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小病都要打飞机回国治疗,华人不愿在美国看病,太贵太难太慢了(转载)

2017年3月27日,一条微博引发了广大出国党的强烈共鸣:一位在美国的女留学生,低血糖晕倒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叫救护车!”这条微博转发评论瞬间过万,众多留学生、移民人士以及游客纷纷吐槽在美国最怕的事情就是“看病”,因为——实在太贵太慢,而且还经常不靠谱。



众所周知,中国的医患矛盾非常严重,经常有医生被罪犯砍死砍伤的案例。每每询问起行凶者为何要如此愤怒,他们都回答:“没有医德”、“害我病情加重”云云。但实际上横向对比来看,中国医生对于常见病的把握远胜于美国,而且病人看病吃药价格极其便宜、流程方便高效。如果这些行凶者到美国看病,唯一的下场就是还没看到病就先把医生砍死了(备注,医闹会被美国医院驻院警察当场枪毙)。



为什么这么说?以下是留学美国六年、华裔女子乐怡看病的亲身经历,绝对会让你觉得生活在中国,能在中国看病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美国生活的第一条原则

上海女生乐怡于2011年和男友付强一起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刚到那里,一位师兄就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在美国生活原则第一条:除非要死了,不然千万别去急诊,别叫救护车!只要叫了救护车,就意味着至少一千刀(刀:美元dollar的音译)从你荷包里翩然而去。”

老实的付强差点当场吓尿,天生乐天派的乐怡却抿着嘴笑,觉得师兄说得太夸张了。在她的设想中,美国医生是亲切和蔼的白衣天使,对患者嘘寒问暖端茶倒水关怀备至,看病仔细至少30分钟以上,各种检查和医药费全免……就算有付费项目,不是还有留学生医疗保险嘛!

师兄见乐怡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马上下猛药:“我的导师有一次在马路上摔了一跤,满脸是血,路人好心要帮他拨打911,他见状立马跳起来夺过那人的手机……美国人自己也觉得贵。”乐怡笑着对师兄说:“我记住了,只要还有一口气,绝不叫救护车,不去急诊!”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不久后发生了一桩小小的车祸,让她笑不出来了。那天乐怡坐在朋友车上,在路口和别的车撞在了一起,所幸并不严重,车里三个人最多只能算是皮外伤,乐怡算是最严重的,就是脸上被自己的电脑屏幕划出了一点伤痕,流了一些血,她自己都止住了。在警察登记完之后,三个人按照流程去学校医院做检查。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有一位医生过来询问几个人的伤情。乐怡清楚地记得,医生一共进来了五分钟,说了三句话:“你们还好吗?”“发生了什么?”“嗯,没事的。”然后用很简单的方式清理了一下伤口,就让他们走了。真正的悲剧发生在两个星期之后,他们三个每人收到了一张高达3000多美元的账单,是那天急诊的费用。

乐怡看了十遍信封才确定他们没搞错地址,的的确确是寄给她的,不禁懵了:这就是所谓的“国际玩笑”吗?说好的保险呢?她双眼含泪地拨通了医院的电话,对方非常平静地告诉她保险公司只能支付20%,这3000美元就是需要她自费的。

那一刻,乐怡什么心情呢?华尔街算什么,医院才是经济中心啊。影星歌星算什么,医生才是真正的偶像啊。三句话三千刀,平均一句话一千刀!

她终于相信,那天师兄说的话,绝不是开玩笑的。“我说老外怎么都那么热衷于健身呢,在这儿真不敢生病。”她和付强决定从今以后天天跑步,处处小心,否则多去两趟医院的话,倾家荡产不是梦。

没人愿意生病,可惜人吃五谷杂粮,也有旦夕祸福,难免不出状况。乐怡到美国那几个月开始出现月经不调,在家人的催促下,她去了最近的一家公立市级医院看病。预约两个半月后见到医生了——拍了片子出来,医生开始仔细地查问病史。问完祖宗几代的病史,医生又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片子,说挺好的,什么问题都没有,就让她走了。虽然困扰没有消除,可400美元的诊疗费却是一分也不能少的。

乐怡很纳闷,难道美国女人就不会有类似的苦恼吗?后来她找机会请教了一位美国学姐Fiona,听说她月经不调N年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她给出的建议竟然是“去教堂做礼拜”!还一本正经地说,只要信仰坚定,就会重获健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后来,乐怡发现身边像Fiona这样的人还有不少,他们对又贵又麻烦的医院望而却步,转而笃信一些自我安慰作用大于实际疗效的所谓“心理疗法”、“顺势疗法”,生了病就硬挺着,虽说一些头疼脑热确实就这么给“挺”好了,但也有运气不好的,挺来挺去,挺成了重病。




