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中的最大秘密。

有此猜测河图、洛书有可能是上古文明的星象计算公式,或为古文明的物理学基础运算规则。因为根据《书·洪范》中记载‘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可以分别计算出,太阳系除了太阳外,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与地球自身的比例关系。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10:04:13 +0800 CST  
以‘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举例,只要遵守奇数开方除算偶数开方的运算规则即可。

√7/√2=1.87082869

结果乘积1.005,得数1.88018283,大概为火星公转周期686.736779/天。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10:10:06 +0800 CST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3/√8=0.61237244,同样乘积1.005得数0.6154343/年.乘积365.25换算为天,得数224.787378/天。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10:13:35 +0800 CST  
而在天体力学的观测中,火星与金星的公转周期分别为686.98天与224.7天。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10:14:57 +0800 CST  
之后计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这两组一头一尾的两关系。但需要明确‘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兼三才而两之,故六’,这句话。意思大概为,时空被分割为天地人三界,但在人类的观察中,天界与人界存在,地界(阴间)看上去并不存在,所以需要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乘积2/3。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10:21:23 +0800 CST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9/√4×(2÷3)=1。结果为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10:23:53 +0800 CST  
但在计算最后一组时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关系时,需要注意《皇极世经》提到的‘阳数以九为限,阴数以十为限’的分别。即阴阳数各有九个(九为道家极数)。阳数由1而起,致9而止;阴数自2而起,致10而止。我们将要计算的是阳数极限的2/3关系,即数字1为尺的0.6关系。


如此‘天一生水,地六成之’——√1/√6×0.6=0.24494879/年,大概为89.4676天,而这个数值同样与水星公转周期,87.9天近似。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10:33:31 +0800 CST  
以上是河图的算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洛书隐藏的秘密。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10:34:30 +0800 CST  
大家晚上好,解释洛书前我们需要先认识下‘洛书’——

这就是洛书,相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大禹王通过此图才得鼎立天下,划天下为九州。只是千百年来这副图形内到底隐藏什么,无人得知,以至于它的真实面貌众说纷纭,难以概论。但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河图、洛书其实并不难解,如上所示,河图内想要说明的恐怕只是太阳系四大类地行星的公转周期,而洛书与之相匹配,古人似乎想要为我们解释清楚,时空因何而来。

洛书可能说的只是——太阳系四大类地行星的质量比例关系。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21:27:37 +0800 CST  
洛书与河图一样,图中以黑白点标分别代表古学术数中的阴阳。其中黑色点标为阴,为偶数;白色为阳,为奇数。以此对线在图中形成‘四象’。

阴与阴配,数字四六形成‘太阴’;二八形成‘少阴’。

阳与阳配,九一形成‘太阳’;三七形成‘少阳’。

之后按照牛顿对引力的认定——任意两个质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配合古人的天圆地方说进行计算,就可以大概计算出,以地球质量为尺的,四大类地行星的质量比例关系。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21:47:36 +0800 CST  
首先是金星,它所代表的是四象关系中的‘太阴’,计算方法类似之前的河图运算,唯一不同是不再遵循之前‘奇数除算偶数’的运算规则,而是改为‘大除小’,使用对比关系中较大的数值,除算较小的数值。

如太阴所代表的四六关系——√6/√4=1.22474487……得数就是金星与地球质量的大概比例关系,1.225倍。

地球质量大概为金星质量的1.225倍关系。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21:55:02 +0800 CST  
当然这只是粗略的计算,并不太精准。但我们不是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在我们看来河图、洛书现象,足以说明某些问题的存在即可。

如此继续计算少阴的二八关系——√8/√2/2=1。注意要除算2(具体为什么至今没想明白),才能得到正确地球质量比例标尺1。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22:01:15 +0800 CST  
如此我们计算完成洛书中两组与‘地’有关的数值关系。这时需要注意,古人所说的‘天圆地方’概念。

