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霑衣

千树

总有一棵树扎在心底,参天的绿叶延续一个生的梦,光影铺就,一步步伴随旅程的风风雨雨。
它吸取天地精华,滋养一种绵长的牵挂,心有多远路就有多长。
起点是一棵如同红枫的幼苗。
那年红旗飘飘,无比振奋的少年,在春天植树活动里,扶起一棵树苗,带着戈壁石的土坑,勉强挤出一些黄土息壤,呼吸一口清冷空气,几片叶儿感激似的点头致意,红领巾带来一片生命的绿色,一片树林立在山巅,蜿蜒的山路就是一条坦途,上山下山的一年年里,绿色山林作了少年时代的书签,那片嫩绿滋润一颗善良心,阳光灿烂耀眼。
于是树木树林树叶,一切与树有关的轮廓都是魅力无穷的快乐源泉。走在放学路上,一片片观察叶儿的变化,当叶尖边缘隆起一圈浅红,三个叶片弯出一朵枫叶的美丽,小心翼翼采下几片,有着焦耳楞次定律的物理课本里就多了一点浪漫,采叶儿,夹在书册,久而久之成了习惯。
经年积累,旧书与树叶的亲密似乎天经地义,无论多么精湛的造纸术,树皮宗是最好的原料。
挟着带枯叶的形形色色书册,阅尽人间百态,书里书外,闪烁千树的婆娑多姿。
有一片浩瀚红松林长在天山东陲,有一个营盘驻扎在松树塘,题词的将军咏诗的文豪,莫不为那片撼动天地的松涛阵阵为之动容,那是千树的倾诉,坐镇大地巍然,阅尽人间风云k变幻,收复大西北疆土,风餐露宿,军旗猎猎,残碑旧迹,留于后人缅怀不已。
有一片叫怀特山的大片树林,那里是秋天观赏红叶的胜地,驾车游玩的络绎不绝,远眺近观处处美轮美奂,万里来寻,也为的是一睹千树胜景。
加州几千年的红杉树,仰视而不见树端,如云华盖遮盖半天,走近,仿佛听到大树的呼吸,那一刻确信植物是有生命的,万物皆有灵。
一种升华一种敬仰,长青之树镌刻心底。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08-21 01:19:35 +0800 CST  
@雁度秋色 2017-08-21 01:19:35
千树
总有一棵树扎在心底,参天的绿叶延续一个生的梦,光影铺就,一步步伴随旅程的风风雨雨。
它吸取天地精华,滋养一种绵长的牵挂,心有多远路就有多长。
起点是一棵如同红枫的幼苗。
那年红旗飘飘,无比振奋的少年,在春天植树活动里,扶起一棵树苗,带着戈壁石的土坑,勉强挤出一些黄土息壤,呼吸一口清冷空气,几片叶儿感激似的点头致意,红领巾带来一片生命的绿色,一片树林立在山巅,蜿蜒的山路就是......
-----------------------------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08-25 14:26:01 +0800 CST  
紫竹林


