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蛇 添 足(二)

一、“无和有”
宇宙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有世界”。一个是“无世界”。事物也是如此。在有世界中,物质分为三态,它们是“固态、气态和液态”,无世界的物质,也分为三态,它们是“鬼态、神态和灵态”。鬼态藏于固态之中,灵态藏于液态之中,神态藏于气态之中。它们彼此互为体用。在人体中,神态藏于大脑,灵态藏于心脏,鬼态藏于肾骨。神态主上下,是生命的象征。灵态主左右,是基因的形成。鬼态主前后,是遗传的作用。这种两面三态的事物现象和本质,很早就被祖先发现,得到了,三男三女象征的六个卦,(震、坎、艮、巽、离、兑)。然后再追寻,这两面三态的来源,得到了代表“有”和“无”的亁、坤两卦。
好多人会说,笔者说错了。卦是由阴阳得来的。其实,把亁、坤当作阴、阳。是“有世界”中的八卦。因为无世界,同样存在着这八个卦。所以笔者将它们统一起来,用“有和无”来代表“阴和阳”。进行说明的。
换言之,我们老祖宗的八个卦,存在于三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统一世界”。一个是一方面的“有世界”。一个是一方面的“无世界”。
有世界和无世界,它们的相处,具有三种基本形式。两世界平行,两世界相交,两世界即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三种情况,它告诉我们,宇宙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宇宙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就连太阳的九大行星,还有其它的行星,(尚未发现的行星,与之伴生,与之相向或相反而行。是否这样,以待今后证实。)
我们再来看十个基本数字。 在这十个数字中,个位数字,是从0到9。自然数字是从1到10。这就是代表“有、无”世界的两种数字。0代表“无世界”开始,10代表“有世界”结束。两个世界都在进行变化,都是1、2、3、4、5、6、7、8、9的九个数字中的变化。不同的是,它们变化的顺序,是一顺一逆的,无世界“顺行”,从0到9。有世界“逆行”,从10到1。无世界的“顺行”,让事物不断的“无中生有”。有世界的“逆行”,让事物不断的“有中变无”。它们彼此在变化上还会产生,“生和成”的对应。1、6对应生成水 。2、7对应生成火。,3、8对应生成木。4、9对应生成金。0、5、10的彼此相应合成土。
有人会说,这些数字都在“有世界”中,你怎么拿到“无世界”中去了,笔者告诉大家,在“有世界”中是数“字”,在“无世界”中是数“理”。数字可以彼此对应,数理也可以彼此相通。
比如说一个三角形,当我画出来时,它的中间是空空的。如果我告诉你,它里面有“四心”,你马上会说,对对对,是存在着“四心”。我还可以把它补充起来呢。但在一般人看来,“四心”是处在“有世界”中。笔者看来,“四心”是处在无世界上。在“有世界”中你只能画出“四心”不能明白四心的道理。如果我告诉你,三角形的垂心,为木,为事物的“木势”。三角形的重心为金,为事物的“金势”。三角形的内心为火,为事物的“火势”。三角形的外心为水,为事物的水势。你就不一定知道了。这种不知道的道理,存在于三角形的“无世界”中。如果我还告诉你,三角形的“垂心”,可以在三角形的内部和边上。只有两种情况。三角形的“外心”,即可以在三角形的内部、边上,又可以在三角形的外部。它们具有三种情况。这种“垂心”和”外心”二和三,一方面表示事物的起始和终止(事物起于“木”,止于“水”。)另一方面表示事物的“两面三态”和“三天两地”的共性。这种道理你在有世界中看得到吗。所以我们说,“四心”存在着三角形的“有世界”中叫“形体”。存在着三角形的“无世界”中叫“理用”。
中国文化,中华艺术有世界已经体现出来了,问题是如何在它的无世界中找到它们的道理和作用。
