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小长假西安旅游攻略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这里出土了一千多个士兵陶俑,每个表情姿态各不相同。站在庞大的地下军阵前,你会感觉到两千年前始皇帝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非凡气势。
秦始皇嬴政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园,常年征用数十万民夫,耗损了大量的国力,修筑时间长达38年。1974年春,因当地农民打井挖出陶制武士头,兵马俑得以重见天日,目前共发掘出三个坑。
景区中的一号俑坑,是最早发掘、面积最大的一个坑。二号坑和三号坑分别在一号坑的两旁。三个坑共有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近8000件。有车兵、骑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排列整齐有序。景区内还有出土文物陈列室和秦陵铜车马陈列室,分别陈列着出土的青铜兵器和两辆青铜马车。
出土的兵马俑根据装束、神态、发式的不同,可分为将军俑,武士俑,车士俑等。每一个陶俑的脸型、发型、体态、神情都各不相同。陶俑、陶马原本都有彩绘,但由于后来的火烧和浸泡,大多已剥落变色。
秦兵马俑景区天天游客如织,在参观时可以避开高峰,先从最小的三号坑开始游玩。游玩完毕后,游客可以免费乘坐景区内的旅游专车前往秦始皇陵,车程约5分钟。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5 18:17:17 +0800 CST  
从临潼返回西安后在火车站乘坐41路公交到民乐园站下车,十字口向东,到东新街和永兴坊品尝陕西小吃。
在西安解放路上,有一条东西向的长街--东新街,东新街西至新城广场东侧。东至东城墙中山门,清代为满城内东西大街。1926年冯玉祥督陕驻新城,在街东端凿中山门,以示出军东征,拓宽此街命名东新街。说到东新街就会想到东新街夜市上那些经典草根美食,虽然简单朴实,但人气了得。天涯的朋友们曾多次聚会在这里。
永兴坊,位于西安中山门里,这里是唐时的108坊之一,现在也是西安老城区,周边有闻名中外的西安明城墙、魏征府邸等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拥有东新美食文化街区,是饕餮之族的福地。位于中山门内北侧顺城巷的永兴坊游客接踵而至,在古色古香的明清仿古建筑群里,品陕西地道小吃成了很多人的首选。早上十一点钟的永兴坊,门庭若市,人声鼎沸,慕名前来品尝美食的市民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永兴坊充分利用陕西特色美食丰富、文化内涵深厚的优势,弘扬陕西美食文化。经营者在永兴坊美食街区竖起40多家具有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美食和美食老字号特色老店的金字招牌,让西安市民实现了‘足不出户’一站吃遍陕西的梦想。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5 18:28:41 +0800 CST  
第三天行走市内,主要景点有书院门,西安碑林博物馆,明城墙,钟鼓楼,回民街。距离都不太远,乘车步行皆可。
如果你想看西安夜景,可以在6点以前从西门登上明城墙,先向北行到西北城墙角俯瞰陕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广仁寺。然后在城墙上向南向东步行到南门或东门下城墙,乘车回钟楼观赏钟鼓楼和回民街夜景。
不想在城墙上观赏夜景的,游览顺序应该是这样的。早八点南门上城墙步行或租自行车绕城墙一圈,13公里最多四个小时吧。南门下城墙后游览书院门,或者从文昌门下城墙附近解决中饭,然后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博物馆出来沿书院门走到南门经南大街到钟楼,顺序参观钟鼓楼,下鼓楼后去回民街品尝回民风味美食。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6 19:53:44 +0800 CST  
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 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 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的。明代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6 19:57:42 +0800 CST  
西安人通常所说的“书院门”,指的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 从西安钟楼南行,将至南门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色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街道两旁是清一色仿古建筑,街道为青石铺砌。这里能体会到西安不同于别处的城市风景。书院门向东走到尽头便是碑林。 书院门经历了四五百年的风风雨雨,房舍年久失修,街道灰暗,一片破败景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西安市经过规划设计,由碑林区实施,把它翻修改造成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商业街。 这条街的形成起初是一些人拿了宣纸,到碑林里面拓片了来卖。生意还很红火,于是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这么一条街,搁在古代,也算是一个“雅集”吧。后来西安市政府把这条街索性改造成了一条古文化街,也成为了西安的一个不错的景点。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6 20:02:34 +0800 CST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文昌门附近,馆内由碑林、石刻艺术等部分组成,其中由历代碑石、墓志组成的碑林是馆内的亮点,其中包括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书法名家的碑刻,还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馆内,你能够欣赏到历朝历代的碑刻和墓志,这里收藏的碑刻和墓志时间跨度长达2000多年。其中的珍品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
除了书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游客欢迎就是《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碑刻。《石台孝经》,是儒家经典,碑文由两个皇帝以四种字体书写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书写碑文,又以楷书作小字注释,又在碑刻成后在碑侧用行书作批注,而此这块碑的碑额是由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二部经书。
在碑林博物馆浏览时,还可以在馆内的“石刻艺术馆”中观赏到四神墓门、唐昭陵六骏图、孔子见老子图、青龙朱雀图等精美的石刻。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7 16:26:32 +0800 CST  
西安钟楼,是国内最大、最完整的一座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钟楼处于西安的中心地带,是古城的地标之一,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西安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西安的鼓楼,原先在西边的广济街上,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在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将钟楼迁徙到了鼓楼东边,今天的位置。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覆着深绿色琉璃瓦,顶尖用真金铂包裹。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约6米的门洞,门洞间互通,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门洞通过,如今门洞已封闭,周围建有公路转盘,地下有专供人行的通道。 进入钟楼的入口就在这地下通道内,有楼梯可盘旋登楼。钟楼内有一口仿制“景云钟”,原件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现在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 站在钟楼上,能够看到从钟楼延伸出来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钟楼周边西安最繁华的商区、及不远处的鼓楼。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7 16:31:04 +0800 CST  
西安鼓楼与钟楼相望,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登上鼓楼,能够看到一面高1.8米的大鼓,还有24面刻着24节气的红鼓,非常有气势。此鼓楼内还展览着明清家具、瓷器和齐白石的书画。
西安鼓楼市全国最大的鼓楼,底部是高大的长方形台基,台基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门洞。台基上的楼分上、下二层,顶覆绿色琉璃瓦。
鼓楼的南边有牌匾“文武盛地”;与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牌匾被誉为“中国两匾”。可惜在动乱的年代被毁,现在看到的是后来仿制的。
