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学书法,0基础带你入门——花落书香~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是《礼记·大学》中的第二段,其中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每个男人生平所愿,然古语有云:乱世出英雄,盛世出庸吏。而吾辈皆出盛世,治国平天下虽皆有其志,然则大多难以实现,故修身齐家才是我辈根本。
此言一出,必遭人唾弃为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之辈,然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又有何错焉?
又云: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纠纷各有其因,其幸与不幸,不能一概论之,故不妄谈之。
余下则修身为要,“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修心与修身属于可兼顾而并行之事!
然如何修心?唯信仰耳!信仰并非仅宗教,而是于心于脑中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必来自于精神的食粮!昔时学院所学,大多已遗忘殆尽,唯传统不变,老而弥坚!
何为传统?古人有八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今日之人固不能全部精通,然则书、画却是学有所长,足以与众分享。修心、修身足矣!
相较玄学、易学、中医、武术,书画最为容易,然而无人教导,如何入门?
现在还真的有这么个机会,免费学书法。
如果你在蠢蠢欲动,带上你那颗骚动的心,赶紧来吧!就是这个帖子,顶贴、收藏,然后等着,容我慢慢道来,我会将我所学全部写在这里。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09 18:24:00 +0800 CST  
二楼向不离不弃的兄弟姐妹们致意!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09 18:24:18 +0800 CST  


去年在未知学院发过帖,当时身体不允许,没能继续更下去。这次重新开帖,准备修正上一个帖当中的谬误,从头开始,发布在此。
欢迎大家跟着帖子一起练字。
同时,由于才疏学浅,很多地方难免存在误区,还请各位方家指正。


先聊聊学习书法的好处。

我的老师说:

酒养魄、茶养心、
诗养魂、书养寿。

(还是习惯写白话……)
中国这个书法、绘画源远流长,学习传统书画,心态非常重要,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这一点和西方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艺术追求激情、刺激、灵感。
念大学的时候,见过一些学西方艺术的同学,总是追求一些性、酒精的刺激,更有甚者,为了寻找激情,干脆去吸毒,而国画、书法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这种情况。
无论学习什么,气场足以影响心态的,西方画家当中,夭折、自杀的比例很大。传统书画的作家,则高寿的非常多,就拿近代书画家来说: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均享寿90岁以上,朱屺瞻、苏局仙、孙墨佛等更上了百岁高寿。
当然还要排出一点,油画的部分颜料,气味会散发毒素,比如梵高常用的黄色;还有,中国书画家出名的必备条件就是长寿,很少有少年时期就成名的画家。
总的来说,书法安宁、恬静,练习书法能够抛却人世间的纷繁复杂,让内心归于宁静,达到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当一个人的心灵处于宁静状态时,其思维质量和办事效率是最高的。特别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病后的恢复。
如果是小孩子学习书法,好处更多。
1、 写一手好字,受益一生。
2、 学习书法的人专注、沉着、冷静
3、 学习书法可以培养审美情趣
4、 书法可以培养专注力、眼里、分析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形象记忆力
5、 书法不是符号,而是一种文化,承载了几千年的民族智慧精髓。


更多好处,在学习中慢慢体会。
明天继续。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09 18:24:47 +0800 CST  
已经有人找到组织了。
大家回帖的时候别帮我打广告,这个帖子还是让它纯净点。
带广告会被版主禁言的。

谢谢不离不弃的兄弟姐妹们的支持。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09 20:56:02 +0800 CST  


有朋友问:我今年30岁,之前从小就练字,现在仍然写的很丑,字帖啊什么的都练了好几本,写字的时候字速度也很慢,我想请问,成年人还能把字练好吗?有什么有效的练字方法吗?如何练字最有效果呢?谢谢指点下····。。。


答:

多少岁练字都是可以的,我见过不少七八十岁开始练字的老同志,他们经过努力,也能写的很好。


首先,你要确定自己的练字目标:
我们大多数人练字,是为了有一手能拿得出手的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自如;另外一部分人练字,是觉得书法这类传统文化非常优秀,想要学习,或者是用练字来修身养性。这都是非常好的,没有太大的功利心,完全可以跟着本帖自学,而且能在一两年内,把字练的很好。
还有一小部分呢,准备参加书法高考、以后从事书法事业,或者是走在书法事业的路上,以后想成为著名书法家。他们胸有大志,不在本帖的讨论范围,而我,成为著名书法家的概率好像也很低,教不了。

其次,缩小练字的范围,专注一两种:
我们传统的书体,有楷行草隶篆……诸体,拿楷书来说,又有大楷、中楷、小楷,拿中楷来说,又有欧、颜、柳、赵、虞(虞世南)、褚(褚遂良)……等等书体。
你需要找一两种你喜欢的字体或者适合你的字体一门深入,书法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精力、智力,并且需要一定的天赋,如果仅仅是喜欢、想修身养性,缩小练字的范围,将会把练字变得更简单。涉猎过多,反而容易眼高手低,样样都会,样样都不精的局面。
关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体,咱们后面说,欢迎关注本帖。

