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无声处听惊雷
——记鄂西北古人类化石的戏剧性发现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在鄂西北汉江边上,多次发生“无巧不成书”的考古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它们的发现如同一个个惊雷,响彻在考古和科学界,至今令人津津乐道,在此将其变成文字,供大家欣赏。
鄂西北是古人类的摇篮,其丰富程度不仅在中国,乃至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古人类化石是珍贵的,它的珍贵程度用何种语言来形容都不为过。而它的发现却更为困难,它的困难程度用何种语言来形容亦不为过,若一定要找个词形容的话,也只能用“巧合”二字才算合适。可以这样说,几乎每处人类化石的发现都伴随着巧合、机遇和运气,其戏剧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鄂西北这片山水中,曾多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他们都有自己的巧合,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先从郧县猿人的故事说起。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还是统购统销时期,各地都有供销社,而供销社里都有一个收购站,主要收集各地的土特产,其中就有中药材和废品收购这两项。按说这些东西不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但考古和古人类学家们对这两类废品格外,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甲骨文就是从中药的中发现的,还有许多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也出自废品收购站。所以考古学家们喜欢废品收购站,因为那里常会有些文物被人当作废品卖到那里,而他们却能慧眼识珠,从中甄别出哪是废品,哪是宝贝(文物)。古人类学家们则关注的是中药材,因为中药材中有龙骨。龙骨是老百姓的说法,其实它就是化石。龙骨有什么作用?它是一种治疗红伤的中药,即可止血。由于具有这种功能,所以在过去中药材收购站都会收购这些东西。这些龙骨中往往会有一些珍贵的动物化石,尤其是古代人类的化石,所以中药站成为古人类学家们经常光顾的地方。1973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在河南省南阳市的中药材收购站中发现古人类的牙齿化石,因有了这条线索,从而牵出了郧县猿人的发现。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是中国最权威的古生物及古人类研究机构,他们在关注世界古人类研究动态的同时,更加关注和引领中国古人类的发现和研究,所以专家们经常深入崇山峻岭,寻找古人留下的遗物。1973年,一个田野调查小组来到南阳的中药材收购站,在成堆的龙骨中发现了五枚古人类的牙齿化石。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但这些龙骨是四面八方的农民送来的,它来源于何处?若不找到它的出土地其科研价值要大打折扣,因为化石一旦缺少地层依据,其所含的信息量会大大损失,换言之,其远不及从地层中发掘出土的化石的科研价值高。要想获得更多、更准确的科研信息就得找到它的出土地,从中找到与之相伴的人类化石和动物化石,若再能有当时人们使用的工具就更好了。
于是古人类学家们向收购站的工作人员打听这些龙骨的来源,他们得到是回答是来源于河南淅川县。接着他们来到河南省淅川县的中药材收购站,而得到的消息这批“龙骨”并不是当地的,是湖北郧县的农民送过来的,古人类学家们又赶到湖北。但湖北郧县那么大,上哪知道化石出于何处?专家们分析,郧县虽大,但与河南淅川交界的只有梅铺和刘洞两个乡镇,这批化石应该就出自这两个乡。寻找的区域大大缩小了,他们开始进行实地考察,要对郧县这两乡进行田野调查,希望找到化石的出土地点。那么,在茫茫的山水间如何能找到几枚牙齿所出土的地方呢,此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是考古人有自己的办法,他们根据化石上粘的土质和土质的颜色可以作出大致的判断。古人类学家们非常清楚,人类出现的时间是今约300万年,而与之相适应的地层堆积,地质学上称为第四纪堆积,若找到这种堆积之后再寻找出与化石上相同的土质,这样极大地缩小了寻找范围。所谓第四纪堆积,是覆盖于地球表面的这个地层,整个古人类皆活动于这个地层,凡古人类化石皆出自这个地层中。换言之,只有这个地层才可能发现古人类化石。所以古人类学家对这个地层极为敏感,对其结构也非常熟悉,于是他们根据牙齿上附着的土质分析,这几枚牙齿化石应该出自郧县的梅铺镇。