在鼓楼和钟楼之间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有造型独特的音乐喷泉,这里的夜景很美,适合拍照。鼓楼后边就是拥有众多美食的回民街。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7 16:35:10 +0800 CST  
坊上,是指西安鼓楼后面的南北街道北院门,包括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和大皮院在内的回民聚居区。本地人称作回民街,这里兼有陕西的地域特点和穆斯林的民族风情。人潮涌动,活色生香。
这是一条不分昼夜提供美食的街道,白天人头攒动,夜晚人声鼎沸。成为中外游客游览西安的必到之处。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食物烹饪的全过程,保证原汁原味。锅碗瓢盆声,吆喝声,跑堂扯着嗓子的传话声混杂在一起,不大的店面,拥挤的桌子,不断涌入的人,一刻也不会消停,既不安静也不优雅。就是这份简陋嘈杂。却调制出别样的热闹,浓浓的人情和热腾腾的新鲜。有了这两味料,食物格外地生动香美,包管你吃得有滋有味。
吃的,玩的,看的,吆喝的,聊天的,游人,食客,店主,小贩,所有的人拥挤在一起,极度的热闹,使人放松而踏实。随处可见拿着食物的人们,边躲边吃,边挤边吃,似乎这样的热闹环境会使食物的味道格外诱人。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7 16:42:06 +0800 CST  
第四第五天参观游览西安周边景点,乾陵,法门寺,汉阳陵,咸阳博物馆,茂陵。由于乘车比较麻烦,楼主建议参加一日游活动,当然自驾也是可以的。一日游请到西安后咨询酒店前台,一般来说前台会提供旅行社组织的相关活动详细情况。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8 17:31:09 +0800 CST  
D4:乾陵,法门寺。
走进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 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陵号乾陵。实际上是一帝、一后的合葬墓。自郭沫若以来,现代人认为这是二帝合葬墓,但这并不符合古代(包括唐朝人)的观点。因为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将大唐江山归还给李氏皇族。为了死后能有栖身之所,武则天自己宣布废去自己的帝号,请求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将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于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应了母亲的这个请求。所以在礼制上乾陵仍然属于一帝、一后的合葬墓。 乾陵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残像高在米至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 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这块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人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8 17:35:00 +0800 CST  
D4:乾陵,法门寺。
走进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 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陵号乾陵。实际上是一帝、一后的合葬墓。自郭沫若以来,现代人认为这是二帝合葬墓,但这并不符合古代(包括唐朝人)的观点。因为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将大唐江山归还给李氏皇族。为了死后能有栖身之所,武则天自己宣布废去自己的帝号,请求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将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于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应了母亲的这个请求。所以在礼制上乾陵仍然属于一帝、一后的合葬墓。 乾陵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残像高在米至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 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这块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人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8 17:35:33 +0800 CST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法门寺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如今的法门寺包括真身舍利塔、大雄宝殿、地宫以及法门寺博物馆(珍宝馆)等四大部分。
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尤王寺”)。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宝寺”。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初时,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唐朝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唐代宗大历三年(786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8 17:46:43 +0800 CST  
D5:汉阳陵,咸阳博物馆,茂陵。
汉阳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装饰精美、陈列手段先进的现代化综合博物馆。 经过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发掘,现已探明,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 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装饰精美、陈列手段先进,其建筑采用下沉式结构,充分保护了陵园的整体环境风貌。在1600平方米的展室内陈列着近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1800件文物精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帝陵座西面东,居于陵园的中部偏西;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一号建筑基址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嫔妃陪葬墓区和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刑徒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阳陵邑则设置在陵园的东端。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 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美轮美奂的出土文物、独一无二的地下遗址博物馆、秀丽宜人的园林风光,使汉阳陵博物馆日益发展成为国内外独具魅力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置身其中,一定会使您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9 18:28:18 +0800 CST  
咸阳博物馆位于咸阳市中山街中段,馆址为明代(1371年)所建文庙,四进院落,座北面南,主要建筑有牌楼、献殿、大成殿、小牌楼、偏院正殿等,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咸阳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万件,现有七个陈列室,其中咸阳历史文物陈列室三个,西汉帝陵文物陈列室一个,西汉彩绘俑陈列室二个,还有一个是临时陈列室。馆内所藏文物以秦汉两代为主,是研究秦汉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珍贵文物有:汉代玉马、玉俑头、彩绘指挥俑;战国时期错金银鼎、安邑下官锺、龙钮錞于、鲁王虎符;唐代刻花赤金壶、三彩单峰驼等。其中以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最为出名。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9 18:35:13 +0800 CST  
茂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距西安约40公里,位于霍去病墓前,是一座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是融文物、古建、园林为一体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为全国最早的西汉历史文物与陵墓现场保护管理机构。馆藏文物数量多、品位高,展品绚丽多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