杀人不见血的账单


两年后,乐怡和付强结婚了,付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乐怡留在美国陪读。在美国的那几年,乐怡急诊室去过三次,住院两次(包括生孩子),付强开刀一次,孩子也在保温箱里睡过三天,和医院打交道算是比较多的了。她承认美国有最好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也无可挑剔,但她不会感激这一切,因为拿到帐单的那一刻,会觉得再好的服务都是应该的。

2014年,他们的儿子豆豆出生了,这孩子先天体质比较弱,总爱发烧。第一次发烧去医院,医生说:“没啥,回家多喝蜂蜜水,难受就喝点泰诺。”除去保险后,自己掏40美金。第二次发烧,喝了两天蜂蜜水,还是不行,又带去医院,医生说:“没啥,回家继续多喝蜂蜜水,难受就喝点泰诺。”自己又掏40美金。乐怡感叹:“没想到美国蜂蜜水这么神”。

2016年3月,豆豆出现感冒症状。乐怡已有经验,在美国,只要发烧不超过39度,医生是不会管的,所以她处处精心护理,没别的办法。可半个月后,丝毫不见好转,于是她忍耐不住预约了医生。还好,当天就处理了。处理结果是,没高烧没拉肚子,没事,回家吧!

豆豆从3月一直病到4月底,时好时坏,另外还伴随厌食,从一个小胖子变成一个小瘦子,可一直拖到5月初,医生还是以“常规检查没事”把他们给打发了。着急的乐怡最后硬着头皮找了专科儿医,没想到对方说要到6月30号才有时间!乐怡怀疑再这么下去,儿子能不能活到6月30号都是个问题。辗转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个下星期一有时间的儿医,还得等6天?这让使乐怡对美国医院繁琐低下的效率及医生“高超”的医术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乐怡急得团团转,付强也坐不住了:干脆打飞机回国治疗!



打飞的回国看病成常态

就这样,乐怡订了最早的航班打“飞的”回上海给豆豆看病。到了以后,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簇拥下,她马不停蹄带孩子直奔儿科医院。分诊护士了解了豆豆的情况后,初步判断病因在于孩子的体质问题,建议挂中医专家门诊。他们等了两个多小时,身边的亲人都开始抱怨,乐怡却非常淡定。候诊、临床、检验、医技、配药……所有这些流程一个上午就全部走遍了,与美国看病的经历相对比,她觉得这样的医疗效率已堪称奇迹。而且,所有的费用加在一起只有三百多元人民币。

当时,给豆豆看病的医生一番望闻问切之后,熟练地开具了药方:“孩子胃火大导致肺气虚,照方配药,吃上一两个月就没事了。”乐怡有些担心地问:“您怎么知道就没事了呢?” 老医生摘下眼镜,声音不大却充满自信地说:“凭我30年的经验。”

自从乐怡去了美国以后,“经验”这个词就再也听不到了,医生只会用数据、设备来处理病患。而且,医生永远不和设备待在一起,你得拿着医生的单子,开车出门找有机器设备的地方。等设备给你慢悠悠地出数据,等慢悠悠的护士给你慢悠悠地打电话,好容易拿到处方以后,还得再出去找卖药的地方。多少病就这么拖啊耗啊扛啊,自己好了。好不了的眼看不行了,医生急了,火速招去医院或手术、或复查,那时你的病,总算是被看好了。想到这些,乐怡十分感慨,

果然,仅仅过去二十几天,豆豆的病症就基本消除了,脸色逐渐红润起来,乐怡那颗悬了几个月的心可算是放下了。

在得知乐怡是从美国回来专程看病时,一位CT医生告诉她,越来越多慢性病久治不愈的外国患者远渡重洋求医中国,已经不是稀罕事了:“虽然顶尖的医生在美国,但是大部分国外医生见过的病例、案例并没有国内医生多。我们科最近收治了一个病人,他在美国留学期间骨折,手术后内部疑似感染,但老外医生一直说‘可能没事’,一味劝说他静养‘以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幸好病人最后无奈之下回国治疗,不然再拖下去可能会截肢哦。

乐怡万分赞同:“去过美国才知道,那里才真正是‘看病难,看病贵,排队久’!我已养成了习惯,只要一回国,有事没事都要跑几趟医院搞搞小毛病,什么补牙、过敏、胃病、妇科病,走的时候还要带一大包药回去!”

两个月以后,乐怡带着白白胖胖的豆豆返回了美国。走前跟付强通了电话,得知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他吃鱼的时候不小心被鱼刺卡住了喉咙,难受极了,预约医生要到三天后才能看。“那好消息呢?”“三天过去了,鱼刺没了……”



责任编辑/平小凡



楼主 glaixy613216  发布于 2018-09-07 21:33:35 +0800 CST  

楼主:glaixy613216

字数:3396

发表时间:2018-09-08 05:33:3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10 14:36:02 +0800 CST

评论数:23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