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千古文人污蔑了两千年的中华英雄----赵括

“赵括纸上谈兵”是怎么来的?古今中外,全军覆灭的总司令多了
去了,甚至因为全军覆灭连带遭到全国覆灭的都有,汉尼巴就是个经典。
可是从来就没有人嘲笑汉尼巴无能的。关键就在于《史记》里那一句“括
军四十万降武安君.......尽坑之”。手下四十万全副武装分子都让敌人
缴了械、宰了四十万头肥猪。这要不是无能还有什么是无能?于是“赵括
无能”就成了文化界主流意识形态了。这文化界就从来没有人公开质疑这
“括军四十万降武安君“是不是太史公胡编的。基本思路就是“太史公牛
逼伟大,我敬仰他,所以他写的全是真的”。这太史公写的是不是真的,
跟你“敬仰不敬仰他”有啥因果关系?怎么也看不出两件事发生因果关
系来!有人就不服了,“这不是我一个人敬仰太史公,是整个文化界敬
仰太史公,难道整个文化界的敬仰也不算数么”?吼吼,文化界很牛逼呀,
文化界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圣旨是不是?
如果太史公不写战争,专门从事诗词创作,那么文化界主流意识形态认定
“太史公的诗词是中国第一”,那么文化界意见确实算数。因为这是文
化界的内行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就该以文化界主流意见为准。
然而,太史公非常频繁地写战争。本论坛讨论太史公作品就是讨论古代
战争,那就对不起了,文化界是战争外行,外行无权评审内行。也就是
在战争问题上,文化界的评审资格不存在!自我授权评审的“赵括纸上
谈兵”从一开始就无效,因为你这是外行群体自我授权的评审,属于无效!
有人又不服了,“我这不是战争学,我这是史学!史学就得以太史公为准”。
对不起,你这所谓的“史学”是不是讲战争?讲战争那就是兵学!就得
拿兵学常识来检验!
如果太史公以“历史”为名描述男人怀孕生孩子,那就是医学,就得拿
医学常识来检验!就不能一句“我这是史学”来排斥医学常识,就不能
认定男人生孩子!
如果太史公“写了”粑粑踩一脚就变成金子,那就是冶金学,就该拿着冶
金常识来检验,就不许以“史学”为名排拒冶金常识的检验!
如果太史公“写了”太阳是方的,那就对不起,那就是天文学,就该拿
着天文常识来检验!就无权声称“我这是史学,太史公伟大牛逼”~
借机认定太阳是方的。
太史公的“史学”不管进入到什么专业,就该用什么专业常识来检验!
绝对不允许借口“我是史学,太史公伟大”来排斥专业常识的检验!

事还远远没完,等着!
赵括被射杀了就该四十万赵军全部投降?先且不论赵括是不是被抢先射杀了,
这是从哪来的因果关系?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路吧?古代战争各位没看见,
现代、近代战争的记录可谓不胜枚举,从哪来的这一条?“只要为首的被人
抢先干掉就全都完了”?我就不举军队当例子了,我专门例举非军队武装乌
合之众。南霸天民团、彭霸天白极会、胡汉三还乡团、座山雕匪帮,在火力
兵力还能支撑状态下,被人把南霸天、彭霸天、胡汉三、座山雕给抢先干掉了。
这南霸天民团、彭霸天白极会、胡汉三还乡团、座山雕匪帮绝对不会因此投
降。要是单凭为首的被杀了就全体投降,对现代乌合之众尚且不好使,对古
代军队就反而好使啦?古今区别无非是南霸天民团、彭霸天白极会、胡汉三
还乡团、座山雕匪帮具有能打出子弹的枪械,古代赵军只具有冷兵器。这有
枪和没枪的跟“首脑一死就全部投降”有什么因果关系?狗屁因果关系都没
有。战国赵军那叫纪律之师,被围住四十六天尚且不自相混乱的,其纪律程
度远胜于乌合之众。怎么乌合之众能经受住首脑抢先被杀的考验,纪律之师
反而承受不住啦?这分明是太史公瞎编的“胜败规矩”。
“为首的被杀死那就全玩完”?这算哪门子兵法?是孙子兵法还是尉缭子兵
法?是武经总要还是纪效新篇?是中国兵法还是外国兵法?是司马迁兵法,
又叫封建文人假兵法。封建文人假兵法是太史公始作俑,后世的文人群体纷纷
跟进,已经形成了系统化流毒体系了。什么“群龙无首顿时大乱”都属于封
建文人假兵法的“模式块”了,假丑恶都形成系统了,流毒非浅,都是太史
公始作俑。

