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傅山 收录(转载)

傅山——太原的贤哲
文 魏宗禹
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年,傅山出生于太原府的阳曲县。他一生历经了明清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如人意”的社会背景下,他以凛然的气节、独立的思想、渊博的学识,成为社会鼎革之际不屈不挠反抗异族的精神领袖、中国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享誉南北的一代宗师、风格独特的文坛巨子、书坛巨孽。
作为明清的一位志士仁人,傅山至今仍受到人们的缅怀与敬仰,铭刻于民众的文化记忆之中。明朝末年,中国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新的市民意识形态逐渐兴起。在这样一个商品经济急剧扩张、思想宗教生活走向开放、城市文化繁荣的时代,在社会巨变促成的蓬勃多元的文化环境下,傅山站在时代进步的一面,主张对原有社会进行根本性改革,以求明王朝之“中兴”。他的这种积极的思想,史家认为是深受家学及社会变异思潮影响所致。
傅山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他在《览息眉诗有作》中提及其家学的主要特征是“不属袭古格”,他决心“从好负雄志,雕虫耻寄托”,若墨守成规,“翻怜其识见,几时得开拓”,因此他立志遵循先祖的遗愿,树立雄心壮志,继往开来,勇于进取。为此,他在明末做了两件有意义的大事。一是撰写了,胜史》。《性史》完成于年以前,对于心性的讨论是晚明学者十分热衷的话题。虽然此书不幸于明清鼎革之际散佚,但从傅山自己的记述看来,此书充满了“反常之论”。他说“贫道昔编,胜史》,深论孝友之理,于古今常变多所发明。取二十一史中应在孝友传而不人者,与在孝友传而不足为经者,兼以近代所闻见者,去取轩较之⋯⋯然皆反常之论,不存此书者,天也。”他认为古史古学中以往关于人性以及人与社会关系之理,都应作重大的改变。
就是说,人性的本质,在他看来,就是应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束缚人性的一切陈规旧习尊重人的个性自由,反对禁锢个性的一切传统制度规范,重新恢复或塑造自由、独立、自尊的人性。这种新的关于人性的观点,与传统的人性观念格格不人,故傅山谓之“皆反常之论”,这无疑是一种具有新时代曙光意义和划时代意义的观点。傅山做的另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是在明崇祯九年年,变卖家产筹措资金,和挚友薛宗周率领晋省三立书院百余名同学,为其老师山西省学正全事袁继咸申冤。经过一年多的斗争,次年四月,袁继咸被判无罪获释。山西学子的这次勇敢无畏且成功的请愿行动,博得士林一片喝彩。傅山作为这次运动的一位领袖人物,被喻为“山右义士”而名震京师,时年仅岁的傅山自此被视为山西文人的领袖,名扬天下。
在京师期间,作为一位关心时事的知识分子,傅山不仅在山西学子赴京请愿的行动中扮演了领导角色,显示出他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而且他还作了《喻都赋》一文,证明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当时满洲人对明王朝已构成严重威胁,京师告急,坊间不断有迁都的传闻。傅山在文中赞颂皇帝,相信他不会迁都,并提出中兴王朝的紧急建议,其中“宽摇役而缓征”“撤摧采之监使”以及“艰用武而中兴”等都是切中时势的应急之策。遗憾的是此建议未被采纳施行,当时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恶化,仅七八年时间,明王朝便遭覆灭的命运。清初顾炎武在曾傅处士》的诗文中,对此极为痛惜,他认为明王朝崇祯皇帝朱由检,未能如商王武丁那样,起用一位有才华的版筑工傅说为首相,使之如商朝一样得以中兴,实为千古之遗恨。因此他们相逢于太原古城时,只有抱头痛哭而泪洒青衫了。
清初十余年中,傅山全身心地投人到反清运动中。在《龙门山径中》,傅山写道“贫道初方外,兴亡着意拼。人山直是浅,孤径独能盘。却忆神仙术,无如君父关。留侯自黄老,终始未忘韩。”清兵人关后的甲申之变秋天,傅山着道服,戴黄冠,号朱衣道人,为的是“轩辕道士可云霄”,如留侯张良一样,以宗教徒为外衣,兴亡着意拼。他在《壮士》诗中云“壮士夜不寐,抚剑倾深色”“生死即旦暮,男儿无故乡。血丹中土碧,骨白高秋霜。”俨然以壮士自居。明末,他曾视农民军为贼军,但此时他改变了态度,称之为义军,并同他们并肩作战。在太原晋祠的反清大战中,他积极地参与了全过程,失败后,他又为死难者制悼文。他还参与了孙谦的一次反清起兵预谋,事泄后在太原被捕人狱。在狱中作《狱词树》诗云“深夜鸣金石,坚贞似有济”,并进行绝食抗争。年,经友人营救出狱而幸免遇难。出狱后,他不远千里之遥,远涉江南,至金陵到海州。此时年逾半百的傅山,仍怀壮士之心而为抗清奔波不己。
康熙初年,宇内反清趋于低潮,傅山承认了这种不愿接受的现实,进人了新的生活历程,暂居于太原古城东南隅的松庄,投身到总结古学与创立新学的研究活动,其学术思想成就甚受称道,并被誉为学海而名垂青史。尹口护三几二寸七炙气八、、人行鹅草书《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绩本厘米厘米晋祠博物馆藏。
综合创新的学术观,是傅山思想的一大特色。他认为“古学不可废”,古学是古代先哲的智慧结晶,是古人在解决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及人自我认识的总汇,为社会历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他又认为“异端辞不得”,古学是由多元文化组成,因此应当都得到尊重,只有“好学而无常家”,兴百家之学业,倡自由思想,破除一家之言独占学坛的弊端,反对文化专制主义,才能做到融会古今之学,创立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学,才能推进社会发展。质不可为的人性自然论,是傅山思想中的一大亮点。
傅山指出古文化消极的一面,就是束缚人性,倡导奴性,使社会之人在权贵面前成为奴才,在学术权威面前成为人云亦云的奴儒,在金钱面前成为市侩与奴脾,从而严重地扭曲了做一个真人的本性。他认为这是人类进人文明社会的最大悲剧。由此他主张应坚决反对奴性,在《训子帖》中,他宣称“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直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这种思想意境,是人类渴望人性解放、个性自由的崇高追求,他提出的“自由”“平等”和“爱众”的观点,成为其人性说的基本属性。无理胜理和市井贱夫平治天下是傅山构建的理想社会观。傅山从反清复明思想,发展为反对明清两王朝的文化专制主义,进而主张否定汉唐以来不断完善的古代君主专制。黄宗羲指出君王是天下的大害。傅山则在《圣人为恶篇》中斥责君王为无理者,认为市井贱夫为有理者,因此,应该让市井贱夫取代君王而治国平天下。针对“无理胜理”,傅山论证说,事物在发展中,是循“反者道之动”的规则运行的,矛盾的双方,总是向其相反的方面发展,而最终产生事物的新结构形体。就是说有理者,终归走向无理,无理者终归走向有理。具体到现实社会而言,君王是有理者,即有现实存在的依据,但这些根据随历史的演化是会消失的。市井贱夫在现实社会中是无理者,但终归是会走向有理的一面,而成为社会之有理者,进而成为平治社会的主宰者。
傅山的“无理胜有理”的独特见解,是他对于明清乃至古代社会制度反思与总结中得出的结论,虽然具有社会理想色彩,含有重商主义的意蕴,但却是近代生产方式萌芽时期的思想反映,就否定专制制度而言,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在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因为他明确地宣告,未来中国的社会,是属于工商业者的,而这一指向是正确的。傅山以其博大精深的学问和坚持气节的人品魅力,在康熙年间,蜚声海内,饮誉朝野。
作为山西学术圈的核心人物,傅山与戴廷拭、顾炎武等,在太原松庄和祁县丹枫阁,建造了一处文化园地后,引得海内名士纷纷造访。知名者有王士祯、黄宗羲、阎尔梅、屈大均和阎若壕等十余位之众,他们先后在此处论学,共同探讨古今之学,留下了深厚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阎尔梅云“茫茫四海似无声,且把长歌当痛哭。”顾炎武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傅山亦有言云“文人相轻之言,只不真人耳”王士祯就丹枫阁而言,曰此处“适集一朝大声”。时江南如皋,名士方以智、陈贞慧等建有水绘园,史家有“北有丹枫阁,南有水绘园”之说,一时南北呼应,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代文化之盛,至今仍令人垂念不已。梁启超言傅山之学“大河以北莫人及之”。
作为明朝的遗民,傅山学行的优异也引得新朝的关注与尊敬。康熙皇帝玄烨诏设博学鸿儒特科,征召社会贤达,傅山虽以老病辞却,但仍被抬往京师,被玄烨皇帝授予中书舍人之衔,及“凤阁蒲轮”之匾,返晋后傅山仍自称为民,但还是与新朝取得一定和解。康熙皇帝有“留心刑服念,鄙笑图书焚”之见,表示他对包括傅山在内的反清名士宽容的一面。傅山反对民族歧视与压迫以及反对专制的主张,也得到史家公允的评价与肯定。
作为书家的傅山,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盛誉。一方面,他是求“奇”最为激进的艺术家、狂草大师另一方面,傅山曾大声疾呼“不知篆槽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主张直返先秦汉魏,追本溯源,纠正贱态奴书。他访求金石,精研篆隶,针硬时弊,指点迷津,成为碑学思想最早的鼓吹者。其创作实践,写下了书史独特的一页。傅山的画亦独立于诸家各派。他长于山水,跌宕疏狂,意境古拙,气概不凡。其写意书法与画面相融,纵横挥洒,直抒胸中愤葱抑郁的不平之气。写生则贴近现实生活,寄情其间,虽寥寥数笔,但意境高远,一派粗犷豪放之风,飘逸洒脱之气。他的画作被清人列人“逸品”。
傅山的卒年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其于康熙二十三年年仙逝,终年岁。及葬以朱衣黄冠饰硷,长眠于太原西北霜红之枫林中,会送者竟达千百人。时当朝重臣名儒魏象枢、陈廷敬等制之《祭文》有“儒林励失其师表兮,四方闻讣而含肇。古来富贵易磨灭兮,惟三立而不湮中郎。”“副在名山终不朽,太原高士有遗碑”代表了朝野的心声。傅山生时曾云“生既须笃挚,死亦要精神。”在他笃挚与拼搏的一生中,曾以“义士”“壮士”和“高士”的光辉形象显现于世。他的一生都与明末清初的政治、学术、艺术的重要事件和潮流密切相关。傅山思想所蕴含的综合创新的哲理以及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促进中华民族复兴与社会完善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8-09-22 10:36:28 +0800 CST  
红罗镜创作时间及本事考
赵震野 王俊清
傅山,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主号:真山’朱衣道人’侨黄老人等,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明清之际著名的爱国学者、启蒙思想家,他对经史’诸子’道教’佛教’诗文’书法’绘画’音韵’训诂’金石’考据’杂剧以及医学等均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而尤以人品’气节’医学’书画著称于世,傅山的作品有很多民主性的精华故其著述颇多。却因语少含蓄锋芒较露,在封建专制时期难以公开印行。许多手稿亡散佚失,这大大削弱了他的影响力。致使世人对其思想成就诗文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认识不足,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及其他诸种因素,傅山的剧作虽很精彩,却鲜为人知。成了戏曲史上的罕见现象。
傅氏杂剧在清代一直没有刊行。咸丰年间,寿阳刘飞、张静生及其弟古娱搜罗到傅山杂剧,反将其烧毁。刘在霜红龛集备存例言中说先生“传奇亦多世传,骄其妻妾,八仙庆寿,诸曲,穿吃醋,止传序文又有,红罗梦语少含蓄,古娱一见即投诸火,诗文有类此者概不收录”。骄其妻妾,又名齐人乞食,红罗梦又名红罗镜,因为被火焚烧,傅山的这三部杂剧连校辑霜红龛集的丁宝铨罗振玉等人都没有见到,所幸先生五世孙傅履巽还另有抄辑本,年久散失仅存一本被山西同乡张赤帜先生购得,张借吴暖侬女士资助于1934年将其铅印传世.总标名为传奇拾遗。而直到1991年,傅山全书出版将据此整理的杂剧收入集中傅山剧作才为普通人所见。傅惜华先生在清代杂剧全目中说青主剧作,清人以来各家戏曲书录从未见记载,亦可见其流传面很狭倍受冷遇。直到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中国戏曲通史中才见于方家论述,然亦只寥寥数语,存诸著录而已。
