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不简单

第一部《袁氏帝国》之
第36章 两次秋操秀肌肉(4)

砸掉读书人的铁饭碗
日俄战争战罢,看似羸弱的小日本一拳将北极熊干翻,举世皆惊。
有头脑的、关心国家命运的中国人也开始思考,他们得出三个结论:
黄种人不一定比白种人差,虽然前六十年我们一直输给白种人。
君主立宪一定优于君主专制,日俄战争的结局就很能说明问题。日本是君主立宪,俄罗斯是专制。
中国要想有出路,就必须向日本学习。
其实中国并非没有向日本学习过,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就刮起一阵向日本学习的风潮,甚至还一度想聘请日本前首相到中国政府任客卿(类似战国时期在本国政府任高官的外国人)。
而中国近些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诸多改良,明显有着日本的痕迹。
其实,中国大规模的改革早在1901就开始了,那时八国联军还没有从中国撤军,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还在逃难的路上,而李鸿章老同志还尚在人世。那一年,在慈禧太后的推动下,朝廷成立了督办政务处,以指导全国的改革工作。
当时在督办政务处挂名的,都是中央或地方的大员,有奕劻、荣禄、王文韶、鹿传霖,当然也少不了李鸿章和袁世凯这师徒俩,那时的袁世凯还仅仅是山东巡抚。
应该说督办政务处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中国的改革不仅全面,而且深入。从重组政府机关、试办新式学堂、重开经济特科、选派留学生、设立外务部等等……
我们突然发现,上述改革举措和戊戌变法的内容的重合度有95%,所不同的是,百日维新康有为是说得多但从来不做,而慈禧太后主导的这次变法则是切切实实执行下去并见到了成果的。
所以,慈禧太后既不是康有为他们定性的顽固派、保守派、排外派,更不是大清帝国改革的阻力所在,而是脚踏实地的改革派!
袁世凯在改革开放的问题上,和慈禧太后的思路完全一致,他的改革思想,比慈禧太后的更深入更全面,甚至触及了大清最敏感的神经:立宪。
但袁世凯太超前了,居然要打皇权的主意!所以,这一思路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胎死腹中。
袁世凯看准了问题的症结:民智未开。
人民看不懂,官僚不明白,皇帝不理解。这三句大白话准确地诠释了什么叫民智未开,所以,袁世凯认为,要想立宪,必开民智,要开民智,必兴教育,要兴教育,必改科举。
袁世凯准备拿科举制开刀。
这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科举创于隋、兴于唐,一千多年来长盛不衰。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这是选拔人才、巩固统治的最优方案,但到了近代,特别是大清帝国已经打开国门六十多年的情况下,科举制度落伍了。
读书人只懂四书五经,只了解三纲五常,只崇拜天地君亲师,只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不行的。作为国家栋梁,你需要与实俱进,了解世界大势,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了解新形势下的治国安邦之策,还要懂得如何要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保持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是科举制度所解决不了的。
袁世凯上折,要求废科举。
慈禧太后回答说,不行,要废也得十年以后。
老袁急了,说,就算立即废除,新型人才也需要十年之后才能产生。如果十年后再废除,人才要二十年才能产生。列强环伺,到时岂不是黄花菜都要凉了!
慈禧太后考虑的未必就没有道理,你不让读书人考试,等于断了人家的前途,那人家还不找你拼命!对于任何朝代来说,读书人都是国家的脊梁,读书人人心散了,整个国家也就垮了。这等大事,慈禧太后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至少,你要给读书人一个出路。
其实,出路袁世凯已经想好了,这个出路实现了新式教育与科举制度的完美接轨:
大学毕业生,相当于进士。
高中毕业生,相当于举人。
初中毕业生,相当于秀才。
再加上之前已经改八股为策论(1904年)和增设经济特科,废除科举的时机已经成熟!