第三,一些观念必须要有:

1)要先认知书法的基础知识,首先是汉字笔画的书写要领,其次是他们搭配的特征规律……等等(不再累述,以后会讲到),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提前认知这些概念,才能在练字的时候不是无头苍蝇;

2)(这一段是重点)写字是一种习惯,习惯性的思维和习惯性的书写动作是很多人练不好字的主要原因。练字是用一种新的习惯去取代旧的习惯,让新的习惯成为你自己的习惯。所以练字要从一笔一画开始,培养新的书写习惯;

3)练字是一种连环的运动,脑要想、眼睛要看、手肘等要动,耳朵要听、笔要摩擦,最关键的脑的指挥,手指手腕的协作完成,因此大家在练字的时候多想、多看、多听、多练,并经常锻炼手指与手腕的活动范围,增强手指与手腕的稳定性与灵活性,这样可以加强控笔能力;

4)最后坚持练习!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0 14:45:09 +0800 CST  
发点最近写的作品。。。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0 15:10:24 +0800 CST  
去年跟着帖子练书法的网友,也写出了不少好的作品。
大部分练习6~10个月。
摘录部分在这里: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0 15:32:35 +0800 CST  
@angelsimp 2017-06-12 00:41:14
老师您好!我最近刚开始学写字,请问怎样加您的学习群呢?
-----------------------------
可加我微信,bysb2015 在帖子里面和我互动也行。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2 07:46:19 +0800 CST  


先简单介绍下书法史。
书法史和汉字史不大一样,一般来说,书法史的起点是清朝时间,从小篆开始。
为了不写成百度百科,我用平常的语言简述一下。
现在也不必研究太深,但要有个基本的了解,以便以后的学习。

在秦朝之前,每个国家的文字都不一样,据说有100多种文字。
秦朝统一后,书同文、车同轨,书法家李斯整理了各个国家的文字,删繁就简,创立了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李斯小篆石刻)
这种字体结构上多对称、造型一般为3:2的长方形,上紧下松,下方的垂脚大概占了整个字的1/3、用笔上多为铁线,没有粗细变化,圆、劲、均匀。
以李斯的《绎山石刻》、《泰山石刻》、《会稽石刻》为代表。

这种字体不适用,我们一般没人去学,但对于从事篆刻,或对篆书有特殊爱好的朋友。另外,入门的时候练练篆书,对于用笔的把握,以及对于书法古拙的这种审美培养,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2 21:19:44 +0800 CST  
让我上首页待十分钟。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00:42 +0800 CST  
接着说书法简史。

李斯整理的小篆,相对于以前的大篆,显得更加规范,造型更为漂亮。
但有个缺点,由于笔画都是铁线,书写起来速度很慢。
其实春秋战国开始,民间一直有另外一种书体:隶书

笔画比较简单,由篆书的曲线化为直线、圆形化为方形。更适合书写。
隶书和篆书共存的时间非常长,一直持续到汉朝晚期。由于这种书体最先是一些职位卑微的官员使用,叫做隶书。
西汉早中期,因“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隶书在民间已经非常成熟,由于官方的收集整理,加之书写便捷,逐渐作为官方文字使用,但此时隶书的隶,还有附属之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正笔画断连。 省减笔画结构等。
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藏 露等各种变化。还有字距宽。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代表作:

(隶书《石门颂》,用笔上还带有浓厚的篆书色彩。)

(隶书《张迁碑》,方笔为主,与石门颂形成鲜明对比。)
上面是我本人最喜欢的两本隶书。

《乙瑛碑》

《礼器碑》

《曹全碑》(篆书当中最为精美的一块碑,但不宜初学,容易媚俗。)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19:23 +0800 CST  


一个人也要继续战斗。


晋朝到唐朝,这是中国书法的巅峰时期。
汉朝,文字的隶变,代表着中国文字走入了新时期,隶书相对于小篆,已经脱离了古体字的范围。隶书里面的“象形”意味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符号化、艺术化。

隶书产生后,人们还是觉得隶书书写慢。
于是,草书顺应历史,逐渐在日常书写当中占领了很大的位置。
代表人物有汉代的张芝:

张芝的草书,这个草书和现在经常看到的还是有些区别。叫做章草,现在常见的产生于唐代,有小草、大草、狂草三种,这个以后说。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3 08:55:33 +0800 CST  
草书是书写速度最快的一种书体,但有一个缺点:识别度低。一般草书,我们没学过的人是认不出来的,即使学过草书的人,也容易认错。
所以无法作为官方文字使用,朋友之间写个信,也容易出幺蛾子。
实用性不高,只能自己抒发一下。大家可以看啊,草书一般都是《自学帖》之类的,自己写给自己看的。

于是,隶书简化势在必行。
这个时候是三国时期了,三国的钟繇,发明了楷书:

钟繇的楷书。

取隶书和楷书对比,隶书要经过顿笔、回锋等处理,而楷书直来直去,更为简洁。
三国之后的晋朝、南北朝,楷书逐渐取代了隶书,成为官方文字。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3 09:06:44 +0800 CST  
接下来的东晋时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大家都耳熟能详,他叫:
王羲之。

这个事情虽然已经发明了楷书,但楷书里面还有很重的隶书味道。
王羲之是钟繇的徒孙,他摒弃了楷书里面的隶味,用更为简洁的线条代替。

王羲之楷书。
说起王羲之,大家知道的都是行书,其实王羲之最好的是草书,是楷书的奠基人。
注意,这是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原因之一。

前面说了,草书识别度低,隶书写起来比较慢,楷书虽然比隶书好些了,但远远无法满足快写的需求。
于是王羲之结合草书和楷书,发明了一种全新的书体:行书。

王羲之行书。
到了这里,传统的两大书体,楷书和行书就确定下来了,后世再也没有发明出新的书体。
楷书的祖师爷是钟繇,但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楷书之后,涌现出很多书风的楷书。
而行书,历来只有王羲之一种体,后世学习行书了,除了少部分找颜真卿取经,其余全部是学王羲之。
这是王羲之功绩之二。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3 09:17:50 +0800 CST  
感谢不离不弃的兄弟姐妹们支持。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4 06:12:43 +0800 CST  
继续说书法史。

书法到了唐朝是巅峰。因为东晋时期,楷书还不是太成熟,可以提升的空间很大。
于是唐朝的书法家纷纷学羲之的楷书,在王的基础上把楷书变得更加端正、规范。
涌现出了很多楷书大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不同书家风格各异,影响至今。
张旭、怀素等人在草书上开创了新的境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北海、颜真卿的行书从二王来,又别开生面,成为唐代行书之冠。
还有唐代的篆书大家李阳冰,与李斯合称“二李”,可见其篆书造诣。
隶书则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

唐代以文立国,开国便气势恢宏,唐太宗对文化非常重视,大力提倡书法,并办隶馆教授书法。他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书法学王羲之,而英俊雄迈之气超过王羲之。在唐太宗的倡导下,唐朝早中期,书法空前繁荣,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能够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这么多影响深远的书家。特别是楷书,褚、虞、欧、颜、柳的影响,直到今天还是学习的楷模。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4 13:33:38 +0800 CST  
唐朝以后的书史就简单多了。
因为楷行草隶篆,在唐朝已经被写完,后人再无创新。

综观宋代书法,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法注入了抒情意味。
在强调意趣的前提下,宋代书法家重视自身的修养,胸次高,读书多,见识广,诗词、音乐方面的功力也为前人所不及。

后周衰微之际,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
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
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
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样是学二王,但宋人远逊唐人。
其次如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米芾分析说:“李宗锷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肥扁朴拙。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
总之,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
其著名代表书家有: 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亦堪称道。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4 13:37:58 +0800 CST  

元朝自不必细说,赵孟頫扛起了唯一一杆大旗。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4 13:38:48 +0800 CST  

明代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頫的格调。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4 13:41:29 +0800 CST  
总结一下:

1、书法从秦朝开始,一直到三国末期,都是以隶篆为主;
2、到了晋朝,王羲之在书法上注入了独特的意趣,完善了楷书,发明了行书;
3、唐朝继承王羲之,将楷书规范化;
4、宋朝继承王羲之,将书法注入了文人雅趣、注重书画同源;
5、元朝赵孟頫继承王羲之;
6、明朝四大家继承赵孟頫、远追王羲之;

然后到清朝了,由于王羲之的真迹逐渐失落,王羲之墨迹的刻本,翻来覆去地刻,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神韵,王羲之已经学不了了,唐代的呢,比如欧阳询的碑,在宋代已经拓印坏了,清朝时期已经找不到了,明朝四大家又是下乘,也学不得。
于是只能去学一些保存比较好的碑,以汉碑、魏碑为主。
碑刻毕竟是刀刻,看不到笔法,既然看不到,那就创造笔法。
于是,清朝书法流派纷呈,一片繁荣。
加之清朝时期出现了大幅的宣纸,纸张成本低。书法家可以写大尺寸的作品。
清朝书法从用笔、结字、章法上,都有较大变化,完全可以和汉朝的隶书、唐代楷书、宋代行书相媲美。

代表人物有:王铎、傅山、朱耷、归庄、宋曹、冒襄、以杨守敬、吴昌硕、康有为、沈曾植、王澍、张照、刘墉、梁同书、王文治、梁巘、翁方纲、钱沣、永瑆、铁保、邓石如、伊秉绶……等等。
楼主 药山浪子  发布于 2017-06-14 13:55:59 +0800 CST  

楼主:药山浪子

字数:26461

发表时间:2017-06-10 02: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1-27 08:18:02 +0800 CST

评论数:108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