要是“赵四十五万军皆战亡,秦军亦被杀三十万”,那还能叫“赵括纸上谈兵”么?绝对不能!
只有“括军四十万投降武安君”才能引申出“赵括纸上谈兵”的所谓结论。
《史记》最恶劣的就是那句“括军四十万投降武安君”。
楼主 莫把战争当下棋  发布于 2018-01-21 09:06:09 +0800 CST  
有人说了,反正赵括输了。
这种句型句式是对战争的极端轻佻说法。
要是 要是“赵四十五万军皆战亡,秦军亦被杀三十万”,那还能叫“赵括输了”么?绝对不能!那只能叫“赵军彻底失败了,当然秦军也败了,但是失败程度没有赵军那么惨重”。
所谓“输了、赢了”是赌桌上的常用语言,把这种赌桌语言用于衡量一切战争,显得说话人很轻佻。只有赌钱才有“不是输了就是赢了”。双方都败是战争中的常态。
“输了”的反义是“赢了”。所谓“赵括输了”的隐含意思是“白起赢了”。
秦国统共只有七十万正规军。光是长平之战就被赵军杀死了三十万。秦国家家戴孝、户户死人。再这么“赢”一次,整个秦国都要灭亡了!这是你家的“赢了”呀?!
恶战只有胜败,没有输赢。何况长平之战是双方都败。哪来的动不动就“输了、赢了”?
中国工农红军打了数不清的胜仗,但是因为敌强我弱,也打了许多败仗。但是中国工农红军一次都没有“输”过。打败仗不等于“输了”。战争不是赌博。
别把战争当赌博游戏!好不好?
楼主 莫把战争当下棋  发布于 2018-01-21 09:19:38 +0800 CST  
赵括被射杀了就该四十万赵军全部投降?先且不论赵括是不是被抢先射杀了, 这是从哪来的因果关系?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路吧?古代战争各位没看见, 现代、近代战争的记录可谓不胜枚举,从哪来的这一条?“只要为首的被人 抢先干掉就全都完了”?我就不举军队当例子了,我专门例举非军队武装乌 合之众。南霸天民团、彭霸天白极会、胡汉三还乡团、座山雕匪帮,在火力 兵力还能支撑状态下,被人把南霸天、彭霸天、胡汉三、座山雕给抢先干掉了。 这南霸天民团、彭霸天白极会、胡汉三还乡团、座山雕匪帮绝对不会因此投 降。要是单凭为首的被杀了就全体投降,对现代乌合之众尚且不好使,对古 代军队就反而好使啦?古今区别无非是南霸天民团、彭霸天白极会、胡汉三 还乡团、座山雕匪帮具有能打出子弹的枪械,古代赵军只具有冷兵器。这有 枪和没枪的跟“首脑一死就全部投降”有什么因果关系?狗屁因果关系都没 有。战国赵军那叫纪律之师,被围住四十六天尚且不自相混乱的,其纪律程 度远胜于乌合之众。怎么乌合之众能经受住首脑抢先被杀的考验,纪律之师 反而承受不住啦?这分明是太史公瞎编的“胜败规矩”。 “为首的被杀死那就全玩完”?这算哪门子兵法?是孙子兵法还是尉缭子兵 法?是武经总要还是纪效新篇?是中国兵法还是外国兵法?是司马迁兵法, 又叫封建文人假兵法。封建文人假兵法是太史公始作俑,后世的文人群体纷纷 跟进,已经形成了系统化流毒体系了。什么“群龙无首顿时大乱”都属于封 建文人假兵法的“模式块”了,假丑恶都形成系统了,流毒非浅,都是太史 公始作俑。