竹影总相随,其实是珍竹甚深之故。
心底赋诗悠然,一句“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写尽了竹子形意,一种仰慕之情亦油然,人对植物的崇敬。
老宅附近便有连片茂修的竹林,品种多为紫竹,一路之遥的紫竹院公园,步行十几分钟便到了。
走进大门,一片瑟瑟竹叶迎面来,翠影婆娑处处,石径蜿蜒几条,起伏跌宕里,每一处都是竹丛的千姿百态,绿影的深浅相宜。
这片竹林的公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始建于1953年,因西北部有明清时期的一座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有蜀南竹海的竹园别致,又有兔耳岭的灵石草甸景观。
全园总占地地47.35公顷,水面约占三分之一。
碧流环绕,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了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的别致格局
真正的一座幽篁百出,翠竿累万,以竹造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原生态的山水园。
家里老少三代的漫长光阴,都和它如影随形。
晨练是京城人的习惯,围绕河池倒着步行,是八十多岁老爷子的喜好,无论冬夏,清晨五点,准点起来的必修,他在竹林夹到的小径且走且看,几十年风雨无阻的晨练,年年体检样样合格,指标正常的超过年轻人,活到快九十依旧思维敏捷,唠叨里最常说的一句话,快去紫竹院走走去!
催促声里的爱意浓,小孙女儿最喜欢去竹林嬉戏,夏天划船,冬天溜冰,儿童乐园日渐丰富,玩起来也很尽兴。
二三岁时一个秋天,她穿一身粉盈盈毛衣裤,灯芯绒花布鞋,铺一块手绢,坐在石台阶,一口面包 ,一口果汁正自得其乐,她的爸妈呢,在远处橱窗观看竹文化图片展,见一群人围着孩子,急忙过来,孩子盈盈笑脸对妈妈说,刚才两个美国人给我照相啦!我不怕!
那时鲜有金发碧眼的老外在公园散步,也鲜有拍照的,所以这事很新鲜。
后来家里一架海鸥机子,记录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翻阅相册,紫竹留影最频繁。就连小孙女父母的婚照里也有竹影相随。
方圆百里,这片有竹子的绿地,在楼厦飞速的建设里,日益弥显珍贵,一座座住宅挤在它的四周,想想看隔窗而望,竹林碧水在即,自然房价高的离谱,望尘莫及,从2000年代的八九千一平 到后来几万,十几万一平,竹林渐渐沦入附近住宅区的后花园。
也有例外搬走的比如作生意的,某年去看一套房,就看上直通竹林深处,一个月亮门链接了公园与住宅区。
从qq阳台观景瞭望,万寿寺的红墙,琉璃瓦也收入眼帘,房主过来说,就图这里离着竹林子近,不过听说修那寺庙时挖出一只金蟾蜍,所以对着寺庙也很好啊。
再到后来,紫竹林的幽静的竹林渐渐不复存在了,因为免票带来如潮的人流。
从三角一张门票到二元一张,又到后来取消门票,时代迈过一大步,最早,山坡凉亭,笛声悠悠,长廊下 三五票友 拉琴的亮嗓的,字正腔圆的京剧就回绕耳畔了。
那时带着女儿来过年,老爷子可爱的孙女来滑冰必须排在春节初二,每每祖孙三代吃过年夜饭,推窗看天空,竹林子上空已经烟花爆竹的响成一片,白日幽静处,成了繁华如锦地儿,五颜六色竞相盛开。
当五环内禁放烟花爆竹的几年后,广场舞又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了,免票的公园成了舞者首选,从清晨六点开始,喧腾打破竹林清幽淡雅。
从国外回来的小小孙女俩看到的,已经不是她们的妈妈小时候那片青翠欲滴,处处淡雅清新的竹林子了。
到处是熙熙攘攘人群,合唱团占了修竹绿墙的一处长廊,喀秋莎,小路,前苏联歌曲此起彼伏,还不是一处合唱团,交谊舞,软功,习武打圈,抖空竹等等,自然而然的成了退休老人乐园。人多要吃要喝,就有了卖简易便餐的小饭馆,稻香村糕点铺子,有些人午休捡一处竹林下长椅就躺了。呼呼风来,摇曳的莲花,好不惬意,可是别人要歇歇呢。
宛若一个担着重负的老者,院子腰弯了,超负荷的砖地路,磨出痕迹,竹林也显得疲惫,本需清净地,却包裹在喧嚣里,一个宁静周日竟然一圈人在小山顶吹起唢呐,伴以打锣敲鼓,远扬竹林外面,人未进园,已经被震天阵地的锣鼓吵翻。
观赏莲花的六月天,划船莲池,清风徐徐,粉盈盈浑然天地,那时刚刚开园,游园的人还未来,多么想回到原来的清爽静谧氛围里,然而一切不会复原。
一座城的极速膨胀,一处竹林的疲惫不堪,人与自然和谐,需要相匹配的许多因素,也许走的更遥远,才能寻觅到以前距离很近的伊甸园。
避开高峰适用于交通,也适用于游园,唯有夜深人静或晨曦微明,紫竹院的竹林才得以闲暇,一展最初年华的清雅秀丽。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08-25 14:28:19 +0800 CST  
@川晴子虾 2017-08-26 12:02:58
我反复看了多遍,好帖,得支持
-----------------------------
感谢支持!问候朋友!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08-26 16:02:50 +0800 CST  
有个地方叫三虎村
一个深秋夜雨天,我从一辆黑甲壳虫轿车钻出来,环顾四野,心里茫然。
一阵秋风吹过,带起一片寒蝉鸣叫,摸过坑坑洼洼的一条泥泞路,依稀一片带田埂的秋菜地,不远处,几排有灯影的平房闪在白杨林间。那是我寻觅的地方。
几十年过去了,方知这个地方很久以前叫三虎村,那片平房建成后的冠名里有三虎桥几个字。
有桥就有河。
紫竹院南门外有一条小河沟从一旁经过,名叫双紫支渠,曾有一座石桥横卧在河道的上面,人称“三虎桥”,古时候也称作“神虎桥”,它由西南向而来,经过一条路下的涵洞流过后来修建的紫竹院路,再拐向东北方向进入紫竹院公园。
而三虎桥的两端,最早有两只优美的石雕老虎镇守,一共四只石虎。几百年来,地名不断也没变,但明朝万历年间,其中一虎突然在深夜跑了,就成了“三虎桥”。
清代诗人查慎行作《三虎桥》诗:“狠石怒趁人,风声夹秋雨。给此桥赋予浓浓的传奇颜色。
而桥南的小村落,因桥得名,曰“三虎桥村”。
我所见所居的那几排平房,就是改造开放后,村庄的青菜萝卜蔬菜地悉数消失后,为北京国企职工盖的一片宿舍区。
遥望桥头曾有的三只石虎,何等威严,精妙,栩栩如生!
然而城市要发展,20世纪80年代,紫竹院路拓宽至70多米,有着悠久历史的三虎桥被撤除。依稀所见的卧虎消逝了。
后来旧桥东侧,新建了一座暗河式公路桥,双紫支渠就从桥下的涵洞缓缓流过。
日子也缓缓流过。
作为见证三虎村的那几排平房,一律单砖而砌,为省材料,但屋顶很高,加以灰色墙,有几十年老树和温馨的月门相衬,显得很是古香古色,虽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家家日子拮据,可人们心地干净,所以日子过的也简单也亲密,很有人间烟火的滋味。
雨夜归来,八千里风尘落在迢迢旅途,进入婚房,几平米空间里充满新鲜感,一床一镜,一面大玻璃窗,足以拢入无尽的阳光和皎洁月色。
次日,贺喜的邻居盈门,纷纷送来各色礼物,最喜爱的一条淡蓝纱巾,宛若京城那时一览无余的晴空,仰首张望窄窄一条蓝空,晚秋的杨树叶翻卷银色,哗哗的唱歌,一群雪白的鸽子带着哨音掠过屋脊。
院邻多为地道老北京人,查询祖籍天南海北的都有,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建设新中国,带着南方技艺贡献于首都,走到一起就是一家,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平淡里竟有多少醇醇的京味值得无尽回忆。
到了一大一小两间屋,住的下父母兄嫂,住不下结婚弟弟的时候,凭着大半辈子手艺的人家,就依着院墙搭建临时建筑,咱家一间新房,二平米厨房中间夹着一棵老柳树,挂着盛饺子的大笸罗,怎们看都有南北结合的味道,也怎么看都是电视剧贫民张大民里的原型原貌。
八排平房被一座座月亮门艺术的分隔了封闭小院落,两两相对的布局托起一条窄窄蓝天,集合了八户人家,进进出出的必然通过,一家家有着绿漆的玻璃门扇。
我们院里学识最高的一家来自广东,加上我家老爷子的扬州籍,糯米粽子和茶叶蛋就为大家尝遍。
女儿长到牙牙学语时,语言关就在每日的问答里得到考验。走过一家绿漆门,隔着玻璃看到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就出来打招呼。
天冷问的少,回答简短,热天就拉开长长的话匣子,仿佛语言的启蒙教育。
刚刚三四岁的小妞妞,心里明白,答不出问题就过不去这个门口,比如问爸爸妈妈叫啥名字,这好答 。若是问,吃了啥,也行。再问比较容易的,紫竹院公园竹子啥颜色,湖里莲花啥颜色,妞妞都对答如流。
数数爷爷手里的棒棒糖有几颗,就连带算数也教了。
一次次憋红小脸蛋认真思考答案,一鼓励的微笑,在妞妞语言形成关键期,每天走来走去就是最好启发教育。
妞妞后来进了海淀清华附中,获得全校辩论比赛金奖,拿回最佳辩手奖章,真的要感谢热心院邻的爱逗孩子。
双紫支渠一段露在地面,浅水潺潺,遍地野草野花,起先几块竹子绑定一座简易桥,水不深,走过去,百货商店,理发馆,蔬菜店,一切凭票证供应的物品都齐全,芝麻酱,细粉丝,白砂糖,酱油醋,都齐全。
妞妞特喜欢一块挂金丝的粉色纱巾,扎一朵花儿,披肩上,店里的售货员都知道这个披着纱巾的小女孩,捧一瓶北冰洋汽水,几颗奶油糖,一天的心满意足挂脸上。
她妈妈的长辫子剪短,烫了一个大马尾花儿,流行的喇叭裤也开始满大街了。河边建立酿造厂,京城的龙门米醋就源源不断的从厂门口流出,车出车进,一天的喧哗从这里开始。
三虎村的菜地属于四季青公社,一到初冬,大白菜,青萝卜结满白白的霜花,结冰的河面下,水更浅了。
河边的公厕人更多了,再简陋不过了,水泥板,露天池子,氨气刺眼鼻,晨起第一大事,直奔茅厕,晚些时候 ,酿造厂工人上班,就要排队等了。
龙门米醋的醋香飘了好些时日,亚运会在京城开幕,前期准备阶段,平房列入拆迁,浓郁绿荫覆盖的灰砖灰墙灰瓦一并消失。
那一勾婉约浅月亮,隐入临家屋脊的宁静没了。
黎明时分,窗畔传来水龙头滴水声没了。
蜂窝煤的炉子,袅袅青烟拢在薄雾的冬晨没了。
大妈们委婉好听的张家长李家短的聊天没了。
你端来热气腾腾一碗饺子,我还一盘糯米粽子没了。
...........。
三座马蹄形楼房拔地而起,被拆迁的五塔寺村的一群农民搬来落户,老户新户新的一个大院落兴起。
不适应楼房氛围,一些老邻居换房走了,有的男婚女嫁的儿女替代分的新居。一个个熟悉的老邻居散了。
当大规模的建房潮滚滚袭卷而来,龙门米醋的味儿在一个清晨消失。
依旧拆迁。
一年后,一座新楼巍巍拔地而起,新居民新公司涌入,河在一旁流,名曰水岸名宅。
久别重逢。
河底更浅,一条阔路跨越,连着紫竹桥大马路,紫竹院公园修竹茂密,回望三虎村,平房,楼房 ,荡然无存的永恒不再,那原址建起的马蹄形布局,也日渐老态了,真的是光阴荏苒。
天上一天, 人间一年,弹指一挥间。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08-29 10:01:58 +0800 CST  
大桥下

高粱斜街往东南,某年一桥飞架,穿起四方密布交通线。
原地是老城墙,墙消逝,桥若虹 ,来来跑上走下,流年如画,一个小饭铺在京城冬日里暖烘烘的不想离去。
那时上班小汤山附近,距离秦城监狱不远 ,距离一个工读校也不远,也从来没有把二者连起来的思索,匆匆脚印只流在大桥,西直门立交桥。
小饭馆淹入一片灰屋脊的平房,很普通的老百姓居住的四合院。

