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近代欧洲五强争霸(1740-1945年)

@笑脸789789 2019-04-22 13:09:01
好久不见煮酒版热门啦
-----------------------------
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2 13:23:18 +0800 CST  
@MoqiOoo 2019-04-22 13:26:53
西吉斯孟德——奥地利帝国、德意志帝国与大英帝国的开山老祖
-----------------------------
大英帝国也是?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2 13:45:09 +0800 CST  
@刮目而视 2019-04-22 14:56:10
1,2世界大战好像都和欧洲有关把?
-----------------------------
嗯 就是欧洲由欧洲争霸开启的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2 15:15:21 +0800 CST  
@58蔡永芳5S3 2019-04-22 14:44:23
欧洲文化,非常喜欢,我们现在国人境界也提高了,多了解些文化挺好的,与国际接轨
-----------------------------
确实是,这是我写此文的初衷之一。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2 15:20:51 +0800 CST  
@勾敢叶123 2019-04-22 17:02:56
帖子写的不错,接着更
-----------------------------
谢谢鼓励,晚上更新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2 17:13:01 +0800 CST  
@逍遥羽士 2019-04-22 17:21:11
支持楼主!
-----------------------------
谢谢大神支持!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2 17:49:11 +0800 CST  
@韦有德 2019-04-22 17:51:15
为什么是1740年啊
-----------------------------
谢谢支持,1740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腓特烈大帝带着普鲁士正式登上大国争霸舞台。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2 18:03:00 +0800 CST  
父亲去世当天,特雷西亚就戴上了奥地利大公的桂冠,开始她的统治。她在这个宫殿中度过了自己最愉快的时光,现在成为这个宫殿的主人,南向而坐,一切既熟悉又陌生。
面对着跪在他面前的臣子,这里面有些人是跟自己一起长大,有些人是看着自己长大。现在一切都不一样,特雷西亚知道她与他们之间永远的隔开了,而帝国所承担的所有负担都得由自己来扛起。
特蕾西亚刚一登基,街道墙壁上就出现了“我们不需要一个女人来统治,巴伐利亚选帝侯才是我们的新主人”的标语。她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她有两件事必须立即完成:一是稳住国内局势,一是争取国际支持。
前面说过,专心继承问题的查理六世给女儿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首当其冲的是内阁会议的六位大臣。特蕾西亚最要紧的任务是稳固这个统治核心。
六位大臣的年龄平均是68岁。这个岁数即使在现在也是不小的了。在那个医学似巫术的年代,活这么久是很难得的。一方面是他们比较会养生,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平时都不怎么操心。到了这个年纪,多少的雄心壮志早已经磨得差不多了,最大的愿望是握住自己的权力,保住自己的位子,安度晚年。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2 19:10:15 +0800 CST  
第二天,内阁会议。
女王会做什么呢?这六位大臣不安的思索着。他们怀着惊恐的心情担心自己要被辞退了。一个这么年轻的女子怎么会任用六个垂垂老矣的老家伙呢。他们怀着紧张的心情倾听女王的开场。
特蕾西亚不忙不慌。
她花大段时间描绘了已故君主——自己父亲的事业,怀着崇敬的心情赞许父亲多年的辛勤付出。
各位大臣纷纷躬身表示赞同。
然后特雷西亚表示只有自己才有权继承父亲的王位,并将论据、论证过程以及论点详细的说了一遍。
各位大臣纷纷躬身表示赞同,想着下一个该说道自己了。
然后,特蕾西亚说起了自己的丈夫斯蒂芬,称赞了他的品德,认可他的能力,称只有斯蒂芬才是合法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里说明一下,特蕾西亚或许可以继承奥地利大公国等家族领地,但是帝国皇帝是要经过选举的,而且只有男性才可以当选。
各位大臣汗都流下来了:正如自己害怕的那样,特蕾西亚要重用丈夫洛林家族的人了。
