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喝水去,看看今天够不够时间八下李淳风。。。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09 20:47:06 +0800 CST  
飞雪,我好久没怎么更了呀,
这两天才回来重新开始。。。汗

送大家一张根据马王堆星图绘制的壁纸
真的很精美


日月图腾与中国古代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图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09 21:14:26 +0800 CST  
飞雪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啊
春秋战国时代留给我们的成语,
恐怕要占到了全部成语的一半以上了吧
至于楚国人是不是笨?
西西,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家乡在此特别关注的缘故吧
好像守株待兔啦,掩耳盗铃,邯郸学步,郑人买履。。。
这些都是哪国的呢?
哈哈

话说回来,如果真的计算出来楚国的笨人比较多
也是因为地盘大的缘故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嘛
楚国最大的时候,
往东走上海也是楚的地头,
怀王的五子不就封在“申”嘛
再往西走直到四川,
大家记得李白那句诗吧“我本楚狂人”
当然他的时代楚国早没了,
可是这样看来长江流域的大部都是楚国呀
自然也包括了江西,安徽,江苏
往北走,到河南中部了
如果转而往南,整个湖南全境
甚至更南的,还没怎么开发的广西,云贵,那都是楚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因为楚国太安逸了,地盘大又富饶
于是少了问鼎中原的决心
所以才会亡于强秦了
痛定思痛
楚国人才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决心
后来也应验啦,项羽也好,刘邦也好
之前都是楚人啊

汗,扯远了,打住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10 18:08:24 +0800 CST  
还想再说说楚
孟子说“南蛮鴃舌之人”
因此接下来很长时间楚国人都被取笑说鸟语
很好奇的追本溯源,
想了解当初的楚语官方版到底是什么样的
而当时游说各国的能人们又用什么语言在沟通
于是,后来才慢慢知道
其实,在那个时代
各国的贵族及知识分子,还是修习华夏雅言的
也就是周朝的普通话吧
当然楚国也不例外,王族本身还是炎帝的后代
他们是至少会两种以上语言的
不过,民间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说的那就是传统的楚国土话
有研究者做过调查
楚国土话最近似的,就是现在的长沙话
由于湖北,安徽都做过楚国的都城
所以说华夏雅言的稍微多些
因而,即使到了现在,湖北话安徽话的难懂程度
在南方诸省中,相对是最容易听明白的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10 18:56:40 +0800 CST  
才打的字怎么不见了?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10 18:57:57 +0800 CST  
常常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南北地域之争
如若往上追溯的话
其实也就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问题延续
当然楚文化不仅仅是现在的两湖文化了
而是涵盖了南方的各种文化
(比如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南方诸越等等)

中原文化正如《诗经》的风格,端方敦厚
楚文化亦如《楚辞》,奇瑰华美
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特点
有冲突自然也有融合
所以到了汉朝,同时具有两者特点的汉赋就出现了
时代的脚步,是融合前进
而不是对抗消灭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10 20:00:28 +0800 CST  
文化很大程度受地域特点的影响
中原文化如是,楚文化亦如是
楚地出土的丝织品,薄如蝉翼
(马王堆老太太的衣服大家还记得吧)
除了精湛的纺织技术以外,
气候炎热也是原因之一
到了风雪塞外,那出土的,就都是皮靴了

中原大地一马平川,
哪怕就是制作的鼎,也是端端正正的
楚地山水,变化万方
做个鼎,那也是束腰的,哈
当然也可能是楚王好细腰的产物


司母戊鼎 传统中原鼎的代表



不同款的细腰妖娆楚鼎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10 20:18:41 +0800 CST  
窝窝说到建筑
以前我曾经多次想过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呢
会想着要是欧洲那种石结构多好
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千年以前的建筑了
多读点书之后,,慢慢明白这是什么道理

在楚文化里,有个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
人和建筑是一体的,相互温暖的生命
人赋予建筑生命
而不是石头的冷冰冰

木材,是含蓄,深沉的天然
可以轻巧,也可以坚韧,而且方便加工。雕梁画栋
何况南方多木材,取材也方便
用现在时髦点的话说,就是自然环保
人自然的存在,木腐坏了回归自然
没有污染,没有破坏

不要以为古代中国人就不会用石材盖房子了
看看长城和古城墙吧
该怎么盖就怎么盖
古人的居所
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一体。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10 21:23:57 +0800 CST  
先回个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11 14:45:50 +0800 CST  
飞雪
所谓震撼,应该还是心有所感之后的产物吧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时候
最触动我心的,既不是那震惊世人的整套编钟
也不是那绘有天文图的神秘衣箱
让我发呆好久的,
只是个彩绘鸳鸯盒