一些看过傅山剧作的前辈学者比较客观地揭示了傅作的一些特征给予其相当的肯定赞扬,吴暖侬在,红罗镜序中说:傅之作,妙语解颐救时讽世之心溢于言表。赵景深先生偶得傅山剧作,阅毕盛称其为,一位挺拔的民族曲家。中国戏曲通史中称傅山为当时的社会讽刺剧,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中国戏曲志山西卷,评价傅之杂剧为,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很有人民性,然而这些只言片语的介绍与一般性评价远不能充分揭示它的真正价值,傅山作为中国文化名人明清时期北方寥若晨星的知名剧作家之一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值得我们注意,首先傅山是与顾炎武王夫之屈大均等人齐名的遗民思想家学者,其文章节操照耀寰区,生平所作皆立言不朽,而其余波末焰,旁及戏曲。
其次,傅山是当时远离南方文人创作集团而独立创作的少数北方作家之一,尽管与其交往者不乏著名文人学者,但似乎没有几位戏曲作家,观其诗文作品也没有一篇与同时代戏曲家的书信酬和之作,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城镇文化消费发达的江南上层文人为主流剧作家的明清时期,傅山却长居乡野深受北方乡俗熏染表现出特异的风采,也许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作者的这种独特的身份而去研读他的戏曲,才会发现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笔者认为傅山之剧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演出性与人民性以其激进的思想独特的平民风格成为明末清初的曲苑奇葩,而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红罗镜较全面地揭示了家庭内各种复杂关系对人性的压抑和对爱情的束缚对妓女的不幸命运极大地同情,特别是他鞭挞了旧式才子佳人,为我们塑造出像陆龙,弱娟这样鄙弃科举功名追求独立人格的初步具有近代平等自由思想的才子佳人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开红楼梦,儒林外史风气之先的意义在中国戏曲史上是一个创举,作者借儿女离合之情刺封建官场黑暗寄故国侠士之思的创作动机,与桃花扇的构思有一致之处。但作者对明亡原因的认识要比桃花扇仅从权奸误国来作解释似乎更深刻些。
红罗镜取材于当时当地的真人真事,它的艺术成就及它的才子佳人与政治批判的双重主题的形成依赖于作者的现实生活经历,也必须得到作者的现实生活资料的印证,因此对红罗镜的创作时间及本事作一番考证是必要的,红罗镜的创作时间今所见,傅山年谱傅山自己的著述及其它材料均无记述,根据各种资料我们对红罗镜的创作时间只能有个大致的推断在清代前期傅山中晚年,剧中亨公公对妓院刘福子,麻子龟的处置建议是“助了城守在,近日的官儿都挝黄黑的讲城守的情况下,时时的送过西边官儿去,教捉的与百姓们杀吃了”,那么剧本创作该在李自成农民军对太原构成严重威胁的甲申年以后,尽管岫云弱娟本事在甲申年以前,另剧中弱娟唱词有“捣元霜吹玉箫语”,捣元霜本为,捣玄霜,典出唐裴,传奇,裴航,玄霜捣尽见云英是为避康熙帝玄晔的名讳而改,但由于此剧现只有抄本传世不能排除传抄者改动的可能,故亦不能断定作于康熙年间,据傅作,从石生序云,五六十年中以吾所亲见此辈最知名者。又云,每欲取常所亲见略为风尘异人杂记,俾此辈不以不幸终湮没无闻,今老矣复不堪事此,可知傅山作,序时已年高在五六十岁,复不堪事此,也证明作者此前已为上述女子作过传记性质的诗文剧作,而此后由于年迈体衰没精力再写了。鉴于傅山明亡前一直致力于挽救明王朝危覆,明亡后一段时间积极从事反清活动以致下狱,无暇潜心戏曲创作。剧中也没有流露出对异族入侵的悲愤欲绝之情,我们可进一步把剧本创作时间定为顺治十二年乙未。
傅山出狱后至康熙五年丙午年岁之间,此时清朝统治大局已定作者心态稍趋于平静,在傅山写,序’八九年前石峋已给他空白册子托他写作了也可能正是这常置,砚北的小册子激起他的联想与创作,红罗镜’,的欲念或者甚至,序’与,红罗镜’作于同一时间,红罗镜’风尘异人本事考证,红罗镜’描述太原书生陆龙与妓女弱娟的爱情故事,陆龙是晋王府外甥已有妻室因偶到花街游荡遂结识晋王府女乐弱娟而产生爱情决意与之结婚,弱娟也早有从良之念愿得陆龙以托终身,由于陆母阻挠其事两人就在陆之好友侠客田基的帮助下设计逃出妓院到榆次一个古寺中暂住,一日夜里附近庙里的两个和尚垂涎弱娟美貌到寺中欲非礼弱娟幸好被弱娟的青楼姊妹岫云的鬼魂救下,岫云因从良所遇非人而亡,陆龙出奔后陆母向晋王奏本要晋王向妓院追回儿子钱财,侠士林木公为陆龙与弱娟之行所感说服王府太监亨公公由亨公公在晋王面前力为周旋晋王终赐陆龙娶弱娟回府,全剧在洞房花烛夜的团圆气氛中结束,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傅山生活的当时当地,文中晋王府就是驻太原的朱明宗室,傅山曾祖傅朝宣是太原宁化王府女婿叔父傅之撰之子傅从周亦尚晋穆王之女,从傅山及其亲友的诗文材料来看此剧情有其原型人物与本事隐藏着三百多年前发生于太原城的一个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
傅山从石生序是记述其友石峋(字岸伯)与的爱情故事的。文中说,邂逅仇犹石生,信宿而定盟,卒从石生以归,于时诸老腐奴啧啧于石生之泥狎邪,而娃之何好饿死也,独丹崖翁心肯之。唯恐其后为弱娟之从袁生矣。而果能吞糠茹齑,宜于其室而孝于其姑。又云,“五六十年中,以吾所亲见此辈最知名者,岫云以从非其人,抑郁而死,翠元从西河财虏,无异屠沽儿。弱娟从袁生不得终其盟,令挟邪齿冷。甲申以来,金钟折桂以无名而皆能从其所归,旬国难”。本文是傅山受石峋之托而写的,傅山对独识有骨性男儿,大胆爱一“穷板子秀才”十分赞叹,也欣慰于他们的爱情喜剧,但同时又感喟于自己亲见的众多风尘女子的爱情悲剧,于是将他们一一记入文中,文中仇犹即今山西盂县之古称,丹崖翁为傅山之别号,由引文可知,在朱明亡国甲申年以前,傅山已亲见岫云弱娟等妓女从良的悲剧故事,而最早在甲申后20年即作者60岁左右写下本文,。此时,红罗镜’的创作也应完成。
文中所载岫云是因为所嫁非人抑郁而死,与红罗镜所述相同当属其原型。
阳曲县志·志余记有秀云事:秀云者,晋府乐长也。声容冠一时,善画兰,兼工小楷,操琴汉宫秋,称绝调。又能以琵琶弹普口奄咒,与琴入化,文人学士多与游。字之曰明霞,卒为轻薄子所绐,倾囊相委,久知其负己也。抑郁而逝,口奄殡积岁。傅青主先生闻而怜之,召僧尼导引郊外,与所知词客数辈,酹之酒而葬之。有联珠诗十四首,其一云,芳魂栩栩自仙游,走马章台满目愁,疏雨细风清夜,娃可怜一曲汉宫秋。其二云,汉宫秋是古琴文几个知音坐上闻流水不逢钟子辈当垆谁识卓文君,4其八云,小楼尘土暗窗纱不见楼头解语花,棋冷文楸香冷篆床头横着旧琵琶,4其九云,琵琶掩抑不堪听司马江头涕泪零,老大只教癯骨在,何须粉白与螺青4,5,6晋府乐长秀云与,从石生序’中的岫云之事无相悖之处且字音相近应该是同一人,红罗镜中岫云以鬼魂出现生前字明霞操琴擅弹,汉宫秋’喜下棋是晋府歌妓的楷模,只是一时不能决断每日里西楼闷纳后来呵自怜老大商人嫁不多时把性命陪他耍,落得抑郁成病三十而亡幽魂不散长夜浮游,这些事与,阳曲县志所载更是毫发不爽可见秀云即岫云是一个人的两个名字,或别写是作者悲其事故将她记入该剧中,与直录岫云的悲剧不同弱娟的悲剧结局作者在红罗镜中没有明写,关于弱娟的悲剧原因从从石生序’,中作者起初担心,嫁给穷板子石生会走弱娟从袁生的老路继而看到,能耐守贫穷而宜于家孝于姑便心中释然这一点可推知弱娟很可能是因不能耐贫穷不能和袁生家人和睦相处等缘由离开袁生的2,弱娟从袁生不得终其盟令狭邪齿冷句也极有弱娟主动离开袁生的意味,袁生为谁7,傅山有,为袁生小陆作’一诗题后原注,2,阳曲人国甥,国甥即明宗室外甥,除这个袁生外傅山诗文中再没有提到袁生,红罗镜’,中太原陆龙也恰是朱明宗室外甥并且剧中人一般称陆龙为小陆这正与袁小陆之名相同,如第一折,2,麻白,可恨他近来恋上什么小陆儿,,第二折2,赵,刘,弱娟只晌才出门定又是那小陆相公温住了第四折,2,亨倒不如把小陆一刀割他娘了由此可知这个2,袁生应当是袁小陆作者将他改名换姓写入剧中但仍以习惯称呼之,傅山又有,最鸣从平水来损橐以缣素征书小陆适在信手限二十一字口占复之仍寄右玄’,一诗5,6,傅之友刘体仁也有,季通青主位思小陆约游吉祥寺’一诗5,6,可证这个袁小陆与青主他们是熟知的好友人们习惯称他2,小陆傅山,为袁生小陆作’一诗描述了明亡后作为明宗室后裔的小陆生活之潦倒。兹录如下,米方南社许衣又北风掀饮酒谁兄弟朝阳共祖孙面难生客挂心向故人言小雪天将雪人堪再姓袁,诗中袁生刚从南社借了米又为冬天没有寒衣而发愁可谓穷困之极,颔联是傅山对小陆说,在一起饮酒的人谁能像你我一样如兄弟般了解呢,你我都思念着明朝虽不同姓却像有共同祖孙的一家人那样亲密,由于傅山对明朝的怀念他与这位国甥可说更是同病相怜了。
据以上分析我们可知,红罗镜中之弱娟与岫云在生活中实有其人俱为晋王府歌妓,陆龙之原型即明宗室外甥袁小陆,弱娟与袁生曾有一段颇为贤贞的妓女嫁穷秀才的爱情佳话但随着明王室的衰微袁生之生活日渐艰难甚而至于不能养活家小,而袁之母郡主娘娘当然不喜欢他找一个妓女袁之正妻,一般应有按常理也不会对她丈夫的一个妓女小老婆客气,所以婆媳之间妻妾之间关系不会太好,我们可以想象得见弱娟当时生活之惨状不得饱暖不消说了更受袁家人之冷眼与虐待而她又当没有,的条件与耐性所以不得已而自动离开袁生剧中弱娟有唱词’,做不得小青易死那堪得志大老聊,道的正是妓女从良在无法解决的家庭矛盾中所面临的两条悲惨道路具有普遍意义’。一条是像小青那样受大妇妒恨而早逝一条是仍遭孤独之苦直到老死。她自己走了后一条路,剧中当陆龙与弱娟受晋王之赐结婚时林木公嘱咐他们的话很值得我们回味。他对陆龙说,家庭事绝有难处的恁能把关关睢,正妻,感化否不然徒惹得人嫉妒可不欧坏了。堂上姑他对弱娟说,只是你自己寻出路甘撇下旧笙竽,羡杀你出水芳莲真个的不染泥,氵于,他有孀居母自合效婉愉他有结发妻不必论贤愚既是要做人家少不得陪着小心图著欢聚,只不同暂结鸳侣亲操井臼休辞苦便打点荆钗布,从这些很现实的话中我们似乎透过那欢天喜地的洞房花烛的喜剧结尾看到了弱娟最终的悲剧命运。
如此我们才能理解剧中为什么隐隐罩着悲凉之雾,的确让一个花朵一般自由惯了消闲惯了的名妓去忍受上述拘钳困苦是十分不易的,何况妓女的身份更遭人轻贱,如此我们才能理解剧中为什么每个人的上场诗都没有喜气为什么合唱和,随尾曲会有像,要知道从来无不尽的欢我辈是有情的苦这样凄怆的词句,也许是为了适应喜剧歌颂的目的和大众化的需求,傅山没有写出后来的悲惨故事,但这一悲剧不可能从他心中抹去,所以在剧中他有意无意地给我们道出了结婚仅是一个开端,在弱娟的从良道路上有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与阻力注定了她不幸的结局。据从石生序载弱娟当时并未死去,那么她下落如何,也没有确凿材料可考,红罗镜中作者给我们透露出一些信息,弱娟的上场诗为李商隐的绝句:嫦娥,云母屏风竹叶,原诗为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时女子入道成风,李商隐写诗常以嫦娥偷药成仙喻指女子求仙学道,此诗也有代当时众多女冠抒写寂寞心情之意,作者安排此诗除了投合深夜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表现弱娟在与陆龙计划怎样出奔前之矛盾不安的心理外同时可能也受了弱娟后来出家事实的影响,陆龙的上场诗,霜气韵钟声寂寞相如卧茂陵,月殿影开闻夜漏此时鸣雁易伤情,有同样的伤感情绪也同样含有女子出家的故事,据说司马相如被陷害出狱后居茂陵养病而此时卓文君在小巫山为尼,作者用这两诗以嫦娥比弱娟,以司马相如比陆龙的意图是明显的而诗中所含之情与事更像是二人结合而又离异后的情形两诗都涉及到女子出家事大概也不会是巧合,此外剧中陆龙与弱娟到古庙中寄身的情节如果是真事则会成为弱娟后来出家的诱因。如果不是真事的话也很可能是作者受了弱娟出家的启发而虚构的,至于像弱娟唱的,看将来是菩萨说法要渡我出爱河桥二折,页文意是表明对风尘生活的厌烦陆龙唱的,我便是小阿难引你归莲花藏,阿弥陀佛之极乐世界一折,更是直白地道出弱娟出家,事实上弱娟既离开了袁小陆除了出家她还能选择什么别的更好的道路呢?
对于弱娟,傅眉在犁娃从石生序文末附言中表示了极大的不屑。他认为弱娟不能有犁娃那样“惟有穷板子穷到底,爱穷板子直爱到底”的一段识力,他说,册中杂缀若弱娟,若岫云辈,供风尘感慨则尔,岂足区区挂君家犁姬齿颊哉!”如果品评这三位女子的识见品行之高下,傅山也是首重犁娃。他在犁娃从石生序中列举众多风尘女子的悲剧后说,“每欲取常所亲见,略为风尘异人杂记,俾此辈不以不幸终湮没无闻,今老矣复不堪事此,然非能忘之有志竟成,始终不变,推见至隐,为淮海之毛惜惜,不难也”。岫云比不上犁娃有志竟成,弱娟比不上始终不变,她们的从良悲剧当然也是部分地由他们自身的缺陷酿成的,在傅山看来犁娃不仅能识人,对爱贤贞,不吝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且有毅力,有耐性,所以能获得美满。自然比岫云,弱娟高出一筹,但他又深深地同情这些风尘女子,没有对她们表示丝毫的指责与鄙薄。因为她们毕竟是不合理社会的受害者,正是出于同情,傅山怀着“略为风尘异人杂记,俾此辈不以不幸终湮没无闻”的目的,将弱娟等人写入红罗镜中,表现了他具有十分民主的思想与博大的胸怀,从而也赋予剧作以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深厚的人民性。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8-09-22 11:55:37 +0800 CST  
“遗民”傅山:书画求真反奴俗 武艺超群自创拳谱
来源:傅山贴吧 root23
傅山(1607—1684),山西太原阳曲县人,初名鼎臣,后改名山。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诗人、医学家,且武功卓绝,著述甚丰,