最后,就在各位大臣已经面露不安的时候,特蕾西亚终于提到了他们,她表示将继续留用六位大臣。希望凭借他们的忠诚,保住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完整,保证帝国的荣誉。
此时,六位大臣们已经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下了,而心里装的唯有对女王的感恩戴德。
显然,特蕾西亚是在玩了一个心理手段,让六位大臣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老大。当然特蕾西亚也是离不开他们的,每一位大臣都是一股势力,在这危机时刻,都可能成为危险的来源。现在,稳定才是关键。
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2 19:17:37 +0800 CST  
@u2814 2019-04-22 19:17:01
AEIOU
以奥地利的意志主宰世界
联姻统一欧洲
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
是的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2 20:14:34 +0800 CST  
但是,特雷西亚知道,这一切都是花架子。她可以迅速扑灭国内的几处叛乱,但是,真正的挑战来自外面,来自周围国家的虎视眈眈。如果不能挫败外国对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觊觎,将国家带出这次危机,一切都是徒劳。
之前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经过几个世纪的争霸战争,法国取代哈布斯堡家族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存在,但是奥地利可以拉拢英国和俄罗斯制衡法国的独霸企图。这是查理七世敢于立特蕾西亚为继承人的底气所在。
但是,奥地利面临的形势仍然很不乐观,我们不妨借着地图简单来分析一下:
从西边逆时针起:西班牙,自从王室变为波旁家族,已经成了法国小弟,要继续夺回被奥地利瓜分的地盘;法国,自然是要彻底打垮奥地利,登上欧洲霸主宝座;帝国诸邦,像巴伐利亚、萨克森等国家,时刻找机会削弱奥地利实力;土耳其,和奥地利刚刚打完架;而南边是大海,我们知道大海是最无情的。
事实上,经过几百年的混战,和奥地利地理上接壤的国家没有几个关系好的,奥地利在地理上基本已经被包围了。当然,英国和俄罗斯是自己的盟友,危机时候可以依靠,但是不确定因素太多。毕竟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英国就没有出兵,而俄罗斯是一个极容易发生政变的国家,内部十分不稳定,因此也不能完全依靠。
特蕾西亚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奥地利最大的敌人是法国,只要让法国认可她的继承权,剩下一切都好说。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3 11:24:51 +0800 CST  
地图必须再上传一次了。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3 11:25:51 +0800 CST  
(五)山雨欲来

特雷西亚继位不久之后,按照惯例向各国发出了外交照会,希望大家按照之前的约定,承认特蕾西亚的继承权。
不过,大家都没有那么好说话。
巴伐利亚在特雷西亚发布照会之前,就让驻维也纳大使声明巴伐利亚拒绝承认特雷西亚,然后撤回了大使,而且反客为主向各国发布照会,要求各国支持他的继承权。
西班牙到是同意了,但是提出了条件:它希望得到意大利半岛的米兰、帕尔马、皮亚琴察和托斯卡纳。看看地图就知道,已经占领了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西班牙是想把意大利半岛收归自己。
跳梁小丑,特雷西亚并不在意。英国、荷兰、俄罗斯此时已经明确支持她了,巴伐利亚、西班牙之所以敢狮子大开口,不过是仗着法国的势。只要法国没有说法,这些小国不敢动手。
而对于此时的法国,特雷西亚是可以抱有那么一点乐观心态的。因为,此时法国的国王虽然是路易十五,但是主政者是路易十五的老师红衣主教弗勒里,而他是个和平主义者。
路易十五继位时年龄尚小,路易十四安排侄子奥尔良公爵担任摄政王,安排红衣主教弗勒里作为路易十五的老师。一般来说,等到国王成人之后都会夺回权力,但是路易十五却是出了名的懒,它成年之后不但没有亲政,反而又任命自己的老师为首席大臣主持政务,自己继续声色犬马。
这期间,弗勒里坚持和平发展路线,进行财务改革,减轻国家债务;对外与邻为善,与英国和平首相沃尔波尔密切合作,缓和两国关系;还与奥地利接近,改善两国关系。总之,两个词“和平”。
弗勒里的和平政策源于法国半个世纪战争之后的内外危机。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兵强马壮,还出现了孔代、杜伦尼这样连拿破仑都敬服的将军。但是最终法国的称霸战争还是折戟沉沙,功败垂成,而且还逼出了一个反法大联盟。
