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纷繁三国之季汉人物战争考》

《季汉人物战争考之乱世凤雏》

(一)、雏鸟展露,南州冠冕

于《三国演义》来说,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一说法似乎被绝大多数人认可了。

尽管我们都知道,哪怕是历史演义,得到伏龙、凤雏的刘备最后也并没有全有天下。但是人们所认可的,并不是刘备得到伏龙、凤雏后是否真的使汉室中兴。而是在历史演义中伏龙、凤雏所展现出来的才华使得大多数人们都愿意相信,这二人,的确有着这样的本领。

伏龙,自然便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而凤雏,便是庞统。在演义中,庞统是足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顶尖谋士,是得之即可安天下的人物。那么,于历史真实中,被称作凤雏的庞统是否如演义那般神秘莫测呢?

庞统,字士元,东汉末年荆州襄阳人。生于汉室倾颓、天下大乱之际。可以说,最初的时候,他是不被人知晓的。也算是“默默无闻”的一类人物。

可他这种“默默无闻”既不像郭嘉那般,隐居起来,只与英雄结交,使得人莫能识。又不像初期的诸葛亮那般,隐居起来,待时而动。那么,他是因为什么呢?用史料原话说就是: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5-19 08:03:40 +0800 CST  
也就是说,年少时,庞统给人的感觉就是看上去,孩子虽然很老实,但是却没有那么太聪明,以至于没有太多的人了解他。就这样,一直到了他二十岁的时候,他的名声才渐渐的显露出来。而令他显名的,恰恰是那位水镜先生,颍川人司马徽。经过与庞统一天的谈论,他这样评价庞统:

“南州士之冠冕”。

也正是有了如此的评价,庞统才“由是渐显”。

庞统为人,喜人伦规范,对于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教育很是看重。而这,也是这个年轻的“南州士之冠冕”对于当时动乱天下的一个补救措施。可以说,后世所论蜀汉谋臣,必然首提诸葛亮、庞统与法正。

可是三人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就对于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的实现方法来说,诸葛亮偏重于“治”与“法”的结合,在上以身作则,在下万民守法而效法,以此,来实现他的治国之梦。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5-19 08:04:27 +0800 CST  
至于法正,其更多偏向于奇谋,加之个人品德比诸诸葛亮与庞统要差一些,以至于并不见得他在治国理政、救济社会上有什么太大建树。

而庞统则不然,与诸葛亮相比,他有着一番属于自己的政治理念。那就是以教化安天下,正风气以安人心。

在《三国志》他的本传里记载着这样一件事,说的是他在品评人物的时候,往往有些言过其实。说的通俗点,就是过分夸赞他所评价之人。难道是他并没有过人的识人之能吗?

当然不是,他对于东吴名臣、江东大族中的陆绩、顾劭、全琮等人的评价,连这些人自己都很折服。

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时的人对他的这种做法很是不理解,故而发问。面对这些人的询问,庞统是这么回答的: (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5-20 09:28:50 +0800 CST  
“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这也就是说,在庞统看来,值此天下大乱之际,世道倾覆、人心不古,针对于此等恶多良少的局面,他的办法就是重振儒道、正风俗,依靠良好的社会教化来洗涤人心。

人心若复则礼教重兴,礼教重兴则社会可安,社会若安则天下大定。

故而,他在评价一个人时,常常言过其实而增其名望。这样做,到最后所得到的真正为民为国的人才纵使十失其五,犹得其半!而得到的这些人便可以为了世道、人心自勉的同时而努力追取着。这,便是他以重振社会教化、道德风气来振兴天下的追求。

可以说,历史并没有给庞统机会来施展他如何救济社会的做法。也许乱世之中,单纯的依靠这种教化手段,并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或者说,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手段。

但其实庞统的这种做法并非没有历史渊源,其实自东汉中期以来,社会上伴随着察举、征辟等选官制度而出现了品评清议的做法。往往经过某些大名士的几句好的点评,此人几乎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名扬天下,从此以后仕途也会变得通达。而这些人中,有的人确乎谦谦君子,有着治世治国的能力。可也有着相当一部伪君子沽名钓誉,并不具备着安天下的能力。

所以,庞统才呼吁兴教化、正人心。他渴望天下回归到那个安定的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无法得之此法的可行与否,但是,这最起码表达了他对于安天下、救社会的看法与愿望。从这一点来说,比诸同时代的诸多策士,庞统是要强上一个境界的。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5-20 09:30:01 +0800 CST  
其实,仔细看其本传,便会发现,庞统不仅有着对于社会的展望,他的实际政务能力也是相当的高,并且其性格中亦有不违己心的不羁之气。

建安十五年前后,他投奔到了刘备的麾下。起初的时候,他以从事的身份守耒阳令,可是,此时,他也表现出了自己性格中的不羁的一面。那就是“在县不治”,这就真的像是《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不理政事。而其结果就是被免官。

庞统为何不理政事?是他的政务能力真的不行吗?还是他根本不以一县百姓为重?当然不是如此。我们可以猜测,庞统此举既有遵循自己的本心,也有着故意而为之或者说负气而为之掺杂于其内。因为,他对自己有着自信,那是来自于对于自己才华与能力的自信。

恰巧此时,江东鲁肃与刘备书中写道:

“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这时,诸葛亮也是如此对刘备推荐庞统,因此,庞统真正开始逐渐的进入了刘备集团的核心。经过与庞统的一番交谈,刘备相信,这必将是一个才谋与政务通达,又可以辅佐自己定天下的奇才(大器之)!