方法很简单,在计算中添加2π。


比如太阳所表示的一九关系——√9/√1×2π=18,8495559。天文学观测结果显示,地球质量大概水质量的18.06倍。

剩下以数字三七所表示的“少阳”——√7/√3×2π=9.597724……天文学观测结果显示,地球质量为火星质量的9.228倍,两个结果同样近似。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22:09:48 +0800 CST  
通过上面的计算不难发现,既然古人说反复强调‘天圆地方’,则说明在计算奇数即天关系时,需要套算2π,圆周公式。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22:11:31 +0800 CST  
最后顺便提一点,计算中不准确的地方,可以通过弦论调和。但解释起来比较复杂。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4 22:13:30 +0800 CST  
@macroo 2016-05-14 23:27:27
茅塞顿开
----------------------------

看明白就好~~~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5 08:31:10 +0800 CST  
众所周知,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两大支柱(另一个是相对性原理)。而在狭义相对论对光速测量中,时、空的变化在共尺上表现依存规律,遵从洛伦兹变换。所以,时、空的测量数值是相对于具体惯性系的,如同时性在测量上不是绝对的,相对于某一参照系为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相对于另一参照系可能并不同时发生。就对长度和时段的测量上也不是绝对的,运动的尺相对于静止的尺会变短,运动中的钟相对于静止的钟会变慢。即‘尺缩钟慢效应’。

但在狭义相对论中,光速却是绝对量,对于任何惯性参照系光速都是常量c(299792.458km/s)。


可光速是什么?
c(光速)=λ(波长)*f(频率)
光速=频率X波长


是问,在这样一套具有尺缩理论的物理学定义中,光速如何能保证其对于任意参照系的恒一特性?既然时空中的尺处在不断的缩减当中,那么由这把尺的定义出来的所谓长度,还会是不变的唯一标准吗?
不得不说这可能是现代物理学中最大的悖论。
尺缩现象为什么会与钟慢现象紧密连接在一起?如同亲兄弟般牢不可分?
我们通过这样两套有关天体力学参数的计算,揭晓答案。设任意行星日距为X,设其自身为参照系,分别乘积、除算自身的开方关系,将得到X*√x=公转周期;S/√x=公转速度的结论。(S:地球公转速度29.79km/s)
如此,火星日距为1.52366AU(AU:天体力学长度单位,1AU表示地球距离太阳的空间长度),那么其公转周期将为——1.52366×√1.52366=1.88075/年。换算为天,得686.94/天。
相应的,火星转速为——29.79/√1.52366=24.133km/s.
更加神奇的是,此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在太阳系各个地点都适用。比如距离我们稍远或许些的木星和金星,其公转周期与转速分别为:木星公转周期——5.203×√5.203≒11.86/年。
木星转速——29.79/√5.203≒13.06km/s。


金星公转周期——0.7233×√0.7233=0.62514528/年。即224.68/天(乘积365.25)。
金星转速——29.79/√0.7233≒35.027km/s


不难发现,以上结果都与天文学观测结果吻合(不信可以验算)。那么时空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时空扭曲。
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奇异自然现象。距离太阳越近行星体,其时间流动速度相对更快。反之较慢。
以火星举例,其的时间流动系数大概为——(1.52366/1.005)?=2.298(地球的时间流动系数为1。系数越大,时间相对流动的更慢)。也就是说,火星时间的1秒,对于地球这把尺来说,是2.298秒。如此一来由波长乘积频率计算出来的光速,在时间的双重反作用下,都得以膨胀,保持计算结果的恒一。
最简单的物理学推论——假设我们放缓跑动速率,导致奔跑所需的时间数量相应增加(钟慢)。那么相应的,在时间增加的基础上,我们运动周期,也将因运动速度的改变,而变得更加漫长(尺缩)。
由此可见,后物理学时代爱因斯坦对引力的再认识,具有成立的可能。因为时空中确实存在着扭曲。但被扭曲只是时、空,不是时间。时间只是被膨胀了。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8 01:39:32 +0800 CST  
顶上去~~~~~~~~~~~~~~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18 09:28:28 +0800 CST  
根据之上的推测我们可以大概估算出时空到底发生了什么——光速在不断减低,空间也在坍缩。并制造出具有膨胀错觉的‘水池效应’。