最为致命的是,连年的战争给法国造成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历年来,法国多次破产,给法国财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法国即使想干点事也没钱干。
所以,弗勒里吃素不是因为他是素食主义者,而是因为牙口不好。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3 18:56:52 +0800 CST  
但是,法国也存在着一个少壮好战派,而且这一派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后。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后,在这些好战派的怂恿之下,路易十五不顾首相的劝说加入了战争,结果法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洛林,拔出了法国境内的肉中之刺,将边界线向莱茵河更推进了一步。
洛林的取得对于法国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精神胜利,导致法国内部好战派的势力逐渐增强,他们的首领是贝尔岛伯爵。他们不断寻求侵蚀弗勒里的统治,而奥地利的继承危机显然是很好的机会,他们甚至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
前面提过,法国在获得了洛林之后签字认可了奥地利的继承安排。但是,这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束缚力,因为他曾经在四次签字认可了巴伐利亚的继承权。这种矛盾的做法,与其说束缚了法国,不如说让他有行动的自由。
但是,与那些激进的好战派不一样,此时主政的毕竟是弗勒里,而他对国际形势有着更清晰的认识。
此时法国的盟友西班牙正在跟英国作战,而英国已经表态支持奥地利。如果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起来对付奥地利,英国即使想脱身都有难度。何况还有俄罗斯等国家。虽然这些国家当前只是表态支持,但是这种隐患始终存在。
法国在路易十四时期的战争中虽然没有伤及根本,但是已经元气大伤,如果没有十足的获利前景,贸然开战只会让法国更受伤。而这些,是那些年轻气盛,只是想着建功立业的好战派的人想不到。
细看起来,当前的形式跟法国路易十四时期没有太大区别,比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时期还要差一些,毕竟当时英国没有参战。但即使在那个时候,法国在战场上也没有获得绝对的优势,只不过查理六世另有打算,才能占到了便宜。
巴伐利亚、萨克森这种盟友,历来都是有比没有强那么一点,但是每次在战争中不起反作用就很不错了。更为重要的是,普鲁士(勃兰登堡)虽然一直没有表态,但是表现的像是支持奥地利一样。
与巴伐利亚等国家不同,多年来,在法国和奥地利的战争普鲁士历来是站在奥地利一方。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时期都是这样。
为此,弗勒里曾派伏尔泰前往普鲁士打探消息,但是。国王腓特烈二世没有做出明确表态,只是在言语之间透露出想要遵守约定,支持特蕾西亚的继承权。
这让法国很担心,因为普鲁士虽然也是个小国,但是毕竟有着8万军队。虽然这些军队的素质未经过检验,但是比起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加起来都要多的多。如果普鲁士参战,法国的胜算更是少了一筹。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西班牙正在跟英国打仗,而法国作为西班牙的家族盟友,是要支持西班牙的。而且,法国已经派出了舰队前往美洲地区抗衡英国对西班牙殖民地的入侵。双方可以说剑拔弩张,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态势。因此,眼看着要跟英国打仗,再去招惹奥地利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4 09:14:17 +0800 CST  
分析下来整个形势,弗勒里决定不再冒险。他建议路易十五采取折中政策:认可特雷西亚继承哈布斯堡家族领地,但是支持巴伐利亚选帝侯担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当然,对巴伐利亚的支持更多的是为了践行两国签订的条约,但是帝国皇帝是要经过选举的,既然法国没有明确反对特蕾西亚,那选举结果还是会朝着有利于特蕾西亚的方向发展。
这种做法,法国可以说不偏不倚的做法:既没有伤到奥地利根本,也顾全了巴伐利亚的面子,算是个比较老道的处理方式。最终,路易十五接受了这一建议。
法国已经放弃干预,而巴伐利亚、西班牙虽然跃跃欲试但根本先不起什么风浪。奥地利的王位继承危机眼看着就要过去了。
特雷西亚居然不需要一兵一卒就保住了家族的江山。我们这里不得不佩服查理六世的智慧,欧洲国际关系制止了法国的图谋,均衡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自查理六世于10月20日去世,到了12月欧洲已经进入了寒冬,各国也进入了休兵期。由于物资补给困难,天寒地冻不适合打仗等原因,欧洲历来在冬季进入休兵期,交战各国都进入堡垒或营地等待来年开春再打。