班车点的那地儿,是个修汽车小店 ,四周起起伏伏,它却岿然不动,不同日子置换了各色牌子,门前依旧停着待修待洗的大小汽车,油渍麻花的街面,拜它所赐,但就那么象镶嵌街面的一颗钉子。

那年月早点很简单,铺面极小,三张桌子几张条凳深入其里,幽暗灯光里,后橱叮当响,剁猪头肉的,切豆干的,不大窗口飘出阵阵香气扑鼻,大碗辣椒油,醋碟酱油瓶一应俱全,就餐者们短打扮的多,男士们要二两猪头肉,一两二锅头,咂咂嘴巴一副自得其乐。
大多数人挤来挤去插进一个位子,就着大碗豆腐汤吃麻酱饼,我是其中之一。
若急着赶班车,就对开票的老板说,要俩烧饼带走!
胖乎乎圆圆脸的老板从雾里飘出一声悠悠吆喝声,带走两个,芝麻火烧!
店门前马路牙子旁,一个铁壁炉子火苗通红,炉壁挂着焦黄麻酱饼,当伙计的也悠悠的答应一句,带走两个 芝麻火烧!
一样浓浓地道的京腔京韵,飘在桥下弥漫晨雾的空中。
捧着热的烫手的雪白纸张包裹的火烧,伙计关切的嘱咐道,小心了,您呐!
那股热乎乎香喷喷的味儿陪伴着 穿过半个京城,二个半小时的上班路如此打发了。

桥下绿化带的月季花一天天长大,绚烂多彩起来的日子,如带的立交桥周边日益大气磅礴,到了小饭铺和饭铺老板居住的灰屋脊四合院一起拆除时,新的亮点闪烁登场。

距离北展不远的西直门外大街,一个小书店悄然跃出,进深三米,店面仅容一桌一椅宽,三面墙体竖立顶天立地大书架,包揽古今中外,物美价廉到不忍离去。
于是逛街内容大变,三五天光顾一回,次次满载而归。

芥子园画谱收齐了。西方油画静物到人物•••••••••
流连忘返到了午饭时分,附近饭店摆出外卖的酱猪蹄摊子,一手物质食粮一手精神食粮,心满意足回家去,大桥下的日月有滋有味。

但,后来拆了。

转而阜成门大街,立交桥是个交通枢纽,公交不远,书店很大。
象摸象样,墨香浓郁。
午时踅摸就餐,不远拐角处,一个很洋气饭店矗立,敞开一扇窗,排起一个长队,被吸引的,附近上班白领,居民,路过的行人零星凑热闹。

天妇罗,荤素皆有,豆包,花卷精致,马路对面绿荫下,几张桌椅,简单垫补后,继续淘宝,拎着沉甸甸树蔸,迈着轻快脚步,"文房四谱,""绝妙好诗签"•••••••
今夜好时光。

不久,重访。
然而,一片绿草地,几列铁围栏,又拆了?
报亭老人应证。

想起那片空阔田野,太湖镇。那里有个国际书城。
一座现代化建筑,天高地阔,四野寂静。
驱车前往,平坦的如镜面大马路。
停车场三、两轿车,大厅连成一片,仿佛一座玻璃墙的明亮宫殿,阳光暖暖射进来,一排排书架连起世界知识海洋,也许来访者太少,有些冷清感觉,若作书屋,真是一个奢侈向往。


城里城外,京城就这么大,书城书店无论巨细,每一处都令人怀念。
其实从高梁桥到国家图书馆,也不远,巍然屹立的国图里,阅览室很大,读者不少,去过的那回,寻个座位也不易,带着书包复课者似乎是主力,冬暖夏凉,实在是钻研知识的绝优佳处,座位有限,让给更需要者罢,故而很少去了。

图书证已经几年未验了。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09-03 17:40:33 +0800 CST  
弯弯大弓


弯弓应该射鵰。想那英武的身影一定星目对冷月,一定长河落日圆,许多名句和弯弓似有不解之缘。
但是弯弓也有另一种解释,养家糊口。
这只弯弓就对着一堆棉絮蹦蹦蹦的弹动。
一扇门,象一个镜头,对着街,镜头后,一个几平米的空间,满屋飞絮,只能在昏昏的光影里感到,因为那屋的光线太暗,临街的一面墙没有窗,唯有山墙挖出一块透亮的洞。
灰尘里飞絮舞动的夸张,也只能从那个光影里走出的女人,来判断,她从头到脚蒙上一层薄薄的絮,象挂了霜。
唤吃饭,那个舞弯弓者,也满身白絮的出来,一段音乐静止。
每每从这儿经过,都驻足看一会儿这户弹棉花的人家。对弯弓没有近距离瞻仰的份儿,所以就有了许多浪漫的想象。
往往在熟悉的地方住久了,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有一日拖着疲倦的步子回家,突然发现路旁这堵红墙下,多出一个景致。看到哗哗的老白杨,落下一片金色树叶,正打着旋儿的飘,看树下一个陌生女人和一个男人手捧饭碗吃的那个狼吞虎咽。
以前这儿仅仅是个高墙的拐弯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碎砖瓦停留过一阵子。墙里有浅灰色高楼,那株白杨老的有年头儿,树下不久伸出一间简易的棚子,象远来的鸟儿搭的窝,不久又发现有炊烟袅袅的飘,直到看见那个夕阳下,一户人家的晚餐。

一户人的家当曝露在屋檐下,几个用各色布匹包装,裹着臃肿的棉絮,散乱的堆积出个小山。紧挨着一堆旧家具,一溜儿的沙发摆开,靠背座椅无不露出里面的内容,皮面裂开几道口儿。墙上挂一个圆形大钟表,倒有几成新,白色底盘,一根红秒针嘀哒嘀哒,走得很起劲儿。
那堆棉絮象一个酒店的幌子或一个店铺的招牌,不用看见屋里的具体操作,也明确知晓这家人谋生的手段,蹦蹦蹦,蹦蹦蹦,弯弓弹的也很起劲儿。
那天,我迈上简单搭起的红砖阶梯,胡同马路常在雨季积水,有一次我提着鞋挽着裤腿过河似的淌过去,台阶既能防止雨水进屋,也高高在上显出这个弹棉花摊子,看的出台阶是他们自己动手搭的。
先问了价儿,又问几天可以弹好一床四斤的棉胎,瘦瘦矮矮的老板娘端着半碗米饭说有五,六天就弄好了,借机扫了一眼碗里的食物,几片青菜盖其上,好象是炒油菜。
男子早就放下饭碗钻进屋了,门楣不高,钻,很形象,多亏南方人个儿矮小。模模糊糊里,看出铺着席子的一张台子,可着四壁挤的满满当当,周围留出一圈逼窄地方转圈儿,那男子才有施展弯弓的天地。
一缕阳光从山墙那个小窗户射进来,光束里满是飞舞的碎絮,象夏日里树丛间,又像是灯影下,一只只飞虫飞舞的集合,我想,即使带了口罩,也堵不住这灰里飞絮的无孔不入,男子只是简单的捂了一个白毛巾在嘴上,从四个方向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蹦蹦蹦,蹦蹦蹦,仿佛围歼阵地的战士,蹦蹦蹦,蹦蹦蹦,弯弓的弦弹起飞花,雪浪翻滚,又落下一片雪白,蹦蹦蹦,蹦蹦蹦,蹦蹦蹦,起起落咯,落落起起。
女人告诉我弹过后还要拉线,这价格也不同,还要看怎么拉线,单线便宜,双线贵些。我正想起所有的棉胎都有一层网线时,女人已经麻利的收拾好了碗筷。从露天的铁皮炉子里夹出未燃尽的一块煤,顺手泼了水,难闻的一氧化碳充斥空间。
简单的几样炊具在露天展览似的摆放着,看的出刨花板的电脑桌是拣来的,现在改了用途当碗柜,桌下的空挡里塞着旧铝壶和锅,擦的很亮,台阶下的马路旁时而有汽车扬起的灰尘飘来。
墙上,圆形的大钟表时针滴滴答答的走着,屋里的弯弓蹦蹦蹦声有节奏的弹动。
日头在白杨的叶间移动,婆娑里给一堆杂物,蒙上一层朦胧。不知他们来自何处,听口音好像是安徽,这一片摆菜摊的安徽人很多,也许是老乡带出来的,比如胡同另一头就有几个拾荒人,都是河南老乡,穷帮穷,本是人生互相扶持的一个缩影,何况这弹棉花的一对夫妻呢。
我没有送去棉胎,早先用过的旧被淘汰,就换了羽绒被鸭绒被之类的,不用拆洗多方便。现在用棉胎的多是老人,是适用还是对一种岁月的留恋,所幸社会有这需求,所以总见女人在摊前接活儿,送活儿的几乎都鬓发花白。我家老太太每每年前的大扫除,必要清理旧面胎,送去弹棉花,经弯弓蹦蹦蹦的过一遍,无论盖或铺,都是松软的,再说棉花的制品决然不会引起过敏,眼见城市一天天的现代着,弯弓也一日日蹦蹦蹦的欢畅着。

