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医路——聊聊那些传奇的医和案



岐黄论道图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01 13:02:47 +0800 CST  
如何断定中医的水平

自古以来,中医就有神圣工巧的说法。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师;切而知之谓之工。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什么病,这是神医。例如,扁鹊见蔡桓公的记录。扁鹊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什么病,这就是神医的典范。通过声音,包括说话的声音,呼吸的声音,加上身体的气味,结合望诊的结果来断定病症,这就下降了一个档次。通过问诊方式,比如说各种问题各种回答,然后直接告诉你什么病,这是师父级别的。这三个境界,都是不直接接触病人身体就能准确判断病情。最后一个,是切脉,通过三部九侯或者直接就是寸口脉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这就是巧医。
值得留意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前三个境界的中医/道医宗师。因为这种级别的宗师,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记载的,也就百人量级。如现在还有,那么也不是寻常百姓能接触得到的层次。最后一个,靠脉诊来断病,依然是非常厉害,能在这个层次上构架医学体系的人,也是建立了个人的认知系统,处方调药都会有独到之处。
第四个境界,是人的身体敏感度资质限定的,即所谓的气感。没有这个气感,何谈中医的诊脉。再往上的境界,不仅要有气感,更是要依赖于人的感悟能力,即所谓的根器,悟性。所以,越往上的境界越难,因为不知道也不确定到底是什么因素限制了能力的提高。这里不再多言。

还有一种说法是,好医生大概十个病人能治好八九个左右,一般的医生大概十个治愈六七个,差的医生连一半都没有。这个好医生,大概也在巧医的量级附近了。所以,看看治病的效果,也能判断一个医生的水平。如果看的不是好医生,还不如不治。治了不见得好,但是不治肯定不会治坏。

