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跑遍了全世界,也写不出好散文

很多中国文人不喜欢待在家里,往往全国各地到处跑,这个传统从孔子那里就开始了。那个时候,孔子从鲁国出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大致走了八九个国家,比如卫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等,但其中大多是些弹丸小国,不过瘾,于是有一次他打算西去晋国,却因为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了事,对此《吕氏春秋》有记载曰:“孔子将西适晋,见赵鞅,至河而返”。《史记•孔子世家》上说,“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不过孔子也有洒脱的时候,生气了就一走了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公治长》)比孔子稍晚的列子也是这样的人,“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庄子·杂篇·列御寇》)从中可见,不只是列子,就是路上,也能不断遇到一些不愿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的人,那么他们为什么总喜欢往外跑呢,我想还是为了三年成儒,河润九里,泽及三族吧。之后就有更多的文人喜欢跑在路上,游历的,赶考的,访学的,拜师的,但有时候会有人也偷偷懒,比如《世说新语》曾记载的,“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涧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因此在古代,对写文章的人来说,喜欢跑到远处去看看,写写见到的那些世俗风光,然后给没有到过那个地方的人看看,也确实是一件趣事。但是信息通讯互联网微信发达如斯的今天,如果还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写散文,这个作家就会渐渐失去其写作的有效性的,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办法之一,就是在不论是“见景是景”,还是“见景不是景”中,提高自己写作的精神能见度才行。
楼主 我是王冰  发布于 2018-04-26 06:28:51 +0800 CST  

楼主:我是王冰

字数:699

发表时间:2018-04-26 14:28: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9 18:08:36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