梅铺是一个小镇,位于湖北与河南淅川的交界处,由于梅铺与郧县县城较远,当地农民挖出了龙骨才到淅川县去卖。古人类学家们来到湖北的梅铺镇,先在当地进行走访,主要是调查当地哪些地方发现过龙骨。一番了解,他们将目标锁定在梅铺镇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那个村子中一个小山洞,山洞中有龙骨。专家们如获至宝,他们将那几枚人牙拿出来与洞内的堆积物进行比较,无巧不成书的故事发生了,牙齿上的附着物与洞内的堆积物基本一致。那几枚牙齿的出土地点找到了,但这还不能得出准确、科学的结论,若要解决这一学术问题得进行考古发掘。专家们趁热打铁,对山洞进行科学发掘。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不仅出土了大批的哺乳动物化石,还有古人使用过的工具——旧石器,想要得到的都得到了,尤为重要的是又发现了几枚古人类的牙齿化石。一切都落实了,化石出土地点找到,同时又获得一批新的古人类化石,这些化石是有准确的地层依据,其意义非同凡响。
考古工作结束后,专家们将发掘出土的成果带回北京,在室内进行系统研究,郧阳梅铺古人类的牙齿与北京人的牙齿的特征基本相似,同时与人牙齿同时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其所处的时代与北京人所处的时代基本相同。由此古人类学家得出这些人类牙齿化石的时代与北京人的时代相当,距今大约为50万年。按古人类学的一般规律,发现一种古人类化石要给他一个名称,于是郧县梅铺发现的古人类被命名为中国猿人郧县种,通称郧县猿人。郧县猿人现已走进教科书,成为古人类研究领域的珍贵资料。从它充满戏剧性的发现过程,让人们体会到考古的魅力,和考古学家们对事业的执着热爱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汉江是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的乐土,自从六十年代,在陕西的蓝田发现蓝田人化石之后,这一带就不断有古人类化石被发现。在郧县猿人发现不久,在河南淅川县发现淅川猿人,在陕西发现狼牙洞人,在湖北除郧县猿人外,还有郧西猿人、郧西人等等。处于秦岭南坡的汉江中上游地区,由于受到地理、气候、环境、植被等许多的客观因素,适应古人类的生存,致使其古人类化石的丰富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东非大裂谷,许多人类化石成为世界古人类界瞩目的重要标本,如郧县人化石,它的发现不仅是中国科学界的重要事件,同时也是世界古人类界的大事。它的重要性已广被学术界所知,但它充满戏剧性,曲折跌宕的发现过程对一般人来说更具魅力。
“郧县人”发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全国正在进行第二次文物普查。这次普查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浩大的一次,国家文物局要求普查工作不留死角,考古人员的足迹要进入每个村庄,于是重大的考古发现源源不断的见之报端。当时的郧阳地区(即现在的十堰市)也在进行这项工作,由地区博物馆组织实施。为合理利用全区文物力量,组织者将全区的考古人员集中在一起,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片区域,这样可对整个地区进行全覆盖。其中一个小组由郧县博物馆馆长王正华和郧西县文化馆屈胜明二人组成,负责郧县青曲镇汉江沿岸的调查工作。
在五月的一天,天气很热,王正华和屈胜明乘早上清凉,早早地从郧县上船向青曲镇出发。王正华是郧县博物馆馆长,对这一带非常熟悉,他与屈胜明商量先到曲远河口的弥陀寺村,那里曾经发现过剑齿象的牙齿化石。当时汉江边上还没有公路,交通都是乘船,从郧县到青曲虽然不是很远,但船的速度慢,加上又是上水船,行进速度更慢,近中午他们才到弥陀寺。下船后,王正华直接去找老熟人民兵连长曹玉。曹玉给他们安排午饭,吃饭时王正华谈到这次到弥陀寺的任务,要曹玉帮忙。曹玉说他们家的麦田里就有一块很大的龙骨,他将其作为与邻居家麦田的分界标志,他说吃完饭就带他们去看。
吃完饭后曹玉带着王、屈二人顶着烈日爬到山坡上,到了他们家的麦地。五月正是小麦抽穗的季节,麦子特别绿,其间有些野生的作物,如野萝卜、野荞麦等都开着粉的或白色的花,齐整的麦子中间夹杂这样的野花,煞是好看。曹玉带着他们直到那块“界标”,对他们说:这就是。这是一块钙质结核,这样的东西多得很,可以说随处可见。当然这样的结核是值得怀疑的,里面很有可能包着化石。通过细致观察,发现它暴露出一些骨质的特性,很显然这是一块化石,至于是何种动物的骨骼谁也不知道。屈胜明主动背着这块化石返回郧县的船,将其交给负责普查工作的胡文魁。