虽然没有战争,但是这个休兵期对于奥地利来说非常关键。因为进入了休兵期之后,敌人即使想动手也要等到来年4月份。这样奥地利的继承危机已经过去半年,法国即使想干预也已经失去了其最佳的干预期。
然而,平地一声惊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1740年12月16日,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一直沉默不表态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帅军攻入了奥地利的西里西亚。
由此,奥地利王位继承问题的走向改变了。
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走向也彻底改变了。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4 19:47:06 +0800 CST  
二、新王心路

(一)小国抉择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英、法、奥、俄这些大国之间夹杂的是众多的小国。当然这个国家的大小不是按照疆域算的,而是按照国家实力,更准确的说是军事实力。
你要是敢随手给人家一拳,那么你就是一流国家;如果你不敢随手给人家一拳,但是人家给你一下你还能抡个王八拳应付一下,那么你就是二流国家;剩下的,那些一击即到,跪地求饶的就是三流国家了。
当然,国家的国际地位是会发生变化的。法国和奥地利的地位保持的比较稳固;英国、俄国原先都是二流国家,现在已经进阶一流。
而西班牙则是从大国降为二流国家,跟着法国过日子;荷兰和瑞典也曾经是准大国,现在几乎降为2.5流,荷兰依靠英国生存,瑞典则被俄国控制;波兰已经丧失了独立权,连三流国家都不算;土耳其属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是大国对他也还是颇为忌惮,算是1.5流国家。
还有一些我们没有提到,这就是帝国内部诸邦国,意大利半岛诸邦国等国家,这些国家稳步前进,一直保持在三流国家区间。
其中意大利的诸国基本上是处于法国、奥地利以及西班牙的控制之下,属于大国势力范围;神圣罗马帝国内部诸侯也大致如此,但是还是有一些地位比较高、实力比较强的国家,比如前面提到过的巴伐利亚、萨克森、普鲁士(勃兰登堡)和汉诺威,但是他们还保有一定的独立性。
中世纪以来,法国和奥地利的争霸战争连绵数个世纪,各大国大打出手,也造成了一些国家的兴衰,那么这过程中小国都在干嘛呢?
答案很简单:一是做战场,二是做兵丁。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5 11:57:18 +0800 CST  
在开始新的一章之前,还是再放一下地图。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5 12:41:52 +0800 CST  
二、新王心路

(一)小国抉择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英、法、奥、俄这些大国之间夹杂的是众多的小国。当然这个国家的大小不是按照疆域算的,而是按照国家实力,更准确的说是军事实力。
你要是敢随手给人家一拳,那么你就是一流国家;如果你不敢随手给人家一拳,但是人家给你一下你还能抡个王八拳应付一下,那么你就是二流国家;剩下的,那些一击即到,跪地求饶的就是三流国家了。
当然,国家的国际地位是会发生变化的。法国和奥地利的地位保持的比较稳固;英国、俄国原先都是二流国家,现在已经进阶一流。
而西班牙则是从大国降为二流国家,跟着法国过日子;荷兰和瑞典也曾经是准大国,现在几乎降为2.5流,荷兰依靠英国生存,瑞典则被俄国控制;波兰已经丧失了独立权,连三流国家都不算;土耳其属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是大国对他也还是颇为忌惮,算是1.5流国家。
还有一些我们没有提到,这就是帝国内部诸邦国,意大利半岛诸邦国等国家,这些国家稳步前进,一直保持在三流国家区间。
其中意大利的诸国基本上是处于法国、奥地利以及西班牙的控制之下,属于大国势力范围;神圣罗马帝国内部诸侯也大致如此,但是还是有一些地位比较高、实力比较强的国家,比如前面提到过的巴伐利亚、萨克森、普鲁士(勃兰登堡)和汉诺威,但是他们还保有一定的独立性。
中世纪以来,法国和奥地利的争霸战争连绵数个世纪,各大国大打出手,也造成了一些国家的兴衰,那么这过程中小国都在干嘛呢?
答案很简单:一是做战场,二是做兵丁。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5 12:42:38 +0800 CST  
三个世纪的法奥争霸战争,主要有三个陆地战场:北线是尼德兰地区,从奥属尼德兰往东到勃兰登堡和萨克森,南线是意大利北部地区,从萨伏伊到威尼斯,中线是从洛林到巴伐利亚。
每次,敌我两方都是在人家的地盘上混战,这还不是最可气的。更可气的是等到要打到自己家门口的时候,双方基本已经精疲力尽开始议和了。这也不是最可气的,最可气的是议和的筹码还是这些小国的地盘。
哎,受伤的总是自己。
所以整个中南小国内部鸡飞狗跳,根本没有几天安生日子过,更别想一心一意搞生产了。
那么怎样生存下去呢?简单,实在没有别的能力,卖身还不行吗?
