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巢


爱 巢
--一座夫妻合葬墓引出的暇想

三峡是一个让人生产联想、产生回忆的地方。其山之雄、水之柔、人之娇、物之美,皆生其意,皆有其景,皆让人联想、回忆。记得几年前,在巴东东壤口村杨家包的小山坡上,发掘了一座清代墓葬,其结构之简单,规模也不大,似乎可以忽略,然正是这样一座平平常常的小墓,却令人時常想起。
那是一座清代墓葬,我对明清时期的墓葬没有兴趣,主要是因为我对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缺少深入研究,了解有限,所以这个时期的墓葬提不起我的兴趣。客观地说,这个时期的墓葬时代晚,尤其是眼前这样普通人的墓葬,墓葬结构简单,信息含量低,科研價值不高,这些都是现实的。科研价值不高也算罢了,能出几件特别的文物也能提提精神,也算不枉费精力财力。但这样的墓葬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觉得发掘此类墓葬不值得,是资源浪费。之所以还是发掘了,主要是考虑三峡水库蓄水后,它将被库水淹没,并永不见天日。
通常情况下,明清时期墓葬既浅又小,而且没有多少文物,所以清理起来省时省力省精神。这座墓葬正是如此,我們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将会全部揭露出来。一个圆形的墓室,两副完整的骨骼和两个釉陶罐,这就是它的全部。按说如此简单的墓葬,值得记忆的东西并不多,但为何又时常想起?这的确令人费解,或许正是因为它的简单而给人留下的记忆愈加清晰。它那圆形、类似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式房子的墓穴至今令我记忆如初。当然,还有長眠于此的主人,他们恬静、安祥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过着只有他们自己和他们身边的山水才看得懂的生活,也給人記憶深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仅常想起他们,还常常想起他们的坟堆和坟堆上的荒草。凄凄野草,枯荣不尽,它们已融入那片山水,成为峡江的一分子。
墓葬位于长江边,江水从其脚下流过,对岸是高高的青山,背后是一大片竹林,有几户三峡人家就住在竹林的上方,青砖布瓦、吊脚楼和周围郁郁葱葱的,各种叫不出名的树木和茂密修长的竹子,它们为这座墓增添几分幽静。想当年,安葬时的环境是否如此,现无从知晓,若如今天这般雅致,当感谢其孝子贤孙们的一片苦心,是他们为自己的先辈选择了这片如此幽静清雅的长眠之地。朝看江水的潮起潮落,晚听波涛的长歌短笛。
墓葬原有封土,随库水的消涨。墓上的封土、墓门等结构已被冲走,現只剩下一个圜形石围。石围用大青石砌成,青石有方有正,还有弧形,皆经过雕凿,花纹有些粗犷,也算不上精美,却古色古香。按这种墓葬的特点推测,此墓还应该有精致的墓门,墓门由门楼和牌坊或对联组成,其上皆有雕刻的花纹或是其它图案。墓门应该是其精华部分,可惜已被冲走。这种墓葬结构,在当年应该是略为富裕家庭,或是小官吏级别的人家。本来简葬是明清时期的风尚,平民阶层的墓葬多小得只放一口棺材,墓内也几乎没有随葬品,好者有几枚铜钱,最好的情况也只会出死者身上佩戴的发卡或耳环。不过一般墓葬会在死者头部的下面放几块布瓦,但其属于一种葬俗,而非以随葬品的形式入葬。这座墓在同时期中还算是大的,其圆形的雕花石围和近九平方米的圆形墓室,在同时期中并不多见。
发掘很快结束,墓内没有其它结构,两副腐烂得只剩底板的棺材,和两具保存非常完好的骨架格外显眼,从两具人骨的位置来看,死者为一次葬。所谓一次葬是下葬后没有经过搬迁,一直埋葬至今。一次葬是针对二次葬而来的,而二次葬是人死后经过短暂的埋葬,之后又进行过迁移。一次葬的人骨只要不腐烂就会像人体结构一样完整,而二次葬的人骨则较为零乱,而且还会出现缺少骨骼的现象。根据这座墓的人骨现状,可知其不仅是一次葬,而且还是一座合葬墓,考古学称之为同茔同穴异棺合葬墓。所谓合葬墓就是两个人埋葬在一起,按制他们多为夫妻(史前时期的多人合葬墓除外)。两副棺材并排摆放于中央,距离只有十厘米左右,棺材虽腐烂严重,亦可分开。棺内各有一具人骨,骨架有条不紊,据此完全可以断定,它们是一次葬。经鉴定,人骨为一男一女,可以肯定他们是一对夫妻。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因为既是一次葬,又是合葬,得需要合葬者要同时或相隔非常短暂的时间死亡,方可同时下葬,否则则不能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有些高级贵族因修建有高规格的地宫,在一方埋葬之后,另一方虽然相隔时间很长亦可打开地宫之门再次葬入其中,这种墓葬另当别论。这座墓中没什么随葬品,唯在每副棺材内各放一个小罐,这与发掘前推测可能会有金、银之类首饰有很大出入。这从侧面说明墓主人生前可能较为清贫。
或是因为这座墓葬独特的结构,使我打开记忆大门,它圆形的墓穴如同母系氏族(新石器时代)的半地穴式房子。不仅形似,二者的大小和深度也大致相当,若抛开人骨及石围,认定它是半地穴式房子不会有人表示怀疑。这是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联想,于情于理都难以将这二者联系在一起。一个是房子,另一个是墓葬;一个是生者生活之地,另一个是死者长眠之所。生与死是两重天,房屋与墓葬是两个世界,阴阳不可倒置。但二者的形态的确非常相似,每当我想到那座墓就不由自主地与那种房子联系在一起。我个人也甚为不解,是什么原因总是将这二者纠缠在一起呢。思考再三,觉得或许是因为它们皆为圆形,内部结构又都简单成一个空荡荡的土坑,故而使人分不清哪是房子,哪是墓葬吧。
