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美食忆旧(运河故事之五十四)


天热了,即使是在缺衣短食的年代,母亲也能变着花样为我们做些消暑的吃物,例如凉面叶、豆萁儿,至今还记忆犹新,念念不忘,特别是在酷热时节,回忆中俨然凉风拂面。

面叶与面条擀法一样,一米多长的擀面杖在面板上擀轧成一张薄面片,六印锅盖大小,折叠起来,切成一指多宽的面条,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叶”。钢筋锅里盛了多半锅刚打上来的井水,透明里透着清冽的凉意。大锅里烧上水,锅腔里火苗舔着锅底,水开后面叶下锅,熟个八九成,捞出来放进钢筋锅里,过水后再盛到碗里。大人小孩围坐的案板上,早就备下了蒜泥、麻汁,还有新搓的黄瓜丝儿。每人各取所需,拌在面叶碗里。有时候也做凉面,只是切得比面叶要窄一些。

小时候的夏天似乎比现在更热一些,在外面跑得满头大汗,吃饭却没有胃口,饭点了被母亲叫回家,桌上是一碗凉面叶,立即味蕾大开,像是排灌站上提起的水闸一样,止抑不住地端起碗来就往嘴里扒。

豆萁儿多是绿豆面做的,和面时打上两个鸡蛋,擀成一张大面片,绿莹莹的,母亲手腕转动,纵横花刀,切成一个个菱形的面片,散在面拍上。下锅烧熟了,盛出来洒点儿白糖,冷凉了吃,爽滑可口,小孩子家也能一口气扒下两三碗。那时绿豆面比较稀罕,有时也用麦面做,口感稍差些。

平时做的最多的还是米汤和绿豆水。做法再简单不过,饭前大锅里添半锅水,淘洗一些大米或者绿豆放进去,但要少放,锅开后再小火炖会儿,盛在钢筋锅或盆里,端在屋当门晾着。米粒或绿豆粒很少,汤很多,等冷凉了,午饭也就开始了,喝着凉凉的米汤和绿豆水,也能下饭。

我八九岁以后,每逢麦收插秧季节,正是暑热正盛时候,父母在地里忙活,午饭也很少回家吃。快到饭点了,我就提前放下镰刀或者秧苗,回家烧汤做饭,通常是烧一锅米汤或绿豆水,盛出来晾着,再顺便弄个简单的青菜,要么就是切点儿咸菜丝,热几个馒头,放在干粮篮子里挎着,提着冷凉的汤水,和弟弟妹妹一起送到田间地头。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餐桌上也丰富多彩了,在空调房里的餐桌旁,有时竟不由想起儿时餐桌上的凉面叶、豆萁儿,甚至米汤、绿豆水,虽然现在有时也能熬煮一些,但是总感觉不是那时的味道。
楼主 有任京杭  发布于 2018-06-29 14:02:29 +0800 CST  

楼主:有任京杭

字数:857

发表时间:2018-06-29 22:02:2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01 15:01:48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