学问深邃广博,被尊为一代宗师,是明末清初学术界的一座高峰。梁启超将傅山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同列为学问及思想界的

“六大师”。傅山的经历在遗民文人中极具代表性,透过他的诗文书画,可以看到一个风云变幻、天崩地坼的时代,也见证了中国17世纪书画史的

转捩和嬗变。

由浙江美术馆和山西博物院主办的“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于6月30日在浙江美术馆7、8、9号厅展出,持续至7月30日。展览共展出山西博物院

藏傅山书画精品66组件,有不少作品是第一次亮相,是傅山作品比较全面的一次展览。

此次展览以“真山难老”为名,“真山”是傅山清兵入关以后的号,反映了他反清复明的志节以及他标举真率的艺术主张。“难老”两字是傅山在

山西太原晋祠“难老泉”的题字,“难老”意指傅山的书画艺术融汇中国传统文化之源,秉承帖学正统,开拓碑学风气,形成磅礴大气、蔚为壮观

的艺术风貌。时至今日,透过一幅幅传世的墨宝,贯穿着傅山的思想、骨气和独到的艺术精神,感受到他所发出的反奴俗、倡真率、主张个性独立

、师法自然的艺术主张和人性宣言。他所倡导的艺术精神及创作实践至今仍然散发着活力,对当下艺术的发展繁荣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览期间,浙江美术馆将为观众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傅山研究专家白谦慎教授特别为本次展览进行导赏,将拍摄制作专题片;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教育委员会组织观众将为观众开设线上线下的“书法门诊”;展览还将通过数字技术,用数字手段呈现傅山的书写。

傅山其人:“遗民画派”代表人物

草书《读宋南渡后诸史传》轴。

明末清初,明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民不聊生,各方揭竿举义,加之清军入关,国破家亡,激起了“反清复明”的抵抗运动。政体的动荡往往

促使思想的活跃,在文学艺术领域掀起了一股以明遗民士大夫文人为代表的崇尚“高古奇逸”风格的巨浪,由此也出现了一大批特立独行、高标卓

识的书画家,书画风格冷逸出尘,格高意远,后世誉为“遗民画派”。傅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明万历三十五年闰六月十九日(公元1607年8月11日),傅山诞生在一个传统士大夫家庭,傅氏自明初世代官宦,颇为显赫,加以诗礼传家,可谓书

香不断,尤其是傅山的祖父傅霖和父亲傅之谟。傅霖官至山东辽海兵备道,嗜好班固《汉书》,傅之谟虽未出仕,却在家乡开馆授徒,他们对傅山

的人格形成和书学奠基,影响至为深远。全祖望称赞说:“先生之家学,大河以北,莫能窥其藩者。”(《阳曲傅先生事略》)。

傅山的中年,明王朝穷途末路,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傅山年38岁。为了保持气节,他入山为道士,更名真山,身披朱衣,自号朱衣道人、丹崖翁