当然,若定下心来细细思量,它们之间还是有关连的,如在建筑学上它们就是一对兄弟或是一双联姻,只不过墓葬是一种深埋于地下的建筑形式。或许是因为它是供死者长眠的建筑,其不像房屋那样给人以温馨和快乐,故而将墓葬这种建筑形式与房屋完全分割开来,其实这座墓葬与半地穴式房子几乎完全相同。
墓葬这种建筑形式,分地下墓坑和地表封土两个部分,墓葬规模大、墓主人级别高者其地面还有附属建筑,如灵堂、响堂等。处于地下的墓坑有正方或是长方形之分;地面上的封土呈尖锥形或锥形;墓坑的深浅大小与封土的高低,都是古代等级制的体现,由不得墓主人随意为之。杨家包那座墓是不能按这种制度来对待的,因为清代墓葬的等级制已不存在于一般的平民百姓,所以其封土大小对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没有直接关系。
人类最早的房子是半地穴式房子,这种房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面。其地下部分为圆形,深度也在一米左右。地面部分呈锥形,用树干支撑,再盖上草或树叶之类的东西,以掩风雨。这种房子颇似窝棚,其面积都不大,一般只有数平方米或稍大。其建筑方式,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圆形的坑,上面支起“屋顶”就算完成。不难看出,此类房子与这座墓葬在形式几乎找不出什么不同之处,唯有其功能有所区别,它们的功能是房子供人的生活场所,墓葬则是死人的“生活场所”;换个角度说,房子是人之肉体的生活空间,墓葬则是人之灵魂的生活空间。
半地穴式房子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它流行于人类历史中的母系氏族时期,它在母系氏族家庭有着特殊意义。母系氏族女性在婚姻上享有特权,即当一个家庭的女孩子长大成人后,其母亲要给她准备一间房子,供其与她的男人享受爱情的生活。这种房屋一般较小,其内也没有多少设施和用品,突出的特点就是:为女性所有,供女性与其男友享受爱情,所以这种房子实可称之为爱房或爱巢。
人们视房子为温暖的港湾,温馨的爱巢,是人休养生息的地方。这座墓葬之所以常常令我想起,可能正是因为它像温暖的港湾,温馨的爱巢。尤其是那一对以墓葬作为爱巢的夫妻令我更是印象深刻,他们生时同吃一锅饭,同住在一间屋,同睡一张床,死后同葬一座坟茔。他们虽然已经告别了尘世间的生活而进入另一个世界,他们依然相依相伴,享受着他们的永恒。如果说母系氏族的房子是活着的人的爱巢,那么墓葬就是死人的爱情之巢。
夫妻是人生命中互为最为重要的人,朝夕相处,风雨同舟。在遇到困难时同舟共济,在生活安逸时花前月下,他们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共同支撑和维持自己的家,共同创造和哺育后代。人不是为了物质而生活在这个世界,尽管物质非常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精神的富足。杨家包这座墓葬给人直观感受,它就是一座爱情之巢,虽然简单,也没有奢华的物品,而且使人觉得有些寒酸,但他们生死相依、不离不弃,丝毫不影响人的情感生活。
记得我在参观半坡氏族村时,看到那些空荡荡的房子,一种莫名的怜悯之情油然而升,感怀古人生活之艰辛;又当我读到《性爱》(此书的书名翻译可能不准,其内容是记述以血源为基础原始部落之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关系,而非以性爱为基础,所以本人觉得其书名值得商榷)一书中,原始人类的爱情之纯洁、纯粹、高尚、至真,似乎就出现于那些房屋之中,那些空荡荡的房子再也不是空荡荡的,而是溢满人类最美好的,永恒追求爱情。
爱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从原始社会的爱情之巢穴到长江边上的爱情之巢,隔六、七千年的时间,但它们承载情感世界竟如此相似。爱情这种奇怪的圣物,它出现于何时,现在无从考证,但爱情之美好是永恒的,人类追求这种奇怪的圣物也不会有变。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不仅仅要满足肉体愉悦,更注重追求灵魂和精神的升华。落实在爱情上,人在现实生活中追求浪漫的爱情,品尝全味的爱情;死后依然还要享受爱情的浪漫,还意外地给人留下感悟人与情的空间。
三峡地区是古代巴人所在地,是现代土家族先祖故居。土家族是生活在大山里的民族,山长青常绿,水长流常新,自然的不变与自然的循环更新,给巴民族以特有的思维模式,使他们对自然、对生命有着自己的理解。豁达的生死观是巴民族之精神走入自然的生死轮回之中。生与死是自然的转换过程,生的尽头是死,而死是另一个世界的生,如同日和月,白与昼相互交替;似春夏秋冬周复,似树木花草的枯荣,因死而新生,生而死,循环无穷,这既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巴民族对生命的理解。我推测这座墓的主人有可能是当地的土家族居民,他们将土家人的浪漫情怀,豁达的生死观留在那空旷的墓葬之中。
生,让生命随长江之水,长流常新;死,使爱情如对面的青山,长青常在。
2009--9--13
楼主 秦风楚雨巴山月  发布于 2018-07-31 08:12:15 +0800 CST  

楼主:秦风楚雨巴山月

字数:3944

发表时间:2018-07-31 16:12:1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02 02:11:41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