不知不觉间,走来走去,半年光阴过去,那堆棉胎的小山仍在继续的存续,棉絮的飞花,黯淡光线的屋里,蹦蹦蹦从早到晚的响声,就融入白杨树下,红墙壁灰楼宇内外的生活。假如哪天路过,听不到弯弓的蹦蹦蹦,就诧异,关门了!?
夏天发现门口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在写作业,才想起暑假到了。怎么睡觉呢,一下增加两个人,又担心起来,可能是弹棉花的那张台子,夜间可以延展,一举两得,穷人自有穷人的法儿。
饭厅设在杨树下,杨叶儿浓的已经足以遮荫凉儿,多了一张圆桌,五一结婚装修的多,兴许是有人送或自己拣来的旧家具,这书房也算有了,一个缺了一层隔板的三层书架,最简易的那种,靠在挂大钟表的墙下,一只桃红的书包在上面,孩子们的表情很自然,日久了也许习惯了路人的注视和漠视,也许就把楼宇和马路,当作村里的屋村里的路,不是常见村里人们端着碗,无论在村头老槐树下,还是在自己门口一样吃的自在吗。儿童的心里永远有童话故事。况且我们天天走来走去的,不也就熟视无睹了吗,有时觉得似乎他们原本就属于这个城市的生活一部分,又似乎不是。

入秋了,路边来往的人多起来,那堆棉絮比以前更膨大。忙碌里,红墙,杨树,那扇门,弯弓的蹦蹦蹦声音,飞絮落尘里的人影,都渐渐淡了。

过年后立春,夏溜走了, 某日彻底消失了,那扇门,老街显得很清静,因为那扇门没了,代之而起的一溜儿灰色墙壁在秋阳里很是优雅娴静。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09-04 01:48:31 +0800 CST  
@黄石海之声助听 2017-08-19 12:35:02
花开花落总有衣
-----------------------------
问候!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09-04 09:00:43 +0800 CST  
秋风吹来

秋风,秋雨。
浓浓淡淡的雾霾,时有时无的出现,好像顽童的恶作剧。
每日出行必看天色。
然,禁不住秋色渐浓,时光荏苒,老街又弥漫处处秋意,京城市花,月季,已经少了许多许多翩翩秀姿,看着预报,有风,那么霾的曲线会弯下,信步随意的走。

秋凉渐渐深,莲池叶儿卷了边缘,几支晚开的莲花越显较艳,春天孵出的小鹅小鸭在游人投食里,长的肥肥胖胖,一早一晚,那片芦苇湿地围了婴儿车,闹市少静地,这片积水潭胜景多么诱人。

以前选择去蓟门烟树,那里一条河流,夹在两条马路间,种满槐树,松树,碧桃和柳树的小公园,倒也清净,后来闲人多起来,固定人群已经圈定固定区域,吹拉弹唱各显神通,就连松林僻静处,也啪啪啪的甩起霸王鞭。桥洞下初学乐器者,对着水泥壁猛吹一气儿,回音里一种执着,令人起敬。

积水潭莲池就精雅多了,不知不觉就漫步这边,其实是一种留恋与怀旧。
莲池尽头小瀑布过去,是一座桥,车水马龙从来不消停,北二环的交通枢纽在此,往南一条宽阔无比大马路,曾经的新街口,略略拐右,一条小马路,以前两旁有许多灰墙灰砖小四合院。

那年有位朋友来京,实在意外,更意外的是,人家老宅就在一座四合院里,老辈儿是高级电气工程师,就职于某电影制片厂,化了右派下放新疆,几十年后落实政策,院落归了大儿子。

聚齐了,话罢茶罢,一起包饺子,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青葱岁月的话题依旧滔滔不绝。
窗下柿子树已经硕果累累,结了白霜分外甜。
人生若是,每个人出京回京自有一番曲折经历,但回顾里感觉,尝尽艰辛,方知人生真谛。

那年冬,一夜暴风雪后,朋友送我从老连队到场部当电话员,一辆炮车一匹白马,载着行李卷,踏着没过膝盖积雪,大漠一片白雪茫茫,天地浑然一体,马车,人影如黑点儿移动,感觉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

拼搏了一切社会关系与自己的事业收获,千方百计回到原点,却又再也见不到那样银雪覆盖的浩瀚雪野,瓦蓝瓦蓝的万里晴空,澄澈的能洗净五脏六腑的清澈空气,得否?失否?人生的天平实在难以平衡。

又是一年柿树金黄,新街口,还有四合院壁立的小马路,已然旧貌无存,曾经熙熙攘攘的新街口大马路,宽阔许多,林立小铺被轩昂大厦替代,朋友的四合院早已经拆迁,代之以现代化的建筑设施。生活的节奏快速,内容绚烂,使人眼花缭乱的多种选择,但是,秋天还是那么深邃的迷人。

那片大漠也被涂抹了浓重的时代色彩,曾经风暴席卷的天山脚下,一片红色尖顶的欧式风情小楼矗立,蒙古帐篷如白色蘑菇遍布,作为旅游景点,冬夏游人不断,大型滑雪场,冰场建起,作为体育训练基地。

总有朋友前去旅游,带回拍照景物,一切栩栩如昨日,只是物是人非,流浪的心漂泊在梦里,还原往昔岁月,秋到了,一种惆怅悠然,红楼梦里一句诗,花若喜洁难寻偶, 人若悲秋易销魂。

秋天的回忆难免捎带低落,物景有意无意,萧瑟已是。放飞一片情怀,流连老街,看秋色一绚烂大地,毕竟是个收获季节,万物与人,素签已是满满的文字,飘向深秋的大漠。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09-09 21:08:13 +0800 CST  
圈里花絮