慈禧太后被说动了,决定自1906年起,全面废除科举考试,代之以新式的学堂教育。
但袁世凯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一个事物存在了上千年,已经深入到读书人脑子里,贸然废除,这等于一下子让那些皓首穷经的老学穷们失去了精神支柱,没有寄托的他们到袁世凯门前大闹一番,甚至还有为科举殉道的。
袁世凯坐在几案后面,听着外面传来的喧嚣起,叫骂声和哭闹声,表情凝重,目光炯炯……
但袁世凯和慈禧太后都没有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科举考试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代一代的读书人,接受忠君爱国的教育,把自己的命运和王朝的命运死死捆绑在了一起;而接受新教育的年轻人,则一代比代更加无父无君。
于是,他们只忠于自己的理想和情操,至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则完全被这些头脑被新文化占据的新新人类抛在了一边。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大清帝国灭亡。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3 19:10:01 +0800 CST  
@打死我都不喝1 2016-11-03 18:45:03
3
-----------------------------
:)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3 20:06:06 +0800 CST  
@藏知识 2016-11-03 22:42:56
看完睡觉。
-----------------------------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4 07:04:00 +0800 CST  
@藏知识 2016-11-03 22:42:56
看完睡觉。
-----------------------------
感谢支持!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4 07:55:10 +0800 CST  
@知天命的老头 2016-11-04 08:59:05
我现在看了王明的《中共五十年》,终于知道“毛泽东思想”是怎么来的了。1942年延安整风,毛泽东提出,苏联有列宁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就应该有毛泽东主义,开会讨论、个别谈话,好象大家都觉得不妥——反感和不感兴趣的人居多数,后来刘少奇来了后,提出来把毛泽东主义改为毛泽东思想,并写进党章——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由来。
延安整风,就是提升毛泽东威信和个人崇拜的开始;王明说延安整风是文革的预演......
-----------------------------
延安整风,整垮了王明,整服了伍豪,从组织和思想了树起了毛旗,这在整个中国现代历史上是件真正划时代的大事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4 11:03:38 +0800 CST  
@藏知识 2016-11-04 09:22:31
@藏知识 2016-11-03 22:42:56
看完睡觉。
—————————————————
@说法狮子吼 6206楼 2016-11-04 07:04:00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
xxxx年,xx革命爆发。
xxxx年,xx帝国灭亡。
-----------------------------
这是回顾历史还是展……?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4 11:56:11 +0800 CST  
@说法狮子吼 2015-11-19 20:06:26
第1章 卸磨杀驴是官场的永恒主题,这一次轮到了李鸿章(3)
这一次,日本警察的破案效率得到了超高的体现,在枪击大清国议和全权大臣六天之后,爱国愤青小山丰太郎被判处无期徒刑。
但就是把小山丰太郎枪毙一千次,损失已经造成。人家大清国的支柱来你们家作客,结果在你家院里差点被当场枪决,日本在国际上大丢其脸。
明治天皇睦仁大怒,严厉斥责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小山丰太郞的行为等于将把柄交到人......
-----------------------------
@bbnnmm12 2016-11-04 13:19:56
爱国贼的破坏能量从来不比卖国贼小,这个原理放之四海皆准。哈哈----最最精辟的一句话
-----------------------------
:)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4 14:26:31 +0800 CST  
@藏知识 2016-11-04 15:07:35
@藏知识 2016-11-04 09:22:31
@藏知识 2016-11-03 22:42:56
看完睡觉。
—————————————————
@说法狮子吼 6206楼 2016-11-04 07:04:00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
xxxx年,xx革命爆发。
xxxx年,xx帝国灭亡。
—————————————————
@说法狮子吼 6213楼 2016-11-04 11:56:00
这是回顾历......
-----------------------------
这可算得是一份的良好的祝愿?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4 15:45:31 +0800 CST  
@藏知识 2016-11-04 16:57:37
@藏知识 2016-11-04 15:07:35
@藏知识 2016-11-04 09:22:31
@藏知识 2016-11-03 22:42:56
看完睡觉。
—————————————————
@说法狮子吼 6206楼 2016-11-04 07:04:00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
xxxx年,xx革命爆发。
xxxx年,xx帝国灭亡。
—————————————————
@说法狮子吼 6213楼 2......