如果还感觉遥远,那就看看离医生最亲最近的人,比如亲戚朋友邻居,附近的人,会不会找他看病。如果是,那就说明不错,这么多年的能力已经得到认可。否则,还是再观察观察吧。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02 08:38:01 +0800 CST  
慢性食物二次中毒趣谈(来自奇效良方)
杨立之自广府通判归楚州,喉间生痈,既肿溃而脓血流注,晓夕不止,寝食俱废,医者束手。适杨吉老来赴郡守招,立之两子走往邀之。至,熟视良久曰:不须看脉已得之矣。然此疾甚异,须先啖生姜片一斤,乃可投药,否则无法也。语毕即出。子有难色,曰:喉中溃脓痛楚,岂宜食生姜?立之曰:吉老医术通神,其言不妄,试取一片啖看,如不能进,则屏去无害。遂食之。殊有甘香,稍加益至半斤许,痛处已宽;满一斤,始觉味辛辣,脓血顿尽,粥饮入口,了无滞碍。明日招吉老谢而问之。对曰:君居南方,多食鹧鸪,此禽好啖半夏,久而毒发,故以姜制之。今病源已清,无服他药。子记唐小说载崔魏公病此,医梁新诊之,曰:中食毒。仆曰:常好食竹鸡。梁曰:竹鸡多食半夏苗,盖其毒也。命搅生姜汁折齿灌之,遂复活。甚与此相类也。
这是一个关于广州府判杨立的故事。府判是是一个古代官职的名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当然,不是随随便便的秘书,也是省委的大秘,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州一下是没有设置这个职位的。这位杨大秘生病了,还不是一般的病,是咽喉生疮,嗓子那是肿了,要命的还化脓,从早到晚的脓血往外流,一直没有停止的迹象。不能吃饭,不能睡觉,真的是要命啊。关键还有一点,周围的医生束手无策,真的是一点活路也没有,让人崩溃,还让不让人活啊?!真的是天无绝人之路,恰好赶上杨介老先生到这个地方办事(具体来说招人),杨立的两个儿子过去老先生住的地方,邀请这个杨介老先生去给老爹看看病,看看有没有办法把老爹就回来。毕竟有爹在的话,还能拼一拼爹,让自己能过得舒服一点。杨介老先生一听啊,原来我还有一个老乡是做官的,而且官还不小,一想呢既然他能求我看病,我还是去一趟吧,万一治好了,是不是以后找他办事也方便一点(纯属意淫)。老先生过去到杨立的房间,仔仔细细站着看了一会,那叫是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的,使劲的瞧了半天,正当人们怀疑的时候,老先生开口说话了,不用担心啊,我连脉都不用摸,已经知道怎么治疗了(一个大写的装……啊)这个病有点奇怪,需要老爷子吃一斤的生姜才能治,不然神仙也救不了他。儿子听了这话,心理想,这不是坑我爹吗?好好的人,吃哪门子生姜啊,能吃的进去吗?顿时脸上就不高兴了,对这老先生就说,您是不是老眼昏花啊,我爸是嗓子化脓,疼的要死要活的,吃吃得了生姜吗?这时候还是老的精明,直接训儿子,(其实是给杨介老先生一个台阶下),老先生的医术像神仙一样,不会乱开方子的。再说了,一片姜也没几毛钱,我吃不进去,扔了也没事。于是让保姆去大街上买姜去了。保姆买回来以后,老爷子拿起来就吃,那叫是一个狼吞虎咽,儿子都看傻了,老爷子真的是有病!姜是这么吃的嘛?老糊涂了吧?!在老爷子看来,姜到嘴里面就非常的甜,比平时的山珍海味都好吃。一会的功夫,就吃了半斤的生姜(牛……)!吃着吃着就觉得嗓子不疼了,而且吃的时候嗓子好像也不那么堵的慌了,越吃越觉得爽啊。吃到一斤的时候,嗓子也不流脓的,姜也觉得是辣了,这时候吃东西也能够吃的下了。心情那叫一个爽啊!第二天,又把杨介老先生请到家里来,准备了满汉全席,酒足饭饱之后,老先生一高兴就说实话了,说啊,老爷子,您长期在南方带着,吃了很多的鹧鸪,这鸟呢,天生的好吃半夏,时间长了啊,您就慢性的中毒了,所以必须要吃姜来解半夏的毒。到现在,您身体里面的毒已经全部解除,放心的吃喝吧,冲您这身子骨,还能再活五百年(纯粹的拍马屁)!
当然啊,唐朝的一本小说记载,崔魏公暴病而亡,一位梁大夫就说,这个是食物中毒,家里的仆人赶紧的说,我家主人喜欢吃竹鸡,一定是有人给他下毒了。梁大夫一分析,说,竹鸡喜欢吃半夏苗,大概就是半夏中毒,于是呢,赶紧的去拿榨汁机(磨)扎了一碗姜汁,给他灌了下去,结果崔魏公竟然奇迹般的复活了。
后记:现在,我们用的半夏基本上都是炮制过的,姜半夏,法半夏,很少用生半夏。我们都知道,重金属有在食物链顶端积累的趋势,而且西医也能够化验出来,但是还没有办法化验这种二次中毒吧?所以,好东西吃可以,适可而止吧。
秋天到了,那些喜欢吃螃蟹的朋友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放点生姜、紫苏之类的呢?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02 20:54:56 +0800 CST  

岐黄要术传承千载,古方医药造福众生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03 16:29:51 +0800 CST  
对某些中医诊病不准、疗效差的原因探讨:

毕竟现代很多从事中医的人,是建国后培养的现代中医,从医学院读书出来的。医学院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呢?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天涯的这篇帖子:
中医学院为何培养不出正宗中医(上)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288389-1.shtml

因为课程都不中不西的,导致连最基础的理论都没学到,还想学高一些层次的诊病?所以,当脉诊水平不够的时候,就要借助于化验单或者射线、B超、CT甚至磁共振之类的,那就是西医了,和中医的四诊关系不大。
再进一步说,病人基本上都不可能准确描述身体症状。就准确描述症状的能力而言,那得有多深入的认知才能做到?你这个坐诊的中医都做不到,为何想着对中医接触很少的病人能做到?
所以,病人和医生都没说出来问题的根源,糊里糊涂的就被开方治疗。效果大家想想看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04 16:04:25 +0800 CST  
给现代脑力工作者的福利:

孔圣枕中丹的传奇——来自《千金要方》

孔圣枕中丹,组方为:远志、菖蒲、败龟板、龙骨,各等分。
远志者,志向远大也。其味辛苦,性温,入心、肺、肾经。古人取名远志,顾名思义,是指服药后能变得志向远大,智慧增益。
《千金翼方》将其放在治疗健忘的第一位;李时珍称它“专于强志益精,治健忘。”;抱朴子《内篇》云∶陵阳仲子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开书所视,便记而不忘。
《神农本草经》将石菖蒲列为上品,并云其可“开心孔,补五脏,透九窍,明耳目,久服不忘,不迷惑,延年益智,高志不老”。千金方中∶久服聪明益智。甲子日取菖蒲一寸九节者,阴干百日为末。服方寸匕,日三服,耳目聪明,不忘。
在当代名医张大昌先生的医论医案集中,菖蒲远志合用,就能提高记忆力。至于没有加龟板或者龙骨,只是张大昌先生并未针对肾阴不足、肝血弱而导致的睡眠浅轻的症状开方而已。
龟板,为中华龟的腹板,可不是现在满大街的巴西龟的腹板。《神农本草经》:味咸,平。主治漏下赤白,破徵瘕,亥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本草纲目》: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皆以养阳也。乃物理之去微,神工之能事。观龟甲所主诸病,皆属阴虚血弱,自可心解矣。
龟板最直接的功用就是滋养肾阴。肾水足则肝木升;精足则骨长,所以对小儿发育很有好处。对于龟板,不妨看看武当山上的龟蛇,传说中的真武大帝,就带着龟蛇二仙。四圣兽中的北方玄武,也是龟蛇同体。
龙骨,神农本草经云: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瘨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生山谷。
龙,得天地纯阳之气以生,藏时多,见时少。其性至动而能静,故其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阳之纯者,乃天地之正气,故在人身亦但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气未尽者,亦用之。后之医者于斯义,盖未之审也。人身之神属阳,然神非若气血之有形质可补泻也,故治神为最难。龙者乘天地之元阳出入,而变化不测,乃天地之神也。以神治神,则气类相感,更佐以寒热温凉补泻之法,虽无形之病,不难治矣。天地之阳气有二∶一为元阳之阳,一为阴阳之阳。阴阳之阳,分于太极既判之时,以日月为升降,而水火则其用也,与阴为对待,而不并于阴,此天地并立之义也。元阳之阳,存于太极未判之时,以寒暑为起伏,而雷雨则其用也,与阴为附丽而不杂于阴,此天包地之义也。龙者,正天地元阳之气所生,藏于水,而不离乎水者也。故春分阳气上,井泉冷,龙用事而能飞;秋分阳气下,井泉温,龙退蛰而能潜。人身五脏属阴,而肾尤为阴中之至阴,凡周身之水皆归之,故人之元阳藏焉。是肾为藏水之肾,而亦为藏火之脏也,所以阴分之火动而不藏者,亦用龙骨,盖借其气以藏之,必能自反其宅也。非格物穷理之极者,其孰能与于斯。