风徐徐,秋意浓,园里清静许多,周日之晨,在大桥下的锣鼓喧天里开启,附近楼群,多系老厂职工居住,名曰明光村,也是对阳光灿烂的希望,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我行我素,不知谁的更淡然。
每每一过,耳畔一种调门的唢呐冲天吹响,水红与翠绿飘在灰白鬓发间,她们全然没有旧套概念,自爱自在就好,所以这支秧歌队就极其美艳无比,围成半弧的乐手,清一色的老头儿,坐在各自的寒陋马扎,沉静在自得其乐,与翩翩的起舞和谐如一。
这算是一个歌舞兼备的圈儿。
继续跑步,绿荫深处,一座凉亭突兀而出,聆听的人们专心晒太阳,一位白衬衣老者在汇报什么,似乎学习心得,与时惧进的词语,猜不出这一圈的内涵,也许一种聊天的方式,她们很稳定的坐姿,阅尽人间沧桑的神态,给人一种暖意融融感觉,与婆娑光斑一起。
几处石凳,一片松林下,萨克斯管的乐队一天天扩大,一年四季乐声不断,源于一支合唱队伍。
假如喜欢,年初吹到年末,可以随着大家一起伴奏,似乎是许多退休男士的闲来无事的首选。
歌者舞者,一样的沐浴秋阳,霾褪去的好天里,人们急急奔有绿荫的去处,各选节目。
与松与柳和谐的圈儿,几把亮剑闪光,太极在云里走,武当风急,自发的拳术,剑术队里,不乏高手,切磋里一种优雅,四方来者带来南北喜好。
老城墙遗址一处山坡,爬满紫色打破碗花花,石凳一位少女,手捧书卷,旁若无人,最妙的一幅画面。
远处西山明媚,近地烟树凝秋,圈与圈的相衔与叠加,文化与精神的四射,温饱足以,需求期望更高。那一代的人历尽人生艰辛,在曾经固化的圈里工作一辈子,带着生活的印痕
步入颐养天年的日子,选择是个思维解放。
曾遇一群旅游人,其实刚刚天命之年,富裕经济基础,买得起房车,每年远游国外,与路驾车,与海坐船,房车一起越洋,多则十几辆一起,少则二三结伴,看日落,寻远山,无数旖旎风情,异国景致,实在令人羡慕。
人在旅途,尝试各种各样不同寻常,走路与读书。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09-17 14:03:09 +0800 CST  
秋风如此有魅力

金秋之魅力,因为它的深邃无尽,如同人生历程中最丰硕那一段岁月。
京城的秋色有它的更不一般,秋色无限,采颉的脚步在秋风阵阵里,疾走,感受那一丝丝凉意,温柔扑面而来,细碎的光影里,每一寸都有斑斓之处。
驱车西郊,颐和园沐浴在秋阳明媚里,往年此时游人如潮,不期今日,却有了一种适宜,一段弯曲山路,委婉出一些老树的婆娑,侧柏发出清香更幽静了石径,老松遒劲,理出红墙蜿蜒绵长,一道石桥,几里莲花,遮天的莲叶竟然比城里的更显翠绿。
新修的拱桥如半月跨湖,静坐凉亭,远眺平静湖面,人在画中,一幅静谧寥寂,这才是园的静息时刻,心便醉在水天一色里。
雪白石舫,与湖面相映成趣,老柳滴翠的丝绦,轻抚如镜面碧水,挽住游人脚步,无论缠绵的蜿蜒画廊,高耸的精美佛香阁,只是匆匆走过,全废了匠人一一片苦心精筑,所以年年来此,今儿偏要一页页翻过,这本黄天厚土的素娟。
绕过长廊,一处坡边翘檐的精致凉亭,实属人少来,故而悠闲精雅。
几处垂藤从岩石落下,在秋风轻摆,随意落座,耳畔少了许多喧哗,就尽享阳光沐浴的微微暖意,好像儿时,在自家门庭小憩,风儿轻柔,肌肤流过如丝绸滑过的感觉,那一刻嗅到阳光的气味,是门前那片向日葵与豆荚地的清香,摇曳在天边的金黄波浪。
那是一种温馨,心底的甜蜜,来自父母慈爱长河,伴随永恒不变,这一片光影拉回多少年回忆。因为眼前这一簇悠悠翠绿,还有掠过的秋风阵阵。
沿弯曲向上的石阶,顶端一扇油漆斑驳门扇,也许通向一旁佛香阁里。
刚刚进了那里,高不可攀的艺术丰碑,仰望它金色顶端,要上去需要走过几十阶甚至几百台阶,没有继续攀爬,仰视它的高高在上,更有一种仰慕与崇敬。
每一座大殿金碧辉煌,出自多少无名氏之精湛技艺,留一座艺术生命永恒的建筑,任由芸芸众生过来又过去,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座红墙琉璃瓦铜钉门扇,依山而筑的台阁,细细品味,绝不是匆匆忙忙走过看过而已,为那如翅的飞檐感动,驻足,一缕金色阳光斜射,与逼窄一道蓝天构成一幅绝美画面,凝望许久,仿佛听到光阴流驰,要得就是这样感受。
留了长坐的沉思,想象青史留册的传说,曾经沧海如影,物是人非,长袖当空,霓裳美艳,宽袍大袖,高冠巍峨••••••。
流过历史长河的建筑与衣饰,不变得元素与创新,更迭千百年,魅力不变。
游走于名胜之园。最求一份魅力的撼动,回归一份舒心悦目。
萧瑟秋风又来,掠过淼茫天宇,俯瞰昆明湖的微澜,七孔桥如彩虹飞越,每一处心的体验。
方形铜炉,被一处河池感动,那里依然如故的绿叶如初,仿佛不识秋风,依旧沉静在莲花瓣瓣嫣红里,石雕的涵洞圈起半月轮廓,流水潺潺过,轻抚琉璃瓦的桥栏,滑润有加,多少佳人流连处,只是景同人不同。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09-22 21:16:41 +0800 CST  
沪地感觉之一

一江之隔分南北,不仅气候地貌,人在其中,就带了那份特质,大约是我的敏感。
选了假日次日南下,呼啸高铁穿越齐鲁辽阔的丘陵地带,皖浙的烟树葱茏就扑面而来,粉壁黛瓦,瘦粼粼的小楼在原野里清晰可见,一弯浅塘,几只白鸭游戈,仿佛都能看见炊烟低处,操劳村妇的一举一动。
入画的南方,对地地道道的北方人的确有一种难解的情结。
每回久居在半年之长,且一段一段分割南北的日子,鲜明对比若隐若现,在梦里在记忆里,每每翻开旧时日记,南方总是带着湿漉漉的诗句与明丽的画面栩栩出现。
初居沪地在虹口一老街,距离多伦路,鲁迅公园,外滩都不远,闲暇里左转转右兜兜,就揽尽了无数市井生活画面。
那时房价还正常,十几万一套独居,闹中取静的位置,屋不大,阳台撑了场面,推窗,对着一片茂密夹竹桃林,长把高的翠竹森森隐然。
端坐书桌前,人就沉浸无边遐想里,风掠过 竹林,一簇簇粉盈盈夹竹桃花跟着低吟浅唱,流溢着明艳与高雅的华彩实在令人心醉。
就迷恋这如树挺拔的花儿,如风轻盈的竹影,那年冬,过的很是自在,有滋有味情浓异常,也许眼里少了许多北方冬日苍白干枯,这里的好,无论街头巷尾,冬日里绿意依然相随。
附近小巷子如蛛网密布,里面仅是生活故事,也长走走看看,选个干净铺面,要了生煎馄饨。再暸望四周,尽是一间间老旧小楼高不过三二层,鸽子窝似的密密麻麻亲热一起,似乎邻家开窗,一伸手就能触到对面人家屋檐,交错纵横的晾衣杆显示了各家五颜六色日子,越近年节就如万国旗一样呼啦啦飘满大街小巷。
一溜儿菜市场,老旧门板前,湿漉漉地面摆了鱼盆,逛早市的围着挑鱼捡虾,鲜花铺子门前,一盆盆明黄的佛手开的饱满,喜气洋洋观着路人经过。又有大块青鱼悬挂绳上,那是预定咸盐青鱼,买主的号牌也在上面晃荡。
有人蹲在门口吃饭,一碗雪白米饭,搭两条油炸小黄鱼,一撮青菜,饭主津津有味 ,全然没有端碗当街暴露无余的感觉。
鲁迅公园门前小吃摊是清晨一景,金黄的炸糕,油饼一溜儿排列,还有近郊农民肩挑手提,带着刚从地里摘了的果蔬赶早市,待到太阳升起,风似的刮过,集市散了,地面静了。
收获了菜市的人们,一把嫩嫩滴着露珠的青菜上了饭桌,一天的期望从田野里起点。

当三叶草绿油油覆盖了人行路旁,五月也姗姗来迟,温婉可人,艳阳高照,惬意的风,点缀了一个美妙季节。不知不觉流过的嫩绿清风。
霉点不知何时出现在皮衣上,忘了还有比北方多一个梅雨季节,最缠绵的日子刚刚开始,水世界湿了天地,盼了一个晴日散散心去,沿着苏州河一路走下来,寻古访今,收获颇微,却无意看到北方没有的一场面,且不论河道蜿蜒,河水清浊,就随处可见苏州河畔大晾晒场景可观,为越冬做足功课的普通人家,摆了被褥衣物龙门阵,透透湿气,吸纳秋阳暖意,好让没有暖气的屋子多了一缕阳光暖意。

累了歇歇脚,寻个面馆过瘾,最好去河畔那家福州人面馆,不大铺面,三张方桌,操作间里变魔术似的一会儿一碗面,冒着热气飘着香味上了餐桌,人挤人却笑意吟吟,实在是那碗意想不到的热汤面,如此地道好品质,真不知如今依旧安在否?