-----------------------------
本质上是一回事,你同意吗?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4 18:22:00 +0800 CST  
第一部《袁氏帝国》之
第37章 立宪风潮(1)

奏请立宪
上一章说过,小日本打败了北极熊,举世皆惊。中国人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这不是以弱胜强,不是以小胜大,不是以黄胜白,而是君宪打败了专制,中国要想富强,唯有弃专制改君宪才有出路。
这几乎成为那个时代有识之士的共识,这里面,就包括袁世凯。
比袁世凯走得更远的,是另一个头上有着耀眼光环的名人:张謇。
张謇是袁世凯的老熟人,早在袁世凯刚刚投靠吴长庆时,吴长庆就给这个晚辈安排了学富五车的张謇当他的老师。袁世凯给这个老师也毕恭毕敬,张口闭口以“夫子大人”相称。后来随着袁世凯地位的上升,他开始不断给自己长辈分,就象张謇自己抱怨的“足下之官位愈高,则鄙人之称谓愈小矣”。
两人翻脸后,二十年没有往来。二十年过去了,张謇已经由当年的状元公(实际是第60名)下海,成为商界领袖,被商部任命为“头等顾问官”;袁世凯则在军界政界步步高升,成为手握军权的大清股肱之臣。
张謇做学问、做生意之余,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推动中国的君主立宪,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和自己闹翻脸的学生身上。
他主动给袁世凯与了封信,称赞袁世凯相当于是中国的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是日本崛起的头号功臣,和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同为明治后三杰,地位犹在伊藤博文之上。
袁世凯接信,自然不肯放过这个与老师重归于好的机会。一是因为袁世凯有着超高的情商,不会主动跟任何人特别是象张謇这样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为敌;二是张謇代表了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民族资本家;三是张謇的方向,本身就是大清帝国政治改革的方向。
他当即给老师回信,谦让之余,表示愿作前驱。
袁世凯说到做到,给老师回信之后,即联合了湖广总督张之洞和署理两江总督周馥上奏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要求实行君主立宪。
慈禧太后很能看得清世界潮流,她也很清楚立宪似乎已经成为公知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她也很清楚简单的“君宪”两个字中蕴含的危险,那就是实行君宪之后,自己手中的权力到底还在不在。
很多时候,权力二字是她考虑问题的最核心出发点。
稳健的老太太不想贸然做决定,她要多方考察,然后做出决定。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她决定派大臣出访欧美(也包括日本),看看君宪到底是怎样回事,能给她和大清帝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考察宪政计划
慈禧太后选定的出访代表团共有五位正式代表,随员有四十人之多。
五大臣中,排名第一的是镇国公载泽。
载泽是疏宗,即皇上家的远房亲戚。别看载泽跟皇上家远了点,但却和太后她老人家很近,载泽的太太就是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的女儿,算起来他也要跟着老婆管老太太叫大姑,所以慈禧太后很器重他,这次把他排在五大臣的第一位,很明显,是希望他抓住机会,站在时代的前列,这是要重用的前兆。
载泽也将成为袁世凯极为强劲的敌人之一。
排名第二的是国防部副部长(兵部侍郎)、袁世凯的把兄弟徐世昌。
五大臣中的端方,在晚清的官场中是个异数。此人能力极强,思想很开明,但却是晚清那段不可思议的历史上最悲催的人,不是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被炒鱿鱼,就是因为更奇怪的原因被砍了脑袋。不过现在我们只需要记住他是袁世凯的盟友即可。
除了上述的三位大员,另外的两位大臣一个是戴鸿慈,时任财政部副部长(户部侍郎);一个是绍英,时任商部部长助理。
虽然五个人是凑齐了,但无法成行,缘于一个让人无法置信的原因:没钱!