肥硕的肚子,内部剜空,
不知是用来放首饰还是脂粉
背上有一方形孔承一长方形盖
脖子有一圆柱形榫头
用来连接头部和身体
腹部两侧都是艳丽的彩绘
很是精巧可爱

器物本身的工艺不会给人多少震撼
想到她的主人,却是让人唏嘘
整个曾侯乙墓有21个陪葬女性
她们几乎都没有陪葬
所以生前的地位不会是妃嫔
应该只是歌舞乐人或侍女

小的十四五岁,
最大的也不过二十四岁
两千年的时光没有让红粉成灰
她们的骨骼保护得比她们的主人曾侯乙还完好
她们的身高在155-160之间
(忽然想起天涯常常出现的身高帖了)
或许她们生前也会叽叽喳喳讨论谁比较高挑,苗条
歌喉谁更优美,舞姿谁更曼妙?
可这一切在曾侯乙死亡那一刻都结束了

那些美丽年轻的女孩子们
根本没有机会成为剩女
她们的青春常埋黄土
尸骨呈现黑色,
显示了她们是死于中毒

那个可爱的鸳鸯盒就是属于这其中的一名女子
鸳鸯盒通常是一对,而这个女子的陪葬只是一个
不知道她有怎样的故事和人生
是不是有不能割舍的爱人送她这个鸳鸯盒
带着这个青春的梦想和憧憬
在漆黑的地下世界里沉睡了两千年
她没有留下名字
只有博物馆的编号,二号棺的主人






唯一的陪葬,鸳鸯盒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11 15:21:09 +0800 CST  
图片和实物差好多
实物好生动可爱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11 15:39:30 +0800 CST  
原谅我的私心,又找来两张不那么失真的照片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11 15:56:27 +0800 CST  
再说下关于曾侯乙墓大家可能不那么熟悉的信息
除了这二十一个女孩子之外
墓主人还在东室通往中室的门洞旁边
放了个黑漆的小棺材
里面是一具狗的骨骼
这狗还挺大的,肩高60公分,体长达到一米
不知道生前,它是曾侯乙的看门狗还是宠物狗
生前的它,和主人也是寸步不离的吧
死后的它,还在继续守卫主人的居所。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11 16:02:53 +0800 CST  
晚饭后来更关于李淳风的八卦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11 18:19:00 +0800 CST  
抽空来回帖
姐姐和飞雪讨论上了
我来给个答案吧
那个《平安帖》就是摹本了
因为真迹无踪
所以唐朝的超A版就当是真迹卖了
要做真是老王的
天知道什么价
应该是无价之宝了

传说中日本正仓院倒是有王羲之的真迹
是不是谁也不知道
人家轻易都不拿出来
。。。。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12 16:15:34 +0800 CST  
年底了,真的是没进度了,汗


千景,关于守仁先生的书
不单是日本,朝鲜对他的研究也很有意思
明亡之后,阳明学说在中国受到批判
在日本却红得发紫,不仅儒士接受,武士也粉丝众多
在朝鲜,同样影响深远
看看他们写的东西,会别有一种心情
如果中国的阳明学可分南北
那朝鲜很明显是北派,而日本则是南派
相映成趣

很喜欢看外人写本国文化的书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版本了
好的译文,很难得
也是遗憾哪,这种时候就特别想多学几门语言了(*^__^*)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28 22:53:32 +0800 CST  
闲话一个可能被大家误会的小知识吧
关于小姐

经常看到这样那样的总结
说到被糟蹋的词汇
往往会提到同志啦,小姐啦
今天就来说说小姐

小姐这个词,还真不是被毁了
而是回归他原来的意思了
宋朝的时候,闺阁中没出嫁的姑娘称“小娘子”
而“小姐”呢,是称呼歌舞乐伎者
比如东坡先生就写过《成伯席上赠妓人杨小姐》
而小姐成为一种尊称
其实是在明朝
本来使用也并不广泛,只是《西厢记》中唱词的流行
使得小姐这个称谓成为一种时髦的用法
并一直沿用下来

现在的小姐一词的用法
到真真是回归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28 23:09:26 +0800 CST  
说完小姐,再来说说同志
很多筒子以为“同志”是中山先生的原创
其实这个也不是的
同志一词的由来,
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时期
左丘明先生就对这词有过这样的解释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后汉书》中则这样写道
“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东汉郑玄则直接说出同志就是朋友
王充的《论衡》中也用到好友同志这个说法
直到清朝,小说《红楼梦》里都有这么一句
“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
因此,同志一词,
其实是个很有来头的古汉语
并不是什么舶来货

至于今天有特殊意思的“同志”用法
古代有没有用呢
也可以算是有用过吧
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中提过的谢家
谢灵运有个同族的弟弟叫谢惠连的
他就有龙阳之好,
他给他的同性爱人会稽郡吏杜德灵写过情诗
“睹实情有悲,瞻华意无悦。览物怀同志,如何复乖别。”
算是同志现代用法的首创者?
当然南北朝时,这样的“同志”还有不少
就不一一赘述啦
他们的共性就是,大都美貌了
古人特殊意义的爱人同志,很大比例是现在外貌协会的先驱
哈哈。。。



楼主 月圆的马甲  发布于 2010-12-29 00:31:17 +0800 CST  

楼主:月圆的马甲

字数:841103

发表时间:2009-09-08 19: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1-09 00:19:12 +0800 CST

评论数:2149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