等,无不寓有对朱明的怀念和国破家亡的沉痛。他还以行医作掩护,四处云游,进行秘密的反清活动。顺治六年(1649年),他参与了汾州义军的

反清斗争。顺治十一年(1654年),与宋谦同谋在河南举义的策划,失败被捕后经人营救出狱。面对满清异族统治下的生活,他曾以“不生不死间

”来形容,傅山《东海倒座崖》诗曰:“关窗出海云,着被裹秋皓。半夜潮声来,鳌抃郁州倒。佛事要血性,此近田横岛。不生不死间,如何为怀

抱。”表现出其坚决顽强的抗清斗志。

草书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轴。

草书《读宋南渡后诸史传》轴。

草书杜甫《漫成二首》之二诗轴。

傅山曾于牢中绝食九日,一来以示抗争,再也欲求速死。后来虽在门生故旧的百般营救下得释,却“深自咤恨,以为不如速死之为愈”(全祖望《

阳曲傅先生事略》),更作《不死》诗以示羞惭。晚年的傅山,隐居太原土窑,托病拒绝康熙皇帝为笼络汉族精英人士特设的博学鸿儒科考试,坚

辞康熙赐予的“内阁中书”职衔,高风亮节,耿耿傲骨,举世叹服,加上其在诗文、书画上的巨大成就,被尊为遗民魁楚,诗人士子以傅山为一种

强大的文化象征,争相以一睹先生真容、面临謦欬为幸事,于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文化名人相继会晤傅山,期间有顾炎武、屈大均、阎尔梅、阎若璩

、朱彝尊、李因笃、谢彬、戴本孝、吴雯……太原附近的双塔松庄、崇善古刹,都留下了这些硕学雅士拜访傅山的足迹,使之成为17世纪三晋文化

史上最为灿烂的亮点。

傅山其书:“草楷篆隶俱造绝顶”
草书“柳外明河河外烟”诗轴。

傅山一生著述丰盈,有《霜红龛集》、《两汉人名韵》、《经子批注》、《百泉帖佛经批注》、《诸史批注》等存世,后人收罗汇集整理成《傅山

全书》、《傅山全书补编》。

傅山较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相比,思想、视野更为博杂,主张经、子不分,反对儒学道统,将诸子百家、经学及理学融于释道,在

音韵学、金石学方面亦为精通,且尤重经世致用的变化之方,为近代国学研究开辟了更为宽广的蹊径。

草书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之十四诗轴。

傅山的书法独步于明清之际,诸体精通,“草楷篆隶俱造绝顶”,向来为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奉为圭臬。傅山对于“二王”一系的帖学书法,用功

颇深,尚存如《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临王羲之〈诸从帖〉》、《临王献之〈安和帖〉》、《临王羲之〈明府帖〉》等世不少临帖作品,

表现出傅山对“二王”的熟稔和偏爱。

行书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轴。

在临摹“二王”法帖之外,傅山由文字学参碑碣金石,精研篆隶,曾提到篆隶在书法中的重要性:“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 他

时常运篆书之意于各体,开杂体之风。如此次展品中的《寿王锡予四十二韵》十二条屏,虽为大草作品,间揉米襄阳、颜鲁公、王觉斯诸家轨则,

但也参杂了篆书字法与笔意。真书小字则出入钟繇、“二王”门径,大楷喜师颜字,笔意生拙,体态宽绰。傅山尤以草书成就最著,笔势飞动,肆

意挥洒,如磐根老藤,圆转似游龙,雄奇宕逸,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震撼力。在纤弱书风占据主流的时代,傅山倡导“书如其人”“人奇字古”,

主张正本溯源,直追先秦汉魏古风,探寻中国书法的本源与真美,他针砭时弊,指点迷津,成为碑学兴起的关键人物。

傅山晚年的书风以“二王”为依托更加挥洒淋漓,调和碑学的“阳刚之美”及帖学的柔美,圆熟地达到变化万端、无穷无尽的化境,开创了一代书

风,是书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傅山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的书学主张,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集中体现了傅山的自然美学思想,也是精神人格的凝练,在中国书法美学理论探索与研究的道路上独辟蹊径,影响深远。

傅眉(傅山之子) 《绿树苍山图》。

傅山不仅是书法巨擘,在绘画上亦有建树。清初画坛上有“四僧一道”之说,“四僧”指渐江、髡残、八大、石涛四位方外画僧,“一道”指的就

是朱衣道人傅山。清人将他的画作列为逸品,《半塘闲笔》曾将其画与八大山人同论,认为高出一般画家藩篱。傅山现存绘画作品不多,皆以山水

、花卉、禽鸟等为多,属文人逸格一类。作品意境古拙,纵横恣意,气概磊落,潇洒豪放。时人称赞他“胸中自有浩荡之气,腕下乃发奇逸之趣”



【傅山家学:诗书传家,俊彦满庭】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这是傅山写给儿孙们的一句诗,这句诗集中体现了傅山对书法学习和创作的核心精神与态度。傅山一生志节,一个

“奇”字了得,也正是这种刚介、奇崛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着人们。而“奇”,更多的是以发挥个体智慧及才情的彰显,当然也是以内心淳正

通博学问为核心的,从而达到庄严古雅的境界。标举真率、反对奴俗,可谓是傅山一生思想、艺术、治学的精神内核,斥俗倡真,具有着非凡而伟

大的时代意义。

傅山曾作家训16字,分别为:静、淡、远、藏、忍、乐、默、谦、重、审、勤、俭、宽、安、蜕、归、

户外一峰图。

雨中画鸭图。

在《家训》中就书法问题告诫儿孙:“字亦何与人事,政复恐其带奴俗气。若得无奴俗习,乃可与论风期日上耳。不惟字。”除去论书,那结尾处

短短的一句“不惟字”,才真正值得人们去玩味,去思考。傅山诗书传家,俊彦满庭。自傅山先生而下,子傅眉,侄傅仁,孙傅莲苏,无不精通书

道,无不秉承和发扬了傅山精深博大的艺术文化精神。

傅山 1677年作 草书七言诗 立轴 绫本
释文:七十臞客老比丘,瑜伽常乐让堂头。鹫恩绀殿庄严报,鲐背朝阳自在搊。瓶钵不因渎灶热,经钱那代昨田秋。若能翻冋修罗窟,芥子从教愿

力投。
款识:奉祝常乐院主翠公奇师七十。侨黄真山。
钤印:傅山之印

翻译

臞,瘦而精神
客,同侨,居敌国
老比丘,
瑜伽,既有修行意,又有和谐意
常乐,常、乐、我、净。恒常不变而无生灭,名之为常德;寂灭永安,名之为乐德;
让,任凭
堂头。同住持、方丈
鹫,灵鹫山,佛说法地

绀殿,佛寺
庄严报,佛家修行成果一种
鲐背,九十高寿,此为祝愿
朝阳,年轻的样子
自在,观自在菩萨
搊。扶持
瓶钵,僧人饮食具,代指
不因
渎,轻慢
灶,灶王爷
热,
经,经书
钱,货币

代,代替
昨,以前
田秋。田地的收获。秋,fall
若能翻
冋,同“冂”,极远。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冂。象远界也。
修罗窟,
芥子。须弥芥子,佛法无边
从教愿力投。
侨黄真山,侨,居敌国也,黄,黄帝,真,真人,山,名。

前两句是,老人家身体好、精神好。
接下来是,佛祖保佑,您老九十岁还跟年轻人一样。
碗离开灶台不会热,经书和钱币不能代替田地秋天收获的粮食。嗯!不能忘了根本。
假如能把远方的魔鬼窝翻个个,愿意投靠跟从学习法力无边的(佛法)。
客居敌国的炎黄子孙道家弟子傅山。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8-09-22 20:12:10 +0800 CST  
《甲申守岁诗》
傅山
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言?
徐生许下愁方寸,庾子江关黯一天。
蒲团小坐消客夜,烛深寒泪下残编。
怕眠谁与闻鸡舞,恋着崇祯十七年。
掩泪山城看岁除,春正谁辨有王无?
远臣有历谈天度,处士无年纪帝图。
北塞那堪留景略,东迁岂必少夷吾。
朝元白兽尊当殿,梦入南天建业都。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8-09-22 20:15:52 +0800 CST  
傅山 《草书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诗》轴 绢本 169cm×51.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应为西陂好,金钱罄一餐。饭抄云子白,瓜嚼水晶寒。无计回船下,空愁避酒难。主人情烂熳,持答翠琅玕。傅山临。
【出处】 作品扫描自《傅山书画精品展》(岭南美术出版社)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8-09-22 20:27:00 +0800 CST  


释文:应为西陂好,金钱罄一餐。饭抄云子白,瓜嚼水晶寒。无计回船下,空愁避酒难。主人情烂熳,持答翠琅玕。傅山临。
【出处】 作品扫描自《傅山书画精品展》(岭南美术出版社)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8-09-22 20:41:55 +0800 CST  
傅山(1607-1684)
http://www.9610.com/fushan/1.htm#paimai
《草书五律一首》



字青主、侨山、公它等,名号甚多,入清后又名真山,号朱衣道人、观化翁,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市郊)人。

自幼颖悟,喜任侠,赋性刚直不阿。崇祯年间曾以一介布衣,发动诸生数十人上书为山西提学袁氏讼冤,勇挫阉宦权奸,后得以昭雪而名震朝野。明亡后,又与顾炎武等人秘密从事反清活动,并曾被捕。在狱中“抗词不屈,绝食数日,几死”。(全祖望《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康熙年间,朝廷开设博学鸿词科,傅山时已七十二岁,地方官逼其进京应试,他称病不去,官吏竟然命人舁其床而行,至都门外三十里,傅山抵死不入城,清廷免试,特封“中书舍人”放还,他既不谢恩,亦不接受,出京时,送行者途为之塞,其性情志节可见一斑。

傅山通晓经史、诸子、释老之学,著有《霜红龛集》四十卷。长于书画,精鉴赏,并开清代金石学之源。同时他又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学家,在文学艺术上他更是一位富有批判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启蒙先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艺术主张,三百多年来一直备受推崇。