楼主 莫把战争当下棋  发布于 2018-01-21 09:21:50 +0800 CST  
鲁迅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
司马迁认为,“投敌叛国的李陵是曲线救国的英雄,作为李陵的比较物,死战不投降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赵括是无能傻比”。这就是司马迁丑恶不堪的世界观与荣辱观。我们不要被《史记》带到阴沟里。
赵括怎么就“纸上谈兵”了?赵括严格按照兵法办事“不知合变”有什么不对吗?司马迁信徒还要求赵括怎么“合变”?说出个道道来?让大家见识一下?好吧?
赵国任用廉颇为帅。廉颇连连丧师失地,这个不赖廉颇,这是双方硬实力对比使然。可是尤为恶劣的是,廉颇把长平赵军胡服骑射的(数千匹)战马全都宰了炖马肉吃了!搞得长平赵军再也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了。这样的总司令难道不该更换吗?
当时赵国举国上下(包括赵括在内)全都看好乐毅为帅。但是乐毅称病不出,也就是乐毅坚决反对乐毅为帅。只要乐毅不同意乐毅为帅,谁同意都没用!这个特定问题,乐毅拥有一票否决权。
李牧?就凭他那资历?让他当云中太守就已经是破格提拔了,总不能破格了再破格吧?军队是讲究资历的团队。李牧资历太差而骤然得高位,别人肯定不服,弄不好还会放暗箭射杀李牧。李牧是别想了。
如今只有赵括了(除非乐毅愿意挂帅那另当别论)。赵括不去谁去?这还用秦国间谍放风么?赵国朝堂一大堆政治家又不是,岂能受秦国间谍所左右?!
《史记》一大特色就是政治家写成大傻子,仿佛战国时代政治家智商就跟他司马迁同一个水平线,水平低到了就跟小孩子过家家那个水平,惨不忍睹。史记这种低级错误还要连续出现许多次。
未完待续
楼主 莫把战争当下棋  发布于 2018-01-22 21:41:29 +0800 CST  
既然决定赵括为帅。赵王丹和一群公卿大臣就要当场接见赵括了。
赵王丹问:赵括,你能为赵国战胜秦军吗?
赵括:臣尽力。
赵王丹:卿有几成把握战胜秦军?
赵括:只有五成。就是这五成还是将秦军逐退数十里,秦军未伤元气。这就算是战胜秦军了。
赵王丹:怎么胜算如此之低?
各位读者注意了:赵括要系统化讲述兵法了,不是千古文人都鹦鹉学舌宣称“赵括死读兵书,不知变通”吗?
那好,咱们就叫叫真!用兵法本身考察一下“赵括死读兵书,不知变通”究竟对不对?!到底该不该变通?!我认为是不该变通。

