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记忆


年的记忆
时光荏苒,一年又一年,平凡的人生就这样一点点流逝,留下的只有对往事的回忆。因为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一些往事也就化作云烟,飘渺淡薄。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一年年过年的情景,永远难忘。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虽然每年过年的情景都差不多,但每次都留下深刻的记忆。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天都有鱼有肉有菜,所以对年节看的就比较淡薄,而在我们小时候由于物资匮乏,平时生活艰苦,只有到了年节,才能改善伙食,所以孩子们对每一个节日都非常向往,特别是过年尤其重视。那时候一进腊月,年味就逐渐体现出来了。等吃完腊八粥,孩子们就掰着手指头算日子。一过腊月十五杀年猪的就逐渐开始了。那时候的年猪真是养了一年的猪,不像现在四个月就出栏,而是开春就抓一个猪崽,用糠、玉米面和野菜喂养一年,等到年底每头猪都能长到三百多斤,因而肉质紧实,不管是炒是炖都特别的香。
由于猪太大自己家吃不了,所以杀猪的头几天,大人就到屯子里没有养猪的人家去问问买不买肉,如果买大概买多少,做到心中有数,别到时候不够卖。杀猪的师傅也是提前定下,免得到时候找不到人。等到杀猪的那天,全家都早早的起来,等吃过早饭,开始用大锅烧水,然后把左邻右舍的人请过来,男的打下手,妇女们帮切菜。
等到杀猪师傅一来,男人们开始抓猪,把猪用绳子绑好,用一杆大抬秤称一下重量,看看到底有多少斤,猪越沉人们越高兴。然后把猪放到一个地桌上,大伙摁住,杀猪师傅一刀从猪脖子扎到心脏,把刀拔出来血流到早已准备好的大盆里,有人放入盐开始搅拌,不让血凝固,一会灌血肠。接下来杀猪师傅在猪后腿剌一个小口,用一根长铁条叫猪梃子的东西通入猪的血管,拔出以后就对着猪腿的口子吹气,直到把猪吹的胀起来,用绳子扎住口子,把猪架到早已烧开的大锅上褪毛。褪完毛开膛破肚,接下来才正式的忙起来。
妇女们切酸菜,酸菜要切很多,刀工要好,必须很细,吃起来口感才好。小孩们围前围后,眼巴巴的的等着杀猪师傅把猪尿泡割下来给他们玩。那时候孩子们没什么玩具,把猪尿泡吹胀当球踢,能玩好几天。男人有的翻肠倒肚,有的帮着分割猪肉,等猪肉卖的差不多,留够自己家用的,就开始灌血肠炖酸菜。杀猪不讲究菜的样数多少,就讲究一个实惠。主菜就是五花肉炖酸菜,里面再放几块大骨头,炖一大锅,再炒几个小菜,比如肥肠炒白菜片,炒土豆片等等。一盘煮熟的猪肝,一大盘热气腾腾的血肠,一大盆炖酸菜,几样小菜,然后男人一桌,妇女孩子一桌开吃。酸菜还要留出一部分,给左邻右舍每家都送一碗。男人们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海阔天空的侃大山,直到太阳西斜,一个个喝的小脸红扑扑,打着饱嗝醉醺醺的回家。而杀猪师傅的谢礼是一块五六斤沉的猪肉。
等过了小年,人们开始赶集购买年货。平时集市不是天天有,附近的几个集市都错开日子,你是一四七,他是二五八,我是三六九,而一过小年不论哪个集市,天天开集直到年三十。那时候商店很少,人们的收入也少,平时不舍得买东西,直到过年才能填补东西,所以集市上简直就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动。叫卖声此起彼伏,讨价还价争得不亦乐乎,一旦交易成功,买卖双方都笑逐颜开,立刻和谐。那时候机动车很少,出门靠自行车或者两条腿,走个二三十里路很轻松,也不觉得累,有的即使不买东西也要逛集市,就图一个热闹。
年三十终于到了,人们都沉浸在过年的气氛里,家家都忙着贴对联,挂灯笼,用包饺子,做各种好吃的菜。孩子们都在街上玩,兜里揣着鞭炮,一会放一个,大伙比谁的响。一入夜鞭炮声就接连不断,礼花也相继在夜空绽放,直到十二点以后才逐渐消失。天一亮,也就是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的起来,家有小孩,孩子们都得给父母爷爷奶奶磕头,老人给晚辈发压岁钱,然后把屋里收拾立正,炕上摆上瓜子、糖块、水果,等着屯子里的人来拜年,而自己家的年轻人也要挨家挨户的去拜年。过了初二走亲戚串门的就逐渐开始了。那时候串门很简单,两瓶酒两盒蛋糕,还要在亲戚家吃饭,而且老亲少友都要走到,不为别的,就是联络感情。不像现在,功利性太强。
时间在改变,风俗习惯也悄然的改变。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们对过年的乐趣却少了;人们住进了楼房,没有了大杂院的邻里感情;手机普及了,通过电话微信拜年,却没有了走亲戚串门的真情实感。但不管怎么说,社会是不断的向前发展,新事物代替老事物是不变的规律,但能留在记忆深处的事物,还是值得记住,当有朝一日自己老了,慢慢回忆那些快乐的往事,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楼主 厨师薛海兵  发布于 2017-04-13 10:15:00 +0800 CST  

楼主:厨师薛海兵

字数:1801

发表时间:2017-04-13 18:1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0 03:36:48 +0800 CST

评论数: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