傅青主的书法传统功基甚厚。全祖望《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云(傅山):“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钟王,朴实古拙。八九岁时即从钟繇入手,继而学王羲之、颜真卿,至二十岁左右,已“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喜以篆隶笔法作书,重骨力,宗颜书而参以钟王意趣,并受王铎书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时誉。

处于董赵书风笼罩书坛之际的傅山,也曾学过赵孟頫,但后来对赵字贬斥得很利害。“予不极喜赵子昂,薄其人而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由气运,不独文章然也。”(《霜红龛集》),这一段书法评论史上“书如其人”的典型论断,自然这与他生逢易代之特殊时期有关,他还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作字示儿孙》),这种论述针对当时“奴书”盛行的清初书坛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他力倡正拙、贬巧媚,以自然天倪为尚,他一做人和正本为书学正宗的艺术主张,堪为后人效法,同时也正因为他的“学问志节”为人所重,世人对他的书法也就倍加珍视了。

【作品欣赏】

行草立轴
《行草读传灯七言诗轴》绫本,行草书。纵179厘米 横48.5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行草杜甫七绝一首》绢本行草书 178.5×45.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草书风磴吹阴雪五律诗轴》绫本,纵185.7cm,横5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草书娟娟青柳外五言古诗立轴》 绫本纵201.5cm,宽50.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七言绝句立轴》 绢本 南京博物院藏
《草书轴》。纸本。纵202cm,横52.4cm。辽宁省博物馆藏。
《行草足梦中句七言诗》轴 花绫本,182.9×50.8cm。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寿胡母朱硕人周礼君七十小叙》轴 北京市文物商店藏
《草书右军大醉七言诗轴》绢本,草书。纵202.7厘米 横44.2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仙游诗十二屏》(选)。日本澄怀堂藏。
《草书立轴》 284.5 x 47.1 cm。 美国私人美术馆藏。
《草书立轴》 南京市艺兰斋藏
《草书愁心无那款寅堂立轴》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草书轴》 纵169厘米、横54厘米。转自中华博物网网站
《草书七绝立轴》 绫本 纵175厘米、横46厘米。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草书手把玉锄七绝》轴 绫本180.5×45.7cm 山西晋祠博物馆藏
《行书竹凉侵卧内诗轴》绢本 纵158.5厘米、横48.5厘米。江苏常熟博物馆藏
《行草书寄龚鼎孳七言诗翰》轴 绫本 178.7×49.2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草书虹巢》诗轴 绢本 192cm×4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七绝诗轴》 纵174厘米、横53厘米。绫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行草书七绝一首》绫本立轴 185×51cm 福建博物院藏
《草书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诗》绢本 154×51.6cm。天津博物馆藏
《行草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园林十首之一诗》轴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草书绿荑带长路古诗》轴
《草书床上书连屋五律诗轴》
《草书月黑一线白诗轴》 绢本 纵203厘米 横45厘米 日本藏
《草书儒仙难易诗轴》 187.8×51.4cm 苏州博物馆藏
《龙王社鼓七言诗》 200.5×50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行草青羊庵七言绝句》轴 154cm×4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早起非真健诗》轴 绫本 256.7×56.7cm 上海博物馆藏
《行草高适五律诗》轴 绫本 173.8×49.6cm 上海博物馆藏
《东海倒座崖诗》轴 绫本 180×62cm 山西晋祠博物馆藏
《心腐神皋日诗》轴 绫本 210.1×46.4cm 山西晋祠博物馆藏
《行草书聪明睿智》轴 绢本 167.1×44.7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草书七言绝句立轴》 轴 绢本 纵178.5cm 横49cm 西泠印社藏
《草书精庐不住子五言诗》 轴 绢本 纵200.8 横46.5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行书五言诗》轴 绫本 纵227厘米,横60.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草书五言诗》轴 纵236.0厘米 横49.8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自作五言律诗轴》纸本草书 262×7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草书李商隐赠庾十二朱版诗》绢本 208×45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万里晴江万里天七言诗书轴》
《村晚惊风度五言律诗行书轴》
《蓬岛烟霞阆苑钟七言诗行书轴》
《陆机六言诗轴》 绢本 177×42厘米 朵云轩藏
《草书朱文长吴兴送梁补阙归朝赋得荻花诗》轴 绫本 181.5×50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乾坤惟此事五言诗》轴 122.4×51.7cm 上海博物馆藏
《读南宋渡后诸史传》轴 绫本 149×50cm 山西博物馆藏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轴 绫本 186.5x52cm 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摘得红梨叶诗》轴 绢本 168×47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王公昨夜诗》轴 绢本 159×46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孟浩然醉后赠马诗》轴 绫本 209×47.5cm 香港艺术馆虚白堂藏
《杜甫赤霄行诗句》轴 草书 193cm×47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诗》轴 绢本 169cm×51.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凭高瞰迥天怡心七言诗帖》轴 纸本 113.5cm×53.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圆相写鱼字五言诗帖》轴 绢本 181.5cm×47.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天龙山迳诗》轴 绢本 189cm×58.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行草李商隐华州周大夫宴席诗》轴 绢本 198cm×46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大毗婆沙论句》轴 绢本 181cm×41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杜甫绝句四首之一》轴 绢本 196cm×47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破书馀古香诗》轴 绫本 183cm×48.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行草书杜甫漫成二首之二》 轴 绢本 188cm×43.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行草书读宋南渡后诸史传》轴 绫本 149cm×50cm 康熙八年(1669己酉)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酒阵茶枪此第陈诗》轴 绫本 172cm×47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行书春日诗》轴 绢本 161cm×48.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行书柳外诗》轴 绢本 152cm×44.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行草书陶岘西塞山下回舟作诗》轴 绢本 164cm×43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黄垆诗》轴 绢本 185cm×44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行草书刘眘虚江南曲诗》轴 纸本 220cm×71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行草书不觉二首之一诗》轴 绢本 180cm×4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樵斧诗》轴 绢本 207cm×46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行草书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四诗》轴 绫本 185cm×56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四诗》轴 绢本 180.5cm×47.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轴 绢本 200cm×50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临帖
《草书临王羲之阔转久帖》轴,绫本,纵162.2cm,横4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临张芝草书冠军帖》轴
《临王羲之草书》轴
《临王献之江州帖》轴 绫本 174.5x50.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草书临王羲之诸从帖》轴 纸本 186.5cm×40.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轴 绢本 119.5cm×46.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临王献之安和帖》轴 绫本 192cm×47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临王羲之明府帖》轴 绢本 191cm×49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临柳公权圣慈帖》轴 绫本 134cm×53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行草临古轴》
临各家法书卷
《草书临冠军帖》绫本 215.5×4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节临淳化阁帖王右军草书手卷》台湾何创时明末清初书法展

楷书联
《性定身闲联》轴 纸本 128.1×43cm×2 山西晋祠博物馆藏
《竹雨茶烟联》轴 纸本 225×44cm×2 山西晋祠博物馆藏

篆书轴
《五言诗篆书轴》
《天龙禅寺五言诗篆书轴》 纸本 160.1x59.3cm 上海博物馆藏
《篆书正气歌》
《五言诗篆书轴》(与眉仁夜谈)、《七言诗篆书轴》
《北斗挂城边五言诗小篆书轴》

隶书轴
《华岩独灵异五言诗隶书轴》
《剩确分新黍五言诗隶书轴》
《隶书张说恩制赐食五言诗轴》绫本 143×48cm 山西晋祠博物馆藏

条屏册页手卷
《行书奉祝硕公曹先生六十岁序》条屏 绫本 190×45cm×8 约顺治十三年(1656丙申) 上海博物馆藏
《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轴 绫本 201×51.7cm×4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山西晋祠博物馆藏
《哭子诗》册 纸本 27.5cm×24.3cm×24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祝锡予六十寿十二条屏》轴 绫本 200×51.5cm×12 山西省博物院藏
《隶书四条屏》轴 绫本 206.1×55.5×4 四川省博物馆藏
《草书七绝诗屏》轴 绫本 198.7×46.8×4,上海博物馆藏
行草四条屏
《行书韦应物咏春雪诗》绫本 190×54cm 山东省博物馆藏
草书七言诗册页
《小楷心经》
《小楷心经》 顺治五年(1648戊子)山西博物馆藏
《五言诗篆书册页》之一
《五言诗篆书册页》之二
《七言诗篆书册页》
《四体书册》 26.7×19.2cm。天津博物馆藏
《楷草书自书诗卷》 绢本 纵24.5cm,横10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杂诗稿册》22×14cm 共6页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墨子诗经》选 私人藏
《草书千字文》册 共12页 纸本 24.5×13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隶书千字文》册 共15页 纸本 顺治十五年(1658戊戌)甘肃邓宝珊氏藏
《丹枫阁记》册 黄绢本 约24.5×13.5cm×8,山西省博物院藏(附辽宁省博物馆临本)
《草书孟浩然诗》卷,纸本,28.2cm×394.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哭子诗》册 纸本 27.5cm×24.3cm×21 山西省博物院藏
《草书贺枫仲得孙》卷 绢本 41.5cm×79.5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各体书册》册 纸本 29cm×15cm×2×12 山西省博物院藏
《行草临帖书册》册 纸本 32cm×32cm×2×8 山西省博物院藏

其他
《行书杜甫和贾舍人早朝诗、贾舍人早朝大明宫诗》绫本 24×64.7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楷书五言诗》扇 纸本 16.8×53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草书杜甫遣兴之一诗扇》金笺草书 16×52.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五言诗》轴 资料不详
《草书诗》轴
《饮水丹枫石刻七言诗行书联》 (墨拓)
《圃蕊事来七言诗行书联》
《云陶洞行书长联》(吕祖)

【拍卖精品】
《贺毓青丈五十二得子诗》卷 绢本 25.4×336.8cm 康熙六年(1667丁未) 嘉德2010春拍
《草书小鼎煎茶面曲池七言诗》轴 146×47cm 嘉德拍卖2005春拍
《草书龙门横野断五言诗》轴 绫本 171×48.5cm 来自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草书八屏》轴 绢本 133.5×35cm×8 中贸圣佳2005春拍
《各体诗册》 23×11cm×18 嘉德2005秋拍
《草书杜甫五律一首》立轴 205×51cm 北京匡时 2009春季拍卖会