赵括:秦国在长平已经云集六十万秦之锐士,可谓举国出动。咱们赵国累吐血了也只能出兵四十八万。秦国还有余力增兵,咱赵国却是无法再任意增兵了。兵法云,寡不可以击众,以寡击众叫做北。现下形势我赵国又不得不以寡击众,不然秦军占据长平之后,得寸进尺,沿着太行山一直打到咱们赵国来了!这一仗必须打。以寡击众也只好以寡击众了。
所以胜算不太大,只能尽力而为。
楼主 莫把战争当下棋  发布于 2018-01-22 21:49:06 +0800 CST  
赵王丹问:赵括,你看现在上党战局大势如何?
赵括:宣称是形势严峻那都是涂脂抹粉、粉饰太平。说句大实话,上党战局大势是相当恶劣。
赵国有一大臣楼昌,此时此刻被司马迁灵魂附了体,司马迁史记那些成系统的歪理邪说就通过楼昌之嘴源源不断发表出来。否则史记那一套系统化理论没有机会当场发表,总不能“画面以外旁白”吧?!

赵国大臣楼昌被司马迁灵魂附了体,你们读者为了省心省力,就干脆把楼昌直接看成司马迁好了。
楼昌(跳出来了),严加质问:赵括!你怎么就那么颓丧呢?难道打仗就是数人头吗?那以少胜多怎么说?那将领的将略又有何用?是不是只要数一数双方人头,兵少的一方就干脆投降了算了?!
赵括:那楼大夫就举几个以少胜多的大战?好让在场众公卿长长见识?好吧?
楼昌:韩信阱陉口之战!韩信背水为阵。韩信以三万兵大破二十万赵军,并生擒杀死赵王。这是经典的以少胜多之战!
在场的平原君发怒了:楼昌你说什么?!有胆量你再说一遍!
当时在场的乐乘发怒了,不由分说揪住楼昌头发,正反四个大耳光揍得楼昌眼冒金星。
乐乘破口大骂:楼昌你这个狗贼,竟敢说我赵国二十万大军被韩信三万人碾压!还要生擒并杀死赵王?还反了你了?!你这么肆意污辱我赵国,就该株连三族!说完又狠狠踹了楼昌一脚。
楼昌此时暗绉,“说秃了嘴了,我怎么把韩信的事往这讲呢”?
楼昌紧忙纠正道:刚才是我不小心说错了,韩信以三万兵大破的是二十万魏军,不是赵军。韩信生擒并杀死的是魏王,不是赵王。我说错了,我有罪我有罪,我认罪呀。
楼主 莫把战争当下棋  发布于 2018-01-22 21:51:18 +0800 CST  
赵括问了:这韩信以三万兵不管大破的是二十万什么军,这一条先且不论。楼大夫先解释一下,这韩信是谁呀?我们众公卿怎么就从来没听说韩信这个人呢?

楼昌此时暗绉,“又说秃了嘴了,韩信这个名字怎么能往外冒呢?”,于是就解释道,这是我在梦里一个老神仙送给我一本天书,那天书里面就记录着韩信大能。
乐乘插嘴道:原来是说的梦话!
在场众公卿全都哄堂大笑,只有赵王丹憋着勉强不笑。
赵括又问:刚才的梦话不算数,你再举一个以少胜多的例子好哇?
楼昌:项羽破釜沉舟,以三万兵大破秦军二十万!
楼昌这下盘算,我说的是秦军被大破,总不会再给我安罪名了吧?
乐乘就问了:“这项羽是谁呀?哪国的”?
楼昌刚想回答说“项羽是楚国的”,猛一激灵一想不好!这项羽如今还没生出来呢。
急忙解释说,“这还是从那本天书里看到的”。
蔺相如插嘴道:原来楼大夫接着说梦话!这梦话还没完了?
众皆哄笑。
这是赵王丹发怒了,猛地一拍案子:“楼昌!赵国满朝公卿都在探讨国政大事,你却在这梦话连篇。莫非是戏耍在场众公卿和寡人吗?告诉你,你再举至少两个以少胜多例子。再敢引用你那天书说梦话,就以大不敬治罪,株连三族!
这时楼昌吓坏了,再也不敢援引长平之战以后的史记记载战例了。

接下来楼昌举的例子是越王勾践伐吴之战、孙膑减灶灭庞涓、阙于之战(此战还是赵括他爸爸亲自指挥的)。

越王勾践伐吴之战、阙于之战是以少胜多不假。可绝对不是单凭总大将指挥大能和驱策大能就能做到以少胜多的。而且赵括他爹从来就没说过“狭路相逢,将勇者胜”,更不会“比如两鼠斗于穴”搞这种不专业比喻。神马 “比如两鼠斗于穴”全都是《史记》编排出来的军盲用语。在这里通过楼昌之口宣示出来,遭到赵括的彻底驳斥。


“狭路相逢,勇者胜”必须是“狭路相逢,兵群勇者胜”,而不是“将勇者胜”,比拼的是团队平均水平,不是比拼为首的个例水平。
汉语本身就是不精确语言,一讲“勇哇勇的”,勇气和勇力不分,特别容易被人故意用来篡改概念。

“狭路相逢,勇者胜”指的是“狭路相逢,勇力者胜”,而不是“狭路相逢,勇气者胜”。
你有勇气不等于敌人就没有勇气。双方都有勇气。问题又回到原点,哪一方的平均武功高出对方?!这个问题是不可规避的。