所以,对于常见的失眠、记忆力减退、梦遗、噩梦不醒、睡眠浅、神疲力乏,都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者或者学生来说,这个方子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05 12:41:44 +0800 CST  
石膏的用法(参考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石膏,就是化学里面所说的硫酸钙,具有微寒、发散的功效,又能透表解肌。按照《神农本草经》上面所说的,性微寒而非大寒。而很多的医生认为石膏是大寒之物,开方的过程中选用煅石膏,而非生石膏,这样就将石膏的宣发疏散的功能变为了敛涩的性质了,效果大家可想而知了吧。那么石膏能用来干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名医张锡纯是怎么善用石膏的吧。
1、小试牛刀得真性
话说名医张锡纯的长子在七岁的时候得了风寒感冒,浑身滚烫滚烫的,已经四五天的时间了。舌苔黄中带黑,但是为什么身边有个名医老爹还是没治呢?其实问题不是出在张锡纯身上,而是熊孩子不愿意吃药,你要是强迫他吃药,他就会不停的呕吐,非要把喝到肚子里面的药吐出来不可。这下可把名医给愁坏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啊,万一出了点问题,还不前功尽弃啊,这么多年在江湖上混的地位可能一下子就没了。(纯属作者意淫,那时候张应该不怎么出名,处于正在学习期间)那怎么办呢?
思来想去,就用石膏试一试吧,反正历史上那么多名医说,石膏是大寒之物,张心理是暗自嘀咕,就暂且用一两左右试一试,万一喝多了更麻烦是不?把生石膏放到药壶里面煮好,将上面的清汤给三次让熊孩子喝下去了,心理也是惴惴不安。不过呢,效果好像还不错,熊孩子体温稍稍降下了了一点。一看有效果,张信心大涨,直接又抓了二两放到药壶里面,继续煮,跟上面一样,慢慢的让孩子喝(毕竟心理没底,还是尽可能的尝试吧)这样,病又好了一点。张这下就放心了,还是继续,这下用了三两,病很快就好了。
按照我们现在的想法想一想,从早到晚一天的时间,七岁的熊孩子喝了六两的石膏,能扛得住吗?关键一点是,孩子居然喝完石膏之后,“饮食有加,毫无寒中之弊”。这下让张开始怀疑了,石膏真的是大寒之物?应该是微寒吧?一两石膏分三次慢慢的喝下去,确实是不知道石膏的药性。而其还建议周围那些不敢重用石膏的人,为什么不像他在儿子身上试验的那样,多用石膏来发挥石膏的作用。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08 21:01:25 +0800 CST  
2、信心倍增开大方
在知道了石膏的药性之后呢,一天啊老家一个县里面的赵厚庵的夫人并了,请张锡纯过去看病。张过去一看,这下可麻烦了,什么病呢?其实就是温病,脉数洪实,舌苔黄而干,按道理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病啊,关键还有一点,老太太二道药味就吐。这下可麻烦了
张是思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毕竟,不让一个医生开药来治病,想把柄治好了还是有点难度的。
突然看到一个孩子从眼前跑过,张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给儿子用石膏的故事了(天使啊!)。于是开了一味单方,生石膏六两,用做饭的锅煮,怕老太太闻到药味。煮好之后呢,怕老太太呕吐,一次只让她喝一勺子,喝到肚子里面以后,老太太感觉非常的烦躁,就怀疑张是不是开错药了(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看病我还是信老中医,哈哈)。张直接告诉她,我没开错要,是你病的太重,喝的药又太少的原因,于是又喝了三次,慢慢的也安静下来了,到四点钟之后,喝完了六两生石膏,病也就好了。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08 21:14:05 +0800 CST  
3、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某天,张沧州的一个朋友董寿山生病了,刚刚过了三十岁,开始时患的是感冒发颐,大约是两腮附近的位置肿了,没控制住,几天后,颌下颈项都肿了,逐渐的蔓延到了胸部,这个肿大的势头还在向下发展。此时,是牙关紧闭,从牙齿的缝可以吃一点稀粥进去,可是咽喉肿痛,又咽不下去。当时请了几位医生,用的清热解毒之药,但是效果都不好,反而越来越重了。当时正好赶上中秋节,不停的下雨,没办法了,只好冒着雨把张锡纯给请过去了。
张锡纯来了一看,好嘛,肿成这样了,按患处,非常的硬而且热,颜色很红,这都是热盛的表现,张告诉他们说,这是一种叫虾蟆瘟的传染病,热毒炽盛,盘踞在阳明之府。必须用生石膏来治疗。正好,前面治疗的医生还没走,一听就不愿意了,心想哪来的愣头青啊,心平气和的告诉他,用过生石膏了,都用到一两了,没有用啊。张锡纯说:生石膏,是微寒之药,这么严重的病,一两哪儿够啊。于是他就开了生石膏四两,另外加了金线重楼、清半夏、连翘、蝉蜕,病人喝下去之后呢,结果,无效,反而是感觉药在胸口堵着,好像病还有加重的趋势。幸好药店就在这个村子,于是,张锡纯让再买四两生石膏,生赭石三两,再喝,后来,又加了点化痰通便的药。当时没有反应,家里人吓坏了,张锡纯说,别着急,我之所以不断的开药,是疑问这种病实在是太急了,我担心如果我万一开药慢了的话,恐怕药就喝不进去了,现在已经喝完了这么多的猛药,不用担心病没有好转,等等看。结果,到了夜里十点,患者大便通了,咽喉的肿势开始改善。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08 21:29:30 +0800 CST  
4、试玉要烧三日满,辩药要待七年期
张治病多年,用的石膏有几万斤了,那么石膏应该怎么用呢?
1)如果外感有实热的话,千万不要用煅石膏。想一想煅石膏干什么用?最常用的是用来点豆腐,也就是用其收敛的功能。如果你用煅石膏的话,很有可能将痰火敛住,使其凝结不散,用一两就足以伤人了,直接是将金丹变为了鸠毒。
2)石膏是一种相对较重的矿物质,七八钱的话,不过一小撮的量,用这么小微寒的药物来给怕灭燎原之火是不可能的事,怎么可能有效果呢。想一想向炉子里面撒几点水的场景吧,不是把炉子里面的的火给扑灭是,而是花苗更旺了。那么应该怎么用呢,轻证亦比至两许,若有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
3)既然开了这么多的药,应该怎么喝?正确的喝法就是一次煮药好了之后,慢慢的喝,一次一点点,等到热退了就可以不用喝5了。这么做的原因就在于,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疑虑(自古至今,医患关系都一样),这样的话,药力总是在上焦和中焦,而寒凉不会降到下焦侵害肠胃导致滑泻拉肚子
4)怎么去买石膏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买成块的,因为药店里面的面状石膏大多数都是煅石膏。如果你想知道买到的面状石膏是生石膏还是煅石膏,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壶里面去煮,煮完了如果石膏在壶底形成了块状倒不出来,那就说明你买的是煅石膏。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08 21:52:02 +0800 CST  
温馨提示:诸位看官,大剂量的药一定要慢慢的喝,喝几口就要停下来看看身体的反应,不然喝到肚子里面再处理就麻烦了。比如附子,煮的时间不够又大量的喝,很有可能引起中毒,这时候就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了,比如用黑豆解毒,热的话考虑用冷水或者冰。细辛之类的辛辣药,很有可能导致呼吸不畅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08 22:38:13 +0800 CST  