【相关文章】↑TOP
傅山书论选粹
傅山研究的里程碑——读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 (作者:姚国瑾)
关于傅山书法中的伪作问题(作者:姚国瑾)
傅山书《丹枫阁记》述说(作者:姚国瑾)
新意别出法秦汉——傅山隶书轴(■杨吉平)
进入傅山的世界(作者:刘涛)
《傅山的世界》的机缘(作者:白谦慎)
傅山的世界(作者:缪哲)
傅山研究大家白谦慎谈傅山
傅山们的羞耻心(作者:李锐)
腕底波澜阔 毫端龙蛇惊 ——傅山《草书杜甫五律一首》浅析 (作者:程良锋)
附录:傅眉书画[1][2][3][4][5][6]
傅莲苏书法
傅仁书法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8-09-22 21:09:11 +0800 CST  
《丹枫阁记》真迹发见始末
【林鹏】





一九八八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傅山的书法作品《清傅山书丹枫阁记》,并注明原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我看到以后觉得他同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傅青主征君墨迹》中的《丹枫阁记》有很大出入,便写了一篇文章,《读<清傅山书丹枫阁记>》,指出辽博那件是赝品。此文收入我的书《丹崖书论》(1989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丹崖书论》一书在书法界稍微有些影响,同道们认为我的看法是对的。我没有见过辽博的藏品,只是根据印刷品说话,这是很危险的。你说某件是假的,你就有责任把真的拿出来。我怎么能拿出来呢?所以心中一直不踏实。如今真迹在哪里,毫无影响,也许早已毁坏,或者流失海外,也未可知。后来,山西古籍出版社的编辑朋友们,同意我的文章,把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丹枫阁记》,拿来重印,并把我的文章附在后面,发行全国。这事情就有点闹大了。不过事有凑巧,正是这件印刷品,引起了《丹枫阁记》真迹藏主的注意。
《丹枫阁记》真迹发见始末【林鹏】
《丹枫阁记》真迹(绢本)

《丹枫阁记》真迹发见始末【林鹏】
祁县图书馆古籍部藏《丹枫阁记》拓本

藏主是一位老先生。他反复研究我的文章,然后对他的儿孙们说,这篇文章是对的……你们谁认识这个叫林鹏的人?我想见见他。正好他大儿子,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同我一起工作,便说,想见林处长,这还不容易。这位长子,先来寒舍说明来意,并告诉《丹枫阁记》真迹就在我家中。我一听高兴之极,简直是惊喜异常。第二天,他们搀扶着老人来到寒舍,畅谈移时。老人说,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来拍照时,他就在场。事后商务给了一幅同原作一般大的照片,老人也带来让我看,我看同印刷品一模一样。老人拿出真迹让我看,绢本,微黄,册页装,织锦封皮,高34公分,宽27公分,前后共盖有6枚小印。墨气生动,笔法自然,真迹无疑。
清道光问寿阳刘<雨飛>(雪崖)将《丹枫阁记》刻石,除保留中间署名处的“戴廷栻”和“傅山”二名印外,其起首处上下共4印皆不保留,最后“既为书之复识此于后”处,二印于墨迹重叠,也不保留,又在左下加“真山”红文小印一枚。此件刻石,十分精良。老人也将拓本带来让我看。以此推测,辽博藏品的造假者,没见过真迹,没读过《霜红龛集》,很有可能是根据这个拓片造假的。这只是推测,未必符合实际。真迹每页7行,刻石每页5行,辽博藏品每页只有4行,精神气味,迥然不同。
我同老人的长子,既为同事,无话不谈。我说,见到此件无价之宝,心情激动不已,原以为已经流失海外,谁知竟然未出昭余一步,真是十分令人赞叹。从今而后,穷死饿死,不可卖掉。后来一想,人家三百年间,十几代人,精心呵护,不失故物,完好无损,还用我嘱咐吗?想来十分可笑。我说,既然我见到了真迹,我就应该写文章,同意吗?他说同意。如果出书也同意吗?他说同意。他并且说:“之所以全部拿出来让你看,就是为了让你写文章,证明真迹还在山西。”他只提出一点,要求我注意,不要透露他们的真实姓名。我向他要一份复印品,他慨然应允了。后来我提出拍照,他也答应了。他提出,让我在真迹后面写几句跋语。我说,别说我,谁也不敢,这是佛头着粪,不敢不敢。他反复要求,我说可以在另外一张纸上写下我的鉴定和拜观之幸。他同意了。
我的跋语有这样几句话:“清初祁县戴廷栻修建四层木构高楼,命曰‘丹枫阁’,以接待当时文化名流,并做《丹枫阁记》,请傅山书之。文极诙诡,字极老辣,诚不朽之杰作也。文中从始至终说一‘梦’字,自己之梦,众人之梦,民族文化之梦,充分反映出志士仁人们的真实怀抱,令人肃然起敬。而三百年来,真迹竟然未出昭余一步,此更令人惊叹不已……”
这就是这件事情的整个经过。现在将《丹枫阁记》公诸于世,以飨读者,并附1988年我的文章于后,仅供参考。人生在世,不顺心事极多,能有几件惬意的事情?有一两件,也就可以心满意足了。谨志。
二〇〇二年九月三日于太原东花园宿舍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8-09-22 21:14:14 +0800 CST  
傅山书《丹枫阁记》跋

【林鹏】

清初祁县戴廷栻(字枫仲),修建四层木构高楼,命曰丹枫阁。用以楼待当时文化名流,并作《丹枫阁记》,请傅山(字青主)书之。此乃傅山行书妙品,士林重之。文极诙诡,字极老辣,诚不朽之杰作也。文中从始至终说一梦字,自已之梦,众人之梦,民族文化之梦,充分反映出志士仁人的真实怀抱,令人肃然起敬。而三百年来真迹竟未出昭余一步,此更令人惊叹不已。藏主渠公荣箓先生命余跋尾,谢不敢,谨以另纸书此数语以记拜观之幸及崇敬之诚耳。
公元二千零二年中秋秋,林鹏于太原东花园宿舍。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8-09-22 22:22:04 +0800 CST  
阳曲傅先生事略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清)全祖望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主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或别署曰公之它[2],亦曰石道人,又宇啬庐。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3]。先生六岁,啖黄精[4],不乐谷食,强之[5],乃复饭。少读书,上口数过,即成诵。顾任侠[6],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7],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8]。

提学袁公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9],孙振故奄党也[10]。先生约其同学曾公良直等诣匦使[11],三上书论之[12],不得达,乃伏阙陈情[13]。时抚军吴公甡亦直袁[14],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闻天下。马文忠公世奇为作传[15],以为裴瑜、魏劭复出[16]。已而曹公任在兵科[17],贻之书曰:“谏宫当言天下第一等事,以不负故人之期。”曹公瞿然[18],即疏劾首辅宜兴及骆锦衣养性[19],直声大震。

先生少长晋中,得其山川雄深之气,思以济世自见[20],而不屑为空言。于是蔡忠襄公抚晋[21],时寇已亟[22],讲学于三立书院,亦及军政、军器之属。先生往听之,曰:“迂哉,蔡公之言,非可以起而行者也[23]。”甲申[24],梦天帝赐之黄冠[25],乃衣朱衣[26],居上穴以养母。次年,袁公自九江羁于燕邸[27],以难中诗贻先生[28],曰:“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29],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30]。”先生得书恸哭曰[31]:“公乎,吾亦安敢负公哉!”甲午[32],以连染遭刑戮[33],抗词不屈[34],绝粒九日[35],几死。门人有以奇计救之者,得免。然先生深自咤恨[36],以为不如速死之为愈[37],而其仰视天、俯画地者并未尝一日止[38]。凡如是者二十年。

天下大定[39],自是始以黄冠自放[40],稍稍出土穴与客接。然间有问学者,则告之曰:“老夫学庄列者也[41],于此间诸仁义事,实羞道之,即强言之,亦不工。”又雅不喜欧公以后之文[42],曰:“是所谓江南之文也[43]。”平定张际者[44],亦遗民也,以不谨得疾死。先生抚其尸哭之曰:“今世之醇酒妇人以求必死者,有几人哉!鸣呼,张生!是与沙场之痛等也。”又自叹曰:“弯强跃骏之骨[45],而以占毕朽之[46],是则埋吾血千年而碧不可灭者矣[47]!”或强以宋诸儒之学问[48],则曰 :“必不得已,否取同甫[49]。”

先生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50],无不精。兼工画。尝自论其书曰:“弱冠学晋唐人楷法[51],皆不能肖,及得松雪、香山墨迹[52],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则遂乱真矣[53]。”已而乃愧之曰:“是如学正人君子者,每觉其觚棱难近[54];降与匪人游[55],不觉其日亲者。松雪何尝不学右军[56];而结果浅俗,至类驹王之无骨[57],心术坏而手随之也[58]。”于是复学颜太师[59]。因语人学书之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君子以为先生非止言书也。

先生既绝世事,而家传故有禁方[60],乃资以自活。其子曰眉,字寿髦,能养志[61]。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中州有吏部郎者[62],故名士,访先生。既见,问曰:“郎君安往[63]?”先生答曰:“少需之[64],且至矣。”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65]!”吏部颇惊。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66],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诘朝[67],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先生故喜苦酒,自称老蘗禅[68],眉乃自称曰小蘗禅。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69],暮宿逆旅[70],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71]。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72]。故先生之家学,大河以北,莫能窥其藩者[73]。尝批欧公《集古录》曰[74]:“吾今乃知此老真不读书也[75]。”

戊午[76],天子有大科之命[77],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光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78],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79],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80],诏免试,许放还山[81]。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82],恩赐以官。益都密请以先生与杜征君紫峰[83],虽皆未豫试[84],然人望也[85]。于是亦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86]。益都乃诣先生曰:“思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87]。”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88],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89],泪涔涔下[90]。益都强掖之使谢[91],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大学上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叹曰:“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92]!”既而又曰:“使后世或妄以刘因辈贤我[93],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94]。及卒,以朱衣黄冠殓[95]。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十二卷,眉之诗亦附焉。眉诗名《我诗集》,同邑人张君刻之宜兴。

先生尝走平定山中,为人视疾,失足堕崩崖,仆夫惊哭曰:“死矣!”先生旁皇四顾[96],见有风峪甚深[97],中通天光,一百二十六石柱林立,则高齐所书佛经也[98]。摩挲视之[99],终日而出,欣然忘食。盖其嗜奇如此。惟顾亭林之称先生曰[100]:“萧然物外,自得天机[101]。’予则以为是特先生晚年之踪迹[102],而尚非其真性所在。卓尔堪曰[103]:“青主盖时时怀翟义之志者[104]。”可谓知先生者矣。

