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老狼:隋唐时代,华夏社会出现的重大新变局

《失落的文明》第17篇:隋唐时代,华夏社会出现的重大新变局

北周、隋、唐是三个有裙带关系的王朝,唐高祖李渊的妈妈、隋炀帝杨广的妈妈、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是亲姐妹,都是北周重臣独孤信的女儿,所以隋、唐是有鲜卑血统的姨表亲建立的政权,即李渊与杨广是表兄弟,且他们都属北周的贵族阶层,权力和实力都承延于北周。

隋、唐两个朝代的建立,手段过程都很相似。隋文帝杨坚是北周的实力派权臣,曾让北周皇帝很不安,几次想动杀机,但最终侥幸幸免,这就注定了杨坚必然取代北周,只是时机问题。儿皇帝的上位,给了杨坚权倾朝野的机会,他借机诛杀了宇文氏族的其他几个藩王,又击败了最大的政治宿敌,最后逼儿皇帝把帝位禅让于他,隋王朝就此建立。李渊同样是在前朝动荡不安之际,借机拥立儿皇帝,之后又胁迫儿皇帝禅让帝位给他,从此开启唐王朝。

隋、唐的建国方式,以及他们长期侍奉胡人政权的这种文化气息,都与传统儒士礼法不太相融,加之从曹操时代就开启了一波刻意打压名门望族风气,试图通过打压儒士来稳定统治,隋唐对儒同样并不重视,所以隋、唐时代儒家思想及儒士的境遇有了一个大转折,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科举制度的产生。

隋朝建立后,废除了前朝的沿用的九品中正制,改用科举的方式选人。科举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寒门或平民子弟,这些之前没有名望地位的百姓,有了加官进爵的机会,因此科举也被视为中国社会权力继春秋战国后的又一次下放,普通人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到政治治理中来,不可否认,这对社会的繁荣发展当然有积极正面的意义。但这种选用人的制度,也有明显的弊端,虽然之前都是在名门望族后代中选任官僚,但多数情况下,这些儒士大家的后代与科举产生的官僚相比有一定的优势。首先,这些人大多数(当然也有少数劣迹之人)受家传影响,精通儒学和治国和人之道,加之名望显赫,在基层社会有很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治理起社会来驾轻就熟,大多能与民众无缝衔接,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与民众的距离感,而科举往往偏重于文采,文采与实际才能往往是有差距的,这就是这些科举进士阶层与士人官僚的区别。其次,这些从士人中产生的官僚,权力、名望、地位都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而不是依赖黄帝的恩赐,所以这些人往往腰杆比进士阶层硬,底气更足,进士阶层受黄帝的恩赐很大。科举制度的产生,基本上结束了儒家选人用人的体系,这就从根本上注定了儒家思想和士族阶层的进一步没落。新的科举进士阶层的诞生,也加剧了两个阶层之间的争斗。

隋、唐时代儒家士族没落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佛教、道教的兴起,以及广泛传播和深入到国家政治和民众生活中。佛教、道教作为一种思想和信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被政治上层和士族名流所接受,进而逐渐渗透到治国理念,所以这个时期,开启了中国社会三教大融合的时代,即佛教的中国化和佛教与道教、儒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也正是基于这三教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儒家思想和儒士阶层从隋唐开始对政治的影响力趋于减弱。

隋、唐的繁荣,得益于权力的下放和税负的改革,使得商人和平民阶层成为一种新生力量活跃于社会舞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和文化(尤其是市井文化)的兴盛,带动了城与市的融合。但在国家治理层面,依然存在现实的问题,在传统的儒家士族被打压和溃散后,新的通过科举产生的进士阶层气质、影响和号召力整体偏弱,缺乏定国安邦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的替代传统士族进行国家治理,尤其表现在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上显得无能为力,这是造成外戚宦官专权和藩王割据的重要原因。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而衰。欢迎关注天山老狼公号,一起切磋交流。
楼主 天山老狼_  发布于 2018-06-09 18:29:57 +0800 CST  

楼主:天山老狼_

字数:1461

发表时间:2018-06-10 02:29:5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1 23:00:40 +0800 CST

评论数: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