“比如两鼠斗于穴”?扯王八蛋!职业军人赵奢绝对不会使用这套不专业概念乱打比方。一只耗子只有一条命,一个失手就“全玩完了”。十万秦军就有十万条生命,五万赵军就有五万条生命。任何一方都根本不会如同“一只耗子”那样一个失手就“全玩完了”这么生命脆弱。
赵括痛斥楼昌(实质是司马迁):“我爹压根没有这么说,这套比喻是你瞎编的。完全是外行乱打比方。不该打的比方就不别乱打,知道不?不懂就是不懂,不要摇头晃脑冒充懂还盗用别人名义!知道不?”。

赵括说了,“阵列肉搏战,双方在接触面上的对抗人数是相同的,总体人多的一方是靠车轮战去疲惫人少的一方。不是同一时间几个打一个。所以人多的一方总是企图扩大接触面。接触面越大,人多的车轮战优势就越能发挥。所以人多一方常用战术是迂回包抄两个侧翼。狭路相逢,这迂回包抄侧翼的战术就无法施展了。光有正面接触。这人多车轮战的优势还不如兵群勇力优势来得更管用。这就叫,狭路相逢永力者胜!哪来的将勇者胜?哪来的两只耗子?”!

这就叫,狭路相逢勇力者胜!哪来的将勇者胜?哪来的两只耗子?”!

赵括当场把楼昌(实质是司马迁)狠狠批驳了一通。
赵括又说,“家父指挥的阙于之战,关键是兵群的勇力和主将判断力。判断力不是指挥大能。这阙于之战跟家父的判断力很有关系,跟指挥大能没有关系。楼昌你就别卖弄指挥大能以少胜多这套歪论了。懂不?”






楼主 莫把战争当下棋  发布于 2018-01-22 21:55:51 +0800 CST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这句话还是史记精心污蔑赵括。

“以天下莫能当”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自以为天下莫能当”,用一句军盲外行的话来判断,“赵括自以为白起也莫能当”么?摆明了是《史记》的谎言!
用内行的标准来判断,正因为赵括“自少时学兵法”,所以愈发不可能“自以为天下莫能当”。因为兵法里压根就没有“天下莫能当的将帅”这个概念!兵法讲究的是规避跟强过自己的军队决战。讲究的是群体硬实力。

“天下莫能当的将帅”纯粹是《史记》蚀作俑(后来又在古代小说戏本里泛滥成灾)的伪概念。
司马迁把他自己一手制造的伪概念强加到赵括头上。司马迁这一手伎俩卑鄙不卑鄙呀?!十分卑鄙!
赵括率领二十万增援赵军护送(供四十五万大军吃)一个月的粮食出发了。先期已经有二十五万赵军在长平。
古代打仗押运粮草必须是重兵押运,不可能是象征性派点兵力(比如两万军队)押运。因为你这“战线后面”一点都不神圣,敌人随便派一支偏师(比如四万军队)轻而易举就可以绕过你这“前面的大军” ,强行袭击你这运粮队伍很容易,是强行袭击!不是偷袭!
哪怕你押运粮食的偏师百倍警惕、千倍警惕、万倍警惕都没用。敌人四万偏师就在你两万护粮军队警惕性最高的时刻强行袭击,说白了就是强攻!
什么叫袭击?但凡没有通过“下战书、最后通牒”等等形式把自己进攻的精确兵力、精确地点、精确时间预先告知敌人,那就叫袭击!我凭啥要告诉你那么精确呀?好让你定时定点设置埋伏呀?!
袭击,不等于就必须偷袭。我袭是袭了,但是没“偷”。