热闹非凡与静谧莲池并举,也就鲁迅公园了,那年刚刚实行免票, 一时成了退休老人乐园,越剧清唱,网球练习,太极拳,各居一处,最是地动山摇大合唱,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仿佛诺大地盘主旋律,唱道午时不回家,一瓶水一张椅,绿荫下风习习,小憩片刻或午觉都随意。

静立莲花池,摇曳风里,花瓣花蕊姣妍,绿浪的莲叶向天举,绿意流溢天边,人在风里沉醉,真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迷离。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10-03 16:04:22 +0800 CST  
沪地感觉之二

山阴路落雨时的梧桐,别有蕴意,那时有事没事的就溜达过去,树旁小洋楼沐浴在明亮的阳光里,格外鲜亮,晒台悬挂的各色衣衫,与考究的栅栏,门廊显出雅俗一体的时代变迁,一条条狭窄的巷子,挤着油烟香气的饭铺,透着沪地特色小吃的甜腻,老鸭汤未知何时成了咱的首选,也许是那种不似北方汤水的淡色,或菜蔬搭配适宜,每天随着人们挤进窄逼鸡毛小店,在有滋有味里饱腹。
而后一步一回头的看不够窄窄人行道旁老宅,比如一座石库门,敞开门扉 ,深深通道圆满了一个透视点,半上空,琳琅满目着悬挂衣衫,包括妇女内衣裤,北方有些地方被视为不雅,是习俗还是保守,然而沪地异样,太多的外来元素,冲击人们思维与生活方式。
据说沪地历史上有位著名匈牙利建筑师,设计了国际饭店,也称绿房子,外观涂了绿漆,而妇产医院称谓红房子,自然墙体红色。
外滩周围,老建筑各有历史沧桑,年年相似的模样与人潮如海。
对岸的浦东,楼宇一年比一年华丽,亚洲第二高高耸立,自有一番引领时代潮流的大气派。
沪地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观念,也许被淡化,浦东发展里。多了现代元素,也日渐密集了百姓所需。
仿佛被一块块分隔的大园区,几座楼宇。一片绿地,配套了生活商业圈子,这一款天地就有了自己的生活氛围。圈圈之间尽管有未连接的空地,但是居住其间,不感到远离闹市的不便,这与京城不同,随着环的半径范围,生活的便利差异较大。
浏览多伦路,有一种静谧,老建筑依旧风雨沧桑里,不独是一条历史老街,百姓的日子溶入里面,就有了一个真切感,三两老人坐在街边长椅晒太阳拉家常,偶尔走进一条巷子,小小远门闪出一张张鲜活画面,温馨而自然。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10-05 07:15:43 +0800 CST  
高架与绿荫

走过一次苏州河畔,沿河风景囊括了许多旧地,颇有感触,这次选择沿着高架桥走向。
从家里大厅落地窗看夜景,高楼霓虹闪烁,高架蓝光如虹,在节日的夜晚绮丽大气,有时夜空里一片云影丰盈,瘦俏与丰满浑然一体,七彩流溢里就更加魅力无尽了。

延安高架可以延伸到外滩,起伏的弧线柔美缓和,车流在上,行人在下,身旁忽而巍峨建筑,花岗岩闪着冷峻,忽而小铺林立,充满浓浓生活气息,并列两条马路,一样流动的飘带,不一样的风情。

就选了普通人家一面街区,各色牌匾分了种种需求,一语中地的亮出各自内容,中性词汇多,少了王者纷繁的牵强附会,也就一家馄饨大王有些霸气的意思,余者都透着一种亲近,让人更容易逐步。

数了数,水果店与饭馆最多,物与价格且贴近百姓人家,带着国际大都市的名衔,又便利百姓日子,这两者兼得,显着一个城市管理水准。
所以觉得生活方便,比如菜市场的卖家,会按顾客所需,切了肉丁肉丝的,或者要买一块冬瓜,也许消了皮儿,一头是挑剔的顾客一头是和气生财的老板,服务水平在磨合里提高。

高架旁楼宇密集,消声的秘诀在于绿地,于是如同走入迷宫,一块一块旋绕,都是葱茏扶疏,树龄不一,彰显原生态的美衣,也许因为湿润,植物们尽享江南烟雨,也呈现无比旖旎翠色,最喜爱的梧桐树合抱成绿廊,湿漉漉的石径浅苔绿茸茸,秋蚊子做最后的觅食一搏,长椅上三两静坐的老人,偶尔有童车推过。

绿地显示了勃勃生机,涂抹了水泥森林的硬冷,多了一块绿地就柔和人的心情,郊外新辟的湿地,野外公园更有一番风韵。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10-07 14:07:24 +0800 CST  
有一棵枣树的院子

冬枣从南方红到北方,脆而甜又新鲜,仿佛回到枣林,红彤彤一片,漫山遍野的,但, 那棵孤零零的枣树却有些幽雅,独立一处小院落。
大笸罗显得空廓,几十颗深紫的果实足有鸡蛋大小,朋友说是大枣,我有些诧异,那年月的大枣品种单一,新疆于田的枣儿,也不似如今摆满超市,小摊,多是距离京城很近的沧州小枣 随着端午节,早早上市了。
嘴里是甜甜的枣儿 ,话头拉的长长的,已经几十年未见面,彼此话题很繁杂了。
朋友性格爽快,父亲在农业部当专家,银须白发苍苍时,见过一面 ,诺大屋子阳光灿烂,三个大暖气片上铺着一层面巾纸,问何故,回答令人愕然。
用过的面巾纸。
老人坚持洗过晾干 再用,说 ,砍了多少棵树造纸,荒了多少大山,用过一次丢弃太浪费啦!
无语。
时代痕迹,谁也抹不去,正如我们一起的经历。
窗外一片婆娑,一树遒劲的老干画出一幅生动画面。
摇动几下,啪嗒啪嗒,大枣儿滚落一地,灰色砖墙壁下,直通大门的走廊很干净,小胡同的风不时探头来访,秋凉很惬意。
这是三间拐把一样形状的相连接的极普通的平房,最早一个方方整整的四合院,旧主人未知,新主人不断,文革来了军宣队家属,就挤进一家又一家,后代繁衍,老户新户一起在原先优雅空阔的地方扩了小屋,藤架,鱼缸,花圃挤挤的就渐渐没了,不知不觉里老模样荡然无存。
第一次十几人聚会合影,在正屋高大红油漆屋檐下台阶鳞次栉比排开来,几簇茅草耷拉在风里飘,唱着逝去的歌儿。
那一片明媚阳光似乎欢庆这群好不容易回城,且在京城的老友重逢,那棵枣树的叶儿,哗哗的随风摇摆也来凑个热闹。
有人捡拾几颗,顾不得洗了,塞嘴里,连说好甜好甜,随意动作去了各自身份的矜持,好像回到大田一起秋收的情景里,枣儿的甜蜜与重逢格外令人珍惜。
枣儿一年年在笸罗里滚落,相聚也如期举行,约莫五六回了,朋友来电话,老屋要拆了。
其实他们来住时,那座院落就已经如同没落贵族旧宅一般,一切的讲究因人居住人太多太杂没法展现本性,大鱼缸冷落一角后,影壁后的长廊立马搭了屋子,唯有正房红油屋檐和门廊一溜儿灰色方砖,证明曾经的高贵。
朋友两人新婚就在影壁后拐把屋子,小窗户总是婆娑树影,光线暗,白天也开灯,喜欢摆弄电脑的朋友总是一幅灯影下的背影,对着小窗户,外面是那棵老枣树,从春天嫩芽到秋天的深紫大枣儿,一天天彼此消磨了光影。
那时饭罢,拉着手 一起漫步琉璃厂古香古色一条街,看多买的少,不懂行是,流连忘返,多半对着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出神,或看着一只搪瓷碗感慨半天,于是饥肠辘辘的花季岁月浮现了,同龄人一样的经历相差无几。
无论富裕贫穷,又一大波的上山下乡大潮,一起向往驰骋大草原,领略大漠风寒酷暑。
朋友当牧马人,我在小学校当老师,一样的三十六元九毛六分钱的每月工资。日子清贫,友谊可贵,先后返城里,天各一方,等到我回城,她在一个远郊五七干校也教书,拖着就几个月婴儿考了恢复高考第二年大学数学系,命运相同依旧当老师,为了充实青黄不接的教师队伍,老高三都是如此,不同只在先后而已。
我去看她,儿子够上了桌沿儿高,一人教书育人,独居一处,只是哗哗哗的玉米地一片金黄金黄。那屋像飘摇的小岛,夫妇分居了好几年,四年一次探亲好像牛郎织女相会。