大清帝国也确实够可怜的,几位大臣要出国考察,竟然没有经费,相形之下,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官员们实在无法理解清朝官员的苦楚。
最后还是袁世凯慷慨解囊,从直隶省经营铁路的盈余中拿出十万两救急,并承诺以后每年都拿出十万两供出国考察之用。这才算解了燃眉之急,袁世凯的大方感动了不少官员,经过大家的群策群力,经费问题才得以最终解决。
解决了钱的问题,五大臣出洋的计划得以展开。
1905年9月24日,北京前门火车站,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火车上下,成为红顶子的海洋,为出洋五大臣送行的亲朋故旧络绎不绝。但大家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火车开动的汽笛,却等到了一声巨响。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4 19:26:52 +0800 CST  
@知天命的老头 2016-11-04 08:59:05
我现在看了王明的《中共五十年》,终于知道“毛泽东思想”是怎么来的了。1942年延安整风,毛泽东提出,苏联有列宁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就应该有毛泽东主义,开会讨论、个别谈话,好象大家都觉得不妥——反感和不感兴趣的人居多数,后来刘少奇来了后,提出来把毛泽东主义改为毛泽东思想,并写进党章——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由来。
延安整风,就是提升毛泽东威信和个人崇拜的开始;王明说延安整风是文革的预演......
-----------------------------
@打死我都不喝1 2016-11-04 20:04:21
话得两头说。
整风是“统一思想,增强战斗力”--都听我的,不听就想办法让你听为止。能打跑国民党,这个整风功不可没。
但是,你对,听你的倒无所谓。问题是你错的话,都听你的就麻烦了。
你不可能永远对,所有人都被教育成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遗憾的是,这个是真的。
的那位绝想不到,20年后神会把自己的一切全部剥夺,会让自己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回头说,都说民主宪政好,英国凭这个,领导世......
-----------------------------
很精辟,其实可以写书,现代史需要有见地的观点,可以尝试……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4 20:43:59 +0800 CST  
@xhlf86 2016-11-05 05:58:10
@心大路 2016-10-30 00:14:31
@yu_xiangyu 2015-12-15 11:44:45.737
不用太为李鸿章洗白了,甲午战争他的战略很有问题,特别是在北洋水师的使用上,都可以看出他的避战思想。中法战争他一心求和,刘铭传转而求助张之洞,北洋水师出国嫖妓被砍事件中,他也不感开战,让英国教头莫敏奇妙。只有一个理由解释,就是他的战略战术水平摆在那里,一旦开战不知道怎么收场
—————————————————
......
-----------------------------
:)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5 07:43:07 +0800 CST  
@江阴春哥 2016-11-05 08:44:06
顶起!
-----------------------------
感谢支持!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5 10:17:02 +0800 CST  
@江阴春哥 2016-11-05 12:26:13
袁世凯可以说和曹操很相,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
确实如此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5 16:41:23 +0800 CST  
@说法狮子吼 2016-11-04 19:26:52
第一部《袁氏帝国》之
第37章 立宪风潮(1)
奏请立宪
上一章说过,小日本打败了北极熊,举世皆惊。中国人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这不是以弱胜强,不是以小胜大,不是以黄胜白,而是君宪打败了专制,中国要想富强,唯有弃专制改君宪才有出路。
这几乎成为那个时代有识之士的共识,这里面,就包括袁世凯。
比袁世凯走得更远的,是另一个头上有着耀眼光环的名人:张謇。
张謇是袁世凯的老熟人,早在袁世......
-----------------------------
@江阴春哥 2016-11-05 12:31:26
袁世凯的眼光还是看得比较远的!
-----------------------------
是的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5 18:20:33 +0800 CST  
@江阴春哥 2016-11-06 13:26:50
顶起待更!楼主辛苦了!
-----------------------------
感谢春哥支持!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7 09:14:23 +0800 CST  
@说法狮子吼 2015-12-16 16:27:35
我小时候是听着单田芳的《百年风云》长大的,所以也经历了一个从深信不疑到完全转向的过程,很正常。
-----------------------------
@乘兴而来兴尽而归 2016-11-06 17:23:51
读历史不是为了反驳一个观点而反驳,更不能因为从象单摆运动,从一极端倒另一极端,任何的观点都有他的立场和可读性(在某环境下是适合的道理)我们知其然更应该知其所以然。更多的是要从利益角度,利益集团,利益博弈去分析才能更客观!
