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牵挂

外婆今年九十五,眼花但耳聪,偶有健忘。儿孙绕膝,四世同堂。平日里闲不住,逮到机会就会扫扫地、生生火、收收衣物、照看小辈。还总是说:我能做一点,儿孙们就少做一点,他们打拼不容易,我呢,权当活动活动筋骨。
外婆一生坎坷,出生在新加坡,几岁随父母回故里。姊妹四人,她是大姐,生活在农村,自小就帮着操持家务,稍大点俨然一把劳动的好手。日子艰难,但父母疼爱,姊妹相帮,过得清贫却幸福。
出嫁后,外公酗酒,又是十足的男权主义,外婆过的很苦闷,在家庭没有地位,终日劳作,生儿育女,这样的日子外婆唯唯诺诺过了几十年。1973年琼海大台风,房屋倒塌,房梁压断外公椎骨,外公就这样永远离开外婆。那年,外婆还不满五十岁。
外婆育有二男三女,她不识字,生活困苦,对子女疏于文化教育,但外婆有严格的身教,总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不偷不抢、不争名不夺利、一滴汗水一粒谷。正是她这种朴素的教育理念,五个儿女都靠辛勤的劳动过着心安理得的生活。
老年的外婆,日子渐趋平淡,恬静知足。我们回家乡,定会去看看外婆,摸摸她干瘪的手,揉揉她廋小的肩,听听她说过去的事情。这时候的外婆显得纯真而可爱。可聊着聊着,外婆会突然沉默下来,望着远方,似乎在思念谁。我们知道,外婆这是在想姨婆了。
姨婆是外婆的二妹,现居新加坡,四姊妹就剩她们俩远隔重洋相互牵挂了。二姨婆是结婚没多久随二姨公去的新加坡,漂洋过海异国他乡讨生活,几十年挣下一份家业,过的略为宽裕。她最心疼外婆,逢年过节都会来书信,问候外婆及外甥们,附带有钱物的资助。我喜欢读姨婆的信,因为在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浓浓的姊妹情义。
外婆每接到姨婆的信,都会泪流满面,一方面理解姨婆在外面生活不容易,接受姨婆的资助于心不忍;另一方面,实则思念心切,难耐和姨婆姐妹情深却几十年不得见面的那份煎熬。
我初三那年,姨婆决定回国探亲。外婆得知姨婆将回国的消息,坐立不安,喃喃私语:可以见面了、不知道老成啥样了!
当姨婆真实地站在外婆面前,两姐妹却相对无语,相拥而泣,要知道,这一面等了二十年哦!那时三姨婆还健在,三姐妹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床睡觉,似乎要把几十年的相思苦全部补回来!
姨婆在家乡只呆一周,这是难得的家庭大聚会,姨婆看到外婆的大家庭老老小小,其乐融融,特别是饭席上,儿孙们对外婆的照顾,会打好饭端到外婆、姨婆等长辈的面前,姨婆特别欣慰,因而叮嘱外婆:安享这份幸福!
之后,姨婆的信来得更勤了,还是深情款款,对外婆无微不至的关怀、资助、还多了一项内容:近些年国内生活也好了,有机会让儿孙们带着你也来新加坡走走。这盛情的邀请,还真成了外婆的心愿,她是多么想去看看姨婆的家,那姨婆客居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
2014年,在大舅大舅妈及多位亲人的努力下,外婆的心愿终于达成了。大舅大舅妈带着外婆飞越重洋,姐妹俩在新加坡第二次团聚,是年外婆91岁,姨婆也86,两位老人异国重聚,十天的时间,话说不完,情表不够,临回国,两人都泪眼蒙蒙,一步三回头,依依惜别。她们心里明白,这也许是姐妹俩最后一次见面了,倍感珍惜。
就这样,外婆和姨婆靠一来一往的书信,维系着这份亲情,起先,外婆的回信都是请人代写代寄的,我上初中后,这项任务便由我来代劳了,每次摊开信纸,听外婆口述对姨婆的挂念及感恩,我都小心翼翼地措辞,生怕不能准确表达外婆的诚意,同时,给外婆读姨婆的信件,也是尽量用最贴切的语言来转达姨婆的关怀与爱护,久而久之,在众多的表兄弟姐妹中,我最能体会这份沉甸甸的洁白无暇的姐妹深情。我敬重外婆,更敬佩姨婆。
后来,家里安了电话,外婆与姨婆的联络更方便了,书信便慢慢的不写了。有时在一旁听电话中,老姐妹你一句我一句畅快的通话,姨婆纯正的乡音从电话那头传来,那份亲切真是让人感动,尤其是妈妈,每次听姨婆的声音都会忍不住掉眼泪,好奇地问过妈妈,原来妈妈6岁姨婆才去新加坡,年幼的妈妈得到过姨婆母亲般的疼爱,因此在妈妈的心目中,姨婆如母亲一样亲切,对姨婆,妈妈保留有一份女儿的思念。
再后来,可以视频了,外婆寂寞时,会让小辈连线姨婆,俩人通过小小手机屏幕,看着彼此的容颜,说着地道的家乡话,姐妹的牵挂足以疗慰,如外婆所说:想念时,见一阵子面,说一会话,就心满意足了。
这是半世纪的情怀,通过不同的方式,淋漓尽致的表达。
楼主 wlzmoli  发布于 2018-05-17 09:54:16 +0800 CST  

楼主:wlzmoli

字数:1735

发表时间:2018-05-17 17:54: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1 08:47:48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