反正你们是在我们的地盘打仗,抢我们的粮食,屠杀我们的子民,何不从这里面捞一笔呢。
于是帝国内部小诸侯国都开始做起了雇佣兵的买卖。
由于那个时期还没有征兵制度,雇佣兵逐渐成为了战场的主要力量。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两帮德国人在战场上厮杀,目的是为法国和奥地利争夺德国人的地盘。
说来好笑,其实很惨,此上种种不过是小国在大国家夹缝中艰难求生。但做雇佣兵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当年法国和奥地利的决胜之战——三十年战争中,整个中欧地区哀鸿遍野。因此,各国都在思考着自救之计,尤其是那些有一定实力的国家。
虽然都是想着自救,但是历史传统以及统治者个人等因素的作用,各国选择的道路并不相同,其中代表性的自救之路主要有三条:一是依靠大国,代表国家是巴伐利亚,二是文化强国,代表国家是萨克森,第三条是富国强兵,代表国家是普鲁士(勃兰登堡)。说来也巧,这三个国家也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参与者。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5 19:47:26 +0800 CST  
看巴伐利亚的位置就知道,它是奥地利的心头之患。整个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几乎占领了帝国南部,唯独巴伐利亚除外。因为巴伐利亚的存在,哈布斯堡家族无法统一帝国南部,而且使奥地利的地缘环境更加恶劣。显然,奥地利想占领巴伐利亚,而巴伐利亚自然不乐意。
对于巴伐利亚来说,最紧要的任务就是防止被哈布斯堡家族占领,因此,几乎被全部被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包围的它只能选择要投靠法国。因此,巴伐利亚就成为法国一把利刃,而且刀锋直指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
另外一个依靠大国的国家是汉诺威。但是跟巴伐利亚是因为自身处境不得不如此不同,汉诺威则是靠着运气抱上了英国这条大粗腿的。之后我们会谈到,英国议会为了防止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选取了信奉新教的斯图亚特王朝的远亲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为英国国王。
自此之后,虽然两国还是保持了各自为政的状态,但汉诺威的内政外交都跟英国搭上了轨,成为了英国在欧洲的马前卒,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英国的负担。不过,汉诺威的情况实属例外,没有什么代表性。
与巴伐利亚走外交强国路线不同,萨克森走的是文化强国路线。出色代表人物是奥古斯特二世。前面提到过,他除了是萨克森选帝侯之外,还在俄国彼得大帝的帮助下登上了波兰王位,但是波兰国王这一头衔完全是虚设的,没有任何权力。
奥古斯特二世号称“强力王”,这一称号的来源至少有两个出处,第一个说他身形魁梧、力大无穷。据说能徒手断马铁、单手破墙,第二是说他到处留情,留下了365名子女,当然这是传闻无法证实,但他的确拥有不少私生儿女。
其中最出名就有法国历史上四个大元帅之一赫尔曼·莫里斯·萨克斯。这个私生子在未来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为法国效力,站在了萨克森敌对一方,把奥地利打的很难受。我们将在后续的战争中提到他。
别看奥古斯特二世是个勇猛的汉子,但他是实在的文艺青年,甚至为了艺术不惜一切代价。他有一个绰号“瓷王”,这个瓷不是碰瓷的瓷,而是瓷器的瓷。
近代以来,中国瓷器风靡于欧洲贵族阶层,而奥古斯特二世则是铁杆粉丝。他做过的最疯狂的事是以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近卫骑兵去交换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100多件青花瓷。
此外,他搞建筑、搞绘画、搞音乐、搞戏剧,只要是文艺的事情就没有他不干的。在奥古斯特二世的治理下,萨克森确实成为了一个文化繁荣的国度,他在首都德累斯顿营建了富丽的宫殿,并获得了易北河上的佛罗伦斯得称号。
奥古斯特二世对国家的建设使萨克森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也让他沾沾自喜。虽然跟法国那样的文化之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跟北边的近邻勃兰登堡-普鲁士相比,那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奥古斯特二世曾经自诩萨克森为雅典,而将勃兰登堡-普鲁士比作斯巴达,对他们粗俗的风格很是鄙视。
可他不知道,他的这个比喻可是让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乐开了花,因为成为斯巴达那样的国家正是普鲁士(勃兰登堡)的国策。
楼主 vinifera1001  发布于 2019-04-26 11:25:09 +0800 CST  

楼主:vinifera1001

字数:343570

发表时间:2019-04-16 19:1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11-25 22:01:13 +0800 CST

评论数:204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