胡文魁是郧阳地区博物馆馆长,他听取王、屈的汇报后又细致地观察的化石,认为这件化石很重要,至于是什么动物他也没有明确的说法。他看到化石上有一块新破损的缺口,断定应该有一块丢失在那里,第二天安排武仙竹到弥陀寺将破损的那块化石找到。武仙竹次日不仅找到了那块化石,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旧石器。胡馆长觉得这更为重要了,因为旧石器是古人类的遗物,有它的出现说明此处曾经有人类在此生存,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于是,他将这一发现上报到省文化厅。省厅得到消息后,感到此事非同凡晌,应引起重视,于是次日派省考古所从事古人类研究的李天元教授前往十堰。
李天元长期从事旧石器和古人类的研究,整个湖北省仅他一人,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异常高兴,认为此事非常重要,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当李老师接到这个任务立即赶到十堰,但化石被结核包裹得太厚,看不出基本特征,只能确定是一件动物的头骨化石,至于是何种动物并不能确认。之后,李天元进行了简单的清理,化石仅露出部分牙齿,像是人科的化石。化石需要修复,但修复化石是极为专业的工作,非一般人可以为之,要请修复专家进行修复。于是他将标本带到武汉,不久又送到北京请贾兰坡先生鉴定。
贾兰坡是中国著名的古人类专家,可以是说泰斗级人物,是北京猿人的主要发现与研究者。李天元将化石送到北京,当时贾老从牙齿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认为可能是南方古猿的化石。南方古猿化石在世界范围内虽有发现,但材料都不多,尤其完整的头骨化石更少,郧县发现的这件标本其意义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李天元带着标本回到武汉,很快就向媒体公布结果。一时间,中国的整个科学界都为之轰动。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是如此,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媒体都介绍了这一重大发现。
在化石发现的次年,由李天元教授领队,省考古所对化石发现地进行考古发掘。说来特别巧,这次发掘又出土了一件完整的头骨化石,且距上次发现化石的地方只有三米左右。同时,还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这些珍贵的实物资料对头骨化石的研究将会起到重要作用。自从贾老鉴定化石为南方古猿之后,省考古所请来中国最著名的化石修复专家胡承志先生对进行修复。化石修复出来后,其上的性状特征完全暴露出来,但其上特性与南方古猿有一定的差异,而与古人类的特性更为接近,所以学术界将这两件古生物化石重新认定为古人类的头骨化石,继而确立其年代距今约100万年。
“郧县人”的发现充满了戏剧性色彩,它的研究过程充满波折,颇值得人们咀嚼和回味。二十年过去了,去年在郧县隆重举行了“郧县人”发现二十周年大会,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学者们对“郧县人”的科学价值给予高度肯定。南水北调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始后,“郧县人”遗址正处于保护区内,考古工作者再对其进行科学的发掘,等库水涨起来后,“郧县人”遗址正处于水库边。去年国家文物局通过了郧县遗址的大遗址保护计划,郧县准备将这里建成的一个大型遗址公园,相信等到水库蓄水后,“郧县人”遗址已不仅仅是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而是处于青山和绿水之间的一个文化公园,向人们展示百万年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人们可以感受100万年前的“郧县人”和今天的人们共同享受着这片美丽的青山绿水。
2011.11.20

楼主 秦风楚雨巴山月  发布于 2018-07-27 08:24:47 +0800 CST  

楼主:秦风楚雨巴山月

字数:4639

发表时间:2018-07-27 16:24:4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01 21:52:27 +0800 CST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