生石膏图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09 12:05:56 +0800 CST  
论桂枝去皮
古人用桂枝,维取梢尖嫩枝,折视之,内外如一,皮骨不分。若见有皮骨可分辨者,去之不用,故曰去皮。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12 10:25:52 +0800 CST  



旋复花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20 14:53:53 +0800 CST  
过几天发旋复花的,到时候你看一下就行了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23 10:22:30 +0800 CST  
衣之镖先生的医案
杨某,53岁,男,1989年12月5日初诊。
患者十年前曽患虚劳病,值盛夏而着厚衣,其体素阳虚可知。近三月来因劳倦而发眩晕布置,并有肢冷、乏力、干呕吐涎,食欲不振等症。望其面色㿠白,舌淡体大苔滑,按其脉沉而数,证系阳虚水泛,蒙蔽清阳之窍,治宜温阳化饮,用大补肝汤加减:
桂枝15克 干姜15克 五味子15克 山药15克 牡丹皮10克 旋覆花10克 竹叶6克 炮附子10克。 水煎服,日一剂。
上方,一剂眩晕即止,又服两剂而愈,两年后随访未复发。

这个案子说的很清楚,就是虚劳病,因为劳倦又复发。什么是虚劳?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底子太差了,先天的精、气严重不足,并且后天的脾胃也不好,不能很好的运化水谷,所以才有了虚劳。所以当一个人本来夏天还要穿厚衣服来保暖的时候,你就知道他身体的阳气有多衰弱了。
这种病最怕什么?当然是变本加厉的消耗身体。一旦再次消耗,就如同篝火将要燃尽木柴的时候,再用扇子在一边使劲的扇风,你说能不消耗的太快么?就这身体,还要努力操劳,果然是自己折腾。一折腾就犯病了。于是找到了衣之镖先生来求救。
首先是面色无华,没血色,惨白惨白的,这就已经说明身体很亏了。再加上脉沉,一派寒像;数,因为血不足,心跳加速来输运气血;舌淡,无火;舌体大,湿气盛;苔滑,水泛滥。所以给的结论就是:阳虚水泛滥,蒙蔽清阳之窍。于是,温阳化饮,给出了上面的方子。
按照辅行决的说法,桂枝为木中之木,干姜为木中之水,五味子为金中之土,山药为土中之木,牡丹皮为火中之火,旋覆花为火中之木,竹叶为水中之金,白术为水中之图,附子为木中之土。总的来说,就是以干姜来暖脾胃,附子温肾,然后用白术渗湿,竹叶利水,桂枝提升阳气,牡丹皮通肝气通心气,旋覆花沉降下行,五味子收敛如妃,山药收敛入脾,最终达到了温阳化饮的目的。所以,一剂见效,三剂就恢复正常了。

按:
旋覆花的药性如下:
《神农本草经》:味咸,温。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名医别录》:味甘,微温,冷利,有小毒。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蔑,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总的来说,是个消除痰饮、结气的药,能引火气下行。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25 19:52:35 +0800 CST  

