独揽朝政大权,几个弟弟也都手握重兵,雄踞一方——他的三弟高密王司马略出任征南大将军、荆州都督,镇守襄阳(今湖北襄阳);四弟南阳王司马模则任征西大将军,镇守长安;二弟新蔡王司马腾本来担任并州刺史,后来又调任司、冀二州都督,镇守邺城。

接替司马腾担任并州刺史的是刘琨。

刘琨,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和刘备同宗)。他风流倜傥,才气纵横,年轻时就名气很大,是著名的二十四友(不知道的请百度)之一,还曾和好友祖逖一起创造了“闻鸡起舞”和“枕戈待旦”两个著名的成语(不知道的请百度)。

后来他因协助司马越讨平关中而被封为广武侯。

在并州,刘琨很快就显示了他与前任司马腾的区别——如果说司马腾因其皇族血统可以称为VIP,那么刘琨堪称MVP。

在上任的途中,他就遇到了刘渊派来阻截的大军,一番恶战下来,匈奴人大败,刘琨遂乘胜进入晋阳(今山西太原)城。

之后,刘琨又经常派间谍潜入匈奴汉国内部,偷偷散布流言,弄得汉国内部人心惶惶,很多人都归降了刘琨。

总之,在刘琨手里,刘渊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

愚者认死理,智者懂变通,很快,刘渊就调整了自己的进攻方向。
楼主 云淡心远  发布于 2015-07-27 09:15:40 +0800 CST  

楼主:云淡心远

字数:717541

发表时间:2015-07-15 17: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04 12:48:32 +0800 CST

评论数:140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