既然都推荐他成为一州之内除却刺史州牧以外的高级官员,那么,庞统真的被刘备任命为治中从事,亲待程度仅次于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可以说,信任至极。

而此时,距离落凤还有不到五年的时间。那么,在这五年中,“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的凤雏又为刘备谋划了哪些大计呢?

身为良谋,庞统对于当时刘备所处的环境有着深刻的见解,在当时,刘备已经逐渐的占据了荆州大部,事业也正开始蒸蒸日上。可此时,庞统找到了刘备,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众所周知,刘备集团的发展指导核心,便是隆中对。而荆州的拥有,是隆中对的不可缺少的一环。现如今,荆州已据,下一步,便是如何收取益州了。

可以说,庞统对于荆州的分析,更加的透彻。连年的战乱,荆州人口的确锐减。更何况,荆州如今三分,原有的中原避乱于此的贤才以及本地的人才也已经被三家瓜分殆尽了。若要想继续壮大自己,则必须将目光方向瞄向远方。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5-21 18:31:54 +0800 CST  
而且,庞统所说的话,重点在后半部分。那就是若刘备只有荆州,西无依靠、南无后路,东不可进、北不可胜,此四战之地,夹在曹孙两家之间,又无险可守,迟早会被两家吞并!

其实这种情况,刘备深知,诸葛亮亦深知,诸葛亮对于此时刘备的境况有着深切的认识和精辟的概括,那就是: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所以说,以此看来,庞统于此的见识不在诸葛亮之下。可是,虽说见识如此,也将目标看向了益州,但是当务之急,就是怎样从速的拿下益州。

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人很重要。一个是为刘备带来了入蜀契机的张松与法正,另一个就是促使刘备下定决心的庞统。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派遣司隶校尉钟繇意欲讨伐汉中张鲁,益州牧刘璋因此恐惧。时在法正、张松劝说下,迎刘备入蜀,至此,刘备终于可以进入蜀地了。那么既然来此,刘备的目的当然不是为刘璋抵御张鲁,他的目的,是刘璋的益州。可是话虽如此,到底要不要借此入蜀,刘备还是犹豫了起来。

面对着庞统的夺取益州的进谏,刘备如此回答道: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这一段话,可以说是刘备一生的政治信条,虽然不免有政治作秀于其内。可于当时天下诸侯来说,若是以品德论之,刘备的确数一数二。他如此说,不是不想取益州,也不是没有能力攻伐益州。要知道,他与诸葛亮的隆中谈话,早就已经看准了益州。他怕的是若是取同为汉室宗亲刘璋的益州之地,会有损于自己二十多年来积累的政治声望,这不是他愿意见到的局面。所以,当此之际,纵然他知道此刻益州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纵然他知道一味的拖延会引发什么后果,可是包括诸葛亮在内,二人还没有下定决心,何时以何种方式进军益州。因为各种因素要求他们不得不慎重。

这一次,张松、法正带来了机会,可一向谨慎的刘备依旧是有些迟疑,此时,庞统为他找到了合理的理由,一个能够解开自己心结,说服自己的借口。

“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这一段话就两个意思,乱世当通权变,不知变通,不知取舍,以何与他人相争?另外,益州沃野,刘璋昏庸,此时不取,必为他人所得,如果还顾及虚名,不敢取舍,如此的难以抉择,到那时又该怎么办呢?

听过庞统的话,刘备动容了。他知道,庞统说得不错,而他也必须做出选择了。所以,在一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面临着真实而严峻的外部压力时,庞统,以其权变之说,替刘备说服了自己。

因此,建安十六年冬,刘备亲率庞统、黄忠、魏延并数万大军应邀入蜀。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此时,距离落凤,还有三年的时间。

而他人生中的奇谋闪光也是在这三年里出现的。庞统此人,善奇谋,可更喜欢兵行险道般的奇谋。他是一个擅长帝王秘术的通变策士,因此,他的奇谋,往往会表现出很大胆的一面,就像是项羽用兵一样,兵出险招的同时,从不等待所谓的战机,而是以自己的冒险来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机会!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8-05-22 09:29:29 +0800 CST  

楼主:年昔逸尘

字数:2642

发表时间:2018-04-18 23:03:1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7 14:11:28 +0800 CST

评论数:283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