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印度文化的地标读史漫笔(20)

关于印度文化的经典——《吠陀》,得从印度的历史说起。
20世纪20年代,印度河下游区,在一块被当地人称为摩亨约·达罗即死者之地的荒凉地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考古学者。
这次考古发掘,有了重大的考古发现。尽管摩亨约·达罗已遭到严重劫掠,但发掘结果表明,它是一系列曾十分繁荣的古代城市遗址,这些城市的每一个都建立在前一城市的废墟上。随后,考古学家们又对印度河流域其他地方和周围地区进行发掘,结果发现,这一古代文明的分布范围比埃及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要大上好几倍。它地括一块每边长约1000哩(1哩=1609米)的三角形地区,以印度河口以北、以南海岸为底边,朝东北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丘陵地带。
这就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也就是人类第一个文明在苏美尔出现约1000年之后,在印度河两岸又出现的另一个文明——印度河文明。
在此之前,印度人以为,他们的历史是从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时开始的,就象古典时代的希腊人以为,他们的历史起源于公元前776年,即举办第一届奥林匹克竞赛会的那一年。
史家认为,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文明,独自存在到约公元前1500年,然后由于一些不十分清楚的原因,逐渐消失。后来,这一文明被印度人完全遗忘了。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0 08:56:00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0 08:57:25 +0800 CST  
因此,印度的文化只得从雅利安人留下的吠陀开始。《吠陀》中的《梨俱吠陀》是研究早期雅利安人的主要原始资料。
依据吠陀文献可知,雅利安人属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均属于印欧语系的民族。印欧民族位于西方的一些部落入侵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希腊,位于东方的一些部落入侵了伊朗。进入伊朗后,有些部落在那里安居下来,其余的则继续向东进至印度河流域。
雅利安人刚入侵印度时,还是游牧民,主要依靠畜牛为生,财富的多寡根据牛群的大小来判断。在肥沃的大河流域定居下来后,便逐渐转向农业。
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遇到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那里拥有大的都市中心和密集的居民。虽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遭到征服、受到鄙视,但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不能消除原先的文化。相反,当雅利安畜牧者在那里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得很近地生活下去。这样和平共处,又互通婚姻,数世纪之后,其必然结果是文化融合,就是说,侵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印度化了。
早期的雅利安人社会,有阶级,然而无种姓,划分为武士贵族、祭司和平民这三大等级。祭士居于贵族之下,而不是位于社会金字塔之颠,食牛肉,而不将牛作为崇拜的对象;快活地饮用醉人的烈酒,而不将其弃绝;与后来慢慢发展起来的古典印度教(婆罗门教)有很大差别,没有与社会等级有关的种种限制,如世袭职业、限于同一等级内通婚的规定、宴请同伴时的禁忌,等等。但是,到公元前500年时,种姓等级制度连同它的所有基本特点开始发挥作用。
雅利安人身材较高、蓝眼睛、肤色白皙,他们很清楚,自己的体态特征和他们所征服的土著大不相同。吠陀文献在提到当地土著时,说他们身材矮小、肤色暗黑,扁平鼻子,称他们为“达萨”,即奴隶;而在描述雅利安人自己时,则把他们说成是颇有男子气概的人,爱好战争、饮酒、赛车和赌博。雅利安人的战争之神因陀罗是理想化的雅利安武士,他快活地冲锋陷阵,身披金色盔甲,一餐能吃30O头水牛的肉,能喝三大湖的酒。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0 08:58:18 +0800 CST  
雅利安入侵者非常清楚自己和当地黑土著在肤色上的差别,称土著为达塞(达萨)人,即奴隶。由于雅利安人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故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于是,他们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职业等级即签上(婆罗门)、武士贵族(刹帝利)和农民(吠舍)组成。第四种姓(首陀罗)留给达塞人。以法、因果报应和再生为基本原则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宗教制度的组成部分。达塞人不得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其征服者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就这样,婆罗门教开始形成,《吠陀》是古代的婆罗门教和后来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
“吠陀”一词本意为知识。从宗教上说,古文献《吠陀》对于印度教徒来说,正如《圣经》之于基督教徒、《可兰经》之于伊斯兰教徒,是其宗教信仰的主要来源。《吠陀》本集有4部,还包括解释四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以及经书和其他“吠陀文献”。可见,《吠陀》是个知识体系,就象我们中国的《五经》及其有关解释的相关典籍一样。
《吠陀本集》中最重要、也最古老的一部是《梨俱吠陀》,意即“智慧之诗”。《梨俱吠陀》里的神曲《原人歌》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关于种姓划分的文字记录: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长刹帝利;彼之双腿,产生吠舍;彼之双足,出首陀罗”。
“原人”大概就是神人,无所不在、全知全能。婆罗门是神的嘴巴,刹帝利是神的双臂,吠舍是神的双腿,首陀罗是神的双足。
《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其中《梨俱吠陀》绝大部分是神话和对神的赞歌。就好比我们《五经》里的《诗经》,只不过《诗经》里的诗是唱给人听的,《梨俱吠陀》里的诗是唱给神听的。
总之,史家说,中国没有与印度史诗相当的东西,因为印度史诗饱含玄学,其内容多与个人的灵魂得救有关。中国人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强调对现世的强烈偏好。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0 08:59:47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0 09:00:08 +0800 CST  
后来,以《梨俱吠陀》为渊源,印度又发展出其他重要理论,如业行、轮回、解脱、法等。
吠陀对印度文化的影响巨大,就好比《诗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在文学方面,专家们说《吠陀》是印度最大的诗体小说集, 是故事的海洋。
与其他文明相比,印度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正如史家所说,“这种差别并不只是对比它们的自然环境后自然呈现的差别,即在职业、饮食、居住和服装等等方面的差别。这种差别要根本而广泛得多。”在别处,印度的诸如种姓、杀戒(非暴力主义)、再生和因果报应(关于道德行为所招致的结果的规律)等基本观念和制度根本不存在。这些不仅仅是印度思想中深奥的抽象观念,它们更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所有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从《吠陀》开始,印度文化就具有不同寻常的显著特点。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0 09:01:01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1 08:43:39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1 08:44:08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1 08:44:38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2 13:22:44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2 20:45:53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2 20:57:56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3 11:21:42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3 11:21:59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15 21:38:32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25 12:00:48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26 12:55:47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27 10:19:37 +0800 CST  
吠陀文明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5-15 10:44:26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5-15 10:45:29 +0800 CST  

楼主:woxinsihaiyang

字数:515

发表时间:2017-04-10 16: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19 08:38:22 +0800 CST

评论数:52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