从数字,从三角形,笔者给大家展现出了这两个世界。 你能在它们当中,把中国文化,中华艺术的两性美,展露的至圣至明,尽善尽美。到那个时候“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再从中笑”。衷心希望,大家读懂中国文化来,看透中华艺术来。挖掘出中国文化和中华艺术源源不断的美泉。
“有中变无,无中生有”。所以我们认识事物,看待事物,一定要记住,一切事物都具有“有和无”的两性。
比如,有白光就有黑光,黑光是看不见的,这种黑光在佛教中称为“无量光”,它的速度远远超过白光的速度,它的能量远远大于白光的能量。为什么,因为白光是逆行的,黑光是顺行的。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另文再续。
凡是“有世界”的事物,都有“界”。“无世界”的事物,都无“形”。我们要在“有世界”中,去寻找,去得出,“无世界”中存在的“有理”。在无世界中,去发现,去得到“有世界”中的形象和事物。
无形当中存在着有“理”,有形当中存在着无“物”。中国的文化艺术,在这方面起到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中国的道教,在这方面起到了一个,楷模的作用。
二、“动和静”
中国文化的动静观,集中体现在,一个太极图上。具体应用在风水说中。“动极则静,静极则动”就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初始蓝本。“先看金龙动不动”和“看金龙,一经一纬义不穷;动不动,只待高人施妙用”就是爱因斯坦的(E=MC2。)能量公式。
中国人的动、静观,我们中国的后人没有读懂,却被外国人读懂盗用去了。这不能不说明,许多人的无知和偏见。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入了歧途,使后人产生了错觉。
比如说“刻舟求剑”,老祖宗刻舟,我们后人求剑。大家都在讥笑求剑者的无能,不懂得事物发展的规律。牛顿和爱因斯坦,却利用逆上求剑的思维,用“路程等于时间乘于速度”的关系,得到了剑。那些讥笑别人的人,处在静态当中,不去静极思动,只在津津乐道于指责别人,结果一事无成。百无一用,反而误掉了后人。牛顿和爱因斯坦,则不同。他们反思为什么会求不到剑,剑真的求不到吗。是刻舟者不对,还是求剑者无能。最后他们发现,求剑者的思路错了。由“静极则动”的动态思维中逆上寻根,得到了想要的成果。现在中国文化的原始线条和朴素美,已经涂抹上了西方浓厚的油彩。成为了它们的美学思维和创作。
“动和静”具有两种形式观,一种是自我左右“旋转”的静态,另一种是纵、横、撇、捺的“坠落”的动态。科学家告诉我们,一切物体都会自旋。小到基本粒子,大到浩瀚宇宙。在微观世界中,基本粒子“夸克”的自旋规律有四种,它们是“0、1、2、4”(形成了七)。“夸克”的气味有六种,它们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其实,这都是我们中国老祖宗的“上下、左右、前后”以及“木、火、金、水”的体现。我们中国人,总把“上下、左右、前后”看成了方向和方位,没有看成物种和物类。把“木、火、金、水”局限于阴阳、五行中。没有把它们看成,是事物动静的物象和事物动静类型的本质。这就是我们后人思维的缺陷,不会认真地去读懂中国文化的内涵真谛,中国文化的美学精髓。(所以笔者在这里,大声呐喊。让我们行动起来,捡回自以为没有价值而遗弃了的“自我”,即中国文化,中国思维。认真地去学习、学习再学习,静极思动。实践、实践再实践,动极则成。
“动和静”还存在着,简单和复杂,“明和暗”的两种形式。“鸟飞不植,鸟植不飞”,这是“动、静”的初级观。动静的高级形式,“人静则思,人思则想”。这里面的动静就复杂的多了。对待中国文化,继承中国文化,创造中华艺术,要在后者中,下功夫。
楼主 得一子先生  发布于 2016-06-27 13:42:42 +0800 CST  

楼主:得一子先生

字数:2883

发表时间:2016-06-27 21:42:4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6 10:11:06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