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滇说茶1001夜之306 论摊晾、萎凋和发汗(下)

大滇飞扬仍然先出结论,再来论证。

一,摊晾是为了防止出现前发酵;而萎凋的目的是出现前发酵,发生化学变化,直观地的表现就是新茶变得柔和、香甜。

二,摊晾和萎凋是针对鲜叶操作,发汗是针对已经成形的毛茶进行操作。

三,发汗过程中未额外加水,这与后面要讲的筑茶工艺完全不同。

我们来看五正熟茶娄总和小小发酵师都同时引用的证据。看下李拂一在1939年的《勐海茶业概况》中的记载:

佛海茶叶制法,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將茶叶採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別品质裝入竹篮。入篮須得湿以少許水分,以防齏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

制造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再加工制为“圆茶”、“砖茶”或“紧茶”。另行包装一过,然后输送出口,是为再制造。

大滇飞扬做个解读:散茶的制作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步,初制:鲜叶采摘后,铁锅杀青,揉捻、晒干或者晾干,形成散茶。

到这个阶段,初制完成,然后产生了两种情况,毛茶可以拿到市场销售。或者筑茶后再拿到市场上销售。

第二步,厂商拿散茶压制成品。

显然,厂商拿到的散茶主要是筑茶过的散茶,未经筑茶工艺的是零星担入市场的。

我们从散茶的初制过程中,未见萎凋工艺。而在小小发酵师的观点中,把筑茶这个过程用来与萎凋类比,试图证明:萎凋不会影响越成越香。所用论据不当。

小小发酵师还是同一个问题,把针对毛茶后处理的发汗、筑茶工艺与针对鲜叶的摊晾、萎凋等混为一谈。鲜叶阶段的处理关系到毛茶的初始质量。针对毛茶的处理,我们下面来讲。

一,筑茶是针对毛茶的操作,不是前发酵,是人工发酵,这一点与熟茶的渥堆原理近似。

经过筑茶,形成了毛茶的新形态。这个过程中有发酵,是让毛茶发酵。举一个例子,新鲜的青菜叶子,摊晾后迅速晒干来腌酸菜,显然是可行的。晒干这个过程,类比毛茶的初制。如果你不是摊开后迅速晒干,而是堆起来发酵变成了烂叶子,再晒干,然后再来腌制酸菜。你可想而知,出来的酸菜能好吗?

阳光晒干的青菜叶子,水分不足够干,但也不会导致发霉。因此存放一段时间,去除青味,然后再腌制,是为发汗。因为太过干燥,运输容易碎,所以喷点水,软化,然后装进竹筐,晾干。整筐去卖,因为水量不大,装进去后很快蒸发干,虽然导致汤色变红,然而,依然不会发霉。是为筑茶工艺。

在筑茶过程以及人工发酵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而这个化学变化,实际上是原有成分的减少和分解,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基于我们已有的渥堆发酵数据:茶多酚减少,茶多糖增加,茶红素增加,茶汤变红。而在鲜叶的萎凋过程中,同样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样产生了香型的转变。这个转化中产生的物质,与针对毛茶的发酵,不能等同。具体物质,有待科学界去研究分析,绝非制茶人本分。

给出一个大滇飞扬的结论:针对毛茶的发汗、筑茶、人工渥堆发酵等,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会导致普洱茶丧失越陈越香的特性。

针对鲜叶的萎凋以及前发酵、中发酵等,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普洱茶的后期品质。另外撰文论述。

大滇飞扬在近十年亲手完成的上千吨制茶实践中,一直关注鲜叶前发酵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影响,也关注了发汗、筑茶对整个后期变化的影响,并有了初步结论。通过两位朋友的争议,或许,我可以再抛一砖,引来更多对普洱茶后发酵的关注。

请关注下期大滇说茶,前发酵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影响。
楼主 大滇号千寻  发布于 2017-03-12 11:28:19 +0800 CST  

楼主:大滇号千寻

字数:1463

发表时间:2017-03-12 19:28:1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6-30 22:16:55 +0800 CST

评论数:1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