搬离那个拐把屋子速度很快,她去了郊区昌平,从二环到六环外,不亚于出一趟天津,那年春节还是去了,地铁,出租车,天地远大,一条忙碌宽阔马路旁 一套二居室楼房。
喜欢的电脑安排书房里,不停的微信圈里都是她发的各色内容,天上地下的应有尽有,隔环遥望,依然怀念那个有枣树的小院落,越来越真切,也越来越模糊。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10-11 21:12:28 +0800 CST  
满满的阳光味儿

北方的阳光热烈奔放。
晴天时,光芒万丈的照射下来,蒸腾的热气飘在楼顶,屋脊,马路地面,姑娘们细细的脚腕,一阵热浪流过,裙裾带起的风也是温热的,不知趣的知了,藏在参天老槐树的浓荫里,被热浪炙烤催促心烦,便也一曲一曲唱下去,全然不顾人们单调的感受,那时就格外怀念春天黄鹂鸟的婉转鸣唱。
可惜,在单一的树种和景致不够原生态的树林里 很难觅到它的仙踪。
也许南方有滋润的水源和带着水汽的阳光一缕缕投射下来,难得那种清澈干爽,太少见,所以无论啥季节,都向往着光芒万丈的那一个清晨,仿佛有了灿烂阳光,这一天就有了灿烂的起点,对此,我们称为阳光大男孩的小浩感受最深。
他地道本地人,一米八几高,偶然一次出租车接站,有了眼缘 进而演化为我们家专职司机,他爱说话,聊自己家事也不避讳啥,所以一个沪地普通人家的日子就如画展开了。
浦东很现代,也显得天高地远的辽阔,我们觉得极好,但他说,不是,还是浦西好,好在哪里?
后来才理解了,比如静安寺,城隍庙,外滩,一些老建筑老街等等,都在浦西集中。
一条蜿蜒的苏州河更是串联了百姓人家日子,问及,河岸所见,一户户搬了被褥衣物,晾晒窄窄街边,小浩眼睛一亮,那是当然了。
小时候就喜欢钻在暖暖的被子里,只要这天晴朗,家人一定把晒被子当作欢天喜地的大事情,冬天一般人家里不开空调。全靠晒过的被子那点暖意。
暖融融里有一种阳光的味道,说不出的温馨与舒适,小浩的描述带着一种神往,听着听着似乎就飞到那光芒万丈里。
阳光的味道,在孩童时代清晰无比,那是一种浓浓的奶香,浓浓的麦香,又带着一丝青草的微苦的味儿,阳光灿烂的一片漫漫流过大地万物,吸收了最纯洁的最清丽的一切。
晾晒被褥不仅在南方,北方亦如此。
蓬松的被垛吸进了足够的暖意,冰冷的小脚插进被筒,即使屋里有暖烘烘的暖气片,感受依旧真切。
当一片麦浪在金色阳光下惬意翻卷起来,七月流火的日子,开镰的时刻迫近了,收麦磨面做馍馍,原生态连着原生态,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白馍馍,喧腾着雪白,缠着阳光的味道久久回味无穷。
一次吃不完的或者就是有意为之,将一个个白馍馍掰开,摆在大笸罗里,阳台有足够的阳光晒干水份,到了一碰即碎的时候,泡进半个大西瓜里,浸透瓜汁的干馍馍,甜的酥脆,幼时,炎炎夏日里,母亲就常常给我们姐弟几人如此美餐,简单,健康,却为孩子们喜欢。

阳光的味道蔓延大漠,一定是无边无际的向日葵的欢乐节日,每每驰骋而过,辽阔无边的旷野飞旋,金色向日葵一起翩翩,天空的金色与大地的金色浑然一体,那个世界美轮美奂。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10-14 07:54:45 +0800 CST  

雨里心情



秋雨就这么跟风而来了。
漫天翻卷的乌云,灰系列的主宰,一切都迷蒙着雨丝风片,伞花遍地,重复着与风的较劲,特地买了伞骨很结实的情侣伞,依然顶风而行。
暗香浮动的街头,桂花树一身傲然,这里没有京城处处菊花万紫千红,却迎来一阵阵凝雨的桂花香,那种馥郁的扑鼻气息 透着敏捷与顽强。
如同一双双急匆匆的脚步,鞋的大千世界闪现,女士船型的皮鞋,全然不顾季节的冷意,飘然的裤脚忽闪忽闪,似乎竭力留驻夏日绚烂。
楚楚动人的倩影,大红外衣下是笔直丝袜的玉腿,沪地女人格外留意外型的魅力,也许气候成全了一颗爱美的心。
挽住老Z的手臂,漫步南京西路,沪地最繁华如镜处,高大梧桐树依旧是我的喜爱,阔叶大气的幽雅,斑驳纹路的树干似乎历经沧桑而岿然不动,两旁华盖合而为一,交织一片婆娑多姿绿荫,遮雨挡风里几许诗意油然。
街边花圃满是海棠与杜鹃,娇嫩欲滴的花朵挂着秋雨晶莹水珠,根茎在灰黑泥土里,满满的幸福感,盆花是花毕竟肤浅。
有时生于何地,真是一个缘份的巧遇。
呼呼的风闪过了,一阵急雨飘然,湿了鬓发,肩头,一柄大伞也挡不住斜雨急落,穿行一条长街,尽头繁华,两旁绚烂,迷离的眼睛,清晰的心境,阅尽世事沧桑,方知淡泊宁静是一种情调,更是历练过后的彻悟。
就寻着那条人少的蹊径,路面的青石板湿漉漉的如同印象画,深淡里盛满积水的烟雾朦胧,倒映的一切引出翩翩思绪,每一段都有故事。
比如大漠的雨滴,珍贵如甘露,随着游云飘过,现身也只是一时一瞬,太阳依旧亮晃晃的悬在空中,天高的悠远绵长,人若一个黑点儿,挪移寸间,一朵浓云捎带墨色,阴影落下,戈壁滩就出现它清晰无比轮廓,风淘气,推着云走,停了,就洒几滴雨滴,褐色与赭红的岩石,贪婪的吸吮,雨落处分分钟消失雨痕,大漠的等待,一种痴情,无论春雨,夏雨,秋雨一样的心情,渴望拥有如此不易。
再比如大草原的雨滴,好似跳跃的乐谱,极缓顷刻间,暴风骤雨里的夜空,一定是电闪雷鸣,轰隆千万里,大地震憾,闪电划着颤动的线谱,亮了半空,清晨就一定天蓝草绿日红,一切显现清新脱俗,仿佛人间少有的色彩。
松林的蘑菇圈,一环套一环,山花抖落身上露珠,青草的香气弥漫了红红野草莓沟底。人们湿了裤脚,手里一只柳条篮,欢快的心情,宛若采蘑菇的小姑娘。
那是一片被还原的人之初,心语的自然合拍,沪地也开辟了多处郊游湿地,公园,被精致了的生活,远离自然环境,回归也是早晚。
沿街的灯一盏盏打开,夜的眼睛对着星空。
趁着暮霭还浅,穿过一个街心花园,人工的岩石格外峥嵘,一池无水的浅滩鹅卵石染了绿苔,雨滴敲打芭蕉林,森森的竹林子幽径弯弯。
没一个人影,挽臂走着,这雨像一个心情,一个回忆,拉的绵长无期,才知晓一场秋雨淅淅沥沥的内蕴,开了头就无休无尽,今日雨 ,明日雨,后日雨,接连几天啊!就缠绵出无数诗韵佳句来,雨滴雨丝淹润一片矇眬,醒了的人和睡去的心绪,寻找着天空云朵,没有几多清晰轮廓,深灰的峻冷与浅灰的淡雅混浊一起。
也许阳光正在那边光芒万丈,灿烂是永恒主题。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10-16 08:18:21 +0800 CST  
秋绿

