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福建行----泉州、崇武、湄洲岛、三明、泰宁

威远楼前行数百米,便是华侨新村。始建于1955年的华侨新村是泉州作为著名侨乡的重要标志之一。历经半世纪风雨的老别墅群沉稳而雍容,华贵而内敛,走进村内大宅气息扑面而来。如今,这位“贵族”在经历了50多年的变迁后,并未没落,而是带着历史的积淀演绎新生。这些大宅的后人现在多在国外生活,经过承接人的改造和更新,摇身一变为精致小资的酒吧和客栈。尤其是晚上,更是年轻人的天下。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16:00:05 +0800 CST  
古时候的泉州城区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的规模,泉州古城区大抵沿中山路北至朝阳门南到德济门(已不存在,在今天后宫南面遗址)东西走向则是以东西街东到东街的城基路西至临漳门,大抵以这个四个点所所围的古城区。

北门街直走就是朝天门,为泉州古代七城门之一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16:23:26 +0800 CST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也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经过历史的沉淀,西街依然保持着她旺盛的生命力,繁华依旧,热闹如常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16:36:40 +0800 CST  
回到客栈,今天换了一家类似青年旅舍的民居,老板在圈子里很火,地地道道的泉州人,晚上大家团围而坐,一边喝茶,一边听他侃泉州的历史及掌故,收获颇丰。

大家吃着老板自制的泉州小吃,和晚饭剩下来的半边盐焗鸭,听老板介绍泉州的景点,乐也融融。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16:53:54 +0800 CST  
休息一阵,按照老板的建议,去文庙听南音。每天傍晚,文庙广场的小茶馆内都会“夜夜笙歌”,艺人在这里免费表演南音。南音又称南管,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盛行,南音也随着华侨华人的足迹流传到东南亚,远达欧美。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台下听是免费的,台上点茶点曲就可随意付费。南音是用闽南话来唱,只觉的唱腔优美婉转,但一个字也听不明白。虽然有字幕提示,也是用闽南话来标注,还是看的蒙擦擦,比如说,“我”,字却是用的“阮”,还是在别人的指点下才明白。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17:09:39 +0800 CST  
5月2号

一早,来到承天寺,想听僧人早课,可惜,还是晚了一点点。
承天寺,又称月台寺,北宋景德四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为闽南三大丛林之一。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月台”两字,故又有“月台寺”。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17:22:14 +0800 CST  
踏入山门,只见石路蒼苔,佛光塔影,清幽静谧,人行其中,敬畏油然而生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17:46:34 +0800 CST  
月台別院,弘一法师住过的地方,平时都是谢绝参观的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17:57:48 +0800 CST  
泉州真的不错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21:28:22 +0800 CST  
承天寺建寺于五代,全盛于宋时,衰败于清末。1982年,泉州市做出修复包括承天寺在内的一批历史胜迹的决定。修复工作于1984年春动工,经过五年多紧张工作,第一期工程于1990年完工,并举行了开光典礼。重建后的承天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21:55:28 +0800 CST  
承天寺奇景之一梅花石,据说:梅花石,石光而平,中隐梅影一枝。每年梅树开花时,影上亦有花;生叶时,影上有叶;遇结子时,影上有子;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则影上惟存枯枝而已。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22:01:59 +0800 CST  
弘一法师与承天寺渊源甚深,曾经四度挂锡寺中,圆寂后又作为弘一法师的化身地。在古寺雄伟的建筑与繁茂的树木中,似乎可以听见弘一法师为国的呼声,看见他清静修为的身影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22:12:02 +0800 CST  
与承天寺比邻的泉州晋光小学,是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军的夏园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22:23:43 +0800 CST  
一街之隔的铜佛寺。内供奉清顺治年间铸造的铜佛15尊,佛像高四、五尺,雕技精湛,以此著名。又因位于百源川池畔,也叫百源庵



百源川池是泉州排水系统的蓄泄池之一,其水直通涂门外护城河,取“百川溯源”之意。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22:42:08 +0800 CST  
朱泗桥边的面线糊小店,简陋的连店名都懒得起,但可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大场面的。粗简的大木桌上排开各种浇头,随君选择,他家最精典的当属,汤头加大肠、醋肉,小肠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23:28:13 +0800 CST  
回到客栈,大家已经陆陆续续起床了,今天是西街的庙会集日也是开元寺的礼佛日,客栈老板准备带我们去领略泉州的风土人情和民生百态。不巧,半路下起了倾盆大雨。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19 23:36:34 +0800 CST  
雨势稍减,开始扫街了,像这样的林荫道太赞了,雨天遮雨,晴天避阳,走在这样的路上,心境自然舒畅

泉州老巷,十分狭窄,仅供一人通过,若两人相撞,必须侧身,故而得一不雅称号:摸奶巷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20 09:37:24 +0800 CST  
泉州到底有多少条老街巷?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曾经有人用一年半的时间,走了泉州老城区6.62平方公里内的333条老街小巷。但你穿行在这些墙面斑驳,地面坎坷的老街巷,不经意间,看见了已经忘却的过去,看见了曾经辉煌的历史,你不必知道起点从那里开始,也不必知道终点在哪里结束,就随便走一走,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等着你。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20 10:15:28 +0800 CST  
青灰的石块与艳丽红砖相间,叫做“出砖入石”,是闽南建筑一种独特的砌墙方式,用这种方法砌墙不但坚固防盗、冬暖夏凉,而且古朴美观,成为我国民居建筑艺术的一大奇景。


由于闽南一带盛产多色花岗石的优势,用石条砌墙也是一大特色


小小的石敢当,委屈的砌在墙角,估计是世上最小的石敢当了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20 10:26:55 +0800 CST  
闽式红砖建筑也是泉州老街大户人家的一大特色,各种美观的几何图形绘成一幅美妙的图画,据说红砖建筑艺术现在正在申遗,




楼主 木叶纷纷  发布于 2016-07-20 10:43:21 +0800 CST  

楼主:木叶纷纷

字数:16059

发表时间:2016-07-18 01: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23 17:49:22 +0800 CST

评论数:2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