四十多年来,茂陵博物馆从原占地面积6亩,扩大到616.94亩,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00平方米发展到15805平方米,馆藏文物由原来的20件增加到5000余件,国宝级14件。其中石刻伏虎、出土文物鎏金马、玉雕铺首、四神空心砖、陶水管等多次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轰动。

博物馆园林景色宜人,仿汉建筑群林立,亭台楼阁,碧波荡漾,苍松翠柏,芬芳馥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已形成融文物、古建、园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观光胜地。游览内容丰富,“戏观茂陵一绝、琳池鱼追游人”,千年编钟展演,聆听悦耳古曲,夜景流光溢彩,浮桥喷泉迷人;欣赏《汉武帝事迹造像展览》,领略西汉盛世风采,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9 18:43:02 +0800 CST  
关中八景
西安。古称长安, 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我国封建社会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中国古代最值得人们骄傲的朝代周、秦、汉、唐都在这里建立都城。
西安就是这样。我们从历史书上读到的,或者在挖掘出来的文物上解读的,距离历史的真相可能非常遥远。而那遥远年代的宫殿,城郭,市集,兵营,大概只能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于是西安矗立在了这样一段厚重的历史尘土之上,继续着历史,像一位年轻的老者,充满活力,又满脸沧桑,你可以阅读,却永远无法读懂。
以西安为中心,东起潼关,西到大散关,号称八百里秦川,自古是富庶之地。遍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堪称名胜古迹的金腰带。无数的古代遗址汉唐陵墓,向我们述说着历史的沧桑,众多的寺庙,可以探寻中国宗教的轨迹。绵延数百里的秦岭,西岳华山,太白山,向人们展示出优美的自然风光。
流传甚广的长安八景是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这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作者朱集义,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碑面书、画、诗为一体,分十六格,一景一画,即: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9 19:56:08 +0800 CST  
华岳仙掌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又因其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山。
“华山自古一条道”,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蜂、东蜂、南蜂、西蜂计程越20公里。一路行去必经千尺幢、白尺峡、老君梨沟、上天梯、沧龙岭等绝险要道,可包尝华山之险。此外,山上还有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一般人闻所未闻的险景。
若亲临其境奇峰峭壁,险径危石,鬼斧神工必令游者不胜惊骇,叹为观址。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主峰有三:南峰“落雁”,为太华极顶,海拔2160.5米。又有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文人谓之西京王气之所系。
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的“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华山系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藉华山而得名。早在《尚书》里就有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载有黄帝、尧、舜都曾到华山巡游。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然成风!