一九二九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观测到“所有星云都在彼此互相远离,而且离得越远,离去的速度越快”的天文现象。通过这一自然现象人们大胆假设,空间在膨胀。但我们分析,空间本体应该处在不断的坍缩过程中,所以才制造出空间膨胀的错觉。假设原水池池长100米,我运动速度1米/秒,观察中尺1的运动速率看上去也是1米/秒,大概为尺长本身的百分之一。但随着水池的不断坍缩,假如它的池长缩减到10米,那么在我们的惯性观察中,尺1的运动速率也应该在此消彼长的作用下,膨胀到池长的十分之一。就此造成了“所有星云都在彼此互相远离,而且离得越远,离去的速度越快”的天文假象。
其实空间本身并不移动,在移动只是我们这些观察者。我们在移动中观察世界,又错把它当做静止的载体。


我们在非常艰难的前提下,得出这样结论——光速并非不可改变,因为我们对时间的定义时时刻刻都在变动。时间的具有快慢,具有相对的流动性质,所谓的快慢由比较产生。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相对性原理可能确实是宇宙中恒定不变的法则之一,但法则本身又具有‘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的易变原理。长话短说,我们得出这样的认定并不容易也绝非毫无根据。可以说从1977年开始,我们就在进行着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旅行者1号深空探测器计划。

跟据之前的可能推测,旅行者一号突破光速的位置,可能发生于日距134AU处。因为它的速度为17.062公里/秒。根据之前的计算方式计算,得出这样的结果—17.062×134÷1.005=2274km/s。

也就是说,空间可能随同AU刻度的改变,出现了水池效应。旅行者一号的本身速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274km/s。

再计算光速可能的减低的情况——C÷134×1.005=2248km/s。计算说明,当旅行者一号到达日距134AU处,已具备理论突破光速的可能。最直接的物理学反应可能是——磁极颠倒。从而摆脱掉原有的物质形式,形成暗物质或中子。但绝不会直接成为反物质。因为按照古学道家理论分析,‘水火冲战需借木德通关’。古学认为,五行无法直接形成交换,需‘借道通关’,以暗物质或中子的形式进行‘通关转换’。也就是说物质体的周围应该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聚集(2015年,科学家发现地球周围包裹着数量庞大的‘暗物质长矛’)。接下来再看看,旅行者一号将与什么时间达到这一点。

据有限的资料显示——2011年11月7日,旅行者1号的位置在赤经17.184时、赤纬12.14°之处,并且是在黄道34.9°纬度位置,从地球上观测来看它是朝向蛇夫座前进,距离地球大约119.488个天文单位,并以每年3.599个天文单位的速度向太阳系外运动。

那么(134—119.488)÷3.599=4.03223188年。按理来说(我们的猜测成立),旅行者一号应在2015年下半年左右突破光速。而也是在2015年11月左右,我们收到这样一条电讯:近期,旅行者1号的磁感应系统传回了许多异常的信号,相关科学家解释到:目前旅行者1号飞船正通过某种介质进行着磁场的转变,并且,这种变化是十分鲜明的。这或许意味着旅行者1号正在或已经脱离了太阳系,进入到了宇宙空间当中。
由此我们大胆推测,旅行者1号可能已经脱离光速。进入到正反物质的转换的物理学层面。但进一步的无从得知,自去年11月传回最后一条信息后,旅行者1号的动向就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但我们应该继续关注旅行2号的动向,以期获得更多的数据支持。


根据计算发现,因为运动速度相对较慢(15.56km/s,),旅行者二号将有可能在日距140AU左右脱离光速。(具体详细的时间因为缺乏相关数据无法定位旅行者二号的准确位置,只能猜测旅行者二号大概将在2024-2025年间,发生旅行者一号于2015年底同样的事情——磁场信号异常。)

请相信这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且千载难逢的观测时机。甚至能为我们揭开宗教的神秘面纱。神从何而来?又藏身何处?一切的答案都可能隐藏在深空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楼主 真是惊仙  发布于 2016-05-20 14:32:07 +0800 CST  

楼主:真是惊仙

字数:22209

发表时间:2016-04-04 21:3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6-09 22:35:22 +0800 CST

评论数:1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