-----------------------------
是的,有道理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7 10:26:07 +0800 CST  
@没情绪yy 2016-11-07 15:36:46
继续跟标
-----------------------------
:)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7 16:36:07 +0800 CST  
第一部《袁氏帝国》之
第37章 立宪风潮(2)

恐怖袭击
大清帝国精心挑选的五位精英刚刚登上火车,革命党人就给了他们一个大炸弹作为礼物。
送礼的革命党人叫吴越。
吴越有点象大清第一邪教头子洪秀全,年轻的时候号称神童,但每到证明自己(考秀才)的时候就掉链子,屡试不第的结果就是年轻的愣头青开始仇视社会和报复社会。
小吴同志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把考不上的责任归结给社会和万恶的考试制度,于是吴越成功地从一个愤青转型为造反派。
年轻的吴越接触了许多和他一样对社会不满的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反满的积极分子,下列这些人光荣地成为了吴越的战友和同志:
大教育家蔡元培。
大学问家章太炎。
大造反派赵声。
大革命家陶成章。
持不同政见者陈独秀。
有了这些同志的支持,吴越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一个光荣的组织:北方暗杀团。而且还加入了一个更加可怕的团伙:光复会,介绍人就是大文化人蔡元培。顺便说一句,蔡元培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制作炸弹和制造恐怖袭击事件,这也是光复会的主要娱乐活动。
吴越在他那些同志们的支持下潜入北京,他入京的主要目的是暗杀救国,这也是革命党人进行革命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庆王奕劻、铁良、良弼等都有幸上了吴越的暗杀名单,但这些位皇帝贵胄个个护卫森严,吴越一个毛头后生,根本无法接近。
后来经过他对暗杀活动的刻苦钻研,吴越发现暗杀的机会多蕴藏在运动中。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常年待在深宅大院里的高官,你想暗杀是十分困难的,要想暗杀成功,要点在于让他们走出来。
于是,准备出洋的五大臣成了吴越的靶子,吴越精心制作了炸弹作为送给五大臣的大礼包。五大臣挨炸的唯一原因就因为他们要考察宪政,而吴越认为这是一场骗局,他觉得,只有搞恐怖袭击,用炸弹炸出的社会才是他的理想国。
吴越怀揣着炸弹,混进了前门火车站,甚至混上了火车——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实名制啊!
但吴越混上车,不代表他就能接近五大臣,他需要做的再度施展混功,混进五大臣乘坐的花车。但五大臣都是朝廷要员,警卫森严,吴越一口的南方口音,自然引起了侍卫的警觉,正推搡间,炸弹爆炸了!
遍读中国近代史,发现一个规律,革命党人用的炸弹有个共同的特色,就是性能极不稳定,经常不引自爆。而武昌起义的最直接原因竟是因为一个革命党在制作炸弹,另一个革命党人在旁边抽着烟观看,结果炸弹爆炸,目标暴露,不得不发动暴动。
由此可见,革命党人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手段都很初级,很不幸,吴越就属于这样一个人。
火车即将出发,车厢和车头之间要进行相接,坐过蒸汽火车的人都有类似经验,在两节车厢相接的一刹那,会有明显的震感,而这个震感,就使吴越怀里的炸弹爆炸了。
炸弹爆炸,吴越当场被炸死,侍卫和随从也有死伤,远在花车里的五大臣甚至也被波及。绍英被炸伤了大腿,载泽被弹片刮伤了头部。但都无大碍。
就这样,吴越这一革命恐怖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推迟了五大臣的出洋时间(不到三个月),现场无辜死伤十数人,自己也搭上了一条命。
此案很快告破,肃亲王亲自督办此案,具体负责执行的是大清帝国警察之父赵秉钧。赵秉钧并非浪得虚名,沿着蛛丝马迹一路上循,于是水落石出,真相大白。赵秉钧因此大出风头,为他不久以后出任新成立的巡警部副部长(正二品侍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越谋刺只是五大臣出洋的一个小插曲,丝毫没有动摇慈禧太后派员出洋的决心,因为老太太很清楚,要救垂死的大清帝国,也许只有立宪一条路可走了。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7 19:39:20 +0800 CST  
@u_105164750 2016-11-07 18:34:28
mark一下
-----------------------------
:)
楼主 说法狮子吼  发布于 2016-11-07 20:28:46 +0800 CST  

楼主:说法狮子吼

字数:45664

发表时间:2015-11-18 04: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06 16:06:50 +0800 CST

评论数:83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