远眺华山


华山北峰


华山日出


华山东峰,华岳仙掌


下棋亭


华山南峰和西峰


远山


南峰顶


华山西峰


西峰顶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9 20:01:21 +0800 CST  
骊山晚照

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县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海拔800米,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系秦岭山脉一个支峰,最高峰仁宗庙海拔1256米。“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
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活象一匹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锦绣,所以人们叫它骊山。山上有两峰,称东绣岭和西绣岭,均满披青松翠柏,郁郁苍苍。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绣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艳丽夺目。
相传,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赶考行至此桥,得仙人指教,幸运考中,此桥由此名“遇仙桥”。在骊山北麓西绣岭山麓有一个著名的温泉,一池碧水,清洌见底,热气升腾。秦始皇为霸占独用,就用石头砌起了温泉池,称“骊山汤”。骊山秀丽的风景和诱人的温泉吸引了后代的王宫贵族。周、秦、汉代都在这里建立了离宫,到了唐代,皇室大兴土木,先建汤泉宫,后建温泉宫。公元747年,唐明皇令匠人扩建离宫,从此改名华清宫,华清池是杨贵妃休浴处,今已建成游览区和疗养所。
解放后,骊山加强了植树造林的工作,原有的遗址也得到保护。如今的骊山是旅游和疗养的胜地,现在山下建有华清池公园,温泉疗养院,山上有缆车连接老母殿和烽火台,山中景色可尽收眼底。

比翼鸟,连理枝


华清宫


华清池


华清宫 长生殿


西安事变遗址


兵谏亭




烽火台


骊山老母殿


骊山晚照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9 20:06:45 +0800 CST  
灞柳风雪

霸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
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唐时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气,为文人骚客所乐道。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










楼主 回望长安  发布于 2016-09-29 20:10:01 +0800 CST  

楼主:回望长安

字数:18632

发表时间:2016-09-22 17: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16 14:07:26 +0800 CST

评论数:2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