楼主 莫把战争当下棋  发布于 2018-01-22 21:57:28 +0800 CST  
二十万增援赵军就是最理想的护粮兵力,而且还不用立刻返回。
赵括率领二十万增援赵军护送一个月的粮食出发了。赵国本土已经没有值得一提的强军了。
至于一个月以后再次运送粮食用什么兵力护送?
那就一个月以后不再运粮了呗!反正此次运粮赵国已经是竭尽所有、强行搜刮来的粮食都在这里了。一个月以后也不可能再搜刮出粮食了。用钱买粮?对不起,山东五国不卖!
不管赵军此次决战是胜是败是平还是僵持不下,这批粮食即将吃完了都要班师,最多是“侥幸打赢了则是大部分赵军班师,留一小部分坚守上党”。
所以这个“粮道”断与不断的,根本就不会造成“饿饭效应”,只有长平赵军归路被“断了”,这数十万赵军还得在军营粮食吃光了以后,才会产生“饿饭效应”,因为回不来了。
“粮道被断就立刻饿饭”纯属史记捏造的伪概念,这个伪概念后来又被广大古代小说戏本所抄袭。
别说赵括为帅或者乐毅为帅或者庞援为帅。退一百万步用虚拟语气说话,就算白起叛变担任赵军主帅(虚拟语气),叛徒白起率领四十五万赵军去跟王龁为帅的六十万秦军对阵,照样要失败!一点悬念都没有。最多就是“叛徒白起能够率领一部分赵军冲出重围返回赵国本土”。失败的程度不同,但是败局已定,这是毫无悬念的。
长平之战,赵国明摆着是以寡击众,这是兵法所不允许的,同时也是没办法的事。
赵括既然熟读兵书,当然不愿意以寡击众,但是又没办法,不得不如此。
赵括既然熟读兵书,对这种不得不以寡击众的战役,理应满怀忧虑才是,甚至怀着必死的决心去赴国难!

《史记》宣称,“赵括领受了这种以弱击强的任务,竟然还眉飞色舞、兴高采烈”?这是司马迁欺负读者中的大多数没读过兵法(甚至司马迁本人也从来不读兵法)。摆明了是史记故意撒谎。
赵括(死读兵书,不知变通)不可能向赵王保证必胜,正相反,赵括态度只能是“不成功则成仁”!

楼主 莫把战争当下棋  发布于 2018-01-22 22:00:13 +0800 CST  
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
这句话更是《史记》蓄意胡扯以蒙骗读者。按照秦国、赵国、楚国、齐国、燕国、魏国、韩国的政治制度,压根就没有“只要打败了就坐罪主帅”的王法,更别提株连家属了。
寡不敌众那就要被击败!这是一种常态。封建文人喋喋不休、神采飞扬大肆吹嘘的“以少胜多之战”,一来严重夸大了双方兵力差距。封建文人们恨不能把这种差距夸大得越悬越好。二来这以少胜多(指的是兵力相差一倍以上)并不是“只要总司令拥有指挥大能”就能办到的,必然有“只要总司令指挥大能”以外的原因,只不过封建文人群体对此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故意加以抹煞而已。
总之,寡不敌众被击败是正常,以少胜多是奇迹。
在以寡击众的战斗中(最经典的正是长平之战),若是以寡击众还要求“不许失败”,那无异是说“不创造奇迹就该治罪、就该死。死了还不算,还要坐罪家属”----
这个规矩要是也能成立,保准天下大乱不可,国将不国!

按照这套规矩,凡是以寡击众的战斗,全都没人愿意担任主帅了,反正“不创造奇迹就该治罪、就该死”。这帮将帅们全都没把握创造奇迹。那就全都拒绝担任主帅好了。于是就没人愿意统兵打仗了。每次战争全都让国王御驾亲征好了。
这个规矩纯粹是《史记》为了抓住读者感情,为了烘托气氛故意捏造出来的骗局,欺骗对象正是读者。

《史记》用了大量文学描绘来冒充史实,可惜这些文学描绘经不起叫真,一叫真就全都原形毕露了,就全都穿帮了
楼主 莫把战争当下棋  发布于 2018-01-22 22:13:10 +0800 CST  
《史记》用了大量文学描绘来冒充史实,可惜这些文学描绘经不起叫真,一叫真就全都原形毕露了,就全都穿帮了
楼主 莫把战争当下棋  发布于 2018-02-02 18:31:36 +0800 CST  

楼主:莫把战争当下棋

字数:7749

发表时间:2018-01-21 17:06:0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28 23:14:19 +0800 CST

评论数: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