吾友周君景柱守太原,以先生之行述请[105],乃作事略一篇致之,使上之史馆[106]。予固知无生之不以静修自屈者[107],其文当不为先生之所唾[108];但所惭者,未免为江南之文尔[109]。

注释:

[1]傅先生:傅山(1607—1684),阳曲(今属山西)人,明遗民,别字、别号有二十多个。通经史诸子及佛道之学,工诗文、书画及金石篆刻,精医学,尤擅妇科。
[2]别署:另外署名,即别号。
[3]家世:即家庭几代人的状况。师表:表率,榜样。这里作动词用。晋中:指古晋国之地,山西省。
[4]啖(dàn):吃。黄精:一种草本植物,根茎为补药,古人认为久服能延年益寿。
[5]强(qiǎng)之:勉强他。
[6]顾:但是。
[7]荐绅:同“搢(jìn)绅”。搢,插;绅,大带。插笏板于绅,是官员的装束,因称上层人物为搢绅。
[8]媕婀(ān ē):曲意顺从,圆通处世。
[9]提学:官名。明初设儒学提举司,管理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袁继咸:字季通,号临侯,江西宜春人,崇祯七年(1634)任山西提学佥事。巡按:官名。明朝于各省置巡按御史一人,负责纠察官吏。张孙振:时为山西巡按,因为请托袁继咸不遂,就诬陷袁贪赃,袁因而下狱。省里许多读书人到京替袁喊冤,山西巡抚吴甡向朝廷奏明真相,袁复官,张孙振谪戍。
[10]奄党:指以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集团。奄,同“阉”。
[11]诣:往,到。匦使:管接受章疏的官,指通政司的通政使。匦(guǐ),小箱子。原是唐朝设置以收受民间意见的。
[12]讼:申诉冤情。
[13]伏阙:跪在皇宫前。阙,皇宫前左右对立的高建筑物,代指皇宫、朝廷。陈情:陈述实情。
[14]抚军:即巡抚。吴甡(shēn):字鹿友,兴化(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崇祯七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直袁:认为袁有理。直。有理,正直。
[15]马世奇:字君常,江苏无锡人。崇祯进士。廉洁好义,李自成破北京,世奇自缢死。谥文忠。
[16]裴瑜、魏劭:皆东汉末年人。河东太守史弼拒绝权贵请托,遣宦官侯览诬陷,被逮入京,吏人莫敢近之,唯有裴瑜送史弼,以正义鼓励史弼。又有魏劭变卖家产,诈为家僮,贿赂侯览,使史弼得以减刑。
[17]曹公:指同学曹良直。兵科:明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18]瞿然:惊视的样子。
[19]首辅:首相,宰相。宜兴:指宜兴人周延儒,字玉绳,万历状元。崇祯十四年(1641)为中极殿大学士,同宰相职。崇祯十六年,曹良直疏劾周延儒十大罪状,皇帝令周自尽。骆养性:湖北嘉鱼人。掌锦衣卫事。清多尔衮入北京,骆养性降清。
[20]自见:表现自己。见,同“现”。
[21]蔡忠襄公:蔡懋德,字维立,江苏昆山人。万历进士,崇祯十四年任山西巡抚。十七年太原城被李自成攻陷,自缢死。谥忠襄。
[22]寇:指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亟(jí):急。
[23]起而行:坐着说话,站起来就可以行动,意思是重实际,不空谈。
[24]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
[25]黄冠:道士的冠,黄色。
[26]朱衣:道士服装。
[27]羁:拘系。燕邸:在北京的住所。燕,代指北京。崇祯十五年,袁继咸以江西湖广总督驻扎九江。清顺治二年,清兵南下。九江帅左良玉卒,众推其子梦庚为帅。梦庚引兵至湖口降清,袁继咸被俘获,押至北京,不屈被杀。
[28]难中:危难中,指囚禁。
[29]门下:弟子,学生。
[30]友生:旧时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
[31]恸(tòng):大哭。
[32]甲午:清顺治十一年(1654)。
[33]连染:受到牵连。有人密告傅山现南明政权相通,因而被捕入狱。
[34]抗词:据理直言。
[35]绝粒:绝食。粒,谷粒。
[36]咤恨:愤怒,愤恨。
[37]愈:较好,胜过。
[38]仰视天、俯画地:原意是有所筹划的样子,此处表示极度的悲愤。
[39]天下大定:指南明势力被彻底消灭。
[40]自放:自己甘心放纵闲散。
[41]庄列:庄子与列子,先秦道家代表人物。
[42]雅:平素,向来。欧公:宋文学家欧阳修。
[43]江南之文:江南地区的文风向来有浮华不实的讥评。傅山《序西北之文》:“东南之文概主欧(阳修)、曾(巩),西北之文不欧曾。”
[44]平定:县名,今属山西。张际:字维遇,傅山友人。傅山有《书张维遇志状后》,肯定了张际不仕清朝,于酒色中求死的精神与战死沙场相同。
[45]弯强:拉强弓。跃骏:跨骏马。
[46]占毕:读书。占,视;毕,简册。
[47]《庄子·外物》载,周朝人苌弘遭谗害,死于蜀,蜀人收藏了他的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这里表示雄心凝固,精诚永远不灭。
[48]宋诸儒:此指宋代理学家程颢、朱熹等人的学说,多讲性命天理,玄远不切实际。
[49]同甫:陈亮,字同甫,南宋永康(今属浙江)人。好谈兵法,注重事功,反对程朱理学的不切实际。
[50]大小篆:大篆是晚周时的字体。小篆是秦国通行的字体。此后陆续出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体。
[51]弱冠:二十岁。弱,年轻。冠,行冠礼,表示成人。
[52]松雪:元赵孟頫,字子昂,号雪松道人,著名书法家。本是宋宗室,宋亡,在元朝任翰林学士承旨。香山:当作“香光”。明朝著名书法家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傅山《作学示儿孙》诗自注:“偶得赵子昂、香光诗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
[53]乱真:真假难分,逼真。
[54]觚(gū)棱:原指宫殿上转角处的瓦脊,比喻为人方正有棱角。
[55]匪人:行为不正当的人。
[56]右军: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57]驹王:梁任昉《述异记》载:徐国君主徐驹王生下来时有筋而无骨。此处用“无骨”形容书法笔画虚弱无力。
[58]心术坏:此指赵孟頫在元朝做官。
[59]颜太师: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字清臣,官至太子太师。
[60]禁方:治病的秘方。
[61]养志:培养不慕虚荣名利的志向。
[62]中州:泛指今河南一带地方。
[63]郎君:对别人儿子的敬称。
[64]少需:等一会。需,须,待。
[65]肃客:拜见客人。肃,手至地,如作揖。
[66]文献:指典籍与贤才。朱熹注《论语·八佾》:“文,典籍也;献,贤才也。”
[67]诘朝:明晨。下文:“诘旦”亦同。
[68]老蘗(bò)禅:意思是修行吃苦的老和尚。蘗,一种落叶乔木,树皮味苦,可入药。
[69]挽车:拉着药车。《清史稿·傅山传》:“山常卖药四言,与眉共挽一车,暮抵逆旅。”
[70]逆旅:旅店。
[71]篝灯:置灯烛于笼中,以防风吹。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阅读。骚:《楚辞》。选:《昭明文选》。经、史、骚、选是古代读书人的基础书籍。
[72]予杖:用棍子打。
[73]藩:藩篱,篱笆。喻门墙、边际。
[74]批:评点,批阅。《集古录》:欧阳修所著《集古录跋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研究石刻文字的专书。
[75]真不读书:清潘永因《宋稗类钞?博识》载宋代刘敞说:“好个欧九(欧阳修排行九),极有文章,可惜不甚读书。”
[76]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
[77]大科之命:康熙十七年,为了笼络明朝遗民,网罗当世宿学,诏命开博学鸿词科,让各省举荐有学问的名士赴京应试。
[78]舁(yú):抬。
[79]益都:县名,今属山东。冯公:冯博,字孔博,益都人。顺治进士,当时任文华殿大学士。
[80]蔚州:今河北省蔚县。魏公:魏象枢,字环极,蔚州人。顺治进士,当时任户部侍郎。上闻:上报皇帝。
[81]还山:称隐士回家。
[82]征士:旧称曾经皇帝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又称“征君”。报罢:没有录取。
[83]请以:以……请。杜紫峰:杜越,字君异,号紫峰,河北容城人。明诸生,入清不仕,讲学以终。
[84]豫试:参加考试。
[85]人望:众人所仰望,指有名望的人。
[86]中书舍人:官名。属内阁中书科。
[87]其:表希望的语气词。
[88]百辈:上百人。辈,同类。说(shuì):劝说。
[89]午门:北京紫禁城正门。
[90]涔涔(cén):泪流不止的样子。
[91]掖:以手承腋下,搀扶。
[92]脱然:轻松、解脱的样子。其:表推测的语气词。
[93]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元初河北容城人。元代至元年间被征召入朝,授右赞善大夫,不久即辞官回家。刘因毕竟是做了官的,所以傅山不愿意后人把他等同于刘因。
[94]咋舌:惊恐而不敢出声。
[95]殓:给死者穿衣服入棺。
[96]旁皇:同“彷徨”,徘徊,逗留。
[97]风峪:通风的山洞。
[98]高齐:南北朝时北齐,其皇室姓高,故称“高齐”。
[99]摩挲(suō):用手抚摸。
[100]顾亭林:即顾炎武,号亭林。
[101]萧然:清静闲散貌。天机:纯洁的本性。这句话出自顾炎武《亭林文集·广师》。
[102]特:只是。
[103]卓尔堪:字子立,自号宝香山人,清初诗人。有《近青堂集》。
[104]翟(zhái)义:汉朝人。王莽称帝时,翟义为东郡太守,起兵讨莽,兵败而死。这句话见于卓尔堪《明末四百家遗民诗》中的傅青主小传。
[105]行述:也称“行状”,述说死者家世、生卒年以及一生事迹的文章,供写史或写墓志的人参考。
[106]史馆:国史馆,属翰林院。
[107]静修:刘因。自屈:委屈自己。这句话非常婉转,意谓傅山决不降清仕清的气节我已充分了解。
[108]唾:吐口水,表示极端鄙视。
[109]这句是谦逊之辞,意谓这篇文章内容单薄,不足以表现傅山的一生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8-09-22 22:55:09 +0800 CST  
燕巢琴赋
傅山

