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散文都写成了一个样子

格局与被消费的主体性

有时候我想,为什么如今的散文都写成了一个样子,它更好的样子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但这一个话题又似乎是一个悖论,一旦出现所谓的“应该”,时间一长,散文写作就会又必然导致第一个问题的思考与提出。
假设姑且不论上面的矛盾之处,我们来观察当下的散文写作,就会很容易得出一个在写作中尤其可怕的结论,就是散文写到现在,也在经历同样被过度消费的写作困境,散文作家也在经历主体性被泯灭的写作迷局,而且这样的一种写作历史,会慢慢在文学的时间中成为一种饮鸩止渴似的文学经验。
同样,不可否认的写作历史是,文学被市场化之后,本来作为一名主体性尤其强调的作家,在这一过程中,相应地成为了一件商品,最终的结果是,文学包括散文,既然作为一种消费品而不是精神力量,存在在人们的生活中,这在它的发展中必然会逐渐构成其自身的消费性格,以迎合读者的需求,如篇幅短小,文义浅薄,包括淡淡的哀愁等等,都是其中的属性之一。这就使得本来就模糊不清的散文变得更加世俗不堪,不只是被文学圈和泛文化圈认为是低于小说的一种创作,就其内在的秉性而言,它就会渐渐失去作为作者的“主体性”阐释和启蒙思想重新塑造的写作理想,失去一名知识分子关于人自身理想化和乌托邦的反思,以及缺少一种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体精神的想象与实践。于是,当主体性让位于既成的散文写作规范时,散文便只能按照一个方向去行进了,所以更多的散文最终都长成了一个模样,原因都在这里。
楼主 我是王冰  发布于 2018-04-25 07:01:01 +0800 CST  

楼主:我是王冰

字数:604

发表时间:2018-04-25 15:01:0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8 09:12:40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