秋天在阶梯的地貌里各展风姿。
五彩斑斓就一路的飘逸而来,当北方已经在苍色漫漫里,渐渐沉默了,南方却依旧绿意浓浓,拖曳着夏绿的尾音久久徘徊。
颜润绿林,在对面,树木的苍郁告诉你,那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种用心的积攒,任城的喧哗浪涌,车流漂移,那片有张力的绿翠抹去浮华,用梧桐树的大气稳健,银杏树的秀气宁静,铺陈另一幅静美。
沪地晨雾时有,万幸收了霾的肆意,一种阴柔渗透,绿地柔和的旖旎。
偶尔落叶飘飘,也是半黄半绿,俗称串儿红的小花,燃着火红一片,夏天就这样依旧妍丽到霜降。
各路小青菜在一大早就绿衣翠碧的进了店铺,湿漉漉的露珠带着青浦乡下的晨雾,在篮子里晶莹着,嫩嫩的小黄瓜顶尖黄花还在打瞌睡。
如练的高架马路一路奋进的车流密集,起伏蜿蜒的秋绿平了烦躁不安,深浅变化,随性点缀。
弯曲小巷子里,门对门,窗对窗的晾衣杆,五颜六色如彩旗飘摇。
走过,垂藤慵懒的浅绿映衬粉墙雪白,昨晚夕阳无限的余音袅袅而去。
一个绿翠色的晨色,一颗平常心,远游近游都在家的外面,秋绿平添淡淡惆怅,虽然没有萧瑟没有枯叶,绿意依然浓郁。
园的湖水一只小舟嫣红的玲珑,水波拢了鱼儿,几分俏丽,翠竹委婉,长身玉立的样子,箭形竹叶婆娑多姿,步入幽幽小径,滴水湿了衣袖,栈道茅草棚里有凭栏眺望的好视角,那座拱桥很美,身影合为一体,拢住一泓倩碧。
依然心若飘摇的感觉,也许绿意深的入心底,一个节气两个天地。
秋绿总是惬意,夏梦悠长悠长,不懈的秋寒秋风里,有绿色就有期望,那是生命的涌动,一草一木。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10-23 11:33:15 +0800 CST  
乌门粉壁的紧闭

一堵围墙似是而非,粉壁细腻,乌门紧闭,就有了人去探索的欲望,和儿童一起趴着缝儿探视,回报了一片净土,被拆迁的房基与零散的小楼错落有致。
假如匆匆走过,几十米粉壁秀色迷人,乌门显示着一种书卷气,很易于和小桥流水沪上人家相连一起,感慨就如同苏州河畔的夹竹桃树,一串串的锁了嫣红而去。
这堵静谧处,因为无人的进出频顾,有些幽雅的闲置。
大红门在京城比比皆是,耀眼,热烈,如同北方原野风光的万丈金色投射。
敞开而透亮,一马平川的潇洒随性。
乌门轻掩,毕竟有些含蓄,一地一俗。
单行线的马路,车辆和人都挤在缝隙里来往,日子有条不紊全然不顾,馄饨店排了长队,煎饼店摆起乌龙,耐心写在脸上,为了那口美味,仅此而已,北佬不屑一顾的走过。
对面的中学名字中性,就是一个求学地儿,与其张扬起名儿不如低调的就积赞了学问。
用课余空隙面对社会,一拨拨的孩童在游泳冠军名下畅游不大的泳池,也是一个调剂寸土寸金的妙法儿。
绿地一片片旋接,另样的植被茂密,黑色小蚊子做最后的拼搏,时时从草丛中突袭,留下它的辉煌战绩。
木椅深处玄机多,多倚绿影深处,挡不住聚堆儿的热情,退休老人们一簇簇围坐一起,打牌永久的娱乐方式。
琳琅满目的饭铺与冷峻参天楼宇相对,一边是蒲柳人家日子 一边是拼搏的职场,夜色笼罩,一切都在霓虹闪烁里。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10-27 08:20:42 +0800 CST  
视觉的角度

现代交通的便利,似乎从南到北不算什么距离,倘或以前,老奶奶会说,南方人到京都,那要过百里风沙啊,自打霾逞强,风沙就知趣隐退了。
古城内外依然一片辉煌,历史与现在,却恋着四季皆绿的南方。
落脚沪地,听不懂方言,芸芸众生兀自遂心的样子,也尚可理解,人家日子就是细,阿姨们精致的打扮与日子。
对面熟食店每日人满为患,玻璃柜处鸡鸭肉鱼闪着红的亮色,糯米藕的汤汁闪着红的亮色,只消几个素菜,午餐齐备,只是为啥都甜的腻人,一次采购 ,餐桌多剩余。
一个城,最速处也是最俗地,吃穿二字,不论俗雅,谁也躲不过,小店铺就成就了千姿百态欲望。
早菜市急吼吼的人们,大爷们挤的比大妈都起劲儿,京城所缺一景,多是家庭主妇,连泥带土的几大兜子,洗菜就是一项泥水工程。最怕成捆菠菜,远郊近村菜农,打捆也大,麦秸杆的绳子捆的个结实,论捆出售多多益善。
沪地菜市基本净菜,水灵灵的铺陈一溜儿,摆的也有模有样,绿豆芽摘了尖儿,去了皮儿,烹饪起来好省事。
其实也是一种职业态度,方寸之地毕竟是谋生战场,精细与人于己都有利。
所以有时几乎带着一种欣赏逛菜市。
闹市区有文物保护的石库门 ,老公房,绿网的脚手架正启动一个修缮工程,似乎有数不清的成衣店,一家紧挨一家,夜景里最靓丽。
妞妞们的泳池就在一所中学旁,历史有些悠久,几岁开始培训的孩子,游过了童年进入少年时代,餐盒摆在窄小的桌子上,一边办事一边就餐,她们看着孩子们长大。
跟着太阳挪动晾衣杆,等待接孩子的祖母外祖母一代,回忆着以往晒衣服的艰难,现在好了烘干机嚒。
芭蕾舞曲径通幽 ,一座大厦一角,体操房一轮一轮,档期紧密,中外合办。每一个书包沉甸甸的孩子们都有课外多彩节目。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7-11-03 23:09:54 +0800 CST  

楼主:雁度秋色

字数:123237

发表时间:2015-04-10 17: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2-10 14:52:39 +0800 CST

评论数:3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