深山出紫芝,层云叠其上。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28 15:42:38 +0800 CST  
什么是体力?是人体对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及水谷之气的吸收、运化、疏步的综合作用结果。所以,总得吃的有能量,身体运化效率足够高,从而才能在消耗的时候,有能量、有物质可以消耗,否则,哪一方面出问题,都是精力不够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09-30 14:42:40 +0800 CST  
巧治小儿吞铁钉 ———张景岳的医案
故事记载如下:
某王姓人家,小儿初满周岁。某日,其母随手予小儿钉鞋圆铁钉一枚,任其玩耍。童子何知,误塞入喉。其母大惊,忙倒提小孩两足,欲倒出铁钉,哪知小孩反而鼻孔喷血,情况十分危急。
遇到这种情况,孩子的奶奶已经跌倒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嚎:我苦命的孙儿啊!!
孩子的父亲急得连连转圈。孩子的母亲已经抱着孩子,不知所措。左邻右舍急忙到处找大夫来救急。。
恰好传奇大神张景岳路过这里,他见状,急命其母将小儿抱正,小儿“哇”地一声哭开了。这一哭,就说明上下的气已经连接了,那么铁钉不在喉咙里,在哪里?肯定是掉下去了。所以,景岳大神就断定,铁钉已入肠胃!
这消息无异于五雷轰顶,铁钉入胃,还能活?这下子,不仅连老太太吓的背过气去了,小儿父母也吓得六神无主,茫然不知身在何处,只能是迭声哀求,烦请景岳大神想想办法,死马当活马医吧!
景岳之前也没遇到过这事情啊!他手捻须髯,大脑飞速运转,搜索每一条药性,每一个医案。沉思中,忽然灵光一闪,他记起《神农本草经》上有“铁畏朴硝”一句话,于是,想出一个治疗方案。
大神名人取来活磁石一钱,朴硝二钱,一起研为细末,然后用熟猪油、蜂蜜调好,让小儿服下。
不久,小儿肚子里面咕咕响起,很快就拉肚子。大神命小儿父母用树枝拨动小儿的粪便,从中找寻。果然在粪便中找到一个硬物,大如芋子,润滑无棱,药物护其表面。然后用石块砸开一看,里面正包裹着误吞下的那枚铁钉!真乃大神也!
小儿父母感激不已,这也太神奇了!路遇高人而不与之为礼、请教,怎能对得起自己!更何况是旷世神技,救了自己孩儿一命!
于是,赶紧烧水,沏茶,请景岳大神上座,待大神喝水休息了几分钟,这才小心翼翼的恭敬请教其中的奥秘。
景岳大神解释说:使用的芒硝、磁石、猪油、蜜糖四药,互有联系,缺一不可。
铁畏朴硝,于是,用芒硝来替代朴硝,来溶解一下铁钉的铁锈,以及尖尖的端部,并且非常重要的是,芒硝是一味泻药,所以能让小儿在短时间内拉肚子;磁石,则是要吸附在铁钉上,从而使得芒硝一起裹住铁钉;猪油与蜂蜜,主要在润滑肠道,使铁钉易于排出。当时大便干燥,也有用猪油或者蜂蜜来润滑肛门的。特别是,蜂蜜甜甜的,总比味道发涩的芒硝、油腻的猪油好吃多了,所以小儿就能多吃点,更为保险。
所以,以上四药同功合力,将铁钉包裹、溶解、润滑、排泄,最终将铁钉从肠道中排泄出来。
小儿父母听完这番话,倍感神奇。若有所悟地说:“太有道理了!难怪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原来各味药在方剂中各自起着重要作用!”

按:节日期间,小儿食物众多、玩具很多。家长一定要小心孩子不要将硬物放入口中,以免引起不要的伤害。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10-04 13:54:06 +0800 CST  
寒露时节,秋水渐寒,夜露如珠。恰逢阴雨连绵,日星隐耀,则阳气日损,寒湿日增。故此,身体尝尝感觉寒意瑟瑟,略发僵硬。更有甚者,肚腹寒凉,则时常腹痛,泄泻。
楼主 zhoulinshijie  发布于 2017-10-09 07:55:25 +0800 CST  

楼主:zhoulinshijie

字数:206

发表时间:2017-08-21 19:05:3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13 09:26:53 +0800 CST

评论数:9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