夏日,过不廛先生书斋,见燕子结巢壁上之琴。归而感梁子之所友者,如此而已,因为赋之。
伊余读《南史》马枢之传曰:有双燕兮庭栖,时来往于几案,倌高士之无机。感仁人之难遇,滋万物兮怀疑。不谓德辉之靡远兮,在芦鹜之清溪,有孤琴之悬壁,来鳦子兮唧泥。信庄生之旷论,鸟莫智于鷾鸸。夫岂无兮芳尘之楼,与夫芸晖之墙;恐圣人之未信,将贻笑于处堂。乃回翔而后集,见伊人兮水方。彼则高山兮流水,我其凤览而鸥忘。羽参差兮喻高渐之鸿仪;音上下兮调无弦之宫商。遂卜居于焦桐之尾,益长谢于文杏之梁。吁啥燕兮!尔其乐粱生之贫兮?梁生贫无以为粮;抑爱梁生之清兮!彼复清冷而无裳;尔其取梁生悠远之韵兮?惟在芦渚水湄月夜龙吟一鼓之琳琅。尔乃移家其上,使先生金玉其音兮,徒效子桑趋举而旁皇。然而人多不顾,尔独来翔。其庶几乎梁生钟牙之辈,足慰知希者于寂寞之乡。尔能不为世人之凉薄兮,每秋去而春来;我亦请与尔主人申盟兮,终不改弦而更张。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8-09-22 22:56:16 +0800 CST  
圣人为恶篇
傅山


圣人无为善之时,而有为恶之时;君子有为善之时,而无为恶之时;小人无为恶之时,而有为善之时。夫圣人无为善之时,非不善也,非知其善之为善而为之者也,不可以时择也;有为恶之时者,知其为恶而不得不为之,既能为之,即敢为之,圣人之所以救天下,天下所以望于圣人之时也。君子有为善之时者,知善之为善而为之者也,可以时择之也;无为恶之时者,无圣人能为恶、敢为恶之才力,遇有所不过,叹息而已,不得已言之舒忿而已。小人无为恶之时者,亦不知其恶之为恶而为之者也,与圣人无为善之时同也;而有为善之时,则又与君子有为善之时异,知其为善而为之,急而祈免于鬼神也,而其为善之时,即圣人为恶之时也。
圣人者,天地之大匠也。阴阳、风雨、震电、崩竭、天地为之。而人心之积习无仁义,闵不畏,天地不屑屑也,乃命圣人为之。为之奈何?杀之而已。杀者,善之义也。圣人之才,天地之际也。为圣人杀者,曰圣人恶也。故圣人不辞恶。
理不足以胜理,无理胜理,故理不足以平天下,而无理始足以平天下。当桀、纣为君之时,君子者,忍而君之,理也。汤、武则最无理者;敢有南巢、牧野之快,而匹夫匹妇之怨为之舒,故必无理而后理。
理无理无理,无理亦无理理。理无理无理者,无理,其不读书也;无理无理理者,亦无理,其徒读书也。读书者闻是言也,噪之曰“市井贱夫,无理者也,足以治天下耶?”曰“市井贱夫,最有理者也,何得无理之!”曰“彼为利而已,安所得理?”曰“贩布者,不言缯糟于布之理也;贩金者,不言玉精于金之理也。缯者、玉者如之,焉得不谓之理!”曰“理,天理也。吾穷理而意必诚,心必正。彼知天理乎?意亦诚乎?心亦正乎?”曰“适吴,越者,不肯枉于燕、齐,心奚翅正!期销者,不折阅于铢,意奚翅诚!凡金玉布缯,物无贵贱,生之造之,莫非天地。天生之,天也。人为之,人所共天也。所共天而精之,不翅精于记诵糟粕之鄙夫也。记诵糟粕之夫,之于其口中所涟溇天者,犹谚之所谓浑沦吞枣也。于其糟粕臭腐,犹谚之所谓咬冻矢而甘之,油滋易不出也。
天,一也。阴阳,二。阴有阴理,阴不欲无阳,阳不欲无阴。分而之人者,阳之人始不欲有阴,阴之人始不欲有阳,而各有其理。阳之人似君子,阴之人似小人,故君子不能使天不生小人,小人不能使天不生君子。欲独据而有之者,天之毗也,理之毗也。毗阴者嫉阳,毗阳者嫉阴,皆不知分诸天而同诸天也。故阴阳有理,而天无理也。何也?一,二也,分也。无理一而理二,无理单而理争,无理强而理弱,故小人多胜。君子曰“谓天无理,而又曰无理强,小人之用强于君子,小人其天乎?”曰“小人得天之无理之半而敢用之君子,君子亦得天无理之半而不敢用之小人。小人以无理胜君子者,合而用力;君子不敢以无理胜小人者,分而用口。口之不敌力,分之不敌合,势也。且君子之口,不但用之小人,并用之于其所同谓君子者,可笑也。是以百君子操觚如斧钺而思之诛小人,不如一小人张拳而击百君子之悍而必中也。此君子之缚于理之半,而不敌小人专用无理之半也。故以君子之有疑于天者,如天骄小人也,不知天不骄之也。何也?若君子能用无理于小人,天不偏助小人也。何也?汤,桀之所谓无理者也,而南巢之放,不闻天怒汤而助桀。武王,纣之所谓无理者也,孟津之征,不闻天怒武王而助纣。即陈胜、吴广,秦之所谓最无理者也,而所置侯王将相,径以灭秦。项也,汉也,皆因陈吴而无理者也,不闻天怒汉而助秦,使秦至今不亡也。
理,形而下也;无理,形而上也。无理生理,理不知无理,故庶人不知圣人,圣人不知若菌,若菌不知海人,海人不知窔,窔不知生窔者。先有鸡耶?先有卵耶?先有男耶?先有女耶?儒者不知也,不知其化也。
唐、虞之书无理,而周始有理,曰“燮理” 。理,用之名,非其之名。后世之理,皆其之也,其之而为其所其也。
易、文之易无理,而孔子读易始有理,曰“黄中通理”,曰“畅”,曰“发”,则其所谓理者,如“理烝而屯泄”也。至于“四支”,“事业”未也,亦非其之也。“观变阴阳”以来,“发挥刚柔而理于义” 亦非其之也。“穷理尽性”其亡矣,而其之与世儒之其之异。圣人之穷之,将反乎刚柔阴阳之不可知者,而世儒张到其人之所共知者,而曰“我独知之”也。
老子八十一章无理,而庄子有理。庄子之理,始于庖丁之解,曰“依乎天理,披大卻,导大窾,技经肯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故善言理者,莫妙于庄子。世儒之理,则正所谓觚也,于刀则割,则折,高者良疮而已,下则族庖也。
其张之也,曰“儒扶阳抑阴”。阳不劳扶,阴不劳抑也。阳卦多阴,多其阴也?不多之也。能不多之,多而不多,贯厥鱼也。阴卦多阳,阳自多之。自多之欲不容其少阴,故疾之已甚。又,自多之阳,不惟自多于阴,而目多于阳。阳鬬同室,覆公餗 矣。故一君二民,君子,君子也;二君一民,君子不肯共为君子,君子,小人也。天下之事不虑阴多,虑阳不一。阳卦之多阴,一阳能服多阴而用之,多阴亦服于一阳而为之用,不敢以其多侮其一也。阴卦之多阳,二阳不能服一阴而用之,一阴亦不服于二阳而为其所用,故取以其少侮其多也。故扶阳抑阴,圣人不为是说也。阴陽之运于天地者,平而或过也。其中于人,则小人多而君子少,故君子往往不胜小人。其所以不胜者,“以世道人心为己任”者败之也,为“扶阳抑阴”之说教之使胜我也。何也,圣人爱阳亦爱阴,恶阴亦恶阳。阴能杀人,阳亦能杀人,是以人有阴恶,有阳恶。圣人平阴阳而阴阳不知其平之,用阴阳而阴阳不知其用之,谓圣人毗阳无阴者,“独得孔孟之秘”者猜之也。圣人受天下之疑而不辩,辩之,非圣人也。


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中国之大儒如此而已。鄙儒乎哉!搕 (扌+䪞)之国,一曰烦壤,菌儒居焉。各挟一不半寸之策,拟于帝王。见蹇姑,曰:虎也。见蛉穷,曰:龙也。见莹,曰:景星也。见尘埃,曰:非烟,卿云也。蚊蜹耳耳,自绗雷霆。蚊蜹闻之,谓其类也。即之细人也,喜而师之。无血而土酢,水也,尘也。一人之水,不足以厌一蚊,蚊亦随死而为尘。僬侥之人,过而蹋之,如蝇蠓拘蚤也。群惊而散曰:闻大人见于临洮者,其是耶?(传闻汉以来,此国不通中国,自赵宋时始有。)其国志略云:通国化生也,始有人病飧泄,粃郛籍野清。久之,清郁蒸,粃郛坟出细人焉,不知五谷,尘土是食,衣帤。群摭清之粝 ,藏而食之以为珍。人长七八寸,极望不过五丈,不见日月星辰。日月光及地,见之,曰:日也,月也。其国自有文,不满数十字。读中国唐以上之书而不厌。人抄宋人卑卑语,读之,曰:圣人之言也。知理不知气。其名理者,亦用反法,以来屎反理。终始之始用屎字,云始自清谷面来也。其祭其先,亦用清粝,曰:理反其所自屎。

所谓“理无理无理”,即是说当处于有理之位的人表现出“无理”行为时,本来有理的就变成了无理。所谓“无理亦无无理理”,即是说本来处于“无理”之位的人大胆地表现出对不合理的行为进行反抗,索性让“无理”再一次地无理下去,结果就会出现新的有理状态了。所谓“理无理无理者,无理,其不读书也”,意思是说,那些本来处于有理位置的人变得没有理了,其过错在于不读书,即不从历史上吸取教训,不听从先贤的教导。所谓“无理无理者,亦无理,其徒读书也”,意思是说,那些本来处于无理之位,然而安于无理之位,结果始终处于无理之位的人受人压制,其原因在于仅仅读死书、墨守不合理的陈规,不从现实出发来批判性地思考那些陈规,更没有想到要改变这些陈规。


从傅山肯定“无理”范畴的角度看其反理学思想的社会政治指向
楼主 messiyun  发布于 2018-09-22 22:59:24 +0800 CST  

楼主:messiyun

字数:29709

发表时间:2018-09-22 18:36: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27 21:19:28 +0800 CST

评论数: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