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中秋(河边故事之六十)


渐远的印象中,中秋是一年中唯一可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要节日。还很小时候,我就能根据当时的礼俗和大人的忙碌判断出来,因为每年只有在这两个节日里,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要提着月饼或者糕点、鸡蛋,走亲戚看朋友,探望长辈。里泥泞的胡同里,每天穿梭着奔忙或闲适的脚步,飘荡着热情朴质的笑脸和客套。

照现在来看,那时候的月饼简直算是简陋甚至寒碜了。通常是用粗糙的黄纸裹着四块垒成两摞的月饼,包成立体的长方形,上面放一片红纸,用纸绳或苘麻绳捆起来,就是一包;有时两包摞起来捆成一捆。一包一斤,一捆就是二斤。黄纸薄脆,经常渗出一片片的油渍,明晃晃的,很是显眼。品种花色也不多,吃过或听说过就无非就是红糖馅、五仁馅,甜腻腻的,所以一直没有什么兴趣。

那时候的月饼也不似如今那般松软,一般很坚硬,有的上面还刻着花,酥皮上还点着红色印记。记得刚考上高中那一年,开学不久就赶上中秋,学校也没有放假,上晚自习的时候,教学楼顶上的大喇叭一遍遍地呼喊各班的生活委员去食堂集合,不久就挎来一个大篮子,里面码着月饼。每人一个,生活委员提着篮子分发,像刚上岸的鸭子一样在课桌间困难地踱着步子,走到谁跟前,就拿起一个月饼使劲地拍在课桌上,“啪——”地一声,竟然一点渣儿也不掉。那年吃到的月饼,咯牙,但是吃了整整一个。

每逢中秋前的一两个星期,父母就犯愁,时常嘀咕着去谁家拿什么东西,再拿着谁家送来的东西去看望谁,买什么,买多少,晚饭后总要合计一阵子。看亲戚时一般要带上两包,如果是特别亲近的就要带上四包。家里也会收到别人送来的月饼,随即便会转送到需要去看望的其他亲戚,如此周转,包装纸磨破了,露出月饼的一角,甚至还掉下来月饼渣儿,所以要轻拿轻放,放在提篮的最底部。

从记事起,我就挎着箢子或者提篮,单独或者带着弟弟妹妹去看望亲戚,例如河东的姥姥家,朱庄的姑奶奶家,单庙的大姑家,还有本村的二奶奶家等,稍大一些就骑着自行车去看望寺下村的舅爷爷。遗憾的是,曾经去看望的那些亲人,至今大多已经不在了,但是那一张张的笑脸仍然清晰。

虽然送出去的月饼比收到的要多得多,但是每年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家里总是能剩下一包,但通常是包装纸已经形同虚设了,根本拿不出手再去送人了。

中秋之夜,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方桌或凳子,在盘子里放上一块月饼,先让月亮吃,是敬月神。晚饭后父亲把一个月饼分成均匀的四小块儿,分给我们吃。偶尔也会买一些苹果来,大多有些干瘪了,有的甚至还有疤痕和虫眼之类,但是很甜。

现在的中秋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而且被打扮得花枝招展。但我还是怀念那时候相对简单的中秋节,虽然对吃月饼并没有什么兴趣,但那天的傍晚,可以坐在院子里,无数次地仰望,尽情享受月光的清澈静谧,还有农村晚饭后的清幽和安详,一家人坐在一起的说说笑笑,正如那淡淡的月光,至今仍能引起无数美好的回忆。

楼主 有任京杭  发布于 2018-08-28 10:57:50 +0800 CST  

楼主:有任京杭

字数:1152

发表时间:2018-08-28 18:57:5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29 20:08:34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